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他方式获得收益。
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知识付费渐渐成为时尚。
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
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马拉雅FM创办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
进入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
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2019年12月30日知识付费系统技术服务商“创客匠人”新三板挂牌上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专有名词>”)材料二:在有关知识付费问题的争论中,人们始终有一个困惑,即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所谓“知识”,实际上通过其他免费方式也可以获得。
例如,中国知网提供的期刊学术论文,亦可在一般公共图书馆找到。
事实上,同样是内容平台,采用免费提供和自由获取知识的形式,是早期互联网平台的主流模式,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知识资源共享平台,这类知识自由获取平台,今天仍然有很大数量。
那么,为什么通过现在的这些平台获取同样的知识还需要付费?“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知识付费”平台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要的知识,并且知识需求者愿意为此付费。
平台在向需求者收取服务费用时也与知识提供者分享收益。
“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
凭借这些新技术,知识付费运营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
2024届宁夏银川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到特定的形象。
音调的大起大落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音调的轻快跳跃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潺潺的溪水,同样,在诗歌的语言节奏中,我们也会感到一种形象感。
李白的《蜀道难》便是用语象传达物象特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谓语象,指的是在朗读诗歌作品时从声音的抑扬顿挫、波动起伏中感到的一种不很明晰的形象感,它更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音乐形象。
所谓物象,指的是诗人具体描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这种形象是诗人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像《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样的句子便是对客观对象的直接语言描述,它们刻画了客观对象的具体形象。
在诗歌作品中,语象和物象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则并不是统一的,但不论是统一还是不统一,二者都发生着一定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则孕育着诗歌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义。
不难看出,在物象和语象中,语象更是作者内心情绪的直接表现,物象则更远离主观,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正像在日常的语言(言语)中可以用同一种语调述说各种不同的客观对象,这种语调传达着说话人的情绪和情感,而对象则自有其本身的特征。
这种语调可以产生一种形象感,或曰产生一种形象联想,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如龙吟虎啸,有的迅快如脱兔,有的逶迤如蛇行,但被述说的对象的形象却未必如此。
这样,语象和物象之间的关系也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诗人的主体与描写的客体之间的关系。
语象和物象的不同,说明诗人的主体情绪与情感并不是由客观对象决定的,至少不是由它完全左右的。
诗人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在他与特定描写对象相遇时,不是对象驱散并左右了他的现在的情感与情绪,而是把对象纳入到自己已有的情感与情绪中来了。
届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A.“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说法错误,原文说“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可见模糊问题用经典思维去处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因此选项错误。
C.“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可见模糊思维方法已经渗透进工农业等领域,选项将已然说成了未然。
D.“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
2.B B.“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曲解文意,原文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由此可见,处理模糊问题时要重视事物的精确性,不能忽视精确性,所以选项表述错误。
3.A A.“城市发展中经济指标GDP统计分析”不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GDP 是精确定量。
B.“《国务院关于节约粮食的通知》精准及时”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精准及时”一词具有模糊性。
C.“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具有模糊性。
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少年”的年龄具有模糊性。
4.模糊思维方法是一种以模糊概念为研究对象,以隶属程度为基本思想,主观性和客观性兼有的思想方法。
5.①首先论述模糊思维方法产生的原因;②进而论述模糊思维方法的内涵(或者特点)以及和经典思维的差异;③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6.B “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错误。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最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进人民大众的内心和生活。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只有…才能”应为“只要…就”)2、D (“否则就会私欲膨胀”绝对化,应在“否则就”后加“可能”)4、C(A 字:人的表字;B 因:于是;D 徒:同一类的人)5、C(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6、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7、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得罪”1分,“省”1分,“由是”1分,“高”1分。
)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信然”1分,“不之求”1分,句意通顺1分)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大”1分,“延”1分,“以为”中“之”省略了,要翻译出来,1分)附:参考译文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
唐明宗祖庙名遨,因避讳,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
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
