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人教版1(优秀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力和运动》和第四章《热学》。

详细内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机械能、内能、热量传递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相互推开,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分析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讲解如何运用牛顿三定律求解。

(2)动量守恒:讲解一个碰撞问题,说明动量守恒的条件和求解方法。

(3)能量守恒:以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为例,解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强调能量守恒。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难点:针对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牛顿三定律2. 动量守恒3. 能量守恒4.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已知斜面倾角和物体质量,求物体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

(2)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弹性碰撞,已知两物体质量、初速度,求碰撞后的速度。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复杂力作用下的运动,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2)探讨动量和能量的守恒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如天体运动、化学反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牛顿三定律:理解每个定律的含义,能熟练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一、物理学复习概述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学生打下了日后继续深造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本导学案将对各个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梳理,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复习效果。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描述和解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至关重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而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变化率。

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得到。

通过实际例题练习,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量不变的运动,速度保持恒定。

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

通过例题分析,掌握两种运动状态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及相关计算方法。

三、力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相互作用的物理量,根据不同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力的单位是牛顿,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关系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加深对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和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原理。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只要没有外力做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通过具体例题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压强、浮力和密度1. 压强的概念及测量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初中物理学生提供一轮复的全套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为他们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目标1. 复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能量、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2.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兴趣。

三、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和性质- 运动的描述和力的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弹簧的力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原理- 运动的描述和图示2. 能量和功- 能量和功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耗3. 电学- 电荷和电场- 静电力和电场力- 电流和电阻- 电路和电流的分析- 电能和电功率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清晰简洁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组织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教材练:提供大量教材练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4.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研究态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七、教材参考- 《初中物理》教材- 相关物理研究资料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光现象》的第一节《光的传播》。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的应用。

3. 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类型、折射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反射和折射定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装置)。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眼镜的制作,引入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3. 反射现象: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反射的特点和规律。

4. 折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折射的特点和规律。

5.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反射和折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的应用。

3. 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类型、折射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根据反射定律,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3. 根据折射定律,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水中看起来会变形。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比热容、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电功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滑轮组、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滑轮组提起重物),引导学生复习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讲解:回顾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压强计算等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上述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解答疑问。

4. 实验演示:展示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5. 讲解:讲解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等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3. 压强计算、阿基米德原理4. 电路原理、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0N和20N,求物体的合力。

(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0N的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3)一个长方体水箱,长、宽、高分别为2m、1m、0.5m,水箱内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水箱内水的压强。

(4)一个简单的电路,已知电阻R1=10Ω,R2=20Ω,电压U=12V,求电流I。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路初探》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两章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的定义、单位及测量,电压的概念、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电路图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通过例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

2.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测量及关系。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测量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3)根据给定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电阻值。

2. 答案:(1)串联电路:因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见实验数据。

(3)根据欧姆定律:R = U/I,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物理第四章《电与磁》以及第七章《力学现象》。

具体内容将包括:电流形成与作用,磁场性质,电磁感应现象,简单电路计算,力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解决简单电路问题;理解和运用力合成与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教学重点:电流、磁场基本性质,简单电路计算,牛顿运动定律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磁铁,导线,滑动变阻器,小车,砝码。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电路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电流形成和作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第四章和第七章经典例题,如电磁感应现象计算,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几道与例题类似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力合成与分解实验,增强课堂互动。

6. 答疑解惑(10分钟)解答学生在随堂练习中遇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简单电路计算方法。

3. 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4.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电流和电压。

(2)分析一个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运动情况。

2. 答案:(1)电流:I = V/R,电压:V = IR。

(2)根据力合成与分解,以及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反应,解他们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围绕教材《物理》第九章《电学基础》和第十章《磁学》进行复习。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组成与分类、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磁场、磁效应、电磁感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组成、分类,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了解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与分类、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难点:电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和分类。

2.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

(3)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3. 随堂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4. 讲解难点:针对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组成与分类2.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计算3. 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应用题:根据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课后统一发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其他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提高物理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电学、磁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物理复习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3. 学生的随堂练习与反馈4. 板书设计的条理与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应重点关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这两个部分是电学基础中的核心知识点,也是中考物理的重要考点。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电与磁》的13节,详细内容包括:磁场及其分布特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磁场的特点及磁感线的分布;2. 使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掌握安培定则;3.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理解、安培定则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电流表、导线、指南针、电动机模型等;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磁铁、导线、电流表、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动机模型,让学生思考电与磁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观察电动机模型,思考电与磁的联系;(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与磁的知识。

