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制作与欣赏

合集下载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2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2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浅谈陶艺欣赏与制作-学陶艺体会关于陶艺一直都很向往,许多次在电视上看到陶艺师傅制作陶艺就有一种想要试一试的冲动。

看到大师们在那些可爱的瓷器上作画,随意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山水云云的美景,婀娜的美人,生意盎然的画面越于瓶、杯、盘、碟等之上。

于是怀着小小的兴奋选择了陶艺制作与欣赏。

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了许多关于陶艺的知识,让我对陶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

我国古代的制陶业有辉煌、独特的成就。

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东汉时期,____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而迈入成熟的青瓷阶段。

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宋朝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日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类陶瓷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7408208学生:刘延慧艺术品璀璨生辉。

曾经有幸去了一次景德镇,再结合老师所讲,知道了景德镇陶瓷制造始于汉代,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经过瓷都人世代相承地探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素以“青如天,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著称而中外响誉中外。

他们独特的造型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世界瓷都的美称。

自五代以来,景德镇瓷器就以其制作精美、品种齐全而名扬天下。

南宋末年到元代的过渡时期,景德镇由于地处皖赣边区,战争侵扰甚少,社会经济相对安定,促进了其瓷业的繁荣发展。

尤其是元代中后期青花、釉里红等高温釉下彩器和枢府釉、铜红釉、钴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中国瓷业发展的新局面。

景德镇的瓷工们在自己世世代代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历代各地名窑之所长,加以发展和提高,于是景德镇由原来与各地名窑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驰名世界的瓷都。

陶艺课件.ppt

陶艺课件.ppt
捏塑成型
通过手工捏塑,将陶土塑造成各种形 状,是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之一。
轮制成型
利用轮盘旋转的速度和力量,将陶土 拉坯成各种器形,具有规整、圆润的 特点。
泥条盘筑成型
将泥条一圈圈筑起,层层叠加,形成 各种器形,具有粗犷、自然的特点。
模具成型
利用石膏模具,将陶土填入模具中, 脱模后形成器形,具有规整、一致的 特点。
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与多元化
现代陶艺作品越来越注重个性表 达和多元化发展,艺术家们通过 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技艺,展现出
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跨界合作与融合
现代陶艺与其他艺术领域、设计行 业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多,为艺术家 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路 。
科技与工艺的结合
现代陶艺在科技与工艺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工 艺,提高了作品的制作效率和艺术 品质。
陶艺装饰技法
刻划装饰
彩绘装饰
利用刀具在陶器表面刻划出各种图案和文 字,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利用各种颜色在陶器表面绘制出各种图案 ,具有色彩丰富、艳丽的特点。
镶嵌装饰
化妆土装饰
将各种材料镶嵌在陶器表面,形成具有浮 雕效果的装饰,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的特 点。
利用化妆土在陶器表面进行施釉,形成具 有细腻、光滑的装饰效果,具有高贵、典 雅的特点。
国内外陶艺作品对比赏析
总结词
国内外陶艺作品在风格、技艺和文化内 涵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比赏析有助于深 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陶艺特点。
VS
详细描述
国内外陶艺作品在风格、技艺和文化内涵 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中国的陶 艺注重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浓 厚的东方文化特点;而西方的陶艺则注重 形态和色彩的表现,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 念和文化传统。通过对比赏析,可以深入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陶艺特点和艺术价 值。

陶艺制作与欣赏

陶艺制作与欣赏

陶艺欣赏与制作实践报告摘要:china代表着中国的陶瓷,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名片,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周杰伦的一首红遍大街小巷的《青花瓷》,更是唯美的阐释着瓷器的魅力,而中国的景德镇更被誉为瓷都。

本文就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从陶器到釉、到瓷、到四大名瓷器的官、钧、定、哥、以及紫砂,讲解欣赏陶瓷在几千年几点下来的人文与艺术之美。

同时对自己在瓷器的制作过程的感受,予以分享。

关键词:china 陶釉官钧定哥紫砂1.前沿火与土的完美运用,成就了陶瓷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工艺品,陶瓷艺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对我国的文明传承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陶瓷艺术是纽带,是桥梁,世界人民通过辉煌的陶瓷艺术认识了中华文明的非凡和伟大。

中国的陶瓷艺术曾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在英语中更是把china作为中国陶瓷的名字。

2.文明曙光——陶器2.1 从女娲捏黄土造人的神话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点,中国的陶器源远流长。

其实在一万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制作工艺。

院士陶器是泥质陶器,制作简单,表面无装饰。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出现了彩陶艺术,但多为红陶。

