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细菌性疾病防治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十分常见,常见症状包括鳃部出血、溃烂、腹部肿胀、食欲减退等。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水体传播、饵料传播和爬行动物传播。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水质管理水平,保持水体清洁。
2. 严格控制饵料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投喂。
3.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使用适当的鱼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对于已经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鱼类,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鱼类,防止疾病的传播。
2.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注意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3.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帮助患病鱼类恢复健康。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会导致鱼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和死亡等问题。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寄生虫卵。
2.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3. 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盐浴、药浴等。
如果鱼类已经感染了寄生虫病,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治疗:1. 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遵循用药指导。
2. 隔离患病鱼类,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3. 定期观察患病鱼类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常见症状包括体表溃烂、腹水、贫血等。
想要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入池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2.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潜在的病毒来源。
3. 强化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水体温度等因素,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4. 出现疑似病例时,及时隔离,进行病原学分析。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症状: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细菌性出血症:可选用“菌克十vk3粉十三黄粉拌饲内服”,外用金碘。
病毒性出血症:可选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十病毒克星”,外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以上两个配方在治疗草鱼出血症上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投饵机的比有投饵机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有投饵机的塘口最好在下风处也有少量药饵的投喂,这样可以让那些患病稍重没有能力抢食的鱼得到恢复,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死亡。
2、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此病为“乌头瘟”。
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
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
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流行情况: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
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
该病一般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摄氏度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
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预防: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或者用成品肥料如速肥宝、肥水膏等施肥肥水,用菌克200~250克/亩·米用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进行全池泼酒。
治疗: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以0.1~0.2ppm 进行全池泼酒。
三黄粉拌饲料混饲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
醛速杀,中仁金碘,二氧化氯,中药消毒制剂“双黄精华”等系列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3、肠炎病病原:点状气单胞菌。
鱼类常见细菌病大全
(2)实验室诊断 根据水产行业标准《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2部分:柱状
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SC/T 7201.2-2006)进行。 酶免疫测定:取病鱼鳃上的淡黄色黏液涂片,丙酮固定,加
兔抗柱状黄杆菌的抗血清,再依次加入酶标抗体、漂洗、显色、 脱水、透明和封片,在显微镜下见有棕色细长杆菌,即为阳性 反应,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
鳃霉病引起的鳃病
鳃霉病引起的鳃病
【防治】
