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应用题教案

合集下载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应用题参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正确使用中括号,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和文字题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小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

2.2+7.8-0.9×0.5。

(1)说出上题的运算顺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办?(加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该怎么办?(加中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4)小结:①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②中括号与小括号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了小括号以后,还需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就要在小括号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号:中括号。

)2.口述算式并说出结果。

(1)3.7与6.5的和;(2)5与3.291的差;(3)100与0.075的积;(4)25除以5;(5)25除5;(6)30个0.5的和;(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8)2.5乘以4的积除以10;(9)10.2的5倍减去7的差;(10)7.8与2.2的和除以5。

(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①这题最后求什么?(求商。

)被除数是什么?除数是什么?②根据题意“缩句”。

积去除12,求商。

③写出关系式:(3)学生列式并计算。

12÷[(2.4-0.48)×5]=12÷[1.92×5]=12÷9.6=1.25。

提问:①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根据题意,12是被除数,除数是(2.4-0.48)×5所得的积。

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数,而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号,所以还要在小括号的外边加上中括号。

幼儿园的数学应用题教案(通用14篇)

幼儿园的数学应用题教案(通用14篇)

幼儿园的数学应用题教案(通用14篇)幼儿园的数学应用题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难点: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活动难点: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

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幼儿:6+1=7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

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幼儿:4+3=7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老师问,小朋友答)3+4=7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应用题教案10篇

应用题教案10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文范文整理的10篇《应用题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应用题参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32-5=6.5-5=1.5(千米)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三)引新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小时)二、讲授新课(一)教学例1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2、学生尝试解答、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千米、方法二:(千米)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4、练习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二)教学例2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第一次+第二次2、列式解答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千克方法二: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4、练习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三、巩固练习(一)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这部书稿有多少页?(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五、课后作业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吨、运来橘子多少吨?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六、板书设计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解:设乙每小时行千米答:,乙每小时行千米、解:设这批水果有千克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教案点评:教学程序安排紧凑,教学方法得当,语言简炼,重点突出,整体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儿童特点。

大班应用题教案

大班应用题教案

大班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题;2. 能够合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 能够与他人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能够合理解构应用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2. 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应用题;3. 能够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Step 1: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通过一幅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图片或视频中涉及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为什么。

Step 2: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应用题(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所给的应用题中选择一到两个进行解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工,协作完成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

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并给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Step 3:小组交流和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进行解答完毕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评价对方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

老师在此环节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Step 4:全班分享和总结(10分钟)从每个小组的展示中提取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和策略,与全班共同分享和讨论。

可以针对解题思路的合理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题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解答一到两个与当堂所学相关的应用题。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尽量运用课堂所学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Step 6:课后反思(5分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课程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个教学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细节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5篇)三班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1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9-12题。

教学目标:熟悉和解答先求两个数的总数〔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求它与另一部分的相差数〔或和,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这类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力量。

教具预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出示:〔1〕学校卖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和皮球一共买了多少个?〔2〕学校买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比皮球少买了多少个?〔1〕同学读题〔2〕思索: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订正时,同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解答两步应用题,可以看问题,想需要的条件,确定先要求的中间问题,求出中间问题后,再依据求题里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的结果。

3、出示〔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2〕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3〕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让同学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4、揭示课题:我们依据看问题想条件的方法,可以找到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怎样算。

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连续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进展题练习〔一〕1、出示:少先队员种了24棵蓖麻,还种了2行向日葵,每行4棵。

1、同学读题,思索:这题有几个条件?2、缺少一个什么?〔问题〕3、商量:可以提出哪些问题?4、同学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第98页第10题1、同学读题2、思索:要求“楼上的座位比楼下少多少个?”必需知道哪两个条件?3、同学列式解答。

〔三〕书第98页第12题1、同学说图意2、图中告知我们哪些条件?3、思索商量:〔1〕戴眼镜男孩和扎辫子女孩各用了多少钱?必需要知道哪些条件?〔2〕要求戴帽子男孩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必需先算什么?三、作业:第98页第11题。

