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古人谈古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三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可耻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重要C.学而不厌厌:满足D.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意[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A.默而识之如井蛙之窥天B.心不在此此三者缺一不可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乐园。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

诸儿竞走取之③,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④,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

②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

③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

④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

⑤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

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乐园。

五年级《论语》十则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论语》十则习题及答案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习题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3.⑴“说”通“悦”,yuè 愉快。

⑵无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2022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

不耻下问(____)诲人不倦(____)岂(_____)默而识之(____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

士人: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耻:___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___ 识:______________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人谈读书》选段,完成习题。

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

[2]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课外阅读理解题《论语》(有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课外阅读理解题《论语》(有答案)

《论语》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按时复习)之2.有朋自(从)远方来3.人不知(了解)而不愠(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5.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11.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作)师矣15.人不堪(忍受)其忧16.知(懂得)之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以……为乐趣)知者18.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19. 曲肱(弯曲胳膊)而(承接连词)枕之20.不义(不正当的手段)而富且贵21.于(对于)我如浮云22.三人(泛指多个,几个)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24.子在川上(河边)曰25.逝(流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26.不舍(舍弃)昼夜27.三军(军队的通称)可夺帅也28.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30.切问(恳切地提问)而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1. 古文中的关于读书的名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 文言名言10条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流逝的光阴一去不复返就像这河水!昼夜不停的奔流向前。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孔子说:“天大冷以后,才能知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高官厚禄不能乱我的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威势武力不能挫我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致知在格物。

充实的知识就在于穷究事物的道理。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面颊同牙床骨相互依存,没有了嘴唇,牙齿就要受冷。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古人谈读书-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1.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断: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急)关键,重要(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2.(断)决然,绝对(下流)下等,劣等(句意)有志向的人则自己绝对不甘心为下等。

【分析】考查学生对所学古文语句以及其中字词释义的掌握。

【解答】一方面学生要将课文的注释部分背诵下来,另外在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多记,做好笔记,将生难字以及通假字的意思弄懂记牢,然后要学会根据语境将整句话的意思弄明白。

2.【答题】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

【答案】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解答】课文中《论语》部分的三句话分别教给我们读书学习要谦虚、勤劳以及实事求是。

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心到,眼到,口到”三到。

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即三有。

3.【综合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②不知勤学早,白首③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②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③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答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天半夜三更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五年论语、阅读、改病句

五年论语、阅读、改病句

国学——《论语》一、《论语》之学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第一章1)【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大意】孔子说:“如果几个人一起走,当中必定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的长处学习,以他的短处作为自己改正的参照。

”阅读一、每日一评:针对下面一则“真倒霉”故事发表评论30分1.上课时,刘林把语文书立在桌子上,低下头偷看书桌堂里的漫画书,被老师发现了,没收了他的漫画书,并把他痛批一顿,他在心里说:“真倒霉!”2.放学时下起了雨,王刚走出校门,撑开雨伞就往家跑,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滑,王刚重重地跌倒在了水坑里,衣服被雨水溅湿,狼狈不堪,还被其他同学看见了,他在心里暗暗说:“今天真倒霉!”3.孙亮从网吧门出来,被刚下班的爸爸撞个正着,回到家,爸爸和妈妈默契地练起了混合双打,然后又是一顿山呼海啸般的厉声斥责,孙亮疼在身上,悔在心里,他想:“要是早点从网吧里出来就好了,今天真倒霉!”提示:最好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论,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完整,尝试写出层次性。

(见人所未见是最大的精彩。

)二、句式练习——修改病句(每个2分)(一)前后矛盾。

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例: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1.小红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居然提高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骑自行车上学。

4.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5.五颜六色的红旗在随风飘扬。

五年级阅读(二)用词不当。

关联词、近义词用错例:无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才会自卑。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五年级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五年级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五年级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知之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一句是什么?A.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 乐之者不如知之者C.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D. 行之者不如好之者答案:A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5.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在《论语》中是如何表述的?A. 过犹不及B. 君子不器C. 君子不重则不威D. 君子周而不比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则殆。

”答案:思而不学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答案:传不习乎3. “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

”答案:患不知人也4. “君子坦荡荡,_______。

”答案:小人长戚戚5. “知者乐水,_______。

”答案:仁者乐山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高尚。

2. 孔子如何看待学习?答案:孔子认为学习是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重要途径,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要不断复习和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3.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他们有良好的品德、学识和行为规范,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

4. 孔子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礼节,以及对长幼尊卑的适当对待。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基础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基础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基础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古人谈古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三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可耻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重要C.学而不厌厌:满足D.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意[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A.默而识之如井蛙之窥天B.心不在此此三者缺一不可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

[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人弗能应也。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

不耻下问(____)诲人不倦(____)岂(_____)默而识之(____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

士人: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耻:___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___ 识:______________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观书之法三则(节选)(宋)朱熹读书,始①读,未知有疑;其次②,则渐渐有疑;中③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④是学⑤。

(注释):①始:开始。

②其次:读着读着。

③中:读到一半的时候。

④方始:才能称得上。

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3.⑴“说”通“悦”, yuè愉快; ⑵无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10、略;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

