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1、单肩抖动表示不自信。
2、撒谎者会注视对方的眼睛,他需要用眼神判断对方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是典型的谎言。
“你去过她家吗?”我没有去过她家。
小红书
4、揉鼻子代表掩饰真相
5.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6、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7、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警察审讯时常用的手段
8、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
9、话语重复声音上扬----撒谎
10、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
11、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
12、毛向上,拉紧,恐惧。
13、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14、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
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
15、如果一个人眨眼的次数过于频繁,那他很可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
16、厌恶:翻白眼,眼角向下低垂,上唇人中肌肉抽搐,视线向下
17、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
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18、蔑视:蔑视的显著特征是嘴角左侧或右侧向上抬起
19、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小端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20、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21、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22、反复翻手腕表示不相信自己的话。
(是翻开又翻回去)
23、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
微表情心理学

微反应(表情)一、概述1、微反应(micro-expression)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那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因此微反应研究的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没有刺激源的反应是容易收误导的),通过刺激源造成对方不经意的反应,而如何提问是有效刺激的核心。
2、微反应包括:微表情、微动作、微语言。
3、微反应的生理机制:大脑的边缘系统,主要负责人们生存、情绪、情感、记忆等,对外界反应是条件式的,无需思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包括两个神经组织:杏仁核(负责情绪)和海马体(负责记忆)。
4、没有判断价值的行为:(1)社交动作(问候、微笑点头、握手等);(2)有准备的回应(实现已经知道要被问哪些问题、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3)表演;(4)主动的表现(演讲、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等)。
5、刺激源的形式包括:实际发生的体验(包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想象、回忆以前的体验、经历以前发生过的相似场景、共情、他人教导(如老师教导不能乱扔垃圾,因此看到乱扔垃圾感到愤怒)、主动做某种情绪会产生的动作(如做悲伤表情可以产生悲伤情绪)。
二、情绪与表情(一)脸部主要肌肉1、额肌:位于眉毛上方前额部,放松时前额平坦;2、皱眉肌:位于眉毛内侧一小块锥形区域;3、降眉间肌:位于眉毛内侧至鼻根(鼻子最凹陷的地方)之间;4、上睑提肌:位于上眼睑内部;5、眼轮匝肌:围绕眼睛的椭圆形肌肉;6、口轮匝肌:位于口唇内的环形肌;7、提上唇鼻翼肌:中间部附着于大鼻翼软骨及其上的皮肤,外侧部延伸入上唇的外侧;8、提上唇肌:起自眼眶下缘,肌肉纤维和提上唇鼻翼肌、颧小肌一同汇聚于上唇外侧部位;9、颧小肌:起自颧骨的外表侧,终止于上唇外侧部位;10、颧大肌:起自颧骨,在嘴角处与提口角肌、口轮匝肌融合成更深的肌肉束;11、提口角肌:在口轮匝肌的口角部位和颧大肌、降口角肌、口轮匝肌混合交织,部分浅部的纤维附着于鼻唇沟的皮下;12、颈阔肌:起自于胸部上端,最终经过下颌骨终结于口轮匝肌的口角处;13、降口角肌:以一长附着带起下颌骨的颏结节及与之连续的斜线,位于降下唇肌起点的下方;14、降下唇肌:位于口轮匝肌下方,与口轮匝肌下周部融合;15、颏肌:下巴底端;16、颊肌:颊部深层,为一薄而扁平的长方形肌肉。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微反应(表情)一、概述1、微反应(micro-expression)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那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因此微反应研究的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没有刺激源的反应是容易收误导的),通过刺激源造成对方不经意的反应,而如何提问是有效刺激的核心。
2、微反应包括:微表情、微动作、微语言。
3、微反应的生理机制:大脑的边缘系统,主要负责人们生存、情绪、情感、记忆等,对外界反应是条件式的,无需思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包括两个神经组织:杏仁核(负责情绪)和海马体(负责记忆)。
4、没有判断价值的行为:(1)社交动作(问候、微笑点头、握手等);(2)有准备的回应(实现已经知道要被问哪些问题、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3)表演;(4)主动的表现(演讲、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等)。
