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化学拔尖人才班培养工作方案
化学拔尖人才班培养工作方案
以下是 6 条关于化学拔尖人才班培养工作方案:
方案一:嘿,咱得给这些未来的化学大咖们最牛的导师呀!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这些学生也得有能带他们冲向科学巅峰的领路人。
比如说,让那些在化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教授亲自来指导,那效果能不好吗?
方案二:哇塞,实践机会可不能少啊!要像给他们一把开启化学宝藏大门的钥匙。
带他们去顶尖的实验室,让他们亲手操作那些高大上的仪器,就如同战士驰骋沙场,能不牛吗?
方案三:哎呀,定期的学术交流活动那可太重要啦!这就像是给他们的思维来了一场狂欢派对。
让他们和其他优秀的化学人才交流,互相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呀,这能不激发他们的潜能?
方案四:啥?奖励机制也得跟上呀!好比给他们送上甜蜜的糖果。
学习成绩优异的、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就得狠狠奖励,这样他们能不更有动力?比如说发个大奖状,再给点奖学金啥的,岂不是美滋滋?
方案五:嘿,还要注重个性化培养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绽放方式。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为他们量身打造培养计划,这多贴心呀!
方案六:哇,团队合作的项目也不能少呢!这就如同一场刺激的团队游戏。
让他们分组合作搞研究,既能培养团队精神,又能提升各方面能力,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方案要是能好好实施,咱们这个化学拔尖人才班肯定能培养出超级厉害的化学人才,能为化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师范类化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育教学能力:具备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能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能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
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化学基础。
3.教育教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化学教学论等,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实践教学课程:化学实验、教育实习、科研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验教学:加强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培养科研素养。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1.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
2.培养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质量保障质量保障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发展状况,为人才培养提供反馈。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301专业名称:化学(Chemistry)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扎根兵团,立足新疆,面向全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高尚师德,热爱中学化学教育事业,系统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中学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之成为在中学、社会教育机构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化学及相关基础教育领域教学、管理及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毕业五年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自觉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求,身心健康,认同教师职业,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
目标2:学科素养系统掌握化学和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熟练掌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学方法和策略。
目标3:教学和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语言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基于课程标准指导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目标4:综合育人能力具有全程育人意识,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针对性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教学工作中能够贯彻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具备综合育人的能力。
目标5:反思和合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善于反思、合作、实践,能够主动投身基础教育改革并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实现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开展专业交流。
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毕业要求1.遵守师德规范。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化学五、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学科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六、自主学习课程食品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妆品学、化学发展史、绿色化学。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专业代码: 070302二、培养目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扎实旳应用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旳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能在与化学及有关领域从事分析检测、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旳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掌握应用化学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实践技能, 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训练, 具有良好旳运用所学知识、试验技能进行化学分析测试、生产和科技管理旳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1. 热爱祖国,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旳思想道德修养、强烈旳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 系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有较强旳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和一定旳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旳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学习和获取有关信息旳能力。
3.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旳基本措施, 到达国家规定旳体质健康原则;具有一定旳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很好旳人文科学素养和语言体现交流能力;具有健全旳人格和良好旳生活习惯与心理素质;具有一定旳管理能力。
4.掌握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工业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内容, 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食品卫生、工业、农业、环境样品等重要成分旳分析测试工作。
理解应用化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旳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和一定旳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旳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性思维能力;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旳基本措施。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1. 原则学制: 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详细状况合适缩短或延长, 修业年限最短为3年, 最长不得超过7年。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订者:专业代码:070301一、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1. 专业定位:立足重庆,面向西南地区,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以化学学科为依托,师范教育为支撑,分析测试、精细化工等协调发展。
力争建成一流专业,办学水平和影响力居于重庆地区领先地位。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中学、企业和其他化学相关领域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或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的高级专门人才。
3.面向的行业、岗位群:中学教师、企业化学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
4.基本规格:(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热爱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观念。
(二)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理论,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五)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
(六)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的能力,能够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或参与学术交流。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学科以及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能力,乐教、懂教和善教的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师。
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通识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3.学习和掌握化学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熟悉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应用前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4.学习教育创新理论,掌握“以生为本”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能力;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二、主要课程普通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化学信息学及上述课程的实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课程。