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讲解

合集下载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三篇)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三篇)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事件背景____年,出现了一系列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置这类事件,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了本预案。

二、事件特点1. 事件类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 事件发生区域:全国各地,易受一氧化碳泄漏的区域。

3. 危害范围: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公共设施和财产遭到损害。

三、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1. 应急组织(1)国家应急管理部:负责统筹协调各地应急工作,制定和调配资源。

(2)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地区的应急工作。

(3)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具体事故处置和抢救工作。

2. 指挥体系(1)国家指挥部:负责全国性事故的指挥和协调。

(2)地方指挥部:负责本地区的事故指挥和协调。

(3)现场指挥部:负责具体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四、应急预案1. 事前预防(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2)加强检查和监管,确保各类燃气设施和设备安全运行。

(3)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包括预警机制、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机制。

2. 情报收集和分析(1)建立一氧化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一氧化碳泄漏的情况。

(2)收集和分析各类相关数据,及时预测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3. 应急预警(1)当监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警戒值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信息包括一氧化碳泄漏的区域范围、预计影响人数和应急措施等。

4. 应急响应(1)紧急撤离: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应立即组织受影响人群撤离到安全地区。

(2)快速处置:派遣专业人员到现场,迅速控制事故扩大,采取措施减少一氧化碳浓度。

(3)伤员抢救: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伤员转运。

(4)社会保障:及时组织物资供应和人员安置,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5. 事后处置(1)事故调查: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2)伤员救治:继续组织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和康复工作。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但它对人体有很强的毒性。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居住、工作环境中由于燃煤、燃气、燃油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事件。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燃煤、燃气设备不正常燃烧、无烟煤或劣质煤的使用、燃气设备泄漏等。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危害巨大,一旦发生,往往导致人员伤亡,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制定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二、应急响应原则:1.快速响应: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要立即迅速响应,争取时间抢救被中毒人员,同时尽快找到中毒原因,消除危险。

2.科学救治:对被中毒人员进行科学救治,尽量减少后果和伤亡。

3.综合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力量共同协作,共同应对危机,确保应急行动的协调统一。

4.宣传警示: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和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三、应急预案编制:1.组织机构:本应急预案由XX部门编制和负责执行。

2.预案编制原则:本应急预案遵循公正、科学、灵活、可操作的原则。

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3.防范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通过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向公众宣传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和预防方法,增加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了解,并提高防范意识。

(2)加强巡查检查,排查隐患。

定期对居民区、工业区等地进行巡查检查,发现潜在的一氧化碳中毒隐患,及时予以整治,确保安全。

(3)加强设施维护,保障正常使用。

对生活中常用的燃煤、燃气设施进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避免设施老化、泄漏等问题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4)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能力。

组织并培训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能力。

队伍成员要熟悉应急操作程序,并进行例行的模拟演练。

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在非通风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频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在没有应急预案的情况下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 识别风险和危险源在制定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之前,必须对风险和危险源进行识别。

这可以通过进行调查、检查和评估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风险和危险源:1. 家庭暖气设备:老旧或不正确安装的家庭暖气设备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

2. 燃气热水器和燃气灶具:不正确使用或老化燃气热水器和燃气灶具可能会释放一氧化碳。

3. 烟囱和通风系统:未清洁或不良维护的烟囱和通风系统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积聚。

4. 汽车尾气:在密闭车库或附近长时间停留的汽车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二.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预警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建立应急预警机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建立监测系统:在关键区域建立一氧化碳检测设备,以便及时监测气体浓度。

2. 制定预警标准: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一氧化碳浓度的预警标准,并确保其与监测设备相匹配。

3. 建立预警机制:建立一套快速响应的预警机制,包括报警器、紧急通知系统和自动拨打紧急呼叫的设备。

三. 培训和意识提高为了使人们能够在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时正确应对,培训和意识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培训和意识提高的关键要点:1.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培训人员应该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乏力和意识模糊等。

2. 应急处理措施:培训人员应该了解应急处理措施,包括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打开窗户增加通风、拨打紧急电话等。