2. 例题讲解(1)磁场及其分布特点;(2)电流的磁效应;(3)电磁感应现象。

3. 随堂练习(1)判断磁感线的方向;(2)应用安培定则分析电流产生的磁场;(3)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动势。

4. 学生实验(1)观察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2)验证电流的磁效应;(3)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场及其分布特点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磁感应现象4. 安培定则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解释安培定则,并举例说明;(3)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某电磁感应实验中的感应电动势。

2. 答案:(1)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线,从磁铁的N极出发,回到S 极,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其他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3)感应电动势E=BLv,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L为导线长度,v为导线在磁场中的速度。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机械能》和第十五章《电能》。

具体内容包括:1. 第十四章:第1节动能和势能,第2节机械能守恒,第3节能的转化和守恒。

2. 第十五章:第1节电路,第2节电流,第3节电压,第4节电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和电能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使学生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电能的计算。

重点:动能、势能、电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小车、电池、灯泡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滑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转化。

2. 讲解:(1)复习动能、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讲解电能的概念,以及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1)动能和势能的例题。

(2)机械能守恒的例题。

(3)电能计算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四章: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

2. 第十五章: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2)分析一个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械能和电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例题和练习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环保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细程度。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vip免费)(83页)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整本书汇总)

(vip免费)(83页)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整本书汇总)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超级资源(共18套83页)通用版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导学案汇总电功率课新授年级九课时33、34 型科物理课题电功率目学习目标熟练运用公式;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应用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重点难点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应用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你知道家庭电路起火常出现在哪些位置吗?为什么呢?自主预习单:一、电能和电功1.电能:(1)利用:把电能转化为_________的能.(2)单位及换算:1度=__kW·h=________J.(3)电能的计量——_______.①读数方法:电能表计数器上前后两次_________,就是用户在这一段时间消耗电能的千瓦时数. 图中电能表的读数为_______kW·h.②铭牌上通常所标参数的含义:a.“220V”表示电能表应在_____的电路中使用.b.10(2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____,额定最大电流为____.c.600revs/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 W·h的电能,电能表转盘转____转.2.电功:(1)实质:电能_________的能. 电功的多少_____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多少.(2)大小:电流做功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电压、通电时间有关,电压越高,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用电器做功就_____.(3)计算公式:______.二、电功率1.定义:_____与_____之比.2.计算公式:P=____=___.3.额定功率、额定电压:(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3)实际功率:用电器在_________下的电功率.(4)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灯泡亮度的关系:电压功率灯泡亮度三、焦耳定律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_____的现象.2.电热的计算——焦耳定律:(1)表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_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成正比. (2)公式:______.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利用: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 (2)防止:用电器装有风扇、散热窗等,将产生的热散去. U 实>U 额 P 实__P 额 灯泡偏___ U 实<U 额 P 实__P 额 灯泡偏___ U 实=U 额P 实__P 额灯泡_________互助 探 学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1.【辨一辨】灯泡的功率在日常使用的节能灯上可以看到“220V ”和“24W ”字样,这说明该节能灯的额定电压是_____,额定功率是___W,若接在200V 的电压下,节能灯_____正常工作,此时它的实际功率_____24W. 2.【练一练】焦耳定律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与_____的关系,当通过R1的电流是2A 时,10s 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是_____.3.【填一填】电学综合小明在只使用电暖器取暖时,发现电能表的示数在4h 内由甲图变为乙图,电暖器的铭牌如图丙. (1)在4h 内,电暖器消耗的电能为____kW ·h,应付电费_____元. [电费价格按0.55元/(kW ·h)计算](2)这个电暖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_____A,电阻是_____Ω.(3)在200V 的电压下电暖器的实际功率是______W. (按电阻不变计算)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重难点1 电能表及其相关计算1.读数:电能表计数器上示数的单位是kW ·h,最后一位是小数位.2.利用电能表测电功和电功率:(1)在时间t 内,消耗电能W=W 2-W 1(W 1、W 2是前后两次电能表的示数),则P=W/t(2)在时间t 内,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n 转(指示灯闪烁n次),则W=n/N kW ·h,P=W/t=n/Nt kW,其中N 为每消耗1kW ·h 电能,转盘转过的转数(指示灯闪烁的次数). 重难点2 灯泡亮暗的比较1.灯泡正常发光:2.灯泡不正常发光:(1)灯泡串联:(2)灯泡并联:重难点3 电功、电功率的计算重难点4 焦耳定律、电热的计算1.焦耳定律公式:Q=I2Rt= =UIt.2.电能、电功率、电热在计算时的公式比较3.电热结合的综合计算:电功电功率适用条件基本公式W=PtP=W/t适用于各种电路W=UIt P=UI推导公式并联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W=I2Rt P=I2R 串联总功与总电功率的计算不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总有:W总=W1+W2+W3+……P总=P1+P2+P3+……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2UW tR=2UPR=2UtR提高拓学1.小明家记录5月初电能表示数为1432.7度,电能表的部分示数及6月初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仪表B.此电能表适用于电流方向一秒钟改变50次的交流电路C.