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
东营化工产业优势因素
东营化工产业优势因素
东营市化工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优势因素:
1. 地理位置优越:东营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紧邻渤海,靠近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物流优势明显。
2. 丰富的石化资源:东营市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全国最大的其中一个石油化工基地,拥有多家大型炼油企业。
3. 完善的化工产业链:东营市拥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自下游的石化原材料到上游的中间体、化工产品以及副产品收尾利用等都具备比较完善的条件。
4. 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东营市有多家知名的化工企业,如中华化工、壳牌等,这些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配套体系,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5. 优质的人才资源:东营市化工人才较为丰富,近几年又有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立在东营市,为化工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以上因素使得东营市化工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II
(1)城中村改造:现状中心城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共50个,布局分散。按照集中布局、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的 原则,以办事处为单位,在原村居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块六个相对集中的改造地块。
城中村现状分布图 城中村改造规划图
改造前
改造后
(2)旧居住区改造:将现状低多层旧住宅区和油田企业拆迁改造,集中规划高层和小高层住 宅,向空中要空间,配套建设公园绿地和活动中心,形成五个集中片区。
西城新增居住区:新增4个居住区,新增居住用地970公顷,新增居住人口11.5万人。
(1)耿井居住区:黄河 路南、西一路西、西二 路东、南一路北区域, 规划用地面积310公顷, 居住人口3.5万人。 (2)北二路北居住区: 北二路北、高速公路西、 西一路东区域,规划用 地面积320公顷,居住人 口4万人。 (3)新区北居住区:北 一路北、北二路南、庐 山路两侧,规划用地面 积190公顷,居住人口2 万人。 (4)文化公园居住区: 文化公园的东西两侧, 规划用地面积150公顷, 居住人口2万人。
(2)天鹅湖风景旅 游区
规划范围:北起广利 河,南至支脉河,西起东 八路,东至广利港建设区, 规划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现状天 鹅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 进一步开发扩展旅游度假 项目,包括亚洲面积最大 的地上人工湖、水上运动、 拓展训练、湿地观鸟、湿 地休闲、滑草娱乐等。
河海风情旅游 区
科技公园居住区 面积220公顷,人口 2万人
3、垦利居住区
按照北延的原则,改 造黄河路西侧的旧居住和 城中村,新增居住区集中 在黄河路以东的新区内, 规划人口20万人。
4、广利港居住区
改造现状渔村,作为 广利港的生活服务配套区, 规划人口5万人。
5、滨海居住区
按照东扩的原则,在 现状防潮堤与黄河路交叉 口区域规划低密度、低层 高档滨海特色居住区,规 划人口5万人。
东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东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近年来,东营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营市的GDP情况。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东营市GDP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GDP总量达到了1.2万亿元,同比增长8.5%。
这一数据表明,东营市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稳定。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东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东营市的三次产业比重得到了有效调整。
目前,东营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0%、45%和45%。
随着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升,东营市经济结构逐渐朝着多元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者,我们看一下东营市的外贸情况。
东营市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外贸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东营市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00亿元,同比增长10%。
东营市的外贸形势持续向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为东营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东营市的投资情况。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东营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据统计,2019年东营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800亿元,同比增长7%。
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较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为东营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综上所述,东营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向好,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东营市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保持。
工业经济课程论文
东营“黄三角”产业规划布局摘要:临港产业区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规划控制面积23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生态旅游区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规划控制面积246平方公里,重点依托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搞好黄河口生态游,同步加快中心城“黄河水城”建设和滨海旅游开发,构建黄河口生态旅游、黄河水城游及滨海观光游相连接的滨海旅游长廊。
高效生态农业区以现代渔业和畜牧业为主导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以南、莱州湾以西,规划控制面积30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浅海贝类护养、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对虾养殖、海参养殖,建成全省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面积210平方公里,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产业调整优化区,包括各县区的省级开发区,重点对现有的石化、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造纸等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群。
关键词: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产业调整优化区三步走战略一个最古老的文明,孕育出一片最年轻的土地。
如今,黄河三角洲,这个中国沿海唯一尚待整体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走到了命运转折的关口。
东营市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准备在沿海岸线重点区域布局五个特色明显、功能明确的产业聚集区。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待开放的大河三角洲,国家先后将开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
作为"黄三角"的中心城市,东营一直将高效生态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同时,东营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环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域黄河经济带的交会点、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接合部。
在发展半岛蓝色经济的宏图中,这个年轻的城市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东营港与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上,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正在崛起。
东营市区域经济布局研究(二)
东营市区域经济布局研究(二)三、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山东经济版图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既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更要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来统筹考虑。
