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不是心理的癌症

合集下载

强迫症与心理健康的挑战

强迫症与心理健康的挑战

强迫症与心理健康的挑战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通常表现为反复的、无法控制的强迫性思维、行为或冲动。

虽然强迫症的症状可能会对个人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但它们也反映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强迫症的基本特征。

强迫思维是一种无意义的、令人不安的想法或图像,它们反复出现,无法控制。

强迫行为则是一种试图控制强迫思维或冲动的行为,例如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效果,如减轻焦虑,但它们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浪费时间和资源,损害人际关系等。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患有强迫症呢?这可能与遗传、环境和个人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大约有40%的患者有家族史。

此外,生活压力、应激事件和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成为强迫症的触发因素。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也可能影响强迫症的发生和发展。

强迫症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强迫行为和思维可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个人无法专注于工作或学习。

此外,强迫症还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人们可能会对患者的行为感到困惑或无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疏远,甚至可能导致社交孤立。

然而,尽管强迫症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它并不是无法克服的。

首先,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并控制强迫思维和行为。

此外,药物治疗也可以缓解强迫症的症状。

其次,患者需要认识到强迫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个人的缺陷。

通过接受和理解自己的问题,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寻求帮助。

最后,个人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且常被忽视的话题。

在快节奏、压力大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然而,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维护它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寻求专业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健康饮食和充足的睡眠)、管理压力和情绪以及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一位强迫症患者的康复体会

一位强迫症患者的康复体会

一位强迫症患者的康复体会楼主是强迫症亲历者,16 岁开始强迫症发作,一直在硬抗,18 岁半实在抗不住了,寻求心理咨询,半年痊愈。

现在已经过去七年了,今天无意间又想起了曾经的家园,想回来看看,于是有了这篇帖子。

(一)强迫症真的能痊愈吗?我想先谈谈第一个问题,强迫症真的能痊愈吗?我说这个问题,因为我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

因为我上网去查,很多人说,强迫症是神经症的癌症,连心理医生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强迫症是最难治愈的神经症。

这把楼主快吓尿了有木有?虽然也有人发帖讲已经怎么治好的,但好像花了好几十年,楼主一样吓尿了有没有?尼玛说好的共享青春年华呢?而且楼主怀疑精神很强的,心想你说治好就治好了?你能保证不复发?总之,有段时间,包括走出强迫症之后一段时间,楼主还是挺郁闷的。

楼主认死理,只要没亲眼看见,就担心会不会有诈。

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了,走出强迫症已经七年了。

所以楼主被自己说服了,强迫症是真的可以痊愈的。

你要问,以后呢,以后几十年你能担保不复发,我会说,不知道,呵呵,来就来呗。

而且,如果你也痊愈了,你就会明白我的感受,强迫君,恐怕真的不会回来了。

(二)强迫症痊愈后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现在我再说第二个话题,强迫症痊愈后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这个话题我觉得真不是废话。

一来,有很多痊愈后的前辈可以来鉴别真伪,而来,帮助很多病友走出一些误区,有助于尽快康复。

有很多人觉得,包括楼主以前自己,都觉得老子原本天下第一,原本自信乐观,英明睿智,天纵英才,都他娘的被强迫症害惨了。

所以,强迫症好了以后自然是重振雄风,卷土重来,再创辉煌,重踩众蝼蚁于脚下。

即使没有这么夸张,起码也是天天开心,各种开心各种欢笑,幸福像花儿一样。

不知道大家怎么样,起码楼主是这样想的。

但是,楼主想说的,患病前你并不是那样的,痊愈后你的生活也不会向你想的那样美好。

你所想的那种彻彻底底,永永远远的没有杂念,开心,自信,阳光,舒适是没有的,而且从来就没有存在,那只是你的一个幻觉而已。

告别十一年的强迫症

告别十一年的强迫症

告别十一年的强迫症【咨客反馈】作者:向阳花我的情况很复杂,我被强迫症折磨了十一年,这十一年来我过得痛苦难耐、度日如年。

因为多年的强迫症折磨,导致我还有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存在——我经常失眠,还有严重的皮肤病。

我以前吃过西药,也吃过中药,读大学期间也找过我们学校的导师做过心理咨询调整,但都没有解决我的痛苦。

2011年10月中旬,我开始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咨询调整,到2012年1月份,我的情况有了质的改变,不再被强迫症所困扰,困扰我多年的皮肤病也因为心情的舒畅而好转了,感觉自己的状态好了很多,现在咨询已经接近尾声,到了后期巩固阶段。

