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
第9章-节肢动物门①——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节肢动物门
身体分部肢分节,混合体腔内有血; 一身铁骨肌肉附,能上九天去揽月。
II 分类及重要类群介绍
100万 85%
分类系统较混乱:
1、分为2亚门,6个纲
原节肢动物亚门(Protarthropoda)——有爪纲 真节肢动物亚门(Euarthropoda)——肢口纲、蛛形纲 甲壳纲、多足纲和昆虫纲 2、分为2亚门,8个纲 具铗亚门(Chelicerata)——三叶虫纲、蛛形纲 具颚亚门(Mandibulata)——甲壳纲、重足纲、寡足纲、唇足
6、排泄器官
排泄器官有两种主要类型:
1、后肾型: 触角腺(绿腺)、颚腺——甲壳纲 基节腺——蛛形纲(部分)
2、马氏管型:昆虫(外)、蜘蛛(内)
马氏管
7、仍为链式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
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节+食管下神经节+腹神经链 脑=前脑(视觉和运动)、中脑(触觉)、后脑(味觉)
成体
变态发育
裂体腔动物
物 真体腔(次
(软、环、节)
生体腔)
肠体腔动物(棘)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分类及重要类群介绍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球马陆
鼠妇又名西瓜虫或潮虫,属甲壳纲动物
1、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2、有蜕皮现象 3、身体分部 4、具有分节的附肢 5、感觉器官发达,运动速度快 6、生境极为多样
横纹肌组成肌肉束
模糊的理想主义着—彻底的虚无主义着—坚强的理想主义者
保幼激素+蜕皮激素
3、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出现的意义:
1、运输营养,肠道直接浸润在混合 体腔中
2、交换气体 3、适应性保护
血管的发达程度与呼吸器官的类型有关: 体表呼吸(水蚤):仅有心脏,无血管 鳃(虾、蟹):心脏、血管均发达 气管(昆虫):有发达的管状心脏,血管消失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文档资料
D. 尾爪:一对,位于后腹部的末端,弯曲、
光滑,凹面上有刺。基刺(或爪刺),是位于 尾爪基部的较大的几个刺;栉刺较小,在尾爪 上排列成行。
E. 尾刚毛:
又称尾毛,后端背侧 的一对羽状刚毛,着 生在腹突的小节上, 有感觉作用。
F. 后腹部:
又称尾部,腹部自尾 毛着生的小突起到末 端的部分,称后腹部。
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呼吸与滤食。雄性:体第一胸肢的内肢上有壮钩,外肢有长鞭, 交配时雄体用这对胸肢与第一触角抓住雌体进行 交配。
三、内部构造
(1)肌肉构造: 由横纹肌组成的体节肌和附肢肌。 (2)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头部后端, 外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及神经节发出的10对神 经。
(3)感觉器官
G. 肛门:开口于后腹部的中部或末端的背侧,
正对肛门处或在肛门的前端背侧向内凹入,为 肛门陷。 *在后腹部的背面或左右两侧有1~2行单独或成簇 的小刺,称肛刺。
(3)附肢
A. 第一触角:即小触角,单肢型,棒状,通常 1~2节,中部有一根触毛,末端有一簇嗅毛; 雄性较大,有长刺毛,并变成钩状,可以活 动,其作用是抓住雌体进行交配; 雌性的短小,不能活动。
。
脊棱:左右壳瓣在背部连接处增厚形成的一条 龙骨突起。
后背角或后腹角延长形成壳刺。
壳瓣作用:内层薄与外界水接触进行氧气交换,
具有呼吸作用;外层较厚保护胸肢、内脏和孵育 幼溞的机能。
B. 腹突:在腹部背侧有1-4个指状突起,称
腹突,起堵塞孵育囊的作用。
C. 孵育囊:在躯干部前半部的背侧,两壳瓣之内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 枝角类 Cladocera
一、枝角类的分类地位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2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已知种类多达100万种以上,约占动物界总数的85%左右,所以,它是动物界里最大的一个门。
有关节肢动物的分类系统仍然不一致,特别是纲以上的分类。
如:☞根据身体和附肢是否分节,将节肢动物分为原节肢动物亚门(有爪纲)、真节肢动物亚门(其它纲);☞根据呼吸器官、身体分部及附肢的不同,分为三个亚门:有鳃亚门(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一、三叶虫纲及其主要特征•三叶虫是最原始的海栖节肢动物,生活在古生代寒武纪的海洋中(6亿年前),到志留纪(4亿4千万年前)最为繁茂,是它们的全盛时期,随后由于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条件,而逐渐衰退,到二叠纪(2亿7千万年)左右,就灭绝了,现只能看到其化石,化石种类为4000多种。
