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一)知识目标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科、生技、农学、园林、园艺、植保、种子等十几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和各器官内部结构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校园及附近城区主要植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2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发展史,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及《生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1)了解花的形成和发育。

(2)了解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3)了解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理解(1)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2)理解植物各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三)掌握(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掌握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

(4)掌握植物的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知识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植物的重要性;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重要性。

难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 3 —1、简述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大纲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36学时)绪论 (2学时)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植物学 教学大纲

植物学    教学大纲

植物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0120Z10课程名称:植物学/ Phyt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 王全喜,张小平主编.植物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2;2. 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植物学(Botany)或植物生物学(Plant Biology)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它是以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层次(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居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研究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从而揭示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方式的类型和过程,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熟悉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结构。

掌握藻类、菌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熟悉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界的多样性,主要植物类群及其系统发育与进化。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掌握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这将为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细胞的概念和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掌握植物细胞的周期和细胞三种分裂方式的过程;掌握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与组织形成;掌握细菌、蓝藻、绿藻、红藻、褐藻、黏菌、真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掌握植物的生活史及植物的传粉;熟悉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及其控制;熟悉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进化学说,植物的变异与进化及植物的居群分化与物种形成;掌握植物的种系发生和演化;掌握植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人类利用和改造植物的历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 Botany3、课程编码: 011188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农学、园艺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9、学时:总学时72 (理论课52 学时,实验课20 学时)10 、学分:4.5 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农学、园艺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和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死亡;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原生质,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 , 细胞器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泌结构,复合组织,植物组织的演化;理解组织系统;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官的发育与结构—生殖器官的发育与结构—种子形成的被子植物生活史为主
线,分别讲解植物各生长阶段的器官发育、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掌握被子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植物界的主要 类群与分类,包括植物分类基础知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常见被子植物主要
授课
作业及要求 掌握植物学 概念、分类 及发展史 掌握细胞与 组织结构与 功能 掌握根茎叶 形态、结构 及功能 掌握花、果 实、种子形 态结构及功 能 了解植物分
类的方法 了解低等植 物和高等植 物15个门 掌握被子植 物分类相关 的形态特征 掌握木兰 科、毛茛科 等15个科的 主要分类特

基本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完成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掌握植物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A5.2); 2.掌握被子植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A5.2); 3. 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A5.2.1); 4. 掌握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A5.2.1); 5.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A5.2); 6. 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A5.2); 7. 掌握被子植物主要分科的形态特征(A5.2); 8. 培养学生根据主要形态特征识别植物的能力(B10)。
完成要求
考查方式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课堂提问/
作业
植物检索
*考核方式 (Grading)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英文名称:Botany课程编码:181064课程类别/性质:学科基础/必修学分: 4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64/40/24开课单位:农学院适用专业:农学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学一、课程简介《植物学》属于学科基础课,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各专业的的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将为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植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各种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独特性、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学习植物系统进化及自然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要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植物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植物学现象(毕业要求1.2),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能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毕业要求1.5)。

3. 通过植物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意识;应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0章的理论教学及8个实验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24学时(详见本大纲第四部分)。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植物形态学
1.植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2.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3.植物器官间的关系和互动
4.植物的块茎、疏果、膨果等特殊形态
二、植物解剖学
1.植物的细胞组织学结构
2.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和组织构成
3.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
4.植物的根系解剖结构和水分吸收过程
5.植物的茎解剖结构和物质传输机制
三、植物生理学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转化
2.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能量释放
3.植物的生长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4.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根际营养吸收
5.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反应机制
四、植物分类学
1.植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2.植物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特征
3.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
4.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5.植物分类学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五、植物生态学
1.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2.植物的生态适应与种群生态学
3.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和演替过程
4.植物的生态分布与地理生态学
5.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总结:
植物学教学大纲作为植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植物学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而详细的教学大纲,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等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植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学大纲的编写也为植物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植物学教学大纲的编写对于植物学教育和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学是农艺系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由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两大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等奠定必要的专业课基础。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和文献,使学生掌握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

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结合中学所学知识,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

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为本课程的重点,重点放在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叶的结构,花药的结构和发育,胚囊和胚胎发育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

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

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吴万春. 植物学(第二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郑湘如, 王丽.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马炜梁. 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胡金良. 植物学(第一版) .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