3. 安全意识提高: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和危害的认识。

四. 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当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时,及时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将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前言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且高度毒性的气体,一旦人体吸入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针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显得十分必要,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预案内容一、预案制定制定应急预案前,需要对待遇设置不当、玩具、家具等材料过度热烤等常见一氧化碳中毒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拟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该分别针对以下方面予以制定:1.事故应急组织机构;2.应急资源调配机制;3.功能部门职责明确,预案分工明细;4.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和管理;5.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演练和检查管理。

二、应急预案流程1.预警响应阶段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各部门应当立即展开应急预案并启动预警响应系统。

同时,应当尽快将情况通报给上级领导,同时积极组织现场处置。

2.现场处置阶段现场处置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接警:应急指挥中心应及时启动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响应预案,汇总全市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初步处置方案,制定统一的处理计划。

•剖析事件:实地勘查事故现场,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和处理方案,迅速做出处理。

•疏散人员:将发生中毒事件的现场首先疏散出可能受到危害的人群。

•收集资料:在采取措施的同时,应当记录相关信息并用以后总结。

3.后续处理阶段在现场处理完毕之后,应当对受到影响的人员进行统计,然后派员进行评估和完善相关记录。

同时,还需要做好善后工作,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安抚,并根据相关规定受到影响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赔偿。

三、应急设备及物资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现场处置所需的设备,包括应急指挥车、现场处理卡车、气体检测设备、通讯设备以及疏散应急用品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应急物资安排,包括防护装备、紧急救援药品、抢救工具箱等。

四、应急组织保障完成以上预案之后,还需要建设应急组织保障成果,包括开展培训、演练、检测等活动,以确保应急组织机关及其管理人员具有较为综合的应急能力和相应的执行力。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事件概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职业场所或居民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有毒气体,长期暴露或高浓度暴露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该预案的目的是应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应急组织与领导1. 应急组织本预案的责任主体为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应急管理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部门等。

同时,需要建立一氧化碳事故应急指挥部,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迅速调动相关人员和资源进行处置。

2. 应急领导指定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评估工作,同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预案执行和事故调查工作。

三、应急准备阶段1. 完善监测系统建立一氧化碳监测系统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等渠道,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 配备应急装备储备一氧化碳检测仪、呼吸器、急救药品等必要的应急装备,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救治和处置。

4. 制定预案制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明确预案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程序、资源调配等内容。

四、事件发生与处置1. 监测与确认一旦接到一氧化碳中毒报警,应急指挥部立即调派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进行一氧化碳浓度监测和事件确认。

2. 人员疏散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后,应迅速组织人员疏散,避免进一步中毒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疏散人员进行简单的检查,确保没有中毒现象。

3. 断气与排查确认现场已疏散所有人员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一氧化碳泄漏源进行断气,并展开详细排查,查明泄漏原因。

4. 救治与处置如果有人员中毒,应立即进行救治。

急救人员配备呼吸器和急救药品,对中毒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同时,对可能有中毒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没有遗漏。

五、应急后期处理1.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及时成立,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意外事件,它往往发生在封闭或不良通风的环境中。

而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则指的是那些不是由工作场所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为了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一份完善的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非常必要。

一、预案目标和背景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为了减少中毒人数、减小财产损失,并确保及时救治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该预案是为了响应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无序情况,指导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如何预防和应对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二、预案主体内容1. 预防措施-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广播、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预防措施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 室内安全检查:定期进行住宅、办公室、商场等室内环境的安全检查,确保无论是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气或固体燃料,都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 安装报警器和排气系统:在重要场所和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和通风排气系统,提前感知风险并及时排除。

2. 应急预案- 报警与通知: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灵敏反应。

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 人员疏散与救援:组织人员在不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下,尽快疏散受困人员。

同时派遣专业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工作,包括抢救受伤人员和移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 防止事态扩大:对发生中毒事件的现场进行划定隔离区,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比如关闭燃气源、通风换气、控制火源等。

- 协调合作与信息发布:及时与相关部门、医院、媒体等进行沟通协调配合,确保救援与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发布情况说明,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措施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

3. 救治与善后处理- 及时救治: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和氧疗,降低中毒的危害。