三班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案2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8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3.2《简单应用(二)》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3.2《简单应用(二)》冀教版

另一个部分量。
4.利用部分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乘法求出另一个 部分量。
【引言】通过刚才的讲解,你对比例的简单应用是
不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做几道同类
型题,检验一下你的掌握情况。
【习题二】配制一种溶液,其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 学生回答:没
为 1:14。现有溶质 60 千克,需要水多少千克?最 有。因为只有
量比为 1:14, 析、表达能力。
已知溶质的质
【习题三】我买了 5 米包装带,一共花了 10 元钱。 量,可根据比
我想买 8 米,需要多少钱?
例关系列方程
投影题目,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投影答案。
直接求出水的
【习题四】二(4)班体育小组和美术小组的人数 质量。两者相
比是 4:5,体育小组是 16 人,两个小组一共多少人? 加即为溶液的
后可配得溶液多少千克? 投影题目,点明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投影答案。
当其中一个比 例数为“1”时 才能用上题的
让学生学会从实 践中寻找规律。
第二种方法解
【提问】依据例题,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答吗? 答。
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教师只投影其中更为常见的两种方法。来自溶质与水的质 培养学生的分
被点评答案的 同学即要能说 出解题思路, 还要能分析出 自己错误的原 因。
培养学生的分 析、表达能力。
X(或 y、z……),然后列比例解答。 2.写出 1 份的数量,用 1 份的数量乘另一个部分量 的份数,求出另一个部分量。 3.把其中一个部分量看做单位“1”,利用除法求出
由学生总结, 不完整的其他 同学补充。
比例的简单应用
= 即 1 : 9 = 8.5:x
x=8.5×9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乘法及应用”,着重于第九课“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将乘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PPT、教学卡片、乘法表。

-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导入:介绍乘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3. 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几个简单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讲解其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3. 学生练习中的典型例题及其解答。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注重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题。

2.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3. 挑战题: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乘法应用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思考。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案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案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以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话题,例如:“小明在超市买了一包饼干,他和朋友玩了一会儿后,发现还剩下2/3,你知道他们吃掉了饼干的几分之几吗?”Step 2:讲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0分钟)1. 仔细阅读题目,抓住关键信息。

2. 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法。

3. 进行计算或推理,解决问题。

4. 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Step 3:示范解题(15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应用题,通过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步骤。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故事书,共有120页,他每天读15页,问他读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Step 4:合作解题(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道应用题,并要求他们按照解题步骤解答。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Step 5:展示解答和讲解思路(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和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提供更简洁的解法。

Step 6:课堂讨论(10分钟)就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四、巩固与拓展: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在板书上,写上“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和“题目示例”,并针对示例题逐步填写解答步骤。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不仅复习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6讲:简单应用题

第6讲:简单应用题

精锐教育1对3辅导教案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简单应用题教学内容1.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中,探索并初步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关系,会计算简单的植树问题;2.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知道使用除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说明: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相互协作。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的现象,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如:人的十二生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星期七天等等。

像这样常碰到的有一定循环出现的问题,我们称为周期问题。

问题2:一个小朋友写了这样一列数“4、1、3、2、4、1、3、2、4、1、3、2……”,你能很快算出这列前54个数字之和是多少吗?分析与解答:上面一列数中,从第一个数字开始重复出现的部分是“4132”,周期数是4。