[2]按原文补充文中画“”内容,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士人:_______________ (2)恒:___________(3)下流:_______________[4]解释“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⑥(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岁计有余者岁:_____________(2)然旋读旋忘旋: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三人行,必①有我师焉。

择②其③善者④而从之,其不善者⑤而改之。

——《论语》(注)①必:一定。

②择:选择。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不善者:缺点。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个你身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重点段落品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A.排比B.比喻C.拟人[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用横线画出中心句。

[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古文阅读。

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因为。

②遗:丢失。

③度:估计,思考。

④复:再。

⑤尔:你,你的。

⑥为:替,给。

⑦铤:同“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五年级《论语》习题

五年级《论语》习题

五年级《论语》习题1. 题一根据《论语》中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思想家?2. 《论语》是由谁记载和整理的?3. 《论语》中的对话主要是由谁参与的?4.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哪些价值观念?2. 题二阅读以下《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并简要解释其含义: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出自《论语·颜渊篇》2. "道听途说,终身不迷。

" - 出自《论语·子路篇》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出自《论语·阳货篇》4.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出自《论语·学而篇》3. 题三根据《论语》所传达的思想,回答以下问题:1. 孔子认为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什么?2. 《论语》中提到的教育方式和原则有哪些?3. 孔子对于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有哪些要求?4. 你认为《论语》中的哪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 题四结合你对《论语》的理解,自由发挥并写下你的观点:请以100字以上的篇幅,回答以下问题: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强调和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中是否依然具有意义?为什么?我的观点:在我看来,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强调和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品格和行为惯的基础。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诚实、正直、仁爱等价值观念,这些品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其次,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教育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因此,我认为孔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上是我的观点,请您自行评估和思考。

《论语》阅读试卷

《论语》阅读试卷

九龙口小学五年级《论语》检测试卷得分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2、孔子是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3、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 )A、《尔雅》B、《中庸》C、《论语》D、《孟子》4、《论语》现存多少篇?( )A、10B、15C、20D、255、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吾日三省(shěng)吾身不亦说(yǖè)乎B.人不知而不愠(yùn) 传(zhuàn)不习乎C.学而不思则罔(wǎng) 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D.思而不学则殆(yí)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6、“巧言令色,鲜矣仁”中“鲜”字作何解释。

( )A、新鲜B、鲜艳C、少D、鲜活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谁说的?( )A、孔子B、子思C、曾子D、子路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中的“悌”字的意思是:( )A、对弟弟的敬爱之情B、对兄长的敬爱之情C、对父母的敬爱之情D、对老师的敬爱之情9、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0、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是( )A、学而时习之B、巧言令色C、温故而知新D、教学相长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12、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小学五年级论语综合试卷【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论语综合试卷【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论语综合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公冶长2.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的学习态度是?A. 温故而知新B. 三人行必有我师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 以上都对3.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4. 《论语》中提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A. 仁爱B. 中庸C.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D. 礼仪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一篇的内容?A. 颜渊B. 里仁C. 泰伯D. 述而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7.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

(√)8.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以德报怨”。

(×)9. 《论语》中的“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主义。

(×)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 “______,民无信不立。

”12. “知之为知之,______,是知也。

”13. “______,可以为师矣。

”14. “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15. “君子______,小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简述《论语》中“仁”的含义。

17.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18. 什么是《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19. 简述《论语》中“中庸之道”的意义。

20. 论述《论语》中关于“礼”的观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2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应用到学习中。

22. 举例说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23. 论述《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乐园。

《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①,不亦君子②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⑤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愠:恼怒。

②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罔:迷惑。

④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⑤善:好的,优点。

1.《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______同_______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的作品。

(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甚:____________诣: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示:(4)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为设果。

②孔指以示儿曰……(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的人。

小孩回答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乐园。

《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①,不亦君子②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⑤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愠:恼怒。

②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罔:迷惑。

④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⑤善:好的,优点。

1.《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______同_______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盖士人读书__________第三要有恒__________如井蛙之窥天_______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2021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练习题

2021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练习题

2021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①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②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③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④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①贯:穿透。

②然后:这样之后。

③劈:切开。

④盈: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羽尝为流矢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创虽愈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

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

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

2. 阅读回答问题。

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视其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掘于谷而得其斧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与理解。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②。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yì)世为通好也⑥。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⑧。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⑨。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有删改)(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文学家。

②洛:洛阳。

③通:通报,传达。

④我是李府君亲: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仆:我,古代谦称。

⑥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过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来。

⑦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⑧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⑨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孔文举说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的理由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2]“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字面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说陈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认为孔文举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五年级寒假假期课外阅读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填空题。

(每空3分,计30分)
1.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记录了____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二、理解填空。

(每空3分,计30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
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游园不值》和《六月二十七日忘湖楼醉书》,并回答问题。

(30分+10分)
温馨提示:记得写清楚作者和朝代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游园不值》中能说明“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一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忘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季的景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作者用“翻墨”写出了云的();用“跳珠”写出了雨的();又用“水如天”写出了雨的()。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五年级寒假假期课外阅读检测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
2.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二、理解填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三人行必有我师
7.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默写古诗。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夏云、雨、风、楼作者用“翻墨”写出了云的(黑);用“跳珠”写出了雨的(急);又用“水如天”写出了雨的(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