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3(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3(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三)(附答案)一、基础知识(共30 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粗犷.(guǎng)倜傥.(tǎng)菡萏.(dàn)淅淅沥.沥(lì)B. 黄晕.(yùn)确凿.(záo)盔.甲(kuī)咄.咄逼人(duó)C. 棱.镜(líng)匿.笑(nì)收敛.(liǎn)人迹罕.至(hǎn)D. 贮.蓄(zhù)搓捻.(niǎn)掺和.(hé)恍.然大悟(huǎ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喉咙烘托抖擞键壮B. 宽敞睫毛造访骄媚C. 端庄凄冷碣石干涩D. 化妆冷洌屋檐草垛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B.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

C.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D.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水是自然界的产物,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A. ④①②③B. ④③①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②④6. 名著阅读(5 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2020年秋季新生分班考试语文高一入学考试卷(一)(原卷word版)

2020年秋季新生分班考试语文高一入学考试卷(一)(原卷word版)

高一入学考试卷(一)(原卷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江苏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来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煤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宜春黄冈实验学校2020级高一新生初升高第一次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箴.言(jiān) 决别暴风骤.雨(zhòu) 矫揉造作B. 荫.蔽(yīn) 帷幕人迹罕.至 (hang) 强词夺理C. 盎.然(èng) 诬蔑锐不可当.(dǎng) 吹毛求庇D. 倔.强(jué) 雾霭戛.然而止(jiá) 自惭形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析识记能力。

A项,jiān-zhēn,决别一诀别;B项, hang-hǎng;C项,èng-àng,dǎng-dāng,吹毛求庇一吹毛求疵。

故选D。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整州书院白墙灰瓦,一派典雅书香气息,其间花木点缀,参差错落、鳞次栉比....。

B.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D. 我方经验丰富,志在必得,对方初生牛犊,年轻气盛,双方实力难分上下,可谓“铢两悉称....”。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成语使用对象错误。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语境中是形容花木参差,使用对象错误。

B项,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语境中形容中国戏曲,使用正确。

C项,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形容大人和孩子意见相差很大,正确。

D项,铢两悉称:悉:都;称:相当。

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形容“双方实力难分上下”正确。

故选A。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青少年成长问题令人堪忧。

2020年秋季高一入学考试试卷高中语文教和学

2020年秋季高一入学考试试卷高中语文教和学

2020年秋季高一入学考试试卷高中语文教和学2020年秋季高一入学考试试卷(新高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新津中学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新津中学高2020级高一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真可以称得上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据说,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唱歌就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出现了。

千辛万苦弄到只小野猪大野牛,终于有肉吃了,别急,篝火晚会先。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歌词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劳动监督。

《淮南子》中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大家一起抬一块巨大无比的木头,前面的人有节奏地喊着号子“嗨哟”,后面的也紧跟着喊“嗨哟”。

大家一起用力,发扬蚂蚁搬山的精神,同时谁也别想偷懒。

歌词与诗最早是难以区分的,但是,当“诗”明明白白还是“歌”的时候,它的地位绝对是高得让人没话说。

所以孔夫子就教导人们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诗礼并举可见其意义重大,不掌握两首流行歌词,就没法开口与人交流,那也就没法在社会上混了。

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

有人将其归功于那位会唱歌的皇帝——汉武帝,他创作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当年也是唱红大江南北的。

但乐府的首创权确实不属于他,出土的秦朝乐器上就已经刻有乐府字样。

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

后世皇帝中“最佳歌词创作者”的桂冠恐怕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了,现今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数十篇歌词,可以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4(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4(附答案)

新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四)(附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A. 脊.梁(jǐ)癖.好(pǐ)白炽.(zhì)灯压轴.(zhòu)戏B. 骨.碌(gū)狡黠.(xiá)一沓.(dá)纸捋.(lǚ)虎须C. 吭.声(kēng)按捺.(nài)舶.(bó)来品捋.(luō)袖子D. 诳(kuáng)语稂(liáng)莠涮(shuàn)羊肉明修栈(zhàn)道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 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凶。