小明家5月初至6月初消耗的电能是105kW·hD.若电能表转盘在10min内转过250转,则用电器的总功率为1kW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从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灯泡的亮度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3.如图甲是某电吹风的工作原理图. 电吹风工作时,可以分别吹出热风和凉风. 为了防止温度过高,用一个PTC电阻R0与电阻为100Ω的电热丝R串联,R0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当开关S指向1位置时,电吹风吹________风.(2)该电吹风吹热风时,其温度基本恒定在200℃左右,当它的温度继续升高时,R0的电阻将________,电热丝的发热功率将________. (两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该电热丝的最大发热功率是多少?4.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A,通电1min产生了2.64×104J的热量,它的电阻是( )A.66ΩB.6 600ΩC.110ΩD.220Ω教后评价教学反思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课型新授年级九课时 27、28 科目物理课题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学习目标1.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能连接和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能正确的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4.能识别电压表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3.能熟练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解题;4.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5.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重点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下列是四种模拟病房呼叫电路的设计图,其中设计最佳的是( )自主预习单: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1)定义:用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2)性质:能够_____纸屑等轻小物体.(3)实质:不是_____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_______带的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_______带的电荷.(3)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3.验电器:(1)作用:检验物体_________.(2)原理:_________________.4.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_____导电的物体.(2)绝缘体:_______导电的物体.二、电路1.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2)条件:只有电路_____时,电路中才有电流.(3)电路图:用_____表示电路连接的图.2.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三、电流1.方向:规定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2.电流的测量——电流表:(1)认识:一般是双量程,分别是“0~3A ”“0~0.6A ”. 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_____、______. (2)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两个必须.a.必须将电流表_____接入被测电路中.b.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____________流入,从______ _______流出. ②两个不能.a.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_____.b.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___________上.状态通路 断路 短路 定义_____________ 的电路在某处_____ 的电路直接用导线将______________ _______两极连接起来特点 用电器正常工作用电器不工作电流过大,电源可能会被烧坏连接方式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连 接电路元件_______相连电路元件_____地连接在电路中 电流路径只有_____至少_____开关的作用开关控制_____用电器_____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_____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用电器工作情况 只要有一个元件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一个支路的用电器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可以工作3.规律:(1)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_____.(2)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__.四、电压1.电压:(1)作用: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_____. 由_____提供.(2)常见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②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③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2.电压表的认识:一般是双量程0~3V、0~15V,对应分度值分别是_____、_____.3.电压表的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1)两个必须.①必须将电压表_____在被测电路的两端.②必须使电压表的“+”接线柱接电源_____,“-”接线柱接电源_____.(2)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_____.4.规律:(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_____.(3)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_.五、电阻1.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_________的大小.(2)单位及换算:1MΩ=___kΩ=___Ω.(3)决定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导体的温度.①导体越长,电阻_____.②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_____.③不同材料的导体,其电阻_____.④一般情况下,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_____.2.变阻器:(1)定义:能改变接入电路中_________的元件.(2)图形符号:______.(3)作用:通过调节其接入电路中的_______,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互助探学1.【判一判】正电荷和负电荷用物体a去接触带正电荷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小了,说明该物体带___电;物体a分别靠近轻小物体b和c,发现与b相互排斥,说明b带___电;与c相吸引,说明c带___电或_______.2.【辨一辨】串联和并联电路如图甲是_____电路,若其中一个用电器损坏,另一个用电器_____正常工作;该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为_______,电压关系为_______;如图乙是_____电路,若其中一个用电器损坏,另一个用电器___正常工作,该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为_______,电压关系为_______.3.【画一画】电路图的画法画出右面电路的电路图.4.【填一填】电路故障(1)如图所示,该电路状态为_____(选填“通路”“断路”或“短路”).(2)灯L和电动机的连接方式为并联,若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动机正常工作,但灯L不发光,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5.【比一比】电阻(1)如图电路,当把铜丝接入电路时,小灯泡较明亮,说明电路中电流_____,当把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小灯泡较暗,说明电路中电流_____,由此可知,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2)若图中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利用此器材可研究电阻与导体_____的关系.(3)实验中可通过灯泡的亮度间接地显示电阻的大小,这种物理方法为_______.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重难点1 电荷及相互作用1.带电体的判断: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利用验电器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种类:已知验电器原来带电荷的种类.