特别要注意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全球经济正面临新一轮调整。
当前。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转化为商品生产的周期明显缩短,国际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转移的速度加快。
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及时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搭建良好的载体,以便吸引国际资本特别是国际大财团、跨国公司和基金组织进入,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园区发展。
2、区域间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
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营造区域经济多赢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全国看,我们加强了与东盟等的区域合作,内陆与香港也建立了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
东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接受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辐射,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自觉融入山东半岛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
同时,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在进行产业选择和布局时还要呼应整个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特色,尽量寻求错位发展。
3、产业集群化趋势开始凸现。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其中产业园区化是一种主要的实现方式。
同时,产业分散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区转移,也是势所必然。
目前,东营在石油装备制造、橡胶轮胎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产业集聚的雏形,因此在产业布局和发展方面要继续加强引导,争取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出现更多的“经济马赛克”。
东营市区域经济布局研究(一)
东营市区域经济布局研究(一)东营市区域经济布局研究(一)区域经济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优化组合。
由于任何生产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一定区域之内,经济布局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历史重任,在未来一个时期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空间资源,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意义重大。
本课题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2个重点课题之一,依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指导意见》和《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就我市区域范围内产业布局及行政区划的调整优化做了研究探索。
一、区域资源环境评价(一)比较优势。
东营市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生物多样,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气候环境宜人。
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生活居住和投资创业。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
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
区域位置优越。
东营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岛环抱的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
市内基本实现半小时经济圈,距济南、青岛2小时里程,距北京、天津分别为3.5小时、2.5小时里程,与大连海上距离120海里,具有聚集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这里土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人均土地面积6.7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
其中,农用地56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建设用地172.6万亩,占14%;未利用地451.7万亩,占38%,约占全省的20%。
同时黄河还在以每年1.5万多亩的成陆速度继续向渤海湾淤长。
东营经营范围
东营经营范围东营市是中国山东省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它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东营市经营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东营市的经营范围,并重点关注其中几个重要的行业。
首先,东营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先进的石油化工技术和设备。
东营市拥有多个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如石油、煤化工、塑料和橡胶等。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东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东营市还是一个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它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渔业环境。
东营市的渔业企业从事各种渔业活动,包括捕捞、养殖和加工等。
东营市的海产品以其优质和新鲜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东营市的渔业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为东营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东营市还是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它拥有广泛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种植业是东营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东营市种植着多种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和蔬菜等,同时也养殖着各种牲畜和家禽。
东营市的农产品以其高品质和丰收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瞩目。
东营市的农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地区,为东营市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东营市还涉足了其他行业,如能源、装备制造、建材、旅游等。
东营市有一些能源企业,主要从事煤炭和电力的生产和销售。
东营市的装备制造业以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品质的产品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东营市有一些建材企业,生产各种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和陶瓷等。
东营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之,东营市的经营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
石油化工、渔业和农业是东营市的主要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东营市还涉足了其他行业,如能源、装备制造、建材和旅游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营市的经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营经济开发区与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建议(2)
东营经济开发区与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建议一、东营经济开发区总体概况东营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山东省政府批准的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东营)的主要载体。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批准进区加工制造业项目508个,总投资460亿元;已投产工业企业165家,其中规模(年收入500万元以上)以上企业122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外资企业25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光伏、风电设备、石油装备、新材料六大高端产业链。
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出口3.45亿美元。
