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三角形三边关系亮点和缺点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三角形三边关系亮点和缺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亮点:
1. 清晰的教学目标:教材明确指出了学生要在本单元掌握的知识点,例如认识和观察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的特点等。
这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2. 知识体系清晰:教材按照逐步深入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边长、边的关系等。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系统地建立起三角形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3. 合理的教学设计:教材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物展示、游戏、练习等,既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兴趣。
4. 注重拓展学生思维: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例子、用乐高积木搭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但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也存在一些缺点:
1. 缺乏实践活动:虽然教材中有一些实践活动,但是数量较少,很多知识点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缺乏真实世界中的实践应用,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2. 缺乏巩固练习:教材中的练习题数量较少,难度程度也相对较低,缺乏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无法全面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3. 缺乏个性化教学:教材的设计较为一致,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可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对于一些学生又过于难以掌握。
综上所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有其亮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点,同时也要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能否围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能否围成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教学课件、学生活动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片中的三角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
接下来,教师提问:“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能否围成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深化。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情境的图片,如:一个孩子在玩三角形积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三边的长度,并判断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如何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的教具。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例子,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剪刀等,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详细阐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发放一些三角形模型的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解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所以【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16厘米,那么第三条边最小是()厘米.A.8 B.9 C.10 D.11【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看哪个选项内的数不在这个范围内即可.【答案】解:设第三边长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16-8<x<16+8即:8<x<24(但不能是8厘米和24厘米).所以第三条边最小是 9厘米.故选:B.【总结】考查三角形的边时,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边长均为整厘米数,最长边为11厘米的三角形有()个.A.38 B.37 C.36 D.35【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答案】解:若第二长的边为11,另一边可为1~11;若第二长的边为10,另一边可为2~10;若第二长的边为9,另一边可为3~9;若第二长的边为8,另一边可为4~8;若第二长的边为7,另一边可为5~7;若第二长的边为6,另一边可为6;共有:1+3+5+7+9+11=36个;故选:C.【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进而得出结论。
B、4+4>4,所以能围成三角形;C、3+3=6,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C.【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6、张红想用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和两根5厘米长的小棒围三角形,结果()A.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B.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C.没有围成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答案】解:因为5+5=10,所以用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和两根5厘米长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C.喜子的商铺(淘宝店):微店:【总结】此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概念
三角形三角形三个三: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个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角形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三个锐角。
)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条短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三角形高和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一条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一条在三角形内)。
如何作三角形的高:从底边对应的顶点,作一条垂直于底边的虚线段,标上直角标记。
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里面的高。
长方形背后藏着的是什么三角形:看到一个锐角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如下图:三角形按角的特征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度。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度。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小于90度。
)三角形按边的特征来分: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上的高正好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底角只能是锐角。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存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小棒或者绳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4.学生小组讨论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及时了解原因并进行指导。
-视频:提供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边关系。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图形的认识、加减乘除的运算等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喜欢通过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
3.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专注力和耐心,能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探究。然而,他们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案例研究:提供具体的三角形问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案例,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的理解。
(赛课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共15张PPT)
根木头组成。现在张叔叔已经有了两根分别长3米的木料,他可以再
找一根几米的横梁组成人字梁? (取整米数)
【答案】小于6米 。 【解析】其中两条线段已经确定,且相等。固另一条线段只要短于6米就可以。
课堂练习
3.有两根长分别为10厘米和6厘米的小棒,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
(1)第三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15厘米。 (2)第三根小棒最短是多少厘米? 【答案】5厘米。
少厘米吗? (取整厘米数) 【答案】最长16厘米、最短4厘米。 【解析】最长、最短时,都必须满足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 三边;最长也不可能超过7厘米与10厘米的和,最短时,这条边与另一条
短边7厘米的和也必须大于第三条边10厘米,所以最长是16厘米,最短是
4厘米。
知识梳理
小练习:1.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
☆
2.小丽用17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可能是( 8 )厘米、( 4 )厘米、( 5 )厘米。
(答案不唯一)
课堂练习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
(1)8厘米,9厘米,15厘米。 ( √)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7.2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材第77~78页
课题引入
1.说说你对三角形有了接围成的图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3个顶点;三角形的高和底要相对应。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三角形的秘密。
教学新知
例1:下面有四根小棒,任意选其中的三根小棒围三角形,看看能不
4.有三根小棒,分别长6厘米,8厘米,15厘米,用它来能围成一个 三角形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理由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2三角形三边关系丨苏教版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8厘米
5厘米 8厘米
3厘米
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 不能围成三角形。
5厘米 8厘米
3厘米
下面几组小棒中能拼成三角形的有哪些,用“√ ”选出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明去上学还能走中间这条路吗?为什么?