(1)张角变大,则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为同种电荷.(2)张角减小,则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为异种电荷.(3)若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为异种电荷.备注: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表明物体所带电荷越多.重难点2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1.定义法:根据定义,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将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个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则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2.路径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路径一直追寻到电源的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即为串联电路;电流在某处分支,然后又在另一处汇合的是并联电路.3.去用电器法:去掉电路中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外用电器不工作,则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若其他用电器正常工作,则用电器之间是并联.4.节点法:在识别不规则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可以视为一个点,若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点上,则为并联电路,否则为串联电路.5.等效电路法:将电压表等效为断路;将电流表等效为一根导线. 重难点3 电路图和实物图互画1.解题思路:2.画电路图要求:(1)要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2)连接线要画成横平竖直.(3)电路元件分布要匀称.(4)导线交叉连通处一定要画“·”.(5)除滑动变阻器外,其他电路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重难点4 电路的设计1.设计电路时,可“先局部再整体”,思路如下:2.判断开关的连接情况:(1)用若干个开关控制同一个用电器.①如果不管哪个开关闭合,用电器都能工作,那么这若干个开关一定是并联的,并且用电器在它们的干路上.②如果所有开关同时闭合,用电器才工作,则这若干个开关串联在电路中.(2)开关的短路接法:开关闭合,用电器不工作;开关断开,用电器工作,则此开关和用电器并联,当其闭合时造成该用电器短路. 重难点5 电阻和变阻器1.对电阻的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在比较电阻大小时,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不能片面考虑.2.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规律:提高拓学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1.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2.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哪个电路中三个电灯是并联的( )3.与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是( )4.某滚筒洗衣机,筒门处有开关S1,筒门关闭时S1闭合,筒门打开时S1断开,筒门开关S1和控制开关S2必须同时闭合时,洗衣机才能工作,下列符合要求的电路模型是( )5.如图所示,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6.在今年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吴丽同学抽到“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的实验,其实验过程如下:(1)她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她要对电压表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2)问题解决后,开始按图乙连接好电路,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又偏转到图甲的位置,则电压表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3)改正错误后,她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两端的电压UAB、L2两端的电压UBC和L1、L2两端的总电压UAC,更换不同灯泡,再做两次实验,将三次测出的电压填入下表.请你根据她的实验过程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实验次数UAB UBC UAC 第一次0.8 2.2 3第二次 1.0 2.0 3第三次 1.2 1.8 3 教后评价教学反思电与磁(1)原理:_________. (2)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___能.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1.【判一判】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最早利用地磁场指示方向的装置是图中所示的“司南”,勺柄应为该磁体的__(选填“N”或“S”)极.2.【练一练】电流的磁效应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与磁的关系,比较甲乙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甲丙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一画】根据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画出下面两图中螺线管的N、S极.4.【填一填】动圈式扬声器当扬声器中的线圈通过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时,线圈的左端是S极;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线圈将_____运动;与扬声器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重难点1 磁场、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场、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磁场和磁极之间的关系:联系: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磁感线的方向以及小磁针静止时N 极受力方向都是一致的. 重难点2 电磁三现象及其应用现象比较内容电生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生电实物图原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①电路闭合②部分导体③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的转化电能→磁场能电能→机械能机械能→电能相关因素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其中一个改变,导体受力方向变化,若二者方向同时改变,导体受力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感应电流方向改变,若二者方向同时改变,感提高拓学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1.右图中,关于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受到通电螺线管磁力作用静止后指向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小磁针在条形磁体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标出小磁针的N极和A点处的磁场方向(用箭头表示).3.现代武器中有一种新型电磁炮,它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武器,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下图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4.如图所示,某小组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时保持磁体位置不变.(1)如图甲所示,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这是因为导体ab______.(2)如图乙所示,电流计指针也不偏转,这是因为_____(3)如图丙所示,电流计指针仍不偏转,这是因为导体ab虽有运动,但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比较图中四个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________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____运动.教后评价教学反思浮力课型新授年级九课时 19、20 科目物理课题浮力学习目标(1)掌握浮力相关概念和受力分析.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重点难点受力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策略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 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5NB.7NC.14ND.12N学自主预习单: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_____的力.2.