•化石三叶虫身体扁平、椭圆形,背面有两条纵走的背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故名。
•身体分头部、胸部和尾部,头部由4-5个体节愈合而成,外被半园形头甲,头甲两侧只有一复眼,头部两侧有5对附肢,其中第一对为触角,胸部节数不定,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加体节数,尾部由多个体节愈合而成,节数不等。
4. 附肢为双肢型,除第一节变成触角以及最后一节变成尾须外,其它各体节的附肢都分为外肢节和内肢节;外肢节不分节,缀以刚毛,可能具有鳃的功能,内肢节分为六节;头、胸、腹部的肢节无任何分化,因此被认为是节肢动物中最先出现的类群。
5. 三叶虫的发育过程很特别,早期的幼体只具有头部和尾部,随着发育的进行,在尾部的前缘陆续生新的体节,因此,三叶虫的尾部要比胸部出现的更早一些,而且,导致胸、尾部体节不定。
此外,发育过程往往经过数次脱皮。
二、原气管纲及其主要特征原气管纲又称有爪纲,兼有多门动物的特征,因而在分类上长期变动不定,本纲动物分布范围狭窄,只有70种左右,故认为已频于灭绝的边缘,我国西藏的栉蚕,为本纲的代表动物。
其主要特征如下:1. 身体园筒形,很象蠕虫,1.5~15cm,分头、躯干两部分。
9.节肢动物
2、消化系统 口位于头胸部腹面,周围有大颚和小颚。食道
很短。 胃大,分为二部分,前是责门胃,用来研磨食 物,后是幽门胃,有过滤食物使之进入中肠的 作用。 中肠颇长,直达第六腹节、能吸收养料。 未连后肠,后肠也短,其末端的开口即肛门位 于尾节腹面。 在胃和中肠之间有一对不发达的盲肠。一对肝 脏位于胃的左右两侧,左右肝脏均由多数分枝 的直管组成,各以一短的输出管注入中肠腹侧 的左右。肝脏不仅分泌消化酶,分解食物,还 通过其输出管储存肠内已消化的食物。
3、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开管式,包括心脏和动脉两部分,前者
略呈三角形,位于头胸部的后半部内,靠近背侧, 外包围心窦,共有3对心孔,计背面、腹面以及 左右两侧各一对。 由心脏发出7条动脉,向前一条前大动脉、一对 触角动脉和一对肝动脉;向后一条后大动脉;向 下一条下行动脉。下行动脉由心脏发出后,穿过 腹神经链,分为前后2支,前一支称为胸下动脉, 后一支称为腹下动脉,二者合称神经下动脉。血 液通过这些动脉及其分支由心脏流入身体各部分 与各器官的组织间隙内。 组织间隙分两类,狭小的称为血腔,宽大的称为 血窦。
( 5 )多足纲 ( Myriapoda)体分头部和
躯干部。头部有 3 一 4 对附肢,即一对触 角、一对大颚,和 1 ~ 2 对小颚。躯干部 有多对步足,每一体节 l 一 2 对。用气管 呼吸。如蜈蚣等。 ( 6 )昆虫纲 ( Insecta)体分头、胸、腹 三部、头部有4对附肢,包括一对触角、 一对大颚,一对小颚以及一对左右愈合 成为一片的下唇、胸部有3对步足。腹部 附肢几乎完全退化。如各种蚊和蝇等。
七、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有触觉器、化感器和视觉器等3种主
要感觉器官,这些器官都十分发达。 就视觉器而言,除单眼外,还具备结构复杂的 复眼,复眼不仅能感知光线的强弱,还可形成 物像。 随着感觉器官的发达,神经系统也就不断增强。 虽然节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像环节动物一样 基本上仍然保持梯型,但神经节有十分明显的 愈合趋势,这自然和体节的组合有关。神经节 的愈合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合信息和 指令运动等的机能,更有利于陆栖生活。
3-09节肢动物门
内的液汁,如蚊的
口器。 上唇 下唇 舌 上颚
下颚
虹吸式(siphoning type):
–小颚的外叶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 部前下方,可以伸长吸食花蜜等液汁。但不能刺 入组织中,如蛾类和蝶类的口器
小 颚 须
嚼吸式(chewing-lapping type):
–大颚可以 咀嚼或塑蜡, 中舌,小颚 外叶和下唇 须合并构成 复杂的食物 管,可以吸 取花蜜。如 蜜蜂的口器。
血液运行途径:血液通过心脏前端的一条短动脉离开心 脏,直接流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隙中去
血液通过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隙逐渐汇 集到体壁与内脏之间的混合体腔中,通过心脏上的心孔, 回到心脏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意义: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