今天又做了一次咨询,距离上次咨询已经一个多月了。

咨询过后感觉好轻松,我现在也很有信心做好以后生活和职业发展的事情。

之前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的网站上看到一句话说是:好的心理咨询是一个人灵魂重塑的过程。

当时没有太大的感觉,现在自己亲身经历了,感觉确实如此。

没做咨询之前一直感觉自己得了强迫症,在很多书上都看到这种病是心理学上的癌症,所以总感觉我这个病是任何人都治不好的,来到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大错特错,认为自己有病才是阻碍自己状态好起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之所以会感觉焦虑、抑郁和强迫都是来源于压力,任何人在超负荷的压力下都会出现这种感觉的,因此不能说自己不正常、有病,这种反应只是机体在压力下的正常反应。

所以说不是自己有病,而是自己面临的很多问题不能很好解决,而不能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和思想,所以心里咨询其实是一个纠正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打破自己多年形成的不良自动化思维行为反应模式,并建立积极的合理的思维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我觉得就是灵魂重塑的过程。

咨询结束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性格都会有改变,这种改变会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游刃有余,过得从容而舒心。

另外我还有很深的一个感触就是“不要被感觉所骗”,刚做心理咨询那会儿经常听代老师说这句话,当时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于是也就经常被感觉所骗,有时候会感觉咨询没有效果。

强迫症与个人心理和情绪调节的关联

强迫症与个人心理和情绪调节的关联

强迫症与个人心理和情绪调节的关联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此了解强迫症与个人心理和情绪调节的关联对于帮助患者应对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迫症的心理机制强迫症的心理机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即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的不合理、无法控制的念头,而强迫行为则是为了缓解这些思维而进行的一系列重复、规律性的行为。

二、个人心理对强迫症的影响1. 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强迫症的常见伴随症状。

患者常常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焦虑情绪可能进一步加剧强迫症症状的严重程度。

2. 自我认知:个人对自身的认知方式和对强迫症的理解也会对疾病的发展产生影响。

患者可能对自己的强迫行为感到羞耻和自责,这种消极的自我认知可能导致患者更加困扰和无法摆脱强迫症的束缚。

三、情绪调节对强迫症的影响1. 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负面情绪时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认知策略。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情绪,从而减少强迫症症状的发作。

2. 情绪调节与强迫行为:研究表明,强迫行为往往是患者用来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

患者通过进行强迫行为来缓解内心的不安和紧张,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只是一时的缓解,长期来看并不能解决问题。

四、个人心理和情绪调节的干预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该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并通过改变其认知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症状。

2. 情绪调节训练:情绪调节训练是一种帮助个体学习有效管理负面情绪的技巧和策略。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强迫症患者学会更好地处理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减少强迫症症状的发作。

结论:强迫症与个人心理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焦虑情绪和自我认知对强迫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和干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

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

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洁癖,也被称为强迫症中的一种亚型,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

这类患者常常表现出对细菌、污垢以及其他微生物的过度担忧与恐惧,使他们过度关注环境的清洁程度,频繁地洗手、消毒物品和空间,以此来减少他们对细菌感染的担忧。

然而,近年来有科学研究表明,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首先,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过度清洁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抵抗有害的细菌和病毒。

然而,当我们过分注重清洁时,不仅会清除病原体,也会清除掉对免疫系统有益的细菌。

这样一来,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削弱,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另外,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的原因之二是因为长期接触清洁剂和消毒用品带来的危害。

为了追求洁净,洁癖患者常常使用大量的清洁剂和消毒用品,这些产品中常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容易导致身体受到伤害,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由于身体对清洁剂和消毒用品的过度依赖,有洁癖的人在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杂物时,常常无法分辨哪些物品需要清洁,哪些物品实际上并不需要消毒。

这种使用不当的行为也可能加重了癌症的风险。

此外,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的原因还可能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关。

洁癖患者常常对环境的不洁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恐惧,他们过分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这种不断的焦虑和紧张状态会导致身体分泌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激素,这种激素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正常的细胞生长,进而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有洁癖的人更易得癌症可能是由于过度清洁导致免疫系统受损,长期接触清洁剂和消毒用品的危害,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有洁癖的人都一定会患上癌症。

