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法则。
它反映一定前提下的客观的教学规律,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
当前,我国学术界基本公认的一般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等。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是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法则。
多选: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的原则。
问答:一,确定语文教学法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什么?1..语文西乡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语文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道出了这种辨证统一关系。
语文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
语文形式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思想内容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
2..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统一的规律。
在家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3..读,写,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语文课要重视德育,美育,但不能把德育美育包揽下来,而应该把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自己“独当其任的任”。
4..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
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因素广泛存在。
语文的各个教学阶段,各种教学形式,各种训练内容,各种训练方式中都渗透着德育,美育因素。
二,如何贯彻这项原则?(一),在语文教学中,自觉把智育,德育,美育联系在一起;(二),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循文求意,因意悟文;教学实例:词语“偷偷地”,“钻”的意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春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精神品质,领悟到春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张孝纯的“一体两翼”大语文教育观;姚竹青的“教大语文,育小能人”等等。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教学合一”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教学做合一”。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胡乔木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语文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功能诸方面。
9. 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探求-确立-改革-发展-创新”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导”,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写”。
12、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13、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14、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超前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15、1903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和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
17、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18、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19、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20、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立意、谋篇四个方面入手。
21、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即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语文教材教法即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1.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2.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哲学原理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实验实证研究法等。
3.中学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4.从纵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
从横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充盈于人的各个活动空间的“全方位教育”。
5.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确立了我国的近代学制,开始了分科教学,于是分科教授法应运而生。
6.建议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著名教育家是陶行之。
7.1919年,从美国留学归来,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先生提出应对“教授法”课程进行改革。
8.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国语教学法》一书被认为是语文教育学的开山之作。
9.中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哲学原理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实验实证研究法。
10.语文教育学的相关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通教育学、语文专业理论、心理学、思维科学、评价科学、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
11.中学语文教育学的任务是①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终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为将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感情基础。
②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育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基础教育和语文教育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为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
③培养师范生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④培养师范生进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研究的意识和习惯,为将来从事光学语文教学育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2.学校语文学科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①语文教育的性质与目标②语文教育的对象及语文学习的规律③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及角色转变④语文教育的课程和教材⑤语文教学的过程与原则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⑦语文综合性学习⑧语文教育的测量与评价⑨语文教育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的。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2、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3、“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
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3 、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4、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
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5、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6、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7、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
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8、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2547ae2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8.png)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1)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2)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2)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3)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4)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4)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6)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8)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10)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11)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积累与整合2感受与鉴赏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5发现与创新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求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4助读系统(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1分编型2合编型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1语文教材必须体现时代精神2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4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5语文材料必须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四、中学语文材料的使用(一)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 2从“学教材”到“用教材去学”(二)语文教科书的钻研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语文具有三种功能: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绪论1、中学语文教育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2、性质:a是学科教学论这一学科群中的一门分支学科;b是研究语文教育现象,探讨其规律,总结有效教学方法,以求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c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第一章※1、(论述)语文教师专业化专业化是一种普通的职业(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种专业性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教师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中的“专业”,不是指教育学的“学科专业”,而是一种职业,一种特殊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职业。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属于成人阶段的职业社会化,又称教师专业社会化。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其二指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为教师职业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进程和水平。
