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性质》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4最新-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2024最新-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

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一—:实验目的;1.初步教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的装配连接方法和气密性的检查;2.要求学生。

学会实验室制取的气体的方法,会用排水法集气法收集气体;3.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二:教学器材的认识与清点:1、仪器: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附集气架)、铁架台(附铁夹)、镊子、酒精灯、火柴、木块、棉花2、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三:实验步骤:如何制取氧气的七步骤中注意事项中问题有学生回答。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2、装:将药品高锰酸钾用纸槽送入试管里,在试管口放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橡皮塞;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口应(略倾斜);4、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由前往后加热。

5、收: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气体。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采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气体更纯净”。

6、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7、熄:用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试管里吸入水试管破裂)以防止水槽水倒流热的试管里面使试管炸裂。

四: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收集两瓶气体:收集气体时玻璃片粗糙的接触瓶口。

①一瓶留有水做铁丝燃烧实验----提示学生回答②观察木炭复燃五:要提示药品回收六: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清洁,完成实验记录单。

严老师实验课条理清晰、目的明确,实验课的实验步骤细节提示很到位,突出实验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操作很积极但两人配合的不是很好,有个别组实验完成的好效果很高。

氧气教学实践反思(3篇)

氧气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氧气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物质燃烧、呼吸等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

在氧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本文将针对氧气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二、氧气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学生对氧气概念理解不深在氧气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氧气概念理解不深,导致在实验操作、分析问题时出现困难。

例如,学生在进行氧气燃烧实验时,对氧气助燃作用的认识不够清晰,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2. 实验操作不规范部分学生在进行氧气实验时,操作不规范,如使用酒精灯时距离试管过近,导致试管破裂;点燃氢气时,未先验纯,容易发生爆炸等。

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不仅影响实验效果,还存在安全隐患。

3. 实验分析能力不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例如,在观察氧气燃烧实验时,部分学生只关注火焰颜色,而忽略其他现象,如火焰大小、燃烧速度等。

4.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氧气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三、氧气教学实践改进措施1. 深入讲解氧气概念教师在讲解氧气概念时,应注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氧气概念。

例如,通过展示氧气在不同物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助燃性质。

2. 强化实验操作规范教师应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加强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例如,在氧气燃烧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火焰颜色、大小、燃烧速度等变化,分析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4.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氧气性质与用途二教学反思

氧气性质与用途二教学反思

氧气性质与用途二教学反思氧气的性质课后反思: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

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

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二、主要用途:1、高纯二氧化碳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二氧化碳激光器、检测仪器的校正气及配制其它特种混台气,在聚乙烯聚合反应中则用作调节剂。

2、固态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冷藏奶制品、肉类、冷冻食品和其它转运中易腐败的食品,在许多工业加工中作为冷冻剂,例如粉碎热敏材料、橡胶磨光、金属冷处理、机械零件的收缩装配、真空冷阱等。

3、气态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软饮料、水处理工艺的pH控制、化学加工、食品保存、化学和食品加工过程的惰性保护、焊接气体、植物生长刺激剂,在铸造中用于硬化模和芯子及用于气动器件,还应用于杀菌气的稀释剂(即用氧化乙烯和二氧化碳的混台气作为杀菌、杀虫剂、熏蒸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器具、包装材料、衣类、毛皮被褥等的杀菌、骨粉消毒、仓库、工厂、文物书籍的熏蒸)。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文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文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文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

特别是在学习一种新物质时,氧气是初中化学中学习的第一种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种物质。

上好这节课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很有帮助。

上课前要把上课需要的氧气制好,但是我校没有条件做实验。

所有的实验只能够“讲”,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讲解。

效果当然不理想。

为此我们也无法,孩子们选择了刁家,就放弃了(初中)优质教育的机会。

还好,我准备利用网上的实验视频来补上这节课,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当然教学进度就只有放慢了。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放在第二节课讲比较好。

这样可以把元素符号的表达式也能告诉学生们。

碳燃烧的现象说错了一点,应该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对。

本课重点:反应表达式,燃烧的现象,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硫和铁得燃烧放水的作用。

下节课开始讲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处理上节课练习。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氧气的性质》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中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基本性质、氧气与物质的反应以及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常见物质的反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常见物质的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能准确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对氧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氧气的性质。