中运行,血压较低,可避免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 血管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有关 体表呼吸的小型甲壳类(如水蚤),循环系 统退化或仅有心脏没有血管 腮呼吸的种类(如虾和蟹),循环系统发达 气管呼吸的种类(如蝗虫),只有身体背部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
虾的腮 A 沼虾的腮(去掉腮盖)B沼虾的一个关节腮 C沼虾关节腮的横断 面(示腮片) D 螯虾通过胸部横切
排泄器官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 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在体表;一端是盲管
蛛形纲——基腺,antennal gland)、颚腺 (maxillary gland) 代谢产物:氨 •马氏管(malpighan tubules) 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 蛛形纲、多足纲、昆虫纲 几条——几百条
的管状心脏,血液在血腔内循环
对虾的解剖图
4 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呼吸
•简单种类: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表直接与环境进行气体交 换,如剑水蚤、蚜虫等。 •水生种类 a.鳃:体壁向外的突起,非常薄,便于血液与外界气体交换, 如虾的鳃。 b.书鳃:体壁向外突起折叠呈书叶状,如鲎。 •陆生种类 a.气管:体壁内陷形成,气管内壁有角质层成螺旋排列,以保 持管壁的形状。气管分支,布满全身,微气管伸入组织间,直 接与细胞交换。如,蝗虫。 b.书肺:体壁内陷折叠如书叶状。如蜘蛛
第9章 节肢动物门①——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节 肢 动 物 门
身体分部肢分节,混合体腔内有血;
一身铁骨肌肉附,能上九天去揽月。
II 分类及重要类群介绍
100万
85%
分类系统较混乱:
1、分为2亚门,6个纲
原节肢动物亚门(Protarthropoda)——有爪纲 真节肢动物亚门(Euarthropoda)——肢口纲、蛛形纲 甲壳纲、多足纲和昆虫纲 2、分为2亚门,8个纲 具铗亚门(Chelicerata)——三叶虫纲、蛛形纲 具颚亚门(Mandibulata)——甲壳纲、重足纲、寡足纲、唇足 纲、结合纲和昆虫纲
蜘 蛛 目
头胸部和腹部有腹柄相连。代表动物:水蛛,络新妇等
夏力曼黑寡妇-世界上最毒的八大蜘蛛
蝎目
头胸部和腹部直接相连,两体间无细的腹柄。末端由尾 节演变成毒刺。
蜱 螨 目
体小,不分节,头胸部与腹部愈合。间接发 育,经卵—幼螨—若螨—成螨 代表动物:棉红蜘蛛;羌螨;人疥螨;硬蜱。
四、软甲纲
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 触角2对(小触角:嗅觉、触觉和平衡;大 触角:触觉) 足至少5对 大多具头胸甲 以鳃呼吸 排泄系统:触角腺(大触角基部)、颚腺 无节幼虫
5、分为4亚门,18个纲:
1.三叶虫亚门(Trilobitomorpha)——三叶虫纲、 三叶形纲 2.螯肢亚门(Chelicerata)——肢口纲、蛛形纲、 海蜘蛛纲 3.甲壳亚门(Crustacea)——甲壳纲、鳃足纲、介 形纲、桡足纲、须鳃纲、尾鳃纲、蔓足纲、软甲纲 4.单肢亚门(Uniramia)——唇足纲、倍足纲、综 合纲、烛蛱纲、昆虫纲
3、分为3亚门,7个纲
有鳃亚门(Branchiata)——三叶虫纲、甲壳纲 具铗亚门(Chelicerata)——肢口纲、蛛形纲 具气管亚门(Tracheata)——多足纲、原气管纲和 昆虫纲 4、分为4亚门,7个纲 三叶虫亚门(Trilobitomorpha)——三叶虫纲、三叶 形纲 具铗亚门(Chelicerata)——肢口纲、蛛形纲 甲壳亚门(Crustacea)——桡足类、软甲纲 单肢亚门(Uniramia)——多足纲、昆虫纲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警戒色P89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 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学.科.网
荔蝽(三龄若虫)
警告
防止误伤
Go back
拟 态P89
迷惑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鹿蛾
枯叶蝶
利于避敌、捕食
枯叶螳螂
Go back
轻松一会
欣赏——神奇的适应现象
录像1 录像2 录像3 录像4 Go on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②生物对其他生物的生影物不响断从环境中获取营
养物质,又不断将代谢产
③人类活动对人类主生物到要存(无氧指机环、种环境C间境O的关2影系、:水响如)排放
互利共生、竞争、寄 人生类、目捕前食导等致的全球性五 生物与环境是大一危个机统:一人的口整、体粮,食学、好资生物, 保护生态有重要意源义、能源、环境等。
疑难解析2:
某种螳螂的若虫,数一数,共有几只?
