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要重视教育的人才观和质量关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7.10.29•【文号】教办[1997]29号•【施行日期】1997.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997年10月29日教办〔1997〕29号)为了贯彻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同时为深入贯彻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精神,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指导和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现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实施素质教育工作。
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现就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以下意见: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的紧迫任务(一)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为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正在实行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面临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科技、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和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严峻挑战,面临国际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要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浅谈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摘要】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教师队伍的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其中包括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和对校长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主导地位,校长的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思想观念、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
【关键词】提高质量;校长;师风师德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又发表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位校长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正确的决策、正派的作风,对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长在高校当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
这既是校长职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一位好校长的关键。
其次,校长还要树立好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教育观”、“政绩观”,而这其中,核心便是“学生观”。
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一位好校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爱学生,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要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决定校长办学成就的关键。
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就会随波逐流,甚至趋炎附势。
新时代的家长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
新时代的家长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时代的家长们应该树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这些观念的塑造对于培养下一代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发展观新时代的家长应该树立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研究成绩的提高,还包括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品德修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就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并提供丰富的研究机会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家长还应该具备科学的发展观,不盲目追求短期的成绩和荣誉,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主动探索、持之以恒地研究,并从失败中研究并成长。
质量观在新时代,家长应该树立一种高质量的观念。
高质量不仅仅是指研究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直、勇敢、宽容和有责任心的品质。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并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人才观新时代的家长应该树立一种开放包容的人才观。
他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志向。
家长不应该强加自己的期望和选择给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同时,家长也应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教会孩子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总之,在新时代,家长应该树立全面发展、高质量和开放包容的观念。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关爱,他们可以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和有价值观的下一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基础教育改革与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
关键 词 :基 础 教 育
改革
人 才 素质
创 造 性
中图分类号 :C 2 . 6 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4 0 2 0 0 3 0 2— 8 5 2 0 )6— 0 6—0 r 3
教育质量的高低以什 么衡量 ,是知识教育的程度 ,还
是 背后 的人 才 观 、价 值 观 ? 观 社 会 发 展 的历 史 ,不 同的 纵 社 会 制 度 ,不 同 的历 史 时期 ,对 人 才 素 质 的不 同要 求 ,都
主性 、参 与意识 、协作精神 、效率感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现 代人的品质 ,并在人才素质的诸要素 中强调和突出人 的创
造性。
反映在教育的具 体培养 目标上 ,同时也决 定着教育的质量 观和价值观 。人 才质量观显然是 教育思想 中的一个至关重 要的问题 。当今世界 .各国面临着科学技术的剧烈竞争 , 而在种种竞争的背后 ,人才素质 的竞争是带有根本性的阃 题。教育改革的 目的是提 高教育质量 ,培养适 应社 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 =因此 ,探讨现代人才 素质的 培养 问题 ,是 与 目前教育改革息息相关 的一个重要 问题。
、
改革 人 才质 量 观
也就成 为现代人才素质培养的重 要环 节。当然 ,培养创造 型的人才并不是一朝 一夕 、立竿见影 的事情 ,而是逐 步培 养的结果。有专 家 、学者指 出,人才在 中小学奠基 ,在大 学成型 ,在社会 实践 中成才 。基础教育的创新要求 ,主要 是培 养学 生的求知欲和创 新精神。
一
二 、培 养 创 造 型 的 人 才
所谓创造性 ,包含创新和创造 两方 面的古意。前者指 进行创 新的意识 、勇气 和欲望 ,以及发现个人的未知 、新 知等 .但 创新 ”更 多地指一种科学精神 ;后者指进行剖 造的意识 、能力和结 果 .刨 造 出来 的是前 所 未有 的:显 然 ,创新是创造的基础 ,创 造是创新 的结果 。由于创造力 是现代人才要素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因此 ,培 养人的创造性
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解决好五大矛盾
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解决好五大矛盾作者:杭永宝来源:《唯实》2020年第09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判断,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鲜明、期待更加迫切,矛盾也更加凸显。
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会发现当今基础教育面临的矛盾主要为五大矛盾。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之间的矛盾。
