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指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经历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他提出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冲突需要解决。
以下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1. 婴儿期(出生至1岁):信任与不信任的阶段。
婴儿需要依靠父母提供的安全环境来建立信任感。
2. 幼儿期(1岁至3岁):自主与怀疑的阶段。
幼儿需要发展独立性和自信心,但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3. 学龄前儿童期(3岁至6岁):主动探索与罪恶感的阶段。
儿童开始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学会承担责任,但也可能感到内疚。
4. 基础学习阶段(6岁至12岁):勤奋与努力的阶段。
儿童需要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来建立自信和自主性。
5. 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角色认同与困惑的阶段。
青少年需要探索自己的身份,并与同龄人相互比较以获得自我认同。
6. 年轻成年期(18岁至40岁):爱与孤独的阶段。
成年人需要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并找到自己的伴侣和朋友圈。
7. 中年期(40岁至65岁):关怀与中年危机的阶段。
中年人需要关注下一代的成长,并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8. 老年期(65岁及以上):满足与绝望的阶段。
老年人需要回顾自己的人生,并感到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或感到绝望和不满。
这些阶段的目标和冲突可以在不同个体上有所变化,但埃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都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决定了个体今后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周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周围环境产生了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但又不止是弗洛伊德的门唇期。
在具体的解释上有很大的扩展。
很大的扩展。
他强调,他强调,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被动的然而却是急切的接受方式。
婴幼儿之所以喜欢把东西放进门中,是因为他想把周围的东四与自己合并,使之成为白己的一部分,埃里克森把这种方式称为口腔合并,具体地说,埃里克森认为这种阶段的信任感发展的实质核是相依性(mutuality ,这种相依性不是停留在口唇的周围,口唇的周围,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同时把自己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如果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在人生最初阶段建立了信任感,将来在社会中就会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反之,他将成为不信任别人和贪得无厌的人。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1岁到3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在组织发展领域,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是一个广泛接受并被应用的发展模型。
本文将对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发展任务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和满足基本需求。
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对主要照顾者的信任感,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
婴儿通过吸吮、摸索等方式探索世界,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第二阶段: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孩子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并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对主要照顾者的自主性,并开始建立基本的社交技能。
幼儿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模拟成人行为,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第三阶段: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孩子开始接受更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逐渐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对主要照顾者的倡导感,并开始发展基本的社交技能。
学龄前儿童通过参与游戏和集体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第四阶段:中学期(6-12岁)在中学期,孩子开始追求学业成就,并开始与同伴建立较为紧密的关系。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展自我效能感和认同感,并学会在学校和社交环境中适应。
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学术竞争,建立自信和社会地位。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在青少年期,个体面对自我认同和独立性的挑战,并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规划。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自我身份和职业定位,并与家庭和同伴保持稳定的关系。
青少年通过参与社会团体和追求爱情关系来探索自我和他人。
第六阶段:早成年期(18-29岁)在早成年期,个体正式进入成年,并面临婚姻、事业和家庭责任等重要决策。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确定个人目标和职业发展,并建立稳定的家庭和社会角色。
早成年人通过追求学业和职业成功,以及建立亲密的恋爱关系来实现成熟。
第七阶段:中年期(30-64岁)在中年期,个体需要处理家庭和工作等多重角色的平衡,并回顾自己的成就和失望。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在事业、家庭和个人生活方面实现满意度,并发展对下一代的关注。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1. 婴儿前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 婴儿后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 幼儿期:主要发展任务是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 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 青少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 成年早期
7. 成年中期
8. 成年后期: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功能发展的好不好,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极端差别,即积极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消极的人格品质。
他也强调指出,每个人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居于两极端之一,而更多的是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人的发展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任务,假如此阶段的任务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这八个阶段分别罗列如下: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 ~3 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 不" 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 ~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八个阶段包括:
1. 婴儿期(0-18 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婴儿需要得到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
2. 幼儿期(18 个月-3 岁):儿童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发展自主感,他们试图掌握自己的行为并面对控制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3. 学龄前期(3-6 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主动感,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
4. 学龄期(6-12 岁):儿童在这个阶段面临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需要面对学习和社交方面的挑战。
5. 青少年期(12-18 岁):青少年经历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6. 成年早期(18-40 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家庭,同时追求职业和个人目标。
7. 成年中期(40-65 岁):中年人可能会面临自我整合与绝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自己的成就和不足。
8. 老年期(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可能面临自我完善感与失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这些阶段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和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发展。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过程。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 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中的八个阶段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个体发展的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在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不同心理和社会挑战。
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开展了个人发展所需的心理能力。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如下:1.幼儿期(0-2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或不信任感。
关键任务是建立亲情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并学会相信他人。
2.幼儿期(2-3岁):自主性与怀疑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认同。
关键任务是掌握自己的身体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学会独立思考。
3.幼儿期(3-5岁):创造性与内疚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想象力、解决问题,并学会承担责任。
4.学龄前期(6-12岁):勤奋与劣势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建立友谊关系,并发展良好的自尊心。