5、刺激源的形式包括:实际发生的体验(包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想象、回忆以前的体验、经历以前发生过的相似场景、共情、他人教导(如老师教导不能乱扔垃圾,因此看到乱扔垃圾感到愤怒)、主动做某种情绪会产生的动作(如做悲伤表情可以产生悲伤情绪)。
二、情绪与表情(一)脸部主要肌肉1、额肌:位于眉毛上方前额部,放松时前额平坦;2、皱眉肌:位于眉毛内侧一小块锥形区域;3、降眉间肌:位于眉毛内侧至鼻根(鼻子最凹陷的地方)之间;4、上睑提肌:位于上眼睑内部;5、眼轮匝肌:围绕眼睛的椭圆形肌肉;6、口轮匝肌:位于口唇内的环形肌;7、提上唇鼻翼肌:中间部附着于大鼻翼软骨及其上的皮肤,外侧部延伸入上唇的外侧;8、提上唇肌:起自眼眶下缘,肌肉纤维和提上唇鼻翼肌、颧小肌一同汇聚于上唇外侧部位;9、颧小肌:起自颧骨的外表侧,终止于上唇外侧部位;10、颧大肌:起自颧骨,在嘴角处与提口角肌、口轮匝肌融合成更深的肌肉束;11、提口角肌:在口轮匝肌的口角部位和颧大肌、降口角肌、口轮匝肌混合交织,部分浅部的纤维附着于鼻唇沟的皮下;12、颈阔肌:起自于胸部上端,最终经过下颌骨终结于口轮匝肌的口角处;13、降口角肌:以一长附着带起下颌骨的颏结节及与之连续的斜线,位于降下唇肌起点的下方;14、降下唇肌:位于口轮匝肌下方,与口轮匝肌下周部融合;15、颏肌:下巴底端;16、颊肌:颊部深层,为一薄而扁平的长方形肌肉。
微表情心理学全集文档

微表情心理学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微表情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与面部上的行动或表情知道他现在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说实在的,不怎么想去学习这个,因为有时候想想被骗也是种幸福把,但是还是想知道一个人在与我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谈话的时候他的一些真实想法,或是人心里真情实感.....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
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像这个,大家能看出来她现在心里的真实想法吗?人在说谎是会时不时的去抹脖子或者是把玩身上的饰物,而且眼神是闪烁不定的,从而来掩饰此时心里的不安和焦躁,这是典型的机械动作。
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先说面部的表情,·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恐惧。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当人陷入悲伤的时候,额头、眼角都应该有纹路产生。
做过拉皮手术的人,会因为脸部肌肉麻痹,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假笑时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抿嘴表示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
·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显露出不屑,说明你的问题触到了对方的痛处。
·害怕、愤怒和兴奋都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眉毛上扬、下颚张开表示惊讶。
·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表示将要实施血腥暴力行为。
·说话时两边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尴尬。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
接下来就是动作!!!·摩挲双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一下叙述几乎都出自美剧《lie to me》,摘录自“舞在足尖”博客,觉得这种东西不完全对、不完全适用每个人、也不需要我们都明了应用,但确实很有趣,特地摘录——· 高兴。
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 伤心。
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 害怕。
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 愤怒。
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 厌恶。
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 惊讶。
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 轻蔑。
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 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 身体和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 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 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 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 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eg:“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 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 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 克林顿I did not have sex relationship with that woman,MsLewinsky 而不是用的didn‘t,还有that woman,这是为了刻意拉开距离。
