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懂财政体制

合集下载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浅析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浅析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浅析现代财政制度是一个国家财政和资源管理的体系,它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财政监督制度、债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等。

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

1. 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其作用在于规范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资源利用,完成政府的各项任务。

现代预算制度中,政府应制定可行的财政计划和年度预算,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公正和合法性。

各级政府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民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加强民主参与和审议,并完善内部控制和公开制约机制。

2.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现代税收制度要求合理、公正的征税,以保证收入的稳定和实现财政调节的目标。

同时,为了保证税制的透明、公正和可操作性,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应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加强会计核算和纳税检查力度,落实严格的税务管理制度。

3. 财政监督制度财政监督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的财政安全和预算执行的合理性。

财政监督机构应厘清监督的范畴和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监测和约束。

同时,政府应加强预算的财务监督,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审定和公开的各个环节,促进政府事务的透明和公开。

4. 债务管理制度债务管理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援助和投资的重要渠道。

但是,过度依赖借债会增加国家的财政风险,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

现代债务管理制度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预算和风险评估体系,合理评估债务规模和负担能力,厘清整个借贷过程的责任和义务,统一发放和管理债务资金。

5.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支撑体系,其作用在于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和购买决策的基础。

因此,现代会计制度要求精确、规范、规范操作,以促进财政信息的透明和分析。

为了保证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政府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财政学》国家预算制度(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学》国家预算制度(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析我国四个预算的总体比较,一般公共预算是支柱,税收税收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根据《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确定的收支范围,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基金共43项。

按收入来源划分,向社会征收的基金31项,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

其他收入来源的基金12项,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彩票公益金、政府住房基金等。

按收入归属划分,属于中央收入的基金9项,属于地方收入的基金20项,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基金14项。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对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

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2010年,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的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

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
财政学
第十三讲 财政体制
第十三章 财政体制
一、财政体制概述
二、分级财政体制的一般模式
三、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
四、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 ——分税制
公共物品的分类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受益面是有地域限制的。 公共物品根据受益面可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全国范 围内的居民都受益的产品,如国防)和地方性公共物
特里西:用偏好误识理论解释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 程中存在着失误的可能性,而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存在着某种优越性。
用脚投票
指消费者在众多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水平的社区 中进行选择,寻找一个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及税收 负担符合其要求的社区前去居住。 用脚投票行为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为社区管理 者提供了一种信号,社区管理者将做出反映,以 最低的税收成本向具有相同偏好的居民提供满足 其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这样相同偏好的人会 住在同一个区域内。通过居民用脚投票的行为和 社区对此的反应就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狭义:指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预算分配关系的根来自制度,包括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
收支划分、预算管理权限划分、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 制度)和方法。
一、财政体制概述
2、财政分权的理论依据
两种国家类型:联邦制与单一制 政治原因:集权导致专制 经济原因:主要的财政职能是提高资源配 置的效率,地方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供给 比中央政府集中供给更有效率。相关理论。
一、财政体制概述
3、财政职能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划 分的理论
泰伯特(Tiebout)与马斯格雷夫认为:由于流动性(资 源在地方政府辖区之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和差别性(地 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资源状况和消费习惯 等方面是存在差别的)的存在,资源配置职能按公共产品 的受益面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 增长职能只能由中央政府负责。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开展政府本身的活动而设立的有关经济收入和支出的一整套机构和制度。

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组织制度、财政收支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公债制度和财政调控制度。

财政体制包括:国家预算制度,国家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国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农业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金库制度等。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

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活动中,划分中央政权和地方各级政权以及财政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财政收支范围以及组织原则、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等各项法规和制度的总称。

社会主义国家在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

简称财政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原则。

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统一收支管理体制逐步转向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有过各种变化,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不同,分级管理的形式也不同。

在大部分时期内,是同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相适应的。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财政预算报告是政府部门每年发布的一份重要文件,用于说明政府在未来一年内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财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财政预算报告可能显得晦涩难懂,但是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看懂其中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首先,要了解财政预算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财政预算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报告摘要、财政收入预算、财政支出预算、财政赤字和债务、财政政策解读等。

在阅读财政预算报告时,可以先浏览一下整个报告的目录,对各个部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深入阅读感兴趣的部分。

其次,要关注财政收入预算。

财政收入预算主要说明政府在未来一年内预计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多少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国债等。