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探讨洁癖和癌症之间的关系,并为有洁癖的人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适度的保持环境的清洁与卫生是必要的,但过度清洁并不利于健康,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平衡,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强迫症与心理健康的调适

强迫症与心理健康的调适

强迫症与心理健康的调适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强迫症,提高生活质量。

一、强迫症的病因强迫症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定论。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都与强迫症的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是指强迫症患者家族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涉及患者的生活经历、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则可能包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

二、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患者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象一些令人不快的场景或想法,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等。

这些行为和思维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影响患者的社交、学习和工作能力。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治疗方法对于强迫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两种主要的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长期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家庭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减轻焦虑情绪,从而减少强迫行为和思维的产生。

四、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面对强迫症,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接受现实:了解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不必过于自责和恐慌。

接受现实有助于减轻焦虑情绪,更好地应对症状。

2.放松身心:通过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放松技巧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感。

这些技巧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积极应对:面对强迫思维和行为,可以采用积极应对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放松肌肉、放松心情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减少对症状的关注和强化自我控制能力。

4.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等,有助于调节身体和心理状态,增强抵抗力,减少症状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强迫症的本质是什么呢

强迫症的本质是什么呢

强迫症的本质是什么
强迫症,也叫做强迫症障碍(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病人会不断产生一些强烈的不合理念头或者想法,然后为了消除这些念头,不得不反复进行某些行为或者动作。

这种疾病既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也会对其家庭、社交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那么,强迫症的本质是什么呢?
首先,强迫症的本质在于控制。

病人会有一种无法控制的强烈欲望,需要通过强制性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种需求可能来自于病人的内心深处,也可能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因为病人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产生的。

其次,强迫症的本质在于不安全感。

病人会感到自己处在一种无法控制的、不安全的状态中,需要通过强制性的行为来消除这种感觉。

这种不安全感可能来自于病人的童年阴影、社交压力或者其他因素。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因为病人感到自己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中而产生的。

最后,强迫症的本质在于恐惧。

病人会感到一种无法控制的恐惧,需要通过强制性的行为来缓解这种感觉。

这种恐惧可能来自于病人的内心深处,也可能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因为病人感到恐惧而产生的。

总之,强迫症的本质在于控制、不安全感和恐惧。

这种疾病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需要及时得到治疗。

我们应该尊重病人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并尽力帮助他们摆脱强迫症的困扰。

专家精准解析 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

专家精准解析 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

专家精准解析关于强迫症的精神分析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最经典的神经症之一,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强迫思维”和“强迫疑虑、反复检查”以及“怕脏、强迫洗涤”。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

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另外患者常出于种种考虑在起病之初未及时就医,一些怕脏、反复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症状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后才来就诊,起病与初次就诊间可能相隔十年之久,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强迫症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强迫症,在得病之初,往往会有一些心理诱发因素,比如,学习压力大,受到批判和委屈等,患者会存在一些现实原因所导致的内心痛苦。

如果只有这些现实原因,往往不构成强迫症的发病,最多也只能是急性应激障碍,或者演变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遇到诱发因素,导致强迫症,往往还跟得病前的个性因素有关,比如,内向,固执刻板,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和自尊,消极思维,缺少积极主动的行为应对,不善交往,缺少朋友和社会支持,等。

这些个性特点,跟早年生活经历有关,特别是幼年创伤,缺乏母爱和社会支持。

强迫症患者,往往会采取压抑、隔离和转移、理智化(包括合理化)等防御机制,躲避压抑其痛苦情绪。

强迫症病人内心,充满理想与希望,同时却缺少真正的乐趣,也缺少自信心,低自尊,不敢相信自己是可爱的,缺少对他人的基本信任。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对其家庭和社交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可能的原因,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也称为强迫性障碍,是一种被列入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的心理障碍。

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这些思维和行为对患者来说是不可控制的,且常常与现实情况无关。

强迫症的症状通常会导致患者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只有通过执行特定的行为或仪式才能暂时缓解这种不适。

二、强迫症的主要特征1. 强迫性思维:患者经常出现不受控制的强迫性思维,如恶心的想法、不合理的怀疑、反复的念头等。

这些思维常常与患者的核心价值观和意愿相违背,但患者却无法停止或控制这些思维的出现。

2. 强迫性行为: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患者常常会执行特定的行为或仪式。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数数等。

