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公审驴》一线名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包公审驴》导学案

《包公审驴》导学案

《包公审驴》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字13个,写字7个。

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审驴的足智多谋,断案入神。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任物的智慧认识小偷使用掉包计的害处。

教学难点:了解包公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体会包公审驴的足智多谋。

时间预设:自主学习10分钟交流协作15分钟展示激励5分钟预习案(第一课时)1、读课文查阅资料,勾画、标注、做摘录。

2了解主人公包公的神奇故事,自读后完成学习任务。

3、将不懂的问题标出记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包拯介绍: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

庐州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断案英明、刚直著称于世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

预习自测学习建议:请测测自己的预习情况吧、要细心的做,认真的思考。

1 、拼一拼,写一写,看谁的词语写得好。

shěn wèn àn jiàn kēng shēng yáyì( ) ( ) ( ) ( )jīng huāng shīcuòyǎng jiāhúkǒu( )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加几个小标题。

()()()()我的疑惑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包公为什么审驴?在什么情况下审驴?(提示:自自读课文标出重点词语简要概述,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探究点二:包公是怎样审驴的?(提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平品味对人物的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习侧面的描写的作用)。

包公审驴导学案

包公审驴导学案

凤泉区宝山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期第五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主备人:刘伟审核人:姓名: ( 课题:草帽计 )班 小组: 总课时:两课时 编号: 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 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面面相觑、丢盔弃甲、拍手称快、神机妙算”等词语 的意思。

2.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

3. 、我会查阅资料,更好地理解内容,并把重要的资料简单地写下来。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时间预设:自主学习(5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 展示激励(20分钟) 达标测评(5分钟) 案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我来把课文认真地读两遍,写出易读错写错的字:2、 我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面面相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丢盔弃甲: 拍手称快: 神机妙算:3、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了 课文主要写了红军 _______ 途中, ________ 同志带领队伍向贵州进发,遇 到 ______________ 。

在这危急时刻,使用“ ___________ ”智斗白军,以弱 胜强的故事。

5、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收集了一些有关“贺龙”的资料,我要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一些重 要资料。

交流协作对学:1、我要和对子互相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我能说说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

群学:1、我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激励展示 1、我能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独立自主完成, 把基本功打 扎实!比比谁 读书最认 直I/、 •合作的 力量是无穷1、我知道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和经过,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2 我还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时间预设:自主学习(5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展示激励(15分钟)深化引领(5分钟)达标测评(5分钟)学案导案程凤泉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期第五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主备人:王素琴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闻所未闻”等词语的意思。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导学案_1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导学案_1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勾画、品读,感受包公审驴的全过程,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包公的大智大谋。

3 品味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勾画、品读,感受包公审驴的全过程,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包公的大智大谋。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学习《包公审驴》。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包公为什么要审驴?生:小偷换驴,刘五告驴(板书:小偷换驴,刘五告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包公是如何来审这头不会说话的驴被告。

(板书:包公审驴)二学文1 师:齐读3——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案子?生齐读课文,举手汇报:这真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奇案。

2 师:什么是“闻所未闻”?这个案子又奇在哪儿?生思考作答3 师:面对一桩闻所未闻的奇案,包公不审能够吗?生思考作答注:引导出包公审案的必要性。

4 师:面对一桩闻所未闻的奇案,包公必须得审,那他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默读3——10自然段,看看包公审驴时一共下了几道命令,用“①②……”标出生汇报四道命令(PPT.出示)5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道命令,(PPT.出示第一道命令)包公相对驴干什么?请你用简洁的字词概括。

生:关驴饿驴(师板书)师:衙役们听到这道命令后,有什么样的反应?生:衙役们差点没小出声来师:他们为什么想笑?生: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引读第四段第②句,“不敢笑“说明当时的那些人是想笑,还是不想笑?生:想笑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包公的做法太不可思议了。