方向:_________.3.称量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的重力G.(2)将物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4.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即F浮=______.5.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_____越大,液体的_____越大,浮力就越大.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_____.3.适用性: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2.浮力的应用:(1)轮船:采用“_____”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2)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__的方法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充的是密度_____空气的气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F浮___G物F浮<G物F浮__G物F浮=G物ρ液>ρ物ρ液__ρ物ρ液=ρ物ρ液__ρ物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互助探学1.【画一画】浮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画出苹果受到的浮力.2.【填一填】浮力大小如图,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N,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N.3.【练一练】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如图,人和小船总重为 1 000N,小船受到的浮力为1000N;则船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4.【判一判】浮力综合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浓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静止后如图,甲图下沉,乙图悬浮,则ρ甲__ρ乙;若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__m乙(两空均选填“<”“=”或“>”);若向乙杯中加盐,则鸡蛋_____.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重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1.公式:F浮=G排=ρ液gV排.2.理解:(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①物体全部浸没:V排=V物.②物体的一部分浸入:V排<V物.(2)F浮=G排=ρ液gV排各物理量的理解.①ρ液:液体密度(不是物体密度).②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③F浮: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重难点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浮沉的判断:2.浮力的计算方法:(1)称重法:F浮=G-F.(2)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3)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4)平衡力法(物体悬浮或漂浮):F浮=G物.提高拓学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1.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重为16N的物体,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3m,ρ水=1.0× 103kg/m3,g取10N/kg.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2.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用舰艇. 潜水艇漂浮在水面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 浮______(选填“>”“<”或“=”)G;当潜水艇水舱充水时,潜水艇将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3.如图所示,将一重力为18N,体积为2×10-3m3的蜡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酒精中,则蜡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g取10N/kg,ρ酒精=0.8× 103kg/m3)4.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 半潜船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F1>F3>F2B.F2>F3>F1C.F3>F1>F2D.F3>F2>F1教后评价教学反思功和机械能课型新授年级九课时 21、22 科目物理课题功和机械能学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物体做功情况;2、理解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计算物体做功的大小;3、理解功率的概念,会比较和计算物体做功时的功率;三、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1)定义:_____、重力势能和_________的统称.(2)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3)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如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_.2.水能和风能:(1)能量:流动的水和风具有大量的_____能.(2)利用:_____,即将水能和风能具有的_____能转化为___能.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1.【判一判】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如图所示,其中对物体做功的是丙;没有做功的是_______,原因是没有在_________上移动距离.2.【练一练】功和功率的计算起重机在15s内将质量为6t的大石头竖直匀速提升1m,则起重机对大石头做的功是______J;功率为______W.3.【辨一辨】动能和势能的大小滚摆从图中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至位置2,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中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__、动能为零的是__、动能最大的是__、机械能最大的是__. (填写位置序号)4.【填一填】功和机械能综合如图,运动员下落时,_____对运动员做功(忽略空气阻力);_______能转化为___能,与蹦床接触后,床面发生弹性形变,人的___能转化为蹦床的_______能,不计阻力和能量损失,运动员的机械能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重难点1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2.几种常见的没有做功的情况:重难点2 功和功率的计算1.计算:F:物体受到的力,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1)功:W=Fs.(2)功率:P=W/t=Fs/t2.特例:(1)重力做的功:W=Gh.(2)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P=W/t=Fs/t=Fv3.功和功率的估测:估测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估算功. 再根据时间估算功率.重难点3 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相互转化情况如下:解读:不考虑摩擦时,动能和势能总和不变,一种能量减少,另一种能量增加,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2.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若克服其他力做功,则机械能不守恒.几种情况有距离无力有力无距离“力”“距”垂直分析说明物体在某个方向不受力但由于惯性而运动一段距离时物体受力但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到的力与运动方向始终垂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实例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用力推汽车,汽车未动人提着水桶沿水平路面行走一段距离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电学基础知识》和第十三章《磁学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3. 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路板,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下的电功率。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相关物理量。