如此鲜艳的色彩,犹如鲜花一般,是警戒色还是拟态?
除看色彩外,还应 看是否具有恶臭或毒刺 (有无较强防卫能力)。 如有则为警戒色,否则 为拟态
应用练习1:
老虎身上的斑纹属于哪种适应现象?
应用练习1 应用练习2 应用练习3 应用练习4 应用练习5 练习
应用练习2:
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B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应用练习5:
这是什么现象?
应用练习1 应用练习2 应用练习3 应用练习4 应用练习5 练习
能力训练:
下列四种生态条件下,最可能使昆虫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警戒色适应的是( A )
A.草地、有毒昆虫、食虫鸟 B.草地、无毒昆虫、食谷鸟 C.枯叶、有毒昆虫、食谷鸟 D.枯叶、无毒昆虫、食虫鸟
第9节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的分类
三师院合编本将本门分成4亚门18个纲: 三叶虫亚门、有螯亚门、甲壳亚门、单肢亚门。
有的分为2亚门,6个纲 1. 原节肢动物亚门:
(1)有爪纲(即原气管纲)
2. 真节肢动物亚门:
(2)肢口纲、(3)蛛形纲、(4)甲壳纲、(5)多足纲、(6)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分类
现多分成3亚门7个纲:有鳃、有螯、气管亚门 分类依据:呼吸器官、身体分区、附肢分化程度等。 1、有鳃亚门 (1)三叶虫纲:分头、胸、腹三部分。触角1对。如:三叶虫 (2)甲壳纲:分头胸部和腹部,具头胸甲、触角2对。如:虾 2、有螯亚门 (3)肢口纲:分头胸部、腹部,附肢基部在口的两旁.如:鲎 (4)蛛形纲:分头胸部、腹部,以书鳃和书肺呼吸。如:蜘蛛 3、气管亚门 (5)原气管纲: 分头、躯干,蠕虫形,附肢不分节.如:栉蚕 (6)多足纲:分头部和躯干部,气管呼吸。如:蜈蚣 (7)昆虫纲:分头胸腹。1对触角、3对足、2对翅。如:蝗虫.
注:几丁质是节肢动物所特有,由醋酸酰胺葡萄糖组成的高分 子聚合物,分子式为(C32H54N4O21)。几丁质比较柔韧,能为水渗 透,但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
体壁结构
1.体壁的结构 上表皮:腊质,使体壁不透水 角质膜(表皮层) 外表皮:(硬) 体壁 内表皮:(软) 上皮:单层上皮、多角形 底膜:无定形颗粒层 2.外骨骼作用: (1)保护; (2)保水:防止体内水分蒸散 (3)运动: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 3. 外骨骼的特点: A. 分片(背板、腹板和侧板)。 B. 节间柔软,外表皮层无,利于运动. C. 蜕皮。
“燕子石”:山东泰安、费县盛产经研究发现就是当时 的三叶虫死后堆积形成的。那些显露在岩石表面纷纷欲 飞的“燕子”,即是一种长有长长尾刺三叶虫的尾甲。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3
七、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及类群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世界现已知的种类约100万种,占节肢动物门种数94%以上,占整个动物界的3/4以上。
每种昆虫平均有5个不同的发育期或形态期(各龄幼虫、蛹、成虫),因而更增加了虫体的差异性。
大多数昆虫都是陆生的,少数种类在其一生中有1—2个发育阶段,为水生或终生水生,海产种类极其稀少。
(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 外部特征:昆虫身体分节,且部分体节相互愈合而成为头、胸、腹三部。
(1)头部:昆虫的头部由4或6个体节愈合而成,成体己无任何分节的痕迹。
头部是感觉和摄食的中枢。
•触角:触角一对,一般着生在两复眼之间。
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形态变异极大,同种昆虫的雌雄之间,也有不同。
但其基本结构是由柄节、梗节及鞭节,只是鞭节有较大的变化。
各种触角的命名,常以鞭节的形状而定。
常见的触角有刚毛状、丝状、念珠状、锯齿状、双栉齿状、膝状、具芒状、环毛状、球杆状、锤状和鳃片状等。
•复眼和单眼:大多数昆虫具复眼2个和单眼2~3个,但一些原始种类或某些幼虫无复眼。
每个复眼是由许多断面呈6角形的小眼构成的,因此复眼所看到的物体是重叠像或集合像。
单眼只有感光作用但无视觉作用。
•口器:由于各类昆虫的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发生了很多变化,形成不同的类型,但这些类型的口器都是由原始的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成的。
了解昆虫的口器类型和口式,对于识别昆虫类群和了解食性及取食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根据口器类型正确选用农药,在防治害虫上有实际意义。
(2)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每一胸节生有1对足。
大多数昆虫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侧还着生有两对翅。
•造上有很大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足。
•蝼蛄前足粗扁状,胫节特别膨大,外缘具齿,适于掘士,称为开掘足。
螳螂前足既长且粗,腿节有一凹槽,槽的边缘皆具刺;胫节腹面亦具刺两列,当弯折时,恰好嵌合在腿节的槽内,故能有效地夹持猎物和捕食,称为捕捉足。
第九讲 节肢动物门1
五、消化系统