- 监测与评估: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确定一氧化碳浓度和扩散范围,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发布安全报告,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引言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常因燃煤、燃气或燃油等不完全燃烧而产生。

当人们长时间或大量接触一氧化碳时,可能会导致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了有效应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目标1、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降低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损失。

3、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1、建立应急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和组织应急响应工作。

2、建立应急工作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具体执行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现场调查、人员疏散、医疗救治等。

3、建立专家咨询组: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建议。

四、应急响应流程1、预警与报告:当收到疑似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报告时,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上报应急指挥部。

2、现场调查与评估:应急工作组应迅速赶赴现场,调查事件原因和影响范围,评估事件等级。

3、疏散与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应急工作组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信息通报与发布: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告知公众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项。

5、事后处理与总结:事件处理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和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五、预防措施1、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燃气、燃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3、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燃煤设备时,应确保通风良好。

4、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其性能。

5、中毒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对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建立应急组织、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响应流程和采取预防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公众健康受到的影响和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提高应对能力。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其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晕厥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来源是燃气、汽车等燃烧物质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二、预防措施1.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一氧化碳报警器是检测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炉灶等燃气设备时,应该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这样当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报警器能及时发出警报。

如有一氧化碳报警器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请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2.定期维修设备。

对于燃烧设备如燃气热水器、燃气炉灶等应定期维护保养,预防设备老化引起一氧化碳的泄漏。

3.安全使用燃气。

在使用燃气设备时,应该仔细遵循使用说明书,确保使用燃气设备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煮饭、洗澡时要有人在场,不要在房间内燃烧炭火等不安全的物质。

三、应急预案在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马上打开门窗通风。

将空气流通,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

2.对中毒者进行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急救方法是输氧,将中毒者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给予高浓度含氧气的呼吸,同时可转移至医院就诊。

3.停用燃气设备。

找出一氧化碳泄漏的原因,排查问题。

四、救护措施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应该注意以下救护措施:1.立即停止进入中毒现场。

2.通过拍击或掐人中等方法唤醒昏迷者。

3.让昏迷者保持平卧位,头部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4.在病人口腔发现异物时应迅速取出,使病人口腔内干燥。

5.用吸氧袋、呼吸器等设备输送花氧气至中毒者体内。

五、总结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其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日常维护设备、安装报警器、正确使用燃气设备等措施,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对中毒者进行救援。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指在家庭、旅游景点、公共场所等非工作环境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以应对这种情况。

以下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内容:
1. 紧急情况下,切勿慌乱,保持冷静,尽量快速离开中毒现场。

将中毒人员搬离到室外,呼叫急救人员。

2. 在离开中毒现场时,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楼梯下楼,以免发生事故。

3. 在离开中毒现场时,尽量避免携带个人物品,以免影响逃生速度。

4. 紧急情况下,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可能引发火灾或一氧化碳泄漏的设备,如明火、电源开关或电气设备。

5. 切勿返回中毒现场,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并告诉情况发生的地点和中毒人数。

6. 在逃生过程中,尽量佩戴面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吸入一氧化碳的量。

7. 定期检查燃气、暖气等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其正常使用并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燃气管道。

8. 在室内使用热水器、煤气灶等燃气设备时,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封闭环境。

9. 如果发现燃气、暖气等设备出现异常,如较大噪音、异味或发现异常火焰等,应立即停用设备,关掉燃气源,并尽快与维修人员联系。

10. 进行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人们对中毒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预案,并确保将预案公布并普及给相关人员,以有效预防和应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1. 前言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居住环境内或公共场所内由于燃气泄漏、不当使用燃气设备、燃烧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超标的情况。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2. 预案目标2.1 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2.2 最小化中毒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3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处置水平。

3. 预案组织3.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指挥和组织协调的工作;3.2 预案的责任单位包括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

4. 预案程序4.1 监测和报警4.1.1 建立一氧化碳监测系统,并保持24小时不间断监测;4.1.2 监测装置发现一氧化碳超标时,立即发送警报信号。

4.2 紧急响应4.2.1 接到警报信号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4.2.2 启动警报系统,通知居民迅速撤离,并在必要时疏散附近的人员;4.2.3 联系应急救援队伍,准备救援装备和药品。