在看懂财政收入预算时,可以关注政府对各种收入来源的预期增长率和具体数额,以及政府对收入来源的解读和分析。

再次,要关注财政支出预算。

财政支出预算主要说明政府在未来一年内计划如何支出财政资金,包括各个部门的支出预算、重点项目的支出预算等。

在看懂财政支出预算时,可以关注政府对各个支出项目的解读和分析,以及政府对支出重点和重点项目的说明。

此外,要关注财政赤字和债务。

财政赤字和债务是财政预算报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政府在未来一年内财政收支状况的平衡情况。

在看懂财政赤字和债务时,可以关注政府对赤字和债务的解读和分析,以及政府对未来赤字和债务控制的措施和政策。

最后,要关注财政政策解读。

财政政策解读是财政预算报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说明了政府在未来一年内的财政政策方向和重点。

在看懂财政政策解读时,可以关注政府对财政政策的总体定位和目标,以及政府对未来财政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方向。

总的来说,要想看懂财政预算报告,关键是要有耐心和细心,仔细阅读各个部分的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财政预算报告中的内容,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内容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内容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内容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在财政领域中,将税收收入的分配权和支出责任分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并通过协商和合作的方式进行财政管理的体制安排。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税收分配:分税制体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负责征收和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税收。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征收和管理与国家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的税种,如消费税、关税等。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征收和管理与地方经济、资源、土地等相关的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2. 财政转移支付:分税制体制中,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需求和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中央政府会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划拨资金或提供其他形式的财政支持,用于补偿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上的不足或满足特定目标和政
策要求。

3. 财政责任划分:分税制体制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的责任划分。

中央政府负责宏观经
济调控、国防、外交等国家层面的支出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地方层面的支出责任。

4. 财政协调机制:分税制体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协调机制加强协商和合作,协调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确保整个财政体系的平衡和稳定。

财政协调机制包括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协商、预算协调、财政政策协调等形式,以实现财政管理的统一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旨在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管理效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讲-财政管理体制

第五讲-财政管理体制

第五讲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概述(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依据。

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力财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国家的各项职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履行其相应的职能,就需要在各级政府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和财政管理权限,以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和管理关系。

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处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关系的预算、税收、财务等各方面的体制,其中最核心的体制是预算管理体制,因此,狭义的财政体制是指预算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与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确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也将以预算管理体制为其主要内容。

财政管理体制分为集权型、分权型、集权分权结合型体制类型。

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属于集权分权结合型体制。

(二)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1、统一政策与分级财政相结合。

财政管理方针政策、全面性法律法规、重大的改革措施由中央统一制定并颁布实施。

在统一的政策法规下,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具有独立的职责权限、收支范围和财政预算。

坚持统分结合原则,有利于中央的宏观调控和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2、规范性与灵活性相兼顾。

财政管理体制的确定,既要有利于维护财政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地方在经济、地理、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情况,把规范统一的管理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之上。

3、财权和事权相对称。

事权是一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及相应的管理权限;财权是一级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拥有的财力及可支配的管理权限。

事权是财政管理体制划分的重要前提,只有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才能确保各级政府履行责任的财力需要。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政府间职权的划分。

20170519-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20170519-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2017-05-19?一、财政核算体系简介1、财政核算体系的定义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SystemofGovernmentFinanceStatistics,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1974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草稿》,2001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GFS2014。

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不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核算,对本期的支付进行核算而不管这一支付是否反映的是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主要涉及四张表: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来源和使用表、其他经济流量表,四张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此关系将流量和存量联系起来。

2、我国财政核算体系内涵(1)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属于中央收入;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为地方收入。

第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中央和地方收支划分后,为解决财力分布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中央对地方实施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分为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组成,用于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目的是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国家财务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国家财务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国家财务制度包括哪些制度一、国家财政体制国家财政体制是国家财务制度的基础,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架构。

在我国,国家财政体制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个层级。

中央财政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负责国家整体财政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地方财政则是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财政管理的层级,负责本地区的财政收支调控和管理。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又称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国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制度、地方财政分权和自主权制度、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有资本经营和监管制度等。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体制的框架,为国家财政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规范。

二、财政预算制度财政预算制度是国家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

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总纲,是国家财政收支的最主要工具,也是国家财政决策和执行的基本依据。

财政预算制度包括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

财政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制度、中期财政规划制度、财政预算执行制度、财政预算调整制度、财政预算公开透明制度等。

这些制度规定了国家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程序,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确保了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可持续。

三、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国家财务制度的基础,是国家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会计制度规定了国家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记录和报告要求,保证了国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财政会计制度、国有资产会计制度、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等。

这些制度规定了国家各级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办法和规范,保证了国家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性,为国家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财务监管制度财务监管制度是国家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财务监管制度包括对财政收支、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保证了国家财政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财税改革课件