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
2、教师的角色有哪些角色,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a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淘汰的。
但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不是以灌输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
b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对话者所谓对话, 一指教学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 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 与作者的心灵进行交流, 包括教师、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鉴赏和消化吸收, 或者反思批判和补充修正; 二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感受、思想见解以及交流碰撞和彼此分享; 三指教师在其他各方面的引导权与学生自主权之间的协调统一。
2013-2018年 自考汉语言文学 统考中学语文教学法 真题答案整理

13年7月单项选择1.我国语文教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2.语文教科书的主体是:范文系统3.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认识活动相联系。
4.体现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语文施教能力。
5.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6.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是阅读方法。
7.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写前指导。
8.既是一种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说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朗读。
9.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第一要求是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
10.为了不遗忘,而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多次反复再认的复习法叫强化复习法。
填空11.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2.中学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13.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
14.语文学习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是个人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5.语文能力培养是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6.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还要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17.学好语文知识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知识的必要条件。
18.初中毕业生应该会写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19.阅读就是从书面语言文字符号系统获得和建构文本作品意义的心理过程。
20.观察力属于作文的基本能力。
21.话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方式。
22.听话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3.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不是从零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24.以配合语文课堂教学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活动方式也叫做“同步阅读”。
25.复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这主要由于它的行为的重复性。
简答题26.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是哪些?1.以一般课程设置理论作为依据和基础。
2.依据社会的客观需求。
3.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系统和规律。
4.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27.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有什么要求?1,传授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2,技能训练要联系读、写和口语交际实际3,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也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的意思。
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2.导入: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课题教学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联系的教学行为.3.说课:说课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
4.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合理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并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二、简答题1.新课程标准阐述的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哪些?(1)语文课程的感染熏陶与学生独特、多元反应的有机结合。
(2)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3)儿童母语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2.语文教材的功能有哪些?(1)能力历练功能。
(2)知识积累功能。
(3)育德功能。
(4)启智功能。
(5)审美功能。
3.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
(1)淡化知识教学,注重实践锻炼。
(2)引导多向互动,突现交际功能。
(3)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4)加强指导示范,培养良好习惯。
三、论述题结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以及你学习语文课程的经验,谈谈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名词解释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法1、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基础上,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语文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的努力的过程。
3、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教师形象是教师在教育工作生活实践中,遵照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工作的规律。
能动地综合、艺术地概括、物化、创造、显现出的一种学为人师、行为规范的“物我、形神、情理”相融的平凡与伟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具有审美感染力的形象。
4、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1)专业知识素养A、语文知识素养B、普通文化知识素养C、教育学科知识素养(2)专业技能素养A、教学技巧B、教学能力C、教学研究能力D、撰写教学论著的能力(3)专业情意素养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5、“语文”这一学科的名称,最早是由叶圣陶于1949年在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提出的。
6、语文的含义及原本含义7、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1)交际性(2)基础性(3)综合性(4)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的交际性,隐含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标志着什么9、新的学习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10、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1)树立正确地观念A、树立新的知识观B、树立新的学生观C、树立新的教学观(2)激发积极的语文学习动力A、动机的调动B、兴趣的调动C、情感的调动D、意志的调动(3)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4)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识字写字的学习方法阅读学习方法写作学习访法口语交际的方法综合性学习方法11、良好地学习习惯有哪些?(1) 良好地阅读习惯(熟读、背诵的习惯、精思的习惯、博览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有意识积累的习惯)(2) 良好地写作习惯(规范地书写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3) 良好地口语交际习惯(使用普通话的习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的习惯、)12、如何进行(议论、说明、记叙等)教学?13、写作训练的方式单项训练、口头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情境作文、自由拟题作文、辅助作文、自动作文)14、、写作教学的过程有哪些?写作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15、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或者是策略?(自由发挥)16、什么是语文生活?语文生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母语的状态。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第一节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中学语文教学法任务(1)向学生传授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培养他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念以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3、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树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独立设科成为中心小学的课程。
5、我们要着重理解和探索的语文教学规律是:(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任务(2)语文教学的原则(3)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纂,尽管随时代和社会进步而有所变化,但它也有自身的规律性。
(4)语文教学是有它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的。
6、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与技巧。
第二节7、问答题:怎样好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学好这门课关键在于联想实际。
首先,应当应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法课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
学习中学语文教学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经常观摩和研究其他老师的教学,以便从多方面吸收营养。