1. 预防措施 ①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 ②选择优质健康鱼种:鱼种下塘前,用10mg/L浓度的漂白粉水 溶液或15-20mg/L药浴15-30min;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min。 ③在发病季节,每周全池遍洒漂白粉1-2次。用量视食场大小及 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g;每月在食场周围遍洒生石灰1-2次。
【症状与病理】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早期可见
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 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黏液;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充 血发炎,肠壁呈红色或紫红色,腹部膨大,腹壁上有红斑,肝脏 常有红色斑点状淤血,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 仅将头部提起,即有黄色黏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
【诊断】 (1)初步诊断 根据外表症状初诊,并且患病鱼必有受伤史。 (2)实验室诊断 根据农业部水产行业标准《鱼类细菌病检疫技 术规程 第4部分:荧光假单胞菌赤皮病诊断方法》SC/T-7201.42006)进行。 (3)鉴别诊断 应与疥疮病向区别。 疥疮病的初期体表也充血发 炎,鳞片脱落,但局限在小范围内,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
(2)治疗方法 ①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可选用双黄苦参散、青板黄柏散、三 黄散、板蓝根末、大黄散、大黄岑鱼散和大黄五倍子散等中草 药治疗,用法用量按使用说明进行。 ②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每千克鱼体重每日1次拌饵投喂 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100g:诺氟沙星9g+盐酸小檗碱 2g)15-20 mg,连用3d。或选用国家规定的其他水产养殖用抗 菌药物,但必须对症、对因使用。
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鱼 类 常 见 细 菌 性 疾 及 其 防 治 病
廖广成 郑万 明 ( 黑龙江省绥滨县绥滨镇政府 160 ) 520
在鱼类 的养殖 中, 细菌性疾病 的发生比较频繁 、 发生面积也较大。养殖业者经常选用老方法进行防
病 , 至使 用 某 些 违禁 药 品 , 孔 雀 石 绿 、 喃唑 酮 甚 如 呋
体的抵抗力下降 ,从而病原菌随病鱼 的粪便而排到 水 中污染水质及饲料 , 口传染 到其他鱼类 、 经 鱼种 。 当池塘水温在 l ℃以上 , 8 该病即可流行 , 一般发生在 4 9月份 , ~ 患病 的鱼一 般 腹部 膨 大 且 有红 斑 , 门红 肛
肿, 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粘液从肛 门流出 , 解剖可 见肠壁充血发炎 , 肠道 内无食物 、 只有淡黄色粘液 ,
内壁 糜烂 。 、
等控制疾病 。 不仅使水产品的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
并且 药 品 的长期 使用 还会 产 生 较强 的抗 药 性导 致 药 物 的用量 加 大 。 因此 , 常规 鱼 类 的病 害 防治 中 , 在 探 索推广 某些新 方法 、 新药 品显 得极 为必要 。
1暴发性 出血病
在饲 料 中添加 “ 渔必 得 ”( 物类 黄酮 、 植 多糖 、 原 酸 绿 等 ) 行投 喂 , 进 增强 鱼机 体免疫 力 , 连续 投 喂 , 情 即 病 可基 本控制 。
成损失最大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 由嗜水气单胞菌及 温 和气单 胞 菌 2种病 原 菌引 起 。发 病后 的鱼 体表 充
血 , 门红 肿 , 部膨 大 , 腔 内积有 大量 的腹 水 并 肛 腹 腹
有溶血现象 ; 肠道内无食物 , 却有很多粘液 。病鱼有
时伴有 眼球 突 出 , 鳞片竖 起 , 丝末 端腐烂 等 现象 。 鳃 此 病 常 发 生 在 渔池 池 水 、 质 恶 化 、 化 , 氧 底 老 溶 低, 有害 物质 多 的池 塘 中 。若 养 殖 管理 不善 , 加 投 再 喂霉变 的劣 质饲料 , 更易 造成 此病 的发生 、 发展 。
常见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常见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根据近几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统计,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范围广,流行季节长,每年的4―9月为盛行期,造成的损失严重。
今年4月份的病害测报,细菌性疾病就占发病种类的72.2%,现将几种常见细菌性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烂鳃病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一般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病鱼体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透明的小窗,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上带有粘液和污泥。
防治方法:(1)在操作时要轻快小心,避免鱼体受伤;(2)鱼种的放养要用2%―4%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3)发病后及时采用:溴氯海因0.3克/米3或强克101(超碘季胺盐)0.25克/米3,全池泼洒,病重时隔两天再全池泼洒1次;穿心莲内服:每100公斤鱼重用干穿心莲0.5公斤,水煮2小时拌饲料投喂3―5天。
2、赤皮病: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被寄生虫寄生而受伤后,被病菌侵入引起发病。
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的基部充血,鳍条充血或鳍条腐烂呈扫帚状。
防治方法:与烂鳃病相同,主要做好预防、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肠炎病: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当水质环境变化、投喂变质饲料或不正常投饲时易引起此病。
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粘液,内壁糜烂。
防治方法:(1)改善水体环境,保持水质良好;(2)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喂原则;(3)治疗时可用0.3克/米3溴氯海因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2―3‰的大蒜素进行内服,连续5天。
