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三选择题高二(13)班杨铭1、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3、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 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 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4、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

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⑥④①②⑤5、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

下列关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6、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0、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B.细胞内液和血浆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2.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 pH 值D.渗透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毛细淋巴管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 2、O 2B .H 2O 、Na +C .C 6H 12O 6、尿素D .血红蛋白、氧化酶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9.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10.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11.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⑥⑦⑧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释放④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结构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⑤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1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4.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16.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7.产生抗体的细胞()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18.(2013·潍坊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19.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0.如图分别代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燕麦胚芽鞘,其中琼脂切块是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A 选项中有一胚芽鞘尖端套锡纸小帽),胚芽鞘表现出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21.如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个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A.a B.b C.c D.d22.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A点的浓度促进芽生长②B点的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③C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④D点的浓度抑制芽生长A.②④B.③④C.①②D.②③2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2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25.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6.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2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2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29.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30.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3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32、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33.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显现。

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中唯一不参与代谢的器官是:A. 肺B. 心脏C. 大脑D. 肾脏答案:B. 心脏2.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含有哪种有益菌?A. 酸奶菌B. 牛奶菌C. 乳酸菌D. 骨酸菌答案:C. 乳酸菌3.心脏中的主要血管是:A. 动脉B. 静脉C. 脉管D. 细血管答案:A. 动脉4.下面哪个是人体内主要的免疫器官?A. 脾脏B. 肝脏C. 胃D. 肺答案:A. 脾脏5.植物通过什么结构进行气体交换?A. 叶子B. 根系C. 茎D. 花答案:A. 叶子二、判断题1.蚯蚓动物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错误2.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

答案:正确3.手术剪断受伤的动脉可有效止血。

答案:错误4.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

答案:正确5.光合作用只发生在植物的叶片中。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1.哪个器官是人体最大的脏器?肝脏2.氧气是通过哪种器官进入人体的?肺3.植物的主要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片的__叶绿体__ 中。

4.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是__红细胞__。

5.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是__二氧化碳__。

四、简答题1.请解释细胞有机体和细胞器的关系。

答: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机体是指一个完整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和功能区域,如线粒体、核糖体等。

细胞有机体是由细胞器组成的,每个细胞器在细胞内有特定的功能,通过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使细胞能够完成各种生物学活动,继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运作。

2.请简要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答: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由心房、心室和心瓣组成。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通过心脏的四个心瓣进行调控,分为心跳的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脏收缩时,血液会从心房流入心室,然后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心脏舒张时,心房和心室会充满血液,准备下一次收缩。

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检测题(B卷)

高中生物必修3期末检测题(B卷)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二生物(试卷类型B 必修3)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一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

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A .人体的内环境包括3、4、5中所含有的液体B . 3和5可以相互渗透C .2处的O 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D .3中的液体有50%是水分,其余是无机盐和蛋白质等2.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 .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3.剧烈运动时,进入血浆中的乳酸含量大增,但血浆的pH 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是A .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 .乳酸与NaHCO 3反应生成弱酸H 2CO 3C .H 2CO 3分解成的CO 2可经呼吸排出D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4.右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正确的是A .在a 中发生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 .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 .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成了结构1D .1中内容物可以使b 产生兴奋或抑制5.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6.如果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 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右图的哪个区受损A.①区B.②区C.③区D.④区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茎尖的向光侧布多,因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8.北方严寒的冬季,某人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 其有关生理变化与右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b1 ①②前③④后③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9.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10.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 引起的疾病;HIV 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和乳汁中;HIV 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卷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卷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卷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适答案)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葡萄糖等,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于内环境,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2.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泌尿系统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血浆D.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a时,l就转移到b里,使b兴奋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就由a传递给了b4.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

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地传递方向是①②右肌肉③④左肌肉B.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①③,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②④C.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局部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D.给③一强刺激,只有左肌肉能产生收缩反应5.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外的a、c两点,c 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下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上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B.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有关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6.某人遭遇船难后落水游到了荒芜人烟的岛屿上,下列对这期间他生理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由于缺少饮用淡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减弱B.若误饮海水,血浆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能会使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变大C.饥饿状态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长期饥饿,将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7.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下学期高二期末备考金卷 生物 (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下学期高二期末备考金卷 生物 (含答案)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备考金卷生 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 .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嗜盐菌的细胞膜外侧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D .嗜盐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细菌光合膜的结构 【答案】D【解析】嗜盐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质,A 错误;嗜盐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B 错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是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分成之一,C 错误;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由题可知,嗜盐菌含有的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则嗜盐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细菌光合膜的结构,D 正确。

