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1分,共60分)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分别是()A.细胞,系统B.细胞,海洋生态系统C.组织,生物圈 D.细胞,生物圈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他们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且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生物体的组成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别是()A.H和Mg B.C和Fe C.O和K D.N和Ca4.装片中,最理想的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观察得更清楚,装片应怎样移动()A.向右上方 B.向右下方 C.向左上方 D.向左下方5.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6.如图所示,a、b、c、d为物镜和目镜长度,e、f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其切片距离大小.如需得到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A.ace B.bdf C.bce D.bde7.下列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蓝藻单个细胞的直径比细菌大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C.蓝藻的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D.蓝藻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8.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乙肝病毒 B.酵母菌C.乳酸菌D.草履虫9.C、H、N这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岩石圈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了()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C.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D.生物界具有特殊性10.下列关于有关物质鉴定的显色反应,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用斐林试剂处理葡萄糖水浴加热后显砖红色B.用苏丹Ⅲ处理脂肪显橘黄色C.用双缩脲处理蛋白质显紫色D.用碘处理果糖呈蓝色11.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12.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6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A.63个B.62个C.17个D.16个13.某蛋白质含n个氨基酸,由m条肽链组成,该蛋白质至少含氮原子数为()A.n﹣m B.n+m C.2n D.n14.广告语“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15.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16.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A.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B.酶的主要成分C.组织修复的原料D.能量的主要来源17.由6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A.460B.430C.604D.30418.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A.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B.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C.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19.如图是某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正确的说法是()A.⑤具有双层膜结构B.原核细胞中也存在②③C.⑥与该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D.⑥⑧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联系20.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21.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A.5、2、8 B.4、2、2 C.5、2、2 D.4、4、822.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有()A.2 B.7 C.8 D.1623.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膜上磷脂的有无.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4.有关糖类叙述中,错误的是()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C.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有含量丰富的麦芽糖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2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C.蛋白质、糖原、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D.多糖、蛋白质、DNA等均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26.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27.下列最可能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是()A.相邻细胞膜间的接触B.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C.外界物质进入细胞内D.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28.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用细胞膜的方法正确的是()A.把细胞放在清水里,胀破细胞B.用针刺破细胞C.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D.用石英砂研磨细胞29.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A.具有双层膜B.透明状基质C.内部有许多基粒D.呈绿色椭球形30.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A.在结构上直接相连的生物膜 B.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C.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 D.细胞器膜和核膜31.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B.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C.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32.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这说明了高尔基体具有()A.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B.合成脂肪的能力C.合成多糖的能力D.合成核酸的能力33.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以下含有RNA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液泡C.叶绿体和内质网D.高尔基体和叶绿体34.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壁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35.在细胞质中与核膜、细胞膜具有结构联系的细胞器是()A.高尔基体 B.叶绿体C.内质网D.液泡36.能使线粒体染色的染料是()A.健那绿B.甲基绿C.碘液 D.苏丹液37.细胞中具有由磷脂的有()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核糖体⑤中心体⑥染色体⑦核膜⑧高尔基体.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③⑤⑥⑦⑧D.①②③⑦⑧38.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A.抗体 B.胆固醇C.维生素D D.核酸39.下面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基质中都含有少量的DNAC.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D.所含酶的种类基本相似40.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只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细胞器c中可以进行产生水的生理过程,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未标注分数为每空2分)41.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的有机物可以通过颜色反应加以区别鉴定,Ⅱ、Ⅲ使用染色,依次呈现、;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而呈现;使用鉴定Ⅳ时,应先加1mL,再加入4滴,摇匀后呈现.(2)由小分子物质X、Y、Z、P生成大分子物质Ⅰ、Ⅱ、Ⅲ、Ⅳ的过程中,有一共同的生成物是.(3)相同质量的V氧化分解供能时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Ⅰ,原因是Ⅴ中含量高.42.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①②③④⑤部位.请据图写出标号并填在[]内,及其所代表的结构、名称以及所要求的内容.(1)⑤部位的物质(图上方的黑圆点)首先是由附着在[]上的[]合成,并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随后到达[]进一步加工形成的.(2)该物质合成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中还需要什么细胞器.(3)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43.如图为从一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据图回答(细胞器填写标号):(1)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细胞器是.(2)图B所表示的细胞器在该细胞中的作用之一是与(细胞结构)的形成有关.(3)为各种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条件的细胞器是.(4)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5)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细胞器是.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1分,共60分)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分别是()A.细胞,系统B.细胞,海洋生态系统C.组织,生物圈 D.细胞,生物圈【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现存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变为今天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所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小的是细胞.