4、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细菌病,该病发病急、传染快、危害品种多。
病鱼特征: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苍白,末端腐烂,肠管内无食物。
鱼类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鱼类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鱼类作为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不仅是食品来源,还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
然而,鱼类也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害,给鱼类养殖和保护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鱼类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帮助饲养者和专业人士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鱼类养殖场。
一、常见传染病类型及简介1.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之一。
它通常由细菌引起,如青鱼病、红鲤热、鲑鱼贻贝病等。
这些细菌会感染鱼体的内外部,导致鱼类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甚至死亡。
2.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霉菌、曲霉等。
感染后,鱼类身上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细菌结节,皮肤和鳞片会发生脱落,造成严重的组织破坏。
3. 寄生虫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是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鱼虱、鳃虱等。
寄生虫会长期寄生在鱼体上,吸取鱼类的血液和组织,导致鱼类体弱多病,生长缓慢。
二、预防措施1. 保持鱼类环境清洁保持鱼类养殖环境的清洁度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缸底的杂物、鱼粪等,保持水质清澈透明。
同时,定期更换新鲜水源,控制水温、PH值和养殖密度等因素,创造一个适宜的鱼类生活环境。
2. 强化饲料管理合理饲养和管理,提高鱼类的抵抗力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选择优质饲料作为鱼类的主要食物,保证养分的均衡摄入。
根据鱼类养殖的不同阶段和种类,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而导致饲料残渣堆积。
3. 加强养殖水体的处理养殖水体的处理对于预防传染病起着关键作用。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有效的水质处理剂,如过氧化氢、活性炭等,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病原体。
此外,适时清洗养殖设备,消毒器具和饲养器皿等也是必要的操作。
三、治疗方法1. 给予适当药物在鱼类感染传染病的早期,可以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浸洗、药浴和喂食等。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必须根据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养殖鱼类的种类、大小等,进行正确的药物用量和使用时间。
几种常见细菌性鱼病防治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几种常见细菌性鱼病防治方法1 几种常见细菌性鱼病防治方法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其流行范围广、种类多、流行季节长等特点易对水产养殖造成大的危害。
下面就几种常见细菌性鱼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一、细菌性烂鳃病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当鱼的腮受到机械损伤或被寄生虫寄生时,都可使鱼发病。
该病一般流行于 410 月,当水温在15℃以上时开始发病,适宜发病水温是 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短。
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
鱼体发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
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鳃丝肿帐,黏液多,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鳃上附着的泥不易冼掉,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
防治方法:(1)挖除塘底过多淤泥,每立方米用生石灰200 克或漂白粉 20 克进行清塘;也可排水后,每 100 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 7.5~9 千克进行清塘。
(2)投放苗种进池时,用 2~2.5%的食盐溶液浸泡鱼种 5~10 分1 / 5钟,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菌。
(3)发病季节每月遍洒生石灰 1~2 次,浓度为2 每立方米水体 15~20 克。
(4)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放药2~4 克,,疾病流行李节,全池泼洒,15 天 1 次。
(5)全池遍洒漂白粉(含有效氯 30%),每立方米水体放药 1~1.2 克。
(6)磺胺间甲氧嘧啶,一次量,每 1kg 体重,2~4g,拌饲投喂,1 天 1 次,连用 3~5天。
?(7)卡那霉素,每 1 千克体重鱼,一次用 10~30豪克拌饲投喂,1 天 1 次,连续使用 3~5 天。
常见鱼类肠道疾病的防治
常见鱼类肠道疾病的防治引言鱼类是人们常见的食用动物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鱼类往往面临着各种肠道疾病的威胁。
肠道疾病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常见的鱼类肠道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肠道疾病,包括病因、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