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
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
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
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2020-2021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答案详解)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
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最新】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绝密★启用前全国2022年度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银川市第一中学第二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出处:21教育名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先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录取卡号,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录取卡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根据问题编号在答题卡上每个问题编号对应的答题区(黑色线框)内答题。
草稿上的答案,超出答案区域或答案区域与问题编号不对应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考生在做选考题时,应按试题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涂黑答题纸上与所选试题相对应的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阅读(35分)(I)语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由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显著进步,人工智能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是带来好处还是带来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电视和哲学著作中不断讨论的话题。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季羡林⑴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⑴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⑴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
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⑴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到了第二年,我翘盼的水面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经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⑴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
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⑴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
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宁夏银川2021年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宁夏银川2021年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宁夏银川_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之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他们公然蔑视礼法.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晋书__183;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与皇权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世家大族的稳定性.许多世家大族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发展到〝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类似领主状态.许多士族富厚过于王侯.东晋士族庄园遍布江左,他们〝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园林拟上林,馆第僭太极〞.正如柳诒微所说:〝魏晋以降,易君如举棋,帝国朝代之号如传舍然.……当时士大夫以地方绅士,操朝廷用人之权.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岂惟可以激扬清浊,仰亦所以抵抗君权也.〞因此世家大族对皇权形成强大的牵制,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在这种情况下,铁桶一般的大一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了,许多旧门士人凭借门第资本,不再对权力俯首帖耳:〝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世族们)犹昂然以门第自负.〞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甚至对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抱一种隐隐的睥睨之态.面对政治权威,他们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许多人甚至不屑于为皇帝服务.(选自_年2月下《杂文月刊》,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许多魏晋人士多才多艺又落拓不羁,其纵酒放达.纵情越礼达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如刘伶.阮修等.B.〝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从中可以看出阮籍的纵性任情.C.魏晋人士崇尚清淡,见面必玄谈,文人名士的智慧之花在言谈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让后人羡慕不已.D.阮籍与王安丰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注重自我,注重感情,狂简旷达,纵性任情,追求享乐,这些行为让后人内心向往却不敢仿效.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多次受到朝廷的征召,但他都没有去赴任.由此说明,在魏晋时代,王羲之的社会价值相当低.B.魏晋士人多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合作,视仕途为污秽之地.为此,嵇康与山涛绝交,阮籍曾经一醉六十余日.C.魏晋士人颇有春秋战国遗风,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D.相对于汉朝和唐朝,魏晋时代的士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情.魏晋时代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时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春秋战国时代非常相似,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更换频繁,皇权极不稳定.B.从魏晋时代〝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世家大族的势力很大,甚至能够牵制皇权.C.在魏晋时代,世家大族的势力比较强大,许多士族富过王侯.只有经过朝代的更替,世家人族的势力才会动摇.D.