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诗歌

明清诗歌
明清诗歌

明清诗歌

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

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

平湖画舫,

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

一番夜雨,

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

佳人何在,

门掩残红。

【品评】

此曲首两句,分别点出春与晚。芳草萋萋,春云撩乱,夕阳笼罩,暮霭凄迷。暗淡的景色表现心情的惆怅,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短亭” 三句,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一声啼鸟” 三句,既是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诗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结尾三句,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化用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的诗意,抒发离愁别恨。“ 佳人不见”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此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显得典雅工丽,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词征》评此曲“ 丰约中度,旋复回环” ,此论颇是。它在表达情感时注意分寸,描写景色时又注意前后映照,应属散曲中的精品。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然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品评】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有味而佳”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这里长着芦、蘋、蓼柳,色分黄、白、绿、红。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虽无刎颈交”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却有忘机友”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不识字” 三字,掷地有声。强调渔父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正是要表现识字的知识份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在词曲创作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一般也只着眼于描绘他们生活的逍遥惬意,象刘秉忠的《清平乐· 渔舟横渡》说:“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白朴此曲情味则显然有所不同。由于白朴虽然优游山水,实则块垒未消,这一来,命辞遣意,就不是一味潇洒脱略。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

溪北溪南两履霜,

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

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

【品评】

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古人踏雪寻梅,意味着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此曲入三句,即从“ 寻” 字落笔。“ 冬前冬后” ,写寻找时间之长,“ 几村庄” 写寻找地域之广。“ 溪南溪北” 与“ 树头树底” 两句则写从山下找到山上。作者极写寻梅之艰,正表明爱梅之心切。“ 冷风来何处香” 两句,是意外地发现了梅。

先写嗅到梅的香气,后写看到梅的姿容,配合着“ 何处” 、“ 忽相逢” 的点染,层次分明地表现出寻梅时从犹豫到惊喜的神态。最后三句,化用三个典故曲折表达寻见梅后的心情。“ 酒醒寒惊梦” ,是写所见梅花的美。据《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过罗浮山,遇一白衣女子,对饮甚欢。酒醒后发觉自已躺在白梅树下。承上文“ 缟袂绡裳” ,诗人在美丽的白梅面前,觉得自已也象赵师雄那样醉心惬意。不过中间着一“ 寒” 字,便透露去一丝怅惘。“ 笛凄声断肠” ,则承“ 寒” 字落墨。李白曾有诗“ 黄鹤楼前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人也想到春景不能常驻,梅花不能常开,理想不能常在,美好的事物终将失去,因而在获梅时既是欣喜,又有伤悲。“ 淡月昏黄” ,用林逋“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既交待寻梅的时间,又传出寻梅者寂寞的心绪。此曲环绕着寻梅写情绪的变化,从寻梅的殷切,遇梅的喜悦,到赏梅时的忽感失落,细致入微,含蓄有味。

折桂令·梦是作

郑光祖

半窗幽梦微茫,

歌罢钱塘,

赋罢高唐。

风动罗帏,

爽入疏棂,

月照纱窗。

缥渺见梨花淡妆,

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

待不思量,

怎不思量。

【品评】

《太和正音谱》云:“ 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 又云:“ 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他的作品构思之奇,用词之美,确实不同凡响。这支小令,以梦后的感觉,表现相思之苦,手法也奇巧新颖。首句显示一种仿佛迷离的意蕴,窗户半开,若明若暗。幽幽的梦境,似乎越来越缥缈朦胧了。“ 歌罢” 、“ 赋罢” 两句,用两个曲故含蓄地表现梦中的欢会,连用两个“ 罢” 字,是对风流云散的强调,并带出下文梦醒的描写。“ 风动” 、“ 爽入” 、“ 月照” 三句,写醒后所见。凉风、明月,吹醒了人,照破了梦。但梦中一切,还历历在目,梦醒了似乎还在梦中。“ 依稀” 句,即写如见其人,如闻其香。梦是幻觉,而幻觉之外,又有幻觉,这奇特的描写,恰好表现思恋的缠绵悱恻。末三句,点明曲意。“ 思量” 一语,三次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往情深无法割舍的相思之苦。

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

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

眼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 保重将息” ,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

