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虚心好学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_励志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泌少贫,昼日斫屧,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名人勤奋的故事5篇
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名人勤奋的故事5篇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宋濂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清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字叫章学诚。
章学诚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差,身体也很瘦弱。
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时,父母送他到私塾念书,别的孩子念书背书,很快就能滚瓜烂熟;而章学诚读书,却感到失分吃力,一天的时间也读不熟几个字。
每天放学的时候,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玩耍去了,章学诚却还在一遍一遍地复习当天的功课。
父亲看到儿子学习那么吃力,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心里又着急又难受,亲戚朋友们看到章学诚都叹息地说:“这个孩子天生智力差,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
”每次章学诚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特别难过。
亲戚朋友们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坚定了章学诚学习的信念,他不灰心不丧气,每天坚持读书。
有一天,他读了一本叫《礼记》的书,有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是说,别人学一次就能学会了的东西,自己学它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能学会了的东西,自己学它一千次。
如果真能坚持这样做,再笨的人也能变得聪明强大起来。
章学诚觉得这几句话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并决定要像书上说的这样做,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勤学苦读,从而使自己聪明强大起来。
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17个优秀6篇
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17个优秀6篇关于古人的读书故事篇一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关于古人的读书故事篇二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明代一位学者。
他生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人物记》、《宋学士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发明,但是书的价钱很贵,一般人买不起,更买不起很多的书。
宋濂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归还。
大冷天,砚水结了冰,手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立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日子。
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自己没有书的情况下,也能读到很多书。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人讲学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镇没有好老师。
古人勤奋好学的小故事
古人勤奋好学的小故事【篇一:古人勤奋好学的小故事】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你看过哪些名人的读书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一些名人刻苦读书的,欢迎大家阅读。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苏洵发愤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年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二:八十二岁的状元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
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
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
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
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
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
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
古代人好学的故事
古代人好学的故事:
1.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尽管身在庙中,陆羽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为了追求学问,他执意下山求学,最终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2.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
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他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
即使遭遇困难和挫折,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求学。
3. 孙敬悬梁:东汉时期政治家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来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为了保持清醒,他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让他马上清醒过来,再继续读书学习。
4.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在年轻时曾到多个地方做事,但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
为了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时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让自己清醒起来,再继续坚持读书。
后来,苏秦成为了著名的纵横家。
5.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大学问家匡衡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
为了读书,他晚上用凿子在家里的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着邻居家的光线读书。
经过刻苦学习,匡衡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的学者。
这些古代人好学的故事,都是他们为了追求知识、成就事业而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他们的精神成为后人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刻苦学习的故事古⼈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许多勤奋好学的故事,可以发⼈深思。
下⾯由⼩编为⼤家搜集的古⼈刻苦学习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很穷,所以他⽩天必须⼲许多活,挣钱糊⼝。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读书。
不过,他⼜买不起蜡烛,天⼀⿊,就⽆法看书了。
匡衡⼼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很富有,⼀到晚上好⼏间屋⼦都点起蜡烛,把屋⼦照得通亮。
匡衡有⼀天⿎起勇⽓,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你们家的⼀⼨之地呢?”邻居⼀向瞧不起⽐他们家穷的⼈,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常⽓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 墙上凿了个⼩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户⼈家,有很多藏书。
⼀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户⼈家门前。
他对主⼈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悬梁锥刺 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就会有收获。
也说的是只要下⼯夫,就会有收获,⽤以激励⼈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
东汉的时候,有个名叫孙敬的⼈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
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根绳⼦,⼀头绑在房梁上,⼀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低,绳⼦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着勤学好问的传统,但凡一个人能够做到认真好学,不畏困难艰险,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出人头地,关于这句话,我自不必过多赘述,但是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过,我们才有资格掌握自己的人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10个关于古人勤学的习语故事,包括:偷墙光、悬梁刺股、萤火虫映雪、闻鸡起舞、负薪挂角、苦干、踩雪、熬夜、画干儿子、边巍三绝。
一、悬梁刺股相传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名叫孙敬。
他年轻时以勤奋好学著称,经常关着门一个人不停地看书。
每天从早到晚看书,经常废寝忘食。
不仅如此,他学习时间很长,即使很累也不想休息。
但是时间长了,疲劳让他打瞌睡。
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找到一根绳子,一端牢牢地系在横梁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他看书累了打瞌睡的时候,头低着的时候绳子会勒住他的头发,会弄疼他的头皮,马上清醒过来,然后继续学习。
所以,悬梁的故事由此而来。
咬人的故事和吊梁一样,都是为了不打瞌睡,用锥刺大腿。