【解答】解: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他们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且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解答】解: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他们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A正确;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正确;C、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C错误;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生物体的组成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别是()A.H和Mg B.C和Fe C.O和K D.N和Ca【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专题】正推法;构成细胞的元素.【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C、H、O、N 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据此答题.【解答】解:A、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Mg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B、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Fe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C、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K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D、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Ca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和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装片中,最理想的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观察得更清楚,装片应怎样移动()A.向右上方 B.向右下方 C.向左上方 D.向左下方【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解答】解: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和显微镜成像的特点,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顺利地完成此类题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5.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细胞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低等植物、原生动物以及真菌等.【解答】解:A、变形虫是动物,水绵属于低等植物,香菇是真菌,细胞结构差异较大,A错误;B、烟草是植物,草履虫是动物,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结构差异较大,B错误;C、小麦、番茄、大豆都是植物,细胞结构最相似,C正确;D、酵母菌、灵芝是真菌,豌豆是植物,细胞结构差异较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以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考生要能够识记生物的分类,并区分细胞结构的区别.6.如图所示,a、b、c、d为物镜和目镜长度,e、f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其切片距离大小.如需得到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A.ace B.bdf C.bce D.bde【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分析题图:物镜有螺纹口,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a和b 为物镜,且b为高倍镜;目镜没有螺纹口,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c和d为目镜,其中d 为高倍镜.据此答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和b为物镜,且b为高倍镜,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c和d为目镜,其中d为高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的放大倍数,因此需得到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要选高倍镜,即b和d,其中b与载玻片的距离近,即e,因此正确的组合为bde.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观察实验,重点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显微镜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显微镜上重要部件,能准确判断图中镜头的名称及放大倍数,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7.下列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蓝藻单个细胞的直径比细菌大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C.蓝藻的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D.蓝藻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对比分析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蓝藻植物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但存在环状DNA﹣﹣质粒.一般来说,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但当它们以细胞群形式存在时,如水华,才可看见.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其标志便是单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据此答题.【解答】解:A、蓝藻单个细胞直径虽然比细菌大,但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A正确;B、发菜、蓝球藻、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B正确;C、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D、蓝藻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细胞核,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蓝藻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蓝藻的概念,明确蓝藻是一类生物的总称;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乙肝病毒 B.酵母菌C.乳酸菌D.草履虫【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对比分析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解答】解:A、乙肝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A错误;B、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C正确;D、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9.C、H、N这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岩石圈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了()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C.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D.生物界具有特殊性【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专题】正推法;构成细胞的元素.【分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差异性,统一性是指组成生物界的元素都能够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而差异性是指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元素含量差异很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C、H、N三种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人体中占73%,在岩石圈中不到1%,说明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元素的含量不同,即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具有差异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理解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含义,统一性是指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差异性是指元素含量相差很大.10.下列关于有关物质鉴定的显色反应,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用斐林试剂处理葡萄糖水浴加热后显砖红色B.用苏丹Ⅲ处理脂肪显橘黄色C.用双缩脲处理蛋白质显紫色D.用碘处理果糖呈蓝色【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专题】实验原理;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解答】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A正确;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B正确;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D、淀粉遇碘变蓝,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1.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本题是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脱水缩合反应,先梳理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特点和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然后根据选项内容分析综合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写出分子简式是C2H4O2NR,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A正确;B、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有20种,氨基酸不同是根据R划分的,不同氨基酸的性质不同,原因是R不同,B正确;C、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所以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1,若是环状肽链则为(m﹣n)个氨基,C错误;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肽链中含有2个N原子,所以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D正确.【点评】本题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不同类型的划分依据,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多肽链的氨基的个数相关计算,根据多肽链的分子式推断氨基酸的个数的综合应用,解题时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入手,仔细分析解答,C选项是难点,解时不要漏掉形成的肽链有2种情况环状和非环状,结果不一样.12.