财税改革课件
19
二、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征收房地产税是对降低房地产投资投机收益预期、
抵制不合理需求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加快房地产税改革, 有利于引导住房合理消费,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 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有效机 制;也有利于构建地方税主体税种,可以为地方政府提 供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当前,要在总结2011年上海、 重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科学决策,逐步建 立统一完整的房地产税制度。
2
二、什么是分税制?
二、什么是分税制? 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为中
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处范
围 (1)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 转费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 控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具体包括: 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费用,中央国家机关的行
13
四、怎样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力度需要继续加大, 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 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 财政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 1、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实施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税政策 3、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4
二、什么分税制?
2、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中央和地方的 收入
(1)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 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 金融机构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 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建 设维护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

财政学 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体制

财政学 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体制
(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划分
按隶属关系级次的不同,可划分为中央国有资本经 营收入和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三)国有资源收入的划分
按其归属,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四)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划分
按照预算级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中央基金预算收 入、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基金收入。
二、分级财政理论
(三)分级财政下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的分工 1.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与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相对应,
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2.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分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一、政府间支出划分
(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划分的原则
省级财政保持必要的调节能力,才能实现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 调节市县间财力差异,实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逐步均等化。
6.坚持渐进性改革的原则
思考题
• 1. 谈谈你对分级财政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财 政职能分工的看法。
• 2. 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 责任?
• 3. 为什么要实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政府间转 移支付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2. 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理论 地方政府比中央地方更接近于当地居民,更了解居民的消费
偏好和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需求,于是地方政府提 供地方公共产品并相应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为就更加有效, 进而有助于实现所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 奥茨分权定理 运用福利经济学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若由中央政府向不同地方居民直接提供公共产品,有可能出现各地间

财政管理体制的机制

财政管理体制的机制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4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专项 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转移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 支付 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5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完善一般性转 移支付的稳定
增长机制
清理、整合、 规范专项转移
体制的中心环节。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考点2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五级:
中央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考点2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
受益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 ➢ 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 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
专项拨款
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 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4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组成
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4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是指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
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
一般性转 移支付
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 筹安排。 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
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
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

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制

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政府预算的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 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 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措债务 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 变更的原因: ①预算的编制通常是在上年末和本年初进行的,在年度执 行过程中,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 ②预算收支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季节性变化、自然灾害以 及某些不可预料的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要求预算在执行中 作出相应调整。 ③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实际会存在一定差距,从而 使编制的预算不可能完全反映客观要求。
(2)政府预算的编制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①修订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和预算表格; ②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计和分析; ③拟定下年度预算收支指标; ④颁发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 政府预算草案编制的依据与程序; 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 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2)财力分配的横向不平衡。是指由于 各地区的人口、地理、资源等情况和其 他因素造成的各地方政府支出上的较大 差异。而由于财源分布的不平衡。不同 地区可能拥有不同量的税基,在实行相 对统一的税收体系情况下,必然会使地 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不尽一致,导致了 地区财政能力的差异。这种财政能力和 支出需求的差异使得有些地区无法维持 政府正常运转并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客 观上要求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 平衡。
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 制
一、我国财政体制
(一)分级财政体制 1、含义。它是指在宪法或相关法律确立的各级政府 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 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各自独 立其财政预算的一种体制。 2、特征: (1)各级政府事权独立 (2)各级财政预算独立 (3)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规范的分税制和转 移支付制度来进行,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 财政对各级地方财政实行宏观调控、体现中央政府 意图、缩小各地财政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财政预算可能显得复杂难懂,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政预算。

本文将介绍一些如何看懂财政预算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财政预算的基本结构财政预算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赤字(或盈余)。

预算收入部分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预计的财政收入来源和金额;预算支出部分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预计的财政支出项目和金额;预算赤字(或盈余)部分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预计的财政收支差额。

了解财政预算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政预算。

二、关注财政预算的重点项目财政预算中有一些重点项目,对于公众来说尤为重要,需要特别关注。

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支出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经济发展领域的支出项目。

关注这些重点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府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政策取向。

三、分析财政预算的收入来源财政预算的收入来源通常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等。

税收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的经营收入、财产收入等。

政府性基金主要用于特定领域的支出,比如社会保障基金、教育基金等。

分析财政预算的收入来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和税收政策。

四、分析财政预算的支出项目财政预算的支出项目通常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

一般公共服务包括行政管理、公共安全等。

经济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

社会民生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分析财政预算的支出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府在各个领域的投入和政策取向。