口器:不同的取食方式及食物类型, 口器:不同的取食方式及食物类型,有相应的取食 口器,如蝗虫为咀嚼式、蚊类为刺吸式、 口器,如蝗虫为咀嚼式、蚊类为刺吸式、蝶蛾为虹吸 式。 消化系统分为:前肠:外胚层内陷形成,取食、 消化系统分为:前肠:外胚层内陷形成,取食、磨 储存和初步消化的功能。中肠:分泌消化酶, 碎、储存和初步消化的功能。中肠:分泌消化酶,进 行消化和吸收。后肠:外胚层内陷形成, 行消化和吸收。后肠:外胚层内陷形成,对一些离子 和水分重新吸收。 和水分重新吸收。 特殊之处是出现由附肢特化形成的各种口器, 特殊之处是出现由附肢特化形成的各种口器,所选食 物也各不相同,大多食物在进入食道前, 物也各不相同,大多食物在进入食道前,已得到充分 粉碎,无疑对其消化、是十分有利的。 粉碎,无疑对其消化、是十分有利的。节肢动物消化 道上没有血管覆盖, 道上没有血管覆盖,故吸收的营养除一些被储存在肝 等以外,大都以脂肪体形式储存在血液。 等以外,大都以脂肪体形式储存在血液。消化道上的 直肠能回受水份,对陆生动物生存是十分有意义的. 直肠能回受水份,对陆生动物生存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异侓分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异律分节, 身体异律分节,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 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分工, 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分工,完成不同的 生理功能。一般形成: 生理功能。一般形成: 头部:如昆虫由6个体节愈合形成, 头部:如昆虫由6个体节愈合形成,有 触角、口器等,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眼、触角、口器等,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如昆虫由3个体节组成,有足、 胸部:如昆虫由3个体节组成,有足、 翅等器官,是运动中心。 翅等器官,是运动中心。 腹部:由多个体节组成, 腹部:由多个体节组成,是生殖和代谢 中心。 中心。 身体的分部在有些类群中有愈合, 身体的分部在有些类群中有愈合,如 甲壳类的头和胸愈合为头胸部。 甲壳类的头和胸愈合为头胸部。
第九章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
导 学 学习重点: 1.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类群。
2.熟悉节肢动物门的主要药用种类。
3.了解药用节肢动物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般认为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既具 有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又具有更加复杂 的结构,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现存 动物已达100余万种,占动物界总数的80%。 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几乎占据 了陆地上的所有环境。药用种类达上千种。
鲎的壳、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药。
视频:中国鲎(6分钟)
(二)蛛形纲 本纲包括蝎、蜘蛛、蜱和螨等,身体通 常分头胸部和腹部。腹部无运动附肢。呼吸 器官为书肺和气管。无触角。头胸部除l对 螯肢、1对脚须外,还有4对步足。 蛛形纲现存约3万6千种,一般分为蝎目、 拟蝎目、脚须目、避日目、蜘蛛目、盲蛛目 和蜱螨目等7目。其中蝎目、蜘蛛目部分动 物可供药用。
甲壳纲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已发现2万6千 多种,其中下列各目有药用种类: 1.藤壶目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 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 叫它“马牙”。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 被误以为是贝类。
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 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 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 力。可供药用的如藤壶科的布纹藤壶及白脊纹 藤壶。其肉可以治消化不良、火烫伤;壳可以 主治胃酸过多等。
在陆地生活的节肢动物——气管或书肺
鳃是体壁向外的突起,书鳃是腹部附肢的 书页状突起,二者都是体表向外突,可增加和 水的接触面积。而且鳃的皮肤很薄,便于血液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是体壁内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书肺是 书鳃内陷形成的。二者都是体表向内凹陷,除 了可增加体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之外,还可以 使体壁上的水分不易蒸发。
09-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
26/44
