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讲解和练习(共8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讲解和练习(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练习】1.对本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对本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B“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以小见大,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7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这首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上阕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和桂树,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阕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
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
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主题】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写法】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词句是:,?2.词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词句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4南安军(宋文天祥)-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4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赏析】这首诗以高亢的诗篇,抒写了自己的爱国之志和博大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首联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凉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用问话的语气写出行程的孤单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抒写悲愤。
上句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
下句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
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
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伐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并付诸实际行动。
【主题】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写法】①逐层递进,声情激荡;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赏析】全诗以白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风雪送友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一二句,“卷”和“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一个“即”字,表明这里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飞”字勾画出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
三四句,“忽如”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写出了雪之骤和雪之大。
“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想象奇特,以春景写冬景,意境壮美。
“将军”和“都护”两句巧用对偶,从侧面写出了边塞的苦寒。
“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奇寒,也勾勒了一幅奇异壮美的画面。
最后两句,“空”描绘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了处境的恶劣,写出了惜别与惆怅;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不舍的真挚感情。
【主题】作者在这首诗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赏析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十五从军征》一.作者简介《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二.写作背景《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
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
这首诗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东向看一作:东向望)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XXX)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景色和江南大不相同。
大雁飞回衡阳,没有停留的意思。
黄昏时分,号角吹响,边塞特有的风声、XXX、羌笛声和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
群山连绵,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覆盖大地。
夜深了,外出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主题】这首边塞词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征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暗示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和爱国激情,构成了将军和XXX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绪。
写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作者展现了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感人至深。
XXX·密州出猎(XXX)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庞大的队伍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XXX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XXX派遣XXX去云中赦免XXX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破阵子·为XXX赋壮词以寄(XXX)喝醉了,点起灯来看剑,梦回当年吹起号角的战场。
八百里的军队分成若干部分,五十个琴弦演奏着塞外的音乐。
沙场上秋天打仗。
译文】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中遇到了雨,我的雨具先被带走了,同行的人都很狼狈,而我却毫不觉得不舒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赏析】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上阕对景抒情,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国土的怀念。
其中的“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的无穷。
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词人收复中原、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主题】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写法】①即景抒情,借古讽今;②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答案】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二、诗词鉴赏(一)简答题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古诗鉴赏《满江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鉴赏《满江红》一.作者简介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另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
清浩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
”二.写作背景秋瑾19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
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译文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鉴赏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词人虽处逆境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坚强性格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部17首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词(17首)人教部编版(拼音、注释、赏析)1[现代]陈毅《梅岭三章》2[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3[宋]苏轼《江神子/江城子密州出猎》4[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近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6[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8[宋]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9[清]纳兰性德《浣溪沙》10[汉]两汉乐府《十五从军征》11[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3[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4[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5[宋]文天祥《南安军》16[明]夏完淳《别云间》17[明]王磐《中吕·朝天子》1、梅岭三章【现代】 陈毅断du àn 头t óu 今j īn 日r ì意y ì如r ú何h é?创chu àn ɡ业y è艰ji ān 难n án 百b ǎi 战zh àn 多du ō。
此c ǐ去q ù泉qu án 台t ái 招zh āo 旧ji ù部b ù,旌j īn ɡ旗q í十sh í万w àn 斩zh ǎn 阎y án 罗lu ó。
南n án 国ɡu ó烽f ēn ɡ烟y ān 正zh èn ɡ十sh í年ni án ,此c ǐ头t óu 须x ū向xi àn ɡ国ɡu ó门m én 悬xu án 。
后h òu 死s ǐ诸zh ū君j ūn 多du ō努n ǔ力l ì,捷ji é报b ào 飞f ēi 来l ái 当d ān ɡ纸zh ǐ钱qi án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课件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 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写作特色
1.巧用对比。 将昔日洛中旧游的欢景和二十多年后再来已沦丧旧地的
心境进行对比,抒发北宋亡国后的深沉感慨。
2.以清新之语,写怅惘之情。 在追昔抚今中,抒发落寞孤寂的情怀,将个人愁苦融入
历史长河。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 为吕叔潜赋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 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 在作者眼里,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
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 遇和人生态度。
3.“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你分析其表达 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词人经过风雨之后, 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
写作特色
1.以小词写豪迈,收放自如,委婉有致,细腻而敏锐。 马嘶声能被北风吹断,晚烟是“一抹”,残阳是“半竿”。
2.写景纯用白描,情景交融。 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字里行间流露出难 以平静的恋乡、忧虑、怀古之情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翻译及重点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翻译及重点赏析喝着美酒,胸中豪情依旧。
虽然胡须上有些微微的霜,但这并不妨碍我的豪情壮志。
我手持节制的权杖,仰望云天,不知何时才能召回___,再次出猎。
我会像满月一样高高挽起雕弓,向着西北方向远眺,射杀天上的狼。
作者简介:___,字子瞻,号___。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文化名流。
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被誉为“___”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豪情壮志、英雄气概,抒发了对朝廷腐败、社会黑暗的不满和对自由、自立、个性的追求。
重点赏析:这首词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开头,突出了作者年轻时豪情壮志的一面,为下文的出猎情景做铺垫。
选景生动,描绘出了出猎时的场景,千骑卷平冈、射虎、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展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最后一句“射天狼”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和勇敢,也寓意着作者的追求和反叛。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___在怀念旧友___时所作,通过描写___,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夜色沉沉,登上___,回忆起___的旧日时光,思绪万千。
曾经和朋友们一起游历山水,畅谈人生,如今却已散落各地。
看着远处的烽火,我感到无限的孤独和思念。
回忆起曾经的欢聚时光,我不禁感慨万千。
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思念。
如今的我已经孤身一人,只有在这样的夜晚,才能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美好时光的可贵。
作者简介:___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作风格清新明丽,具有浓郁的山水田园情趣。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回忆旧友和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重点赏析:夜色沉沉,独倚小阁,凭栏思故人,独立凝眸。
远处烽火依稀,多少事,从来急。
天涯几时见,只恐又,把酒重陈。
”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夜晚登上___,回忆过往时光,思念旧友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9十五从军征-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9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开篇“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诗的最后两句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主题】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的怨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写法】①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②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2.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4.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劳动人民身受其害,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意对即可)(二)简答题1.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2.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3.给本文再设一个问题,并给予回答。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古诗词翻译+赏析重点知识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古诗词翻译+赏析重点知识内容有点多,建议先收藏保存。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可以点个赞支持一下哦!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
“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8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8 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赏析】这首边塞词,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上阕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云山”,接下来“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阕以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的寥廓意境尽出。
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宇宙、纷繁人生以及无常世事的独特感悟。
【主题】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词人对浩渺宇宙、纷繁人生以及无常世事的独特感悟。
【写法】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在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着相同寥廓意境的句子是:,。
2.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中,以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答案】1.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诗词鉴赏1.这首词作通过刻画“”“”“”“”等边塞之景,将和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主题】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写法】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主题】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写法】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主题】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写法】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主题】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写法】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主题】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写法】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主题】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
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
【写法】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灾难,以及乱世中人,被迫裹挟于时代潮流中,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厌恶。
【写法】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主题】作者在这首诗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写法】这首诗将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以送别为主旨,以咏雪贯串全篇,“雪”分别出现在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送别后,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