要求这列数字的和,就要先求出这列数里一共有多少组“4132”。

54÷4=13(组)……2(个),因此前13组数字之和是(4+1+3+2)×13=130;余下两个数的和是4+1=5。

所以前54个数字之和是130+5=135。

问题3:归纳总结解决周期性问题步骤:(1)观察、分析数、图形或事物的变化是否重复循环出现并具有周期性。

(2)每几个数循环一次,谁开始谁结束,周期长度是多少。

(3)每个循环节按什么次序排列。

(4)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例题1:有一段路长720米,计划在这段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树:(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共需要多少棵树苗?(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教法说明:让学生画出大致的示意图,如下:(1)两头都栽树,树比间隔多,间隔数+1=棵数(2)两头都不栽树,树比间隔少,间隔数-1=棵数(3)一头栽树,一头不在数,间隔数=棵数试一试:1.从公园通往湖心的小岛有一条长900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5米栽1棵梧桐树.需要多少梧桐树树?教法说明:先考虑一侧需要多少棵树,路长900米,每5米1段,共有900÷5 =180(段).题目要求从头到尾栽树,所以小路一侧栽的梧桐树为180+1=181(棵).参考答案:解[(900÷5)+1]×2=181×2=362答:需要栽362棵梧桐树2.从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大楼有一条长12米的走道,现在要放在它的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头都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参考答案:(12÷2+1)×2=14例题2:村民们在村庄的周围栽树,要求每隔9米栽1棵杨树,而且每两棵杨树中间栽2棵柳树,使每两棵相邻的树间距离相等,已知村庄周长为5400米,问:需要多少棵杨树?多少棵柳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教法说明:在村周围栽树属于封闭式路线,所以杨树数=段数=5400÷9=600.因为每两棵杨树中间栽2棵柳树,所以柳树数为600×2=1200.因为两棵杨树间等距离地栽2棵柳树,所以两棵树间距离为9÷3=3(米).试一试:一个圆形花圃长30米,沿周围每隔3米插1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蓝旗,花圃周围插了多少面红旗?多少面蓝旗?参考答案:都是10面例题3:马路的一边,每隔8米有一棵杨树,小明乘汽车从学校回家,从看到第一颗树起到第153棵树止共花了4分钟,而且小明从学校到家共坐了半个小时的汽车.小明的家距离学校有多远?教法说明:每两个棵相邻的数之间是长8米的一段路,从第2棵树起到第153棵树止,共有152段路.汽车4分钟走的路程就是8×152(米).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走8×152÷4(米)解8×(153-1)÷4×30=9120.答:小明的家距离学校为9120米.试一试:公路的一边每隔8米栽1棵梧桐树.小军骑白行车5分钟共看到251棵树,小军每分钟骑多少米?参考答案:400米例题4:联欢会上挂彩旗,按3盏黄色、2盏绿色、4盏红色的规律排列,第74盏彩灯是什么颜色?这74盏彩灯中有多少盏是红色的?教法说明:想判断某一位置的彩灯的颜色,首先要冷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4单元的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并掌握表内乘法应用题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表内乘法应用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表内乘法应用题的解法,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乘法表,学生们需要准备自己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们这袋苹果有10个,然后我会问学生们,如果我想知道这袋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一道表内乘法应用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我会带着学生们一起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类似的表内乘法应用题,让他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

4. 答案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来讲解正确与否,并解释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的。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以及乘法表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2个橘子,小红的橘子是小明的3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橘子?答案:小红有6个橘子。

2. 题目:老师有5个篮球,每个篮球可以分给2个学生,请问老师可以分给几个学生?答案:老师可以分给10个学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表内乘法应用题的解法,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乘法来解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拿出一袋苹果这个例子。

这是因为苹果是学生们常见且熟悉的水果,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乘法应用题的概念。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案 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优秀5篇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案 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优秀5篇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案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案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优秀5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乘法概念与方法;2.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乘法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和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2.运用乘法解决问题;3.建立数学观察意识。

三、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地找出问题中的乘法运算关系;2.能够清晰地表达问题,列出相应的式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游戏、数学故事等方式引入乘法这个概念。

2. 学习乘法的概念先让学生通过口算题目来了解乘法的概念,然后通过板书和课件等方式梳理乘法的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乘法的认知。

3. 学习乘法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详细解释乘法的具体方法,例如用石子、竹签、水果等材料来模拟乘法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乘法的运算过程。