师:虽然衙役们都觉得这个命令不可思议,但是,当他们听到这个命令后,又是怎样做的呢?生根据课文内容汇报师:他们愿意这样做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生汇报指导感情朗读6 师:三天后,又升堂了,被饿了三天,关了三天的驴,此时是什么样子?生汇报指导感情朗读7 师:这时,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生接读)师:这时,包公又要?生:打驴(师板书)师:你从哪儿,能够感受到衙役是用尽地打?(PPT.出示: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指导感情朗读师: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包公说些什么?生想象作答8 师:末了,包公下令道(生接读)此时,包公要对驴怎么样?生:放驴9 师:难道包公的一世英名就这样被毁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包公的第四道命令(PPT.出示:第四道命令)师:包公要对驴怎么样?生:跟踪驴10 师:他们跟踪前去,看到了什么究竟?生根据课文内容作答(板书:刘五得驴)11 师:怪哉,当包公下令关驴、饿驴、打驴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课没想到就是这不可思议的命令,居然让小偷绳之以法,将驴物归原主。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导学案_2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导学案_2

体会记叙中心理描写的作用——《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案例设计教材理解《包公审驴》的主要内容是刘五借以养家糊口的驴被小偷在市镇上换掉了;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识途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审驴的过程中,包公巧用计谋、对于穷人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能够从容应对。

本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文章脉络清晰,通过“审驴”案使人们加深了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体会到了智谋。

总体教学目标1.认字13个,写字7个,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

4.引导学生挖掘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抓住包公语言、动作、表情,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预习点反馈)1.认字13个,鞋子7个,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语用点和练笔点训练)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挖掘文中人物的心理并能抓住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等人物描写方法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2.合理的想象补充人物心理,并课堂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检查词语:悉心照料辔头踪影全无惊慌失措闻所未闻冒名顶替耷拉审理衙役空荡荡严严实实(出示幻灯片)开火车读,抽生读,全班齐读。

2.上节课我们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围绕着毛驴用小标题的形式给本文列了提纲。

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和四个部分的内容:丢驴——告驴——审驴——得驴二、训练语用点(一)品人物心情,体会事情起因(13分钟)师:为什么会丢驴呢?那要从刘五有一头怎样的驴说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这是一头————的驴他是怎样对他的那头驴的?师:可见在刘五眼力这是他唯一的财产。

在街坊邻居们眼力呢?我们能够从一句话里看出,是哪一句呢?(课件出示)生齐读: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师:采访一下你:你是刘五,听到了这样的夸奖,你心里会想些什么?采访一下你,你是街坊邻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是啊,有真心夸奖的,也有不怀好意的)过渡:所以。

《包公审驴》第一课时导学案

《包公审驴》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导学案四年级组名:姓名:编号:课题:包公审驴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牛育新课型:自学展示+能力提升学习目标1、会认“驴、炭”等13个生字;会写“审、刘”等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畜、奔”;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

3、理清作者思路,知道作者怎样有条理地描写包公审案的经过。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关键问题】这个故事都有谁使用了计策?结果如何?【教材助读】“包”,姓。

“公”,古代对人的尊称。

“包公”指包拯。

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清官。

包拯脸黑如炭,一身正气执法严明,善于断案。

课文以“包公审驴”为题,幽默风趣,引起读者的好奇。

包公怎样审不会说话的驴呢?走进课文,你就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自主预习我能行】(学生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以下任务)一、阅读资料识包公包拯(999——1062)子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我国北宋著名的清官,以断案英明、刚直著称于世。

人称“包青天”。

民间有许多关于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

二、读拼音,写汉字shěn pàn àn jiàn zān jìshǒu fǎāi màtào shàng hèn zhīrùgǔ()()()()()()三、我会读,我会写。

唯一、懊恼、审理、遵命、狡猾、悉心照料、又气又恨、惊慌失措、冒名顶替、闻所未闻、四面八方四、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本课的词语1、害怕紧张,以至于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2、冒充他人的名,代替他人的身份,以取得利益。

()3、所听到的事从来未曾听过,多指奇闻异事。

()4、心里别扭;烦恼。

()五、读文填空感知课文大意:这篇课文以“”为线索,按照“、、”的顺序。

主要讲述了宋朝著名清官巧用,帮助找回丢失的驴的故事,赞扬了包公的,进而反映出包公的好品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5.2包公审驴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5.2包公审驴丨