患者往往明白这些行为是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

3. 强迫性恐惧:强迫症患者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恐惧感。

他们担心自己或他人会遭受到伤害,或者害怕自己会做出不可控制的行为。

这种恐惧感常常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4. 重复性和持久性:强迫症的症状往往是重复性和持久性的。

患者可能会反复执行同样的行为,或者陷入相同的思维循环中。

这种持久性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强迫症的可能原因1. 生物因素:研究表明,强迫症可能与遗传、神经化学物质和脑结构有关。

某些基因可能会增加患者患上强迫症的风险,而脑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强迫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压力等因素可能增加患者患病的风险。

3.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因素也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

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

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

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患者经历着强迫性的、无法控制的想法和行为,这些想法和行为通常与某种恐惧或焦虑有关。

强迫症的症状不仅限于心理层面,还表现在身体上。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

一、身体症状1. 肌肉紧张和疼痛: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紧张和疼痛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长期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导致肌肉过度紧张,进而引发疼痛感。

2. 头痛和头晕: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感到头痛和头晕。

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头痛和头晕的感觉。

3. 呼吸困难:强迫症患者有时会感到呼吸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焦虑和紧张导致呼吸加速或不规律,进而导致呼吸困难的感觉。

二、心理原因1. 恐惧和焦虑: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和焦虑。

患者通过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来减轻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感。

这种恐惧和焦虑可能与特定的对象或情境相关,例如害怕细菌感染或害怕事物不整齐。

2. 控制欲望:强迫症患者通常有强烈的控制欲望。

他们试图通过强迫性行为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环境,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这种控制欲望可能源于对不确定性和失控的恐惧。

3. 不合理的信念:强迫症患者常常抱持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例如认为特定的行为能够避免灾难的发生。

这些信念可能是由于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导致的,患者试图通过强迫性行为来证实这些信念的正确性。

4. 前庭系统失调:前庭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个感觉系统,负责维持平衡和空间定位。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前庭系统可能存在失调,这可能与他们的身体症状有关。

总结起来,强迫症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原因密切相关。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紧张和疼痛、头痛和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导致的。

心理上,强迫症患者的身体症状可能与恐惧和焦虑、控制欲望、不合理的信念以及前庭系统失调等因素有关。

深入了解强迫症的身体症状和心理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这些患者。

强迫症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和解读

强迫症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和解读

强迫症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和解读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强迫症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对控制和不确定性的过度关注,以及对社会期望和规范的过度拘束。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强迫症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成因分析社会心理学认为,强迫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和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家族中存在强迫症病例的人患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生物化学因素如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也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

然而,社会因素在强迫症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会期望和规范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期望的压力和规范的束缚可能导致个体对控制的过度关注,进而形成强迫症的症状。

例如,社会上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和对错误的容忍度低可能使个体对自身行为过于挑剔和苛求。

二、影响分析强迫症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强迫症患者常常陷入反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中,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这不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强迫症患者常常对自己的行为过度拘束,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障碍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此外,强迫症对患者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患者的家人可能需要承担照顾和支持的责任,而社会对强迫症的认知和理解仍然有限,导致患者常常面临着歧视和排斥。

三、应对方法针对强迫症的治疗和应对方法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社会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强迫症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摆脱强迫症的困扰。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患者对自身强迫思维和行为的认知,通过逐步暴露和反应阻断的技巧,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强迫行为,并改变其对控制和不确定性的过度关注。

此外,社会支持也对强迫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强迫症的症状大揭秘

强迫症的症状大揭秘

强迫症的症状大揭秘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经历反复、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强迫欲望。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揭示强迫症的症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症状一:强迫思维强迫思维是强迫症最突出的症状之一。

患者会出现反复、固定的思维,常常是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念头。

例如,他们可能会时常担心自己会因为某个行为或想法而遭受不幸,或者反复想象某个可怕的场景。

这些思维常常是无法控制的,并且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安。

症状二: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强迫行为,这些行为是为了减轻他们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例如,他们可能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洗手或清洁物品的频率异常高,或者按照特定的顺序和规则进行日常生活。

这些行为常常是无意义的,但患者却无法停止。

症状三:强迫症与焦虑强迫症与焦虑紧密相关。

患者在经历强迫思维和行为时,常常伴随着极度的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不幸的后果,或者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焦虑情绪的加重又进一步激发了强迫行为的发生,形成了恶性循环。