. 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
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
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学

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学养生网导读:你有看过TVB的电视剧《读心神探》吗?这部剧讲的是警探姚学琛凭借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窥探疑凶的心理活动,从而识破谎言破案的故事。
微表情总会不知不觉地暴露一个人的内在想法,那么,你知道这些微表情背后反映了什么心理吗?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学1、眼神飘忽不定,身体不自觉晃动,这些表情、动作传达出一个信号——ta紧急且不自信。
2、手放在大腿手心向上,这样的人给人一种冷静自若、轻松自如的感觉,这种人布满自信,乐于助人,遇事镇静、有主见,且能对事情作精确的推断。
3、手放在大腿手心向下,这样的人心理可能比较紧急、缺乏自信,假如手来回摩擦,就可能是在试图平缓自己紧急的心情。
4、手握拳,并且用四指包着拇指,代表这个人心理很不自信、很紧急。
5、摸脖子,人撒谎的时候会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属于机械反应。
当一个人有压力或紧急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摸摸脖子,安抚自己。
6、说话时摩挲自己的手,这是一种自我劝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信任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7、双手交叉,这样的一个动作有几种心情的表达,一是抗拒、排斥,二是一种自我爱护,由于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双手是离自己心脏最近的位置,是一种双手护住自己的状态,表达的是一种自我爱护意识,至于为什么说是抗拒是由于双手放于胸前就会阻挡外部的东西进入所以另一层意思便是一种排斥。
8、皱眉,皱眉的详细含义一般是表示反感、排斥,有时候还表达了仔细、谨慎的态度,详细你需要看当时的肢体动作,假如你和他在讲话,他皱眉的同时身体前倾表示的则是后者,在仔细思索,否则就是反感、排斥的意思。
9、眼珠上移偏向左侧,这个时候说明ta在回忆,由于人的大脑左侧区域为储存记忆区,当我们在回忆某件事情或者某个画面声音我们的眼睛会向左侧偏移一点。
10、眼珠向上偏右侧,这代表想象,可以依据谈话内容推断和这个人是否在说谎。
俗话说看天要看云,看人要看脸,通过微表情解读能对我们的生活有肯定意义上的关心,能被动变主动或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理学——微表情

忧伤的微表情心理学分析 :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说话时一直把手放 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 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紧张、愤怒、兴奋的微表情心理学分析 :
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手臂紧贴腿部,手指 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5.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 嗤鼻,上嘴唇上抬,眉 毛下垂,眯眼。
6.惊讶:惊讶时,下颚 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 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 微抬。
7.轻蔑:轻蔑的著名特 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 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其他常见微表情解析:
1.单肩抖动——不自信时候更容易单肩抖动(并不是所有的单肩抖动就是不 自信)。
阿娇——陈冠希,鄙视你
解密关键:一边嘴角上扬
莱特曼说:一边嘴角明显地轻轻上扬,表示出看不起、轻蔑的情绪。
在《志云饭局》中,聊到出事一年中陈冠希并未打过电话来道歉时, 阿娇一边嘴角上扬,可见,对这位“曾经最爱”,阿娇其实也颇为 轻蔑与不屑。
职场微表情
面试时,面试官主要会参考微表情,考察两点:面试者的自信以及所回答内容的 可信度。再综合考虑其展现的性格特征,考量是否符合职位需求。
撒谎的微表情心理学分析 :
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身体和 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 假装的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微表情心理学

听轻音乐
不论是古典、民族还是流行音乐,都有助于你缓解 紧张的情绪,如果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上几步,你 的感觉会更好。
谢谢观赏
指尖搭成塔尖:深具 自信。研究指出,若 紧张时双手十指是难 以一下对准的。
手插口袋,眼睛左顾 右盼,不敢直视对方, 表示紧张害怕,对自 己没有信心。
抿嘴唇,挠头,窘迫紧张,不知所措
用手抚额头眉骨处, 如擦汗状,表示羞 愧。
嘴微张,眼睁大, 表示对方错愕
眼睛左顾右盼,不敢 直视对方,表示紧张 害怕,对自己没有信 心
微表情心理学
• 微表情是人在试图隐藏或者控制某 种情绪时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且持 续时间很短的一种面部表情。微表 情通常会在人们经历得失、情势危 急的时候出现。
七大微表情-NO.1
七大微表情-NO.2
七大微表情-NO.3
七大微表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O.4
七大微表情-NO.5
七大微表情-NO.6
七大微表情-NO.7
常扶眼镜等小动作,或把 玩领带项链等,若作为开 发研究类思考性工作则无 所谓,但若作为销售等职 位,则有可能显示自信不 足,心神不宁
我们如何去改善紧张“微表情”呢?