4.3 救援和救治4.3.1 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立即调派救援队伍赶赴现场;4.3.2 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先确保自身安全,然后救助被困人员;4.3.3 将中毒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为其提供急救和医疗救治;4.3.4 同时进行现场排查,找出一氧化碳泄露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4.4 事后处置4.4.1 进行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4.4.2 提供相关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4.4.3 定期组织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的能力。

5. 预案配套措施5.1 加强燃气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燃气设备的正常运行;5.2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和燃气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5.3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提前发现一氧化碳超标的风险;5.4 提供公众安全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一、概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指发生在居民生活、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非职业性场所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易于积聚并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避免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当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需要立即触发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和处理工作。

2. 报警与通知立即拨打当地应急电话,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前往事故现场。

同时,向周边居民和机构发出通知,保证人员安全。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指挥组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活动,制定并解释应急预案,调度和管理应急救援队伍。

2. 救援队伍由消防、医疗、安全等部门组成的救援队伍,负责控制事故现场、展开救援行动、疏散人员并提供医疗救助等工作。

3. 通知与宣传组负责向居民和机构发出通知,提供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宣传应急响应流程和预案。

4. 核查组负责核查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信息,收集相关证据,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四、应急措施1. 人员疏散和安全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后,需要迅速疏散事故现场的人员,尽量避免人员继续接触一氧化碳。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采取安全隔离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2. 医疗救援及时将受伤或可能受伤的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医疗救援队伍应及时提供专业的医疗救助,并做好病情记录。

3. 事故调查和处理成立核查组,对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并查明事故原因。

在彻底处理事故后,进行善后工作,如对受伤或死亡人员进行安抚和赔偿等。

4. 信息报告将事故的发生、救援进展情况等信息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以便统一指挥和协调救援工作。

五、应急培训与宣传为了提高员工和居民的应急响应能力,需要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宣传活动,加强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知识普及和应急预案的宣传。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一、引言本应急预案旨在指导和协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本预案适用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预防、应对和善后三个阶段。

二、依据1.国家应急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2.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一氧化碳中毒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预案制定和处置工作的规定;3.省、市、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制定的应急管理制度;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三、预防阶段1.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预防方法和应急处理等知识;(2)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治理的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2.加强监测预警(1)建立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预警平台,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动态;(2)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工厂、学校等重点监测点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加强监管和执法(1)加大对涉及一氧化碳排放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其达到国家标准;(2)加强对燃气、供暖等设施的检查和维护,预防一氧化碳泄漏事故的发生。

四、应对阶段1.突发事件发生时(1)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2)迅速确认事发地点和范围,及时向人民群众发布警示信息,要求人民群众采取安全措施;(3)组织专业人员前往事发地点进行现场处置和救援。

2.人员救援(1)迅速疏散受困人员,确保其安全;(2)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向医院调配救援物资和设备;(3)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3.事故调查(1)成立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2)查明责任,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善后阶段1.事故处置结束后,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确保环境安全;2.开展事故影响评估工作,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3.组织宣传活动,普及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4.开展事故后续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事故后果发展情况,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事件概述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指在2023年发生的由于一氧化碳泄漏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该事件可能会发生在家庭、公共场所、工厂、办公楼等各类场所,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在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组织人员转移、救援和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件特点1. 事件发生隐蔽性强。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人体对其无察觉能力,一旦泄漏,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2. 事件快速扩散。

一氧化碳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气体,很容易通过空气迅速扩散到周围环境,造成更多人员中毒。

3. 受害人员多为群体性中毒。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通常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大型建筑物中,一旦泄漏,大量人员可能同时中毒,造成救援工作难度较大。

