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迁移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探索数学奥秘的旅行列车又将我们带到哪里呢?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单元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后回答)要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就要用到分数乘法的知识。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研究和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4人吃饼的情景图,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 5+5+5+5 5³4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即:5+5+5+5表示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³4表示5的4倍是多少?(2)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景图:每人吃51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再次让学生思考,然后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51+51+51+5151³4或4³51 再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即:51+ 51+51+51表示4个51相加的和是多少?51³4表示51的4倍是多少? (3)对比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思考一下,5³4和51³4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感受?(学生答略)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探索计算方法。
51³4怎样计算?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汇报,并让学生自己说计算的依据,最后掌握大家认为较好的方法。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新修电子版教案五篇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新修电子版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莫泊桑拜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总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学目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十一册)目录:第一课《北京的色彩》第二课《我的百草园》第三课《七月上天山》第四课《鸟的天堂》第五课《歌词两首》第六课《那棵高山榕》第七课《中华星》第八课《零的突破》第九课《烂漫的点地梅》第十课《妙极了与糟透了》第十一课《在急流中》第十二课《把耳朵叫醒》第十三课《卧看牵牛织女星》第十四课《数字图书馆》第十五课《仙人掌》第十六课《神奇的音箱》第十七课《古诗两首》第十八课《永远记住您,老师》第十九课《韦德的心愿》第二十课《回家》第二十一课《匆匆》第二十二课《收藏阳光》第二十三课《沙漠玫瑰》第二十四课《大海中的灯塔》第二十五课《看戏》第二十六课《回忆鲁迅先生》第二十七课《试飞》第二十八课《提灯女神》第二十九课《古文两篇》第三十课《巨人的花园》第三十一课《景德镇的瓷器》第三十二课《将相和》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学过程: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1. 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1.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2. 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
2.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板书设计
3七月上天山
雪峰、雪水
七月上天山森林对天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野花
教学反思
课 题
4 鸟的天堂
课 时
1-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观看鸟的天堂的图片导入新课。
二、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三、品味语言,领悟美境
着重交流对下列句群的理解:
a.“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这句话描写了雪峰的“高矗”、“巨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色泽之美:以蓝天为背景,白缎似的雪峰耸立着,白云投下的云影如同几朵银灰的暗花。
3.思考:从“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自读9~11段,思考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前后照应)
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秋林
北京的色彩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建筑
教学反思
课 题
2我的百草园
课 时
1-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交流收集的关于鲁迅的资料。
目标预设
学法预设
读、思、悟、议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2. 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语文教案)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
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起看看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送查阅!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领悟爱花、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
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气势磅礴的,翻滚的,有潮声的......)那么课题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描写中感觉到这确实是一片花潮(二)交流、讨论并整理。
1、指名说,相机板书:多有动感有声音2、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三)再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把它概括成一个词来说说是怎样的花潮。
在课题前加()1、交流并板书:迷人的美丽的气势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声有色的......2、教师小结:迷人、美丽、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也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达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语句,用--划出来,并想方法把它读好,想想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着重点拨理解以下句子:句1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指名有感情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时代、炫耀,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自己的喜悦呢C、翻开课件,出示海棠花图片。
D、交流想象。
E、小结过渡:这么多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喜气洋洋的感觉。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质教案】【2020年最新】
备课本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对象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6人,通过在校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缺乏自制力,有待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他们接受学前教育也参差不齐。
现将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大部分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他们对语文课已有了较为初步的了解、认识,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识字,并能讲一些故事,虽然有些故事讲得不是很流利,但是可以说明这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
因此,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是极其微薄的,他们刚具备拼读,阅读文章能力。
2、部分学生在上课习惯不好,小动作极多,不能专心听讲,也不愿思考。
上课很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安静地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
但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很早来到学校,个个都还很有礼貌,能跟老师问好,回去能跟老师道再见,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相信不久,他们能很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包括“卷首语”“识字”“课文”“口语交际”“积累与运用”“附录”几个部分。
教材安排每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
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全册设8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做好准备去春游、过生日、向伙伴介绍自己、装扮我们的教室、夸夸我的家里人),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目标
编写一份完整的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帮助教师有
效教授语文课程。
教案内容
1. 第一单元:《黄河的儿女》
- 课时一:课文导读及词语研究
- 课时二:理解课文并分析人物形象
- 课时三:扩充词语知识,理解文章主旨
- 课时四:复课文,进行仿写练
2. 第二单元:《宝宝的一天》
- 课时一:课文导读及生词研究
- 课时二:理解课文并分析生活场景
- 课时三:扩充词汇,练理解与表达
- 课时四:复课文并进行写作练
3. 第三单元:《猜谜语》
- 课时一:导读谜语,研究解谜技巧
- 课时二:理解谜语并分析谜底
- 课时三:创作谜语,增加语言表达能力
- 课时四:复谜语,进行团队竞赛
...