小草有意 脚下留情
小草休息 请勿打扰
组 别 三根小棒的长 能否围成
度(Cm)
三角形
任选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与第三根小棒 的长度比一比,它们有什么关系,请写出 所有的关系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5厘米 3厘米 8厘米
5
3
厘
厘米米ຫໍສະໝຸດ 8厘米8厘米8厘米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志正则众邪不生。 追踪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志正则众邪不生。 鱼跳龙门往上游。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无所求则无所获。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 √
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2厘米 和1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
三角形三边关系 -苏教版
5厘米+ 2厘米< 8厘米, 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 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4+5>8 4+8>5 5+8>4
4+2>5 4+5>2 5+2>4
任意两根小棒的 长度和一定大于 第三根小棒。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先画一 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
A.5厘米、5厘米、10厘米 B.4厘米、2厘米、3厘米
C.3厘米、6厘米、2厘米
2.下面第( A )组中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2cm、2cm、5cm B.2cm、3cm、4cm C.2cm、2cm、2cm
3.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的长分别是10厘米和16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 B )
厘米。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判断三条 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时,可以用较短的两边之和, 与最长的那条边比较。
下列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 1.4cm ,9cm, 5cm ( ) √ 2.8cm ,7cm, 6cm ( ) × 3.3cm ,10cm, 5cm ( )
选择。
1.下面给出的第( B )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 边关系
数学苏教版 四年级下
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1)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2)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线段。 (3)三角形的3条边要首尾相接地围 起来。
思考: 1. 要想用小棒围一个三角形,至少要 用几根? 2. 是否有了3根小棒就一定能围成三 角形?
知识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1、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3cm、5cm,你可以画出几个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并求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3) 以长为3cm、5cm、7cm、10cm的四条线段中的 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___个三角形.
(二)判断:“摘苹果”
(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
三角形三边关系
课件
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条ຫໍສະໝຸດ 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条
不能围成三角形
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小棒时,
不能围成三角形。
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时,能围成三角形。
猜想1:
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小棒时,能围成三角形。
4+5>6 4+6>5 5+6>4
4+6=10 4+10>6 6+10>4
4+5<10 4+10>5 5+10>4
5+5>6 5+6>5
5+5=10 5+10>5
5+6>10 5+10>6 6+10>5
能
不能
能
能
不能
不能
4、5、5
4+5>5 5+5>4
1.
2.
3.
!!!
我学会了
3、三角形的稳定性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件
实验一
从五根小棒中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5 3 3
5 3 4
5 3 5
5 3 6
苏教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苏教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苏教版里超级有趣的三角形三边关系。
你知道吗?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不是随便凑在一起就行的,它们之间有着特别的小秘密呢!比如说,两条短边相加的长度一定要比那条长边更长。
这就好像三个小伙伴手拉手,两边的小伙伴手臂长度加起来得比中间那个长,才能真正围起来呀。
想象一下,如果两条短边加起来都没有长边长,那它们怎么可能够得着彼此,围成一个三角形呢?根本不可能嘛!再比如说,我们给定两条边的长度,那第三条边的长度就有范围啦。
它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太长了就超过了能围成三角形的极限,太短了又根本够不着另外两条边。
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其实啊,生活中也有很多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例子呢。
像我们搭的架子,如果不符合这个关系,可能就不稳当啦。
所以,小伙伴们,记住这个有趣的三边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哟!稿子二嗨呀,朋友们!咱们来唠唠苏教版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这玩意儿,三边之间的关系可好玩啦!你看哈,任意两边的长度加起来都得大于第三边,不然就组不成三角形。
这就跟咱们排队一样,前面两个人靠得太近,后面的人就插不进来,队伍就不完整啦。
比如说,有三条边分别是 3 厘米、4 厘米和 5 厘米。
那 3 厘米和 4 厘米加起来是 7 厘米,大于 5 厘米,所以能组成三角形。
要是有三条边是 2 厘米、2 厘米和 5 厘米,2 厘米加 2 厘米才4 厘米,小于 5 厘米,这可就组不成三角形咯。
而且哦,知道了这个三边关系,还能帮咱们判断很多东西呢。
像盖房子的时候,那些钢梁的长度合不合适,用这个关系一判断就清楚啦。
还有哦,如果只知道两条边的长度,咱们也能大概算出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
是不是很厉害?所以呀,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重要啦,咱们可得好好记住,以后遇到问题就能轻松解决啦!。
新苏教版《三角形三边关系》
新苏教版《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我们的数学世界中,三角形是一种极其常见且重要的几何图形。
而三角形三边关系,则是理解和研究三角形的关键知识点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三角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那么,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新苏教版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我们逐步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奥秘。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说,我们有三条线段,长度分别是 2 厘米、3 厘米和 8 厘米。
如果我们尝试把它们首尾相连,会发现根本无法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也就是说,在一个三角形中,较短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一定要大于最长边的长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验证。
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 a、b、c,那么必须满足 a + b >c,a + c > b,b + c > a。
比如说,有一个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 3 厘米、4 厘米和 5 厘米。
因为 3 + 4 > 5,3 + 5 > 4,4 + 5 > 3,所以这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如果三条边分别是 2 厘米、2 厘米和 5 厘米。
因为 2 + 2 = 4 < 5,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三条线段无法围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从几何的角度来思考。