B. 一些从天际流进诗里和画里的河流,突然丧失了衬托落霞孤鹜的闲情逸致,突然关闭了博览千帆万木的宽阔胸怀。

C. 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愤发有为。

D.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句话是我的坐右铭,它一直激励着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 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 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 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2020年秋季新生分班考试语文高一入学考试卷(一)(解析word版)

2020年秋季新生分班考试语文高一入学考试卷(一)(解析word版)

高一入学考试卷(一)(解析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 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撺.掇 (cuān) 娇奢人迹罕.至(hàn)有例可援B.创.伤(chuàng) 斑斓广袤无垠.(yín)自相茅盾C. 愤懑.(mǎn)辉煌骇.人听闻(hài) 引经俱典D. 寒噤.(jìn) 籍贯怏.怏不乐 ( yàng) 相得益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是一张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除了桂林山水外,江西龙虎山的仙女岩也是举世无双....的。

C.灾区的人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千千万万的国人在和他们一起守望相助。

D.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若干人努力拼搏的汗水,他们沥尽心血....换来品牌的屹立不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不可否认网络通信技术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B.脐橙是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许多赣南农民以种植脐橙为生。

C. 班主任严肃处置了小明欺负班上弱小同学。

D.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由红色罐装、瓶装“加多宝”凉茶和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组成。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⑤⑥②①③④B. ③④⑤⑥②①C. ③④②⑤⑥①D.⑤⑥①④③②5.结合上下文,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态度,孔子注重向他人学习,强调借鉴,他说:“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塞下曲①·其六[ 唐 ]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②。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③,烟尘飞至今。

【注释】①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

②骎骎(qī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③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主要写边疆的环境: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的战马跑得快。

B.颔联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

C.尾联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D.全诗表现了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7.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环境描写意在渲染紧张的沙场气氛,欲扬先抑,笔势凌健。

B.颔联月与心相对,为边将出场做铺垫,简练含蓄。

C.首尾两联互相照应,使得中间两联的边将形象更为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全诗遣词造句严整工稳,用字凝练、准确、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范纯仁为政纯仁①字尧夫,仲淹没,始出仕。

知襄邑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②,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贾舟④,谕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⑤之。

”众贾从命,所蓄十数万斛⑥。

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移齐州。

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⑦,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纯仁: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

②宿卫:古时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

③劾治:审查治罪,推究、审问。

④贾舟:商船。

贾,商人。

⑤籴(dí):买进粮食。

⑥斛(hú):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⑦戢:止,止息。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纯仁捕一人/杖之B. 白其事/于上C. 所蓄/十数万斛D.尽呼/至庭下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隶 ( ) (2)雨( ) (3)食(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2) 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11.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范纯仁的评价。

(3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1) ,鬓微霜,又何妨。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

(5)安得广厦千万间,。

(6)水何澹澹,。

(7) ,欲报之于陛下也。

(8) _,将登太行雪满山。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6题。

(17分)第一次背娘刘俊奇⑴第一次背娘,是十多年前一个秋初的日子。

那一年我53岁,娘72岁。

⑵那些日子一直阴雨连绵。

每到这个季节,娘的膝关节病便会复发,于是便给娘去电话。

⑶电话的那端,娘全无了往日的欢欣,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

娘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⑷我的心里一阵恐慌。

那时候娘大多数时间住在老家,她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说家里有老姊妹们可以拉呱,在城里你们都上班去了,自己一个人闷得慌。

只有到了每年最热和最冷的日子,娘才会在我们的劝说下,到我和弟弟妹妹工作的省城和海滨城市住上三四个月。

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像今天这样主动提出让我回去,还是第一次。

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三百多公里,从济南赶到沂蒙山老家。

⑸一路上忧心如焚,娘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⑹父亲去世时,娘才33岁,我最小的妹妹刚刚出生三个月。