同时要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乘法表和乘数、被乘数的概念。

4.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日常应用场景,并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算。

5. 作业布置通过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巩固和检验学生对于乘法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实际操作来认识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六、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数学用具。

七、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于乘法的学习进度;2.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于乘法的掌握情况。

八、课堂延伸:1.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乘法的应用;2.通过精品课程和电子绘本等形式,让学生保持对于乘法的关注和学习热情;3.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和总结乘法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幼儿园应用题教案

幼儿园应用题教案

幼儿园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应用题的形式,提高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如何应用已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认识应用题1.什么是应用题?应用题是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应用题和口算题的区别:口算题只需要计算,而应用题除了计算,还要理解问题背景和解决问题。

2. 身边的应用题教具:水果和小车等玩具1.问题一:“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6个苹果,他们两个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幼儿使用幼儿园已掌握的加法概念,列出算式“3 + 6 = ?”,找出答案“9”。

2.问题二:“小明要把他的3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引导幼儿使用除法概念,列出算式“3 ÷ 3 = ?”,找出答案“1”。

3.问题三:“小明手中拿着一个苹果,放在小车上,小车的重量增加了吗?”–引导幼儿思考,根据物理规律,物体是不会因为放在另一个物体上而变重的。

3. 图表和应用题教具:5个颜色相同的球1.问题一:“小明有5个球,其中3个是红色的,其他球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使用已知条件“有5个球”,和未知条件“3个是红色的”,考虑到“红色”和“其他颜色”合起来就是“5个”,列出算式“3 + ? = 5”,解出“?”为“2”。

2.问题二:“小明把5个球放在一个篮子里,其中3个是红色的,画个图表示这5个球的颜色。

”–引导幼儿使用画图的方式,把5个球分别在图表上标出,用不同颜色的线圈出红球和其他球,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1.提问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思考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法。

2.认知法:运用幼儿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例让幼儿认识应用题。

3.听说结合法:先把题目念给幼儿听,然后引导幼儿口算、画图。

教学效果1.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建立幼儿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概念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和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2.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让学生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10除以4,商是2,余数是2。

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讲解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解题方法(1)理解题意: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明确要求解决的问题。

(3)列出算式: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4)计算解答:按照有余数的除法公式,计算出商和余数。

(5)检验结果:将计算出的商和余数代入原算式,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道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交流解题方法。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布置几道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探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应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素质教育目标: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2、教学例4:出例如题〔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讨论题:〔3〕比拟两种方法哪种比拟简便。

3、引导概括解容许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

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

这样使计算变得比拟简便。

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5、板书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拟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56某2+5678某4—78168—17某4100—100÷5某32.复习题: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某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6课时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6课时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6课时: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在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习简单的乘法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这一课
时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讲解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如“一只小鸟有2个蛋,共有多少个蛋?”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乘法口诀表:通过口头练习和书写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
口诀表。

2.引入乘法应用题: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
题目并思考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解题思路,共同解决乘法应用
题。

4.展示答案: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让其他组
同学进行讨论和补充。

5.巩固练习: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作为课堂练习,
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1.以学生的习题练习和课堂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评估学生对乘法应用
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
意识。

通过本次课时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的应用,进而
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这也将为他们未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准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水平.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准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说出四则运算的关系(点课件)。

一个因数=被除数=
除数=一个加数=被减数=
减数=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点课件)
(一)教学例1: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能够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用课件将问题退出)学生答: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能够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能够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下表用课件展示:)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式
收入、支出、结余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1.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在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式你能够各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吗?
三、巩固反馈(点课件).
1.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解答后,再利用原题中的数量关系,编出两道与原题相连的应用题.
(1)某电视机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电视机800台,20天能够制造电视机多少台?
(2)学校用102元买来120个练习本,平均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2.给下面各题补充上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成为一步计算应用题,再解答.
(1)一批货物,运走10.5吨,_____________.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2)修一条长3800米的水渠,_____________.平均每天修多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多少人?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2.3两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