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绪论、第一章)2015年版逄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 生产关系4. 生产方式5 经济规律三、分析判断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习题答案(第1章)一、综合选择1.A2.A3.A4.C5.AD6.AC7.ABCD8.ABC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上编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
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
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
经济规律的特征: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2、劳动二重性学说★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一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全部问题的枢纽”。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4、生产力5、生产关系6、经济规律二、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3、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4、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5、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8、“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劳动价值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重商主义经济学 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答案一、名词解释1、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活动。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word精品

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各项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
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排除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说明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如何正确认识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答:我国经过从1952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极大完善和发展,而且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历史性的胜利。
但是,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
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现象,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需要在长时期内加以补救和解决。
2.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说明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予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公有经济为主体?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和基础。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性质才不会改变。
4.阐述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私营经济和与外资经济。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1-4章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1-4章参考答案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一、辨析题1.答:该命题正确。
因为:劳动对象是指接受人们劳动加工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自然物;二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劳动产品。
后者称为原料。
可见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劳动对象并非都是原料。
2.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仅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而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体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发生的生产关系和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简答题1.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答:(1)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在: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表现在: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制度,由这一阶段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知识。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指的是投资和储蓄的增加,劳动力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指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创新的推动。
3.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度活跃、就业率高、生产力增加的时期;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减缓、就业率下降的时期;萧条期是经济活动低迷、就业率低、生产力下降的时期;复苏期是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就业率上升的时期。
4. 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增加。
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播和经济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包括增加了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剧了全球竞争和合作。
5. 解释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市场失灵的后果可能包括资源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
6. 解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经济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公平竞争。
7. 解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指的是社会中个人或家庭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A7.D8.B三、多项选择题1.ABDE2.ABCDE3.ABCE4.ABCDE5.ABCDE四、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5.错五、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
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答:生产力决定,如果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第一至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5(A A B D C)6—10(B B B D A)11—15(C C C B D)16—20(A D A C C)21(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1(ABCDE)2(ABC )3(A CD )4(ABCDE)5(ABCD )6(ABCDE)7(AB DE)8(ABC )9(ABCDE)10(A C E)11(ABC )12(ABCD )13(A C E)14(ABCD )1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P5-6)答案要点: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1分)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分)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四、名词解释1.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要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2.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等。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形式。
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调控,而市场经济体制则注重市场自由竞争和供需关系的调节。
两种经济体制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经济体制。
二、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其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流动性和投资活动;产业政策则是为了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结果。
经济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福利的提高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加深和扩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如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兴起等。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增加等。
我们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共同发展。
五、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活动出现严重困难和问题的时期。
经济危机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现象。
经济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金融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失调等。
政府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应对危机,以保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概念题1.生产力2.生产关系3.所有制4.所有权5.产权6.产权制度7.生产方式8.经济制度9.经济体制10.制度技术创新二、问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认知生产关系一定必须适应环境生产力性质的规律?4.详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运用和改造生产资料所形成的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另―个方面为生产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它体现着社会的人影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生产力涵盖三个要素,即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形成生产力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
劳动者就是生产力中起至主导作用的要素,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劳动者起至着启动者、调整者、控制者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要素的促进作用更加注重。
生产资料就是指人们专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当好人的劳动的传导体,生产工具就是基本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就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
劳动对象的质量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存有关键的影响。
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彰显在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发展,它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升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质量与性能,从而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利用数学方法,结构生产函数,可以将劳动者、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做为三个变量去测度它们对生产量的影响。
生产力就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同意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P4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也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采用哲学思维法,比如科学抽象法,先从预提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总结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然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去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但也常常采用数学分析法。
2、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p13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学习政治经济学,能使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理论基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是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正确理解政策和自觉执行政策的客观需要。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各项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透过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深刻地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发展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防止和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解释下列概念生产力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终于的是生产工具。
③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④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⑤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①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因素看,既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含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③生产关系与与生产力是对立的统一体,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③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④所有权和所有制是相互联系的,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又称财产权利、财产权。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以及派生的“三权”——转让权、收益权、处分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权能结构);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
经济制度所谓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生产方式①人们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
②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包含人类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质。
③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④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五种生产方式。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制度创新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④在经济学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
2、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P16答:(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①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②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①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换,否则生产无法进行,产品的交换也是这样;②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③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分配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
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表现在: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
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1答: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P26(1)含义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包含人类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质。
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2)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
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而与生产力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当稳定。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经济规律。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答: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
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
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