如果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那么这两条边就无法与第三边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也就无法构成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工人师傅需要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来搭建结构;在道路规划中,需要考虑三角形三边关系来确定路线的可行性;在木工制作中,也需要根据三边关系来确保制作的部件能够拼接成稳定的结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能判断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想象、比较、概括、归纳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剪刀、直尺、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活经验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围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这里有三根纸条,如果把纸条的黑色边线部分看成线段(图1),那么就有几条线段?师:你能用这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一生上台操作(图2),师:围得怎么样?生:线段与线段首尾相接,不出头,不空缺,围得很好。
(图1)(图2)师:像这样,把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我们就可以说,这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评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是建立在“围”三角形基础上的,所以用三条线段正确围出三角形是本课教学开展的基础。
在这里,教者巧妙地将长方形纸条的一条长描出来,这样就将纸条抽象成了“线段”,非常方便操作,为正确围出三角形扫平了障碍。
而针对围出的三角形的评价更为下面“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做好认知上的铺垫。
】二、初步体验,提出问题(一)动手操作师: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生意见不一致,师:老师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口说无凭,用事实来证明!老师为每桌准备了一条线段(一根纸条),有办法将它变成3条线段吗?生:剪。
师:这个想法真大胆!允许剪,不过剪是有要求的!出示要求:1. 沿刻度线任意剪成3条线段。
2. 在每条线段上标出长度(1格表示1厘米)。
3.同桌合作,用这3条线段围一围,看看是不是能围成三角形。
(二)作品展示师:哪些同学成功围出了三角形?来展示介绍一下!生1:我们剪成的3条线段分别长2cm、5cm、6cm,能围成三角形。
苏教版4下第7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7页例3及第74页“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二第5-8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判断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中,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任意”的含义。
[教学目标]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谈话揭示课题。
二、操作实验,探究发现出示例题,根据预习交流反馈。
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教师精讲:1.初步猜想,引发质疑。
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1)引导:4厘米、5厘米、10厘米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指出: 4厘米和5厘米两根小棒加起来的长度和还比10厘米短,它们不能首尾相接。
用算式表示是4+5<10,也就是两边长度的和小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2)引导:4厘米、6厘米、10厘米为什么也不能围成三角形呢?指出:4厘米和6厘米这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与第三根的长度相等。
用算式表示是4+6=10,那么将出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所以这三根小棒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3. 探究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4cm、5cm、6cm和5cm、6cm、10cm这两组小棒任意两边长度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所以能围成三角形。
4.总结能围成三角形与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引导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5.思考:3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否首尾相连地摆成一个三角形?6.量一量、算一算,再次验证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吗?7.质疑: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教材第77页的例3。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发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三根小棒尝试拼摆三角形。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三根小棒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2)汇报交流,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巩固练习设计层次性练习,让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
2. 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并判断其三边关系。
五、板书设计三角形三边关系1.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汇报交流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小组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发现和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札记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
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3.导入新课。
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度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设疑
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三、探究交流:
1.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2.操作交流。
(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
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小组交流。
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
三角形?
①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②选择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③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④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问:第③种情况和第④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第③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小结:因为4cm+2cm<8cm,5cm+2cm<8cm,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3.探索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那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1)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2)学生独立探索。
(3)交流汇报。
第①种情况:4+5>8、4+8>5、5+8>4;
第②种情况:4+2>5、4+5>2、5+2>4。
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4.验证规律。
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
(1)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
(单位:毫米)
(3)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
(4)总结规律。
提问:通过验证,你发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议一议: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厘米长的小棒和3厘米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没有大于8厘米,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四、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教师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
题目提供了四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在练习时可以进行尝试。
在学生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