一、鱼类细菌性肠炎1.病因鱼类细菌性肠炎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常见的致病菌有弧菌、大肠杆菌、变形菌等。
2.症状患有鱼类细菌性肠炎的鱼类常常呈现食欲不振、消瘦、排泄物异常等症状。
有时,鱼体表面还可能出现异常的溃疡和红斑。
3.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鱼类细菌性肠炎的发生,养殖者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鱼缸或鱼塘,保持水质清洁,减少致病菌的繁殖。
•饲料卫生:养鱼时应选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饲料,防止饲料中存在病原体。
•注重鱼类健康管理:定期体检鱼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鱼类寄生虫感染1.病因鱼类寄生虫感染是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常见的寄生虫有蚴虫、鳃虫等。
2.症状患有鱼类寄生虫感染的鱼类常常呈现食欲不振、消瘦、鳃部异常、体色变浅等症状。
有时,鱼体表面还可能出现水泡状的皮肤病变。
3.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鱼类寄生虫感染的发生,养殖者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定期进行鱼体检查:鱼类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寄生虫感染,减少疾病传播。
•做好鱼类饲料消毒: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饲料,并对饲料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杀灭潜在的寄生虫。
•控制鱼缸/鱼塘的寄生虫源:定期清洗鱼缸或鱼塘,清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虫源。
三、鱼类内寄生虫感染1.病因鱼类内寄生虫感染是由各种内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常见的内寄生虫有鳃尾自附蚴、睾吸虫等。
2.症状患有鱼类内寄生虫感染的鱼类常常呈现食欲不振、消瘦、体色变浅等症状。
有时,鱼体内还可能出现异常的囊肿。
3.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鱼类内寄生虫感染的发生,养殖者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定期进行鱼体检查:鱼类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内寄生虫感染,减少病情的恶化。
常见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秋季
秋季是鱼类准备越冬的季节,也是鱼 类抵抗力下降的时期,容易感染细菌 性鱼病。
冬季
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减少,但也是 鱼类易患上细菌性鱼病的时期,如烂 鳃病、肠炎病等。
03
细菌性鱼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01
02
03
观察鱼群状态
通过观察鱼群的活动情况 、体表完整度、体色变化 等,可以初步判断鱼病的 发生情况。
爱德华氏菌属
会导致鱼类患上细菌性败血症,多在温度适 中的环境发生。
假单胞菌属
这类细菌会导致鱼类患上赤皮病,多在温度 较高的环境中发生。
气单胞菌属
会引起鱼类的肠炎病,多在温度较低的环境 下感染。
鱼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水温
水温是影响鱼类健康的关键因 素,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导 致鱼类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
细菌性鱼病的几率。
06
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注意事 项
注意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1 2
选用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
根据不同的细菌性疾病,选择对病原体高度敏感 的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
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准确计量药物使用剂量,并 保证足够的治疗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避免药物残留和中毒
严格遵守药物使用安全规定,避免药物在鱼体内 残留,以及避免对水体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检查水质
水质恶化是细菌性鱼病发 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因 此检查水质是诊断细菌性 鱼病的重要环节。
病鱼样本采集
采集病鱼的样本进行详细 观察和检测,以确定细菌 性鱼病的具体种类和病情 。
病理学诊断
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病原体,以及观察到病理变 化如炎症、出血、坏死等。
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出血病
发病原因鱼池底水质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养殖管理不善,或投喂霉变劣质饵料,都会引发此病。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综合预防。
定期使用药物,可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中草药提取物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或用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净化水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利用沸石粉、亚硝酸盐降解剂吸附、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发病后,应用有效药物杀灭寄生虫,并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
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生物活性添加剂1.5克,连喂5天。
2.肠炎病
发病原因因水体环境恶化,溶氧低,投喂变质饲料,鱼体抵抗力下降,均为引发原因。
该病多发于4~9月。
防治方法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防治。
可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海珍宝或渔必得,增强鱼体免疫力,用以控制该病。