呼吸操
紧张会让你的呼吸变浅,此时,控制自己的 呼吸,确保充分吸气,是控制情绪的好方法。 做法是给呼吸一个节拍,像做操一样。
嚼口香糖
微表情心理学完整版

微表情心理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微表情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与面部上的行动或表情知道他现在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说实在的,不怎么想去学习这个,因为有时候想想被骗也是种幸福把,但是还是想知道一个人在与我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谈话的时候他的一些真实想法,或是人心里真情实感.....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
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像这个,大家能看出来她现在心里的真实想法吗人在说谎是会时不时的去抹脖子或者是把玩身上的饰物,而且眼神是闪烁不定的,从而来掩饰此时心里的不安和焦躁,这是典型的机械动作。
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先说面部的表情,·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恐惧。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当人陷入悲伤的时候,额头、眼角都应该有纹路产生。
做过拉皮手术的人,会因为脸部肌肉麻痹,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假笑时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抿嘴表示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
·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显露出不屑,说明你的问题触到了对方的痛处。
·害怕、愤怒和兴奋都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眉毛上扬、下颚张开表示惊讶。
·眉毛朝下紧皱、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表示将要实施血腥暴力行为。
·说话时两边嘴角下拉、眼睛向下看表示尴尬。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是生气的表现。
超全整理版微表情及行为心里学

超全整理冷读术(所谓的冷读术是一种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跟随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技术,也就是运作潜意识的运作影响别人的方式)如果在一见面的时候找出对方的长处称赞对方的特色那么就能很块的和对方打成一片练习:①刚开始练习冷读术的人应该要随时做好自我心理建设,就算初次见面的人看起来并不友善也要努力找出对方的优点来降低自己的恐慌感可以用:他一定是个面恶心善的人,虽然对工作严厉其实心地善良、惩罚分明或者是他看起来很好沟通的想法说服自己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样一来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的善意并且产生友善的回应(只要能保持寻找对方的长处并且抱持好感的做法就可以把你的善意传达到对方的潜意识里让他也对你产生好感)★重点是自己敞开心胸,只要持续两个星期就能感到它的妙用过度称赞对方不但不会开心还会开始疑神疑鬼(原因就在于人的感觉其实是很微妙的,当面而直接称赞太多反而容易让人提高警觉)称赞的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称赞的方式练习:⒈首先要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用拐弯落脚的方法传达称赞的美意(因为这样才能传达到对方的心坎里)例如:换个方式有没有人说过你的声音很好听的说法,而不是直接称赞对方声音好听。
这样一来就不会让别人觉得你别有用心也更容易打动对方的心在像是称赞对方你的打扮真时髦不如说嗯~是不是常常有人跟你说你很时髦呢?用客观的方式表达你的善意,往往更能展现出赞美的诚恳和可信度例如:是不是常有人跟你说你笑起来很好看。
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或是你这么认真一定得上司信任哦?★这种客观的称赞可以让听的人立刻感到非常开心★人的言行举止会自然显露出内心的期望,无疑想让人觉得自己很聪明的人就会不停炫耀自己的知识,只要细心观察这些特质就可以帮你判断该用什么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⒉称赞对方的弱点或短处(就跟称赞对方优点一样有效)例:大部分的人在称赞其他人的时候,都会根据对方给人的印象加以称赞,但是如果经常听到类似的赞美往往会变得每什么高兴的感觉,印象也不会太深。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总1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反应(表情)一、概述1、微反应(micro-expression)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那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因此微反应研究的是一种应激性反应(没有刺激源的反应是容易收误导的),通过刺激源造成对方不经意的反应,而如何提问是有效刺激的核心。