明确了规划建设“四园区(滨海新材料园、生态工业园、油田工业园、中心商务区)、一基地(东营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一走廊(高新技术走廊)”,培育六大高端产业链,构筑五个支撑体系(规划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配套体系、投融资体系),坚持循环经济发展和集约集聚发展两种模式,由综合类产业聚集区向高端产业聚集区转变,努力打造现代化新型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二、东营经济开发区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是开发区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区吸引外商投资、铸就开发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开发区作为本地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区域,加快物流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1、物流功能的提升有利于完善开发区的配套功能。
省政府出台的《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把东营等6城市确定为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其中全省五大物流区域之一的鲁北物流区域以德州为核心,以聊城、滨州、东营为重点。
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市场的竞争已经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整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整个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城市之间的竞争。
而现代物流能力是一个城市或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提升物流功能已成为开发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整合开发区企业物流资源,促进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完善开发区物流功能,增强开发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加快形成鲁北区域性物流枢纽,是全面贯彻实施《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开发区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地位的确立。
东营新建化工项目规划方案 (2)
东营新建化工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背景东营市政府计划新建一座化工厂,投资额约为10亿人民币。
该化工厂的主要生产产品为乙烯、丙烯和苯乙烯等,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
化工厂位于市南区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
项目规划土地规划该化工厂位于东营市南区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
根据东营市政府的规划要求,化工厂的占地面积不能超过园区总面积的10%,也就是说,该化工厂的占地面积不能超过500万平方米。
工艺流程该化工厂的主要生产产品为乙烯、丙烯和苯乙烯等。
工艺流程如下:1.石油气的分离:通过分馏工序,将石油气分离出乙烯和丙烯。
2.乙烯制备:通过水和乙烯的催化反应,制备出乙烯。
3.丙烯制备:将氧气和丙烯的催化反应,制备出丙烯。
4.苯乙烯的制备:将苯和乙烯的催化反应,制备出苯乙烯。
设备配置1.原料储存区:该区域设有乙烯、丙烯和苯等储罐,用于存储原材料。
2.生产车间:分为乙烯和丙烯制备车间,苯乙烯制备车间和装配车间。
3.废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气,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水处理设备:用于对生产中的工艺水进行处理。
安全管理化工厂是一种高危行业,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确保生产安全,化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1.安全培训: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重要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以减小事故造成的影响。
3.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经济效益该化工厂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投资金额约为10亿元人民币。
预计年可实现销售利润约为5亿元人民币,预计年回收期为2年左右。
社会影响该化工厂的建设将带动当地工业发展,提高当地就业人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同时,化工厂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降低工艺安全风险,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该化工厂的建设是东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点工业项目。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东政发〔2016〕7号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化工产业布局的意见东政发〔2016〕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优化全市化工产业布局,提升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优的原则,高端定位、统筹推进,着力构建以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重点化工企业为补充的化工产业布局体系。
到2020年,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完善、集群优势明显、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现代石化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石化品创新制造基地、国际知名的石化产业承接地和集中区;重点化工企业设施工艺向高端延伸,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发展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基本形成产业基地化、项目大型化、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工艺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的新型化工产业格局。
二、发展布局化工产业发展布局采取“1+N”模式。
“1”,即打造1个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N”,即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之外,符合相应条件的若干重点企业(以下称重点企业),建设重点企业园区。
(一)建设和发展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包括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3个片区。
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完善港口、铁路、公路、管道以及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实施“飞地”政策措施,促进化工产业向临港石化产业基地集中,打造市域北部沿海石化产业隆起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高地。
东营市产业发展规划
东营市产业发展规划尊敬的各位xx: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大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国家赋予了东营市全新的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全国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后方配套设施区、临海石油产业、海洋商务贸易产业集聚区,东营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现将东营市产业发展规划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东营市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东营市是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开发区域,辖东营、河口两区,广饶、垦利、利津三县。
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开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第一,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东营市拥有未利用国有荒碱地452万亩,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多的地区之一,浅海面积720万亩,具有布局大项目、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第二,地理区位优越。
东营地处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济南、青岛只有2小时路程,距北京、天津分别为3.5小时、2.5小时路程,与大连海上距离120海里,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
第三,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亿立方米,岩盐储量5882亿吨,地热可采储量750亿立方米。
