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陵寝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陵寝类

旅游地理——陵寝类

二帝陵 相连的砖砌圆形封土。曾被淤沙所埋,现为清理之后的状况。周围很多地方依旧在淤沙之下,仅清理出历 代碑刻数十通、古代小段甬路等。建议不再继续清理,以保护文物。
商中宗陵
在安阳内黄县。所存 以此碑最为完整,此 外有仅剩高约一人之 方形封土,其下为空 穴,以及散落在地的 柱础等。
商中宗陵 陵园中有为其曾祖修建的陵墓。仅剩小型封土和简单的祭祀房屋(修建年代不详)。
西夏王陵
在宁夏银川西,贺兰山下。因其封土形状 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原在封土上架有层 层屋檐以护之,今仅其椽子插空清晰可见。 共有百余座,现仅有一座可以确认墓主之 身份,因而有人以为多为防止盗墓而设的 疑冢。学者认为它曾受到大规模的破坏。 系成吉思汗的报复所致。
日落时分的西夏王陵
高句丽将军墓
帝王陵墓
从距今6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来看,当时的墓葬确实很简单,墓穴 距离居室也不远。 春秋战国时期的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有的还建有享堂或祭殿。 秦代发70万刑徒大筑陵墓。就单一陵墓而言,秦陵是中国历史上 最大的。 西汉帝王重臣陵墓多在咸阳北原及长安附近。西汉继承了秦代制 度,大规模修建陵墓,汉制以每年赋税的1/3用于修陵。 东汉陵墓集中于洛阳邙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再追求厚葬,帝王陵墓也大为简化 唐代国力强盛,重新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唐陵分布在陕西礼泉、 三原、乾县一带,不再纯用人工堆砌封丘,而改用“因山为陵”方 法,在山上造陵,既省人力,又比人工堆坟更加壮观。 北宋陵集中于河南巩义市洛河南岸台地上;南宋陵则在绍兴。宋 陵规模较小,但设集中陵区。
丧葬方式
土葬、火葬、水葬、天葬 、野葬 、悬棺 葬 、食葬 即使同一种丧葬方式,在具体仪式上也有许 多差别。这些不同往往与他们的生活环境 有密切的联系,更反映出了人们的观念和意 识的差别。例如同为墓葬,汉族一般以哭乃 至号来表达后人对逝者的哀悼。而土家族 则既歌又舞,全无悲伤之态,这或许表明他们 更能够达观地对待自然的规律。

中国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旅游资源

8、特殊的生物旅游资源
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种子植物约290 0多个属、24600个种;兽类450种;鸟类1 186种;两栖类动物196种;爬行类动物315 种;鱼2000多种。其中,有许多是“稀世珍宝”, 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
洞庭烟雨
洞庭落日
壶口瀑布— 世界第一黄色瀑布
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
国务院分别于1982年、198 6年、1994年分三批公布了国家历 史名城,第一批24座、第二批38座、第 三批37座,共计99座。后来又于2001年、 2004年和2005年增补了11座城市。他们 其中有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 的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或革命文物。
资料一: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 资料一: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4个)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4个)
13、 13、工艺美术品及土特产品
如: “中国传统工艺三绝”――“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 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福州脫胎漆器” 中国四大名绣” “ 中国四大名绣 ”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二、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国务院于1982年、1988年、 1994年、2002年、 2004和2005年分 六批公布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187 处。我国省级风景名胜区有698处,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89%。 。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 (1) 贡嘎山风景名胜区 (2)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 (3) 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 (4) 白龙湖风景名胜区 (5)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5)
贵州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1) 潕阳河风景名胜区 (2) 龙宫风景名胜区 (2) 赤水风景名胜区 (3)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 (2)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2)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3) 马岭河风景名胜区 (3)