包公审驴、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学习目标】 1.独立识字,认字9个,写字7个,理解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和概括课文内容3.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重点】独立识字,理解新词, 理解和概括课文内容【难点】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字词,正确读写生字与组词,解释词语,勾画书本与学习目标.。

3.先研读课文(15分钟),读懂课文内容,再完成导学案(30分钟)【知识链接】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预习案一、预习自学1.看拼音写词语Shěn pàn àn jiàn zuǐ tào zūn mìng ái dǎ()()()()()2.比一比,再组词审()案()很()尊()挨()神()按()恨()遵()唉()3.补充词语大吃()()失措东奔()()全无冒名()四面()4.包公审驴时的表示动作的重点词语:()、()、()。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包公审驴-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包公审驴-
板书
设计
包公审驴(奇案)
小偷换驴 刘五告驴 包公审驴 刘五得驴
( 饿驴、打驴、放驴)
教师行为
修改栏
创设情境
导入学习
3分钟
创设语言情境
1、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让生说)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自主朗读
走进文本
6分钟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重点
复述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
难点
练习旁注简明的资料,自读时练习提问,点画重点词句,品词,标要点。
关键问题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包公的智谋?
教学
方法
1、诵读法: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感悟诗歌的内容,
2、自主学习法:自主阅读,解决基本问题,生成深层次问题。
3、小组讨论法:小组内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课前
准备
教师:设计“一案三单”
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完成导读评价单。
第一课时(问题生成课)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
10分钟
创设合作交流情境
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解决疑难。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重点问题
展示解决
15分钟
创设展示交流质疑情境
1.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补充。

《包公审驴》导学案

《包公审驴》导学案
()驴()驴()驴()驴

小组合作
我能行
探究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刘五面对两头毛驴时,各是什么心情?运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探究二:学习课文3——11自然段。思考:
1、面对毛驴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是如何审案的?画出相关语句。
2.这一部分对包公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探究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1.瘦驴在包公的审讯飞奔出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呢?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文中包公的哪些方面最让你佩服?
三、
感悟主题
小结升华
这篇课文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四பைடு நூலகம்
拓展阅读
达标检测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刘五()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了一袋木炭去卖。等买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刘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走,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教学难点:学习包公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的能力。
知识链接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5.2包公审驴导学案

5.2包公审驴导学案

附:包公审驴剧本《包公审驴》时间:宋朝地点:小市镇、衙门剧中人:包公师爷衙役王朝马汉胖驴瘦驴王五李三盗贼旁白第一幕[宋朝时的一个小市镇,一派繁荣景象][王五和胖驴出场]旁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的唯一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李三出场]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

李三(高兴地)哎,王五,王五(高兴地)哎,李三李三(拍拍驴)这是你的驴啊?王五(骄傲地)当然是我的哟。

李三(欣赏地)嗯,这头驴毛色闪亮,肚子浑圆,四肢强壮,真是头好驴啊!(再次拍拍驴)王五(微笑地)嘿嘿,他可是我的宝贝哟,我还指望它养家糊口呢。

李三呵呵,后会有期![李三下场]王五后会有期![王五下场]旁白: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王五上场]王五(大声地)卖木炭了,卖木炭了……李三(兴致勃勃)哎,王五,卖木炭啊?王五哎,李三,你买木炭吗?李三好,来一斤。

王五好,二十个铜板。

李三啊?也太贵了点吧!王五看在兄弟的情份上,今天我就亏本卖给你,只收你十个铜板!李三好,成交![李三匆匆离去]王五(暗喜,悄悄说)哈哈,今天我赚大了,这么差的木炭也卖了李三十个铜板!哈哈哈。