望前程万里。

【品评】

此曲写送别,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动人。它入手即总摄离别时的感受,首两句对偶句,很能表现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跟着写送行的场面,饯行的女子,手上端着酒杯,眼里盈盈珠泪。“ 搁着” 两字,刻画出强忍眼泪的神态。后几句着重写临别赠言的场面:她刚刚对离人说了声保重将息,便心如刀割,再也说不下去了。毕竟,她控制住自已的情绪,也不愿意让所爱的人在离别的时刻增加痛苦,于是,她显得很爽朗,很自然,用一句美好的祝愿代替千言万语。而写她强颜欢笑,很能深一步揭示她内心的痛苦。我国写恋人送别的诗词,如韦庄的《女冠子》“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柳永的《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此曲刻画入微处,与上面两词相埒,而真率透彻过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渡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品评】

马致远是元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此曲写天坛流子在秋天的感受。首三句叠用九个名词,名词与名词衔接,无须动词作中介,却又能够使人理解作者所见所想。这就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通过画面的组接,启发观众联想画面以外的涵义。秋天的黄昏,乌鸦返巢,藤缠老树,失去依托的游子,面对这样的景色,不能不触动愁思。远处,小桥流水,村舍人家,显得宁谧面温馨,反衬游子离家心情的失落。而放眼望去,古道蜿蜒,瘦马踯躅,周遭一片寂寞苍凉。这三组景色,情味不同,在夕阳的照映下,统一构成富有韵味的意境。最后一句,“ 断肠人在天涯” 。这句贯穿全曲,却又戛然而止。至于游子的情感,已不必多写。游子是谁?是作者还是别人,也不必说明。因为,它概括了羁旅天涯的人最典型的感受。周德清《中原音韵》誉此曲为“ 秋思之祖” 。王国维说它“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人,均不能辩此” 。确实,此曲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别人难以企及。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品评】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山河表里潼关路”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 望西都,意踟蹰”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悠然而起。“ 伤心秦汉经行处”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震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豪雄的山色面前,抚今追

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品评】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第一句咏煤炭点题。第二句便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 意最深” ,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 春浩浩”承“ 阳和” 来,“ 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铁石” 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但愿苍生俱饱暖” ,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已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是说人,也切定煤炭。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绝句

刘基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

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品评】

此诗写志士的愤慨。沈德潜评曰:“ 悲咽。” 第一句从《古诗十九首》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化出。接着说“ 百岁复如何” ,用诘问名式,深入一层,增强了人生感慨的表达力量。后半首申足前意。著名的苏轼《前赤壁赋》有一段绝妙好辞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此非曹孟德(操)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音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诗后半,形象地概括了苏轼的赋意。特别是刘基本人,就是辅佐朱元璋扫荡群雄成就统一大业的英雄士,在这里抒发的悲概,便不是一般文人的无病而呻了。

泰山

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品评】

泰山诗,自从杜甫写了五古一首以后,后人几乎难于着笔。李梦阳这首五律居然力能扛鼎。一起便写出“ 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俯视一切气概,说海水如杯之小,正是衬托出泰山之高。斗然一峰,指的泰山绝顶天柱峰。“ 日抱扶桑跃” ,写观峰观日的壮观,“ 抱” 字“ 跃” 字,写日出动态逼真,“ 天横碣石来” ,则横向拓开。末二句对秦皇、汉武的封禅迷信不悟,加以嘲讽,然而意在言外,不是议论。通篇大气磅礴,与题相称。无怪沈德潜、周准赞叹首说:“ 四十字有包络乾坤之概,可以作泰山诗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品评】

这首同《咏煤炭》一样,是借物言志之诗。句句是石灰,句句是人。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 若等闲” 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 碎骨粉身全不怕” ,承第二句来,所以“ 全不怕” ,由于有“ 若等闲” 为之支柱。末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两垂不朽。

新林浦

曹学佺

夹岸人家映柳条,玄晖遗迹草萧萧。

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

【品评】

这首七绝,是凭吊古迹之作,写来轻俊飘逸,有“ 不着一字,尺得风流”之妙。学佺官南京时,屡游谢朓青山,由板桥而联想到青山之行,从而又兜到经过板桥,不能于衷无动。深情淡笔,神韵超绝。王士祯《池北偶谈》云:“ 徐祯卿五集中有一绝云:‘ 渺渺太湖秋水阔,扁舟摇动碧琉璃。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 ' 曹能始《新林浦》一绝,可以相敌。” 士祯正是以神韵派的眼光,欣赏这二诗。