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6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A.63个B.62个C.17个D.16个【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之处是每种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 ﹣).在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解答】解:要计算该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应先计算该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已知一个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所以当R基中不含氨基时,该多肽链中N所在的氨基都参与形成肽键,形成的肽键最多,则每个氨基酸中只含有一个N原子,最多含有17个氨基酸.又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因此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16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蛋白质的形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3.某蛋白质含n个氨基酸,由m条肽链组成,该蛋白质至少含氮原子数为()A.n﹣m B.n+m C.2n D.n【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测试生物试题(扫描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每空2分)
(1)[11或12]核糖体(不考虑游离核糖体和固着核糖体之分)[8] 内质网
[3]高尔基体
(2)囊泡胞吐[9]线粒体
(3)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4)受体信息交流
(5)代谢遗传DNA 蛋白质
22.(每空1分)
(1)>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2)0.4到0.5 动态平衡
23.(每空2分)
(1)活细胞高效性专一性较温和明显降低
(2)否(1分)
在50℃—90℃之间(甚至更高)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对酶的催化效率进行测定。
若出现峰值,则该温度为高温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2分,合理即给分)。
南昌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南昌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科学家研究某低等植物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该低等植物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E阶段完成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B.BC阶段完成核糖体的增生,CD段出现赤道面C.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时间为17.3h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取CD/BC相对比例小的2.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3.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少4.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A.增加室内CO2浓度B.夜间适当提高温度C.增加光照强度D.延长光照时间5.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氧元素来自CO2D.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6.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
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7.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A.H2O、CO2、ADP B.H2O、CO2、ATPC.CO2、[H]、ATP D.[H]、H2O、ADP8.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江西省南昌市生物学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西省南昌市生物学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核B、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C、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壁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答案:D 解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这是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细胞核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也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因此,正确答案是D。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B、光合作用需要光能来驱动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D、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这是正确的。
光合作用确实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需要光能来驱动,这也是正确的。
然而,描述D中的“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是错误的。
实际上,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子被分解成氧气、质子和电子,而不是氢离子。
因此,正确答案是C。
3、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下列哪个物质是光反应的产物?A. 葡萄糖B. 氧气C. ATPD. ADP答案:C解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子被光能分解,产生氧气、质子(H⁺)和电子(e⁻)。
其中,ADP和磷酸(Pi)接受电子和质子,在酶的作用下合成ATP。
因此,ATP 是光反应的产物。
葡萄糖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合成的,而氧气是光反应的副产物。
ADP是暗反应中的反应物,用于合成ATP。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呼吸只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B. 细胞呼吸的终产物在所有细胞中都相同C.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 细胞呼吸的速率只受温度影响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氧气,但无氧呼吸(如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肌肉的乳酸发酵)不需要氧气。
江西省南昌实验中学等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实验中学等四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与一个西瓜所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的是()A.心脏B.心脏、血管和血液C.一个菌落D.一个酵母菌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3.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中,正确的()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使用高倍物镜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C.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清晰D.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4.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使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势十分茂盛.原来这一小片“绿洲”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很好.经科学家研究和分析发现,其实一公顷的牧草只需要150g钼就足够了.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钼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B.钼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C.钼肥比氮、磷、钾肥效果好D.钼是一种高效肥料,只要有了钼,植物就一定能正常生长5.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血钙下降,会引起抽搐B.新鲜的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C.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会下降,从而适应寒冷环境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6.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7.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 B.7 C.5 D.68.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正确的是()A.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滴B.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再用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浓度相同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9.下列集合关系,正确的是()A.B.C.D.10.真核细胞内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内质网B.叶绿体和线粒体C.中心体和核糖体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11.细胞核中控制合成的RNA进入细胞质以及细胞质中合成的酶等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胞核的结构是()A.核膜B.核孔C.核仁D.内质网12.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有染色质和染色体B.酵母菌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C.是同一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不同形态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13.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14.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图甲)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15.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B.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互相连接16.