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基础,也是教育的使命所在。
国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正金字塔型”,高端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主要由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培养和供给,这一部分是少数,可以看作塔尖部分。
塔基则是面广量大的优秀劳动者和建设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而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家长受传统观念、片面的成才观和人才观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呈现出的期待恰恰呈“倒金字塔”型,更多家长期待孩子能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都想把孩子培养成高端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两者之间的严重错位导致了当前的教育生态形势非常严峻。
教育供给内容和方式单一与学生发展需求多元之间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保障了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接受教育的优质、多元、个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同时,从教育对象本身看,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气质,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一种或者数种潜在智能。
因此,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应该是多元的。
但是,当前无论是教育内部还是外部在供给上依然比较简单粗放。
比如,为了保证入学的公平,各地在教育過程中基本上采取划片就近入学。
由于学区和学区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质量上的差距一时难以消除,造成学区房大热,也带来了新的入学矛盾。
树立新时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建设
、
力 和 创 业 能 力 。创 新 ,是 在 已 知 物 质 及 存 在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实 现 新 的重 组 或结 合 ,形 成 一 种
新 的 技 术 ,并 产 生 一 定 的经 济 效 益 ,在 知 识 经 济 社 会 里 , 巨 额 财 富 的 创 造 都 是 由 创 新 产 生 的 。创 新 已 由一 次 性 创 新 向 持 续 创 新 发 展 ;由 个 别 创 新 向系 列 创 新 发 展 ;由专 家创 新 向 全 员 创 新 发 展 。微 软 公 司 和我 国 成 功 的企 业 ,都 是
维普资讯
2 002 年 9 月
太 原 大 学 学报
J u n lOfT iu n Unv ri o r a ay a ie st y
第 3卷 第 3期 总 第 l l期
文 章 编 号 : 6 1 9 7 2 0 ) 3—0 0 1 7 —5 7 ( 0 2 0 0 1—0 6
现 仅 就 人 才 观 、质 量 观 、教 学 观 提 出几 点 看法 , 同志们参考 。 供 建 立 适 应 2 世 纪 需 要 的 科 学 的 人 才观 1 要 把 过去 以知 识继 承 为 主 的人 才 培 养观 念 ,转 变 到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较 强 实 践 能力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人 才 培 养 观 念 上 来 。人 才 观 是 解 决 培 养 什 么 样 的人 的 问题 。其 中有 四点 值得注意 :
的含 义 ,包 括 三个 方 面 ,即 科 学 原 理 与 技 术 应
实 现 了持 续 、系 列 和 全 员 创 新 。在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呼 吁 高 校 要 加 强 创 新 人 才 的 培 养 ,要 加 强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
各种资料和规定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公正,因材施教,要逐步掌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的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要向全体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继续教育,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扩大和更新知识,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以目前社会上批评较高的写作教学为例,其实大多数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是真实的现象。
但是这些全部怪罪语文老师,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深地感到“无奈”,你看——现在的孩子业余时间大多离不开电视、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有多少家长能静下心来陪孩子阅读呢?网络语言、八卦新闻,还有几乎没有思考痕迹的微信、微博等等满天飞,这些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文字的启迪和熏陶呢?……其实孩子们经常问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文”,残疾作家史铁生说“写作是为了不至于自杀”;王小波说“我相信我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说“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从根本上说,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与他人沟通的需要,有的孩子说:“不写作文,我说话表达可以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说话的声音一纵即逝,而写作则可保留之,比录音机更精更有趣,所以人类发展史是靠写作及其他艺术形式共同记载的。
说话的载体是嘴,关键是头脑;写作的载体是文字,关键是思想。
小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作?因为他们用说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足以令小小年纪的他们满足了,而教他们写作的语文教师大多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写作及如何写作这个问题,教师自己也不会写作或写不出一篇规范的“下水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试想这种教师教出的学生就写作而言,有什么前途呢?成人的写作习惯始于小学,小学时就敢于写、想写、会写、写得好,中学时就差不了。
而到大学,什么技巧啦,主题思想啦,材料的处理啦,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习的更系统化,就会越来越好。
树立正确教育质量观
树立正确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以人为本,为完善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提高工程作贡献一、前言决定教育质量的充要条件是多方面的,抓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人的生命线,永恒的主旋律.我们在这方面的举措和力度都是不错的,假以时日,效果一定会很好的.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入手,剖析一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教育质量提高工程有多大的影响,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只有在正确的质量观的指引下才能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不至于走弯路,迷失方向,才可能信心百倍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可能成为别人行动的标杆,宣传、带动一批人为教育质量提高工程作贡献。
二、背景1、江苏省教育工作会,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性行动计划”,要求实施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全省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贯彻落实中。
这一方面说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创造性地去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省义务教育的方方面面发展确实不均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实在,如果不正视它,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它,将会直接影响到我省的义务教育大业的发展。
2、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几千万农民工再就业,几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实实在在地冲击着我们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又是一个新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3、我区教育质量的地位在全省还比较尴尬,全社会重教支教的浓厚氛围还未形成,教育的公信度在全县人民的心目中还不是很高.如何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我们去带头加以解决。
