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5.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及其性质、结构、合成和反应的学科。
在无机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且经典的工具,用于组织和分类元素,以揭示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规律、族规律和原子结构规律。
首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是指元素的性质和特征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地变化。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发现了周期规律的一些重要特征。
首先,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级也增加,导致电子云扩展,使得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增加。
其次,原子的电离能和电负性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趋势。
在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离能和电负性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核电荷的增加,内层电子屏蔽效应减弱,而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使得电离能和电负性增加。
此外,周期表中还存在着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其次,元素周期表的族规律是指元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的族。
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和相似电子构型的元素的组合。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包括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明显的族规律。
它们的电子构型以ns^1, ns^2, np^1, np^2...为特征。
在同一族中,地壳含量、离子半径、容量性电池电压和化合价等性质往往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过渡金属则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其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最后,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也涉及到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元素的能级分布和电子填充遵循一定的规则。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代表一个能级,而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能级上的电子都具有唯一的四个量子数,即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按照电子填充顺序的规则,元素的原子结构可以用电子组态表示。
综上所述,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规律、族规律和原子结构规律。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环境保护与监测、精细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等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板块课,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中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加强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绪论1.教学目标(1)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掌握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化学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学习观念的转变。
5.教学建议借助教学课件互动或通过问题解决思路来展示学习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第二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想气体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2)掌握反应热效应和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能力目标(1)能准确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标准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2.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溶液的稀释。
3.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只有当 时,对称性较高的半充满和全充满时,②占主导地位。
短周期:
从Na —— Cl, 7个元素,r下降了55 pm,相邻元素之间,平均下降值为55/6 = 9.16pm. (Ar为范德华半径,所以比较大)
长周期:
从Sc —— Ni, 8个元素,r下降了29 pm,相邻元素之间,平均下降值为29/7 = 4.14pm. (Cu, Zn, Ga为 结构,对外层电子斥力大,对核的屏蔽作用强,所以r不但没减小,反而有所增加。同样,Kr为范德华半径,所以比较大).
3)范德华半径:单原子分子(He, Ne等),原子间靠范德华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未成键),在低温高压下形成晶体,核间距的一半为范德华半径。
2.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分两个方面看:
①Z —增大,对电子吸引力增大,r —减小,
②Z —增大,电子增加,之间排斥力增大,r —增大。
首先,要明确:失去电子后, Z*增加, r减小,核对电子引力大,更不易失去电子,所以有: I1< I2< I3< I4….,即电离能逐级加大.
Li: I2/I1= 14.02倍,增大14倍,不易生成+2价离子,所以Li+容易形成
Be: I2/I1= 1.95倍, I3/I2= 8.45倍,所以Be2+容易形成.
注意:这是分子活泼性的比较,而不是原子活泼性的比较.首先看键能:
再看电子亲合能:
所以:
综合考虑: H5< H6, ,即氟的反应比氯的相应反应释放的能量大,所以, F2比Cl2更容易得到电子.
