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2、性恶论: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自然需求,人性恶的生理基础。荀子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改造和外练
3、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为主要代表。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人性无分为善和不善,人性像流水一样,”它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
4、性有善有恶论:世硕和扬雄为代表。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不是教育的唯一功能,除政治功能外,就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还有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功能)、文化功能、人口控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等等。第二、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政治与现代教育应当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弘扬受教育的主体性等
5、性三品说: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韩愈提出了性三品的思想,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认为上下两种人的性都不能叫做性,只有中等人的性才可以叫做性。
我的人性论主张:我认为,我还是比较赞同性有善有恶论。所以我还是赞同世硕和扬雄所代表的性有善有恶说,孟子和荀子主张性善与性恶,是指在不同的个体上,世硕与扬雄所主张的观点是指在一个人的身上。我想,性善观点和性恶观点在不同人或者同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特点。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和类似雷锋一样的人很多,他们是性善的代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犯罪作恶的人,他们是性恶的代表。我们也同时能在一个人中看到他的两面性,善恶共存。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教育哲学通论》第一编读书笔记
书名:教育哲学通论
作者:黄济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胡华园长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一书,当初见这本书时,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的潜意识里,儿童往往与游戏相连,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哲学却高深莫测,儿童与哲学仿佛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但在细读百草园故事中,我慢慢的找到了答案。

胡园长将哲学比作了最亲近生活大地的树干,和儿童一样,都有着最初的启蒙意义,同时哲学也是生活智慧的探索历程,是爱智慧的过程,如果说儿童是天然的哲学家,那教师自然就是天然的教育哲学家了。

在这本书的第十章中,书写了许多幼儿教师的百草园教育故事,这些真实的故事饱含着教育实践智慧,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幼儿教师教育观的形成,通过自发、自觉、自由三阶段,慢慢形成并且不断深化,才能从一个经验型教师转变为智慧型教师,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此外,让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地是胡园长强调地“对话”地重要性。

作为一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什么是最多的呢,显而易见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对话"那怎样与孩子对话可以更好的促进教育,做到对话的丰富性、完整性、深刻性以及整体性,百草园里的故事给了我答案。

在阅读中,我看到了百草园里的老师们观察记录与教育笔记,和孩子们的精彩碰撞,以“儿童视角”去记录真实的生活,让儿童说出自己眼中的现象,鼓励孩子表达出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尽可能地给与孩子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与自我创造的机会,在平凡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关注儿童、理解儿童、移情儿童,使教师与儿童的对话变得深刻而有意义,以此让教师哲学观的建立变成了可能。

其中老师们扑面而来的幸福感,也逐渐让我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心流,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内心,学会去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细细品味生活,发现孩子们的“哇”时刻。

我非常喜欢书本中的一句话“我的工作从来不是我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喜爱,一种信仰,因为我愿意和孩子一起过上一种创造性的生活。

”的确,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充沛的感情,当我们秉持这样的教育信念,身上才会持续的洋溢着蓬勃的创造力和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会真切的感受到这个职业是如此的幸福。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话题:张楚廷人是什么读书笔记知识产权马克思若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是必须以弄清楚“人是什么”为前提。

“人是什么”是“教育第一问”。

在今天相当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教育还没有自己的脑袋,那会让人感到另一种羞愧。

11文化在一般意义下仅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而且可以不包括政治而只包括政治学、政治哲学。

文化与教育,经济与教育,政治与教育,都有关系,但关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是包含关系,后两者是平行关系。

12“教育就是教育”这一带着情感所说的话中所包含的理性确实是很有价值的,它至少表明了一个重要观点:从教育自身来阐明教育。

17学校与工厂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的“产品”自己参与自己的“生产”过程。

23马克思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有精妙的论述,他说人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的生命,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25-26人自己可以反身回头来看自己,即反身性或自反性,这是“人的根本”质疑,人的根本特性之一。

人的这一根本特性可令教育永远思索和寻味,它应是教育理论的立足之地,是教育学大厦的基石,亦应是教育之本源,亦应曰:教育之根本。

27-28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所表达的是:人作为意识着、思想着的生命而存在着,生活着。