症状四:强迫症对生活的影响强迫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患者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执行强迫行为,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其他重要的事情,如工作、学习和社交。

强迫症也会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患者常常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的误解和冷漠。

症状五:强迫症的治疗强迫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

目前,认知行为疗法(CBT)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及应对焦虑和恐惧情绪,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结语强迫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经历反复、固定的思维和行为。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治疗。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的特征是反复发生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这个病症的主要特点是患者会被困扰于强迫思维,即反复、不断出现的强迫念头、想法或者观念,这些思维常常与某种恐惧、担忧或者不安有关。

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患者会执行一系列的强迫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刻板、重复以及不合理的。

强迫思维可能包括对感染、疾病、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例如反复洗手、清洁、检查,甚至是强迫性的数数、重复特定的词语或者举止。

这些行为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不安,但是却没有实际的意义,并且对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患者通常会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这些强迫思维和行为,导致他们感到沮丧、焦虑和困惑。

强迫症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研究表明遗传、生物化学以及环境因素都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尤其是与血清素相关的神经递质,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强迫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以及药物治疗。

CBT帮助患者认识到强迫思维的虚假性质,并学会改变对这些思维的反应。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简称SSRIs),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强迫症是一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的精神障碍,其特
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心理学对强迫症的理解

心理学对强迫症的理解

心理学对强迫症的理解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常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

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影响。

心理学在对强迫症的研究中,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强迫症的理解,并介绍其相关治疗方法。

一、强迫症的概念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被不可控制的强迫冲动所困扰,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反复的动作和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这种行为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不安,但往往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甚至使问题变得更严重。

二、心理学对强迫症的解释1.认知解释心理学认为,强迫症的产生与人们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患者过度关注和夸大了一些平常无关紧要的事物,产生了一种不合理的忧虑和怀疑情绪。

他们往往过分强调某些事件和行为的重要性,导致思维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2.学习理论解释学习理论认为,强迫症是一种被学习和习得的行为模式。

患者在某个时间点上,因为某种原因将某些行为与减轻内心不安的感觉联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强迫行为的习惯。

这种习得行为难以打破,且可能逐渐加剧。

3.生物学解释强迫症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研究发现,患者的脑神经回路和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异常。

例如,前扣带回的过度活跃会导致行为的反复和习得,而丘脑-杏仁核系统的异常则可能使患者对焦虑刺激产生过度的恐惧和反应。

三、心理学对强迫症的治疗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强迫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调整其认知,采取适当的行为应对策略,以减轻其强迫症状。

例如,通过暴露与反应预防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暴露于触发强迫症状的情境,同时阻止其进行强迫行为,以帮助他们逐渐改变强迫症的习惯。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强迫症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调整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强迫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解决病因。

3.其他治疗方法除了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心理学还探索了其他一些疗法的有效性,如心理动力疗法、家庭疗法和心理教育等。

强迫症症状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

强迫症症状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

强迫症症状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无法控制的、令人困扰的强迫思想和行为。

强迫症症状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是该疾病的一种特征,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强迫症症状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强迫症患者往往会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包括自觉的或无意识的身体感受,例如呼吸、心跳、肠胃活动、肌肉紧张等。

他们可能会频繁主动或被动地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将正常的生理现象误解为疾病的征兆,担心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这种过度关注可能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过度关注的症状表现1. 反复检查:患者经常检查自己的身体,包括用手触摸某个部位、反复观察某个区域,以确认身体状态的正常与否。

2. 偏执担忧:患者会对自己身体的某个方面产生不合理的担忧,例如过度担心心脏病、癌症、感染等。

3. 洗涤清洁:某些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存在细菌或污垢,会反复洗手、洗澡、刷牙等清洁行为,以减少对身体的焦虑。

4. 拖延行为:患者可能会拖延着去医院检查或进行一些与身体有关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得到不好的结果。

5. 体验幻觉:一些患者会出现幻觉,感觉身体出现了异常的感觉或运动,例如觉得肌肉僵硬、肤色改变等。

三、过度关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 焦虑与抑郁:过度关注身体感觉使患者频繁陷入焦虑和恐慌的情绪中,而长时间的焦虑和恐慌可能导致抑郁的出现。

2. 社交障碍:强迫症患者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容易造成社交回避,他们害怕和他人接触,担心自己的问题会被他人发现。