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豆腐,这样每天便可以记两个劳动力的工分,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

那时候,我们那里每天的工分价值1毛多钱,娘却经常一天可以挣3毛钱的工分。

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

我大伯则慨叹,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娘的意志力。

那时候,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⑺在我的记忆中,最令人恐惧的农活之一,是从村西的渠道里挑水抗旱。

那时候种花生、种玉米、栽地瓜,全部要靠人工挑水。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娘挽起裤子赤着脚,一次次走进冰凉的渠水,在陡峭、湿滑的坡道上,弓着腰,挑着两个与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水桶,一趟又一趟,在水渠和坑坑洼洼的庄稼地里来回奔波。

⑻后来,渐渐长大的我也加入到挑水抗旱的行列,才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苦不堪言:一根钩担挑着两个装满水的桶,沿着45度、近二十米高的一条又湿又滑的陡坡,上上下下,步步惊心。

挑水上坡时,必须保持身体与陡坡的平衡,脚要稳,脚趾头必须像钉子一样扒在湿滑的坡道上,稍微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桶滚进水渠……至今每次回老家,路过那条已经被移除了高高的土堰,看起来已经不是不是那么高、那么陡的水渠,腿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娘说,那时候她一天最多挑过七十多担水,膝关节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⑼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⑽汽车驶过一条小河,因为连续的下雨,到处泥泞,我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头,心急火燎地向家里走去。

⑾娘见到我,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手抚在肿得像大馒头的膝盖上,脸上呈现出痛苦又有些歉意的表情。

我在娘的跟前蹲了下来,想背着她上车。

娘犹豫了片刻说,“我一百三十多斤呢,你背不动吧?”看看院子里的泥和水,娘还是顺从地趴在了我的背上。

⑿平生第一次背娘,才知道一百三十多斤的娘是如此重。

娘看我有些摇摇晃晃,几次想下来,我阻止了。

走到街上,一位婶子正在大门口做针线,看见娘趴在我的背上,有些乖乖的样子,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哎呦,年幼时背着儿子,现如今老了,得让儿子背着喽……”⒀娘“嘿嘿”地笑着,笑声中,有羞涩又有些幸福的味道。

婶子的话,让我心头一热,眼泪差一点流出来。

想起儿时在娘背上的岁月,今天终于可以背着娘,既激动,又有些成就感。

记得我十五岁的那年,一次我突然肚子剧烈疼痛,吓得娘不知所措,慌忙背起比她还高的我,撒腿便往村卫生室跑……⒁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我背着娘楼上楼下看门诊,拍X片,做各种检查,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

医生说娘的腿并无大碍,开了些消炎和外敷的药,提醒要注意保暖等。

⒂中午,我背着娘走进一家比较气派的酒店。

正在这里用餐的人们向我们行注目礼,许多人站起来鼓掌。

⒃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⒄吃过饭,我劝娘随我一起回省城去住,娘说家里还有喂的鸡,离不开,还是像往年一样,天气冷了再去吧。

我拗不过娘,只好把娘送回家。

⒅晚上七点多钟回到省城,立即给娘去电话报平安。

电话里却传来娘的哽咽声。

我大惊失色,慌忙说娘你不要紧吧?腿是不是还是疼得厉害?⒆娘没有回答,抽啜了许久才问我,你的腿、腰没事吧?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背了我一天,心疼死我了……⒇顿时,我泪如雨下……13.除了顺叙外,本文还运用了哪几种记叙方式?分别有何作用?(5分)14.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娘挽起裤子赤着脚,一次次走进冰凉的渠水,在陡峭、湿滑的坡道上,弓着腰,挑着两个与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水桶,一趟又一趟,在水渠和坑坑洼洼的庄稼地里来回奔波。

15.文中的娘看到儿子从几百公里外赶回家时,“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手抚在肿得像大馒头的膝盖上,脸上呈现出痛苦又有些歉意的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