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简单扩散,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若图示为红细膜,则a可代表O2,b可代表葡萄糖D.该图可以表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膜结构17.将人红细胞中磷脂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表面积相当于细胞膜表面积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A.大肠杆菌细胞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人的肝细胞18.将人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Ⅰ、Ⅱ、Ⅲ三种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这三种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A.Ⅱ、Ⅰ、ⅢB.Ⅰ、Ⅱ、ⅢC.Ⅲ、Ⅱ、ⅠD.Ⅱ、Ⅲ、Ⅰ19.以下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导管细胞B.人的红细胞C.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20.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B.C.D.21.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2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D.任何一个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23.在不同温度和pH组合下对酶的作用进行研究,下列符合图的含义的是()A.随pH从5升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随pH从5升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C.温度O﹣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D.该酶的最适pH为724.ATP分子简式和18个ATP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A.A﹣P﹣P~P和18个B.A﹣P~P~P和36个C.A~P~P和36个D.A~P~P~P和54个2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B.ATP与D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C.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D.动植物细胞中ATP的能量来源相同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26.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填写).(2)图中X是,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3)Ⅴ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是生物体内理想的储能物质,则Ⅴ是.(4)物质P是,其结构通式为;若Ⅳ分子由n个P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从理论上分析,该Ⅳ物质至少有个氨基和个羧基.(5)生物体中的Ⅱ、Ⅲ可以通过进行染色,染色后Ⅱ呈现出色,Ⅲ呈现出色.27.如图为两种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填字母)是植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细胞中有图中所示的结构,序号是.(2)图中[1]的主要成分是.(3)与鸵鸟相比,大雁胸肌细胞中数目较多的结构是[ ] ,该结构是细胞进行的主要场所.(4)与A相比,B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它与细胞的分裂有关.(5)图中有双层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编号是.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6)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图中与[4]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7)与图中所示A、B细胞相比,大肠杆菌最显著的区别是,而且大肠杆菌仅具有一种细胞器,其序号和名称是[ ] .28.如图1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该过程中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吗?.(2)图2中,跨膜运输方式甲是,乙是,苯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般是图2中的.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3)甘油、胆固醇等能很容易的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有关.(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5)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是.29.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
南昌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南昌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C.无丝分裂过程核膜消失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2.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D.可以观察到分裂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的过程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5.以下几项说法,正确的有()A.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B.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C.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D.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叶绿体6.如图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B.从图示可确定该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C.结构②④中不含有磷脂D.结构③具有双层膜,有进一步加工蛋白质的作用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上能产生[H],但不消耗[H]B.生物膜上能消耗ATP,但不合成ATP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含量和种类不会发生变化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和识别等功能8.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9.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10.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中不包括()A.C B.O C.N D.P11.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的凋亡对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是不利的B.人的胚胎发育早期有尾部,最后尾部消失属于细胞凋亡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属于细胞凋亡12.将酵母菌培养在葡萄糖溶液中,下图为其CO2的释放速率和O2的吸收速率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C点以后两曲线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BC段,酶母菌厌氧呼吸速率不断减小B.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的CO2释放速率也与图示曲线类似C.与A点不同,C点时糖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存储在ATP中D.D点时,酵母菌既有需氧呼吸又有厌氧呼吸,且需氧呼吸强度大于厌氧呼吸强度13.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微型人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在培育微型人脑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则说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若培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14.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在有丝分裂前期由于进行染色体复制使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C.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15.“细胞体积守恒定律”表明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南昌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16-25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随着胚胎发育,胎儿肺部向羊水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会逐渐增多,“告知”母体胎儿的肺已发育成熟,可进行宫外呼吸。
下列关于该蛋白质由细胞内转运到羊水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不消耗能量B.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C.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消耗能量D.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消耗能量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 第二次观察前滴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C. 第三次观察前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以防污染镜头D. 在低倍镜下就可看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3、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
(+表示质量增加,—表示质量减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Ⅰ的浓度最低B. Ⅱ的浓度较Ⅲ低C. Ⅳ的浓度最高D. Ⅳ可能是蒸馏水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临时装片时需通过压片使细胞分散开B. 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应先把镜筒升起C. 质壁分离过程中,有水分子运动到细胞内D.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增大,紫色加深5、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抗癌药物进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 主动运输B. 自由扩散C. 细胞胞吞D. 协助扩散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 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B. 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C. 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D.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7、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曲线。
