初中语文阅读知识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技巧、答题模式
语文阅读技巧1、字注音:①平时注意积累,牢固掌握字的读音。
②遇到不会读的字时可以读字的一半,但此方法要尽量少用。
书写:①平时注意的积累,牢固掌握字的书写。
②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注意在试卷中寻找有没有这个字。
2、词①单纯词的解释:注意平时的词语解释积累;遇到不会解释的词可以运用结合文章大意+组词的方法。
②提问方式: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分析方法:先回答词的原意再加上词的引申义(结合文章的语境、要表达的意思)答题模式:该词的原意是,在这里的意思是。
③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A词的原意是,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而B词的原意是,换了后就达不到文章所需的效果,所以不能互换。
或:不行,因为A词的原意是,而B词的原意是,A词比B 词的感情更强烈(或A词比B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所以不能互换。
④提问方式:某句话中的某个词可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模式:该词的原意是,在此处表达的意思是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与原文的表达目的一致(或不一致),所以不能删去(或可以删去)。
3、句子①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a.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b.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c.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d.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e.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f.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②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a.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b.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清单
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让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具体化。
(7)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浅显易懂。
(8)引资料
引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诗词、俗语、谚语、神话故事、新闻报道、谜语等,准确说明事物特征,富有趣味,或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
(1)写人类(2)记事类(3)写景类(4)状物类
记叙文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
线索
①以实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为线索:如胡适《我的母亲》。
③以事件为线索:如孙犁《芦花荡》(复仇事件)。
④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
⑤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七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2)分类别
(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
(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例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考点分类具体题型答题技巧筛选信息1.考查文章的线索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关键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
2.概括文章类容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答题。
或用“什么+怎么样”句式组织语言。
3.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一般题目设置在议论句和描写句上,考试时从这两方面去辨别即可。
4.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作用)答案往往不止一点,需要提取。
注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找到隐含的答题点进行概括并加工合并,避免遗漏。
5.理解文章类题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的附件,可以用文中相关语句作答,也可以用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审美鉴赏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注意,回答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1.动词生动表现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形状)。
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事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3.(1)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请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1)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见上面);分析修辞+修辞作用每种修辞手法都见其固定的答题套路(2)文章开头:引出下文;开头点名故事所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
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
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
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
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
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
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掌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
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
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早,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
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
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
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
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
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
语文阅读的知识点总结初一
语文阅读的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初一语文阅读知识点的总结:一、文学常识1. 文学概念:文学是人们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是语言文字艺术的综合体现。
2. 文学体裁:古代的文学体裁主要有诗、词、赋、曲、文;现代的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剧本等。
3. 文学题材:文学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生、自然、爱情、家庭、友情、社会等各个方面。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包括对作品主题、情节、形象、语言、结构等多方面的鉴赏。
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的构词规律、句法特点、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
2. 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要注重词句的理解和翻译,同时要理解作者的思想。
3. 文言文名句背诵:背诵文言文名句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1. 现代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议论为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鉴赏要注重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对议论部分的把握。
2. 现代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手法为主的文学体裁。
阅读小说要注重对情节、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3. 现代诗歌:诗歌是一种以语言韵律和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体裁。
阅读诗歌要注重对韵律、形象和意境的理解。
四、古代文学名篇阅读1. 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包括唐诗、宋词等。
阅读古代诗词要注重对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有《庄子》、《韩非子》等名篇,阅读古代散文要注重对作者的思想和语言的理解。
3. 古代小说:古代小说有《红楼梦》、《西游记》等名篇,阅读古代小说要注重对情节、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五、阅读策略1. 阅读理解:要注重对文章主题、结构、内容的理解,对生词、短语的翻译。
2. 阅读速度: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全)
知识点一:古代文学
- 《诗经》:介绍《诗经》的内容、作者和意义等。
- 《楚辞》:介绍《楚辞》的特点、作者和代表作等。
- 《古文观止》:介绍《古文观止》的作用、内容和影响等。
- 古代文言文阅读:介绍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等。
知识点二:现代文学
- 鲁迅的代表作: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 郭沫若的代表作: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智取
威虎山》、《新长征路上的摇篮曲》等。
- 当代作家:介绍一些当代作家,如余华、莫言等,以及他们
的代表作品。
知识点三:古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古代诗词的分类,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 古代诗人的代表作:介绍一些古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知识点四:现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的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介绍现代诗词的特点,如
抒情、写景等,以及一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现代诗人的代表作:介绍一些现代诗人,如北岛、顾城等,
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知识点五:文学常识
- 文学流派:介绍一些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构成元素:介绍构成文学作品的要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等。
- 修辞手法:介绍一些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及
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知识点总结语文这门学科是重点也是难点,语文的学习在于积累,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我们的平时学习中积累得到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阅读常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通过上面对阅读理解转折式答题技巧的方式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通过上面对总分式组合自然段方法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
初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
1. 论述类文本的特点:
- 论述类文本是以陈述、辩论、解释等方式表达作者观点的文学形式。
- 论述类文本通常包含背景介绍、观点陈述、论据支持和结论总结等要素。
- 论述类文本需要读者关注作者观点,并通过理性思考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2. 文本阅读的基本步骤:
- 理解主题:通过整体阅读和重复阅读,把握论述类文本的主题。
- 分析结构:注意标题、段落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论述的逻辑结构。
- 掌握观点:抓住作者的观点,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作者意图。
- 分析论据:理解作者使用的论据,判断其合理性和说服力。
- 总结归纳:对论述类文本进行整体理解,并自己形成观点。
3. 阅读策略和技巧:
- 正文阅读:注意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论据,弄清楚作者目的和立场。
- 标题阅读:读取标题可以提前预测文章内容,帮助理解文本结构。
- 关键词阅读:注意关键词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 脉络阅读:把握作者论证的逻辑顺序,理清思维脉络。
- 理解篇章:通过整篇文章的阅读,掌握作者观点的发展和变化。
4. 注意事项:
- 文本阅读需要动脑思考,注意理解和理性分析。
- 需要注意论述类文本的观点和论据,判断其合理性。
- 阅读时可以做笔记,帮助整理思路和理解作者意图。
- 对于难点和疑惑,可以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深化理解。
- 多读不同类型的论述类文本,积累阅读经验和思考能力。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梳理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希望能够对初中学生在语文研究中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考点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3、说明文的分类(1)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