3. 生活质量下降:过度关注身体感觉会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和疲劳的状态,无法全身心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4. 健康恐惧:过度关注身体感觉的强迫症患者往往对自己的健康产生过度担忧,在没有实质问题的情况下也会频繁求医,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四、应对强迫症症状对身体感觉的过度关注1. 寻求心理咨询:患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来减轻和控制强迫症症状。

强迫症:中青年高发的“心理癌症”

强迫症:中青年高发的“心理癌症”

强迫症:中青年高发的“心理癌症”指导专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德勤前段时间门诊接待过一位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综合考虑后转诊神经外科做手术治疗。

这位王先生患强迫症20多年,症状表现主要为“怕脏”。

由于担心别人的口水溅到自己的碗里,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从来不和别人包括家人一起吃饭;担心双手碰到脏的东西,从不接触任何东西,而且他从来不锁家里的门,因为开关门需要用手触摸,那进门怎么办呢?王先生进出家门都是用脚踢门。

更为严重的是,他每天洗澡要用6~7个小时,昂贵的燃气费让家人不得不关掉燃气,于是王先生一年四季都用冷水洗澡。

虽然经历了各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在20多年的时间里,王先生的所有强迫行为没有任何改善,也不能正常工作生活,严重干扰了工作与生活,令他及其家人痛苦不堪。

尝试了其他所有常规治疗方法都无效以后,王先生在充分了解和权衡了治疗风险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经过神经外科手术团队详细的术前评估后,王先生接受了微创神经调控手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一直保持清醒,可以和医生对话,诉说自己在治疗中的感受。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结束,王先生直接回到了病房,手术后第二天王先生症状明显改善。

强迫症是四大精神障碍之一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又被称为“心理癌症”,与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一起,被列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

其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摆脱和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

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女性患病率要稍高于男性。

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及克服

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及克服

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及克服一、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表现为持续的、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这些思维和行为往往不受个人意愿所控制。

强迫症的症状可能包括反复的洗手、检查、思考、计数等等。

二、强迫症对心理健康的挑战1.情绪困扰:强迫症患者常常感到焦虑、沮丧、无助和失落。

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中,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2.社交障碍: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因为他们的症状而感到尴尬和不安,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不佳,影响他们的社交关系。

3.自我怀疑:强迫症患者常常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怀疑,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是否正确,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困惑。

4.职业问题:强迫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职业发展。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或完成任务而失去工作机会,或者在工作中表现不佳。

5.生理不适:强迫症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如头痛、肌肉紧张和呼吸急促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有关。

三、如何克服强迫症1.了解并接受自己:了解自己的强迫症症状,接受它们的存在,而不是试图忽视或抑制它们。

这是克服强迫症的第一步。

2.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可能导致强迫症恶化的环境,如过度压力、疲劳和不规律的生活。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足够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定期的运动。

3.寻求专业帮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强迫症的根源,并提供应对策略。

4.建立自我控制力:培养自我控制力是克服强迫症的关键之一。

尝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并逐渐学习如何在冲动面前做出正确的决策。

5.接受挑战:面对强迫症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接受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放弃,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你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6.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分享你的问题和挑战,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你度过难关。

7.寻求专业支持:如果你感到无法独自克服强迫症,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心理习惯角度探究强迫症的本质与自治方法

从心理习惯角度探究强迫症的本质与自治方法

从心理习惯角度探究强迫症的本质与自治方法【摘要】强迫症作为一种对其患者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大负面影响的神经症, 因其高治疗难度被一些业界人士称为“精神癌症”。

笔者曾有过三年多的强迫症病史, 苦苦探寻强迫症自我治疗的思路, 而后通过正念禅修等方法以及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成功地走出了强迫症这一心理困境;在这一过程中, 笔者对强迫症的本质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将其理解为一种病态的“心理习惯”;习惯, 可以强化, 也可以淡化, 需要的都是较长时间内有意无意的行为积淀;在本文中, 笔者将自己的思考与现有的关于强迫症的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 从心理习惯角度探究强迫症的本质与自我治疗方法, 希望可以为强迫症的心理学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心理习惯;思维模式;当下生活;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强迫症带给其患者的影响, 如上面的定义所言, 是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占据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无法控制内在的一些想法和冲动, 虽极力抵抗(反强迫), 但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 仍然焦虑和痛苦, 无法回归当下的生活。

传统且主流的疗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以及辅助性药物治疗等;但这些疗法在应对患者具体症状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局限性[1], 强迫症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而言的确是个难题。