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413公里,具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
第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已建成沿海防潮大堤200公里;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1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已达25万千瓦;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13公里,并通过东青高速、荣乌高速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东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重庆、大连航线;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有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8个1000-3000吨级泊位。
东营西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营西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其下辖多个区县,其中西城区是东营市的核心城区,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本文将对东营西城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东营西城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东营西城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为稳定的态势。
目前,该区的经济主要以石化工业、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为支柱产业。
在石化工业方面,东营西城区拥有多家大型石化企业,如中石化东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山东炼油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在推动东营西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城市建设:东营西城区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中。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城市景观的提升已经成为该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东营西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3.人才引进:为了推动东营西城的发展,该区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科研机构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些人才的引进不仅为该区的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二、东营西城发展的未来趋势1.产业升级: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营西城区的产业将继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石化工业将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也将得到重点发展,为该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
2.创新驱动:未来,东营西城区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3.生态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东营西城区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区将加大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东营市及开发简介
东营市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介绍(2010年10月)一、东营市基本情况东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是世界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故里。
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总体布局中,东营既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四大比较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
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
全市土地总面积80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地30万公顷,是中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黄河流经东营138公里,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103.5亿立方米。
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左右。
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60万公顷,近海等深线密集。
另外,东营岩盐资源储量5900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可采热水储量750亿立方米。
二是基础设施完备。
东营地处中国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是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通道。
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3公里,—1 —荣乌高速、东青高速、东营港疏港高速已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
淄东铁路与胶济、京九、京沪等重要交通干线贯通,随着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的逐步建成,将全面打通铁路大动脉。
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建成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即将开工建设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已经着手规划建设二、三期工程,逐步建成综合性深水大港;广利港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年内开工建设。
东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重庆、大连4条航线,今年将全面完成4D级改造,建成区域性支线国际机场。
三是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
东营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有百鸟翔集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神奇瑰丽的黄河入海口等自然景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 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 工业布局关键词
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工业布局关键词:关键词:资源状况工业体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摘要:摘要:东营市是一个工业强市,她在国内石油开采与炼油,以及与之相配的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东营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开采业、化工与造纸业、装备加工业、电力与燃气及供水行业、以及建筑业。
2008 年第二产业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426 亿元,从业人数为21.7 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8.74%,亦即占总产业职工58.74%的二产产业工人创造了东营市76.79%的GDP,人均GDP显著高于第一、第三产业。
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产业是东营的经济命脉,是东营将持续发展的经济脊梁。
在东营市的第二产业中采掘业是紧密依赖于资源的产业,是立足于本地资源的产业,而装备制造业除了供应本地采掘业以外,其市场可以遍布全国与世界。
在制造业中与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相关的制造产业已经成为东营市近年来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东营的资源状况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于1983 年10 月成立为山东省直辖市。
全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其行政区面积8053 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84 万。
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坐落在东营市。
东营是在黄河三角洲昔日荒凉的盐碱地上平地拔起的一座新兴城市。
1961 年4 月16 日,石油勘探工人在东营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揭开了地下油田的神秘面纱,并以这个小村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城市,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石油产业与装备重镇。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