第六讲 陵墓类旅游资源

第六讲 陵墓类旅游资源

清东陵平面图
(二)纪念性陵墓 1、三皇五帝、尧舜禹陵 2、圣贤墓地 3、政治思想家墓 4、名人墓
(三)崖墓与悬棺墓 1、崖墓 崖墓是在山崖处人工凿成洞,当地人称“蛮子洞”, 最深达90米, 小的6米。宽10米 左右,高2.8米, 由墓门、享堂、墓 道和棺组成。
2、悬棺墓 在悬崖高处凿孔,安 设木桩,然后将棺木 放在桩上。我国主要 分布在三处:宜宾地 区兴文和珙县、三峡、 武夷山九曲溪。

5、明十三陵 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 (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 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 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1992年,十三陵被 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 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古代陵墓类旅 游资源
一、概述
(一)陵墓旅游资源的特点 1、雄伟的建筑 2、珍贵的文物 3、优美的自然环境 4、名人的魅力
(二)陵墓的结构和历史演变 1、封土(起源于商末周初,形状如山丘) ①方上 是早期墓上封土坟头的一种形式,在墓坑上 用土层夯筑,形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其上 部是一小方形平顶,如椎体截去顶部,故名 “方上”。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都是这种 类型的坟头。
3、唐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 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 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 23年才修建完成。
4、北宋陵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巩义市, 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 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 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 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 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 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 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 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 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 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墓葬旅游资源概览

中国古墓葬旅游资源概览

一、古墓葬的起源发展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 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着庞大的国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 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 规模。 西周的墓制承袭商代。绝大多数的墓仅有长方形的墓室,不设 墓道,它们的规模因墓主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与商代一样, 也多在墓底设腰坑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即所谓“天子棺椁 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许多统治阶级的墓在地面上筑有坟丘。 坟丘一般用夯土筑成,有的呈方锥状,春秋时期墓葬有的形状欠明,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 欣赏
岳飞墓,亦称岳坟, 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 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 (1221年),明景泰年 间改称“忠烈庙”,经 历了 元、明、清、民 国,时兴时废,代代相 传,一直保存到现在。 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 四年(公元1715年)重 建 ,1918年曾大修, 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 全面整修 ,使岳庙更 加庄严肃穆。墓道两旁 陈列的石虎、石羊、石 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 遗物。
岳飞、岳云墓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 欣赏
3、独特的墓葬形式
(1)天葬 (2)悬棺葬 (3)塔葬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 欣赏
天葬是蒙古、藏族等少数 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 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 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 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跟 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 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一 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 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 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 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 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 同的天葬仪式。

简述陵寝的旅游价值

简述陵寝的旅游价值

简述陵寝的旅游价值
陵寝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迹,具备了十分丰富的旅游价值。

首先,它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陵寝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渊源,它往往
能揭示出当时贵族们宏伟的礼仪、庄重的宗教礼仪、政权考古以及社
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

游客前往参观陵寝,不但可以更
加深刻的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还能学到很多有关宗教文化的知识,满足游客的知识渴望。

另外,陵寝具有艺术价值。

在建筑设计上,陵寝的建筑造型非常
多样,大部分陵寝的建筑都精美华丽,陵墓立面上精心雕刻的精美图
案也非常壮观,充满了神秘色彩,引发游客强烈的视觉享受。

此外,
陵寝内部还展示着很多绘画、雕塑,以及宫殿里的各种古董和贵重珍宝,各种瑰丽的装饰都可以引起游客的狂热情感。

此外,陵寝还有着很多社会价值。

首先,陵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教育资源,它是人类文明建筑文化的宝藏,许多史料、古文物都存放
于陵寝之中,他们充满着古老的气息,当游客们到了陵寝参观之时,
可以加深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此外,陵寝还可以为社会添加文
化多元性,将空间之间的联系融入其中,促进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陵寝旅游具有广泛的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
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等等,可以说,陵寝之旅不仅是一次观光旅行,更
是一次文化探索之旅,也能够让游客收获无限的阅历与乐趣。

各章节的思考题

各章节的思考题

※<绪论>1、《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2、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3、对旅游资源应该如何进行评价?4、《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与任务?5、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5※<第一章>1、我国地貌特点是什么?对旅游有何影响?2、什么是岩溶地貌?在我国有哪些典型分布?3、什么是熔岩地貌?在我国有哪些典型分布?4、以武夷山为例,说说丹霞地貌的特点。