3.烂鳃病
发病原因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引起,尤其是鱼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该病在15~30℃范围内均可发生,水温越高越易发生。
防治方法操作时要避免鱼体受伤;放苗时要用药水进行
浸泡消毒;发病后采用渔必得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防治。
4.赤皮病
发病原因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受伤,或机械损伤、冻伤及寄生虫寄生等,均可引起发病。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起捕、放养时动作要慎,避免鱼体受伤;越冬前,用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并加深池水。
发病后,要及时采用杀虫剂与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处理,并内服天然植物提取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养殖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病害防治Disease Control文章编号:1006-3188(2016)04-0041-01养殖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林福森(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利洋水产药品销售有限公司西樵分公司,广东佛山 528211)摘要:对常见的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包括爆发性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941.42 S942 文献标识码:C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发生率十分严重,波及范围也较广,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和养殖效益,而且造成鱼类产品质量下降,甚至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此对常见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进行总结。
1 常见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1.1 爆发性出血病爆发性出血病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细菌性败血症,这类疾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对鱼类危害十分大,一旦发生爆发性出血病,其所波及的范围较广,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
鱼类一旦患上该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鱼体表面充血并且腹腔内有大量腹水,有时也会伴有鳞片竖起、眼球突出、鳃丝末端腐烂等现象。
爆发性出血病经常发生在有害物质较多的池塘内。
1.2 肠炎病肠炎病并没有固定发生时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造成这类疾病主要的细菌就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如果养殖池塘内的水温大于18℃,肠炎病就会流行发生,4月-9月属于多发季节,一旦鱼类患有这类疾病,其腹部就会出现膨大伴有红斑等现象,若对其腹部进行挤压,就会有黄色粘液流出,对其解剖就能明显的看见其肠壁充血发炎,甚至是内壁糜烂等现象[1]。
1.3 烂鳃病造成烂鳃病主要的细菌是柱状屈挠杆菌,通常情况下,如果养殖水塘内的温度在15-30℃之内,都有可能发生烂鳃病,该疾病水温越高就越容易爆发,一旦养殖鱼类患有这类疾病,就会出现体色发黑、食欲减退等现象,若将其鳃盖打开,就能明显看见其表面皮肤充血发炎,并且中间部分经常会糜烂。
1.4 赤皮病造成赤皮病主要的细菌是荧光假单胞菌,赤皮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流行,其最容易爆发的时间点在3-5月份,养殖鱼类一旦患有这类疾病,其体表面会发炎出血,并且鳞片也会脱落[2]。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防治的方法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防治的方法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还有报道认为是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和鲁氏耶尔森菌。
该病在全国各地精养鱼池、水库、湖泊都有发生,危害的种类为鲢、鳙、鲤、鲫、鳊、鲂等,水温从9~36℃都能发生,25~32℃最为严重,年龄从1龄鱼种到成鱼。
严重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甚至高达100%,每年都要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病鱼症状。
该病由病原体产生毒素,引起鱼体产生溶血、出血、组织严重坏死,最后导致死亡。
疾病初起时,病鱼的颌部、口腔、眼睛、鳃盖、体表、鳍条基部出现局部充血,肛门红肿。
此时病鱼食欲减退。
严重时部分鱼因眼眶充血而出现突眼、鳞片竖起等。
剖检时,全身肌肉因充血而成红色,腹腔内积有黄色或血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胀,肠壁充血,肠道内充气且含有稀粘液,部分鱼鳃色浅,呈贫血状。
3、预防。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一旦发生,蔓延速度就很快,故必须以预防为主。
预防这种疾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投放鱼种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清塘消毒。
干塘清塘时水深7厘米,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100千克左右。
若难以干塘,带水(以1米水深计)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为250千克/亩。
漂白粉清塘:水深7厘米时漂白粉的用量为5千克/亩。
水深1米时15千克/亩。
(2)鱼种下塘前对鱼种进行消毒。
用10~1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种10~30分钟或用1~2毫克/升的绿氧灵或者三亩灵浸洗鱼体10~30分钟。
时间长短,视鱼的体质和活动情况而定。
4、治疗。
治疗要外用药和内服药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1)外用。