4、教育质量观、人才观从“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几千年的演变史,无时不冲击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大脑。
如何在当今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将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艰辛道路要我们每个教育人带头去跋涉。
教育评价的类型
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类型有很多,接下来分类做介绍。
教育评价的类型分别是:1、按照评价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评价和只重发展(培养)两种。
(1)全面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考察而做出的评价。
它是以一个人整体素质发展水平为对象的,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即注重过程和结果。
这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
(2)只重发展(培养)评价,又称甄别评价。
它把学生某方面素质发展的水平或潜力作为判断标准,只考察学生素质水平或潜力发展情况,而不重学生某方面素质的全部内容和整体发展水平。
2、按评价方法对教育过程所进行的评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常用四种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这些内容既包括对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以及学习环境等方面要求。
(1)过程与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要树立新的质量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三维”目标体系。
这种新概念体系中包括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学生素质要求也由智力因素转向非智力因素。
在这种改革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目标加入课程体系之中而为人们所重视。
(3)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或学生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要求之间关系进行划分之后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概念,它既包含对这三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又包括对其中某一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4)教育质量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考察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到程度如何而采取评价手段和方法这两种教育质量评价类型是作为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部分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反映课程改革目标是否实现程度如何,因而具有较强份量和重要性。
3、按照评价内容可分为:学生发展水平评价(即诊断性评价)、学业成就考核评价(即终结性考核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即诊断性评估)三种(1)学生发展水平评价是以发展为导向,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在学习结束后各阶段中有关信息来对学生所具有的潜力或潜在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包括学业成绩水平评价、学生发展潜能及其潜力发展水平评估、学习技能掌握程度评估以及学习过程和方法评估等内容。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
首先,新时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本专业的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除此之外还需要多学习多研究其它领域的一些前沿新闻,不断完善自己,自我更新,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上,教学形式也要不断创新,不单单是将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还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代教师还需要丰富与学生沟通的技巧,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信任自己。
老师在平时需要多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鼓励他们发扬光大,发现他们的缺点并引导他们加以改正。
对待问题学生尤其需要耐心和细心,做到一视同仁并且持之以恒的去爱每一个学生。
最后,新时代教师还需要有不怕困难的坚韧意志。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肯定会遇到挫折,有的时候付出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平衡好自己的心态,做到情绪稳定、积极进取,同时也应该多向有经验的前辈以及同事多请教,正视挫折,战胜困难,提升自己。
总之,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很复杂,很琐碎的工作。
新时代教师要把“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 (2)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这是对教师的高度评价。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呢?一、终身学习的发展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
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获取,扩充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知识结构和体系,一专多能,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必须博学,统览相关学科,观念要创新,教学活动要创新,教师的知识传播不是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知识的一种开发,再创造。
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以启示和引导,教会学生创新。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个性,确立新的评价学生标准。
在现代社会,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自来水”,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不管要多少水,都可以哗哗地流出来。
教师必须具有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争取做到多才多艺,学生需要什么知识,能够传授什么知识,学生问到什么问题,能够解答什么问题,传授给学生广泛的科学的基础知识。
二、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义务教育阶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
我认为,这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义务教育要追求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首先要坚持德育为先。
德者,做人之本。
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无论其掌握的知识多么丰富,能力有多高,身体有多好,都不能称其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要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新时代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全面发展要坚持“五育”并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德智体美劳并举是全面发展的本义,只看文化课考试成绩,不是全面发展的质量。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建设“智慧课堂”,努力在上一门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五育”。
三、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人才观人的天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因此评价人才的标准不能一样。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培养多样化人才的人才观。
“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解读
“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解读学校教科室胡启政一、育人为本——教育目标终极定位的问题2009年10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时提出“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