5、列表对比五岳6、列表对比四大佛山。

7、请解释黄山四绝及成因。

8、什么是极高山?其旅游开发方向有何特殊性?9、泰山风景四绝10、衡山风景四绝11、普陀山风景五绝12、五台山五大禅处13、什么是佛光?14、峨眉山为什么被称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15、我国有哪些花岗岩地貌名山?有什么特点?5※<第二章>1、什么是三S景观?我国此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2、我国有哪些江河旅游资源?3、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特点、流经省区?4、长江、黄河游览线各有哪些重要景区?5、青海湖、五大淡水湖的名称和位置。

6、杭州西湖十景。

7、湖泊按成因如何分类?8、我国名泉有哪些?我国温泉的主要分布地带?9、我国三大瀑布的名称、位置?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岳瀑布?5※<第三章>1、我国气候特点及对旅游业的影响?2、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气象景观旅游资源?3、什么是自然保护区?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4、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旅游价值如何?谈谈自己对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的认识。

5、何谓风景名胜区?对其开发利用要注意哪些事项?6、谈谈你对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白色旅游、红色旅游的看法?7、我们辽宁省开发红色旅游(或其他旅游)有哪些优越条件?5※<第四章>1、我国六大古都名称、位置?2、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3、长城的修建历史、三个筑城高峰及主要游览景点。

4、列表对比四大水利工程。

5、我国有哪些著名古桥?6、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7、北京故宫的修建历史、主要特点?8、故宫的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名称及其作用9、解释“前朝后寝”“左祖右社”10、城市建设的欧洲模式与中国模式有哪些差异?5※<第五章>1、简述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

北宋皇陵旅游开发设计方案

北宋皇陵旅游开发设计方案

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旅游开发方案开封大河旅游规划设计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本规划主要就如何充分利用宋陵现有的地面建筑及设施,如何与内涵丰富的宋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北宋皇陵群的科学开发提出我们的初步设想与思路。

一、指导思想北宋皇陵的规划与设计应以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加快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为目的,以巩义市经济条件为基础,合理利用当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纯朴的民俗风情为前提,凭借其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巩义市对旅游发展的重视,通过对该景区旅游资源的整理、景区旅游项目的设计、服务设施的建设,结合一些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把该区建成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北宋皇家陵园体验中心。

二、总体原则1 可持续利用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是旅游区在残酷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

因此,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把保护现有的旅游资源放在首位,实现可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

2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北宋皇陵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文化资源丰富的景区。

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尽量不破坏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旅游项目、合理布局建设项目。

3 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协调原则北宋皇陵的开发要做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浑为一体,达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4 综合效益原则对北宋皇陵的开发,不仅要重视旅游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景区开发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力求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最佳。

5 区域联合开发原则将北宋皇陵与开封、杭州等地区联合起来,以宋文化为纽带着力打造北宋皇陵旅游体验精品,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三、北宋皇陵旅游开发基本定位通过调查北宋皇陵旅游资源,对游客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将以资源开发为主的产品设计改为以游客体验为主的体验设计。

在设计中以资源为基础、产品为依托、游客心理需求为主导、体验活动为形式,进行旅游体验的规划与设计。

什么是旅游资源

什么是旅游资源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如何形成的?(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1)地球的圈层构成自然旅游资源。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组合规律决定旅游区、旅游点的形成。

(3)自然旅游资源受地球景观带的分异规律控制。

(4)地质作用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

(5)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①海洋:海滩、海岛、珊瑚礁、海洋生物资源。

②河流:上流急流峡谷众多;中游波涛滚滚;下游水网密布,形成不同的资源特色。

⑤瀑布:形、色、声三态变化,形成独具旅游资源。

④泉:千姿百态。

③湖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6)气候的差异性①由于气候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康乐气候、避暑胜地、避寒胜地等旅游资源。

②与其它要素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如热带雨林景观、干旱沙漠景观、寒带冰雪景观。