2、微反应包括:微表情、微动作、微语言。
3、微反应的生理机制:大脑的边缘系统,主要负责人们生存、情绪、情感、记忆等,对外界反应是条件式的,无需思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包括两个神经组织:杏仁核(负责情绪)和海马体(负责记忆)。
4、没有判断价值的行为:(1)社交动作(问候、微笑点头、握手等);(2)有准备的回应(实现已经知道要被问哪些问题、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3)表演;(4)主动的表现(演讲、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等)。
5、刺激源的形式包括:实际发生的体验(包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想象、回忆以前的体验、经历以前发生过的相似场景、共情、他人教导(如老师教导不能乱扔垃圾,因此看到乱扔垃圾感到愤怒)、主动做某种情绪会产生的动作(如做悲伤表情可以产生悲伤情绪)。
二、情绪与表情(一)脸部主要肌肉1、额肌:位于眉毛上方前额部,放松时前额平坦;2、皱眉肌:位于眉毛内侧一小块锥形区域;3、降眉间肌:位于眉毛内侧至鼻根(鼻子最凹陷的地方)之间;4、上睑提肌:位于上眼睑内部;5、眼轮匝肌:围绕眼睛的椭圆形肌肉;6、口轮匝肌:位于口唇内的环形肌;7、提上唇鼻翼肌:中间部附着于大鼻翼软骨及其上的皮肤,外侧部延伸入上唇的外侧;8、提上唇肌:起自眼眶下缘,肌肉纤维和提上唇鼻翼肌、颧小肌一同汇聚于上唇外侧部位;9、颧小肌:起自颧骨的外表侧,终止于上唇外侧部位;10、颧大肌:起自颧骨,在嘴角处与提口角肌、口轮匝肌融合成更深的肌肉束;11、提口角肌:在口轮匝肌的口角部位和颧大肌、降口角肌、口轮匝肌混合交织,部分浅部的纤维附着于鼻唇沟的皮下;12、颈阔肌:起自于胸部上端,最终经过下颌骨终结于口轮匝肌的口角处;13、降口角肌:以一长附着带起下颌骨的颏结节及与之连续的斜线,位于降下唇肌起点的下方;14、降下唇肌:位于口轮匝肌下方,与口轮匝肌下周部融合;15、颏肌:下巴底端;16、颊肌:颊部深层,为一薄而扁平的长方形肌肉。
微表情及行为心理学

微表情及行为心理学微表情及行为心理学文档范本1、引言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人们的表情及行为往往能够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微表情和行为心理学旨在研究和解读这些微小的表情和行为细节,揭示背后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本文档将介绍微表情及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2、微表情的定义与分类2.1 微表情的定义微表情指那些持续时间短暂、难以察觉的面部表情。
它们代表了个体真实内心情感的流露,无法通过主观意识控制。
2.2 微表情的分类根据微表情的特征和表达内容,可以将微表情分为愉快、悲伤、愤怒、厌恶、惧怕、惊讶和蔑视等七种类型。
3、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3.1 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姿势、肢体语言、目光、音调等。
它们可以与微表情结合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的内心状态。
3.2 心理推断行为心理学利用心理推断来解读他人的行为,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细节,推断出对方的情感、动机和意图。
3.3 语言与行为的一致性行为与语言之间的一致性是行为心理学的重要观察点。
当言语与肢体语言或微表情不一致时,可能意味着对方在隐瞒真实情感。
4、微表情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1 观察和记录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他人的表情和行为,获取数据和样本。
4.2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和分析工具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
4.3 实验证证通过设计实验证验证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微表情和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
5、微表情和行为心理学的应用5.1 识别谎言通过观察微表情和行为细节,可以揭示他人可能隐瞒的真实情感和意图,帮助辨别是否说谎。
5.2 情感识别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帮助改善人际关系和沟通。
5.3 心理辅导和治疗微表情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心理辅导和治疗,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准确地评估和干预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6、结论本文综述了微表情及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微表情和行为心理学在人际交往和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完整word版)微表情

惊讶惊讶眉:眉毛上扬,眉毛下方皮肤拉伸,额头出现长横纹惊讶眼:眼睛睁大,下眼皮废弛,上眼皮上抬惊讶嘴:嘴巴自然张开,废弛未紧绷惊讶下面部:嘴巴张开,唇齿分别轻度惊讶:眉毛抬高,眼睛睁大,嘴巴自然张开轻度惊讶到中度惊讶:眉毛抬高,眼睛睁大,嘴巴自然张开。