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东营市有广袤的土地资源,总面积1208 万亩,其中尚未开发的荒碱地达525 万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场,其中天然草场56 万亩;有1992 年建成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 万公顷,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 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350 公里,滩涂面积12 万公顷,分别占山东省的1/7 和1/2,负15 米以上浅海面积4800 平方公里,是山东发展浅海养殖潜力最大的地区;有储量巨大的地下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 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 亿立方米,浅层卤水储量74 亿立方米,地下盐矿储量为5900 亿立方米;有潜在能量巨大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资源等。
东营未来发展的趋势
东营未来发展的趋势
东营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号角吹响,东营将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推动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 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沿海城市,东营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方向。
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等领域将成为东营未来发展的重点。
3. 绿色低碳发展:东营将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4. 交通网络的完善:随着东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的建设将日益完善。
东营将加强对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促进经济的高效流动。
5. 人才引进和培训:东营将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通过吸引高端人才、外籍人才等,推动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总之,东营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以转型升级、海洋经济、绿色低碳、交通网络完善和人才引进培训等为主要方向,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
关于拟保留园区——东营西郊工业园有关情况的说明
垦政发…2004‟16号签发人:陈泽浦关于拟保留园区——东营西郊工业园有关情况的说明市政府:经自查,东营西郊工业园各项指标符合《山东省园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标准,申请予以保留,并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基本情况东营西郊工业园(原名垦利西郊工业园)位于东营市西城以西2.5公里处,始建于2001年9月,2002年5月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建设厅命名为“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
园区西起东营市西外环路,东至东营区辛店办事处交界处,北起清户支沟,南至广浦沟。
园区远期规划(2015年)面积21平方公里,近期规划(2006年)面积13.4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引进项目50个,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建成了总长12000多米,三纵三横主干路,绿线控制40米;园区内现有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水厂1处,35KV变电站1座,专供园区用水、用电。
园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实现了“七通一平”。
(一)主要指标1.经济总量指标累计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16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0.2亿美元;2003年业务总收入10亿元;2003年税收0.25亿元;2003年工业增加值2亿元;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05亿元;2003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0.4亿元。
2.土地利用集约化指标(每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7.1亿元;2003年业务总收入4.44亿元;2003年工业增加值0.9亿元。
3.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指标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12立方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已开发面积绿化覆盖率35 %。
(二)土地利用情况西郊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25平方公里,安置项目50个。
未开发利用面积18.75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占地3.6平方公里,公路及绿化占地3.76平方公里,水域占地(水库、排沟及绿化占地)1.36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0.38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利用面积9.65平方公里。
东营城市经济概况
东营市地处渤海之滨、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
现辖东营、河口、经济开发区三区和广饶、垦利、利津三县,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总面积7923 km2,人口184万人。
东营市2008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0.0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570.93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411.61亿元,增长17.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76.5∶19.8调整为3.4∶76.5∶20.1。
人均GDP人民币10.3万元,增长12.9%,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783美元。
东营市的工业以石油开采和采掘业、石油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业、橡胶制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经济增速减缓,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2008年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总产实现“两增一平”,全市粮食总产量72.92×104t,增长1.6%;棉花作为全市第一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9%,总产量13.63×104t,增长17.8%;全市蔬菜产量216.38×104t,增长1.5%;瓜类产量12.39×104t,增长15.0%;畜牧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6.61×104t,增长12.2%;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41.82×104t,增长5.0%。
东营市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构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
东营公路纵横贯通,交织成网,东青高速与济青高速公路连接,规划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与天津至北京高速公路相连。
境内的淄东铁路南接胶济铁路,正在建设的德大铁路,纵贯东营全境,可加速实现东营地区的海陆联运。
东营市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一
、
结构 现 状 和 相 关 因素 分 析
9 . %。其中, 26 石油 化工 占 4 %, 4 其他五个产业 分
别 占 1 . %、0 8 9 9 8 2 2 7 1 . %、 , %、 , %和 7 0 , %。虽 然
第一 , 市 工业 化 发 展 阶段 判 断 。20 全 00年 , 东 营市人均 G DP为 20 8元 , 90 约合 33 58美元 , 已大大 超 过 10 00美 元 , 业 增 加 值 占 G P 的 比 重 为 工 D
[ 关键 词 ] 东营市 ; 工业 结构
[ 中图分类号] 4 1 [ F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0 55 (0 20 — 0 5 0 ) 10 — 9 12 0 )1 0 4 一(3 地方工业总产值的 0 0 %。传统产业 中, .5 前六位的 产业依次是石油化工、 副产品加工 、 农 机电、 纺织、 造 纸和橡塑, 它们的工业产 值 占到地方 工业 总产值 的
维普资讯
20 0 2年 2月
石 油太学学报 ( 社奇科 学版 )
Jum] fh ie i f erl m , hn ( dt ̄o c L c n e) or o te Unvrt o t e s y P o u C i E lc f ca Si cs a i S l e
F b2 0 _ .0 2 e
.