③垂直变化可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旅游资源。

④气候要素变化:濛濛细雨、山间云雾、林海雪原、朝霞晚露、旭日夕阳、雾松雨松。

(7)地球生物的多样性①生物化石旅游资源②子遗动物和植物③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不同的景观④绿色植物是构成景区的重要要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历史遗存①古人类遗址:原始部群聚居、活动遗址、生活用具与生产工具、原始艺术及墓葬等。

②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

③古建筑:古城墙、堡垒、楼阁殿堂、桥塔亭榭等。

其它有石雕刻、伟大工程、古都、名人伟人遗址、遗迹,重要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及至神话传说所依托或附会的地点或建筑都以其独特的价值在今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般来说,人文旅游资源越古老,其价值就越高。

2、社会文化差异①横向差异:正是由于社会文化上的差异,使一地居民对另一地产生未知感,这是形成旅游者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重要原因。

旅游文化复习知识点范文

旅游文化复习知识点范文

旅游文化复习知识点★请选择16大文化区的任一文化区进行介绍,内容要求包括该地域的旅游地理环境特征、著名旅游景点、名人、艺术文化、饮食文化、特产等内容。

★请就你的家乡(具体市县)做一介绍, 内容要求包括该地域的旅游地理环境特征、著名旅游景点、名人、艺术文化、饮食文化、特产等内容。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有两大风景名胜属于古典园林,即苏州园林和承德避暑山庄。

★中国的文化四绝包括京剧、烹饪、山水画和(园林)。

★中国园林按归属分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宗教园林三大类别,其中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有(北方园林)。

园林分类还可以按地理分类,如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等。

★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石、水、花木和建筑四大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山,是园林中的“骨架”,水则好比是园林的“血液”。

花木好比园林的“毛发”(或服饰)。

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方能显示出园林的秀媚与生机。

★廊是我国园林中的一种独特的带状建筑物,一般都称为长廊,形曲而空长。

特点上贵在“曲”、妙在“长。

(选择题)★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

(亭)★厅堂在江南园林中是主体建筑。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供人们游玩饮宴、观赏水景,身临其中有乘船荡漾于水上的感觉。

★山上的小亭,花墙的漏窗在园林中常见的构景手法属于引景。

(另有点景、框景、对景、漏景、借景)★饮食文化在中国具有如下特殊的功用:一是社交功用;二是亲和功用;三是宣传功用;四是养生功用。

★中国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点。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大观念、三大原则、四大习俗、五大特点、十美风格。

两大观念:1、重视饮食2、注重科学饮食三大原则:1、本味主张即讲究食物的自然本色之美。

2、追求科学和艺术即饮食追求美好,加工力求精细,注重调味,遵守时节。

3、医食同源和饮食养生四大习俗:1、以谷物为主,2、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3、讲究五味调和,4、三餐制为主十美风格1、味:指饱口福、增食欲的味道,是产生美食效果的关键,源于“本味主张”。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五 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 可行性研究---是在对有关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 策前,就该项目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而作的 调查和研究
● 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 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 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 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 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例:巴黎迪斯尼乐园
● 六、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 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人造建筑、植被等
● 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中的山体、洞 穴、古生物化石;人文资源中的文物古迹
● 2、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 开发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的有利影响
● (1)、提高了民众保护环境和保护旅游资源的 意识
● (2)、为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
● 但是开发工作和旅游者的到来,或多或少的都 会对旅游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开发----旅游资源得以实现其价值的必要途径 ●开发旅游资源的含义 P133 ●主要内容: ●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外部交
通和内部交通) ●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P136 ●建设旅游上层设施 ●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硬件、软件) ●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的人员
● 七、开发工作的原则
● (4)、现有基础设施资料(交通、食宿、电力、邮电、 供水、水利、医疗卫生、安全保卫、公共建筑)
● (5)、社会经济资料(人口、土地、水源、能源、对外 交通、区内交通、农副产品、特种工艺品生产、当地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等)
● (6)、人力资源状况(现有管理、经营、策划和服务等 人员的数量、知识和能力结构等)
●基本原则:根据供给去选择需求,而不是由需求 决定供给