32卢梭:“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页)35马克思:“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人,这种声明其所以区别于其他生命,就在于这种生命可以其自身生命为对象,并通过这种对象性活动来发展自身,来增长自身,简而言之,就在于人具有反身性,并通过反身性而自增,而具有自增性,自反性与自增性一起描绘了人,使得人这种生命那样灿烂。

39人的新生命是与价值、意义而同时存在的,它亦可称之为意义生命、价值生命,换句话说,人是可获得价值生命或意义生命的生命。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篇1《我的教育理想》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哲学著作,他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

这本书以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好公民”、“好公民意识”、“好公民习惯”。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这种理念对于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提醒我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所打动。

他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

在李镇西老师的眼中,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心和关怀的。

他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他认为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他的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我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李镇西老师还强调了教育应该具有民主性和平等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民主的,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种理念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总的来说,《我的教育理想》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像李镇西老师一样,充满爱心和关怀,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我们就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篇2《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前不久,我读了我国家长、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书《我的教育理想》,读后真是感触良多。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的理想比教育的目标更重要;教师的理想比教育的目标更重要。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自身必须受到教育。

因此,我们要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2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2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使人从中领悟到许多深刻的道理。

我也是一个小书迷,我很喜欢读书,没事就经常到新华书店看书。

这个暑假,我就有幸读了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米契斯所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访问负伤老人》,内容主要是说有个叫卡洛斐的男孩不小心用雪球打伤了一位老人,然后去医院道歉的事。

文章是这样写的: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到五楼去看望那位受伤的老人,老人坐在床上,侄孙在旁边玩,不过一会,卡洛斐来了,他的内心十分的愧疚,卡洛斐似乎没有看见我们也在,忍住眼泪走到床前,站着不动,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但又不好启齿似的。

最后,卡洛斐走时,把他平日里费尽心机搜罗来的邮票给了老人的侄孙,以此来报答老人对他的宽恕。

我觉得虽然卡洛斐用雪球不小心打中了老人,可他这种主动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的勇气值得我去学习。

这本书简直太好看了,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书中到处都洋溢着满满浓浓的爱,它教会我怎么去爱父母,爱同学,爱祖国,爱身边每一个关心我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也想起了自己。

以前,妈妈为了管我的学习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可我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

有一次周末,我的小伙伴都在院里玩,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纠结,骗妈妈说作业已经全部写完。

因为当时特别迷恋浙江台的《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对里面的撕名牌游戏很疯狂,所以,竟和伙伴们玩了一整天。

晚上,当我满头大汗、心满意足地跑回家时才想起来作业还没写完,又急急忙忙写作业。

妈妈知道后,大发脾气,把我训了一顿。

可我当时还觉得妈妈过于严厉,很不理解,所以也没有向妈妈道歉。

读了这本书后,我理解了妈妈对我的爱,她是希望我不要贪玩误了学业。

今天,我也想勇敢地对我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

”我还要感谢学校里的老师对我的宽容和爱护,感谢老师为我们废寝忘食地批改作业;感谢我的同学,是他们给了我鼓励和帮助;再次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为我起早贪黑地工作,为我检查作业、忙于我的衣食住行、教我做人的道理。

关于教育读书笔记800字(通用8篇)

关于教育读书笔记800字(通用8篇)

关于教育读书笔记800字(通用8篇)关于教育读书笔记800字篇1《教育的艺术》读书笔记《教育的艺术》是夏丐尊翻译的,这本书从教育就是艺术的角度去阐述,告诉我们教育需要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需要我们对人性有深刻的把握,需要我们对知识、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有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人性,使其具备美感、道德和体格。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朋友和顾问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第三部分则关注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认为应该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我。

第四部分则主要讨论了教育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自主地学习。

这也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职责,那就是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书中提到了几个观点我印象深刻。