这一办学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育人为本”回答了教育的本质问题。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育人为本”就是要我们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讲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学精神,涵养民主风气”的核心文化理念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
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办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和谐发展。
“育人为本”意味着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必须关注如下方面: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5、构建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当前的教育事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力资源也只有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步入人力资源强国之列。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7篇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7篇本文主要探讨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在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心得体会。
建立弹性学制,提高办学质量
建立弹性学制,提高办学质量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志曾经指出:“教育应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这也就是说,教育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才能满足社会不断进步的需求。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教育之根本。
因此,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实施了“两基”达标等措施。
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国民义务教育已经有了法律和制度作保证,基本达到了“普及就学机会”这一目标。
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农牧民子女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从而有力地保证了适龄少年儿童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
但是,我们的义务教育目前还处在年限教育的阶段,即义务教育学制为九年,适龄儿童少年经历九年的学习就算完成了义务教育。
但在教育结果这一块,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能保证每一个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
在不发达的农村牧区,受年限教育、留级率、毕业率等硬性指标的控制,学生免试升级,许多学生入了初中不具备小学三年级应有的水平,基础差,导致初中三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只是空度日月,打发时光,等待三年结束拿一个毕业证。
这样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在少数,约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我们的学校教育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根本就没有达到为其今后生活、就业、接受高层次教育创造基础的目的,更不用谈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了。
究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儿童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学习能力的缺损,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
农村师资水平较低,教育资源配制相对滞后,学校分散,教学师资优化困难这些客观因素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生教育”背景下班主任的八种意识
“三生教育”背景下班主任的八种意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云南省实施了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其核心理念与新课改“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为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能进一步将三生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推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班主任应树立八种意识。
一、生命意识教育是生命的花朵,离开了生命的本源,它将枯死。
班主任有无生命意识直接关系到班级几十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乌申斯基说:“只有灵魂才能影响灵魂,只有情操才能影响情操,只有人格才能养育人格。
”班主任只有具备了生命意识,才能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个性鲜明,充满活力、自立自强的人,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人本意识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贯穿“三生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无论是教育战线上的高层决策者、还是教学一线的学科教师和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后勤老师,其工作的核心都在于促进学生本人的发展,即“育人为本”。
“分数”并非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潜在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是其发展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潜能,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只要老师正确引导,给予学生拓展才能的空间,学生潜在的某些能力就能得到发挥,学生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正如北师大肖川博士所说:“我们的教育——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如果不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出发,再多的辛苦也是徒劳。
三、平等意识班主任应改变居高临下的管理者的心态,树立平等意识,邓小平曾说:“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间的同志式的关系。
”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努力营造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应该重点关注哪些
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在质量方面与城市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提升农村教育质量,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
在硬件方面,农村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器材等往往较为匮乏或陈旧。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室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工具、电子白板等。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因此,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
软件资源方面,农村地区优秀教师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农村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不高,发展机会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农村任教;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教育资源还包括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农业知识、乡土文化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二、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农村地区,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存在,如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跳出农村,而不是为了农村的发展等。