五、教法和学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氧气与木炭、铁丝的反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化学性质。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自我探索答案。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学习的空气的组成,特别是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氧气的性质,让我们一起探索氧气的奥秘。

(二)、新知讲解1. 物理性质:展示氧气的样品,介绍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物理性质,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氧气的其他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氧气的助燃性。

再通过其他反应(如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进一步验证氧气的氧化性。

3. 氧气的用途: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氧气在医疗、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初中化学_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常见的气体氧气的性质新授课,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三部分。

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纪实内容和理论概念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学案的抽查和批改,了解到学生对本节内预习情况基本可以,重点内容理解也可以。

对本节内容存在的知识障碍点是对现象和结论描述难以区分,对火焰和光不好区分,对氧化反应中的氧和氧气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让学生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2)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在实验探究中归纳、概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方法。

学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

记住并理解氧化物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联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制取好的氧气(集气瓶中存放)、打磨干净的铁丝、木炭、蜡烛、坩埚钳等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教学反思5篇

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教学反思5篇

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教学反思5篇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我为大家预备了《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1.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教学反思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关心同学熟悉氧气的物理性质,学习观看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育同学爱惜绿色植物的意识。

同时通过试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异,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并且初步学习化学试验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试验中进行观看、比较、分析、和归纳。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同学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多。

为了激发同学求知欲望,关心同学深化了解氧气的相关的学问,我首先用设问造成悬念引入课题。

由于同学缺乏感性熟悉,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比较抽象,如氧气的溶解性,氧气的三态等,我通过详细的事例和观看图片资料等,关心同学直观地熟悉氧气相关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同学学习的热忱。

在指导同学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一方面介绍试验操作的方法并指出有关的平安留意事项,一方面引导同学观看、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最终让同学由氧气的性质猜想氧气的用途,使同学体会到物质的性质打算它的用途,同时让同学感悟氧气对生产、生活、科学技术进展的促进作用。

整节课用一些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连接起来,让同学的奇怪心在萌发和解决的推演中得到满意和开心。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同学自学,小组争论,表达沟通,试验探究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同学创设沟通和合作的机会,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同学乐观思维,课堂上同学学习热忱高涨,气氛活跃。

课堂中我还运用图片把氧气的三态的实物和氧气的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用途直观展现在同学面前,丰富课堂内容,提高了同学的学习愿望。

初中化学_《氧气的性质》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氧气的性质》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学用具准备】仪器、药品:制氧一套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带导管、塞子)、水槽、集气瓶×3)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坩埚钳、木炭、铁丝、蜡烛、镁条、双氧水、二氧化锰、砂纸【教学过程】到结论的习惯。

【课堂小结】由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多让几位同学回答,以求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一、氧气物理性质二、氧气化学性质三、氧化反应、氧化物《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氧化物在日常生活中见得也挺多,但其概念对初中生而言却比较陌生。

化学性质尽管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水的分解与合成中接触过,但也只是认识到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其他的化学性质学生并不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深入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这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氧气的性质》效果分析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整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化学科张光裕【氧气的性质】这一课题我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来教学。

整个教学分2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全班同学按4人一组,任命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

2、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用品:(1)教师准备每组5瓶氧气、20ml澄清石灰水、一把坩埚钳、一只燃烧匙。

(2)学生准备每组4根小木条、一小块木炭、以小圈细铁丝、一只医用一次性注射器。

3、学生课前预习:可以先发一份学案,让学生先行掌握本课题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1、复习氧气的用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2、学生观察一瓶氧气:看颜色、状态、闻气味;用注射器吸一管氧气注入水中,观察气泡。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本组观察的现象结论说一遍。

3、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一瓶空气、看看能不能直接区分。

教师提问:怎样区分空气和氧气?学生回答:用带火星的木条。

学生动手实验: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本组观察的现象结论说一遍。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5、教师完成硫磺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6、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教师提问:为什么集气瓶瓶底装有水?实验是观察到水中有什么现象?学生讨论、每组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教师将结果收上来统一评判。

最后统一结论。

7、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提问: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何区别?能再氧气中燃烧的物质有那些,每组举10个以上例子,这说明氧气化学性质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最后总结结论。

这堂课讲完后,我发现自己很累,但是学生却意犹未尽的样子。

结合教学实际,我发现总结了这堂课的经验教训如下:1、课前老师和同学一起准备教学设备和实验用品能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设计和参与者,有成就感。