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然后归纳小结。
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点汇总No.1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No.2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在阅读现代文时,我们需要遵循“以文解题”的原则,看清分值并尽可能使用原句回答问题。
同时,我们需要仔细审题,避免看错或遗漏信息。
一)、记叙文阅读1.词语:我们需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到答案或解答的依据。
我们需要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深层含义以及言外之意,并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同时,我们需要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通常在上文中出现,需要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我们需要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包括人物和事件。
我们还需要通过主题概括来表达文章的意义,例如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出人物性格、作者感情或人生哲理。
主旨句在结构上贯穿全文,在内容上点明中心。
3.记叙线索及作用:我们需要关注核心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
这些线索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我们需要理解顺叙、倒叙和插叙的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造成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插叙补充交代,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同时,穿插议论可以承上启下,画龙点睛。
5.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我们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回答。
在结构上,段落语句可以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首尾呼应。
在内容上,段落语句可以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等。
6.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文首,可以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总领下文;在文中,可以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在文末,可以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在记叙文中,我们可以使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等手法来使表达更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同时,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十一、指示代词的指代对象判断方法常见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六要素。
1. 人物。
2. 时间。
3. 地点。
4. 事件的起因。
5. 事件的经过。
6. 事件的结果。
(二)记叙文的顺序。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三)记叙文的人称。
1. 第一人称。
2. 第二人称。
- 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这种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例如在一些抒情散文中,“你看那山川河流……”。
3. 第三人称。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 记叙。
- 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用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经历等。
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跑步去学校”,这就是简单的记叙。
2. 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少年闰土的形象。
-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如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迂腐。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进行描写。
例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我”对叔叔于勒复杂的情感。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
其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初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知识点总结语文阅读与鉴赏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语文阅读与鉴赏知识点,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常识在进行文学阅读与鉴赏时,了解一些文学常识是必要的。
比如,掌握文学流派的基本特点与代表作品,如古代文学的诗、词、曲等,近代文学的小说、散文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等因素,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家在表达意思时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具有丰富的表达和感染力。
在进行鉴赏时,学生需要注意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熟悉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思,并更好地欣赏和鉴赏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人物形象阅读文学作品时,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了解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贯穿全文的情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从人物的外貌描写、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来分析和鉴赏人物形象,并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
四、意象与比喻意象与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作家表达意思的重要手段。
通过意象和比喻,作家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加深作品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敏锐地捕捉到作品中蕴含的意象和比喻,分析其所代表的意义,理解作品的隐喻与象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作品。
五、语言风格不同作家的作品往往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他们艺术创作的风格特色之一。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注意作家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了解其语言风格。
有些作家善于运用诗意的语言,有些作家则偏爱直接明了的表达。
理解作家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特色和主题。
六、主题与意义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是需要学生深入探究的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分析作品所展示的生活、人性、社会问题等主题,进一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象征、比照、衬托、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欲扬先抑、托 物言志、借物抒情、 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
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比照、借代、反 语四、记叙文六要素❖ Nhomakorabea致
❖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
❖
能互换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详细地写出 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 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 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阅读理解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 1、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 2、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 ❖ 3、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答复: ❖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构造上来说,是落笔
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 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 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 描写打下伏笔。 ❖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构造上是起到承上启下、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1) 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 归根到底都是为说明中心效劳的, 都归向 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 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 (2) 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 别是那些表达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 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 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 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 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 含其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第一部分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2、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4、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5、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个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6、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7、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8、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但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9、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必须熟记知识点一、记叙文知识点★时间地点和人物,主要人物中心定;(中心:中心思想)★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要素要分清;★记叙顺序有四种,顺插倒补看事情;(顺插倒补:顺叙、插叙、倒叙、补叙)★第一人称以我写,局外人写三人称;★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议抒描和说明;(叙议抒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人物描写有四种,肖像动作和言心;(言心: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描写记分明,社会自然要分清;★记叙文体多线索,时空物人和感情;(时空物人:时间、空间、事物和人物)★抑扬对比和陪衬,象征手法加拟人。
(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手法:写作手法)二、说明文知识点★给人知识说明文,介绍事物阐事理;★基本要求抓特征,多用方法来表意;(特征:事物的特征;方法:说明方法)★图表数字和举例,诠释分类下定义;(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还有比较和比方,阅读写作要注意;(作比较、打比方)★说明顺序只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洁平实求浅易;★总分并列和递进,说明结构细分析。
(总分:包括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和分总关系)三、议论文知识点★表明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议论文;★观点态度要鲜明,论据一定要充分;★例证引证和喻证,对比论证要分明;(四种论证方法)★提出问题是引证,分析问题即本论;★解决问题是结论,议论结构须分清;★议论语言要准确,更是要求严密性。
答题具体妙招破解“记叙文”10招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描写方法的分类: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三、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01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02揣摩人物形象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