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0 0 0 0 0 0 0 0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8 8 0 0 0 0 0 0 8 0 见习 4 4 0 1 1 1 1 0 0 0 毕业论文(设计)16 16 0 0 0 0 0 0 8 8 复习考试12 0 2 1.5 2 1.5 2 1.5 1 0.5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动 4.5 0 0.5 0 1 0 1 1 1 0 课程教学113 157 15 17 17 17 17 17 3 10 小计164 188 21 20 21 20 21 20 21 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13 201 136 153 0 0 0 0 703 24 专业类必修课188 356 442 225 272 118 0 0 1601 54.6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136 359 655 102 187 1439学生应修0 0 0 34 85 238 0 68 425 14.5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51 51 51 0 51 204 7 小计401 557 578 463 408 407 0 119 2933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3 11 8 11 0 0 0 0 43 27.4 专业类必修课10.5 17.5 21.5 11 13 4 0 0 77.5 49.4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8 20 37 6 11 82学生应修0 0 0 2 5 13.5 0 4 24.5 15.6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3 3 3 0 3 12 7.6小计23.5 28.5 29.5 27 21 20.5 0 7 157 100 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1001 计算机基础 1 3 51 0 34 4 1 理31004001 高等语文 1 3 51 0 0 4 1 文33001100 大学体育1 1 1 30 0 0 2 1 体3400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0 0 3 1 文3500001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0 3 1 文3500001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0 15 1 1 文31001003 高级程序语言设计 2 3 51 0 24 3 1 理33002100 大学体育2 2 1 34 0 0 2 33001100 1 体34000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24 0 10 3 1 文3500002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0 0 3 35000011 1 文3500002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0 17 1 35000012 1 文33003100 大学体育3 3 1 34 0 0 2 33002100 1 体34000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34 0 17 2 1 文3500003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0 0 3 35000021 1 文3500003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0 17 1 35000022 1 文33004100 大学体育4 4 1 34 0 0 2 33003100 1 体340000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 51 0 51 3 1 文3500004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0 0 3 35000031 1 文3500004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0 17 1 35000032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其中:线性代数B(第二学期开设)2学分、概率统计B(第三学期开设)2个学分、文科类的课程4个学分、艺体类课程2个学分、其余2个学分由学生自主决定选择。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 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 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 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化学五、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学科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化工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技术开发、产品检测、生产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2.熟悉精细化工过程设备,掌握化工生产典型的单元操作,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3.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生产、分析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4.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5.了解化学化工的前沿知识、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6.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毕业条件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学分<见下表>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一>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二>主要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运动、化学热力学基础、基础电化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理论基础上,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资源、制备和用途.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分析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方法,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课程名称:仪器分析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紫外—可见分子吸收、荧光、红外、电分析、热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4.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各类有机物的典型反应和合成方法;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及重要的反应历程等.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了解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专业实践课,核心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实验课程,是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加深、巩固和提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属独立开设单独记分的课程.其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今后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合成打下坚实的基础.6.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讲授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7.课程名称:化工原理A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单元操作的基础理论,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与操作的有关方法.通过化工原理的学习,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某些基本理论和知识在化工生产中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从理论转向实际生产的概念变化,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出发、运用工程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药、农药、食品、香料、材料等精细化工行业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着重介绍重要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系统地介绍逆合成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切断<拆开>和合成方法,以及保护基、导向基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简单和一些复杂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策略和技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9.课程名称:精细化学品化学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熟悉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典型品种,了解国内外精细化学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掌握各大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化学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代表性合成方法、生产工艺、用途和环境问题,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初步掌握研究开发精细化学品的思路与方法.10.课程名称:精细化工实验专业实践课,核心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日用化工产品、农药、胶粘剂、涂料、新型功能材料、染料、膜材料等制备技术.掌握典型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用途、常规实验操作法、分析方法及精细化工小产品配方,熟练使用精细化工产品常用测试仪器,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学生在本科前两年半经过"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在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专业实验"课程,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五、实践课程安排与说明<一>综合实践课程践课程不含实验课教学环节;2.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不少于半年,停课4周用于毕业论文撰写、修改及答辩等工作.<二>主要实践教学课程说明1.仿真实习:通过仿真实习,进一步加深理解化工单元操作和典型化工生产工艺和流程,为后续专业实习奠定基础.2.专业见习:通过一周工厂专业见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实习打下基础.3.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在符合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4.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本科专业论文写作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参加毕业答辩,培养学生科研能力.5. 专业技能是基本技能与专业实践的结合.学生经过多次反复训练与实践,从中领会和掌握操作技能,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安排表注:专业技能训练为2学分,共56学时,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技能测试.六、创新能力培养设置创新教育学分旨在鼓励学生从事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活动,开发学生智力、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可冲抵综合知识选修课的学分,但最多冲抵学分数不得超过8.0个学分.具体计分方法为:A.科技创新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取得相应成果或自主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成果,可视具体情况认定学分<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结题后获得2.0学分,校级结题后获得1.0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B.科学研究成果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计4.0学分,其他公开发行的省级本学科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计2.0学分.C.学科竞赛参加全国和**省举办的各类科技及人文社科等大赛,取得各级奖项者可获得相应学分:获国家级一等奖计4.0学分,二等奖计3.0学分;获省级二等奖以上计2.0学分,三等奖计1.0学分.重复获奖以最高奖项计算,最多不超过4.0学分. D.各类证书经权威部门认证的各类专业技能证书、行业证书,如理工科学生获计算机三级、非英语专业的六级、英语专业的八级等,获得一项计2.0个学分.执笔人:薛蒙伟审批人:李朝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
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X/表示上半学期开课;/X表示下半学期开课。
九、自主发展计划
学生应取得10个自主发展计划学分,具体详见《长江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十、学时学分统计表
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20学时计)。
十一、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
制定人:吴爱斌学院审定人: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