新石器时期晚期,红陶开始转向黑陶。

气候,以黑陶为主的龙山文化已称为黑陶文化,是中国陶器文化中的精品。

陶器是以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实用器皿。

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不超过1000摄氏度,胎质粗松,器表一般无釉或只涂有低温釉,故具有吸水性好、敲击之声不清脆的特点。

2.2 彩陶艺术是中国院士艺术创作的范例,是以仰韶文化为主的一只能够文化。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彩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

黑陶因其群体以出现黑色的特征而得名。

最早见于山东的龙山文化,有时亦称黑陶艺术为龙山文化。

黑陶的制作工艺由手工的泥条盘筑法到轮制,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

黑是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中国地质大学陶艺制作与欣赏选修课100分

中国地质大学陶艺制作与欣赏选修课100分

第一部分(课上学到的知识)中国陶瓷是一项微点的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陶艺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于陶器。

大约从唐代开始逐渐取代陶器制作,此后的陶器艺术爱是走向下坡路。

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

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

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同样内容的彩陶盆,半坡遗址中曾出土几件。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小雪节气民俗传统陶艺的制作与欣赏

小雪节气民俗传统陶艺的制作与欣赏

小雪节气民俗传统陶艺的制作与欣赏小雪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它标志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小雪节气都有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其中包括陶艺制作与欣赏。

陶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融合了民间智慧和创造力,在小雪节气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小雪节气中民俗传统陶艺的制作与欣赏。

一、陶艺制作的传统技艺陶艺制作是我国悠久的民俗传统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在小雪节气中,人们会利用这个时机来制作陶艺,以应对寒冷的冬季。

制作陶艺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包括挑选原料、制作坯料、雕刻、烧制等。

各地的陶艺制作技艺各有特色,融合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习俗。

二、传统陶艺的种类与风格在小雪节气中制作的陶艺作品种类繁多,包括花瓶、盘子、碗、壶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俑,尤其是以动物为主题的陶俑。

这些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体现了民间艺人的独特想象力和手工技艺。

同时,每个地区的陶艺也有自己的风格,如陶艺的色彩和纹饰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差异。

三、陶艺的欣赏与赏析小雪节气是人们欣赏陶艺作品的好时机。

在这个时候,许多地方会举办陶艺展览或市集,供人们品鉴和购买。

欣赏陶艺需要细心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节和美好。

了解陶艺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可以加深对作品的赏析,也能更好地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

四、小雪节气陶艺的意义小雪节气陶艺在民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陶艺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制作和欣赏陶艺,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小雪节气是农耕社会的重要节点,陶艺作品的制作与欣赏也与农耕相关,体现了人们对丰收和富裕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总结:小雪节气是一个重要的农历节气,也是陶艺制作与欣赏的好时机。

传统陶艺制作和欣赏活动丰富了小雪节气的民俗传统,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通过制作和欣赏陶艺作品,人们可以在冬天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体验到传统手工艺带来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在小雪节气中,一同走进陶艺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妙和传承之力。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中国设计艺术赏析玉器心得体会(分析报告)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专业:机, 班级10机制3姓名:邵加松学号:10321317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同时也以陶瓷而闻名于天下,我经过一学期对陶艺的学习,了解到了在古代我国陶艺技术超越了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远近闻名的宜兴紫砂陶,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

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

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

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紫砂陶的起始,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如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此句不仅说明宋元间已有紫砂器,更显示了文人也给予了紫泥以诗意的颂赞。

明万历年前的供春,是紫砂艺史上第一个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创始篇〉记载金沙寺僧是第一个制作紫砂器的人,但并非专业陶工,供春于金沙寺僧学得制陶术而渐起制陶。

供春活动的期间自十六世纪初期至中期,与此同一时期稍后也起始了一些紫砂名家,如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等人,促进了宜兴紫砂壶的兴起发展,陶艺也日臻完善,董翰始造菱花壶式,以自然植物花卉图案,配合筋纹线条,用写意手法而成。

赵梁则匠心于提梁式茶壶,起始了气势大方的造型风格。

此后又有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欧正春、蒋伯荂等名家出现。

时大彬制作从大壶到小壶各种不同风格造型茶壶。

李仲芳擅于书法,徐友泉、欧正春与同期的陈仲美同以仿古铜器见长,仿各种古玩器,如花杯、酒壿、祭器等。

从供春开始到此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已不仅是生活日用器皿,而开始实用与艺术并蒂的发展,百花壶风,百家争鸣。

到了明末清初,宜兴紫砂进一步发展,技艺也更加提高,如陈用卿、惠孟臣、陈子畦,他们的作品不限于壶,也以各种风格的技艺制作了其它文房摆件、花瓶及盆类,并开始了我国陶瓷史上的外销。