练习题1: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练习题2:已知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和功率,求其电阻,并计算在实际使用时,当电源电压变化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4.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分析一个实际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2. 答案:(1)电流 = 电压 / 电阻。

(完整版)【推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人教版1(优秀文档),推荐文档

(完整版)【推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人教版1(优秀文档),推荐文档

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
助 3.【画一画】光的反射光线 探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反射光线。 学
4. 【画一画】光的折射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如
图甲。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试确定鱼大致的
实际位置 A′,并在图乙 中画出看见的鱼的位置 A 点的 光路图。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重难点 1 光现象的辨析
两侧。
①定性:空气的角大于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中的角。 ②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 (4)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
方向 。
2.可逆性: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 的 四、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将太阳光(白光)分解为
七种色光的现象。
2. 色光的三原色:

3.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
重难点 2 光学规律及应用 1.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比较: 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反射定律
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折)射角都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 同 (4)光路可逆; 点
(5)光垂直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 =0°

同 反射角等于入射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在空气中
(2)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3.作图的注意事项: (1) 作图时必须用直尺、铅笔、圆规。 (2)线的虚实:实际光线用实线,虚像、法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以及辅助线都用虚线表示。 (3) 光线要标箭头,且光线与光线之间不能断开。 (4) 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要标注垂直符号。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涉及教材的第四章《电学》和第六章《光学》。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光的折射、反射现象,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流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教学重点:电流、电阻的概念,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平面镜、光线发生器、光屏等。

学具: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平面镜、光线发生器、光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电流的计算:通过实际电路图,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2)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让学生解释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电阻,观察平面镜成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

(2)解释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影响电流、电压、电阻的因素。

(2)了解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学、光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中考物理复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建议:1、学生记忆“基础巩固”部分内容。

(10分钟)2、当堂完成“能力提高”部分习题,“拓展延伸”部分习题只建议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5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讨论,教师抽查并点评重难点习题或知识点。

能力提高要达到70%--80%的掌握程度,拓展训练要达到30%--50%的掌握程度,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

(15分钟)4、机动时间5分钟。

课时安排:1-2节为第一课时,3-4节为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第1-2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4、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5、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6、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基础巩固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2、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km= m1dm= m 1cm= m 1mm= m1μm= m 1nm= 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

4、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常用符号表示,时间的单位还有、等。

6、叫误差。

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是。

7、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全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全册

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九年级物理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01 机械运动●考试说明有标准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b)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b)●考点细化可检测1.识别并举例说明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2.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识别图象,会根据条件计算出速度、路程和时间。

▲3.复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列举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物体,计算平均速度。

★4.会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和速度。

5.会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速度。

6.会解释测量有误差的原因;记住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自主复习忆基础一、看书后完成下列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符号为。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②③。

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4.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被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