2.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其创立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A .使科学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B .说明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C .说明动植物的细胞都是一样的D .说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亲缘关系 【答案】D【解析】细胞学说的创立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A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 错误;细胞学说并没有说明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C 错误;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由此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D 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50分)1、下列对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叙述中,准确的是A.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是中枢神经系统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一定在脊髓C.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第三个环节一定在大脑皮层D.反射弧中第三环节被损伤,人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完全反射又难以分解和排出,该药物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__________种生物体内浓度可能最高A.bB.eC.gD.e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人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4、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5、英国生物学家斯塔林在巴甫洛夫实验基础上,大胆革新,他把一条狗的十二指肠粘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结果这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

这不可能是反射活动,很可能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6、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④8、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速转变为黄色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9、下列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效应B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对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10、右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含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必修三历年高考试题一.选择题。

(每空2分,共68分)1.(2006上海生物-8)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体液C.组织液 D.细胞内液C2.(2006广东生物-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和葡萄糖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③葡萄糖、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2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A3.(2005广东生物-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主要从肺排出C.、以重汲取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4.(2001年上海生物-17)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5.(2005年全国理综Ⅱ-1)糖尿病患者简洁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D6.(2000年上海生物-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C.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削减C7.(2001年上海生物-1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A8.(2005年全国理综Ⅱ-4)当人处于燥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兴奋D9.(2002年上海生物-2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削减,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削减,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上升B10.(2006广东生物-12)生物爱好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和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加强版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加强版附答案

必修三加强版命题人:程广玉 审题人:郭瑶1.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2.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 、b 、c 、d 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B.bC.cD.d3.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根据图中信息,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 细胞受损B.甲状腺被切除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6.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图。

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a 、b 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 、b 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 侧生长素含量比b 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 侧生长素含量比b 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期末质量检测卷(一)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把Ⅰ卷各题答案用签字笔按序填写在答题..卡.上,把Ⅱ卷各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器官、系统的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2.下列不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是()A.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B.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C.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D.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与激素调节无关B.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的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内环境的稳态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4.下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③内的神经递质经④释放然后作用于⑥D.经④释放的递质将会引起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同时兴奋5.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②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①B.②C.③D.①②6.一个健康人在短时间内喝下了大量的浓糖水,在一段时间后被验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试分析在这段时间内,此人不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A.血糖浓度升高B.糖元合成量减少C.口渴D.胰岛素分泌增加7.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8.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9.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10.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11.如图,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A.直立向上生长B.不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12.将4株长势相同,具有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其中哪一处理办法最有利于侧芽发育成枝条()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块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高浓度生长素的琼脂13.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子番茄D.促进香蕉的成熟14.要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下列种群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B.一块农田中的玉米C.一个池塘中的鲫鱼D.一片森林中的黑松15.观察右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16.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群落是指该地域中的()A.所有的花鲢B.所有的浮游生物C.所有的生物D.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1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单元复习 章末检测试卷(第1章)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单元复习 章末检测试卷(第1章)

章末检测试卷(第1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D.人体1/3的体液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答案 B解析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B正确;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D错误。

2.(2018·衡水中学高二下期末)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答案 D解析水泡里面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里的液体可以进入淋巴和血浆,故选D。

3.下列有关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泪液、尿液和组织液均属于细胞外液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是蛋白质C.尿酸、氨基酸、胃液中的盐酸均可在细胞外液中找到D.淋巴回流形成血浆,所以二者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答案 B解析泪液、尿液属于外界溶液,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和淋巴多,B正确;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尿酸和氨基酸可以在细胞外液中找到,C错误;淋巴回流形成血浆,但二者成分和含量并不完全相同,D错误。