客源市场的构成状况

资源本身的性质及本身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明清皇家陵寝》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明清皇家陵寝》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三节 昭陵
01
第一节 孝 陵
02
第二节 景 陵
03第三节 裕Biblioteka 陵04第四节 定 陵
06
第六节 慈 安陵
05
第五节 惠 陵
第八节 昭西陵
第七节 慈禧陵
第九节 裕陵妃园寝
1
第一节 泰陵
2
第二节 昌陵
3
第三节 慕陵
4
第四节 崇陵
5
第五节 昌西陵
参考文献
感谢观看




《明清皇家陵寝》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图片
陵寝
景陵
孙克勤
泰陵
昭陵
世界各地
世界遗 产
西陵
三陵
主线
古城
中国
皇家
教授
文化
清东陵
历史
福陵
01 上篇 明陵
03 参考文献
目录
02 下篇 清陵
2014年,“中国大运河”及“丝绸之路”成功申遗。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47处,仅次于意大利, 排名全球第二。多年来,孙克勤教授走遍国内及世界各地,探访古村落、古城、古镇、江南山水、皇陵等,考察 世界遗产之余,拍下大量图片,写下大量文字。探访美丽中国系列丛书将以中国的世界遗产及经典旅游地为主线, 配以作者所拍摄的大量精美而真实的图片,做成图文并茂、融历史文化于一炉的探访式旅游类图书。明清皇家陵 寝以探访明孝陵、明十三陵、明显陵、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陵寝为主线,融历史文化于一体,图文 并茂。
上篇 明陵
明十三陵
明孝陵
明显陵
01
第一节 长 陵

我国的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
8、特殊的生物旅游资源
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种子植物约2900多个属、 24600个种;兽类450种;鸟类1186种;两栖类动物 196种;爬行类动物315种;鱼2000多种。其中,有许 多是“稀世珍宝”,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
洞庭烟雨
洞庭落日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古遗址
如:云南――“元谋猿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 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50~100万年) 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距今约69万年) 山西――“丁村人遗址”(距今约6000年) 河南――“仰韶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
英国 英国 法国 英国 英国
构景地表土壤
美国
中国
法国
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地位
比较-历史遗产(1)
景观类型 人类文化遗址
Ⅰ级 中国
Ⅱ级 法国
Ⅲ级 西班牙
社会经济文化遗址
中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军事防御遗址
中国
意大利
法国
古城与古城遗址
中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帝陵与名人陵墓
中国
法国
意大利
皇室与官署建筑
中国
法国
英国
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
l 5、广东菜系: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
表。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
l 6、湖南菜系: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其
以酸辣居多。
l 7、福建菜系: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以福州菜
为代表。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3、河川风景型
如:长江三峡 桂林漓江
4、海滨风景型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突出 自然景观优越 综合旅游功能强 特色城市吸引力大 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 历史文化名城 :曲阜、承德、敦煌、景德镇……
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明显旳时代性与突出旳科技性
军事工程——长城 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坎儿井
(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人文旅游资源
文化旳最基本特征:
地域性与超地域性 时代性与超时代性
对旅游者产生巨大旳吸引力
人文旅游景观旳特征与作用
地域性 时代性 文化性:经济、文化、艺术、科技 思想性
人文旅游景观旳类型
历史古迹
古人类文化遗址、古工程、古建筑、古代宗教文化、古典园 林、帝王陵墓以及其他有历史纪念意义旳地方
当代人文景观
桥梁工程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古人类遗址旅游资源 古代陵墓旅游资源
丧葬旳起源及葬法 • 历代帝王陵寝 • 名人墓葬
建筑文化
旅游功能:
访古、审美、求奇、求知、求异
建筑地旅游资源
民居 少数民族 老式节庆活动
名优特产及风味佳肴旅游资源
有对称轴线,几何块状
中国古代园林类型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北方园林
华丽繁缛
江南园林
秀丽妩媚
岭南园林
南国风情
广东名园
顺德清晖园 佛山梁园 番禺余荫山房 东莞可园
中国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1、悠久旳历史、古老旳文化 2、高度发达旳人类历史文明 3、民族大家庭和丰富多彩旳民族风情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表
产业旅游、会展旅游、节庆旅游、工程科技建设和成就旅游、 主题公园、文体康娱景观
文学艺术景观 民俗、采风景观 食、购旅游景观
宗教文化