五、关注财政预算的赤字(或盈余)财政预算的赤字(或盈余)是衡量财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赤字表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支出超过了财政收入,需要通过借款等方式弥补;盈余表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入超过了财政支出,可以用于还债或增加储备。

现代财政制度

现代财政制度

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理解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财政,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即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想要理解现代财政制度,首先应关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和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核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我国迫切需要完成的目标。

《决定》中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由此可见,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现代财政制度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国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i】因此,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现代财政制度的架构和内容: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应由完善的财政法律作为支撑,以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与财政平衡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构成.1。

财政相关法律法规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才会使现代财政制度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

完善的立法不仅能使政府以正当理由执行财政政策,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保证公权力合理有效地运行。

2。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财政预算报告是国家财政部门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一份重要文件,用于说明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和财政政策的方向。

对于普通人来说,财政预算报告可能显得晦涩难懂,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一、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财政预算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言、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情况、财政政策和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在阅读报告之前,先浏览一下报告的目录,了解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助于整体把握报告的脉络。

二、关注重点内容在阅读财政预算报告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财政收入和支出:关注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体情况,了解国家财政的健康状况和财政政策的取向。

2. 财政政策:关注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了解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方面的重点支持和投入。

3. 重点项目和领域:关注财政预算中的重点项目和领域,了解国家在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4. 财政改革和措施:关注财政改革和措施的内容,了解国家在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方面的进展和计划。

三、注意关键词和数字在阅读财政预算报告时,要注意关键词和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关键词通常是报告中的重点内容和政策导向,通过关注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报告的核心意图。

数字是报告中的重要数据,通过分析和比较数字可以了解国家财政的具体情况和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参考相关解读和评论财政预算报告是一份复杂的文件,有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解读和评论,如财经媒体的报道、专家的解读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报告中的内容。

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财政预算报告是国家财政政策的宏观规划,但具体的实施效果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阅读报告时,可以结合自己所在的地区或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思考,了解国家政策对自己的影响和发展机遇。

财政体制的概念

财政体制的概念

财政体制的概念
财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管理和运作的体系和规则。

它涵盖了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用途、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财政体制的来源通常包括税收、债务和其他非税收入。

税收是一种国家或地方政府从个人和企业收取的强制性付款,用于支持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项目。

债务是通过借贷资金来满足政府支出需求的方式,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向市场募集资金。

其他非税收入可以包括政府的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等。

理解财政体制的技巧包括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分析财政数据和统计信息,以及了解各个部门和机构在财政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此外,了解财政体制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也是理解它的重要方面。

财政体制的应用广泛,包括国家预算编制与执行、税收政策设计与实施、财政支出调控、债务管理等。

它对于实现经济稳定、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一个健全的财政体制可以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社会需求。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

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财政预算报告是国家财政部门每年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的一份重要文件,它详细列出了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以及财政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方向。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财政预算报告可能显得晦涩难懂,但是理解财政预算报告对于我们了解国家财政状况、经济发展方向以及个人财务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看懂财政预算报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一、了解财政预算报告的基本结构财政预算报告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报告摘要、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情况、财政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财政安排、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

在阅读财政预算报告之前,我们可以先浏览一下报告的目录,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报告的重点。

二、关注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情况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情况是财政预算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了解国家财政状况的重要依据。

在这一部分中,报告会详细列出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财政支出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国家财政的总体状况以及财政政策的取向。

同时,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些重要指标的变化,比如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国家财政的健康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理解财政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方向财政预算报告中会详细介绍财政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方向,这对于我们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以及个人财务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部分中,报告会提到一些重要的政策措施,比如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支持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政策的理解,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从而做出相应的个人财务规划。

四、关注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财政安排财政预算报告中会详细介绍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财政安排,这对于我们了解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一部分中,报告会列出一些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财政支出情况,比如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看懂财政体制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2017-05-19?一、财政核算体系简介1、财政核算体系的定义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1974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草稿》,2001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GFS2014。

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不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核算,对本期的支付进行核算而不管这一支付是否反映的是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主要涉及四张表: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来源和使用表、其他经济流量表,四张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此关系将流量和存量联系起来。

2、我国财政核算体系内涵(1)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属于中央收入;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为地方收入。

第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中央和地方收支划分后,为解决财力分布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中央对地方实施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分为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组成,用于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目的是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以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目标,或对中央委托地方事务、中央地方共同事务按其相应资金进行补偿,地方政府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四、税收返还和地方上解。

税收返还是为保障地方既得利益、顺利推进相关改革设立的,包括增值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三项。