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成分与所发生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激素、抗体和氨基酸都只存在于内环境中C.血浆不仅可以用来运输营养物质,还可以用来运输代谢废物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 C5.(2018·日照五中高二下期末)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糖原所经过的途径是()A.消化道→血浆→细胞内液B.消化道→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内液D.消化道→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 B解析葡萄糖在消化道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经组织液进入血浆,再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由血浆渗入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内参与糖原的合成,故选B。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3章基因工程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3章基因工程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基因工程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1)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7)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13)第4节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19)第三章达标检测 (25)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基础达标]题组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及诞生和发展1.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在细胞内直接将目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重组,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大肠杆菌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将DNA进行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A错误;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这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B正确;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无关,C错误;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定向改造,而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 上不符合基因工程的概念,D错误。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D.基因工程必须在同物种间进行【答案】D【解析】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种间进行,它可打破生殖隔离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题组二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根据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酶可以切断a处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D.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答案】D【解析】限制酶切割DNA分子时破坏的是DNA链中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DNA聚合酶是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解旋酶能解开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即将b处的氢键断开,C正确;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如a处,形成磷酸二酯键,而图示的c处连接的是同一个脱氧核苷酸内的磷酸和脱氧核糖,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B. 控制物质进出C. 进行光合作用D. 储存遗传信息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器?A. 核糖体B. 内质网C. 细胞核D. 线粒体3.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A. 先减半再恢复B. 先加倍再减半C. 始终保持不变D. 先加倍再恢复4.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A. 化学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A. 细胞分裂的次数B. 染色体的复制次数C. 染色体的分离方式D. 细胞分裂的场所6. 基因突变是指:A.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B.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C.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排列D. 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7.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质B. 线粒体C. 核糖体D. 内质网8.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阶段?A. G1期B. S期C. G2期D. 减数分裂期9.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A. 高效性B. 特异性C. 可逆性D. 以上都是10. 细胞凋亡是由:A. 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B. 细胞内部程序控制的C. 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D. 细胞分裂异常导致的答案:1-5 B C A A C6-10 B B B A 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脂质、蛋白质2.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期。

答案:S期3.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

答案:细胞核4.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葡萄糖、氧气5.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

答案:组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发生场所。

答案:细胞呼吸分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部分检测题1.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2.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5、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6、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B、T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7.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三大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三大题含答案

2023年1月13日高中生物作业一、综合题(共0分)1.常见的探针有核酸探针和蛋白质探针。

两种探针结构和功能均不相同,故而应用在不同的检测中。

而两种探针的制备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也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蛋白质探针的制备。

(1)蛋白质探针常用_____________技术来制备。

该技术的基本流程是将_____________注射给实验动物,获取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用HAT培养基筛选培养对象。

该筛选过程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是产生_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接下来要经过_____________检测来获得产生特定蛋白的杂交瘤细胞。

最终将纯化得到的特定蛋白结合上荧光或放射性标记,即为蛋白质探针。

(2)上述HAT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后再检测寻找产生特定目标蛋白的杂交瘤细胞,而不直接在脾细胞中寻找产生特定蛋白的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Ⅰ、不对称PCR是利用不等量的一对引物来产生大量单链DNA(ssDNA)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ssDNA结合上荧光或放射性标记,即为核酸探针。

(3)不对称PCR中加入的一对引物中含量较少的被称为限制性引物,含量较多的被称为非限制性引物。

两者的比例通常为1:100。

PCR反应的最初的若干次循环中,其扩增产物主要是双链DNA(dsDNA),但当限制性引物消耗完后,就会产生大量的ssDNA。

据下图可知,最后大量获得的ssDNA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链。

(4)若反应最初有a个模板DNA分子,最初的6次循环扩增产生dsDNA,后10个循环均只扩增ssDNA,则需要限制性引物_____________个。

请绘制这16个循环中ssDNA 的分子数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图_________。