四电负性
电离能I:表示元素原子形成正离子的能力大小;
化学元素的周期
化学元素的周期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这个周期表准确地展示了元素的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的周期以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组织。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表格的横向行称为周期,纵向列称为族。
每一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周期表中。
同时,元素周期表还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区域等。
2. 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大顺序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这种排列方式使得元素的特性出现周期性变化。
以下是一些周期性规律的例子:2.1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在同一周期中,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随着原子核的层数增加而增加,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加,导致原子半径减小。
而在同一周期中,由于电子壳层的增加,层数增多,从而导致原子半径增大。
2.2 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或离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而在同一周期中,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原子核的正电荷增加,使得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电离能增大。
而在同一周期中,由于电子层的增加,使得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降低了电离能。
2.3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电负性是一个衡量原子吸引和保留电子的能力的指标。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加,而在同一周期中,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正电荷增加,吸引和保留电子的能力增强,导致电负性增加。
而在同一周期中,由于电子层的增加,使得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增加,降低了电负性。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在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素的性质通过它们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来描述。
而元素周期表的出现,更为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提供了更为系统的框架和便利。
本文将探讨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的相关概念、特点和意义。
1.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即其固有的特征,可以细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个方面。
1.1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特征。
包括元素的化学活性、反应性以及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等。
例如,氧元素能够与大部分其他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并且具有很强的活性和化合性。
而金属元素常常能够与非金属元素发生电荷转移,形成离子化合物。
1.2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物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
包括元素的物态、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
例如,铁元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导电性,同时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发生磁性现象。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的一种工具,是化学研究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以反映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
2.1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
同一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不同周期中的元素则具有较大的差异。
这是因为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是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进行的,从而周期性地反映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变化。
2.2 主族和过渡族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族元素。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和相似性。
过渡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具有较为复杂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3 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可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区。
其中,A族元素是指主族元素,包括了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B族元素是指过渡族元素,包括了过渡金属和内过渡金属;C族元素是指碳族元素,包括了碳、硅等元素;N族元素是指氮族元素,包括了氮、磷等元素;O族元素是指氧族元素,包括了氧、硫等元素;H族元素是指氢族元素,包括了氢、铷等元素;以及D元素是指锕系元素。
元素的周期性与化合价
元素的周期性与化合价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元素的周期性与化合价是化学元素特性的重要方面。
元素的周期性指的是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列时,各种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化合价则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价态,即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出的电荷状态或正、负离子的数量。
一、元素的周期性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
元素的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原子结构、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元素的周期性。
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其化合物中的化学性质。
例如,周期表的第一周期元素氢和第二周期元素锂、钠、钾等都只有一个外层电子,因此它们具有一价,易于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至电子轨道最外层电子平均距离。
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一般来说,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因为随着电子层的增加,电子间的屏蔽效应增强,导致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减弱。
3.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原子吸收一个电子形成单负离子时释放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反映了元素接受电子的能力,可以描述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通常来说,具有较小电子亲和能的元素更倾向于失去电子,而具有较大电子亲和能的元素更倾向于获得电子。
4.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走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电离能越大,元素失去电子的难度越大,因此元素的化合价也可能较高。
5. 电负性电负性是指原子吸引、共享电子对的能力。
电负性越大,元素越容易形成负离子。
例如,周期表中的氧、氮和氟等元素电负性较高,它们倾向于接受更多的电子,通常会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6. 金属性金属性指元素的金属性质,一般来说,金属元素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
相反,非金属元素通常会接受更多的电子,形成负离子。
二、化合价化合价是描述元素在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电荷状态或正、负离子的数量。
元素的化合价是由元素的电子结构决定的。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以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分类。
初中阶段学习周期表,主要是为了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特征和分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元素相关的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
