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如何教会家长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萎软无力 呼吸、心跳增快 出冷汗、手脚发凉、皮肤花纹 头痛、呕吐、眼花,前囟突起,张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尤其是危重病例,所以每一名诊断为 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高血糖可有口渴、多饮多尿等 门急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有无类 似病例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 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初次就诊时即需告知家长以上7种表现 或其他危急情况,提示重症病例可能,需再次就诊医院。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一)
鉴别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手足口病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 儿多见。 (二)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少数可无发热。 (三)有以下条件可确诊: 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出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 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
手足口病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图片资料认识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传染源 发病特点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情况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病理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 儿童发病率最高。(2008年5月2日纳入法定丙类)。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 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主 要感染对象是5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 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途径传染。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余5岁以下的儿童。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没研制出防疫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症状1.发热,体温达到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步骤/方法1.卫生消毒。

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

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

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

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

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

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

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还有上完厕所以后都要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净。

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还习惯,指甲长啦就会在指甲里面藏着很多细菌的。

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指引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指引
1、加强预检分诊的院感控制工作:
儿科、皮肤科、口腔科、急诊科要设门诊的要求
• 1、加强预检分诊的院感控制工作 • 分诊护士对发热伴手足皮疹或口腔溃疡的
儿童进行体温测量和手足皮疹的检查时, 必须戴手套,接待每一病人后用快速手消 毒液(或含氯消毒剂)擦手;接触过分泌 物或疱疹液必须更换手套并用流动水洗手。 • 适当使用避污纸,避免接触病人或病人物 品的手污染分诊台的洁净物品。
三、隔离病区的要求
• (2)加强对陪护的消毒隔离知识及措 施的教育。
•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应用流动水洗手, 没有流动水的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 (每间病室配备快速手消毒液);
• 有可能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应 戴手套,脱手套后用流动水洗手(没 有流动水的,应在病房内设500含氯消 毒浸泡液及清水各一盆,便于操作前
二、门诊的要求
压舌板:一人一用一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 压舌板,重复使用的,应使用后马上放置 到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容器应加盖。
体温计:使用后用500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0分钟(71病毒对酒精不敏感)。
二、门诊的要求
使用后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 要用500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再以清水 擦拭(避免仪器物品的损坏);
三、隔离病区的要求
(6)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每日二次用500 含氯消毒液清洁。遇分泌物或大小便污染 地面时,及时用1000含氯消毒液喷洒后清 洁干净。(注意用氯后应30分钟再用清水 清洁,以免损坏地面)。
三、隔离病区的要求
(7)餐具的消毒:用后进行消毒处理(用 1000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备 用。
手足口病院内消毒 隔离工作指引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 )是由多种肠道病 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特征的丙 类急性传染病。

2024年手足口病概况与防控

2024年手足口病概况与防控

型等,以及各种病原体的占比情况。
地域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
01
02
03
疫情严重地区分布
列出2024年手足口病疫情 较为严重的地区,分析其 原因及与往年数据的对比 情况。
地域传播特点
分析手足口病在不同地域 之间的传播特点,包括传 播途径、传播速度等。
趋势预测
基于现有数据,对未来手 足口病的流行趋势进行预 测,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年龄、性别、职业等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分布
分析手足口病患者的年龄 分布情况,重点关注5岁以 下儿童的发病情况。
性别差异
对比男性和女性手足口病 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分 析性别因素对疫情的影响 。
职业特点
分析手足口病患者中不同 职业人群的占比情况,探 讨职业因素与疫情的关系 。
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
重症病例情况
家庭和个人自我防护知识普及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家庭和个人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保 持家庭环境卫生整洁。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 病儿童。
及时就医治疗
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并遵医嘱做 好居家隔离和消毒工作。
2024年手足口病概况 与防控
演讲人:
日期:
REPORTING
• 手足口病基本介绍 • 2024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 防控策略与措施建议 • 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 科研进展与未来挑战
目录
PART 01
手足口病基本介绍
REPORTING
定义与病原学特点
定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 位的疱疹和溃疡。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儿和儿童疾病,其特征是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