南昌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南昌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C.在暗反应阶段,C3可被[H]还原为C5和糖类D.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3.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B.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4.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氧元素来自CO2D.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5.下列模式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④的膜可以转化为②的膜B.在细胞中联系最广泛的细胞器是④C.③中可发生CO2→C3→C6H12O6,①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D.⑤是植物、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6.以下几项说法,正确的有()A.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B.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C.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D.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叶绿体7.在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16-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随着胚胎发育,胎儿肺部向羊水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会逐渐增多,“告知”母体胎儿的肺已发育成熟,可进行宫外呼吸.下列关于该蛋白质由细胞内转运到羊水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不消耗能量B.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C.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消耗能量D.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消耗能量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前滴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C.第三次观察前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以防污染镜头D.在低倍镜下就可看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3.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C.Ⅳ的浓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馏水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时需通过压片使细胞分散开B.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应先把镜筒升起C.质壁分离过程中,有水分子运动到细胞内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增大,紫色加深5.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抗癌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细胞胞吞 D.协助扩散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C.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7.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 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离子浓度能量8.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9.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内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同一细胞内的叶绿体所利用,此时CO2分子穿越生物膜的方式和磷脂分子层的层数分别是()A.以自由扩散形式穿过6层磷脂分子B.以主动运输形式穿过4层磷脂分子C.以自由扩散形式穿过8层磷脂分子D.以主动运输形式穿过8层磷脂分子10.图示①、②、③为三个用半透膜制成的小袋,①和②半透膜小袋的体积相同,③袋的体积较大;三个小袋的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细玻璃管.①和③半透膜小袋内盛有溶液甲,②袋内盛有溶液丙;将①、②、③三个小袋同时置于盛有溶液乙的大容器中.已知原初3个细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一致,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分别为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请回答: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显示①、②、③三个小袋上端细玻璃管内液面可能变化的是()A.B.C. D.11.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只有实验①能B.只有实验②能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12.如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左移13.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A.在4℃时空间结构被破坏B.只含有C、H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14.A 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A 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③A 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④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⑤A 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0项B.1项C.2项D.3项15.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核酶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16.有关叶绿体与线粒体的比较,错误的是()A.皆可在基质中产生ATP B.皆具有双层膜C.两者皆有DNA、RNA和核糖体D.两者皆有增大膜面积的结构17.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若).条件下,呼吸产物除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B.b条件下,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是需氧呼吸的5倍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溶胶和线粒体18.如图表示甲、乙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恒温动物B.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19.如图示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下单位时间内产生ATP数量曲线的是()A.B.C.D.20.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A.都用于还原CO2B.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C.都用于还原O2D.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21.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B.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C.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D.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2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是()A.都有水的参与 B.都有酶的参与和能量的释放C.都有氢产生D.都有大量能量产生23.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D.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24.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人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A.B.C.D.25.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D.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6.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并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27.甲表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填序号).溶酶体起源于图甲的(填序号).(2)若此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人该细胞中,3H首先出现在上,接下来的运行路线是(用箭头和图中序号表示).(3)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乳酸的跨膜运输(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28.图1为某植物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环境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更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2)若在20℃与37℃积累的有机物量相等,则37℃光反应产生的[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若20℃时因某种原因部分气孔突然关闭,则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当环境温度处于55℃~60℃时,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相关的酶的活性情况是.(3)现已从该植物的叶绿体中提取出色素,并层析分离后得到4条色素带(如图2).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主要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则无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29.如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回答:(1)叶绿体中色素的存在部位是.(2)图中G所代表的物质是.(3)该细胞中B物质的生成场所有.(漏写不得分)(4)请写出由F生成A、B及CO2的总反应式:.(5)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最可能的原因是.