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

钟惺

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

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

烟中过寒山,江净翻如纸。

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

【品评】

贬斥伯敬诗者,无非谓其尖刻幽僻,如入鼠穴,如入鬼国。考其实,殊不竟然

。这首题画诗,就能清空一气,既无噍音促节之病,也不陷于公安派之流易。前四

句写画,后四句秋江舟中,前后有机融合,颇能逗露一些禅机,使读者置身于空明

境界中。

京师得家书

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品评】

唐人五言绝句的佳作,往往自然真切,不假雕饰。后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并

水多见。袁凯这一首,通篇紧扣家书说,增减一字不得,纯用白描,恰到妙处。家

书只劝早早还乡,与袁凯以病免归的情事极合。沈德潜、周准评曰:“ 天籁。”

对酒

张灵

隐隐江城玉漏催,

劝君须尽掌中杯。

高楼明月笙歌夜,

知是人生第几回。

【品评】

首二句谓时光短促,人生须及时行乐。后二句谓人生有几度欢娱之时?高楼一层意,明月夜一层意,笙歌一层意,三者兼有,更为难得。主题仍是曹操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之意。但诗句写来高旷绝尘,无怨抑情绪,体现作者风浪蕴藏的人格。朱彝尊《明诗综· 静志居诗话》云:“ 梦晋狂生,其画山水,足亚伯虎。《对酒》一诗,可称绝唱。”

精卫

夏完淳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品评】

这诗借咏物以抒怀,作于诗人被执以前。用的比兴手法。“ 北风荡天地”谓北方的满清军队南侵,当时以破竹之势,已席卷了明朝大片天地。“ 有鸟鸣哀音” ,作者以衔石填海的精卫自喻。“ 志长羽翼短” 以下,慨叹自已的力量微薄,难以挽回明王朝灭亡的命运,只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尽自已的心力。末二句说沧桑变局的使人悲愤。完淳出于陈子龙门下,诗风似其师,追步汉魏古体,但感情真挚,言之有物,与七子末流之剽袭摹拟者不同。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评云:“ 此渊明《咏荆轲》作也。” 渊明生当晋、宋易代之际,不忘晋室,欲求如荆轲刺秦王者以对付刘裕者而不得,故写《咏荆轲》诗以寄意,沈德潜用来比拟夏完淳《精卫》诗之用心,可谓得当。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查慎行

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

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

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品评】

查慎行七律,以清新取胜,此诗却是雄伟的风格,但仍然是以白描的手法出之,不使用一个典故。袁枚《论诗绝句》所谓“ 他山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友眠?” 可以当之无愧。这是旅途行役之作,一起渲染风雨中度关的氛围,虎啸猿啼,哀壑流响,使行人心惊魄动。三、四两句是中坚,三句状上关的费力,以“ 井底” 为比,十分新颖,“ 盘旋上” 写千迴百折而上亦凝炼。四句陡换一境,写已到关门,豁然开朗,“ 天向”“ 豁达开” ,可谓大笔拿云。五、六即事发议论,由“ 时平” 而回想起昔年敉平“ 剧贼” 一事,扣住“ 地险” ,不脱“ 关门” 。查初白所处,已是康熙大一统的盛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发出“ 谁敢说雄才” 的喟叹,作为汉族士大夫的作者,必然有难言之隐,亡国之痛。雍正初,其弟嗣庭侍郎,坐讪谤伏法。作者亦被牵连入诏狱,幸得放归,不难理解末二句归宿到天雨庵,淡淡作结