5.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国际单位是。

72 km/h= m/s;10 m/s = km/h。

6.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计算公式为。

二、交流答案、说出疑惑:●知识框架巧搭建(教师精讲)●重点难点有引导例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确定解答:(学生先讲、教师引导) 归纳:例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a 、b 所示。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力学综合复习一》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力学综合复习一》学案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测量在斜面上运动的小车,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二)实验表格:(请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表格)(三)实验内容:1.测量原理是什么?2.测量中的器材有哪些测量工具?3.实验中的斜面构建时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4.测量路程时刻度尺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如何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6.请推算该实验中下半程的平均度v下和所测量的上半程v上相比,哪个更快?为什么?7.若将小车由静止从斜面的中点处释放,并测量此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下,这时所测的平均速度v’下与之前推算出的小车在斜面运动时下半程平均速度v下相比,大小关系如何?并请分析用该方法测量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否正确?9.该组器材斜面小车等还可以用于哪些探究实验?专家组实验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中的器材主要有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等,请说明使用斜面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还是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3.实验中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哪些?控制这些变量的目的是什么?4.实验中的受力分析:(1)斜面上运动的小车(2)水平木板面上运动的小车(3)水平木板上停止运动的小车5.地球上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减小物体所受阻力的影响?6.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可以得知小车在不同阻力下运动情况不同?(请列举2条)7.根据实验中的结论加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会做什么运动?vv=08.该组器材斜面小车等还可以用于什么探究实验?(三)实验表格:根据实验内容自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专家组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内容:1.不用木块,而选用小车、光滑木板面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中选用的定滑轮起到的作用是什么?3.什么条件下可以使小车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具体做法是什么?(提示:从所受力的大小、方向等因素考虑)4.请对该实验中处于静止时的小车进行受力分析5.该实验中的平衡力有几对?分别是什么?实验中研究的是哪一对平衡力?6.如何对该实验进行合理化的改进?7.如何区分物体所受的平衡力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三)实验表格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大小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不相等相等相等专家组实验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实验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三)实验内容:1.测量摩擦力的原理是什么?2.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是什么?3.探究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四)实验表格:请自行设计实验需要记录的表格(五)拓展探究:1.如果测量时其他条件相同,但每次拉动木块运动的速度不同,所测得的摩擦力是否相同?2.如果测量时其他条件相同,分别将木块平放、侧放、竖放,所测得摩擦力是否相同?3.如果测量时拉力方向变为斜向上方向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测得拉力是否为摩擦力?4.如果测量时在斜面上沿着斜面方向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测得拉力是否为摩擦力?5.该实验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拉动物体有些困难,想办法如何能从这个角度改进实验方案?学习小组【小反馈】综合实验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利用斜面可以进行多种探究实验:1、如图是利用斜面“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m;t BC= s(2)让小车从A点自由滑下,经B点到C点,则v AB v AC2、如图是利用斜面“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以通过反映。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彩教案全最新版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彩教案全最新版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彩教案全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的第十二章《电流与电路》和第十三章《电功率》。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种类、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电能的转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路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灯泡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几个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知识拓展: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多样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分析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I = V / R2. 串并联电路特点: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总电流相等,总电压分配给各电阻。

并联: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总电阻小于各支路电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和电阻下的电流。

(2)应用题:设计一个串并联电路,计算总电流、总电压及各电阻的电压、电流。

答案:(1)I = V / R(2)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先计算总电阻,再计算总电流,分配电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已经让学生掌握,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功率的概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
重难点1 光现象的辨析
重难点2 光学规律及应用
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比较:
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反射定律折射规律
相同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折)射角都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光路可逆;
(5)光垂直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0 °
不同点反射角等于入射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在空气中
的角总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角
(1)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即像、物等大,等距,连线垂直于镜面。

(2)应用:
①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等。

②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加空间感,如检查牙齿、穿衣镜等。

重难点3 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作图
1.已知入射光线,作反射或折射光线:
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像:
(1)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2)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3.作图的注意事项:
(1) 作图时必须用直尺、铅笔、圆规。

(2) 线的虚实:实际光线用实线,虚像、法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以
及辅助线都用虚线表示。

(3) 光线要标箭头,且光线与光线之间不能断开。

(4) 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要标注垂直符号。

提高拓学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1.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2.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
兴替”。

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作镜面,观察自己的像。

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已知折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教 后 评 价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