在魏晋时代,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面对政治权威,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甚至瞧不起门第远不如他久远的皇帝.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①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注释:纛d__224;o:古代军队里面的大旗.(《新唐书__183;郭震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3分)A.一不质名氏质:评判,对质B.因觇虏情觇:窥视C.款塞愿和款:赔款D.修吊赠礼吊:忧虑,怜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钦陵欲裂四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乃以元振充使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则其下必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因觇虏情相如因持璧却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C.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词作,然后回答问题(11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8.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9.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0.古诗文默写(6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_____,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5)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8)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答案1. D【A 项,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可知,“其他家庭不可抄袭”错。
B 项,归因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
C项,强加假设关系,原文第四段陈述家礼的两项内容,是并列关系。
】2. A 【“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析错误。
应为“总分结构”。
】3. C【“家规是家族中受过主流价值观教育熏陶的精英人物制定的”错误,原文说“多半是”“大都是”。
】4.D,【解析】“用这一套来搞乱新疆,遏制中国,整得中国没有‘春天’”只是美国的“阴谋”,现实并非如此,属于言过其实;原文说的是“阿拉伯之春”,十年过去了,我们看不到“春天”。
属于移花接木。
5.C,【解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应对气候目标”混为一谈。
6.①类比说理。
如,“在应对气变方面,中国就好比是小学生,而美国和有关发达国家已经是中学生了,要求他们同时毕业,这是拔苗助长。
”②比喻说理。
如,“就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能翻箱倒柜,挖地三尺,要找所谓的‘犯罪证据’。
”或者“你家门口的路通常行人可以来来往往,但是有人拿着武器耀武扬威,秀肌肉,窥探张望,逗留,挑衅、骚扰和威胁,坚决反对。
”③引用说理。
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新疆的棉花是白的,但是制造谣言、对中国搞制裁的人的心是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
④修辞炼字说理。
如,“退群”“对话”“对抗”“对手”“队友”“跪杀”以及成语“你追我赶”“你死我活”“拔苗助长”“好为人师”“翻箱倒柜”“挖地三尺”“耀武扬威”“风平浪静”“兴风作浪”,俗语“教师爷”“扣帽子”“秀肌肉”等。
2021年银川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1年银川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可有之物;杜甫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实有之物;而李商隐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无有之物。
他们在选取意象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他们为人、为诗的态度决定的。
陶渊明是一位平实质朴之中见深微高远的人。
其为诗与为人一向以平实质朴为主,不喜炫奇立异。
另外他又认为精神胜过物质,他诗中活跃着的,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实体,诗中表现事物也往往只是遗貌取神地书写。
所以陶渊明诗中没有一句是刻意写景咏物的,他所写的孤云、飞鸟、松树、菊花都是他以精神体认之后的概念,绝非实有之个体。
他诗中意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心托物”,他把满怀激情托于他所选择的事物概念之中来表现。
渊明心灵深微,志向高远,为人之态度却极其平实质朴。
这正是他不取象于实有之个体,仅取象于可有事物之概念的缘故。
杜甫则不然,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其关注现实,以最大的勇气面对现实,以最大的才能叙写现实。
他所选取的事物,多为现实中实有之物,这原是不足为怪的事,只是杜甫同时又是感情最深厚、最真挚的诗人,他常常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投注于他所写的一切事物上,使之因诗人的感情与人格的投注而呈现出意象化的意味,所以他诗中的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情注物”,他注入的感情使事物意象化了。
关注现实,从实物中取材,这是他的诗形成写实风格的缘故。
李商隐是形象化、意象化大师。
陶、杜诗中的意象无论如何丰美,仍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表现。
读李商隐的诗,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有意地制造意象、安排意象。
有时李商隐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意象,与陶、杜叙述尚有理念可寻,意象为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情形完全不同。
这是李商隐的先天禀赋、后天遭际和隐约幽微的表现方法造成的。
唯有那些非现实的,又带有恍惚迷离色彩的事物,才能表达出他那独特的幽微之情,所以李诗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缘情造物”。
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里值得珍存的部分。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最后一模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最后一模新高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的乌镇禾源①三月,在家乡是个潮湿的时节,山野遇潮,小草含露,树叶新萌,展露着新生的气象。
村子遇潮,磨石路边爬上青苔,老屋壁板出现霉斑,有着一股腐去的气息。
三月的乌镇会是怎样?她可是镶在江南水乡名片中的乌镇。
②三月的乌镇,是种一觉初醒梦境犹在的状态。
和煦的阳光照得乌镇温馨如室,老屋、水街、小舟、柳树……享受着这一温情。
树不想动,水不想流,老屋的门不想打开,还有许多的许多都想静静地躺在这个大温床上,把三月温存。
③然而春风总爱撩拔春芽,哪怕很轻很轻,所触之处便有痒痒的感觉。
柳条儿轻摆,柳絮轻盈,若有若无地飘扬;舟橹轻摇,桨儿轻划,水街有了荡漾的涟漪。
醒来的柳条、醒来的水街先把老屋摇醒,老屋再把熟睡的人唤醒,刚醒来的一切回味着睡时的梦,把梦呓复述在三月的阳光下和春风中。
情景里我如入梦境,小桥、流水、磨石、街弄,这一切我都似曾相识,一拔拔的人流我也似曾相识。
我向街边小店哼着小调拉麦芽糖的伙计打招呼,向卖花纸伞的姑娘打招呼,向挂满纸扇的店里老板打招呼,还向……可还没等到他们回应,自己则随人流匆匆而逝,只有梦境才是这样,一定是梦里江南,梦里的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