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16-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随着胚胎发育,胎儿肺部向羊水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会逐渐增多,“告知”母体胎儿的肺已发育成熟,可进行宫外呼吸.下列关于该蛋白质由细胞内转运到羊水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不消耗能量B.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C.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消耗能量D.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消耗能量【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胎儿肺部向羊水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会逐渐增多”,说明细胞向外分泌蛋白质,运输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前滴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C.第三次观察前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以防污染镜头D.在低倍镜下就可看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据图可知,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解答】解: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A错误;B、第二次观察前滴管中滴加的液体是蔗糖溶液,B错误;C、第三次观察前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可以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C错误;D、在低倍镜下就可看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C.Ⅳ的浓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馏水【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成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Ⅱ、Ⅲ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Ⅳ中无明显变化,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外界溶液浓度大小为Ⅱ>Ⅲ>Ⅳ>Ⅰ.【解答】解:A、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质量增加,Ⅰ溶液浓度最低,可能是蒸馏水,A正确;B、Ⅱ、Ⅲ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且Ⅱ中的马铃薯条失水比Ⅲ的多,Ⅱ溶液浓度比Ⅲ溶液浓度高,B错误;C、Ⅳ中无明显变化,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其溶液浓度与马铃薯条细胞液浓度相当,浓度比Ⅱ和Ⅲ小,C错误;D、IV中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不可能是蒸馏水,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时需通过压片使细胞分散开B.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应先把镜筒升起C.质壁分离过程中,有水分子运动到细胞内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增大,紫色加深【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解答】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要压片,因为取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类似于单层细胞,便于观察,A错误;B、使用显微镜时,若要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调节转换器、反光镜、光圈和细准焦螺旋等,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得镜筒升高,B错误;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C正确;D、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吸水,液泡的体积增加,颜色逐渐变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抗癌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细胞胞吞 D.协助扩散【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解答】解: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内吞)或胞吐(外排).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抗癌药物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胞吞(内吞).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C.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1.判断细胞的死活;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解答】解:A、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难以证明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A正确;B、成熟的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表示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属于死细胞,B错误;C、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即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C错误;D、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高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如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或等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抽象,属于易错题.7.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 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离子浓度能量【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A TP.A、B两点表示不同温度下吸收NO3﹣的量,则载体相同,影响因素是能量,B、C两点表示在同一氧浓度下吸收K+和NO3﹣的量,则能量相同,影响因素是载体.【解答】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8.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生物体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线粒体基质中还含少量的DNA、RNA,属于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DNA受损导致呼吸酶的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线粒体有氧呼吸供能.【解答】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A错误;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B 错误;C、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线粒体DNA受损伤会影响K+的吸收,故C正确;D、肺泡吸收氧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光照充足时,叶肉细胞内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同一细胞内的叶绿体所利用,此时CO2分子穿越生物膜的方式和磷脂分子层的层数分别是()A.以自由扩散形式穿过6层磷脂分子B.以主动运输形式穿过4层磷脂分子C.以自由扩散形式穿过8层磷脂分子D.以主动运输形式穿过8层磷脂分子【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被光合作用利用;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解答】解: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可直接被同一细胞的叶绿体所利用,此过程中CO2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了线粒体2层生物膜,叶绿体2层生物膜,共四层生物膜,8层磷脂分子.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加强理解识记.10.图示①、②、③为三个用半透膜制成的小袋,①和②半透膜小袋的体积相同,③袋的体积较大;三个小袋的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细玻璃管.①和③半透膜小袋内盛有溶液甲,②袋内盛有溶液丙;将①、②、③三个小袋同时置于盛有溶液乙的大容器中.已知原初3个细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一致,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分别为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请回答: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显示①、②、③三个小袋上端细玻璃管内液面可能变化的是()A.B.C. D.【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液体浓度的大小与水势的高低成反比,即液体浓度越大,水势越低;液体浓度越小,水势越高,且水有从高水势流向低水势的趋势.【解答】解:根据题意,三种溶液的浓度高低顺序为溶液甲>溶液乙>丙溶液.那么溶液水势高低顺序为溶液丙>溶液乙>溶液甲.对于①内外分别是甲和丙,浓度差较大液面上升较高;对于②内外分别是丙和乙溶液,外面浓度高,所以液面因为失水而降低;对于③内外分别是甲和丙,浓度差较大,由于体积较大,吸收的水分多,所以液面上升比①高.故选:D.【点评】通过分析渗透作用模拟实验,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与运用.11.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只有实验①能B.只有实验②能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考点】酶的特性;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分析】本题是对酶的本质和酶的作用的考查,绝大多数酶的本质的蛋白质,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具有催化蛋白质水解的作用.【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猪笼草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实验的原理是若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质会分解,又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分解,可以通过的蛋白块体积变化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故选丙、丁试管.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和本质,蛋白质检测的方法,分析题图明确甲和乙试管,丙和丁试管反应物的状态不同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的本质和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忽略蛋白酶的本质而错选.12.如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