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2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2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2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问与力量试卷(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题2 分,共4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特地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这表达了教育的〔〕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4.人的身心进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级B.青少年阶级C.成年阶级D.老年阶级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B.长期性C.制造性D.示范性6.最早提出“什么学问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缘由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争辩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8.“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偻,乃使朴者衣,敏者贾,盲者卜,跛者纺,偻者绩”这表达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9.把大班上课、小班争辩、个人独立争辩结合在一起,并承受机敏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 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消灭于美国20 世纪50 年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10.“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表达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全都性原则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典范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治理之中”这表达的德育过程是〔〕。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学教育目的基本功能的是:A. 导向功能B. 激励功能C. 调控功能D. 强制功能答案:D解析:中学教育目的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导向功能指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激励功能指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具有激励受教育者朝着目标方向努力的作用;调控功能指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起着调控作用,使教育过程沿着预定的轨道进行;评价功能指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而“强制功能”并非教育目的的基本功能之一,故选项D错误。

2.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体现了以下哪个教育原则?A. 启发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全面发展原则答案:D解析:全面发展原则是指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题目中提到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是全面发展原则的具体体现。

A选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B选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C选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原则虽然都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但与题目描述不符。

3.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 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B. 教育的发展可以超越社会生产力水平C.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制度制约D. 教育内容受社会文化传统影响答案:B解析: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A选项正确,因为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创新科技等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C选项正确,因为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性质、目的和内容都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D选项正确,因为社会文化传统是影响教育内容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传统会导致教育内容的差异。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12)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28.简述个体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性别差异。
29.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
答案:(1)精疲力竭型:这类教师在高压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工作的投入秋求得心理平衡。
A.教学操作
B.教学归因
C.教学迁移
D.教学反思
答案A教学操作
22.母猴教小猴爬树是教育。
答案:本题说法错误。大猴教小猴爬树不是教育,是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只有人类才有教育,动物界没有教育。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3.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老师的工作。
答案:本题说法错误。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 A.《学记》
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C。教育
老师,我特别希望改变我目前的状态,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因此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学生:海波, 3月31日
问题:(1)请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这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问题:成绩下滑,不自信
原因:一直考试失败导致自我效能感低
把失败归因与能力,不正确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

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

A.独立性B.历史性C.阶段性D. 永恒性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能动性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施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映了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 顺序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6.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

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7.“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得到发展,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观点属于( )。

A.实质教育论B.形式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8.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潜在课程9.赵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测验,弄清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据此对已有的学期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赵老师的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0.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指的是()。

A.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用的工作方法B.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法C.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总和D.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和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中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这属于课程设置中的()。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潜在课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

选项A,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

它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均属于此类,故A项正确。

选项B,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题干中并未提及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故B项错误。

选项C,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与题干中明确提到的分科课程不符,故C项错误。

选项D,潜在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题干中并未提及隐蔽性课程的内容,故D项错误。

2、王老师在《化石吟》的教学中,将生物化石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属于()。

A. 直观性教学原则B. 启发性教学原则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学原则的应用。

选项A,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题干中并未提及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故A项错误。

选项B,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题干中并未体现启发的过程,故B项错误。

选项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 学前期B. 学龄期C. 青年期D. 成年早期答案:B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其中,学龄期(6~12岁)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2、关于教学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既要在初步掌握知识的阶段进行,也要在学习的其他阶段重视B.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C.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D.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特殊的认识答案:C解析: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掌握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

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定的认识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选项C“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的说法过于片面,没有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教学过程的本质,因此是错误的。

3、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C.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唯一途径D. 教育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答案:C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并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唯一途径,实践等其他方式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因此,选项C“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唯一途径”是错误的。

4、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发展抽象逻辑思维B. 培养创造性思维C. 获取知识D. 发展个性答案:A解析: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研究结果划分的三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技能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些功能?()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

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发展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

A.六三学段设置B.五四学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后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

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科书9.罗老师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遭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C.循序渐进D.巩固性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

怎么区分他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2020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解析版

2020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解析版

2020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 (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答案】A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答案】C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生产力展高等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答案】A4.在学制发展过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统的基础教育,打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

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多轨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D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有目的。

这种教有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自然本位论【答案】B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

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A.从幼儿园到初中B.从小学到初中C.从初中到高中D.从小学到高中【答案】D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答案】B8.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答案】A9.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属于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答案】B10.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助。

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调节法【答案】C11.子路对教育的作用不以为然,说:南山有竹,人不管它,照样长得直,砍来当箭,照样能穿透犀牛皮。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传道、授业、解惑 B. 引导、陪伴、榜样 C. 主导、主体、权威 D. 组织、管理、评价答案:B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四书”之列? A. 《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春秋》答案:D3、下列哪个阶段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二、辨析题1、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答案:正确。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婴儿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思维的能力。

答案:错误。

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认为教育是为了使人社会化,把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1、简述课程计划的意义和内容。

答案:课程计划是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统一性、科学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答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班级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等。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对班级管理起到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第二,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第三,班主任在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班主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信息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其次,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第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最后,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版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解析

最新版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解析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学记》2.【答案】C。