[王五边笑边回到拴驴的树旁,此时,树上拴的是一头瘦驴。

]王五(大惊)啊!我的驴!你是谁啊?[瘦驴叫了几声](怒气冲冲)你这头冒名顶替的瘦驴,你给我滚回去!你再不走我就带你去报官![落幕]第二幕场景:宋朝官府[王五击鼓鸣冤]王五(大哭)冤啊,大人,小的冤啊!包公是谁在敲鼓鸣冤啊?(敲惊堂木)升堂!衙役(手持役仗,面无表情)威——武——王五(牵着瘦驴,作揖)(驴叫)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然胆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这个案子有点奇啊(沉默一会,对师爷说)要破这个案子也不难,我们只要利用动物的本性,先饿它三天,再打它四十大板,它一定会惊慌地跑到主人家。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包公审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闻所未闻”“冒名顶替”。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
挣()钱辔()头
听差() 耷()拉
圈()栏懊()恼
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解释词语。

闻所未闻:
冒名顶替: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加上小标题。

()()()()。

自学提纲: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2、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
3、审驴的结果又如何呢?
合作探究:
本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呢?结果怎样呢?并想一想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拓展延伸:
我来当包公——贩卖盐的张三在路上累了,便坐下来休息了一会。

这时,贩卖布匹的李四刚好路过那里,看到张三肩膀上垫的非常好的毡片,一时起了贪念。

于是他便走了过去和张三攀谈起来,两还人聊的颇为高兴。

李四看四处无人便将张三肩膀上的毡片取了过来,张三以为他只是看一看,便没有在意。

谁知李四却借机说那是他自己的毡片,两人经过一番争执却仍是没有结果,最终决定一起去官府。

如果你是当地的县官,你怎样来让毡片说话,还张三一个公道呢?
堂淸检测:
1.听写词语。

2.比一比,组词。

审()案()吭()役()
神()按()炕()投()
3.本文按照()的顺序写了()()()(),我觉得包公是一位()的人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的人。

《包公审驴》导备学案 2

《包公审驴》导备学案 2

《包公审驴》导备学案班级:姓名:组名:编制人:牛洁编号:四下502 日期:3月24日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自研课导学】预习课:自读自悟:完成如下任务(读课文至少六遍,扫清字词障碍,一类字组两个词,二类字组一个词。

)自主积累:1搜集包拯、辔头和惊堂木的相关资料在书上简单旁注。

2 你认为本课用到的智谋的典故和成语有:字词识记: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词,能够正确解释“悉心照料、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的意思。

(标注在课本上)自主感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了解包拯为什么审驴?怎么审驴的?晨读课:(30分钟)目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语意思(20分钟)检效:小组长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或全面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10分钟)【展示课导学】(时段:两课时)学习主题(1分钟):1、通过自读、小组内交流,解决基础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正确理解“智谋”。

一课时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认真读文再次发现1、小组内自己读文(不少于一遍),做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摘录好词。

书写在随堂笔记一处。

2、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法指导:用“什么时候,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书写在随堂笔记二处。

3、静心书写本课生字预时15分钟A、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字词识记书写情况),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字词;B、合作小组: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成员相互交流疑难问题,如:词的意思,个人搜集的资料,智谋的典故或成语预时:7分钟展示单元一:朗读课文大闯关建议:1、有精当诵读指导语的设计(语速、语调、节奏);2、有组内成员入情入境的诵读展示;营造班级竞读氛围。

3、晋级加分随时跟进,鼓励学生充分读书,读通读懂书。

《包公审驴》导学案

《包公审驴》导学案

《包公审驴》导学案导学目标: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导学重难点:1、做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

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意思。

4、继续练习旁注简明的资料,自读时练习提问,点画重点词句,品词,标要点。

导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完成导读评价单。

2.教师准备或课件。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

”猜一个字。

(“驴”字)(教师板书:驴)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

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

(教师板书:包公)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让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

(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刘五在卖木炭时,自己的好驴被人调换掉了,于是,刘五把这头瘦驴告上了法庭,经过包公的审理,最终刘五找到了自己的好驴并且抓住了那个换驴的小偷。