每亩水深用生石灰25千克稀释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用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0.7千克,稀释后全池泼洒;也可用暴血停150克、抗暴威25毫升或三亩灵200克用清水将药物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养殖场的鱼类常见细菌感染防治方法
养殖场的鱼类常见细菌感染防治方法养殖场的鱼类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养殖项目之一,但常常面临着细菌感染的威胁。
细菌感染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死亡率增高,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利润。
然而,通过一些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从而增加养殖场的产量和收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场鱼类常见的细菌感染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 维护鱼类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定期清理鱼池或池塘内的杂草和污物,保持水质清澈,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 使用过滤装置或活性炭等清洁水质的工具,可以去除鱼池中的有害细菌,避免传播和感染。
2. 控制养殖鱼类的密度:- 高密度时,鱼类之间的接触频繁,细菌传播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因此,建议合理控制养殖鱼类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 合理配置饲养设施,保持养殖鱼类的舒适环境,减少细菌感染。
3. 确保养殖鱼类的饲料安全:- 购买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确保饲料中没有细菌或其他有害物质。
- 饲料的储存要注意防潮、防虫,以免滋生细菌污染饲料。
4. 严格控制养殖鱼类的水质参数:- 细菌在特定的水温、水质条件下容易滋生和繁殖。
因此,养殖场应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等。
- 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可以减少细菌的繁殖,降低感染的风险。
5. 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 在养殖鱼类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定期使用抗生素等预防性药物进行治疗,减少细菌感染。
- 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控制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6. 注重疾病防控和紧急处理:- 定期进行鱼类的体检,发现疾病或异常情况时,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细菌感染的扩散。
- 如发生紧急情况,可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鱼类的死亡率。
7. 做好养殖场的管理和监控:- 控制人员进入养殖区域的次数和流程,减少细菌的传播。
- 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和记录,对细菌感染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总结起来,养殖场的鱼类常见的细菌感染防治方法包括维护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控制鱼类密度、确保饲料安全、严格控制水质参数、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注重疾病防控和紧急处理,以及做好养殖场的管理和监控等。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鱼类、虾类和贝类等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
然而,在水产养殖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疾病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养殖者参考。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产生物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鱼体溃烂、红鳃、水质浑浊等。
针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如下:1. 保持水质清洁水体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细菌滋生。
使用滤网和生物滤材对养殖池进行过滤,确保池水中的有害细菌数量最低。
2. 强化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养殖者应选择适宜的饲料品种和食用量,避免过度投喂。
3. 使用抗生素在疾病发生时,适量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也是一种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方法。
但务必按照兽药使用指导书的要求使用,并掌握适量的使用方法和频次,以免对水产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水产养殖中另一常见问题。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钩虫、绦虫和蚯蚓等,它们会附着在养殖的水生动物体表或内部,引起寄生虫病。
以下是防治寄生虫感染的方法:1. 检疫新引进的种苗在引进新的种苗时,养殖者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没有携带寄生虫的种苗进入养殖环境。
可以采用药物浸泡、消毒、筛查等方法进行检疫工作。
2.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也是防治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保持池塘或池底清洁,避免给寄生虫提供栖息的环境。
3. 对发生寄生虫感染的水产养殖动物进行药物防治一旦发生寄生虫感染,养殖者可以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物包括氯化钠和阿维菌素等,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并按照正确剂量和方法进行操作。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令养殖者头疼的问题之一,其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