初期症状包括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和咽痛。

通常在发热1-2天后,口腔溃疡会出现,最初是红色小疱疹,然后变成溃疡。

口腔疱疹通常出现在舌头、牙龈和口腔颊粘膜上。

在1-2天后,皮肤上会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常见于手掌、足底和臀部。

有些病人只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通常不是很严重,几乎所有患者无需治疗即可康复。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XXX病毒A16型。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中度传染性的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

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之间传播。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通常为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诊断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对手足口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

幼儿园、托儿所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呢?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晨间体检,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情况,就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同时,患病的孩子应该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手足口病ppt免费课件

手足口病ppt免费课件

手足口病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研究病毒如何进入细胞、复制和释放,以及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03
手足口病的免疫应答机制
探究机体对手足口病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包括抗体、细胞免疫和炎症
反应等。
手足口病新药研发
抗病毒药物
研究新的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减 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免疫调节剂
研究新的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减 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04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介绍手足口病疫苗的种类、适用年龄 和接种时间,以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 间隔时间。
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效果
阐述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后所能提供的 保护效果,以及在疫苗保护期限内可 能出现的抗体下降情况。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病例分析的内容
02
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结果、治疗过程等,以
及医生对病例的分析和总结。
病例分析的组织形式
03
可以采取个人撰写、小组讨论、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
06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研究热点
01
手足口病病毒的基因组学研究
分析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变异,寻找病毒逃逸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02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宣教对象
明确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对象, 如儿童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教内容
列举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主要内 容,如症状识别、预防措施、治
疗原则等。
宣教形式
介绍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具体形 式和方法,如宣传画、宣传片、 讲座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多发,传染病较强,特别是幼儿园、托儿所等公共场所,很多家长纳闷,手足口病到底是怎么传染的呢?一、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是受肠道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疾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患儿、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人群密切接触这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引起感染。

飞沫传播患儿咳嗽、讲话时,可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染,所以与生病的孩子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与患儿同处一室最容易被感染。

通过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可发生感染。

另外,医源性传播也可能造成感染,如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等造成传播,但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三、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病,主要以5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由于儿童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好,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差,再加之小婴幼儿自控力不强,有洗手不认真、吃手、摸眼睛、摸鼻孔等不良习惯,很容易被传染上。

一般在托儿所、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场所。

四、小孩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成年人免疫力强,不易感染,但是会成为传播源之一。

手足口病会通过飞沫、体液、患者的衣物、用具等传染,成年人在碰到这些带病毒的东西时候,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即没有症状;但会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排出病毒,造成感染传播。

如果他再去触碰其他小孩,就容易使得那个小孩得病。

所以,不管成年人得没得病,都要注意卫生,尤其是于患儿接触后要洗手,或对于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清洗。

避免传染其他小孩。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一、选择题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人、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C、肠道病毒71型D、以上都是W)3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4 .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5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6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O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仁)B、病室应开窗通风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7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A'病人B、隐性感染者C、健康携带者D、牲畜!1.1. 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A、小RNA病毒科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痢疾杆菌DMt)9 .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A、50℃可被迅速灭活B、75%酒精能够将其灭活C、对紫外钱及干燥敏感D、对含氯消毒剂敏感10 .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哪类传染病?()A、甲类B、乙类C、丙类(1D、不属于法定传染病二、判断题1手足口病是按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A.正确(正HB.错误2 .临床诊断病例应网络直报。

()A.正确(B.错误3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报道,首次报道该病的国家为美国。

()A.正确B.错误I4 .肠道病毒71型为RNA病毒。

()盘E确(正确答B.错误5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高峰期在3-4月份。

手足口病的留观标准

手足口病的留观标准

手足口病的留观标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留观标准是指将病患留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观察和治疗的指导原则。

以下是手足口病留观的一般标准:
1. 确认感染:手足口病的确诊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如果患者出现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如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并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则可以考虑留观。