苦涩地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年轻的时候,因为知识的匮乏,去很多地方做事,不被重视。
回国后,家里人也很冷淡,看不起他。
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所以,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他经常学习到深夜,很累,经常午睡,想睡觉。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了一把锥子,在他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刺到了自己的大腿。
就这样,我突然觉得痛,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坚持看书。
二、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讲的是在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
怎么办?只好借书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因为整天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点书,所以经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一本书。
关于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十个关于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晚上想读书却没有灯。
他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意思就是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你看看人家匡衡凿壁偷光的精神,再看看你,学习条件这么好还不努力!2.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夏天就用练囊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晋代的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比喻人勤奋好学。
造句:古代有囊萤映雪的励志故事,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3.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的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
形容刻苦学习。
造句:那些学霸们哪个不是悬梁刺股般地努力,你就知道玩!4.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他们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造句:祖逖都能闻鸡起舞,你怎么就不能早起背背单词呢?5. 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哇,李密牛角挂书,这也太厉害了吧!6.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孔子韦编三绝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啊!7.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
造句:古代有人昼耕夜诵,你现在有这么多时间还不珍惜!8. 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手不释卷。
指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好学或看书入迷。
造句:瞧瞧人家吕蒙都能做到手不释卷,你呢?9. 圆木警枕: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人自然也就会惊醒,因此他醒来后就立刻起床读书。
形容时刻保持警惕,勤奋学习。
造句:司马光圆木警枕,你怎么就不能有点这样的毅力呢?10. 目不窥园: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
古代名人勤学故事五则
古代名人勤学故事五则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回,李密骑了—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
“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
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
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
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个警枕,早上—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番霸业。
古代名人勤奋好学故事7篇
古代名人勤奋好学故事7篇古代名人勤奋好学故事【篇1】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代名人勤奋好学故事【篇2】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古代名人勤奋好学故事【篇3】在读书方面,钱惟演确实是一个奇人。
古人刻苦学习的十五个经典成语及故事
古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一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一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铺沙识字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
到了入学年龄,欧阳修家贫不能入塾,只得跟母亲学习。
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
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训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就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
铁砚磨穿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比喻刻苦学习,坚持不懈。
《新五代史·桑维翰传》记载:桑维翰最初考进士时,因为主考官厌恶他的姓,桑与丧谐音,于是就没有录取他。
桑维翰并不知情,他回去后发誓要学富五车,并铸造了一个铁砚,天天抄书不止。
有一天铁砚竟然被磨穿了。
最后,皇天不负苦心人,桑维翰考中了进士。
艰苦卓绝卓绝,超乎寻常,达到极点。
坚韧刻苦的精神超乎寻常。
《宋史·邵雍传》中记载:邵雍读书的时候,非常刻苦。
冬天读书时不生火取暖,夏天读书时不扇扇纳凉,即使汗流浃背也如醉如痴地继续读书,晚上也常常读书到深夜。
这样一连过了几年,他终于功成名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博闻强识之人。
圆木警枕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资治通鉴》。
焚膏继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焚膏油(膏油,指点灯的油)以继晷(晷:读guǐ,日影,比喻时光),恒兀兀(恒兀兀:勤学不止的样子)以穷年。
古人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六篇】
【导语】读书是享受的过程,读书是充实⾃我的过程,读书既可以是业余爱好也可是专职研究。
在古代,能够读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于是才有了凿壁偷光、映雪囊萤这样的传奇故事。
古⼈尚且能够做到克服重重困难勤奋读书,对于⾐⾷⽆忧三餐温饱的现代⼈来说,更应该多看、多读、多积累,在⼈⽣的道路上越⾛越宽⼴。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夏天的⼀个晚上,他正在院⼦⾥背⼀篇⽂章,忽然见许多萤⽕⾍在低空中飞舞。
⼀闪⼀闪的光点,在⿊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集中在⼀起,不就成为⼀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只⼝袋,抓了许多萤⽕⾍放在⾥⾯,再扎住袋⼝,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来看书了。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的官。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外⾯⼗分明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
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
此后,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会在雪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终功成名就。
【篇⼆】古⼈勤奋读书励志故事:孔⼦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为⼀根⽵简上写字,多则⼏⼗个字,少则*个字。
⼀部书要⽤许多⽵简,通过牢固的绳⼦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绳编连的叫“绳编”,⽤熟⽜⽪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简通过熟⽜⽪绳编连起来的。
孔⼦“晚年喜易”,花了很⼤的精⼒,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25篇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1、借月读书南北朝时的任末、江沁及宋朝陆游的祖父陆佃,这三人的少年时代都曾有借月之光读书的勤学事迹留传於世。
特别是江沁,为了追赶西斜的月光,竟捧著书本爬上屋顶再继续看下去。
2、负薪读书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3、牛角挂书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
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
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
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
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4、映雪苦读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
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5、韦编三绝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
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bull;孔子世家》)。
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6、目不窥园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
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bull;董仲舒传》)。
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7、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8、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关于古代勤奋读书的故事三则