三、应急响应措施1. 紧急报警一旦发现一氧化碳泄漏,立即通过电话或应急广播系统向相关部门报警,并按照报警流程进行操作。

紧急报警电话应在常见地方设有明显标识,并做好设施维护和定期检查工作,以确保能及时传递报警信息。

2. 人员转移在事件发生时,应指定现场人员负责组织人员转移工作。

负责人应迅速指挥被困人员有序撤离,并按照事先制定的疏散路线和点进行转移。

为了提高人员转移效率,应在建筑物内设置易于识别和使用的疏散指示标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工作。

3. 救援和抢救一旦发现受困人员,应迅速组织救援和抢救工作。

救援人员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和抢救。

对于义务救援人员,应提供安全培训和必要的装备,确保其安全执行救援任务。

4. 医疗救治中毒人员在转移和救援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医疗机构应提前做好准备,保持足够的人员和设备,做好中毒人员的救治工作。

同时,应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的资源,协调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治疗和康复工作。

5. 事后善后处理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

对于涉及责任问题的事故,应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和追责。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非工作环境下,由于一氧化碳泄漏导致的中毒事件。

对于这类事件,应采取下列应急预案:
1. 初步应对措施:
- 迅速离开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尽量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关闭一氧化碳泄漏源,例如关闭燃气炉具或燃气阀门。

- 尽快打开门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 通过呼叫紧急救援电话 (如911)或联系专业应急机构寻求帮助。

2. 危险区域处理:
- 在有毒气体泄漏的区域周围设置警戒线或警示标志,以防止其他人员靠近。

- 必要时采取措施,如关闭相关设备或仪器,确保有毒气体不再泄漏。

3. 救护措施:
- 对中毒者进行急救处理,包括:
- 尽快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检查中毒者的呼吸和心跳,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CPR)。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人员的支援。

4. 医疗救助:
- 中毒者应尽快送往医院急救治疗,并告知医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原因。

- 医疗机构会通过血气分析、脉搏氧饱和度等检查来确定中毒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输液补充等。

5. 事后处理:
- 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尽量找出一氧化碳泄漏的原因。

- 对泄漏设备或管道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 宣传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这些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具体执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性中毒事件,它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例如燃烧设备故障、暖气系统失效或不当使用烧烤炉等。

鉴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性和突发性,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以应对这类事件并最小化伤害。

本文将介绍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

1. 预案制定1.1. 目标和原则预案的目标是确保在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地采取措施,确保受影响的人员安全,并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案的原则包括全员参与、科学管理、宁缺毋滥、预防为主、应急相结合等。

1.2. 预案编制组织与人员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的预案编制组织,由一支专业团队负责预案的制定、审查和更新。

团队成员应包括相关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应急管理人员等。

1.3. 预案内容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危害和防范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组织和指挥体系;-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分级和报警流程;- 各级责任单位及其应急责任和职责;- 相关应急装备和设备的配备和管理;-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步骤与方法;- 危险区域的设定与控制;-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后的善后工作和事故调查。

2. 预案执行2.1. 预案培训和演练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的培训,使其了解预案的内容和要求,并熟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定期组织演练,测试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2. 事件报告和指挥中心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指挥中心报告。

指挥中心将组织相关部门协同行动,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置。

2.3. 人员疏散和救援在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时,首要任务是确保受影响人员的安全,及时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

救援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救援和抢救工作。

2.4. 危险区域的控制与封锁对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现场进行封锁和控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和扩散。

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事件背景2023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指由于一氧化碳泄漏或不当使用燃气设施等原因导致大量人员中毒的突发事件。

一氧化碳中毒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可能导致中毒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为了提前做好应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准备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十分必要。

二、应急组织和指挥1.应急组织应指定专门的应急组织负责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工作。

应急组织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安、卫生健康、消防、环保等单位的应急救援部门组成,具体组织人员根据事件规模和情况而定。

2.应急指挥应急指挥部应根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由指挥长统一指挥。

指挥部设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领导下,配备综合协调、指挥调度、信息通讯、应急救援、宣传发动、后勤保障等职能部门。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措施1.事件评估与警报当接到一氧化碳泄漏报警时,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评估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并发布警报通知周边居民,督促他们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2.事故现场的处理应急指挥部要及时派遣专业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调查与处理。

同时要求事故现场所有人员迅速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对泄漏源进行封堵,并确保事故现场不会进一步扩散。