使用方法
1. 按照每个单元的教案内容进行课程教授。
2. 每个课时可以按照教案提供的建议进行教学设计和练安排。
3.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
- 请确保教案内容合理、准确,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和补充。
- 教案仅供参考,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 如有未经证实的内容,请勿引用。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
2.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三、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齐读,谈谈对句中两个“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没有加的理解。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读“树”
1.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板书)
2.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3.交流榕树的特点。
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榕树的特点。透过文字和图片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榕树。
默读课文第1~9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写鸟的句子和词读一读。
2.感受课文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鸟多、热闹)
3.小组中自主学习。在读中理解体会鸟多、应接不暇的场面。
板书设计
4鸟的天堂
第一次榕树茂盛,生命力旺盛
学法预设
读、思、悟、议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新疆乐曲,以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
2.老师简介天山。
4.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七月上天山》,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天山独特的魅力。
二、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七环节学校:班级:姓名: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北京的色彩第一课时一、课题:北京的色彩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北京”。
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
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
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一)学习第一部分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北京的色彩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熟练掌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2. 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本中的课文、词语以及语法知识;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课本中的重点课文;2. 学会提取主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表达;3. 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 教学板书和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观看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2. 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二、讲授课文(15分钟)1. 介绍和解读本课的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和重要句子;2. 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3. 利用教学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2. 分组讨论,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展开交流;3. 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2.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五、巩固与分享(10分钟)1. 向学生提供相应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分享和互相点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 课堂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2. 教师提醒学生今后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解释下列词语带点字的意思:覆盖启发(3)“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注意正音。
(2)将下列生字用小黑板写出,注意不写错字。
揿铆(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复杂”的反义词,“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
(4)“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什么?(压缩空气)3、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途原理2344、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讲读第一段。
1、讨论: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处?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
第一段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有许多奇妙的用处,那么有哪些用处呢?请默读第二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7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西师版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预设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新词2、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准备重温《三国演义》教学预案一、激情导趣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二、新授(一)解题、阅读定向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计”是什么意思?“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学生纷纷回答:苦肉计、调虎离山、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
(二)检查预习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三)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兵临城下。
“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
(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板书:(一)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二)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三)高潮司马懿中计(四)结局诸葛亮释计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二、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卡片若干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凡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3、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
)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悲惨)4、今天,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1、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2、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学生交流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D、我们那可怜的凡卡正在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选择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3、默读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地写一些标注,如有产生疑问的地方,就在旁边打个问号。
A、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4、讨论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
5、把信的内容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到写回忆的部分停下来想一想凡卡在爷爷身边时的快乐生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教案2021年新编五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西师版教案2021年新编五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易读错的音:“觑”读“qù”,不要读成“xū”或“qū”;“抿”字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
﹡易写错的字:“觑”字,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
﹡理解字词:二、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
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
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1):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课。
第二部分(12——14):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默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2、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3、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4、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5、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6、“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7、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8、怀特森老师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9、“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
3.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学法预设
读、思、悟、议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学法预设
读、思、悟、议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1.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2.2.质疑问难,学生读课文提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两次去鸟的天堂,作者有什么感慨?
2.这是怎样的一棵榕树啊!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株大榕树。学生自读,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思考这到底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3.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梳理。
五、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Word版
第二十六课《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当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突出这个人的特点,包括传神的外貌描写,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
实事求是地刻画,不要随意拔高,任意美化或者丑化。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 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 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 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1. 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
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
(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
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1. 自己读课文。
2. 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
3. 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1. 朗读全篇课文。
2. 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 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
五、拓展应用,以读代写1. 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
2. 念给大家听一听。
3. 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十七课《试飞》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
读、思、悟、议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新疆乐曲,以优美的旋律激起学生对天山神奇景色的向往。
2.老师简介天山。
4.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七月上天山》,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天山独特的魅力。
二、二、自主读书,自主体会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观看鸟的天堂的图片导入新课。
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和美丽。
学法预设
读、思、悟、议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3.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学法预设
读、思、悟、议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本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1、北京的色彩第一课时一、课题:北京的色彩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教师板书“北京”。
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
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
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一)学习第一部分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北京的色彩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北京的色彩第二课时一、课题:北京的色彩二、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五、教具准备: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
(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
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思考:从“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八、作业布置: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九、板书设计:《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十、教后反思:3、我的百草园第一课时一、课题:我的百草园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谈话导入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
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注意纠正字音:“珊瑚”的“珊”读“shān”不读“shuān”;“后窍”的“窍”读“qiào”,不读“qiǎo”。
注意纠正字形:“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
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写法上的体会: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
用“碧绿”、“紫红”描写颜色,用“鸣”、“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伏”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臃肿”、“肥胖”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也是孩子的乐园。
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
九、板书设计: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我的百草园第二课时一、课题:我的百草园二、教学目标: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三、教学重点: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
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
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前面2、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也许是”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
提起你的笔,写一写。
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
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我的百草园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十、教后反思:3、七月上天山第一课时一、课题:七月上天山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