2、课堂教学中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实验探究和讨论很有价值。

本课的好几个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出来的。

3、课堂秩序如何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和讨论中,必须设立时间限制。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学生已有知识即对氧气的认识。

所以课堂中主要以问题提出为主,如你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吗?举例说明。

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有氧气,空气中有氧气?学生积极发言,我不断鼓励,使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本节课有许多实验,学生喜欢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做实验,因此我就想借此再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无法满足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做实验,所以我就利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配合使用,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让学生描述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有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着问题,如演示实验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的观察到,特别是后排的学生,如有办法改学生动手实验会更好。

还有就是时间安排不好,后的内容有点仓促。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物质的简单分类。

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

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

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

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

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

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鲁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与碳、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操作和现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氧气瓶、燃烧匙、坩埚钳、木炭、硫粉、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1.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呼吸和生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的成分,引出氧气。

2.提问:“你们对氧气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1.氧气的物理性质。

(1)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请学生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教师讲解氧气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3.氧气与碳的反应(1)演示实验: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写出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 CO₂4.氧气与硫的反应(1)演示实验:将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写出化学方程式:S + O₂点燃 SO₂5.氧气与铁的反应(1)演示实验: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2.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仪器、药品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群学中,通过做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基础。
(二)、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利用电子白板,将学生前收集到的各种图片、视频,字资料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在自学中,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了很多有关生活中氧气的资料,如:①一瓶娃娃哈富氧水(图片);②危重病人吸氧的图片,潜水,宇航等图片;③高原上缺氧的视频;④氧焊、氧割的视频等,这样对于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提供了现实基础,对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激发了兴趣。在前预习中,各小组都做得比较好,对学习本堂的知识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在小组建设上:
1.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的要求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分小组进行炭、铁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的实验,只把任务分配下去了,但没有及时明确宣布要求,各小组成员对“实验做些什么?”“怎样进行操作?”“我在合作实验时应该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是很明确,导致有一部分同学在合作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使小组合作学习有作而不合的现象。
《氧气性质》教学反思
《氧气性质》教学反思
题2《氧气的性质》一。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进行一下反思:
一、功之处:
这节是根据“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理念,结合学校倡导的“生本教育”模式所设计的。
我将从科学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qut;以知识为本&qut;转移到以&qut;学生的发展为本&qut;,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体现&qut;知识技能&qut;、&qut;过程方法&qut;、&qut;情感态度与价值观&qut;三维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对于这一目标而言,我认为是达成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评价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导致学习小组的合作效果不是很高?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教材中的实验顺序作了一定的调整;
在(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硫与氧气的反应的观察要点,
①观察硫粉的色、态
②点燃硫粉后在空气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
③把点燃的硫粉伸入到纯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生成物有味吗?
(一)、学习方式的改变--------小组合作学习
新程的宗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程改革的核心,而自主、合作学习也是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由此在前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将班上的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在实验探究上:
(1)学生探究问题时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还需仔细考虑。再有,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点拨的不够深入。
(2)在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体现不是很充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实验过程中的小组协作也不太充分,个别学生在实验中完全没有动起,只是一个看客。我想如果在前多对学生进行培训,多对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事可做,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一分子,这样学生的能力发展可能会更好。同时也可以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多进实验室多做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基于以上问题:我也在反思我的堂教学,提出两个问题:
①在生本堂中,小组是灵魂,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对小组如何评价?
②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在堂内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
请各位同行给予我拨开迷雾,指点迷津,使我能更好的适应新程改革,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三)、学习知识的载体-----科学实验
本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模式是老师引导之一。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3)学生在实验中,只注意重点现象,而忽略了整个操作过程的关键细节的探讨。如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将装有可燃物的燃烧匙要自上而下缓慢插入到集气瓶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铁丝上的锈为什么要除去;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铁丝为什么要绕在火柴上,火柴的作用是什么?等等一系列为什么,学生没有去思考,这对于学生实验反思的研究值得我重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之处。
在这一板块里,我并没有将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药品完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老师的引导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如何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字表达式和相关物质的化学式。通过这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描述能力。
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也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让学生扇闻生成气体的气味。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学会用化学反应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之后,分小组进行炭、铁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的实验,看谁收集到的实验信息最多?并写在导学案上,各小组完成实验之后按要求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