题画

蒋士铨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品评】

朦胧是一种美的意境。就山水画的艺术来说,懵懂迷糊,也是一种画境,宋代米友仁的画,就是这样。邓椿《画继》云:“ 元晖(友仁字)被遇光尧,既贵,甚自秘重。众嘲之曰:‘ 解作无根树,能描懵懂云。如今供御刀,不肯与闲人。'” 这首题画诗,表现了对朦胧画境的肯定,对“ 不写晴山写雨山”的同意,对“ 明镜照烟鬟” 那样不写雨山写晴山的不满,这是就画论画的一种艺术观点。然而作者的用意还不限于此,后半首说在云气模糊之中,神仙乘车自在往来,进一步借喻,对人世的事情,乐得糊涂看待,不值得去自我麻烦和苦恼。这里意有双关,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这是老庄一派的道家消极思想,但也是从处世经历中获得的经验,在旧社会士大夫中,有一定的市场。

扬州城楼

陈沆

涛声寒泊一城孤,

万瓦霜中听雁呼。

曾是绿杨千树好,

只今明月一分无。

穹商日夜荒歌舞,

乐岁东南困转轮。

道谊既经功利重,

临风还忆董江都。

【品评】

此诗为伤时感世之作,以当时在扬州所见,揭露了嘉庆、道光年间在清朝封建统治下的黑暗、腐朽的社会面貌。首两句写在阴冷的气氛中的扬州城,寒涛声与万瓦霜,声与色融成一片。“ 雁” 是鸿,“ 雁呼” ,是哀鸿的叫声,比拟流民的呼喊。作者在“ 听” 的过程中,激起了沉思,这就为三、四句作了先导。“ 曾是” 句谓昔时的扬州景色妍美,“ 只今” 句说今日的扬州已大不如前,过去三分明月有其二,如今一分也无,见得扬州已经破敝。前句正面用王士祯词意,下句反用徐凝诗意,更深入一层。运用古语作今昔对比,重心在下一句的“ 今” 。由四句的形象描写,具体到五、六两句的现实内涵。嘉、道年间,扬州盐商已是外强中干,但仍过着穷奢级欲的生活,这是一面;对照着的,虽在丰收年头,商人也有为政府转供物资的负担,老百姓更是为劳役而疲于奔命,这是又一面。结语以议论为抒情,反用董仲舒语,责扬州商贾只重功利,不顾道义的卑劣品质,因而怀今汉代儒者董仲舒。也就是指出精神文明、道德教养的重要。扬州是当时财富的集中地,国内外商业中心,揭露扬州社会的腐朽,也即是全面揭露了中国社会的腐朽,具典型意义。吴嵩梁评曰:“ 五、六句纪实语,非忧时者不能道出。” 魏源评曰:“ 末二句真杜。” 龚自珍评曰:“ 裂笛之作。”

晓入郡城

朱彝尊

轻舟乘间入,击缆坏篱根。

古道横边马,孤城闭水门。

星含兵气动,月傍晓烟昏。

辛苦乡关路,重来断客魂。

【品评】

这诗是清顺治三年( 1646 )所作。时清兵南下已攻陷浙江,诗是经乱后所写。首句写乱后乘舟返郡城,水城门附近有清兵把守,戒备森严,故须钻空子乘隙,好不容易才进得城内。第二句写舟的停靠,着一“ 坏” 字,便可看出是兵乱破坏的痕迹。第三句写胡马当路,第四句写郡城戒严,水关早闭。五、六两句写远景,闪烁的星光中,似含兵气,昏昏的月色下,战烟犹存。从星象联系到兵气,以月色点染其晓色,“ 动”“ 昏” 炼字,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战乱中的景象。结语点明乡关,“ 重来” 是乱后重归。

“ 辛苦” 言其归程的周折,“ 断客魂” 总摄全篇。彝尊早期诗步趋盛唐,这首学杜甫的其沉郁苍凉的风格和造句的技巧,较之明七子的死学呆学,大有迳庭。

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品评】

沈德潜倡格调,其诗实不过如明七子之伪体。袁枚矫之以性灵,又流于浮滑,潘德舆《论诗绝句》所以有“ 蒋袁王(文治)一成家,六义颓然付狭邪”之讥。然袁诗亦有胆力惊人不可及处。这首《鸡》,是寓言体的讽谕小诗,寥二十字,短小精悍,历来剥削者对劳动者使用小惠以求大利的欺骗伎俩,尽情揭露。通篇从人们习见的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赋予深刻的主题,诗笔诙谐,讽刺强烈。出于封建时代文人之手,良不易。五四时期刘大白曾于杭州城站四美泰酒店间所挂画鸡横幅上见此题诗,因于所著《旧诗新话》中评云:“ 一切资本家豢养劳动者,男性豢养女性,军阀豢养士兵…… 的阶级豢养的背景,都被这几句道破了。不料旧诗中竟有这样的象征文字。”

