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 教案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 教案

《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3、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方面说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4、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收集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过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气候的学习,认识到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应该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分析。

2、通过讨论,关注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在世界气候分布上说出图中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提高环保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的气候千差万别,热的地方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冷的地方呼出的气可以变成冰,干旱的地方近百年享受不到滴水之恩,湿润的地方天天都下雨。

世界上的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

【板书】一、气候的地区差异【阅读】课本P62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板书】家乡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阅读】课本P62页“阅读材料”《柯本和他的气候分类法》。

【板书】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3.28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读图分析,认识某一种气候的分布、特点,并养成一定的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

归纳得出:(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4节 世界的气候》 精品教案13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4节 世界的气候》 精品教案13

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列表对比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1.投影仪及有关自然景观图片。

2.绘制多媒体课件及投影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 世界真奇妙,有的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广袤粗犷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

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呢?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方法2 同学们,请看课本P57三位小朋友家乡的自然景象: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四季花开,长年结果;我们这里终年炎热干燥,一片黄沙,上面只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多雨,郁郁葱葱,冬季寒冷干燥,一片枯黄。

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气象万千、奇妙无穷的差异变化呢?现在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讲授新课]一、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入手。

通过与学生谈话,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很大,因而由这二者组合成的气候特点的地区差异也就很大。

各地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世界上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师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学生气温和降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已学完气温、降水这两节内容的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注重以讨论活动为主,使学生理解气候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及其主要地表景观。

《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

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两大要素,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

2、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气候分布与特征,使学生感受自然界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导入:播放热带、温带、寒带的特色景观师述: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奇妙的世界:有的地方是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粗犷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同学回答略),气候不同自然景观就不一样。

那么世界上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不同的气候类型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今天的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二、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课本62——63页内容,思考气候的两大要素。

板书: 一、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师述:描述气候,我们可以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但是站在地理的角度,如何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呢?老师在这里做了一个有关气候的判定方法的微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微课——了解气候的判定方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气候案例为例,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案例资料:收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讲解。

3.地图:准备世界气候分布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4.学习用品: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便于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上的气候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气候类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气候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气候的多样性,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认识气候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候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难点: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分布图的解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气候为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气候分布图及其解读资料。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展示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分布图,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特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针对气候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分析具体案例。

–学生上台展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节内容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基本的气候概念和气候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分布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现象的成因可能还存在疑惑,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掌握气候形成的原因,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候形成的原因,如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问题列表,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图表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各地的气候分布,引发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图表和案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并准备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 利用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记忆和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地球仪、地图、白板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依据。
2.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
1. 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的理解和应用。
2.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的记忆和识别。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依据。
2.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 开展气候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气候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 举办气候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举办的气候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气候知识的积极性。
- 制作气候知识手抄报:让学生制作气候知识手抄报,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信息、设计版面等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开展气候变迁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气候变迁的模拟实验,如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候的影响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气候变迁的过程。

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4.4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师活动】小组讨论,观察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画出这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归纳这四个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归纳热雨林赤道及其附近,他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热带草原的南北两侧,也就是回归线附近,是热带季风和热带沙漠。
【设计理由】运用图表,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归纳四个热带的气候分布规律。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设计理由】复习新知,将前两节课知识进行串联,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同桌之间划分气候类型后,填写表格。杂乱无章的气候大致分为三类。要特别说明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各个温度带,不受到纬度影响。
【设计理由】学会运用本课学习的对于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次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5min)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下节课再展开对于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学习。课后思考一下,假如我们去到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旅游,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时候是最佳游玩时间呢?
【学生活动】随着老师脚步,总结本课知识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内容以认识世界气候、划分世界气候、描述世界气候为主。是世界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为以后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对于前面的知识既有概况与综合,也对前三节知识的拓展延伸,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悬殊,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图文结合,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教材通过设置气候类型分布气候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景观图等引导学生获得有关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设计理由】总结归纳知识,已经学习了这四种气候类型,学会理论应用于实践。下节课分享去热带地区的旅游攻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

2.认识11种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明确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

4.知道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时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的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

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世界的气候吧!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
从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介绍: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

1918年创立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是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同时也考虑了出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明显特征的自然植被类型。

例如,在热带地区,一年持续高温,全年多雨,在热量和雨水充足条件下生长着热带雨林,据此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

按此方法,柯本将全球气候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 5 个气候带。

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适当考虑成因划分出来的。

2.气候的地区差异
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 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

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

该地降水量12、1、2 月在100mm 以上, 6、7、8 月在30mm 以下。

由此得出: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演练场:读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说说两地的气候差异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一年内降水均匀;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观看图片,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气候类型主要有多少种?(11种)
分布在热带的气候有哪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温带的气候有哪些?(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寒带的气候有哪些?(寒带气候)
还有一个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
(2)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完成下列表格
(3)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
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热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3)温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温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的分布
6)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类型的特征
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高山气候:较高纬度的高原山地,终年积雪,气温垂直变化明显
拓展延伸:[妙招巧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简图
总结过渡:
回顾: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气温和降水与人类与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气候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让我们共同去探讨吧!第二课时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不同地方的气候为什么会有差异?一个地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气候?主要是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1.纬度位置
热带阳光直射,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被;温带阳光斜射,生长着低矮或阔叶林植被;寒带得到的光热更少,动物以北极熊和企鹅为主。

因此,我们可知:纬度低,气温就高;纬度高,气温就低。

读图想一想,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赤道地区某地:某地全年高温多雨
南极地区某地:全年寒冷干燥
所以,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读图,回答问题:A、B两地降水较多的是?(A)
从它们所处的位置,可知: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3.地形因素
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上的白雪公主”,山上、山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因此得出: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观察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的景观,可知: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读图想一想,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A坡降水多。

因A坡位于迎风坡,B 位于背风坡。


(四)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气候和着装: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拓展延伸:
气候和饮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喜辛辣和油腻的食物,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们喜欢清淡的食物,每天都喝汤去暑。

我国的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中意面食。

气候和健康:潮湿的热带地区人们易得风湿疾病。

气候和建筑:爱斯基摩人的房屋是用冰块搭建的,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或竹子,我国陕西人住着窑洞。

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有的地区生长良好,在有的地区却不能生长。

阅读材料:水稻种植与气候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

气温高,水稻长得快;气温低,水稻长得慢。

如果气温在10 ℃以下,水稻就不能正常发芽。

热带全年高温,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亚热带冬季气温较低,水稻从春到秋都能生长,一年可以收获两次;到了温带,水稻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水稻生长也需要较多的水。

降水多的地方,适宜种植水稻;干旱地区,如果没有充沛的水源供灌溉,就不能种植水稻。

“我来讲”:从同学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试着用所学的知识作出解释。

(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将一地树木(农作物)移栽(种)到其他地区。


3.气候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带来危害
有时候,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世界上许多地区旱涝、高温、严寒等灾害,使秘鲁渔场无鱼可捕;全球气候
变暖导致沿海国家的土地被淹没。

城市的酸雨不但毁坏了建筑物,而且还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我来讲”: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旱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

这是为什么?
(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的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同理,同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人类乱砍滥伐、超载放牧等生产活动使沙尘暴等现象加剧。

视频:温室效应增强致气候极端化
我们来讨论!
世界的人口和城市,多数分布在温带的沿海地区。

阅读下面的材料,讨论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们应该怎样应对。

人们常说,气候好像越来越暖了,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

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 ℃。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

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气候为什么会变暖?科学家认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

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了。

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1)控制地球上的人口数量;(2)减少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研制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4)保护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原始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作业布置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
2.P65活动:2题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4.举例说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