关于古代勤奋读书的故事三则
1、《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3、《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勤奋好学的故事
勤奋好学的故事1、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
2、悬梁刺股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他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
最终成为当世大学者。
战国时苏秦出身寒微,但他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最后苏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挂六国相印。
3、凿壁偷光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
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不要报酬。
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
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
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4、焚膏继晷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5、孙康映雪孙康年轻的时候家中贫穷,但是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天晚上下雪了,酷爱读书的孙康当时就想:既然这么亮,能不能看书呢?他回屋取出书来一试,果然能看得清。
于是,孙康顾不上屋外的寒冷,天天晚上坚持在雪地里看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大学问家。
6、以荻画地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
太夫人用芦苇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
7、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8、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大将吕蒙,因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
古代好学的人物的故事
古代好学的人物的故事
1、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同县人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被他家雇去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惊讶,资助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2、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3、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4、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古人勤奋好学的文言文
古人勤奋好学的文言文
吾等大学生,常闻古人勤奋好学之故事,感慨颇多。
今且与诸君聊聊,共赏古人求学之精神。
一、头悬梁锥刺股
话说战国时,有一人名曰苏秦。
此人立志成才,欲干一番大事业。
然起初游说诸侯,屡屡碰壁,归家后遭家人冷落。
但苏秦未灰心,发奋读书。
每至困倦欲睡,便以锥刺股,疼痛使自己清醒,继续苦读。
还有汉代孙敬,亦是好学之人。
他怕自己读书时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一旦打盹,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疼痛让人保持清醒,继续学习。
此二人之刻苦,真乃令人佩服!想吾等有时学习稍觉疲惫,便想偷懒,与古人相较,实乃惭愧。
二、囊萤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无油点灯,夏日则捕萤火虫装入绢袋,借萤火虫之光读书。
同是晋代的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这二位,身处困境,却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读书,其求知之欲,吾等当学之。
三、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幼时勤奋好学。
因家中贫穷,白天要忙农活,晚上想读书却无钱点灯。
于是匡衡悄悄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透过来的烛光读书。
此故事告诉吾等,只要有求学之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古人勤奋好学之例,不胜枚举。
吾等当以古人为镜,珍惜如今之良好条件,努力学习,不负青春时光!。
古人好学的经典故事5篇
【导语】在中国历,学习⼀直占据⾮常重要的地位,在古代,讲究考学⼊仕,因此古⼈寒窗苦读,争取谋得⼀官半职来光耀⾃⼰的门楣。
下⾯是分享的古⼈好学的经典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好学的经典故事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官⾄御史⼤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
孙康想夜以继⽇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到天⿊,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孙康有时辗转很久,难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天夜⾥,孙康⼀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丝⽩光。
开门⼀看,原来下了⼀场⼤雪。
屋顶⽩了,地上⽩了,树上也⽩了。
整个⼤地披上⼀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中⼀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孙康急急忙忙跑回到屋⾥,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看,果然字迹清楚,⽐⼀盏昏黄的⼩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发愁。
整个冬天,孙康夜以继⽇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孙康砥砺求进,学有⼤成,终于成为⼀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2.古⼈好学的经典故事 当匈奴贵族横⾏北⽅、西晋王朝⾯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些有志⽓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战⽃。
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
在西晋初期,他们⼀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睡在⼀张床上,谈论起国家⼤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天夜⾥,他们睡得正⾹的时候,⼀阵鸡叫的声⾳,把祖逖惊醒了。
祖逖往窗外⼀看,天边挂着残⽉,东⽅还没有发⽩。
祖逖不想睡了,他⽤脚踢踢刘琨。
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
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呀。
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 两个⼈⾼⾼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出屋⼦,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虚心好学的故事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
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
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
”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孙敬悬梁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
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
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
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
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
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勤奋读书的故事历来被人们颂扬和学习。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平常的学习中,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
凿壁借光
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
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
为此他十分苦恼。
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
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
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
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着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
匡衡借着隔壁漏过来的灯光看书,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看看匡衡,想想自己,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
只要我们发扬匡衡“凿壁借光”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青年时
代,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俩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希望共同建功立业,复兴晋国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不这样想,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啊。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为了使自己能够早起练习武艺,就以雄鸡报晓的方式提醒自己起床习武。
后人以“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人,能够及时奋发自励。
人生在世,想要有所成就,就得勤奋苦练。
画动物的画家
画虾齐白石
画马徐悲鸿
画牛李可染张继山戴嵩唐韩滉画驴黄胄
画虎张善孑厉归真
画鹰李苦禅
画猴朱文候
画猫陈莲涛
画熊猫吴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