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横行和竖列组成。
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周期数(横行数)代表元素的能级,周期从上到下原子序数增加,核外电子数增加。
族号(竖列数)代表元素的价电子数,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的元素在同一族中。
2. 周期系统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是指元素性质和特征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对元素周期性起主导作用。
周期表中呈周期性变化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等。
3. 周期表中的主要区域(1)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指周期表中1A到8A族的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到8个递增。
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常见的主族元素有氢、锂、钠、铜、银、氧、碳等。
(2)过渡族元素:过渡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3B到2B族的元素。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到10个不等。
过渡族元素的性质特殊,具有典型的过渡金属特点,如铁、铜、钼等。
(3)稀土族元素:稀土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镧系和锕系两行的元素。
稀土元素在一般条件下都是银白色金属,呈现出类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镧、铈、钆、铽等。
(4)其他元素区:周期表上面还有一些元素,如氢、碳、氧、氮等,它们不属于主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和稀土族元素。
4. 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性质(1)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代表了原子的大小,一般来说,从上到下,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加,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除最外层电子所需的能量。
电离能在周期表上呈现周期性变化,从左到右逐渐增加,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3)电负性:电负性是一个元素吸引和结合电子的能力。
成人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1 原子和分子在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原子。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带中性,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一个或多个共享电子对结合而成的。
分子的后缀通常是-ide、-ate、-ite等。
1.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将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一共有18个组。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符号,由元素的英文名首字母大写和第二个字母小写构成。
1.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负离子与正离子之间的电力引力形成的。
共价键是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金属键是金属中相邻原子之间的键。
二、化学反应2.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分为平衡方程式和不平衡方程式。
平衡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保持平衡。
2.2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符号mol表示。
1摩尔是指逻辑中的23个实体。
2.3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和还原与氧化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反应物生成一个化合物,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物质,置换反应是反应物中的原子被其他原子取代,双替换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中原子的交换,还原与氧化反应是电子的转移。
三、化学计量与溶液3.1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质量与摩尔数的比值。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3.2 摩尔比例与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按照摩尔比例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计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称为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
3.3 溶液的性质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
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
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物质,其性质和排列规律对于化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世纪末发现的周期律概括了元素的性质规律,使化学研究得以系统化和普及化,本文将围绕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周期律展开论述。
一、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与物理性质相关的有原子大小、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而化学性质主要指元素间发生反应的性质。
其中,化学性质表现最为典型的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分。
金属元素一般具有高的电子亲和能和低的电离能,相对较小的电负性,可以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同时也能在阳极处析出电子,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典型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钠、锌、镁等。
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高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相对较大的电负性,可以在反应中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同时在阴极处放电,并能反应成酸或阳离子化合物。
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气、氮气、卤素、硫、碳等。
二、周期律的概述周期律是化学元素系统性的规律性现象,也是基本化学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期律主要用于解释化学元素的性质,实际是就是元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现象。
周期律的基本描述公式如下:排列按照原子量递增,元素的性质周期变化,随原子序数增加,周期表中周期的长度不断增加,认为周期是8个元素为一周期。
周期表中,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位元素被称为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元素的外层电子数量达到8个,被认为是一个化学元素最稳定的状态。
周期性反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电子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三、周期律的应用周期律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的应用是基于某些相似元素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的相似性。
随着原子结构的研究加深,周期律和分子结构关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也不断发展。
1. 元素的预测周期律允许研究人员预测尚未发现的化学元素的性质。
通过预测未知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设计用于合成新元素的化合物,这也是现代核化学的基础。
大学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
大学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相互作用。
在大学普通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并了解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应用知识。
以下是大学普通化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
1. 原子与分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电子绕着核运动。