中国古墓葬旅游资源概览

中国古墓葬旅游资源概览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 欣赏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
孔林
孔林 本称 至圣 林, 是孔 子及 其家 族的 墓地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 欣赏
孔子墓Leabharlann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 欣赏
关林
关林, 亦叫关帝 冢,位于 洛阳市南 7.5千 米关林镇, 从洛阳到 龙门的公 路从其西 侧经过。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 欣赏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 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方 圆40平方千米的小盆地 上,距北京城区50千米。 这里青山环抱,风景美 丽,在方圆约40平方千 米的小盆地里,错落有 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 帝、23位皇后和众多的 嫔妃、太子、公主等的 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 陵。
三、墓葬的地面建筑
(2)墓碑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 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 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人去 逝后,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 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贸、 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 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 意和感情。 木碑立于宫门前,故称“宫必有碑”。 这木制的碑是用来识日影的,从日影 的阴阳,可以测出季节的变化;古代 宗庙前立碑,碑上有穿孔,是用来系 绳,栓住祭祀的牲口,待神飨后,牵 出牲口进行血祭;古代的碑是引棺入 葬的用具 。
中国古墓葬 旅游资源概览
制作:马松 张涛 张彪 曹朋
中国古墓葬旅游资源概览



一、古墓葬的起源发展 二、不同时期墓葬的演变 三、墓葬的地面建筑 四、古墓葬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与欣赏 五、古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古墓葬的起源发展
墓葬习俗是人类重要的生活习俗,“由生而死,由死而葬”。墓, 是指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葬是掩埋死者遗体,即处置 遗体的方式,指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 特定的场所。 中国墓葬,是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同步发展的,是特定社会历史 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缩影。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 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 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 形的竖穴式土坑。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 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尸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 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有些合葬墓,埋着 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尸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妹。 大汶口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 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 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后以妻妾殉葬的情况。

中国古墓葬旅游资源概览

中国古墓葬旅游资源概览

三、墓葬的地面建筑
(2)墓碑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
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
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人去
逝后,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
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贸、

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

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

意和感情。 木碑立于宫门前,故称“宫必有碑”。
主。
乾隆陵墓
二、不同时期墓葬的演变
明十三陵
二、不同时期墓葬的演变
古墓葬的特点
(1)社会等级性鲜明 (2)宗族伦理观念强烈 (3)风水术的影响持久广 泛 (4)“事死如事生”的表 现形式
三、墓葬的地面建筑
(1)寝 (2)墓碑 (3)石像生 (4)墓志
三、墓葬的地面建筑
(1)陵寝
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 根据去世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开国皇 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 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 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为皇 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 户。
字 碑
这木制的碑是用来识日影的,从日影
的阴阳,可以测出季节的变化;古代
宗庙前立碑,碑上有穿孔,是用来系
绳,栓住祭祀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待神飨后,牵
出牲口进行血祭;古代的碑是引棺入
葬的用具 。
三、墓葬的地面建筑
(3)石像生 明十三陵石像生
古代
陵墓,特
别是帝王、

诸侯、官 僚的目前,
陵 石 像
排列整齐

的石刻人,
大汶口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 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 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后以妻妾殉葬的情况。

中国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中国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中国旅游资源主要类型一、山景中国的山地兵陵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3%。

旅游名山是雄、奇、险、秀、幽和人文景观的结合。

一般是指风景名胜区中的山岳、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中的山岳、历史名山、佛教道教名山、冰山雪峰和登山地、有科考意义的山岳。