第 1卷 8
第l 期
1 No 1 8
东 营 市 工 业 结构 调 整 问 题 研 究
缪恩庆 , 何宏强 , 苟军 民
( 东营市委政 策研究 宣, 山东 东营 2 70 ) 5 0 0
[ 摘
要] 东营市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对现阶段 工业发展状况和水平准确定位 , 对现有地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营市是山东省唯一一座以石油工业为主要特色的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东营市把建设能源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经济转型方向之一,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上图为东营市产业链,下图为东营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东营市化工产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分析东营市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胜利油田前期大力发展石油中、下游产业对东营市周边相关产业的积极影响。
【答案】(1)石油等原材料丰富;有河流流经,濒临海洋,取水和海陆运输便利:地处我国人口和工业密集区,消费市场广阔;温带季风气候,黄河口湿地附近,环境优美。
(2)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濒临渤海,水域广阔,生产农副产品,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产品资源丰富;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人口密集,靠近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广阔。
(3)有利于石化产业实现分工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周边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区域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原料、交通、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该地石油资源丰富,附近有黄河流经,水源充足;濒临海洋,海陆交通运输便利: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人口和工业密集区,消费市场广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黄河口湿地附近,环境优美。
(2)本题主要考查农产品加工的优势区位条件。
主要从农业发展条件、农产品资源条件、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东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濒临渤海,水域广阔,水产品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该地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产品资源丰富;该地位于渤海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人口密集,靠近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广阔。
(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03 亿元,是 2006 年的 3.34 倍;电 器机械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61.47 亿元,是 2006 年的 2.65 倍。纺织业依 靠资源优势继续发展,2008 年纺织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90.43 亿元,是 2006 年的 4.76 倍。 橡胶制造业异军突起, 2008 年橡胶制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54.2 亿元,是 2006 年的 3.83 倍。 高新技术制造业飞速发展。2008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达到 812.26 亿元, 位居全省第 8 位, 2006 年的 1.8 倍, 是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19.24%, 比年初提高 0.51 个百分点。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 较快,2008 年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51.36 亿元,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 244.72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 2.33 倍和 2.3 倍,分别占全市规模以 上工业总量的 6.2%和 6.1%; 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29.95 亿 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24.49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 3.61 倍和 3.62 倍,分别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5.6%和 5.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 总产值 266.74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57.11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 3.56 倍 和 3.53 倍,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6.5%和 6.4%;电子信息、医药制造 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 素。 (三)企业组织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小型企业活力激增,大中型工业企业发 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企业数量不断扩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 面,随着城镇集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以及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小型企业数 量激增,截至 2008 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共有 761 户,是 2006 年的 2 倍,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 89.1%, 2006 年提高 6.1 个百分 比 点;从业人员达到 6.75 万人,是 2006 年的 2.03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 业人员的 23.3%,比 2006 年提高 4.9 个百分点;全年营业收入达到 972.66 亿元, 是 2006 年的 5.52 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24.1%,比 2006 年提高 13 个百分 点。另一方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得到茁壮成 长。2008 年,全市大型工业企业达到 16 家,中型工业企业 77 家,分别比 2006 年增加 5 家和 10 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 1316.46 亿元,是 2006 年 的 1.61 倍,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78.5%。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44.97 亿元, 是 2006 年的 2.16 倍,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 75.8%,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合理分工, 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形成。 (四)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逐渐成为全 市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2008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 业达到 583 户,是 2006 年的 1.72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68.3%; 吸纳就业人员 6.98 万人,是 2006 年的 1.79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就业人员 的 24.1%。