3.伤员救治与疏散对中毒者进行紧急救治。

应急救援部门要派专业医护人员到现场进行急救,尽量减少伤亡人员。

同时,要统筹安排车辆和救护资源,及时疏散中毒者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4.社会各方面协助应急指挥部要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与协调,确保各种资源的协调利用。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情引导和社会稳定工作。

5.事后处理与调查应急指挥部要及时展开事后处理与调查工作。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追究责任,建立事故档案,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宣传与教育1.宣传教育应急指挥部要加强对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宣传教育工作。

2024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编制(2篇)

2024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编制(2篇)

2024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背景介绍2024年,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居民家庭中普遍存在使用燃气热水器、炉具及暖气等设备的情况。

然而,由于燃气器具故障、燃烧不完全以及不当使用等原因,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早期发现、及时报警和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原则:(1) 规范: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定的标准进行操作;(2) 综合: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联动机制;(3) 灵活:针对不同类型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组织体系1. 预案组织架构:(1) 领导层:由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负责,对预案的实施、监督和评估负总责;(2) 指挥部: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应急工作;(3) 应急小组: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指导现场救援和抢救工作;(4) 协作机构:包括消防、医疗、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2. 预案组织职责:(1) 领导层:负责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权限;(2) 指挥部:负责总体组织和协调,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3) 应急小组: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协调现场救援和抢救工作;(4) 协作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配合应急工作的展开。

四、应急流程和措施1. 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2) 加强燃气安全检查,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巡查和监测机制;(3) 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传授使用燃气设备的正确方式;(4)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定期维护和更换电池。

2. 应急措施:(1) 早期发现和报警:居民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时,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拨打急救电话报警;(2) 疏散人员:及时疏散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3) 急救抢救:确保被困人员的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或氧气吸入,保持体温并送往医院救治;(4) 环境治理:关闭燃气供应,通风换气,消除一氧化碳积聚。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且具有高度毒性的气体,常在燃烧不完全产生。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和蔓延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导致重大灾害事故。

因此,制定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对及时应对、控制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预案的目的旨在规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居民住宅、公共场所、商业机构、学校、医院等各类场所。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3.1 一氧化碳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协调指挥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工作,由当地政府负责组织成立。

3.1.1 指挥部主任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救治、处置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3.1.2 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保障指挥部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医疗、警察、环保等具备相关应急救援能力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现场救援和处置工作。

3.3 监测预警部门由环境保护部门、气象部门等负责对一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4 民众教育宣传部门负责对公众进行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应急措施4.1 预防措施(1)场所管理:公共场所、商业机构、住宅小区等要加强一氧化碳排放源的管控,确保燃气设备、锅炉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

(2)通风措施:任何封闭空间都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清洁排风系统,并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3)安全用火使用:要正确使用和存放液化石油气、煤气、燃气等燃料,避免发生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4)燃气设施安全检查:对居民住宅、商业机构等场所的燃气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4.2 应急响应措施(1)事前准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配备足够的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指在家庭、公共场所、学校等非工作环境中,人们不慎接触一氧化碳(CO)而导致中毒的情况。

对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采取以下应急预案:
1. 建立预警机制:在家庭、公共场所等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测其工作状态。

2. 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普及,让人们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

3. 加强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等地方的管理,确保无线路老化、燃气泄漏、烟囱堵塞等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隐患。

4. 提供急救培训:提供急救培训,使人们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5. 采取紧急措施: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尽量离开室内到空气流通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如120)请求医疗救助。

6. 救援和治疗:立即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医疗人员应及时对中毒者进行吸氧、补液等紧急治疗,尽快排除体内的一氧化碳。

7. 调查事故原因: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确定事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8. 加强安全预防: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如检修燃气设施、加强排气通风、合理使用取暖设备等,提高预防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通过加强预防、管理、救援和治疗等各方面的工作,可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加以演练。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即时控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导和规矩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持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根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划分为 4 级。

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 1 )在 24 小时内,1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浮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 100 人(含 100 人)以上,并且浮现死亡病历;或者死亡15 人(含 15 人)以上。