湖楼早起二首

江湜

面湖楼好纳朝光,

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

一钟声短一声长。

湖上朝来水气升,

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尔投西岸,

载得三人两是僧。

【品评】

两绝句都是写西湖晓景,都从湖楼早起着笔。前一首写钟,后一首写船;前一首写声,后一首写色;前一首写闻,后一首写见。而前一首写钟,后一首写到僧,又都和寺有关系。前一首所说的两寺之一的净慈寺,又与后一首所说的南高峰,都属于南山范围。前一首写晓起,写湖楼纳早上阳光;后一首由晨光进一步写到水气上蒸。两首诗有机联系,具见匠心。第一首交代纳朝面湖之楼的方面,当然楼面东南方,应在孤山一带,所以第二首写见到的是对面的南高峰。两寺钟声,一短一长,近的声长,远的声短,则因凤林寺与孤山相近,而净慈寺则隔着西湖,传来的钟声便听不太清楚,显得短了。小船投靠西岸而来,离孤山楼近,因而辨得清三人中两个是僧,不但可见作者观察的仔细,也可见其构思的细入毫芒,这恰好和听钟声而留意到一长一短,是同样的匠心。江湜诗得力于韩愈、孟郊,七绝则胎息于杨万里,但用笔曲折中具有秀气,青胜于蓝。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品评】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歌体式的新发展。程金凤评赞说:“ 行间璀璨,吐属瑰丽” ,“ 声情沉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 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 天公” 、“ 风雷” 进行构思,表现了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 万马齐喑” 的现实。这一现实是“ 可哀” 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现。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 生气” 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 不拘一格” 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诗的启蒙意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

韩江有感

丘逢甲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品评】

此诗作于光绪三十三年( 1907 )丁未。作者自乙未内渡,定居镇平祖籍后,未尝一日忘怀救国大事,历经曲折。丙申五月赴广州,以邑有劣绅土豪,朋比欺凌,不得已上诉奔波。丁酉,潮州知府李士彬请其主讲韩山书院,专以新思潮及有用之学课士,被目为异端,遭当道忌,岁终辞去。戊戌,主讲潮县东山书院,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于汕头,自任监督,提倡新文化,以革命维新鼓励士气,辛亥革命时岭东之义士,

多孕育于此。癸卯,地方不肖,故向学堂捣乱,逢甲乃告退,向广州奔走,谋扩大发展新教育。甲辰回镇平,以内忧外患日急,故自此渐倾向反清革命。作此诗以前,其为救国事业奋斗的经过如此。此诗作者直抒胸臆,将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揭示了拯救祖国危亡之不易和事在人为的至理,说明在黑暗年代,立志救国的志士,道路往往是曲折的。要拯救祖国危亡,振兴中华,决不是一帆风顺的。诗中抒发了作者不畏“ 千盘百折” 、决心“ 要展回天策” 的抱负。短短二十八字,内容深广,凝炼盘折,振奋人心,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好诗。

过虎门

康有为

粤海重关二虎尊,

万龙轰斗事犹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

白浪如山过虎门。

【品评】

此诗作者于光绪十三年( 1887 )丁亥,途经虎门时,为凭吊在虎门死难的关天培而作。有关关天培血战英军壮烈殉国的诗,以鲁一同《重有感》中“ 披发何人诉上苍” 一首最为出色,沉郁苍凉,英气恍惚,足为诗史生色。鲁一同的诗是作于关天培殉国的时候,康有为此诗,则是途过虎门,凭吊往事而作,上距战时,已隔四十六年,然而作者出于爱国精神的激发,诗写得那么虎虎有生气。首句点明虎门的形势,已经气概轩昂。次句追忆关天培与英军作战时的场景,凝聚为“ 万龙轰斗” 四个字,真有龙战玄黄,百灵狂沸的奇观,鲁一同《重有感》所写“ 孤舟百战久低昂” ,“ 扬灰风疾海茫,神光金甲分明见,噀血衔须下大荒” 等惊心动魄、英灵飒爽的好语,作者却用四字匹之,可谓大手笔。对遗垒的凭吊,用不着一字的手法,结以“ 白浪如山” 的当前景物,不仅表现诗人的履险如夷气度,还暗示着当时国内外形势,未必一定风平浪静,可以高枕无忧。