在全市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中,达到大中型标准的有 28 家,与 2006 年 相比增加 10 家。 2008 年, 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968.51 亿元, 是 2006 年的 3.36 倍,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24.1%, 2006 年提高 6 个百分点。 比 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力量。2008 年,全市 854 家规模 以上工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占 154 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 1 家;其他有 限责任公司 153 家,比 2006 年增加 21 家。2008 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014.26 亿元,与 2006 年相比增长 3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49.3%;资产总 计 1432.52 亿元,是 2006 年的 1.35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58.1%;实 现主营业务收入 2004.21 亿元,是 2006 年的 1.4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49.9%;全部从业人员 17.45 万人,是 2006 年的 1.4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 量的 60.2%。 多种经济类型企业全面发展。2008 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合作企业、 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它类型工业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2.3 亿、1503.97 亿、102.33 亿和 9.82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 1.69 倍、1.49 倍、2.66 倍和 0.7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96.5%。以股份制、三资和私营企业 为主体的非国有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 济持续快速增
钻机、 抽油机、 抽油杆、 家生产。 目前, 全市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已发展到 150 多家, 全市规模以上石油装备制造企业 99 家,总资产 196.6 亿元,总产值占全国石油 装备制造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东营市的工业体系构成分析 东营市的工业体系构成分析 工业体系下图给出了 2008 年东营产业结构,从中不难看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 3.1:76.8:20.1,而第二产业在东营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揭示了 东营市是一个工业强市工业强市工业强市工业强市,她在国内石油开采与炼油,以及与之相配的装备制造业 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8年东营产业结构 年东营产业结构 3.09% 20.12%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76.79% 东营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开采业、化工与造纸业、装备加工业、电力与 燃气及供水行业、以及建筑业。2008 年第二产业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1426 亿元, 从业人数为 21.7 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 58.74%,亦即占总产业职工 58.74%的 二产产业工人创造了东营市 76.79%的 GDP, 人均 GDP 显著高于第一、 第三产业。 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产业是东营的经济命脉,是东营将持续发展的经济脊梁。 下图给出了 2008 年第二产业构成,其中采掘业的产值占二产的 56.6%,制 造业占 36.8%; 采掘业从业人数占二产的 58.4%, 制造业占 33.5%。 二产中 33.5% 的制造业产业职工创造了二产总产值的 36.8%,高于二产平均水平。在东营市的 二产中采掘业是紧密依赖于资源的产业,是立足于本地资源的产业,而装备制造 业除了供应本地采掘业以外,其市场可以遍布全国与世界。在制造业中与石油开 采与石油化工相关的制造产业已经成为东营市近年来的重点发展领域, 也是未来 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2008年第二产业产值构成 年第二产业产值构成 4.41% 2.18% 采掘业 36.79% 56.62% 制造业 电力、燃气,水 建筑业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工业总量规模不断膨胀, 工业主导地位明显。2008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 854,是 1978 年的 3.14 倍,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676.48 亿元,是 1978 年的 110 倍;实现主营业 是 实现利润总额 741.03 亿元, 1978 是 务收入 4017.62 亿元, 1978 年的 193.81 倍; 年的 64.27 倍;实现利税总额 1228.68 亿元,是 1978 年的 97.98 倍。工业主导地 位明显,2008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 73.4%。 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原油开采、石 油加工、纺织、轮胎等行业发展较快,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主要产品产量的迅速 增加。截至 2008 年年底,天然原油 2774.02 万吨,是 1978 年的 1.43 倍;原油加 工量 990.58 万吨,是 1978 年的 1165.39 倍;汽油 122.5 万吨,是 2006 年的 1.31 倍;柴油 288.15 万吨,是 2006 年的 1.51 倍; ,纱 58.03 万吨,是 2006 年的 2.97 倍;布 3.85 万吨,是 2006 年的 1.67 倍;轮胎外胎 3418.96 万条,是 2006 年的 1.86 倍。 在主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作为工业重要监测指标的发电量迅速增长, 2008 年全市发电量达到 88.55 亿千瓦时,与 2006 年相比增长 1.6%。 (二)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建立了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 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营市由 1978 年较为单一的石油开采、加工工业体系 逐渐发展成以石油及石油化工、 装备制造、 纺织、 橡胶轮胎等为主导, 涉及建材、 医药、汽车、电力等行业在内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 30 个行 业大类、102 个中类、173 个小类,分别占全部工业行业分类的 76.9%、53.4%、 33.0%。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轻重工业比例进一步协调。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由 1978 年的 4:96 调整到 2008 年的 16.9:83.1。2008 年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240.16 亿元, 是 1978 年的 2636 倍, 2006 年的 1.46 倍; 是 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436.32 亿元,是 947 倍,是 2006 年的 1.30 倍。全市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轻工 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骨干行业发展加快。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地方特色 的石油加工、化学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纺织、橡胶等行业依托地域优势快速发 展起来。2008 年石油加工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20.35 亿元,是 2006 年的 1.70 倍;化学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