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鱼类疱疹病、感染性胰腺坏死病等。
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方法如下:1.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是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鱼类细菌性、病毒性及寄生虫疾病防治
不同程度的流行。流行季节一般从5月下开始,6月是高峰期。
• 防治技术:(1)彻底清塘,减少机械损伤。 (2)鱼苗下塘前用超能金碘浸浴消毒,防止病菌带入池塘。 (3)内服益生菌清、VC。 (4)外用二氧化氯、强氯精、超能金碘、黑旋风全池泼洒。 (5)水质改良用降解底净、池底宁等。
竖鳞病
• 病原体: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 症状:病鱼体表面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基部水肿,内 部积半透明的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 • 流行危害:此病是一种鲤鱼、鲫鱼、草鱼、鲢鱼和金鱼等的常见病,
三代虫病
• 病原体:三代虫,常见鲩三代虫、鲢三代虫、秀丽三代虫。 • 症状:病鱼皮肤上有白色粘液,失去光泽,鳍缺损。鱼体黑瘦,呼吸 困难,游动极不正常,呈现极度不安,食欲减退直至死亡。 • 流行危害:此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危害鲢、
鳙、鲤、鲫、草和金鱼的鱼苗、鱼种,尤其是草鱼和金鱼。流行季节
游动。
• 流行危害:此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的鱼病。密养情况下, 此病更为严重。此虫对所有的饲养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寄生。适
宜小瓜虫繁殖的水温为15-25℃。流行季节为3-5月和8-10月。
• 防治技术:(1)用鱼虫速杀、纤虫净全池泼洒。 (2)水源充足方便时要大量换水。 (3)杀虫后隔天用二氧化氯、超能金碘、黑旋风杀菌,以防继发感染。
孢子虫病
• 病原体:粘孢子虫 • 症状:鲤、鲫常见危害比较的是粘孢子虫病,主要寄生在鲤鱼的鳃和 体表,形成白色的孢囊,也可寄生在鲤鱼的鳃及脏器上。 • 流行危害:主要危害饲养的鲤鱼、鲫鱼的鱼苗、鱼种阶段,尤其是夏
花鱼种。
• 防治技术:(1)鱼苗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浸浴消毒。 (2)用孢虫灭全池泼洒,隔天再重复一次,效果独特。 (3)内服孢虫灭效果也明显。 (4)注意换水。 (5)外用二氧化氯、强氯精、黑旋风全池泼洒。
观赏鱼细菌类疾病怎么防治?观赏鱼细菌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观赏鱼细菌类疾病怎么防治?观赏鱼细菌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朋友喜欢在家里养上一些观赏鱼。
而在观赏鱼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细菌类疾病,如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白皮病等,严重影响观赏鱼的健康生长。
那么,观赏鱼细菌类疾病怎么防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观赏鱼细菌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烂鳃病症状:鱼鳃充满粘液,鳃丝及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鳃部全部腐烂鱼儿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
治疗方法:①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②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③每天不断至病鱼痊愈,同时用百万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所有的用具及水族箱以消毒避免鱼儿再次感染。
二、细菌性肠炎症状:导致细菌性肠炎的原因是鱼类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是吃的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鱼停于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
肌肉会短时间发出抽搐,粪便白色,如果实行解剖,会发现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严重时肠子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的粘液和浓血。
治疗方法:内服主要是鱼服康、磺胺胍、纳克菌等药浴的话就要用到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内服药必须溶解后混合到牛新汉堡或者是其它的混合饵料当中投喂,如果鱼儿已经无法吃食的话,就只有药浴了(也有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的)。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症状:发病原因是因为水族箱内不洁净尤其是鱼的粪便没及时清理掉,或是捕捞和运输的时候操作不慎使鱼受伤导致病源菌感染(可见外伤的危害)。
背鳍或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也就是鱼背部和尾柄)出现小白点,白点迅速扩大只至尾鳍全部发白、烂掉,病鱼的游动能力明显降低,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垂直游动,2-3天死亡。
死亡率极高,5-8月流行此病。
治疗方法:百万分之二十五的(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天,水族箱用百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防治(1)避免养殖过密,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质饲料,适时添加维生素,注意池塘清洁和消毒,一旦发病,停食2-3天对病情有延缓作用。(2)每100千克鱼用抗菌素(强力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或土霉素任选一种)5克+复合维生素b1克掺入饲料中连用5-10天,效果较好。(3)每100千克鱼用磺胺六甲氧嘧啶5-20克,第一天加倍,连服4-6天有效。
三、收气性单胞菌病