二、洞景中国洞穴资源数以千计。

洞穴分布和岩性、构造、气候条件、地下水作用都有密切关系。

三、水景水景按其形态又可细分为河、湖、瀑、泉、海不同类型。

中国江河如织,从涓涓细流的山涧到坦荡宽阔的大江皆有特色。

波光潋滟的湖泊自古被人们视为风景佳地。

中国拥有大小湖泊2万多个。

中国大小瀑布至少在数百个以上。

全国泉的总数当有10万之多。

在中国疆域之内,漫长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分布着至少6500个岛屿,50多个群岛和列岛。

四、生物景和生态系统保护区域五、历史古迹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古迹遍及各地,尤以黄河流域最为集中,可供人们游览观赏并获得知识启迪的有古人类遗址、帝都宫苑、园林建筑、宝刹古寺、石窟碑碣、名人故居、革命文物等。

中国历史上作为中央王朝的帝都或封建割据政权首府的,从禹都阳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余处。

其中安阳、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居于显赫地位,被称为中国七大古都,遗留古迹很多。

西安与北京几乎平分了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帝都历史,举凡宫殿、祭坛、陵寝、王府、第宅、寺庙、道观、园囿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区,成为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名城。

六、文化胜迹历史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在中国的文化遗存中,宗教文化影响深远,五台、普陀、峨眉、九华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厦门南普陀、宾川鸡足山、泉州开元寺、杭州灵隐寺等,亦终年香火不绝。

寺庙、道观、经堂是建筑艺术的精华,而造像、壁画、碑碣、题楹等也极富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巩县石窟、大足石窟固原须弥山、庆阳北石窟、剑川石宝山、杭州飞来峰石窟等都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精华。

介绍明十三陵长陵导游词范文(2篇)

介绍明十三陵长陵导游词范文(2篇)

介绍明十三陵长陵导游词范文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

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圆____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还有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丛葬宫女等。

营建时间前后达____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墓葬群。

明成祖朱棣选定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政治方面。

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从他登基起,就计划者迁都北京,故而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战略方面。

明朝初年,蒙古等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胁。

若身处南京,未免有些鞭长莫及,难以达到控制北方局势的目的。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这对明朝疆域的巩固也的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永乐五年(公元l____年),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水先生等人前往北京一带开始选择万年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都不满意。

后来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的推荐下,选中了昌平这块风水吉壤。

整个陵区东,西,北三面群山如拱似屏,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构成天然门户。

陵区大宫门正好建在两山之间,门里是一片开阔的盆地。

整个陵区以长陵位关键,以大宫门一一长陵一线为中轴线。

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面有蟒山,西面有虎峪,正和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再加陵区内温榆河从西北蜿蜒流向东南,形成陵区的抱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自永乐七年(公元l____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____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了二百多年,从没间断。

十三陵以时间先后,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除以上十三位皇帝外,陵内还葬有皇后____人,皇贵妃____人,及殉葬宫人数十人。

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开发

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开发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开发——以南越王墓为例南越王墓是属于陵寝陵墓,指的是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而南越王墓则是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墓葬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墓葬地面遗存物和地下建筑、文物,吸引游客,开展游览观光活动。

有一些地面遗存比较丰富、进行了一定考古挖掘、历史文物数量较大的墓葬区,由于能够向游客展示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南越王墓,是相对比较小的陵寝陵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之中的文物是非常精美,非常具有价值的。

所以,南越王墓是在其原址的基础上建成了南越王墓博物馆,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将综合陈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

墓葬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有:择优开发、文化展示、活动设计、适当修复,文化保护的原则。

所以,我觉得南越王墓在开发上应该要发挥墓主的名人效应,南越王墓的墓主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可以挖掘一些关于赵眜的传奇故事,让他的知名度变高,,找到切入点,找到引起旅游者兴趣的策划方案或旅游产品。

还有,我们要发展综合多样的文化价值,在旅游过程中,文化的习得性和传承性得到直观的体现,从而文化能够在交流中被广泛的传播,文化传播正是旅游的功能优势所在。

古代墓葬应重点发挥旅游者参观旅游者参观游览以满足其对古远历史的好奇心。

南越王墓博物馆可以以出土文物为基础,联系当时的名人史实,运用虚拟场景再现,模拟考古等新元素将游客领入到具体实施德博观赏消闲、娱乐健身层面。

论新乡潞王陵景区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论新乡潞王陵景区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论新乡潞王陵景区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新乡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潞王陵景区是新乡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新乡潞王陵景区的历史沿革、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入手,探讨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向。