关键任务是学会控制自己、适应社会,并发展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5.青春期(13-19岁):身份与角色困惑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关键任务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建立独立意识,并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6.成年早期(20-39岁):爱与孤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并投入到事业或家庭生活中。
关键任务是建立爱的关系、发展职业或家庭,并体验亲密和冲突。
7.中年(40-64岁):生产力与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和生产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职业或家庭、培养下一代,并探索自我实现的机会。
8.晚年(65岁+):完整性与绝望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回顾自己的一生,并决定其意义和满足度。
关键任务是接受自己的生活、回顾一生,以及接受死亡。
每个阶段都涉及面临的心理、社会和情感挑战,而成功地解决这些挑战将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一个人没有解决一些阶段的任务,可能会在以后的发展中遇到困难或挫折。
总的来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和面临的挑战。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引言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框架。
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八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一阶段:幼儿期(0-2岁)在幼儿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平衡。
幼儿需要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来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同时也需要有机会探索和发展独立性。
•幼儿期的特点:1.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母亲。
2.通过触摸、味觉等感官体验来探索世界。
3.需要建立安全的父母陪伴以形成安全感。
第二阶段:早儿童期(3-5岁)早儿童期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问题是自主性与羞耻感的平衡。
孩子开始独立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也面临着外界的评价和期望。
成功地克服自主性的挑战,孩子将建立自尊和自信。
•早儿童期的特点:1.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2.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和鼓励,以增强自我价值感。
3.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学习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三阶段:学龄前期(6-12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问题是勤奋与自卑感的平衡。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教育,认识并与同伴建立关系,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和社交的挑战。
成功地克服这些挑战,儿童将发展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信心。
•学龄前期的特点:1.开始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的发展。
2.学会与同伴合作和协调,形成友谊和归属感。
3.需要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赞扬,以培养自信与自尊。
第四阶段:青少年期(13-19岁)青少年期是个体身份形成的关键时期,核心问题是身份与困惑感的平衡。
青少年在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时,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与他人的关系。
成功地克服身份形成的挑战,青少年将形成确定的角色认同和未来规划。
•青少年期的特点:1.对自我形象和自我认同有更强烈的关注。
2.需要在同伴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和社会支持。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论1. 婴儿期(0-1岁):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在婴儿期,婴儿需要建立对主要照顾者的信任感。
如果婴儿得到了充分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他们将形成一个基本的信任感。
相反,如果婴儿遭遇到忽视或虐待,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和不信任。
2. 幼儿期(1-3岁):自主性与怀疑在幼儿期,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环境,并做出选择。
如果孩子得到了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自主性。
否则,他们可能会产生怀疑和自卑感。
3. 学龄前期(3-6岁):创造力与罪恶感在学龄前期,孩子开始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通过玩耍和社交互动来探索世界。
如果孩子得到了积极的鼓励和认可,他们将培养出创造力。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罪恶。
4. 小学时期(6-12岁):勤奋与劣等感在小学时期,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化。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如果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了认可和鼓励,他们将培养出勤奋和自信。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劣等感。
5. 青春期(12-18岁):认同与角色困惑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并与社会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建立自我认同和找到合适的角色,他们将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6. 青年期(18-40岁):亲密关系与孤独感在青年期,人们开始发展亲密的关系,包括友谊和爱情。
他们开始建立家庭和事业,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如果他们能够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们将培养出爱与关怀的能力。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隔离。
7. 中年期(40-65岁):生产力与停滞感在中年期,人们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工作和养育下一代。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成就,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满足感。
如果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将培养出成就感。
否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停滞和失落。
8. 老年期(65岁以上):完整性与绝望感在老年期,人们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思考自己的遗产和生活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一)、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
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
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 〜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
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
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 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 、
"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 度" 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
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
3、学龄初期(3〜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
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
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果幼儿主动行为结束后却受到了负面的反馈(如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4 、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如孩子在学习经常无法顺利完成任务是老师多次批
评)。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 的品质,否则这个孩子以后干事呢就会畏缩,不自信。
(二)、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同一感就是我们说的青春期的“心理我”,青春期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我是谁,我能干什么”等这些问题在自己回答的时候如果和别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那么他就是获得了自我同一性。
反之,这些问题很困扰自己,那么就是出现的暂时的角色混乱导致生活会感到彷徨迷茫。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
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三)、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这个时候对应于咱们上大学时期,按照各位同学自己的经历,我们的父母经常会鼓励我们“找对象要趁早,剩男剩女不太好”,甚至还会给我们恋爱经费鼓励恋爱,其实就是鼓励我们在这个阶段干该干的事儿-- 获得亲密感。
7、成年期(25〜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的冲突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
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
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
埃里克森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
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65 岁以上):完善感与绝望期的冲突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
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
完
善感是一种接受自我衰老的事实、承认现实的感受; 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
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老人们回顾这一辈子“开枝散叶,儿女孝顺,生活充实,不白活一回” 等描述。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
因此,第8阶段和第1 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在回到埃里克森这里,他认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有不同的任务需要解决,如果解决好了那么就有积极作用,如果没有顺利解决,那么就有消极作用; 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