首先,书中认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自由,没有娱乐,那是锁在黑屋子里。

若是有颜色但不均匀涂在黑板上的话,孩子们在无意中会逐渐消磨掉的。

”这使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们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自由和快乐,而教师则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去传递这些美好的情感。

其次,书中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书,而在于育人;不在于改作业,而在于育人。

”这使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具有美德和知识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书中认为“体格实际上就是人类本能的精力之所在。

”这使我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的艺术》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艺术所在。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第八章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第八章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第八章爱的教育是勃兰克的经典著作,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哲学书籍。

本书第八章,通过对爱的教育的探讨,深入研究了爱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下面将结合章节内容,对第八章进行读书笔记的整理。

在这一章中,勃兰克阐述了爱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原则。

首先,勃兰克指出,爱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他认为,家庭环境中的爱和关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从而建立起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爱的教育还培养了孩子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关注,创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勃兰克提出了爱的教育的原则。

他强调,爱的教育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自由和独立的成长空间。

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孩子。

此外,他还提到了爱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让他们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最后,勃兰克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非追求成绩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深受现代教育家的推崇,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除此之外,勃兰克还论述了爱的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他提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

他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与他们进行合理的讨论和交流。

此外,勃兰克还提到了父母在教育中应该注重赞赏和鼓励。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他还强调了爱的教育不能过于溺爱。

父母需要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要给他们一定的约束和规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对第八章的阅读,我对爱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爱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态度。

作为家长,我们要用爱去引导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而自信的个体。

同时,我们也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是一本深刻的教育哲学著作,它探讨了道德教育的本质、方法、目的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简要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表达我对其观点的看法。

一、简介《道德教育原理》是杜威对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的全面阐述。

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包括道德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

杜威强调道德教育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以便他们能够在行动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价值。

二、主要内容1.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规则。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能够独立思考、判断并采取行动,而不是盲目地遵循规则或传统。

2.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经验进行道德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实践道德价值,例如通过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等行为。

此外,杜威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他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道德价值。

3. 道德教育的内容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相关。

他主张通过故事、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礼仪和传统价值。

此外,杜威还强调了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应该体验和理解道德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价值。

三、我的看法我认为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

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而道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杜威的观点对于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他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经验性,这提示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其次,他强调了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作用,这提示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最后,他强调了道德情感的重要性,这提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价值。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第一章: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哲学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章介绍了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哲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教育哲学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引导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发扬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另外,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思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

本章介绍了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阶段。

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幼儿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儿童的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家长的合作和互动。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课堂,幼儿教师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章:幼儿教育原理与方法幼儿教育原理与方法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实际工作知识。

本章介绍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幼儿教育的核心原则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情感和体验,培养孩子的综合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积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评估。

课程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通过故事、游戏、艺术等方式,帮助孩子积极参与学习。

评估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第四章: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哲学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联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接受教育的种种经历。

就拿我小时候学画画这件事儿来说吧。

那时候,我大概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对画画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每次看到画册上那些五彩斑斓的图案,心里就痒痒的,特别想自己也能画出那么漂亮的东西来。

于是,我就缠着爸妈给我报了个画画班。

去上课的第一天,我满心欢喜地背着小画板,手里攥着新买的彩笔,感觉自己就像是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可是,一进教室,我就发现情况好像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老师站在前面,一本正经地在黑板上画了个苹果,然后就让我们照着画。

我当时就有点懵了,这和我心里想的自由创作完全不一样啊!我小心翼翼地画着,一边画一边还偷偷瞄着旁边同学的。

结果发现,大家画的都差不多,都是那种圆圆的、红红的苹果。

我心里就犯嘀咕了:“为啥都要画得一样呢?” 但也不敢多问,就这么跟着画了下去。

过了几周,每次上课都是这样的模式,我渐渐觉得有点无趣了。

我想画我在公园里看到的小花,想画天上形状奇怪的云朵,可老师总是说:“先把基础打好,按照我教的来。

” 那段时间,我对画画的热情都有点消退了。

现在想想,这其实不就是教育哲学里提到的一些问题吗?教育到底是要让我们都变得一模一样,还是要鼓励我们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呢?书中还讲到,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培养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