自题一绝(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明]

在小说的缘起中,作者假托这部份的底稿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这首绝句。所以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彭斯诗歌风格探讨

彭斯诗歌风格探讨 19世纪的英国诗坛,活跃着两个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彭斯和雪莱。虽然他们诗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方法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诗歌主旨涵蓄着他们对权势、压迫的不满,对幸福生活、美好人生的追求。总体说来,彭斯的诗歌作品侧重于社会、爱情的率真表达,而雪莱的诗歌作品则偏重于对理想信念的抒发。 罗伯特·彭斯生于农民家庭,辛勤从事田间劳动20年,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37岁时,在贫病交迫中离开人世。 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著名的农民诗人。他通过自修,深入地研究了古典文学和民间歌谣。他以诗歌为武器参加民族解放运动。1776年的美国独立革命,使他写作《华盛顿将军生辰烦歌》。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写了《自由树》,寓言诗《两只狗》和《威利神父的祷告》等诗篇,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教会的专制和教士的伪善:1786年他的第一部诗集《苏格兰》方言诗歌出版,震动苏格兰文坛。从1787年起,他积极从事收集和改编歌谣工作,有370多首古歌曲经过他的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得到广泛传播.如,赞美爱情的《红红的玫瑰》,歌颂友谊的《往昔的时光》等。 罗伯特·彭斯虽然生活困顿,但他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饱含着乐观情绪,这充分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我们读他的诗篇,就会感受到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他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歌颂自由战士反侵略反奴役的无畏精神,抨击一切伪善的、贪暴的、荒淫的压迫者、权势者和宗教界人士。 罗伯特·彭斯写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有热恋、有失恋、有欢乐、有痛苦。对爱情的忠贞是他的重要主题,他的爱情的特点是率直。如叙;.抒情长诗《爱情与自由》:“我曾经是年青姑娘,/多久以前己经记不清,/我喜欢如意的年轻男人,/一直到如今。/我的父亲原是轻骑兵,/难怪我见了大兵就相亲.”从中可以看到十八世纪苏格兰农村男女青年质朴无华的性格和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真气质。这些诗毫无雕饰痕迹,近乎天籁。 罗伯特·彭斯的诗作,无论是抒情诗、讽刺诗、诗札和叙事诗,都具有淳厚的民歌风味和浓烈的地方色彩。他的诗作仿佛不是写出来的文字而是流出来的音乐,他的许多诗篇被谱成歌曲至今在各国传唱。《往昔的时光》一诗仿佛成了全世界的“国歌”。 当代的彭斯研究家詹姆士,巴克说:“彭斯是最伟大的天才—贝多芬、莎士比亚:伦勃朗……等一群中的一员。”这不是过誉。当然彭斯的诗歌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种种美德的同时,也宣扬了小生产者知足常乐的保守思想,这是他的诗歌所不足之处。但要知道.任何作家都不能超越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我们就能理解他们而不是苛求. 波西·比希·雪莱也同样是英国19世纪上半叶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深受卢梭和葛德文的思想影响,1811年因写《无神论的必然性》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发表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抨击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因而受到英国统治阶级的仇视。1818年他被迫离开英国,定居于意大利。他接连创作了长诗《伊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禄宏林 摘要: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 一、李白的生平。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李白的思想性格。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体现。其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三、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体现在他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生平、思想品格、创作风格、意象、影响 正文: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