笔者作为一名强迫症的亲历者和痊愈者, 对强迫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将围绕“心理习惯”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来论述强迫症的本质, 并据此尝试着给出治疗强迫症的建设性建议。

一、本课题成立的几个前提假设1.不进行对强迫症形成原因的探讨。

强迫症的成因较为复杂, 与患者个体状况相关, 无论是性格、家庭情况、个人经历, 每个患者都有其特殊性;在本文中, 不进行对成因的探讨有利于论述在强迫症形成之后, 不良的心理习惯对强迫症运作机制的影响。

2.针对对强迫症有正确认知但仅仅止步于理论的患者。

在认为自己有强迫症或者被确诊为强迫症之后, 很多患者倾向于查询很多有关强迫症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资料, 对单一或各种心理疗法有一定的了解, 对强迫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往往陷入“道理都懂, 可就是做不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 本文尝试着在实践方面给出强迫症自我治疗的实际可行建议。

一些疾病的病前性格特征

一些疾病的病前性格特征

一些疾病的病前性格特征疾病前性格一些疾病的病前性格特征性格和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关。

1、A型性格:好胜心强,自我实现的需要强烈,整日忙碌不堪,感到时间不够用,干活不知道休息,一件事没干完就要干另一件事,动作快而缺乏耐心。

对排长队、汽车的速度慢而耽搁时间等诸如此类事情常易发火,好争吵,不知道料理自己,也不知道享受生活,情绪紧张,活泼好动,喜欢热闹,易患心脏病。

2、高血压病:好竞争,好胜心强,常感时间不够用,有压力,不易暴露自己的思想与情绪,固执,保守或过分耿直,多疑敏感,自卑胆小,常有不安全感。

3、冠心病:缺乏耐心,好激动,好借故生端、活泼迅速,竞争性强,常感时间不够用,有压力、焦虑、抑郁。

4、消化性溃疡:爱生气,胆小、情绪不稳、易激动或情绪矛盾、抑郁、悲伤、失望,不好交往,行为刻板。

被动服从,好创造性。

5、癌症:敏感、内向、孤僻、抑郁,表面上看来高兴,而实际上隐藏着愤怒和失望。

心理矛盾,有不安全感,能克制和压抑自己,不善于发泄内心的愤怒,急躁易怒,专横暴虐,情绪不稳,多愁多虑。

6、偏头痛:死板,内心冲突、易烦恼,习惯把怨恨埋在心底。

7、支气管哮喘:爱生闷气,好压抑自己,不暴露自己的思想等。

8、溃疡性结肠炎:谨小慎微、不好激动,凡事拘泥于形式,严守刻板、没有雄心壮志,缺乏自信。

9、更年期精神障碍:沉默寡言、敏感拘谨,顾虑重重,易焦虑紧张,老实胆小,不开朗,爱生闷气,心胸狭窄,多疑敏感、犹豫不决、情绪波动、忧虑重重。

10、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观、固执、敏感、多疑,易激动、自尊心强,自我中心、自命不凡,自我评价过高,爱幻想、不能虚心接受批评,不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遭遇。

11、神经衰弱:胆怯、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任性、易急躁、自制力差、心胸小,不开朗,过分主观。

12、焦虑症:怯懦、易惊恐、羞涩、敏感、对任何新事物均惴惴不安,不能很好地适应。

13、强迫症: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胆小怕事,过分谨慎,迟疑退缩,容易发窘,拘谨,生活习惯呆板,墨守陈规,兴趣和爱好不多、内在思想活跃、好分析思考一些抽象的玄奥哲理、生怕出现不幸、杞人忧天,工作谨小慎微,主动性不足。

什么是强迫症_如何治疗_对于强迫症朋友的一些建议

什么是强迫症_如何治疗_对于强迫症朋友的一些建议

什么是强迫症_如何治疗_对于强迫症朋友的一些建议1 我们本来只是一群要强的朋友,是我们自己硬要把强迫症的标签贴到自己心上,它使我们增添了许多本没有的症状,如果没有这个标签我们还不至于这么糟糕。