惊讶程度随着嘴巴张开幅度递加,极度惊讶时,会发出“啊”的惊讶声惊讶情绪的细节1.眉毛上扬并波折2.眉毛下方皮肤被拉伸3.前额出现横纹4.眼睛睁大,上眼皮上抬,下眼皮下压,虹膜上方巩膜(白眼仁)露出,有时下方也可见5.下巴下垂,上下唇齿分别,但嘴巴不紧绷也不拉伸饱满的惊讶:扬眉+上眼睑提升 +快速吸气 +呼吸中断惊讶的微表情会集中在眼睑和呼吸两个方面(有限制)上眼睑的小幅上扬会代替扬眉+上眼睑提升呼吸频率的降低甚至短暂中断惧怕与惊讶的差异1.惧怕是一种可怕的感觉,而惊讶不是2.即便你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心知肚明,驾轻就熟,仍有可能会惧怕3.惊讶是短暂的情绪,惧怕则不用然短暂惧怕惧怕眉:眉毛上扬,眉毛内角凑近,前额出现横纹惧怕眉单独出现,意味着担忧,轻度担忧也许是控制住了的惧怕惧怕眼:上眼皮上抬,虹膜上方的巩膜露出,下眼皮紧张上抬,遮住了部分虹膜惧怕嘴:上唇紧张,双唇嘴角处立刻回缩惧怕嘴(另一种):双唇拉伸并紧绷,嘴角回缩惊讶嘴,面部其他表情为常态,表示惊呆了惧怕嘴,面部其他部位为常态,意味着担忧或担忧平时是惧怕感的萌芽阶段拉伸型惧怕嘴闪现多次可能 1.确实惧怕但加以掩饰2.预判要产生惧怕3.他其实不惧怕,可是谈到了某个令人惧怕或令人惧怕的事件只有惧怕眉 +惧怕眼,下面部没有动作,感觉厄运立刻降临的表情,很担忧惧怕眉 +惧怕眼 +惧怕嘴,表示很惊恐惊讶下面部 +惧怕眼 +惧怕眉,表情显示他在惧怕惧怕眼 +惊讶下面部 +惊讶眉,为惊讶增添了惧怕的色彩惧怕情绪的细节1.眉毛上扬并挤作一团2.前额的皱纹位于中央,而不是横贯前额3.上眼皮上抬,露出上方巩膜,下眼皮紧张且上抬4.嘴张开,双唇回缩,略显紧绷或是被横向拉伸饱满的惧怕:眉头上扬+上眼睑提升 +快速吸气惧怕的微表情会集中表现在眉毛和上眼睑(有限制)眉头的上扬额和皱起幅度可能会很小,但依旧能改变上眼睑的扬起状态厌恶厌恶下面部:嘴唇与脸颊上抬,下唇可能抬起并向前推双唇轻轻压迫,一侧唇角上抬,表示小看上唇一侧上抬,牙齿露出,表示鄙视,嘲讽的小看上唇一侧上抬,但不明显,表示略微的小看嘴角紧张并略微上抬,双唇相互挤压,表示带有小看的厌恶上眼皮下压 +小看与厌恶的混杂嘴,表示思疑上唇和脸颊上抬,鼻子微皱,下唇上抬并有前推的动作,表示思疑厌恶下面部 +厌恶下眼皮 +惧怕眉 +惧怕上眼皮,表示惧怕某种让人恶心的事物厌恶情绪的细节1.上唇上抬2.下唇上抬并向上唇靠拢,或是下压并略微前凸3.皱鼻子4.脸颊上抬5.下眼皮向上顶,但是不发紧,其下方出现皱纹6.眉毛下压,以致上眼皮下压气愤气愤眉:眉毛下压作一团,内角拉近单独出现的气愤眉,表示掩饰气愤或严肃认真单独出现的惧怕眉,意味着担忧,担忧气愤眼:眼皮紧张,眼神凝视,目光强硬气愤嘴:用力紧抿或方形张开气愤下面部 +气愤下眼皮 +常态眉,表示我生气了气愤眼皮 +眉毛下压,表示强压着怒火或轻轻生气上唇和嘴角都略显紧张,下唇向前兴起,鼻孔略微扩大,三区的气愤信号都不完满,但足以表达气愤小看——气愤混杂:气愤眉+气愤眼 +厌恶嘴小看嘴 +气愤眼 +气愤眉气愤——惊讶混杂:惊讶嘴+气愤眉 +气愤眼,表示很生气,接着又发生了不测状况气愤情绪的细节1.眉毛下压并挤作一团2.两条眉毛中间出现纵向皱纹3.下眼皮紧张,并可能有所抬升4.上眼皮紧张,并可能下压5.眼神强势,眼睛可能鼓起6.嘴唇有两种基本态势:封闭型,唇角水平或向下开放型,紧绷,张开近似方形,仿佛大吼状7.鼻孔可能扩大,但不用然,而且该动作可以出现在悲伤时8.必定同时出现在三个地域,哪怕少一个,表意都是含糊的饱满的气愤:皱眉+上眼睑提升 +呼吸急促的联合反应气愤的微表情特色会集中在眉毛,眼睑,视线和呼吸四个方面快乐快乐情绪的细节1.唇角回缩并上扬2.嘴巴或张或闭,牙齿或隐或现3.出现鼻唇沟4.脸颊上抬5.下眼皮可能上抬,但不紧张,其下方出现皱纹6.外侧眼角处出现鱼尾纹,向外侧延伸饱满的快乐:快速惹起眼嘴睑闭合+嘴角上翘 +嘴角咧开快乐的微笑特色集中表现在眼睑和嘴型两个方面眼睑的闭合与嘴角向耳两侧拉升的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同时为真,不同样时为假悲伤悲伤眉:眉毛内角上抬,可能挤作一团悲伤眼:下眼皮上抬悲伤下眼皮 +悲伤眉,下眼皮上抬的动作加重了悲伤的感觉悲伤下眼皮 +悲伤眼,下面部为常态,眼神耷拉,气度愧疚时,眼神平时会向下悲伤——惧怕混杂:悲伤眉 +悲伤眼皮 +惧怕嘴,在碰到一次打击此后,被见告将碰到新的一轮打击时的表情悲伤——气愤混杂:气愤嘴 +悲伤眉 +悲伤眼和眼皮,掩饰或控制悲伤情绪时会出现这种表情悲伤——厌恶混杂:悲伤眉和前额悲伤——快乐混杂:悲伤眉与前额悲伤——快乐混杂:悲伤眉与前额+悲伤眼 +厌恶嘴 +厌恶下眼皮+快乐嘴,上下眼皮都传达着悲伤+快乐嘴,上眼皮都传达着悲伤,下眼皮传达着悲伤悲伤情绪的细节1.眉毛内角上扬并挤作一团2.眉毛下方皮肤呈三角形,内角上扬3.上眼皮的内角上抬4.唇角下压,也许嘴唇颤抖饱满的悲伤:眉头上扬+眼睑闭合 +痉挛式呼吸的动作组合悲伤的微表情会集中在眉头的上扬和眼睑的闭合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统计,一般人每十分钟的对话里就会撒三次谎。
对于惯犯和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能更多,比如间谍。
●典型的单边耸肩(单肩抖动)表示:我对刚刚说的话毫无信心,不自信。
●若某些夸张表情(比如惊讶)超过一秒钟则说明这是伪装的。
●有的人认为,撒谎的人可能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其实真正的调查显示,撒谎的人往往会保持注视对方,用更多的眼神交流来确定对方是否相信自己的谎话。
●当一个人真正开始回忆的时候,是会无意识的终止和对方的眼神交流、即真正在回忆过去的人不可能全神贯注的盯着别人的眼睛。
●回答时很生硬的重复问题,并且语气上扬(如:“你问我为什么要杀人?不,我没有。
”、“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就是撒谎。
●眉毛微微下降,表示悲伤。
●下巴微升,双眉微微上挑表示尴尬。