一、潞王陵景区的历史沿革潞王陵位于新乡市延津县城南7公里处,是春秋末年潞国的陵寝,也是历代潞国国君的世袭陵寝。

潞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国君被称为“潞王”,因此这座陵寝被称为潞王陵。

潞王陵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陵园占地200多亩,是我国墓葬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河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

潞王陵陵园主要由皇陵、宾陵、侧陵、骡马坑、七生坑、鬼市村遗址等组成。

其中尤以潞王陵为最为重要。

潞王陵是潞国国君的陵墓,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

陵墓周围植被葱郁,山川秀美,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代陵墓景区。

二、潞王陵景区的自然风光潞王陵景区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古树茂盛,植被覆盖率高,景区内溪流潺潺,湖泊碧蓝。

尤其是春秋时期所建的潞王陵,坐北朝南,独立于山野间,气势宏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尽情欣赏自然风光。

景区内还有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石鼓山、白龙湖等,都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潞王陵景区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适合进行自然风光摄影、登山、徒步旅行等活动。

潞王陵景区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潞王陵发掘出大量春秋时期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这些文物为我们提供了解春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景区内的潞王井、潞王庙等古建筑也是潞王陵景区的文化特色之一。

潞王陵景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潞王庙会、潞王宋灯会等。

潞王庙会是当地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祭祀潞王、表演传统文艺节目、展示地方特色美食等活动,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旅游观赏性。

潞王陵景区作为新乡市的重要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历史人物
崇敬其思想或业绩
孔子、关云长陵墓等
墓葬建筑及其艺术价值突出者 外籍人士墓葬 近现代伟人墓葬 历史见证 革命传统
山东沂南县画像石墓等
山东德州的苏禄东王、福建泉州三贤墓等 南京中山陵、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等☆
二、关于悬棺葬、干尸
⑴悬棺葬 特点:船形棺木 置于临水高崖
分布:东南沿海、长江以南乃至东南亚等 历史:3000余年 民族:南方少数民族
原因:对“神”的观念不同
复习思考题
1.对丧葬的重视反映了人的何种意识? 2.中国陵寝型制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3.举例说明陵寝的旅游价值。
⑵干尸 特点:自然干燥因而不腐(注意:不同于埃及木乃伊) 分布:新疆、内蒙等极端干旱地区☆
第四节 中外陵寝比较
一、外国主要陵寝旅游资源
埃及金字塔 印度泰姬陵
柬埔寨的吴哥窟
列宁陵墓☆
二、中外陵寝比较
中国:自奴隶社会开始,历代皆有大规模陵寝建筑。
西方:较少有大规模陵寝建筑,即使有也往往以教堂形式 出现。
第十三章 陵寝旅游资源
第一节 陵寝与旅游 第二节 帝王陵寝
第三节 其他陵寝
第四节 中外陵寝比较
学习目的
了解丧葬习俗的由来及主要丧葬方式;掌握中国帝王陵 寝型制的发展;熟悉陵寝对旅游的作用。
第一节 陵寝与旅游
一、葬俗与灵魂观念
万物有灵 死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
“厚葬以明孝” 风葬
“事死如事生”
丧葬方式 :土葬 火葬 水葬 天葬 野葬 树葬 食葬 厝棺葬 悬棺葬 崖洞葬等
丧葬习俗差异
二、葬俗与旅游
葬俗的历史价值 陵寝建筑及其环境 出土文物
第二节 帝王陵寝
简葬

厚葬
历代帝王陵寝形制变化:
周代——方上

唐代——因山为陵 明清——宝城宝顶☆
→ 西汉——陵邑 石像生 → → 北宋—— 集中陵区 → 元代——野葬 →
秦代——三级覆斗
第三节 其他陵寝
一、其他陵寝
上古帝王陵寝 多为纪念性质 具有维系民族传统意义 炎黄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