2 所谓“强迫症”是先天的过敏素质和后天的内外环境诱导综合因素的结果。

先天的过敏素质主要是指神经类型和性格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生活经历。

3 在心理学界强迫症被称之为“精神界的癌症”,各种神经症中,它的症状表现是最荒诞的,它的解决方案是最复杂的。

4 恐惧,紧张之所以被固定下来恰恰是你一开始对这种合理的恐惧,紧张等的硬行自我"否定".5 症状的本质就是真实的你自己!6 佛语的本意是根本就没有强迫,全是你自寻烦恼而已!7 强迫本质为“空”自寻烦恼,确是想出来的“病”。

8 强迫症也不必悲观,绝大多数强迫症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调整彻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可以得到证明。

9 生活确是最好的药,空虚,封闭永远没有希望。

10 强迫症可以大体类比于一种精神功能的退化与衰弱,就好比退化萎缩的肌肉,没有实践的充分锻炼,只会越发的肌肉萎缩。

11 彻愈并不容易,短时间的痊愈假象会经常出现,因为没有真正找到感觉,没有真正体验到内心真正放松地感觉,所以尽快解决很有必要。

12 国内可以真正帮助大家走出强迫症的权威专家并不多,所以选择起来一定要慎重。

13 强迫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确的理论也需要时间,也需要自身长时间的痛苦的用心的努力实践。

14 彻愈是没有时间点的,你方法走对了,不知不觉就好了,你都记不住什么时候好的。

15 彻愈与否不是量化的东西,这些念头正常人也会有,是合理的。

16 彻愈的标准不是说不产生某些想法,而是像正常人一样,产生了也不紧张,很轻松,只要很快就会忘记了。

17 彻愈的标准就是在任何环境,压力下,从容面对,轻松自然,可以应对正常的工作学习。

18 不要有强烈的追求彻愈的意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迫症不是心理的癌症
距离第一次去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已一年有余,距离最后一次咨询也已半年有余。

这一年多来就我自身而言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半年变化尤为明显。

去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时我已患十一年有余的强迫症,当时的生活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已毕业近四年工作上毫无起色,一个资格证连续几年都通不过;因为常年的失眠和抑郁,又导致患了难治的心身疾病——银屑病,男友也因此和我分手,当时的我真的是对生活很绝望。

我深知自己之所以这么糟糕都是因为自己的强迫症,尽管之前
也在其他地方咨询过,但效果甚微,自己的状况几乎没有丝毫改变。

但是我仍旧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能够治好我的病,只要治好我的病,我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代老师写的一篇关于强迫症的文章,文章名字叫《调整强迫症的几大关键要素》,看完之后当即就感觉美龄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一定可以帮我治好的,因为他们把强迫症分析得特别透彻,深知其产生的根源,当然也懂得怎么解决了了。

于是在2011年10月份我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于是就跟着韩老师和代老师进行了系统化的咨询,刚开始是一周一次,后来就变成一个月一次,最后一次咨询是2012年的5月份,咨询总时长差不多半年多一点的时间。

咨询的过程中就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每次都要写咨询后的感想,把自己内心深处最困惑最痛苦的事情说出来,就这样我的问题一点一点得到了解决,银屑病也不治而愈,多年没有考过的资格证也在今年顺利过关。

所以我很感谢韩老师和代老师,是他们让我的生活不再暗淡无光,是他们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现在的我不能说所有的事情都很顺利,什么都很好,但是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前对生活对人生都很绝望,总是得过且过,反正是觉得自己有病也治不好,以为自己就这样下去了。

现在是心中充满了希望。

韩老师经常说,“去做吧,不要只说不做”,是的,一定要行动起来,有神经症障碍之人大多都是上进心较强,不甘落后,
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去积极行动做出成绩,我们的自信心才会逐步建立起来。

也许有很多人还在纠结于所谓的症状,我想说的是到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症状其实就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是的,“它们”就像小狗的尾巴,当我们忘记了前行拼命往后看的时候,它们一直都在;而当我们大踏步往前走的时候,它们就消失的无形无踪了。

尽管我现在有时候仍然会有痛苦,仍然会有无奈,可是我并不绝望,更不会深陷其中,我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奈是生命之常态,我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通往人生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自己的情况有多糟糕,要永远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智慧之人(个人觉得韩老师和代老师可以称得上智慧之人,呵呵)帮我们解开谜团,帮我们拨开浓云重见日月的,我们也是可以生活得健康、快乐而幸福的。

只要我们坚信自己能好,从现在积极行动起来,寻求一个真正有能力帮助自己的老师,下一个走出强迫症困扰的人就是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