2、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板书: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3、在你们看来《包公审驴》是一桩怎样的案子?(请用一个词概括。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导学案明确目标:1、抓住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入神。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品读、批注的方法。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回答吗?2、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预设:为什么告驴?怎样审驴?)1、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1)刘五为什么要告驴?我们先来看看他要告的究竟是一头怎样的驴?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勾画描写驴的句子。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小组互助:刘五的珍宝一般的毛色发亮的驴在短短的时间里变成了一头怎样的驴?而驴子的其它装束有没有发生变化?刘五看到这头毛色难看的驴第一反应是什么?他有多吃惊呢?面对这样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的心情怎样?包公如何审案的呢?学习“审驴”部分(3-11自然段(1)请自由地小声地朗读课文的3-11段,勾画出描写包公审案的重点的句子。

(2)指导批注“一审”并有感情朗读。

①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包公“一审”的方法是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导给重点词句“别给它吃,别给它喝!”“严严实实”“关”“三”“加着重号,并批注“饿”。

②包公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用“饿”的方法来审呢?指导联系“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叫道”思考:包公都想了些什么?指导批注“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智慧过人”等。

展示交流:学习二审”“三审”。

①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包公第二次和第三次审驴的句子。

②思:包公这两次审驴的方法分别是什么?用“”标出关键词。

③批注:再分别读一读这两处句子,简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5)集体交流,汇报所得。

达标练习: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包公审驴

包公审驴

《包公审驴》导学案科目:语文班级:四年级课题:《包公审驴》教者:宋宁娟教学目标:1、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3个,写字7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完整的复述课文,正确理解智谋。

通过学习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人物内心品质。

3、继续练习旁注简要的资料,自读时练习提问,点划重点词句,品词。

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知道聪明要用到正地方。

教学重难点:1、能完整的复述课文,正确理解智谋。

2、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知道聪明要用到正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认识包公吗?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介绍。

2、大家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包青天”审案的故事。

3、板书课题:《包公审驴》齐读课题,自解题意。

二、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ào nǎo wãn suǒwâi wãn shěn lǐyáyì( ) ( ) ( ) ( ) mào míng dǐng tìàn jiàn jīng huāng shīcuî( ) ( ) ()2、补充词语。

养( )糊( ) 惊慌( ) ( ) 东( )西( ) 踪影( )( ) 四( )八( ) 冒名( )( )3、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加四个小标题。

⑴⑵⑶⑷4、评价学生表现。

三、合作探究: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领略文意。

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丢驴、告驴、审驴、得驴。

3、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并且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做好笔记)。

问题一:刘五既然有驴,为什么非要去“告驴”呢?问题二:包公是怎样审驴的?请具体谈一谈。

问题三: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问题四:你觉得包公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教师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并与学生合作,品读文中好词佳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公审驴》
本课时学习要点:
1.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

2. 认字13个,写字7个。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 继续练习旁注简明的资料,自读时练习提问,点画重点语句,品词,标要点。

本课时学习目标
1. 得意: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

2. 得言:通过预习解决生字新词;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懊恼、良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 得法:继续练习旁注简明的资料,自读时练习提问,点画重点语句,品词,标要点。

本课时学习安排
课前预习
对照“四部曲”预习课文。

课中导学
活动一:检查预习
(一)检查字词预习(可根据教学安排调整到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环节)
1. 我能认读下列生字,并注上音。

审()恨()遵()某()
2.我能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本课的词语。

(1)害怕,紧张,以至于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
(2)冒充他人的名,代替他人的身份,以取得利益。

()
(3)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
(二)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我能说出课文讲了什么事。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加几个小标题)(四)据题质疑
师导: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说:(自己的发现与困惑)
师导:(提炼关键问题)
1.为什么审驴?
2.怎样审驴?
3.审驴结果怎么样?
活动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一)围绕三个关键问题自学
1. 为什么审驴”?请用“
2. 怎样审驴?请用横线画出来。

3.审驴结果怎么样?
(二)学习小组内交流。

(交流和汇报提示,各班可根据学生情况考虑是否统一。

)(三)全班汇报。

课后巩固拓展
活动一:用简洁的话说说这个故事里都有谁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活动二:表演课本剧。

☆☆☆
活动三:结合上下文,写一写包公了解案情后的心理活动,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起因——驴被偷换
经过——关上三天人们好奇与众不同断案如神
四十大板出乎意料出神入化足智多谋结果——找到好驴抓住小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