明清家具的外观风格

明清家具的外观风格 中国古代家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特点。中国古代家俱发展到唐代时,随着垂足坐生话方式的流行、椅、凳家俱发展起来到宋代高型家俱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俱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俱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俱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俱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俱。明清家具都以高级硬木为主要用材,抛弃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俱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自然纹理和光润光彩,使家俱产生了--种崭新的意韵,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运用精湛无比的工艺,使家俱的构造实现了科学与世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在世界家俱史上树起了一座光熠烁目的丰碑。 明式家俱 明式家俱一般是指在继续宋元家俱形式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的以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铁力木、鸡翅木、榉木等优质硬木和柴木为主要用材。具有特定的式样和风格的家俱。明武家俱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过明代中晚期几代文人的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使明式家俱从造型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丈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蕴藉、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味,成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史中一颗无比灿烂的艺术明珠。 明式家俱的造型有坐具类、鸡翅木价格几案类、橱柜类、床棉类、台架类、屏座类等6大类近60个品种。鸡翅木家具其造型简洁明快、质朴典雅、隽永大方。基木的构造都是将主要构件如腿料、框料、档料、材料等组合成一个基木框架。再根据功能的需要装配不同的板料和附件。在构件的结合上,釉传统建筑木构件的樟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古代诗词常见题材

古代诗词常见题材 一、送别抒怀诗 特点 1.描写景物一般按时间、地点 2.情感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表达离愁别绪 3.艺术手法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情方式),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羁旅思乡诗 特点 1.表达方式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妙喻传情 2.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常见情感 1.羁旅愁思 2.思念亲友 3.征人思乡 三、思妇闺情诗 特点一些诗歌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 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常见情感 1.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2.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3.(特殊)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妃嫔及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 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四、山水田园诗 特点 1.意象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技巧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 结合。 3.语言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常见情感 1.对现实的不满 2.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 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五、怀古咏史诗 特点 1.后人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 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2.技法借古讽今、因古抒怀;以景衬情,古今对比,侧面烘托,用典 常见感情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2.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3.感慨个人遭遇, 4.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5.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六、咏物言志诗

莎士比亚诗歌创作风格与历史背景

莎士比亚诗歌创作风格与历史背景 【摘要】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优秀作品。这其中,诗歌的数量就多达数百首,并且在他的戏剧中间,人物的台词也多是诗体的语言。在莎士比亚一生的创作当中,其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这一改变无疑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莎士比亚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因此,本文试图从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角度,来剖析莎士比亚创作风格的变化。 【关键词】 历史背景、创作风格 【引言】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他的名气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很多名言名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位作家能够达到如此的成就,除了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把我之外,一定也顺应了当时历史背景的变化,其的作品也一定代表了当时众多人的想法。因此,才能够在几百年过去之后,还能够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人们只要提到当时的那一段历史,就必然要提到他的作品。 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位文学家的作品,也一定会受到自身经历和历史的影响,他的思路、灵感肯定也不会凭空而至,而是基于他平日生活的所见所闻。因此,从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去分析一个文学家的作品特点和风格,应该是最正确和直观的方法。 1.早期创作风格的形成 说到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欧洲文艺复兴。虽然“文艺复兴”这个词早已为人熟知,早在16世纪就已经被学术界所用了,但是这个词却让人产生了许多误解。文艺复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复兴,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文艺。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宗教的特色。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因此,文艺复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宗教特色,肯定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其中在人文主义文学方面,英国人文主义成为了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巅峰,身处其中的莎士比亚,自然也会被卷入其中。因此,观察莎士比亚的作品,到处都可以看到人文主义的身影。 同时,在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时代,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这位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的杰出女王,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国家富强稳定,人民生活自然幸福安稳,这就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由于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在莎士比亚当时的作品中,很多都是以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基本主题,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丽莎白女王深知这一点,但却并不阻挠莎士比亚的创作,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这充分体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过人之处,同时也莎士比亚的自由创作提供了又一个便利的条件。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 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 (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指导老师:张亚池 学号:3140662 姓名:卜祥祺 班级:保护区硕14 学院:自然保护区学院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卜祥祺 摘要:我国的传统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清家具正是家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辉煌时期,无论在科学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明清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着重在造型、装饰、选材与结构上比较明清家具所具有的不同的风格设计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传统家具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蕴含了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历史环境, 秉承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和造型表现, 在整个家具发展的历史上, 建立起一种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独特风格, 创造了中国传统家具灿烂辉煌的成就。我国的传统家具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萌芽,商周时期的雏形,春秋、秦汉时期的低矮家具的发展, 两晋、隋唐向高型家具的过渡, 宋朝垂足而坐的家具基本定型,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继续完善, 到明代达到了家具发展历史的顶峰, 创造了高超的家具制作工艺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 形成了中国传统家具“简、厚、精、雅”的艺术风格。虽然统称为“明清家具”,但实际可分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二者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明式家具简练,以造形取胜;清式家具繁琐,以装饰见长。这两种家具分别具有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审美眼光,又因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造型和工艺上各自表现出独特的风格设计特点。 明代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家具历史上的有一个兴盛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发展起来。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古典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的参与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家具出现了新的特征,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后期又达到了新的顶峰。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 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 1、内容 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 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 贺铸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