2. 年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人群,留观标准通常适用于儿童,尤其是幼儿。

3. 病情轻重:留观标准也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

对于轻型手足口病患者,可以选择在家休息观察,而且通常不需要留观。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合并高热、呕吐、水肿、肢体无力等症状,或者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留观是必要的。

4. 潜在并发症:手足口病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如果出现这些并发症的症状,如高烧、颈项僵硬、抽搐等,那么留观是必要的,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具体的留观标准可能会根据当地的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的和指导意见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遇到手足口病病例的情况下,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来确定正确的留观标准。

医学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医学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五)物理学检查
(一)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 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 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 慢波。
(六)诊断标准1
(一)临床诊断病例 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 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 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 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 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 染源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途径;呼吸道; 直接接触口鼻分泌物和疱疹液。 三、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 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 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 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 病毒有免疫力,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四、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 发病高峰。
(六)诊断标准4
(三)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 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 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 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 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 足口病病例。
(七)临床分类1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 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 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 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 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 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手足口病感染系统综述

手足口病感染系统综述
8
9
3.重复感染时间间隔 共有8 篇文献[11,13 - 16,19,23,24]给 出了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时间间隔资料,分析表明2 次 感染时间间隔最短15 天,最长53 个月,平均最短8 个 月,平均最长14 个月,重复感染时间间隔集中在9 个 月以上。 4.重复感染人口学特征 共有12 篇文献[10,11,13 - 19,21,23, 24]给出了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 、职业分布显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最小年龄3 个月 ,最大34 岁,主要集中在3 岁及以下散居儿童; 其中 10 篇研究[10,11,13,15,17 - 19,21,23,24 ]提供了手足口病重复感染者男女比例( 或男女重复感 染率) ,均提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 10
5.研究局限及展望 由于研究地区范围的局限、研究时间段的不同、重复感染 判定标准不一致、以及缺乏大量重复感染病例病原学特征,目前研 究结果可能还不能充分反映全国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发病情况,特别 是关于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发病的影响因素,以及与一次感染病例、 与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对照研究较少。因此,需进一步规范手足口病 重复感染病例的判定标准,加强重复感染病例与一次感染病例、重 13 症或死亡病例对照等方面的研究。
全球性传染病,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过 相应的报道。自2007年以来我国手足口病的疫情一直 比较严峻,发病地区分布广,重症病例多,并有多次 感染的病例报告。 王晨等研究发现上海市2007 ~ 2009 年手足口病 多次感染率达1.61%。另外根据耿兴义等对济南市771 例手足口病多次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手足口 病多次感染病例中,EV71 感染构成较高,第二次感 染占41.3%,明显高于首次感染36.36%的比例,预示 多次感染病例有更多发生重症、死亡或流行暴发的危 险。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未研制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一、聚集性病例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二、传染病突发事件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10例以上或出现1例以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三、停课的标准①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

②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聚集性病例时,建议病例所在的班级停课10天。

③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全校停课10天。

④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症状体征: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步骤:1、卫生消毒。

清洗消毒: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各一次。

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

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

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及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及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及传播方式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及传播方式1.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1.1.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2.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二、手足口病有什么危害*三、手足口病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及传播方式1、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1.1、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2、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
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三、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手足口病在暴发流行时,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发病。

最易感染发病的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3~6岁)的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成人差;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是这些儿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且卫生习惯仍较差,玩具用品等经常共享;加之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前驱期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因此手足口病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迅速蔓延。

成人感染也有发病的风险:成人大多以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免疫力较差的成人也会像儿童一样发病。

成人手足口病的皮肤症状和儿童相似,有些症状甚至比儿童会更严重。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地区分散,主要在农村地区。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
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直接污染所接触到的人。

2、经消化道传播
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污染环境中的物品,被肠道病毒污染过的毛巾、水杯、奶具、餐具、玩具、衣物、床品、食物、水源等,都可经手—口传播病毒。

3、经呼吸道传播
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当空气中病毒达到较高浓度时,就会传播给同一环境中的健康易感者。

4、医院交叉感染
收治过手足口病患者的诊室或候诊区,若通风条件差,公共设施无法及时消毒,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因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引起感染手足口病的也有报道。

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至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