学习本课联系实际的第三个重要途径是多多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来分析自己的教学,从中领悟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经历不长的学员不妨把自己当学生学习语文课时的感受和体会作为联系实际的一种资料。
8、(单选P6)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运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科学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总结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总结琼州学院06中文本2 王李雄一、名词解释1、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力、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方式。
2、语文素养:“素养”就是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学科所达到的“素养”,即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多层次的综合概念。
3、壬寅学制:壬寅学制是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名曰《钦定学堂章程》。
因是光绪二十八年(旧历壬寅年),故称“壬寅学制”,亦称1902年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
4、癸卯学制: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一个《奏定学堂章程》,公布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年),称“癸卯学制”,是第一个法定的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这个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这个学制是仿效日本和西方国家拟定的,它从1903年公布起,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为止。
对旧中国的学校制度影响很大,以后学校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这个学制演变而来的。
5、语感:语感就是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心理学上叫直觉能力。
具有直接性、整体性、形象性、情感性和个体性。
二、简答题1、简析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
总目标共有十项。
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分为小学1-2年级,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初中1-3年级,共四个学段。
每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分别提出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要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要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员的选修课。
各章的教学重点请参考该课程的教学意见。
本复习提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复习题,2、考试题型,3、样卷。
一、复习题绪论1、语文教育学分为哪几个层次?2、语文教育学有哪些特点?3、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语文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章语文教育系统1、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语文学科有哪些重要作用?2、中学语文教育从纵向看,包括哪三个层次?3、语文学科的中心任务是什么?第二章语文教育与学生发展1、新时期对语文教育有哪些要求?2、语文教育和学生发展有哪些辩证关系?3、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有哪些环节?第三章语文教育目标1、制定语文教育目标有什么意义?2、制定语文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3、语文教育有哪些目标?4、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哪些要求?第四章语文教学过程1、试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试述教学过程的“动态”结构。
3、语文教学有哪些具体的环节?4、怎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优化?第五章语文教学原则1、语文教学的原则是什么?2、制定语文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3、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第六章语文教材1、教材是否等于教科书?为什么?2、语文教材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3、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第七章听话教学(不作要求,略)第八章说话教学1、培养说话能力有什么意义?2、简述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3、对口语本身有哪些质量要求?4、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怎样进行说话训练?第九章阅读教学1、阅读教学有何重要地位?其主要职能是什么?2、什么是阅读能力?简述阅读的能力目标。
3、什么是创造性阅读?4、简述影响阅读能力的四个因素。
5、什么是阅读教学过程?6、阅读教学的总体程序有哪些?7、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怎样的?8、一堂阅读课的一般教学过程是怎样的?9、阅读教学过程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控制?第十章写作教学1、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2、写作教学的作用有哪些?3、什么是写作的基本能力?4、什么是写作的专门能力?5、写作训练可以有哪些方式方法?6、写作训练课有哪些类型?第十一章语文知识教学1、简述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79448256bec0975f565e282.png)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1)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2)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3)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4)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5)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5)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8)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11)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13)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14)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积累与整合2感受与鉴赏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5发现与创新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求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4助读系统(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1分编型2合编型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1语文教材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2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3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4语文教材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四、中学语文材料的使用(一) 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二) 语文教科书的钻研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语文具有三种功能: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湖北自考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适用湖北)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内涵、类型、特点、优缺点、注意问题等。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教学法的“法”的含义。
答: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考点2:简述如何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答:(1)首先,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教学活动。
(2)其次,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利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着语文教学的进步。
①作为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教育学特别是其中的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又有大量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心理科学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③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④语言学的各学科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⑤中文专业所学的文学类各学科,也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⑥美学、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
语文教学是其中闪亮的一环。
考点3:简述设计教学法试验的优点。
答:(1)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学用结合;(2)学生能在兴趣支配下充分活动;(3)有利于训练知行合一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4)在活动中能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精神;(5)活动步骤符合人们的认识历程。
考点4:简述《国文百八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答:(1)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以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为中心,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知识点(湖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零章绪论 (3)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 (3)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5)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 (5)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6)第五章阅读教学 (7)第六章写作教学 (9)第七章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 (10)第八章语文课综合性学习——语文生活语文活动 (12)第九章语文课程知识的更新与教学 (13)第十章复习考试评价 (14)人的相互关系。
”师生之间这种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就是对话关系。
4、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更新持续的自我更新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当然,这种自我更新与他们的高远目标、不断反思、踏实行动是分不开的。
5、语文教研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语文科研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科研。