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 题材一怀古咏史诗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月” “胡天”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归羊” “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叹。 E.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真切描写,高度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并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⑵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AE解析:A项,“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不准确,更是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E 项,“真切描写”错误,此句通过想象追思历史。 ⑵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名师教你解题 特征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 “怀古” “登某古迹有怀” “古迹” “古人名”等。 内容情感 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教材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变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④阃外:指统兵在外。阃,ken。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 诸葛亮而建的。欹,q i,倾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作品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 E.作品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塞马晨嘶,胡笳夕弓I”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案:(1)AD 解析: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D项,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身在战争前线。 (2)(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 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

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诗人杜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留下很多惊世著作。下面是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作品特点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子》。任地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又如《河湟》一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 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

他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也不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自然现象。这两首诗的思想容和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 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后来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浅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他的诗歌,充满了发兴无端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即有气势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绝句清新飘逸,乐府狂放浪漫,歌行脍炙人,创作风格独特,韵味深长,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李白诗歌创作风格形成原因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诗人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他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即有气势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创作风格独特,韵味深长。 一、创作风格 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评价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 (一)绝句清新隽永、明快自然。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和七绝并至极境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天性豪放洒脱的李白擅

八大设计风格

八大设计风格包括: 美式乡村风格、 古典欧式风格、 地中海式风格、 东南亚风格、 日式风格、 新古典风格、 现代简约风格、 新中式风格。 美式装修风格特点: 1一般而言,进入了户门,就可以欣赏到家居空间中对外的公共部分,客厅、餐厅都是为了招待来宾和宴请朋友用的。在材料选择上多倾向于较硬、光挺、华丽的材质。餐厅基本上都与厨房相连,厨房的面积较大,操作方便、功能强大。在与餐厅相对的厨房的另一侧, 一般都有一个不太大的便餐区,厨房的多功能还体现在家庭内部的人际交流多在这里进行, 这两个区域会同起居室连成一个大区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心。 2起居室一般较客厅空间低矮平和,选材上也多取舒适、

柔性、温馨的材质组合,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种温情暖意的家庭氛围,电视等娱乐用品也放在这一空间中,可以想象在电视广告的声色、锅碗瓢盆的和乐、孩子嬉戏的杂音下,这“三区一体”的其乐融融。 3在二楼,除家庭成员休息的卧室外,也会随着家庭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建设书房、休闲娱乐室、多功能室、 小起居室等空间,以满足家庭多样化的要求。卫生间的设计也同样注重功能,安全方便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另外,美国田园风格在卫生间选材上自由度较大,因为美国人喜好泡浴,墙面上用防水墙纸、木材等材料也屡见不鲜。 古典欧式风格 典型的古典欧式风格,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欧式客厅顶部喜用大型灯池,并用华丽的枝形吊灯营造气氛。门窗上半部多做成圆弧形,并用带有花纹的石膏线勾边。室内有真正的壁炉或假的壁炉造型。墙面用高档壁纸,或优质乳胶漆,以烘托豪华效果。地面材料以石材或地板为主。欧式客厅要用家具和软装饰来营造整体效果。 在设计上,材料选用高档红胡桃饰面板、欧式风格壁纸、仿古砖,石膏装饰线等。墙面饰面板、古典欧式壁纸等硬装设计与家具在色彩、质感及品味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凸显出古典欧式雍容大气的家居效果。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专项训练学习版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专项训练一 一、送别怀人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赴任。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3分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6分)

对接教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内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 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 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 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 之情。 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 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 亲人情人离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 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 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 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 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 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 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 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 切。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 “柳”“酒”“月”“水”四大 意象。(“长亭”“短亭”“阳 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 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情 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 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 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 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 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 无章。 过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②蕲:通“祈”,祈求。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