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48(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88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88 人民版必修1

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88(人民版必修1)(汉武帝)和他懂得近臣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含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全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的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经圣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化,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作用。

————杜维明《儒家创新的契机》(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知识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西汉的是①“太初历”的制订②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③对日食作出的最早解释④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秦汉时期,领先世界千年以上的科技成就,不包括A.耕犁上安装犁壁B.《九章算术》的问世C.张衡发明地动仪D.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3.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学家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天人三策》D.《伤寒杂病论》4.下列科技成就,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D.关于日食的记录5.东汉时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的皇帝是A.光武帝B.汉明帝C.汉桓帝D.汉献帝6.我国造纸术外传地区的先后顺序是①朝鲜②日本③阿拉伯④欧洲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7.其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的汉代著名历史人物是A.张衡B.班固C.司马迁D.司马相如8.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是A.半坡人面网纹盆B.马王堆汉墓彩色帛画C.秦始皇陵兵马俑D.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9、在世界最早的全身麻醉方法出现以前存在的科技成就是A祖率 B造纸术 C 指南针 D印刷术10、王充写《论衡》主要是针对A董仲舒的儒学B佛教“因果报应”说C民间神仙方术D唯心主义神学11、下列史实,《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的是A焚书坑儒 B张骞通西域C光武中兴 D甘英出使大秦12、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A散文、诗歌 B赋和乐府诗C小说、传奇 D戏剧、传记①②③④13、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的大统一②生产的饿发展③民族间联系的加强④中外交流的影响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4、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当时时代风貌和特色的是A史学巨著《史记》 B张衡发明地动仪C蔡伦改进造纸术 D秦陵及其兵马俑15、关于《九章算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和计算方法B成书于西汉C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D标志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58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58 人民版必修1

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58(人民版必修1)一、1949年之前的秦汉史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学者承续清代朴学传统,注重秦汉文献的整理。

代表人物是王先谦。

他撰集的《汉书补注》,集历代67家的考订要义,是为研究西汉历史和《汉书》的基本著作。

此外,王氏与其门生还著有《后汉书集解》,在学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不过,标志秦汉史研究实质性进步的迹象并非体现在上述方面。

与本世纪中国历史学其他方面相同,随着西方史学理论的传入以及简牍文物资料的发现,中国学术界对秦汉历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意义的突破。

王国维不仅提出在国内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而且身体力行,他和罗振玉对流沙坠简的考释为秦汉史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①。

在王国维治学方法的影响下,许多学者积极从事汉简研究工作,其中劳榦对居延汉简致力尤勤,完成《居延汉简考释》②。

这部书长期以来一直是治汉史者必读的著作。

这一时期对秦汉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另一位学者是顾颉刚。

作为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命题,强调用历史进化论寻求事物演变线索,并将这个原则应用于对秦汉历史的研究之中。

他撰写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一文③,对康有为、崔适的刘歆伪造说提出质疑,揭去经学对秦汉历史的神秘化陈说,展示出秦汉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唯物史观也成为研究秦汉历史的一个重要理论。

对这一历史时段的宏观探讨和规律性认识顺理成章地成为推进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在1929年至1937年开展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秦汉社会性质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郭沫若等人认为,中国在秦以后进入封建社会,秦汉属于封建社会;李季等人认为,秦汉属于“前资本主义性质”;此外还有秦汉是“奴隶社会”、“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君权社会”等观点关于这一时期社会史讨论的具体情况,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设专篇详述,可参看。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4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4 人民版必修1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1古往今来,对秦始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一是借秦始皇来表达某种政治见解或主张,这可叫作史政论。

史政论不属历史科学,但从性质上讲,即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

一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评价。

“四人帮”评论秦始皇是典型的反革命的史政论,谬论百出,荒诞不经。

然而他们却凭借手中掌握的舆论大权,使这股妖风一度弥漫整个思想界,冒充研究历史,控制了史坛,取消了人们把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权力。

我们这篇文章,旨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秦始皇作一番自由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又是这个王朝的“始皇帝”,因些如何看待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把秦始皇置于什么基础之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人们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

但对秦朝统一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致。

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见解是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形象就顿时高大起来了。

果真人们有美好的愿望,就必定会得到甜蜜的果子吗?人们要求什么,社会之神就一定恩赐什么吗?事实证明,历史并不是这样。

严格地说,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前进的。

在阶级社会里,像人们所占物质资料的差异悬殊一样,人们的愿望也极不一样。

究竟按谁的愿望走?即使说人们都希望统一,那么到底由谁来统一呢?单单为争统一本身就会引起一场殊死的搏斗。

退一步讲,在当时情况下就是有统一的愿望、要求,也只能处于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

这种自发的分散的愿望和要求,不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在任何重大的历史变动中都不可能起什么重大作用。

就事实而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有过什么为争取统一而联合起来的实际行动;恰恰相反,在战国的史籍中,到处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厌战、避战、逃战等等反对兼并战争的事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史料、讨论分析,形成小组结论。
2.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讨论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感。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效: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对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一统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则可以从学习方法、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42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42 人民版必修1

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42(人民版必修1)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回答。

讲述: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统治机构,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秦始皇是怎样治理国家的讲授新课废分封,立郡县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治国之道,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总揽国家的一切政大权。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提问:秦始皇也没有三头六臂众多的国家事务一人不能解决,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那?生:在中央设三公制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也叫宰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渚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

中央事务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管理,但疆域辽阔的秦朝如何加强地方管理的那?(生看书寻找答案)地方:废分封,立郡县提问:为什么实行郡县制?为什么没有效仿西周的分封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量补充小结:秦朝君臣之间,曾经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

李斯力排众议,指出周初所封王侯众多,各国日渐疏远,互相攻伐,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周王室的作用,反而造成诸侯混战,周朝也灭亡了,应该引以为鉴。

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命。

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郡和县的官吏都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

提问:秦朝中央集权制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代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148(人
民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辨别历史影视剧与真实的历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继续与巩固。

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地位,讨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评价汉武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材分析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先秦文明的基础上,秦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新阶段,并对以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汉武帝时期,通过
思想文化方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政治方面的“推恩令”和设置司隶校尉、刺史及建立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国势强盛。

汉武帝大一统
1.物质基础——西汉王朝经过六七十年的恢复发展,经济繁荣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政治上——推行“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
教学重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突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行“推恩令”等措施。

教学难点: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秦朝历史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史论结合、全面并客观分析的方法和态度。

据此,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绩,恰当分析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的积极作用。

汉朝四百年历史,虽已久远,但汉文化、思想中的精髓延续不绝。

运用历史图片、编演情境小故事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汉族”“汉人”说起,汉朝存在四百多年,其国势最为强盛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识图)
知识回顾
西汉建立者是谁?说出其建立的年代与都城。

在汉武帝之前,经过了哪几个皇
帝?
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国势最昌盛
情境小短剧
请你演一演,想一想
那日,汉武帝召集各地各家学者来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

到会的法家学者,他会说:
到会的道家学者,他会说:
到会的儒家学者,他会说:
汉武帝的决断,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汉景帝的办法如何?假如请你当参谋,你会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困扰统治者多年
难题?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比较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局势和“推恩令”颁布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削平封国的势力的结果。

神探福尔摩斯
.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 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
. 秦朝有哪个职官和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
. 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利的?
. 以上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职能:用以加强对京师百官、皇族和郡国
官吏的监察。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你们还知道有关汉武帝其他史实的故事有哪些?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