1.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1.3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性: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并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2.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常见的化学键类型。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满足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3 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反应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3. 化学计量和化学量3.1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
3.2 摩尔计算:通过摩尔质量可以进行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转换,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产物的计量分析。
3.3 溶液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来表示。
4. 酸碱和盐4.1 酸和碱的性质:酸呈酸性、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碱呈碱性,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
4.2 pH和pOH:pH和pOH是指溶液中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的对数值,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4.3 酸碱滴定和中和反应:酸碱滴定是利用滴定计来测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5. 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5.2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用来描述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亲和力。
5.3 电解和电池:电解是利用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能量形式的过程,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6. 有机化学基础6.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和石油等自然物质中。
初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1. 引言1.1 概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元素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元素周期表是一张详细展现了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和性质的表格,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元素性质如何随着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
本文将全面介绍元素周期表及其组成,以及探讨元素性质的基本特征。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将介绍历史背景,解释周期表的构成及重要概念,并深入探讨各种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接着将描述周期表中存在的模式和趋势,包括周期性趋势和组内变化模式,并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
最后,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应用相应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发现其规律能力,并通过设计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初中化学教案,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以及了解元素性质。
通过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各种性质的特征以及周期性趋势,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关系的理解,我们将提供一些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指导。
这篇文章将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份有益的教案,旨在提高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与热爱。
2. 元素周期表2.1 历史背景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张标准的表格,将所有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排列,并根据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这个概念最早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随后经过多位科学家的不断修改完善,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元素周期表。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元素的性质及其反应行为。
2.2 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水平行(期)和垂直排列的垂直列(族)组成。
每个水平行代表一个新的能级或壳层,而每个垂直列则代表着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周期律是化学学科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它是全部化学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简要回顾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性质,它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分成周期列,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塔波拉-纳塔斯特瑞发现的现代原子理论强调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二、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性质1.期性:化学元素周期律分成周期列,元素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以固定的规律排列,每一周期的元素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发现这种周期性的人是英国化学家索尔塞特。
2.复性:在化学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相互关系具有重复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在周期列中每7个即可形成前一组元素的重复,这也是周期律以7个元素组成一伏望律的原因。
三、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定律1.期律:周期律定律说明了元素在周期列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每一组元素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这种相同性质由原子序数决定,原子序数和性质成正比。
2.朗定律:布朗定律指的是每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呈现出递减的规律,且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成反比。
3.垒定律:势垒定律也叫戈尔斯多夫势垒定律,它指的是元素发生电子受阻的能力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周期性变化,原子序数和电子受阻能力成正比。
四、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化学元素周期律不仅用于元素性质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归类元素,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研究元素间的相关性,并在医学、农业、几何等领域开展研究,发现新的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元素周期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它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广泛应用的基础。
它构成了每一个元素的性质,也是化学谱系的基础。
只有充分熟悉它,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无机化学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5.3 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24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半充满 同样有:42Mo、 64Gd、 96Cm 当电子分布为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 d5、f7)、全空(p0、d0、f0)时, 原子结构较稳定
例外的还有: 41Nb、 44Ru、 45Rh、 57La、 58Ce、78Pt、89Ac、90Th、91Pa、92U、 93Np
最Ⅰ1ASⅡ后A 一最个后电一子个一区电般子填填入入次s外亚层Ⅲ层AdⅣ亚AⅤ层AⅥAⅦA
34
56789
0 2 10
5-3-5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 p 三 11 12 ⅢB ⅣBⅤB ⅥB ⅦB Ⅷ ⅠBⅡB 13 14 15 16 17 18