这位老师上课可有意思啦!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会给我们出一些难题,让我们自己先去琢磨。

有一次,有道特别复杂的几何题,大家都被难住了。

老师呢,也不着急,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着我们抓耳挠腮的样子。

我当时心里那个急啊,就盼着老师赶紧给讲讲。

可老师就是不说,只是偶尔给点小提示。

后来,经过我们小组几个同学一起讨论、画图、计算,嘿,还真就把这道题给解出来了!那种成就感,简直没法形容。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刻启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刻启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陶行知如同一座灯塔,他的思想指引着无数教师和学生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深受其启发,不禁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尤其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

一、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陶行知的教育哲学强调“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这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虽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陶行知所提到的“做”,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手工活动,更是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真正把握与应用。

他提到的“劳力上劳心”,正是对教育内容深入思考的强调。

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要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许多教学往往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陶行知提醒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若不在实践中参与、探索,便难以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与价值。

因此,教育应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用心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

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师与学生割裂,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陶行知则倡导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一理念尤其适用于当今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

如今的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加多元,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若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陶行知强调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恰恰契合了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创与仿的辩证关系陶行知在开篇中强调的“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的模仿与重复,而在于创造与革新。

模仿固然重要,但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实践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陶行知希望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出独特的价值。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摘要:一、罗素的教育观点1.教育的目的2.知识与技能的培养3.自由与纪律的平衡二、罗素论教育的意义1.个人发展2.社会进步3.世界和平三、罗素对现代教育的批判1.过度重视知识传授2.忽略个体差异3.功利主义倾向四、罗素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的应用1.以人为本的教育2.培养创新思维3.强调道德教育正文: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

在《罗素论教育》一文中,他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

首先,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罗素认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他强调,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此外,他还主张将技能培训与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

在自由与纪律的平衡方面,罗素认为教育应该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罗素认为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教育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升自己。

对于社会来说,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此外,罗素还强调,教育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罗素对现代教育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现代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趣和痛苦,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

此外,罗素还指出,现代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使教育变得愈发狭隘和短视。

在现实应用中,我们可以借鉴罗素的教育理念,改进现有的教育制度。

首先,教育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在阅读《教育哲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教育深层思考的大门。

书中的观点和论述,不仅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我反思日常教育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教育,这个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知识的传递,还是人格的塑造?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个体,还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点。

作者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育应当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实中的教育,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标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

那些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也许并非缺乏能力,而是没有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或者顺利进入名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批判性思维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创新能力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创造新的价值;而社会责任感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的现状,使得这些重要的素质培养往往被忽视。

书中还探讨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教育也应当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但在现实中,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常常存在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另外,关于教育中的公平问题,也让我感触颇深。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资源。

然而,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家庭背景差异等原因,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不断思考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读书笔记教育笔记(优秀8篇)

读书笔记教育笔记(优秀8篇)

读书笔记教育笔记(优秀8篇)读书笔记教育笔记篇1标题:教育经典:深度思考与启发在阅读教育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被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献所吸引。

这些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论,而且也充满了对人性、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深入理解。

以下是我对几本经典教育书籍的读书笔记。

1.《论语》:孔子作为教育经典的鼻祖,他的教导在《论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部书充满了关于道德、伦理和智慧的教诲,而这些教诲都源自于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他强调的是“因材施教”,让我理解到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优点和潜力,我们需要尊重和引导这些潜力,而不是一概而论。

2.《爱弥儿》:这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一部杰作。

它描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从出生到死亡。

在书中,卢梭强调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让孩子按照自然的节奏发展,而不是被社会过早地塑造。

这让我反思了现代教育过于功利化的现象,提醒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地成长。

3.《教育的艺术》:这本书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作品。

他强调的是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个体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让我明白教育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生活的负担。