●说话是揉鼻子、抚摸鼻子、或者下意识的把手遮盖在鼻子上表示他没有说真话(男性鼻子上有海绵体,撒谎时会发痒)●撒谎的人在摇头前往往会下意识的微微点头。
(这对鉴别者的视力和反应力要求很高)。
●眼睛向左下方看表示正在回忆,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而向右上方看则表示在撒谎。
(这与人脑构造及眼球神经联结有关。
)●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手掌在口袋中紧贴腿部,是紧张的表现。
●不使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如:你,他,她),而用全称或代称来称呼,表示他想和那个人刻意拉开距离,表明有所隐瞒(如:我和那个女人真的什么关系也没有,我和那个女人完全不熟悉。
)。
●当一个人撒谎时,很难把刚刚的话倒叙一遍(如:他说“我昨晚先吃饭,然后看书,洗澡,看电视,最后睡觉”如果这是谎言。
那么他很难按照“睡觉,看电视,洗澡,看书,吃饭”的顺序倒着重复一遍。
如果真实经历,那么一定可以倒叙)。
●瞳孔放大代表恐惧,紧张,极度的愤怒,或者是性刺激。
也可能是没有生命迹象。
●无论年纪,如果是虚伪的笑容则眼角不会有皱纹(心理学称其为“官夫人的微笑”),如果是真心的笑容则会有皱纹(“杜乡的微笑”)。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
●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
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
●恐惧时血液会快速的回流腿部,为逃跑做好机体准备,所以手的温度会骤然下降。
这是典型的“逃跑心理”属于生物共同的特征。
●提问者眉毛微微上扬,表示提问者自己就知道问题答案,明知故问。
●手放在眉骨附近并摩挲眉毛表示羞愧。
●抿嘴两次,表示他对自己说的话模棱两可,典型的撒谎。
●双手抱胸,后退一步代表肢体抗议,代表心虚,表示他在撒谎。
●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
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
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人在撒谎时会不由自主的摸脖子,这属于强迫症。
●语速较快,十指交叉放在面前,或者拿某些障碍物放在自己与对方胸前,表示其焦虑且有防备心。
●说话时双手手掌不时向外一翻一翻的,表示他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说明他在撒谎。
●若人脸两边的表情不对称,则说明是装出来的虚伪表情。
●抚摸自己的手,不停的摩挲双手——典型的自我安慰状态,当你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信心时,下意识的就会做这个动作来让自己安心。
●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
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说话犹豫且重复,没有办法组织好自己该说的话,所以明显是在说谎。
●被询问时,咬嘴唇、抓耳朵,这是在提高自己的控制感——焦虑的表现。
●如果事先已经准备好了谎言,会强烈希望快点把谎话说完。
也就是反应时差(提问和回答之间的停顿时间)很短很短,甚至不足一秒。
●鼻孔扩大、嘴唇绷紧——发火了,但还在控制当中。
●问最关键的问题,而且是在当事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毫无粉饰的表情,心理学上称它为原生态表情。
●说话之后手紧握椅子扶手,对自己的表述不认可。
●吞咽表示强烈的情感。
如紧张,强烈的性刺激,极度恐惧。
●“。
,我只会说一次!”——经典的强势表述,如果说的是真话,就不需要这样。
●“就我所知。
”——这样的开头,也许意味着事实上知道些什么,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许他已经坦白一切。
●就算你想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它们还是会出现至少1/5秒。
●一开口就用到大量消极词汇,心理学上表明,心里有愧。
●连带的心理活动,频繁的眨眼睛表明在隐藏什么。
●想要表现的更有权势时就会尽力抬头挺胸。
●当一个人说话试例动作减少而小动作增加的时候(如瘙痒、舔嘴唇、摸首饰),说明他在撒谎。
●太过于专注于编造谎言的时候,可能会下意识放慢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倒饮料、喝水、夹菜等)●男女距离不到一英尺半,目光闪烁的瞟一眼,然后迅速离开,表示关系亲密。
●小孩可能被他信任的某人植入记忆,让他觉得是真实的。
因为其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手指卷头发,说明他正常让自己平静,控制自己。
●人在说谎话的时候一般不太可能回忆起很多年前事情的小细节。
所以如果某人回忆过去时事无巨细,那就是撒谎。
●在与人洽谈时眼睛下意识的向下看,说明有隐情。
●人在感到脆弱的时候,会下意识的用物体遮住自己的生殖器(如手,帽子,衣服等)。
●比较缓慢的睁眼和闭眼,眼神无力,轻微的往后低头,面部平静,但有点像害怕,又有点像愤怒,这是被迫撒谎的表现。
●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五指向上紧贴在身体的一侧:紧张,激烈的争吵。
●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
eg:你说错了,对方会有嘴角轻微上扬而又恢复。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
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下巴用力表示人在生气。