四 19
的关系 五 37
20 38
21 39
22 23 40 41
电子在轨道上的能级与原子序数有关
第5.53章.3原基子态结构原与子元中素周电期子性 的第分5章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16) (19)
核外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
7s 7p
应用核外电子填入轨
(12) (15) (18) 6s 6p 6d
道顺序图,根据泡利
(9) (11) (14) (17) 5s 5p 5d 5f (6) (8) (10) (13) 4s 4p 4d 4f (4) (5) (7) 3s 3p 3d
四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五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六 55 56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初三上册化学笔记
初三上册化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三上册化学笔记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3. 元素的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经历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的周期和族确定元素的性质。
二、物质的组成1. 原子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的符号:元素的符号是用拉丁字母表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母表示元素的简写。
氢的符号为H,氧的符号为O。
3.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是原子核质量和核外电子质量的总和,通常用原子量或者质量数来表示。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具有共用或离子键的化合物。
5.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交换或共用而形成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公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2.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结合而成新的物质,例如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4.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中的原子或离子被另一种原子或离子替代,形成不同的产物。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化学反应,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
四、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其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结果,颜色对物质的性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物质的状态:物质在常温下分为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状态转换。
初三化学一模基础知识总结
初三化学一模基础知识总结目录一、化学基本概念 (3)1.1 原子与分子 (4)1.2 元素与周期表 (4)1.3 化学反应类型 (6)二、化学物质与变化 (6)2.1 离子反应 (8)2.2 氧化还原反应 (9)2.3 有机反应 (10)三、化学计量与计算 (11)3.1 物质的量 (13)3.2 摩尔质量 (14)3.3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 (14)四、溶液与溶解度 (16)4.1 溶液浓度 (17)4.2 溶解平衡 (18)4.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9)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0)5.1 原子结构模型 (21)5.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3)5.3 元素性质与周期律 (24)六、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 (25)6.1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6)6.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8)6.3 化学平衡 (29)七、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 (30)7.1 酸碱质子理论 (31)7.2 酸碱平衡 (32)7.3 沉淀溶解平衡 (33)八、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35)8.1 氧化还原反应 (36)8.2 电化学基础 (38)8.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39)九、有机化学基础 (40)9.1 有机物的分类与命名 (41)9.2 基本有机反应 (43)9.3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44)十、实验基础知识 (44)10.1 实验安全规则 (45)10.2 实验仪器与操作 (47)10.3 实验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48)一、化学基本概念分子与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实体,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的物质,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摩尔: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个基本单位。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解读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解读1. 引言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组织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原子结构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化学元素周期表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工具。
2.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是由德国化学家门德莱夫于1869年提出的,他根据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一个表格中。
随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元素性质的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逐渐完善和发展。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现代化学元素周期表由118个元素组成,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原子序数,代表了其原子核中质子(即正电荷)的数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不同的行和列上,形成了一种有序的结构。
3.1 周期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每个周期都代表了一个能级,即原子中电子的主要能量层次。
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第二周期有8个元素,以此类推。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中的电子数量也逐渐增加。
3.2 主族和副族周期表中的垂直列称为一个族,共有18个族。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包括1A到8A族,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副族元素位于主族元素之间,包括1B到8B族以及3B到7B族。
3.3 元素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三大类。
金属元素占据了周期表的大部分区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大多数是气体或者脆性固体。
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间区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元素性质预测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元素的周期表周期特点
元素的周期表周期特点周期表是化学的基本工具之一,用于组织和分类所有已知元素。
它以一种整齐的、有序的方式呈现了元素的周期性特征。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特点,探索元素性质的周期变化以及周期规律。
1.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通常由横行称为“周期”和纵列称为“族”的元素组成。
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元素的性质也随之变化。
同时,周期表的纵列是元素的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周期表的结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元素及其性质的框架。
2. 周期性规律2.1. 原子半径随着横向周期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云的半径扩展,但正电荷的数量也增加,使得原子半径变小。
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趋势也存在,这是因为原子的核电荷逐渐增加,吸引力增强,电子靠近核心。