地方上解主要是指地方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财政体制规定上解中央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保留的地方原体制上解收入和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收入。

2009年,为简化中央与地方财政结算关系,中央财政将地方上解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作对冲处理,相应取消地方上解中央收入科目。

(2)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指根据国家各级政权的职责范围划分各级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并规定收支划分的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体制的核心。

预算管理上,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草案,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地方各级预算收支统称为地方财政收支。

在预算编制上,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复式预算制,将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支按照经济性质划分,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预算管理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

(3)我国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我国财政核算工作由财政部负责统计,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本级地方政府财政报表。

统计范围是职能政府,包括行政单位、部分事业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

我国财政核算体系的特点是两个基础一个核心:财政统计以财政预算和决算为基础。

中国财政统计以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级财政部门对本级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会计凭证,根据凭证登记入账,在年末或月末编制财政收支表,于年末编制年度决算报告和下一年财政预算报告。

财政统计的核心是财政资金的流动,其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财政数据的外部体现是财政收支报表,对财政资金来源和使用流量进行统计,由于采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进行统计的主要是现金交易事项。

我国政府财政核算体系框架:以四张财政收支预决算表为中心,关注财政赤字或结余。

对外公布的主要有四张报表: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表、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表、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表、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表。

相较于国际标准的GFS来说,我国政府财政核算体系的框架较为简单,整体的核算围绕着财政收支预决算表进行,反映现金的收入和使用状态,即流量,对于存量由于没有建立资产负债表,仅公布存量总量,流量和存量之间未建立起关联关系。

对于财政状态,以单个财政赤字或结余来反应。

二、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两部分构成: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又可分为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主要来源于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因素三部分。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等于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三者之和。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等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两者之和。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两者之和。

由于存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部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并非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简单相加之和,还需要扣除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重复计算的部分。

同样,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也不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简单相加之和,也需要扣除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重复计算的部分。

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表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汇总而成。

进行核算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从2016年各项税收收入(表4)来看,我国的税制结构依旧呈现出流转税占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国内增值税的比重最大,达到了31.23%。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5)中可以发现,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的预算数与预算执行情况存在较大得差距,预算执行收入总量比预算收入总量多出7908亿元,其中有5556亿元来自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的增加,1780亿元来自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调整后增加的收入。

预算调整按调整幅度不同可分为全局调整和局部调整。

我国曾在2000年政府预算报告中进行过全局调整:调整中央预算,增加建设性支出5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相应增加500亿元。

2016年进行的预算调整属于局部调整。

局部调整经常发生,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动用预备费。

在预算执行中,如果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或经济上的重大变革,发生原来预算没有列入而又必须解决的临时性开支等情况,可以动用预备费。

预备费是预算编制时预留的机动资金,动用时须报同级政府批准。

(2)预算追加、追减。

这是指在原定预算收支总数不变的情况下,追加、追减预算收入或支出数额。

各部门、各单位需要追加、追减收支时,均应编制追加、追减预算,按规定程序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后,财政部门审核并提交各级政府或转报上级政府审定通过后执行。

财政部门办理追加、追减预算时须经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3)经费流用。

又称“科目流用”,是在不突破原定预算支出总额的情况下,由于预算科目之间调入、调出和改变资金使用用途而形成的资金再分配,而对不同的支出科目具体支出数额进行调整。

(4)预算划转。

由于行政区划或单位隶属关系改变,在改变财务关系的同时,相应办理预算划转,将其全部预算划归新接管地区或部门。

近年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不断下降,已经从2011年的25%下降为2016年的4.5%。

除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以及地方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也是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的重要收入来源。

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的资金比较稳定,数额也较小,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余额基本在1100亿元到2700亿元波动。

目前除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补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其中2016年地方财政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达5956亿元。

在我国进行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未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可能会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利用好地方财政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由三部分构成: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结转下年支出的资金。

为了使我国每年的决算赤字等于预算赤字,在编制预算时,并不编制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结转下年支出科目的具体数额,而是在决算时视当年的财政实际收支情况和预算赤字确定这两个科目的规模,所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预算数总是相等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预算数也总是相等的。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部分构成。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和中央预备费三部分。

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大头,每年的比重都在60%以上。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

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体制结算补助、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移支付共7项。

专项转移支付则包含了按功能分类的19项支出。

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则包含增值税返还、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和地方上解5部分。

因为存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部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并不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简单相加之和,还需要扣除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重复计算的部分。

同样地,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也不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简单相加之和,也需要扣除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重复计算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