●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
●当真正的凶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恶心厌恶、轻蔑甚至是害怕。
但绝对不会是惊讶。
●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亮出中指,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高兴。
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伤心。
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下挂,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恐惧。
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拉紧。
,鼻孔张大。
●生气。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
●愤怒。
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厌恶。
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惊讶。
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轻蔑。
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自责。
下巴扬起,嘴角下垂。
●羞愧。
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
FBI“识谎”九式招式1:说谎者常介忘浅美国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认为,人们在说谎时往往会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为把自己从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
比如,当你问你的朋友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派对时,如果他抱怨:“车坏了”,而不是“我的车坏了”,那么很有可能他在说谎。
此外,说谎者也很少提及他们在谎言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拉链门”事件在向公众讲话时,说的是:“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用“那个女人”代替了“莫妮卡”。
招式2: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如果说谎者已经回答过两次同样的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蒙混过关”了,并让身体放松下来。
趁他们不注意时再次问到这个问题,此时,说谎者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
招式3:看眼球转动方向“说谎的人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人人都知道这句忠告。
因此,高明的说谎者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并且瞳孔扩张。
由于注意力太集中,他们的眼球开始变得干涩,这会让他们频繁地眨眼。
另外一个方法是直接盯着说谎者的眼睛,看他眼球的运动方向。
通常,当一个人编造谎言时,眼球会向右上方转动。
当他们真的在回忆某事,眼球则会向左上方转动。
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经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招式4:滔滔不绝嫌疑大人要想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
通常,人们在回忆某个时间段的各种细节时会反复纠正自己,把思绪理顺,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复述的磕磕巴巴。
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不过,这恰恰暴露了他们。
招式5:声音和声调反常如果你问老公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时,他突然开始像喜鹊一样说话,你得警惕了。
说谎时音调升高往往是因为说谎者掩饰虚弱内心的表现。
招式6:笑容不对称发自内心的微笑应该是均匀的,也就是说,脸部两边应该是对称的,并且在鼻子、嘴角和眼睛周围都会产生笑纹,而且真正的笑来得快,但消失得慢。
伪装的笑容会有些轻微的不均匀,眼部的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因而劝食产生笑纹,假笑来得相对也会较慢。
招式7:观察微表情真实的情感在脸上停留的时间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某个表情停留的时间很长,就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招式8:说谎时摸鼻子招式9:摆弄手指人在说谎时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就、有越多的小动作暴露出来,比如不停地摆弄手指,摩掌双手,转动手上的食指,或者下意识地抚摸身体的某个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