(1)铰合构造:位于背缘内侧,由脊、齿、槽、齿窝等单元组成,分三大 类七小类:
一元型铰合
三元型铰合 古生代:多为无齿型;
四元型铰合
中、新生代:陆相介形虫多为无齿型,少数为三元冠齿型;海相多为三、 27/44 四元型铰合,少数为无齿型
(2)肌痕:牵引附肢的肌肉和闭壳肌在壳内留下的斑状附 着痕,肌痕类型多样,是鉴定属种的重要依据
12/44
三叶虫纲(Trilobita)
尾甲构造
• 多呈半圆形或近三角形 • 由若干体节愈合而成,少则1节,多达30节 • 中央为尾轴,两侧为肋部 • 肋沟较间肋沟深而宽 • 边缘宽窄不一,有时具有各种尾刺
13/44
三叶虫纲(Trilobita)
尾甲类型: • 小尾型:尾甲极小;
• 异尾型:尾甲小于头甲;
面线类型:后颊类面线—面线后支交于后边缘; 前颊类面线—面线后支交于 侧缘; 角颊类面线—面线后支切于颊角;边缘面线—面线处于头甲边缘
11/44
三叶虫纲(Trilobita)
胸甲构造
• 由若干形状相似,相互连衔接并可活动的胸节组成 • 胸节数目最少2节,最多40节 • 每一胸节上都有一对背沟,把胸节分为中央的轴节 和两侧的肋节 • 各肋节之间为间肋沟所分隔,每个肋节上有肋沟。 肋沟深而宽,间肋沟窄而细 • 肋节末端钝圆,或延长成刺
16/44
三叶虫的地史分布和化石代表
三叶虫的地史分布
三叶虫分 布时代 形态与构造特点
早寒武世 头大、尾小、胸节多,肋刺发育、头鞍长、 锥形、暗沟显著、眼叶发育、 中、晚寒 尾甲加大,多为异尾型甚至大尾型、胸节数 武世 减少、头鞍较短,眼叶较小 奥陶纪 尾甲进一步加大,胸节进一步减少,头鞍向 前扩大,鞍沟、背沟都不发育 志留纪至 三叶虫急剧衰退,只留下少数类别,它们的 二叠纪 地层意义较小。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
开管式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的背血 管同源。 开管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降低。如果 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少数含有血红蛋 白。 昆虫等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血液只输送养料, 而氧气、二氧化碳等的输送则全由气管承担。
血液运行途径: 节肢动物的血液由心脏经动脉进入 血腔,直接浸润着组织和器官,血腔中 的血液由心孔流回心脏 开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中运行,血 压较低,可避免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而 死亡。
7.排泄系统
1.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代谢物随蜕皮排出; 2.小部分以(后肾管)腺体作为排泄器官(甲壳类绿腺和颚腺,蛛形
纲基节腺)
3.大部分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昆虫类)
昆 虫 的 马 氏 管
马氏管: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由中肠或 后肠演化而来,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另一端游离在血腔中, 收集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排出残渣。这是适应 陆生生活的特征。 昆虫类:几条——几百条
多足纲
几乎都是陆生,多为土壤动物。视觉器官不发达, 以气管呼吸。身体扁平,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头 部有1对触角、1对大颚和1-2对小颚。躯干部有多 对步足,每节有1-2对同型步足。蜈蚣、马陆等。
此蜈蚣发现于马来西亚一个山洞, 最大的有26厘米长
蜈蚣是能护卵(左)和护幼(右)的节肢动物
角质膜十分发达,坚硬厚实故称 为外骨骼:覆盖于整个身体,保护内 脏,防止体内水分蒸散,协助肌肉完 成各种运动。
外骨骼的作用: 1.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 3.与附着在体壁内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 动,这一点与脊椎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 用。 4.外骨骼虽起到了保护、支持及运动作用, 但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而有蜕皮现象。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异律分节
2、意义:身体各部分工明确 二 、 附肢分节及意义
1.附肢分节及意义 2.附肢的结构 单肢型:第一对触角,(实际上也是由双肢型演化而来) 双肢型:其他附肢 原肢节 基本模式 内肢节 外肢节
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分节(metamerism) -异律分节 身体分部
气管
叶鳃
丝鳃
书鳃
书肺
五 排泄系统Excrtory s.: 排泄器官: 触角腺antannary gland--后肾起源(下左图) 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外胚层形成(下右图)
五
简单的开管式C.S
混合体腔(血腔)
开管式
发达的气管联系 仅运输养分
简单的开管式C.S