阅读这些教育经典,我收获了许多。

它们不仅为我提供了深入理解教育的视角,而且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情。

我相信,只要我们珍视这些古老的智慧,并把它们融入到现代教育中,我们就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经典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读书笔记教育笔记篇2《教育原理》读书笔记《教育原理》是一本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书籍,旨在为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的深入理解。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对教育学的全面概述,还提供了对教育实践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的主题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类型、教育的过程、教育的环境、教育的评估和教育的未来。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原创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篇1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在教育领域,教育哲学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教育哲学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它提供了对教育目的、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名为《教育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这本书由王小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关于教育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优秀著作。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教育哲学的概念、历史和发展,以及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这一部分强调了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读者提供了对教育哲学的基本认识。

第二部分探讨了教育目的的问题,包括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功能以及教育的目的。

这一部分强调了教育目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看法。

第三部分关注教育方法的问题,包括教育的原则、教育的策略以及教育的手段。

这一部分强调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教育方法的不同看法。

第四部分探讨了教育评价的问题,包括教育的标准、教育的评估以及教育的效果。

这一部分强调了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教育评价的不同看法。

第五部分是本书的结论部分,总结了全书的内容,并提出了对教育哲学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哲学不仅关注教育的目的、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还关注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教育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注重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注重教育的评价和效果,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总之,《教育哲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关于教育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优秀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注重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注重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注重教育的评价和效果。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1教育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曾经有无数人考察它的意义。

《什么是教育》这本书就是回答这问题的一本书,它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理论为层面,深入考察教育的本质涵义,结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在文中,作者先列举了杜威对教育思考时提出的四个问题,1、什么称得上是教育?2、在没有任何修饰的情况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3、教育的纯粹、简单指的是什么?4、满足什么条件,教育才能成为现实,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围绕以上问题,对理论作实践的'考察,作者提出一个简短的定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社会促进过程。

但我们发现,这不能全面解释教育的内涵,因为教育的复杂内涵与外延,实质是一个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的问题。

按照黑格尔的理论,也就是有关抽象和具体性的一般概念有关。

黑格尔对教育的考察是深入的也就是所谓的偶然真理和内在真理,真理才是教育使命的核心,所以作者把它命名为五个性:事实性、系统性、工具性、道德性和主观性。

但教育有一个先决条件,先决强调教育概念的逻辑地位,也强调他们的时序地位。

如果考察教育的思维层面,那么也就是一个从理性到思辨思维的过程。

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对立性,它们是本质与存在、崇高与世俗、实际与沉思的关系,而整体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的崇高性。

我总是认为,教育是独立的,一种超脱与政治、社会制度以外的东西,激发人类思维的独立。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2今夏有幸阅读了《什么是教育》一书,本书作者思维开阔、观点突出。

本书作者在书中有诸多阐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的观点:“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达”,“原初性的哲学思考者享用了通过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们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动的存在本身时,寻找勉强的知识。

”《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些许体会得以有所心得。

每每阅读有关书籍时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阅读是不够的,还有待深入的学习。

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11.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

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

2.链式复合的原则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统一的锁链,并通过这一锁链的一些个别环节转移意义。

3.复合思维构成复合思维发展中的第二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印象结合成特别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通常所称谓的成套收集品。

4.皮亚杰理论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5.思维和言语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简略地用两个相交的圆来表示,两个相交的圆表明言语和思维的过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6.思想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

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

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

一是显真性。

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

二是示意性。

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

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7.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

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图画和声象语言。

8.在一定阶段前两种发展按不同路线进行,互不依存。

9. 儿童只有在过度年龄期结束其智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达到概念思维。

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2“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

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

《教育哲学通论》第一编读书笔记
书名:教育哲学通论
作者:黄济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第一编,而且在第一编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的观点,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各家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包含中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韩非子显学》、《孟子》、《孔子》、《中庸》、《荀子》、《墨子》、《老子》、《杨明全书》、《周易》、《尚书》等,书中出现的一些词句比较难懂,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仔细阅读。

书中关于玄学、理学、天命观等比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虽然,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从第一编的内容中让我明白,教育和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的教育需要哲学来指导,哲学也需要教学方面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

在早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正是各种学术思想突起的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成为早期教育哲学的典范,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