2.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随着横向周期的增加,电离能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半径变小,电子与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所以更多的能量需要从原子中移除电子。
同一周期内,电离能递增的趋势也存在,这是因为核电荷的增加,使电子更难从原子中移除。
2.3. 电负性电负性是一个元素吸引共享电子对的能力。
随着横向周期的增加,原子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原子半径变小,核电荷增加,吸引力较强,减少了对电子对的吸引能力。
同一周期内,电负性逐渐增加的趋势也存在,因为核电荷的增加。
2.4. 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横向周期中,正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因为正离子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电子云收缩。
而负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因为负离子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电子云扩展。
同一周期内,离子的半径随着电荷的增加而减小。
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3. 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提供了化学家们组织和理解元素性质的框架。
它不仅对元素的基本性质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还有助于预测元素的物理化学行为。
周期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
初中化学八年级教案: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
初中化学八年级教案: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它提供了理解元素和化学反应的框架。
在初中化学八年级教学中,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还能够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本教案将围绕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展开,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方式;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3.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性;4.掌握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和半金属性等;5.能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元素的基本性质;2.教学难点:周期性和规律性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都知道元素周期表吗?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慢慢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方式(30分钟)(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方式。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由一横行称为周期和一竖列称为族组成。
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能级或者说能量,而族数代表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通过示意图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
3.学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30分钟)(1)讲解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元素符号是由元素的拉丁名字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原子的数量。
(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记忆和辨认的能力。
4.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4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和半金属性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性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特点。
(2)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即相邻元素的性质相似,周期表中的趋势规律,如电子亲和能、电离能和原子半径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2 原子半径
定义:在单质分子(晶体)中,相邻的原子核间 定义:在单质分子(晶体) 平均距离的一半。 平均距离的一半。 原子半径:共价半径、金属半径、 原子半径:共价半径、金属半径、范德华半径 原子的核间距可以通过晶体衍射或光谱等实验测定。 原子的核间距可以通过晶体衍射或光谱等实验测定。
原子半径在周期和族中的变化关系
(3)有效核电荷数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
元素基本性质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右 同一周期(从左——右) 主族:Z’=1-0.35=0.65 显著增加 主族: =1副族:d区 Z’=1-0.85=0.15 增加较少 =1副族: ds区 d10 屏蔽效应大, Z’增加极少 屏蔽效应大, Z’ f区 Z’=1.0-1.0=0 几乎不增加 =1.0同一族(从上——下) 同一族(从上——下 Z’增加极少 Z’增加极少
(2)屏蔽常数σ的确定 )屏蔽常数σ
简化的斯莱脱法: 简化的斯莱脱法: 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计算Al原子中其余电子对一个 σ外=0 原子中其余电子对一个3p电子的 电子的σ及有效核电荷数 例 计算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原子中其余电子对一个 电子的 及有效核电荷数 Z = 13 1s 解: 13Al 同层电子之间: σn=0.35 =0.35( =0.30) 同层电子之间: 22s22p63s23p1 ( σn1=0.30) 同层:2个3s电子 层电子: σ =0.85 同层:)层电子对n层电子×0.35=0.70 层电子对n σn=2× n-1 (n-1 个 电子 : n-1层: 8个电子 σn-1=8×0.85=6.8 层 个电子 × 层电子对n层电子: (n-2)层电子对n层电子: σn-2=1.0 n-2层:2个电子 σn-2= 2×1.0=2.0 层 个电子 × σ 总=Σσ ∴ σ总=0.7+6.8+2.0=9.5 Z’ = 13 – 9.5 = 3.5
例如Cl 分子中, 例如 2分子中, Cl-Cl的核间距 的核间距 为198pm,氯原 氯原 子的共价半径 为99pm。 。
5.3.3 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相对能力 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相对能力。 元素的电负性(X)——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相对能力。 1)元素的电负性是一个相对值, XF = 4.0 元素的电负性是一个相对值, 2)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元素的电负性越小,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元素的电负性越小,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第 5 章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Atomic Structure And Periodic law
5.3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5.3.1 有效核电荷数
(1)有效核电荷数与屏蔽效应 )
Z’ = Z –σ σ——屏蔽常数 ——屏蔽常数
屏蔽效应:由于其余电子对某一个电子的排斥作 屏蔽效应: 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 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 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的现象。 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的现象。
原子半径的类型
金属半径: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两个 最相邻近的金属原子之间的 核间距的一半为金属半径。 核间距的一半为金属半径。 共价半径:非金属元素常采 共价半径: 取单键共价半径, 取单键共价半径,它是以共 价单键结合的同种元素两原 子核间距的测定为依据。 子核间距的测定为依据。 范德华半径: 范德华半径:稀有气体的晶 体是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 体是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 原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分子间 力又称范德华力。 力又称范德华力。所测得的 原子半径称为范德华半径。 原子半径称为范德华半径。
同一周期(从左——右 同一周期(从左——右) 主族:Z’增加,r减小, △r = 10pm 主族: 增加, 减小, 副族:d区 r递减缓慢,△r = 5pm 递减缓慢, 副族: 递减极少,
同一族(从上——下) 同一族(从上——下 n增大,Z’增加极少,r增加 增大, 增加极少, r变化不明显,略有增加 变化不明显, 特点:第五、六周期r 特点:第五、六周期r极为相近 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