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提出新观点建立新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方面,更重要的是沉潜在对学生的引导之中。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简答题)1、语文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语文教师需要了解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思维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教育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教育学(2)心理学(3)学科教育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简答题)1、专业知识素养2、专业技能素养3、专业情意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简答题)1、教育信念的发展2、专业知能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技能素养。
(简答题)1、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本领。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观察学生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1精神陶冶 2文化教育 3习惯养成 4智力发展 5知识积累 6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积累与整合 2感受与鉴赏 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 5发现与创新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 2社会需求依据 3学科规律依据 4学生心理依据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程导引 2课程性质 3课程目标 4课程内容 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 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 2示范功能 3教育功能 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 4助读系统(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1分编型 2合编型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1语文教材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2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4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5语文材料必须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四、中学语文材料的使用(一)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 2从“学教材”到“用教材去学”(二)语文教科书的钻研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语文具有三种功能: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可以归纳为语文教育的基础性、整体性和终身性三方面。
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1语文教育的基础性2语文教育的整体性3语文教育的终身性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一、语文德育的依据二、语文德育的特点1情与理的结合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三、语文德育的内容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基本因素组成二、语文智育的特点:1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三、语文智育的内容1培养观察力2培养记忆力3培养思维能力4培养想象力 5培养注意力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二、语文美育的特点1形象生动性2情感愉悦性 3个性鲜明性 4和谐统一性三、语文美育的内容1自然美 2社会美3艺术美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一、语文情育的依据1、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二、语文情育的特点:1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 3语文情育与认知教育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三、语文情育的内容1良好的情感品质 2积极的情感倾向 3高尚的情感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任务:1语文知识教养2语文能力培养3学生智能开发4品德观念影响5审美情操陶冶(审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3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6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指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个性品质等方面)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一、思想品德素养具体要求大致有以下四方面:1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2热爱学生,期待成才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二、学习知识素养1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2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三、熟练的语文教学能力1语文备语能力 2语文施教能力3语文考核能力四、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一)认知方面:1敏锐的观察力2善于分配注意力3较强的记忆力4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二)情感方面:1积极乐观的心境 2博大而无私的爱3较强的情感自控力(三)意志方面:1较强的自制力 2不屈不挠的坚定性五、语文教育研究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1调查研究的能力2选题定向的能力3收集资料的能力 4开展实验的能力 5总结经验的能力 6观察想象的能力7反馈验证的能力8撰写论文的能力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内容,简称“双基”。
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有关内容1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一)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二)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三)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一)传授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二)技能训练要联系读写和口语交际实际(三)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读写知识、文言知识等。
语文基本技能,通常指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一、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1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和认识世界的能力2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3建立丰厚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言语文字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1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识字写字基础2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一般知识和能力基础3阅读教学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练习机会,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4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的主要阵地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一、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目标分类学理论,构成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可分为如下三种:1感知认读能力2理解能力 3鉴赏评价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1培养阅读兴趣 2传授阅读知识 3传习阅读方法4养成阅读习惯此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许多“兼职”任务:1指导作文2兼顾口语交际 3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 4进行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5进行综合文化知识教育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一、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一)一般文章的心理过程根据阅读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活动的特点,阅读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感知认读 2理解 3鉴赏评价4存贮5应用和创新(二)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阅读教学过程)...常规阅读过程的基本结构模式:1预习(感知阶段)2教读(理解阶段)3复习与练习(巩固与运用、创新阶段)(一)一般阅读方法1朗读2默读3精读 4略读5速读(每小时高于3.5万字)―――五条原则:①注意力要高度集中②阅读时不要出声,也不要动唇③阻止回读④扩大视幅⑤捕捉主干(二)常规的阅读教学方法(各自优缺点)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4练习法(三)阅读教学的多媒体方式现代教学媒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主要有如下三点:1视听结合,有助于加强阅读教学的效果2缩短学程,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耳阅目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有1幻灯机与投影器 2录音机 3电影机、电视机与录像机、VCD机4语言实验室5电子计算机(四)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一般特征:1教学方法具有依存性 2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 3教学方法具有互补性和发展性选择教学方法的一般依据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目的的需要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学习对象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教师本人的特点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物质条件阅读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原则1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路要开阔2要清楚认识每种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缺点3要综合考虑选择教学方面的五项依据,并按照一定的运动层次或逻辑顺序将所选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4优化组合的方式要灵活。
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指常用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写实作品,它是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的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三、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上,首先要强调熟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