就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

有三个大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援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

《汉书●艺文志》成为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学术和哲学史纲。

老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更为明确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名家和《墨经》中的形式逻辑思想,其中有的有的已经触及到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在教学方面,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博与约、温故而知新有论述,并且还提出了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或闻、见、知、行等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理论。

儒家教育思想的三次大的变化包括,魏晋玄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后出现了儒道互补,隋唐佛学对儒学的冲击,促成了宋明理学的形成,近代西学东渐,西学和中学斗争的结果促成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

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
唯心主义虽然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朵,但它在启发人们思维发展方面,较之机械唯物主义却向前跨了一大步。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性了,虽然,唯心主义和心学适合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对的概念,但是他们两者的内部都是具有正确的成分,因此,对他们的看法不应该是才去一刀切的思想,而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接收,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
梁启超把西学东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人在外强面前,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学习有关军事方面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搞政治制度上的维新运动(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上根本上感觉不足,于是有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新文化的真正开始,科学和民主精神得到有力的弘扬)
天道观与天人之变
3、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
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不是教育的唯一功能,除政治功能外,就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还有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功能)、文化功能、人口控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等等。

第二、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政治与现代教育应当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弘扬受教育的主体性等
人性论不同主张(归纳)
1、性善论: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四者就是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

这些都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我觉得,孟子所列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有说服里。

他曾举例说明,如果见到一个小孩匍匐讲入井,见到的人都会啦他一下,这就是要“求其放心”,恢复人的先天本性,以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境界。

因而他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视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2、性恶论: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自然需求,人性恶的生理基础。

荀子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改造和外练
3、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为主要代表。

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人性无分为善和不善,人性像流水一样,”它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

4、性有善有恶论:世硕和扬雄为代表。

5、性三品说: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韩愈提出了性三品的思想,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

他认为上下两种人的性都不能叫做性,只有中等人的性才可以叫做性。

我的人性论主张:我认为,我还是比较赞同性有善有恶论。

所以我还是赞同世硕和扬雄所代表的性有善有恶说,孟子和荀子主张性善与性恶,是指在不同的个体上,世硕与扬雄所主张的观点是指在一个人的身上。

我想,性善观点和性恶观点在不同人或者同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特点。

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和类似雷锋一样的人很多,他们是性善的代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犯罪作恶的人,他们是性恶的代表。

我们也同时能在一个人中看到他的两面性,善恶共存。

我想,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德育上,教育的对象就包括这些人,而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要惩恶扬善,教导品行德行不好的人为善,鼓励性本善者继续发扬为善的思想和行动。

学科分类
《六艺》的划分,出现得比较早,不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见闻知行和《中庸》学问思辨的关系评论
关于教学过程,讲的最为完整的是《中庸》中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里,学问思辩行做了全面的论述,并比较科学地安排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到今天仍不失其对教学与学习的指导意义。

关于博与约的关系
孟子所说:“博学而详说之,讲以反说约也。

”意思是说,在广博学习和详细说的基础上,讲进一步达到简约地论说大意的地步,这是我们经常所理解的由博到约的含义。

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既要博览,又要专精。

没有博览,专精就缺乏基础;没有专精的工夫,博览就成为书库和字纸堆,讲无所从事。

儒道互补和美学与美育的新境界
儒家典雅(杜甫),道的超脱(李白),禅的空灵(陶渊明、王维)
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P173
我们现在阅读、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该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可以说儒家的教育思想史极其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比其他各家在教育上的思想要丰富的多,所以一儒家的教育思想为主线,在串联起墨家、名家、道家的思想观念是完全正确的研究方法。

虽然那是一些传统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和研究中和现实的教育实际联系起来,找到一个契合点,传统的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必然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对传统教育哲学的吸收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科学的研究态度上,按照书中所说,坚持历史的观点,传统式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极其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哲学观点的处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科学的分析态度,古为今用。

在现代化上下功夫,批判继承和发展教育哲学,以现代化的教育为方向,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教育哲学,使哲学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