教育3.【答案】A。

生产力4.【答案】D。

分支型学制5.【答案】B。

个人本位6.【答案】D。

从小学到高中7.【答案】B。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8.【答案】A。

特朗普制9.【答案】B。

形成性评价10.【答案】C。

品德评价法11.【答案】D。

疏导原则12.【答案】B。

注意分散13.【答案】B。

行为主义学习观14.【答案】C。

附属内驱力15.【答案】D。

形式运算16.【答案】B。

心理自我17.【答案】A。

理性情绪疗法18.【答案】D。

完成作业后玩游戏19.【答案】C。

寻求认可20.【答案】C。

消极21.【答案】A。

教学操作二、辨析题22.【参考答案】此题说法不正确。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

母猴教小猴爬树是一种学习现象,而不是教育现象。

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23.【参考答案】此题说法错误。

思想品德课指学校依据课程方案开设的旨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课程,包括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开设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

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德育课程教师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负责系统促进学生品德知识、品德行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德育的中坚力量。

而其他各学科教师是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综上所述,题干表述错误。

24.【参考答案】此题说法不正确。

首先,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言论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

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

A、独立性B、历史性C、阶段性D、永恒性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O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施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反映了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6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

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7“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得到发展,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工这种观点属于()。

A、实质教育论B、形式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8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潜在课程9赵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测验,弄清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据此对已有的学期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赵老师的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0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指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

A. 导向作用B. 激励作用C. 评价作用D. 调控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在于其具有导向作用,即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规定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选项A“导向作用”是正确的。

选项B“激励作用”和选项D“调控作用”虽然也是教育目的可能产生的作用,但并非其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最为核心和突出的作用。

选项C“评价作用”则是教育目的对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虽然重要,但也不是本题询问的主要方面。

2.题目: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属于()。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不同的学习理论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选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与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符。

选项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但并未明确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选项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教学理念高度吻合。

选项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虽然也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和需求,但并未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角色。

3.题目: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孔子D. 布鲁纳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史上对“班级授课制”的提出者。

选项A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

选项B赫尔巴特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四段教学法,与班级授课制的直接提出无关。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 政治制度B. 经济制度C. 人口变化D. 文化传统4.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 继承性B. 等级性C. 历史性D. 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 国家一级管理B. 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 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 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 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 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 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 (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生产力展高等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4.在学制发展过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物中阶段接受统的基础教育,打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

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多轨学制D.分支型学制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有目的。

这种教有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自然本位论6.暂无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8.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9.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属于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10.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助。

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调酒法11.子路对教育的作用不以为然,说: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样能牙透犀牛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兮美纽斯B赫尔巴特C赞可D布鲁纳【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的著作是《大教学论》,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详细阐述了学制和班级授课制。

故正确答案为A2.教育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展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答案】C【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故正确答案为C。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和调动。

这种教育的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D人口控制功能【答案】A【解析】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调整和变化,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故正确答案为A。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A.《理想国》B.《巨人传》C.《教育论》D《爱弥儿》【答案】D【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张培养“自然人”,其代表作是《爱弥儿L》。

故正确答案为D。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个体实践【答案】B【解析】题干中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具有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B。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答案】C【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内容的取舍等,故本题选C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A顺序性B阶段性C连续性D差异性【答案】D【解析】差异性是指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题目中,针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个性促进自由发展体现的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的特点。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学生思想心理内部矛盾是指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所以学生品德发展的心需要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答案】C【解析】教学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形式,受认识论一般规律的制约。

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又不完全等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间接性、引导性(或称领导性)和简捷性(或称经济性)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以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答案】A【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方案D教学指南【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关键期B发展期C转折期D.潜伏期【答案】A【解析】人的发展的不干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13.图1是由三个扇开和三条折现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怏的知觉特性是( )A整体性B选择性C稳定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个体将图片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补充图形信息形成的,符合知觉的整体性。

故正确答案为A。

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强化自我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C建立自我同一性D获得亲密感【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其中,12-18岁个体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故正确答案为C15.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强烈的、变化的刺激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对重点知识在语音、语调上运用强烈的、变化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注意到教学重点,属于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

而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容易使学生注意黑板边缘,而不是知识本身,不属于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A。

16.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乂的深层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新信息与其他信息建立的联系越多,就越容易记忆。

对于缺乏内在联系或意义的材料,可以采用人为添加意乂的方式。

题干中地理老师为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将之称为“骑着马打着锣是对缺乏意义的材料人为添加意义,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故正确答案为B。

17.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猪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放入到前者的类中。

这种只是学习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组合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A【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题干中英语老师先让学生学习上层概念,后学习下层概念,再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下层概念纳入到原有上层概念中。

属于下位学习。

故正确答案为A18.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幸福感【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

例如,人对新异事物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对不认识的事物会有新奇感和疑虑感,在解决疑难可题时,就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

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坚信等,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等,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题干中小明的情感体验属于理智感。

故正确答案为B。

19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是怀疑门没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行为表现属于()A强迫恐惧B强迫焦虑C强迫观念D强迫行为【答案】D【解析】强迫性障碍又称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为缓解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服从性的从事该行为。

题干中学生表现为强迫行为,属于强迫性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D。

20.【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经过不断练习,养成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可以使人的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也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因此,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C【解析】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

是指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题干所述为期待效应。

故正确答案为C辨析题22.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解析】此观点错误。

(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提高的过程。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开端。

(3)作为一名教师,应意识到品德的构成要素具有多种开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3.教学具有教育性【解析】该说法是正确的。

(1)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递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