---体腔coelom 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 囊 胚腔组成,血液和体腔 液混合在一起称血淋巴, 混合体腔又称血腔 (hemocoele),被分为背血 窦、围脏窦、腹血窦 。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 循环为开管式,心脏管状 和块状,有心孔。血管 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的集 中程度有关。鳃呼吸种 类,较复杂,如:螯虾; 气管呼吸种类,则较简 单如:蝗虫。
六 肌肉系统----强劲有力
肌肉为何种类型? 横纹肌组成,形成肌肉束,附着在外骨骼上。 (扁形、线形、环节动物的肌肉特点?)
七 、感官(灵敏)与N.S(发达) 触觉器、化感器、视觉器3种感觉器官
基本保持链式神经系统,前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前、中、后 脑3部分
八、D.S(独特)、马氏管(新出现)
中肠突出物-------储存养分 脂肪细胞(肠、体壁)-------养料贮存—昆虫 直肠垫--------保水 --------回收残渣的水分 陆栖生活
09第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
第九章医学节肢动物概述节肢动物(athropod)为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种类约占世界上动物种类总数的87%。
其主要形态特征是:虫体分节、左右对称;体壁由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组成;有成对分节的附肢,如足、触角等。
可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危害及其防制的科学称为医学节肢动物学。
由于昆虫在节肢动物中占绝大多数,研究的历史也较早,所以习惯上称为医学昆虫学。
学习医学节肢动物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其形态特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并利用其生活史过程的薄弱环节有效地控制医学节肢动物及其引起的疾病。
一、节肢动物的形态与分类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隶属于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和倍足纲,它们的特征见表9-1表 9-1 节肢动物各纲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体形分头、胸、腹3部分分头胸和腹或胸腹愈合分头胸部和腹部虫体窄长、背腹扁平、多节体呈长管状、多节触角1对无2对1对1对足3对4对步足5对每体节有足1对每体节有足2对翅有或无翅无翅无翅无翅无翅呼吸器官气门或呼吸管双肺、气管或表皮由腮呼吸气门呼吸气门呼吸重要虫种蚊、蝇、白蛉蚤、等蜱、螨蜘蛛剑水蚤等淡水鱼、淡水虾蜈蚣等马陆等二、节肢动物的发育过程节肢动物的发育包括卵、幼虫(幼虫、若虫、蛹)、成虫三个时期。
正常的发育与节肢动物所处的外界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节肢动物由卵至成虫所经历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
变态分为2类:1.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特点是要经历1个蛹期,各期之间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差别显著,如蚊、蝇等。
2.不全变态(半变态)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类节肢动物发育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仅体积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成熟,称为若虫。
常见的有虱、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呼吸系统 鳃 7对(2、3颚足、5对步足)
鳃盖
鳃的结构 气体交换过程
4.循环系统
开管式 途径: 心脏 腹血 窦 心孔 动脉 心孔(3对)
血腔
入鳃血管
小静脉 出鳃血 管
围心 窦
心
5.排泄系统
位置
腺体部 端囊
绿色腺体部 (绿管)
间管
透明管
白管 囊状部(膀胱) 输尿管 排泄孔
虾的排泄器官
6.N.S和感官
日本沼虾---淡水生活, 身体青绿色,通称青虾或 河虾。 克氏(原)螯虾--外来种,淡水生活, 常隐伏、穴居
(二)外部形态 1、身体分部(21体节) 头部体节:6节愈合 头胸部 胸部体节:8节愈合 头胸甲、额剑、 鳃盖、 眼
腹部: 7节,分节明显,具节间膜,尾节锥形
2、甲壳动物由来
3、附肢(19对)
故有“三叶虫”之名。
远古动物,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 现,至2.4亿年前的二迭纪完全灭绝,前 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 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11 .4 甲壳亚门
(Subphylum Crustacea)
日本沼虾
日本沼虾
一、代表动物------日本沼虾或克氏(原)螯虾
(一)生活环境、习性
尾扇(后退功能)
第尾足)
日本沼虾与克氏(原)螯虾比较 类别 外骨骼 体节数 附肢数 额剑、 齿 螯足
沼虾
软
6、8、6
5、8、6
侧扁、 上下具齿 前2对、 第2粗 长
上下扁平、 左右 具 前3对、 齿 第1粗 长
螯虾
硬
6、8、7
5、8、6
4. 体壁与体色 虾蟹煮熟后为何变红?
