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训练题

合集下载

论语对比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对比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对比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必要性C.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D. 学习的乐趣2. 下列哪句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

A. 个人品德的完美B. 对他人的爱C. 社会和谐的基石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4.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________的重视。

5.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________上的不同。

三、简答题6. 解释《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7. 根据《论语》中的教导,阐述孔子对于“礼”的理解。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孔子“中庸之道”的理解,并说明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五、对比分析题9. 比较《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描述,并分析这两种人格特征在当今社会的体现。

10. 将《论语》中的某些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

答案:1. D2. C3. D4. 学习5. 心态6. 孔子在这里强调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从而能够教导他人,这是成为老师的条件。

例如,通过复习历史,我们不仅能够记住事件,还能够从中得到对未来的启示。

7. 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节,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

8.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主张避免极端,寻求事物的平衡点。

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4分)答案: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每句2分)18. 静躁(每空1分)19.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老师研究过去,学生才能学到新知识。

B.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研究过去的知识。

C. 学生应该专心听老师讲解以前学过的知识。

D. 只有通过研究过去的知识,才能掌握新的知识。

答案:D2.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学到新知识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B. 研究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地坚持下去。

C. 懂得研究,可以让人变得快乐。

D.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经过不断的练,会变得简单愉快。

答案:B3.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学问广博,并且坚定地追求,反复思考并且用心向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仁慈。

B. 研究虽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是要有仁慈之心。

C. 只有博学和细心之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D. 只有一心追求知识,并且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的仁人。

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提醒我们要善待他人,尽量不去伤害别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是理所应当的。

2. 请简述“事实说话”的意思。

答案:“事实说话”指的是真实的陈述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解释或歪曲。

只有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才是有利于真正了解问题的。

第三部分:论文题请以“孟子的人性观”为题,撰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文。

(此处省略)答案:(此处省略)。

《论语》试题

《论语》试题

《论语》试题《论语》试题1阅读下面《〈论语〉十则》,完成下列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1)学而不思则罔 ____(2)诲女知之乎____(3)其恕乎!____(4)传不习乎____2、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用原文句子填写)4、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迷惑;(2)教导;(3)大概、也许;(4)老师传授的知识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3)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3、任重而道远4、己所不欲,勿施于5、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论语》试题2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公冶长》)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综合以上四则,请概括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答案:①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

②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

③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

④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

⑤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

参考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学而》)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为政》)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负责认真,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公冶长》)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尧曰》)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训练真题-高考论语相关真题相关题目10套及答案

《论语》真题训练营北京·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

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参考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高考真题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阳货》)(注)言:德。

1、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高考题二: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论语》阅读附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论语阅读试题

论语阅读试题

《论语》阅读训练系列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路曰:“卫君(1)待子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

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

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xī,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òng,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认为孔子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是一种迂腐。

B.孔子认为用词不当,办起事来就难成功。

C.孔子认为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D.孔子认为刑治是礼治的基础,是礼治的保证。

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1)。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B.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

《论语》练习题

《论语》练习题

《论语》练习题文化经典《论语》练习题《学而第一》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眾,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论语?学而》)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注】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②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常识(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要求子弟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的时间和余力,泽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四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着服务的。

(2)、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简要分析。

答:《为政第二》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会,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肴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

难,不容易。

②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③馔:吃喝。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

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

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参考答案:(1)D。

颜渊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聪敏,请让自己按照老师孔子的话去做。

(3分)(2)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3分)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课外阅读书目《论语》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课外阅读书目《论语》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课外阅读书目《论语》阅读检测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2.君子食无求饱,__________________,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3.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逾距。

7.朝闻道,____________。

8.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9.发奋忘食,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____________,今之学者为人。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2.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岁寒,然后知___________________。

15.仁远乎哉?__________,斯仁至矣。

16.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鲜矣仁。

18.过也,人皆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

21.______________,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训练六篇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论语》阅读题及译文(有答案,内容全)

《论语》阅读题及译文(有答案,内容全)

《论语》阅读题及译文(内容全,有答案)一、填空题学而第一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八佾第三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里仁第四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第五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雍也第六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述而第七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论语》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论语》阅读原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论语》阅读题目(一)9.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家。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思而不学则殆( ) (2)是知也( )11.学习能使人心情愉悦。

在第一则语录中,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吾日三省乎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你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论语》八则中的每一则都蕴含深意,相信在老师的引导下,你一定有所领悟。

请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3分) 上联: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_________受益匪浅。

《论语》阅读答案(一)10.(1)疑惑。

(2)通“智”智慧11.经常复习,并去实现所学;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学问。

《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30 分) 1.子曰:兴于《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 ___________ ;人之将死, ___________3.子曰:民可使由之,。

4.子曰:不在其位,。

5.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 。

6.子曰: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勇者不惧。

7.子曰:巧言乱德。

, ___________ 。

8.子曰:非礼勿视,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9.子曰:其身正, ___________ ;其身不正, ___________ 10.孔子曰: ___________, 无以为君子也; ___________, 无以立也; ___________ ,无以知人也。

二、选择题。

(40 分)1.“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直而无礼则绞。

”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 )A.天下有道则见B. 勇而无礼则乱C. 临之以庄则敬D.人而无 礼则乱2. “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 话是( ) 。

A.孔子评价颜回的B. 曾子评价颜回的C. 曾子评价子路的D.孔子 评价子路的3. 曾子说: “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 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 ) 。

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 。

A.忠厚的人B.年轻人C.学生D.后面的学生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 ) 。

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阅读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从语段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指出这两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章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果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这两段话体现了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的“仁”的内涵是什么?请用第一段选文的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仁者”应该有哪些表现?请结合上面的两段话作具体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题答案:
一、1、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

2、不矛盾。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德有礼。

而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

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二、1、名正言顺
2、子路直言老师迂腐,还用反问的语气,表现了子路鲁莽但又不失率真淳朴的性格。

可能这样回答:子路对孔子的回答不苟同,并且说孔子的观点何其迂腐,表现了直率、淳朴的性格。

(相比而言,前一答案更全面,体现子路性格的复杂性)
3、“正名”指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当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正名”就是为了维护旧的等级制度,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重要手段。

所以,孔子非常重视“正名”。

三、1、口语记录,文字简洁浅易;运用描写,形象生动。

(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2、仁爱同情;尊重生命。

(谈一点即可,要有分析)
四、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有爱心,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能推己及人,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为大众谋福利,像管仲那样舍小信而取大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