这些观念不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农村教育不仅要培养能够考上大学、进入城市工作的学生,更要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如农业技术人才、农村管理人才等。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家长要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
三、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或者教育方法不当。
标题 3.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坚持人民的教育立场,为什么
标题 3.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坚持人民的教育立场,为什么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是因为坚持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求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公平是有质量的公平,质量是充分体现公平的质量。
要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优先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人群倾斜,不断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守住民生底线,补齐教育短板,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和群体教育发展差距。
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增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教育数字鸿沟问题的同时,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要为每个人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社会主义社会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都有通过接受各类教育而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要帮助人民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就业能力,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
要重视抓好条件保障,树立正确人才观,拓展人的成长成才空间,提高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创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基础教育要重视人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每个人获得人生出彩的基础。
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努力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学习型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力量,都可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教育人民立场的根本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在二十一世纪里,中国能否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能迎接新挑战的足够人才。
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义务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一个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尽管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可我们的人才观念还是比较陈旧,表现在:我们还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把上大学看作是唯一成才之路。
具体的说,现在我们的教育把培养人才的眼光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在学校范围内又仅仅局限于学科的学业成绩这一点上,把学业成绩、考试分数等同于人才培养标准或目标来看待。
这就是我们目前在人才观念上的误区。
实际上,学业成绩和将来成才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
学业成绩只不过是学生将来成才的一个条件或一个因素,但不能划等号,因为成才是多种因素作用
的结果。
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把人才看作是做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因而把能够死记硬背,能够复述所谓学校学科中的一些知识点,作为将来能成才的学生。
而实际上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都是去做科学家,做学问的总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将来是在各个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
鉴于此,有人曾把人才分为五类: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还有能工巧匠层,并提出了这样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即:人人都能成才。
我认为,“人人都能成才”这一观念是非常理性的,它不仅仅是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理想,更是对二十一世纪教育功能和人才广泛性的理解、认识和概括,也很好地体现了目前素质教
育的要求。
我们期盼着今天的学生能够变成明天的栋梁,基础教育这一关键环节今天应该做好什么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属德的范畴。
“德”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显露他的才华的必要条件。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认为,未来人才应具备四种品德,第一种品德便是社会责任感。
他说,社会责任感对一个人成才非常重要。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很难有一番成就。
实际上就是这样。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从小就要教育他有责任感,要学会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这
种责任感将来就是他的职业道德,这是将来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
可我们目前面对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责任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的。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任北京大学附中校长的赵玉林,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评价很客观。
他说:“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两强两弱现象。
我们的基础知识比较强,我们的考试能力比较强;但是我们的动手实战能力比较弱,我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比较弱。
”我们的弱项恰恰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所以,我们基础教育一定要摒弃应试教育中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全力抓好学生的求知过程,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形成创造思维,开发创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注重个性化教育。
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也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不能泯灭孩子的个性。
现在的教育应该讲有很多与个性化教育相抵触的地方。
教育要求统一,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标准、要求整齐划一,甚至教师之间、学校之间也不强调特色。
这样,学生间的个性差别也在逐渐缩小,棱角被磨平了,一个人也就平庸无异了。
这与西方国家强调创造,强调个性的育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借鉴西方,承认学生在智
力、情感、兴趣、生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成才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为社会造就急需的多种多样的人才,才能使人材呈现多样性。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人人都有成才的权力,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编织成才的梦想,开辟多条成才的道路,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
们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