( 2 )在 24 小时内, 1 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a. 在其范围内浮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 300 人(含 300 人)以上,并且浮现死亡病历;或者死亡 25 人(含 25 人)以上。

b. 在其所辖的 8 个及以上(或者全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 3 )在 24 小时内, 1 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a. 在其范围内浮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 500 人(含 500 人)以上,并且浮现死亡病历;或者死亡 35 人(含 35 人)以上。

b. 在其所辖的 16 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c. 在其所辖的 4 个及以上(或者全部)的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Ⅲ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4)在 24 小时内,全国发生以下情况:a. 一氧化碳中毒人数 1000 人(含 1000 人)以上,并且浮现死亡病历;或者死亡 50 人(含 50 人)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3 事件分级根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划分为4级。

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1)在24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00人(含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5人(含15人)以上。

(2)在24小时内,1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a. 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300人(含3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25人(含25人)以上。

b. 在其所辖的8个及以上(或全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3)在24小时内,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a. 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500人(含5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35人(含35人)以上。

b. 在其所辖的16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c. 在其所辖的4个及以上(或全部)的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Ⅲ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4)在24小时内,全国发生以下情况:a. 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000人(含10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50人(含50人)以上。

b. 30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c. 8个及以上的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Ⅲ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d. 2个及以上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Ⅱ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Ⅱ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1)在24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60-9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0-14人。

(2)在24小时内,1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a. 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50-29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5-24人。

b. 在其所辖的4个及以上(或全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3)在24小时内,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a. 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300-49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25-34人。

b. 在其所辖的8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c. 在其所辖的2个及以上的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Ⅲ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4)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Ⅲ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1)在24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30-5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6-9人。

(2)在24小时内,1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a. 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60-14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0-14人。

b. 在其所辖的2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3)地区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Ⅳ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级:(1)在24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0-29人,或死亡3-5人。

(2)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4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大力开展防控一氧化碳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预防控制工作。

对可能引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卫生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本预案。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理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重点依靠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1.4.3 加强协调信息共享各级人民政府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及时通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研究分析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及时、有效地开展监测、报告。

对可能发生的中毒事件协调气象、卫生、城建、公安、环保等部门组织实施预警提示,对已经发生的中毒事件协调联动,积极处置。

1.4.4 反应及时处置有效加强应急反应机制建设,做好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应急能力,迅速、及时、有效地应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1.5 适用范围本预案主要适用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应急工作。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由天然气、液化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可以致使人体缺氧窒息的气体所造成的中毒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2 监测、报告和预警2.1 监测与报告各级气象部门负责开展天气气候变化情况监测,在出现特定的天气气候条件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卫生部门通报,提醒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各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组织公安、卫生、气象等相关部门开展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主动监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部门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2.1.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2.1.1.1 责任报告单位2.1.1.2.1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责任报告单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1.1.2.2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为责任报告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2.1.1.2 责任报告人2.1.1.2.1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责任报告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报告机构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2.1.1.2.2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责任报告人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可授权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人员报告)。

2.1.2 报告时限和程序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报告机构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发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信息的核实、汇总和分析工作,当发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已经构成事件可能,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治,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的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2.1.3 报告内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包括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2.1.4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可直接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

县级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收到报告信息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审核事件报告信息的准确性。

2.1.5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报告系统示意图测信息,结合当地地理和建筑结构特点,按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规律,分析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出预警建议,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发布预警提示。

3 应急响应3.1 分级响应机制3.1.1 应急响应原则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要做好现场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并防止可能发生的爆炸事件;现场处理采取边抢救、边调查、边核实、边开展宣传教育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同时注意加强与媒体沟通,按国家规定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做到及时、主动、准确和有序。

3.1.2 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的提出Ⅰ级: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或终止Ⅰ级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Ⅱ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或终止Ⅱ级应急响应的建议,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Ⅲ级:由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或终止Ⅲ级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地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Ⅳ级:由县(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或终止Ⅳ级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1.3 应急响应措施当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启动后,省级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机构要根据事件的不同分级,相对应地科学、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响应措施,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