第一触角(小触角) 第二触角(大触角)
头部5对附肢
大颚 第一小颚 第二小颚 第一颚足
胸部8对附肢
第二颚足 第三颚足
5对步足
腹部6对附肢
6对腹足
1)头部5对附肢 第一触角(小触角): 单肢型,内肢节长,感觉、嗅 觉、平衡
功能, 具平衡囊开口
第二触角(大触角): 双肢型,外肢节鳞片状,内肢节极长, 感觉功能, 具绿腺(触角腺)开口
大颚:
原肢节坚 硬、
撕裂、碾磨食物
第一小颚: 第二小颚:
小、薄-----抱握食物、 传送食物、辅助
咀嚼
外肢节极发达成颚舟叶---(呼吸) 咀嚼
小触角 (第一触角)
大触角 (第二触角)
大颚
第一小颚
第二小颚
2)胸部8对附肢:
第一颚足:双肢型,似第二小颚,内肢不明显、 基部肢鳃 第二颚足:双肢型,内肢屈指状、 足鳃(1)、关节鳃(1)
第三颚足: 双肢型,内肢细长、刚毛 、足鳃(1)、关节
鳃(2)
5对步足:单肢型,由底、基、座、长、腕、掌、指节组成,
可形成钳 及螯足,步足具自切和再生能力 功能:捕食、爬行
第一颚足
第二颚足
第三颚足
第一步足
第二步足
关节鳃
第四步足
3)腹部6对附肢—腹足(腹肢)
典型的双肢型,扁平状,主 要功能是游泳,螯虾则不发达。 怎样从外形上区别螯虾的雌雄? 尾肢(第六腹足)---尾足 尾节(尾柄)(最后一体节)
等足目:
海蟑螂 端足目: 蚤状钩虾 普通卷甲虫 侧扁
软甲纲
磷虾目:
华丽磷虾
发绿色闪光
十足目;
最大目 各种 虾、蟹
日本沼虾
附肢-19对(5+8+6),分别是:大、小触角、大颚、小颚、 颚足、步足和游泳足。
日本沼虾
内部结构:
日本沼虾
呼吸系统-鰓:由体壁、关节、附肢突起形成
虾的循环
链状
触觉感受器:
第二触角及触毛
味觉感受器:
第一触角,嗅毛、 化学刺激
感官 平衡囊
复眼
7.生殖和发育
生殖腺
雌:
位置
开口第三步足基
雄:
位置
第五步足基
发育过程
甲壳亚门的分类
鳃足纲: 卤虫、蚤状蚤
颚足纲: 近邻剑水蚤、纹藤壶、蟹奴
软甲纲:最大纲,各种虾蟹
五口亚纲:舌形虫
鳃足纲 颚 足 类
甲壳亚门
鳃足纲
第11章
节肢动物门
11.2
节肢动物门种类繁多的原因
外骨骼 异律分节 气管
变态现象 复杂的神经系统和发达的感官
11.3 三叶虫亚门
三叶虫纲是节肢动物中最原始的类 群,化石最多的一个纲,我国是三
叶虫化石最多国家之一。三叶虫躯
体背面覆以一坚实的外骨骼,多呈 卵形或椭圆形,称为背甲,背甲由 前向后横分为三部分即头甲、胸甲 和尾甲。背甲的三分性非常明显,
蛋白质沉淀 虾红素 +蛋白质 虾青素 (类胡萝卜素) 或酒精 高温蒸煮
虾青素
虾红素 (238-2400C)
(三)、内部构造与生理功能 1. D.S
口
食道
大小颚 、
短
三对颚足组成口器
胃
---贲门胃:钙质齿(3个)
---幽门胃:刚毛、滤器
中肠
肝胰脏
后肠: 穿过整个腹部 肛门: 尾节腹面
日本沼虾
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