(说明:纵轴的刻度请自行标注。

)【答案】(1)单克隆抗体特定的抗原抗体抗体(2)液体液体B淋巴细胞不能分裂,不具备克隆化的能力,培养产生的抗体浓度低,不足以检测(3)甲(4)(27-2)a前6次,为0,后十次为2n-1个【分析】动物免疫的原因:B淋巴细胞要经过免疫过程,即接触抗原,增殖分化为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B淋巴细胞,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实际上是浆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训练卷 第Ⅰ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 、B 、C 、D 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④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B .组织水肿与①②③中积累过多的液体有关C .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 2不能向③中扩散D .B 结构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乳酸 2.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 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体血液的PH 通常在7.35~7.45之间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 3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 2CO 3C .血液中的Na 2CO 3过多时,就与H 2CO 3结合形成NaHCO 3D .PH 的相对平衡只由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无关3.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突触后膜兴奋B .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生殖器官上的细胞C .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 .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4.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B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 .兴奋由c 传到e 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 .若检测到b 、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5.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 .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 B .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信号物质靶细胞a b c d e①②种群数量速率a bc①② 害虫 蜘蛛时间ABC数量C .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 .瓶内生态系统应给予适当的光照 6.右图曲线①为某种群出生率,②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 值是 A .c 点,死亡率最大的点B .a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C .b 点,出生率最大的点D .c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 .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D .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8.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然后对两个种 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B .在B 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 .在A 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D .C 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 期间和B 期间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有关9.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 乙 丙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细胞分裂素 (浸泡浓度)0ppm 2ppm 0ppmA.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B. 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 顶芽的存在不影响侧芽的生长D.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10.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 B .与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 .已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D .湿地生态系统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因此被喻为“地球之肾” 11. 下面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血糖升高时,可以通过“刺激→A→C →D ”,促进胰岛素天数甲乙丙 侧芽长度︵mm ︶靶细胞血液循环细胞③细胞②细胞①的分泌B. 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以完成H 过程C. 寒冷时,可以通过“刺激→A →C →D ”,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 当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 →C →D ”,使手缩回1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细胞①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 主要是肝细胞B .若细胞②产生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则靶细胞是垂体C .若细胞③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内电 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 .若靶细胞是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将可能受 到来自血液的效应B 细胞的攻击14.下列关于生态学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B .发生“生物入侵”时,外来物种的种群在新环境中一定呈“J ”型增长C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减少甚至不使用农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 .赤潮的产生与富含无机盐的各种废水大量排入海洋密切相关 1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生产者,⑤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 .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C .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碳元素以CO 2的形式在①②③所组成的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③④⑤⑥⑦①②16.右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 ”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 ”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 点之后 B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 点后 C .当种群数量到达e 点后,增长率为0D .阻止蝗虫数量增长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 点后才进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12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和 _过程。

图中b 指的是成熟的___________细胞。

(2)图中a 是 细胞。

在①过程中,a 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抗原,并将抗原 给b 细胞。

(3)图中③④⑤⑥过程属于_________免疫。

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反应特点是 。

(4)c 细胞识别抗原而被致敏,它需要活化的b 细胞分泌__________,促进其分裂分化产生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若该抗原为HIV ,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细胞,最终会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18.(10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 、B 、C 、D 为调节物质): ⑥④⑤d e 抗体③抗原①c胸腺 ② ab造血干细胞骨髓抗原—抗体时间种群数量有关神经有关神经有关神经下丘脑 血糖浓度升高(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物质 (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机体的 量。

(2)图中物质B 和C 依次是 、 ;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

(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5)当血液中激素A 的含量过高时,会对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起 作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19.(12分)下图表示某草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2):(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2)豚草与其它植物相互争夺 ,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调查结果表明, 具有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 来实现的。

(3)若豚草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 0,第二年的数量是 第一年的λ倍,则在理想条件下,t 年后种群的数量 可以表示为: 。

年份 种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灰绿藜3.22.81.71.30.6种群密度︵株·m-(4)请在右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 曲线。

(5)豚草的花粉可引起某些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 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 指已免疫的机体 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20. (11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 、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 ~g 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

(2)图乙中,若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 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 表示 ,C 表示 。

若图甲中营养级I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 ,由营养级I 、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 系如右图所示。

如果丙所需的能量有1/2直接来自甲,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24kJ ,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kJ 。

21. (15分)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部位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茎尖+++++++++- 图甲甲乙 丙ecf gDd散失C FEABab散失 图乙(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植物激素,其名称是,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2)从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看,生长素和赤霉素是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3)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得知,细胞分裂素可通过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叶片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