1、症状收气性单胞菌因种类、生物型不同及其侵袭鱼的部位不同,病鱼呈现的征象亦有所不同,通常和因某种原因而处于紧迫状态的鱼类出血性败血病有关,临床和病理表现与弧菌和假单胞菌的感染有相似之处,即造成全身性败血出血病,体色变深,表皮及鳍基有大面积不规则出血,厌食,集群于出水口处死亡,严重者造成病鱼溃疡,烂尾,要分离细菌才能确定病因;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水质恶化、气压过低,过度饱食等不良环境下易致病,表现为行动缓慢,无食欲,头部发黑,腹部膨大并出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用手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突,肠内一般无食物,含有许多淡黄色粘液或脓,其它部位如肝脏也有充血现象,呈红色班点状瘀血。
2、流行与危害该病在春夏季节交替气候多变时较易发生,常与弧菌、假单胞菌同时并发,危害很大。
3、防治保持水质清新,特别在气候多变季节应作好定量、定点、定时、定质的饲料投喂“四定”工作,发现轻度肠炎症状时在饲料中以0.3克/公斤饲料掺大蒜素或参照弧菌病预防与治疗所述的用药剂量。
四、链球菌病(青霉素敏感)
ppm 五倍子煎汁,或红霉素0.3 ppm 或 20.1 1 ppm
全池泼洒,有防治作用。(3)病情较严重时,除全池药浴外,应结合内服,即在饲料中掺入药物,具体剂量为:a、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红霉素5克,第二至六天每天2.5克。b、每100千克鱼用大黄粉1千克,连续3-5天。
六、冷水病
克,每天死亡率在1%-2%,持续半个月,常伴有细菌性出血、败血病症状。鱼发病水温大都在20℃以下,台湾发病水温大致在22℃左右,提高水温至26℃以上即可停止发病。
3、防治(1)防止鱼体受伤,病原菌的入侵与皮肤受损有关,因之在运输、分养等操作中勿伤及鱼体。另外要及时杀灭寄生虫,防止由寄生虫破坏组织而致细菌感染,减少放养密度,改善水质环境。(2)在饲料中掺入下列任何一组药品,疗效较好:a、每100千克鱼用复方新诺明10克,第二至第六天用量减半,连喂6天;b、每100千克鱼用土霉素3-5克,连喂5-7天;c、用大黄、黄柏、黄芩按5:3:2,每100千克鱼用三黄粉1千克,连续3-5天。
2、流行与危害弧菌病一般发生于1-9月份,弧菌病的危害依耐药性不同而有所区别,有人用抗菌药磺胺甲氧嘧啶和哑喹酸等对香鱼弧菌血清a型和c型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度的鱼其弧菌对药物的感受性不同,而且血清a型的耐药性比c型强,说明陆封型鱼发生弧菌病比洄游型难以控制。而不同血清型的弧菌病的发病月份也有区别,洄游型鱼在1-4月份发病率较高,但5月份以后发病较少,而陆封型鱼在1-4月份很少发病,但5月份以后发病率高。弧菌病是鱼增养殖中危害最大的鱼病,养殖发病时的死亡率可高于50%,尤以幼鱼为甚,近年来由于鱼疫苗的推广应用,损失才有所减轻。
1、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分散于缓流处,浮于水面或头向上,尾朝下呈悬重状,病死时病鱼或间断性狂游,或腹部向上,体色发黑,身体瘦弱,鳃颜色变淡,呈贫血状态;眼球瘀血突出、白浊,甚至眼球脱落,腹侧点状出血,肛门红肿,内脏器官之病变及腹水现象与前述弧菌病、假单胞菌感染现象类似,光凭外表现象不能确定。
2、流行与危害一旦感染链球菌病,损失很大,曾在野生鱼中分离到该菌,在日本鹿儿岛、宫崎等地较流行,在我国流行情况尚不清楚。发病适宜水温25-28
2、流行与危害在低水温而且放养密度很高和有机质残屑丰富的增养殖设施中,本病在日本已取代弧菌病成为鱼增养殖的首害,在台湾亦有报道,鱼特别是幼鱼一旦感染,发病就能发生大批死亡,死亡率达50%以上,在我国未见鱼冷水病的报道。病害流行季节一般在水温16℃以下,据推测可能与鱼过早放流,水温过低有关。
3、防治由于冷水病在低水温、水中有机质丰富的水域中容易发生,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温适宜的增养殖场所,改善环境条件是预防本病的根本之道,有报道说用福尔马林消毒体表效果良好,如果患鱼能够摄食,磺胺类抗菌药掺入饵料中也有疗效。
2、流行与危害春、夏、秋三季较为流行,尤以夏季最严重,往往与肠炎等并发,特别是夏季因暴雨水质变浊时,往往会造成大面积发病。发病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在日本本病的危害性有增大的趋势,这可能与水质污染和毒力菌株的耐药性增加有关。
3、防治(1)改善环境,增加供氧,控制有机物入水,降低水温,如果对混浊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在支持性疗法中相当有效。(2)用2-5
五、柱形病
1、症状病鱼行动迟钝,食欲减退,常见于头部和背部的皮肤及鳃上,但也可发生于鱼体其它部位。初时为隆起的白色斑块,周围有红色充血区,不久即发展成出血性溃疡,上覆菌细胞和坏死组织形成的基质。鳃部损害往往更大,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腐烂缺乏、发白,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很快使病鱼死亡。
二、假单胞菌病
1、症状患病鱼体侧表皮出现点状白色粘液物,并逐步扩大,严重时体表象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鳃丝失血尖端部淤血,胸鳍基部也淤血,内脏器官症状不显著,肝脏变浅棕色,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脏肿大及腹水,少数病鱼眼球混浊、发白,甚至脱落。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呼吸困难,有时狂游。
2、流行与危害三、四月份易感染,发病鱼一般在10-20
3、防治(1)制备鱼弧菌疫苗,稀释10倍,把鱼苗浸浴2分钟,免疫有效期为60-100
天。(2)不要投喂氧化变质的饲料,应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并注意投喂次数和投喂方法,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杜绝病菌繁生繁殖。(3)定期交替在饲料中拌用下述药物,效果较好:a、每100千克鱼用20克磺胺甲氧嘧啶等磺胺剂药物,服用3天,停一天,再服用3天;b、每100千克鱼用4-6克四环素,连续10天。
1、症状肉眼损害通常多见于鳍、皮肤和肌肉中,烂鳃先是不同程度的鳃丝贫血肿大,继而溃烂,口腐则是口唇先淤血变红再溃烂;烂鳍和烂尾前多变胸鳍基部先变红,晚期时能从内脏中分离出这种细菌。由于水温低,故一般不见炎症细胞浸润,而当鳍或尾部的溃烂伴随水质不良时,表皮和真皮往往有高度水肿,损害外表往往已有大量菌落形成。
鱼细菌性疾病防治
一、弧菌病
1、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弧菌病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三种,患病鱼体表现为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瘀血继而溃疡,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症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