陶艺欣赏与制作

陶艺欣赏与制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报告任课老师沈毅学生姓名文一如学号 20101004146班级161102-24陶艺号 8102011 年 10月 30日陶艺欣赏摘要:报告主要论述唐三彩的形成与其特点以及宋朝时期的五大名窑。

唐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纵观中国陶艺发展,最具特色中国五大名窑为:汝窑、官窑、钧窑、定窑、哥窑。

关键词:唐三彩、五大名窑一、唐三彩(一)什么是唐三彩唐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制作上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

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

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二)唐三彩的兴盛唐三彩兴盛于唐朝,其原因可归为以下三点:1.政治上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文化艺术昌盛2.生活日渐奢华,自下而上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风3.唐人随性,崇文尚武,不喜拘束(三)唐三彩的艺术特点唐三彩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有着其他艺术品难以超越的艺术特点:1.釉色绚丽奇幻饱满而生动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家昌盛,服装和器皿的色彩也因此变得炫彩华丽,这使得唐三彩的颜色也十分的饱满而生动。

2.形体比例协调,骨肉均匀,雄浑大气众所周知,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以丰满为美,现实其国力强盛。

因此这样的特点也显示在了唐三彩的制作上,器皿的形体大多都非常的大气。

3.性格特征或动态特点互通、准确4.敢于吸收外域文化,为自己所用,产生浓郁的异国情调随着唐朝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显频繁,大量的异国文化涌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艺术品的形态,这也使得唐三彩糅合众多文化特点,为世人所惊叹。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3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3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是我在2024年上半年所参加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陶艺的历史、技巧与艺术表达,不仅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耐心。

在此,我将通过____字的总结来回顾我在陶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经历。

首先,陶艺欣赏与制作课首先让我们了解了陶艺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学习了古代各地的陶器制作技艺,如中国的汉唐陶器、日本的茶道陶艺等。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陶器的制作过程和风格特点,我对陶器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著名的陶艺家和陶艺作品,如草间弥生的点点点陶艺作品、Bernard Leach的英国传统手工陶艺等。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开始思考陶艺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陶艺课程还注重实践操作,让我们亲身体验陶艺的制作过程。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陶土的选择和处理、手工陶艺的基本技巧等。

随后,我们开始进行实际的陶艺制作,并逐渐掌握了制作陶器的基本步骤,如捏块、拉坯、刻画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陶艺制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作品的质量,所以我学会了慢慢调整自己的节奏,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虽然一开始制作出来的作品并不完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熟悉了陶艺的工艺和技巧,我的作品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在陶艺课程中,我还学习了陶艺的烧制和釉料处理。

我们学习了烧制陶器的各个环节,如装窑、烧制温度的控制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陶艺的釉料处理技巧,如施釉、修磨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艺,我提高了我对陶艺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控制作品的最终效果。

在陶艺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还进行了一次作品展览。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并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获得反馈。

这个展览不仅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我不仅收获了许多赞美和鼓励,还从他们的反馈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的陶艺创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陶艺与欣赏结课报告

陶艺与欣赏结课报告

目录一、陶艺与欣赏二、陶艺制作过程简介三、陶艺心得四、对课程的建议一、陶艺与欣赏《陶艺与欣赏》以陶瓷器具及陶艺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对陶瓷的历程进行介绍,并对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进行欣赏与解析。

众所周知,“China”为“中国”的英文翻译,而“china”是瓷器的意思。

无论前者是否与后者的衍生有关联,瓷器与中国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陶器为世界的结晶,但瓷器,是中国独创的。

并且即便是陶器,中国也有历经高温高压,永保色泽鲜艳的彩绘。

陶艺,作为中国甚至世界制作历史上的一个亮点,其丰富内涵,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领会的。

陕西半坡的原始彩陶;夏商周的“釉”的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早春,越窑青瓷;南唐五代,南青北白,天马行空;繁音汇奏、扑朔迷离的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时代,清墨再染;清朝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万千宠爱集于景德镇一身......历史的发展,伴随着陶瓷的足迹,渊远流长......1.原始彩陶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

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随着先人观念逐步复杂和细腻,野蛮与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出现了原始彩陶--中国陶器和中国绘画的鼻祖。

另一方面,原始彩陶的出现也得于原始村落、剩余食品的出现和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更得益于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对泥土和火的熟练认知。

原始彩陶的胚体都是由慢轮修整的方法制作出来的。

原始彩陶的代表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它们各具特色。

仰韶文化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物或动物纹,并且其制作风格逐渐从写实发展为抽象;马家窑文化主要是以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的线条变化体现,风格流畅繁而有序,对物体的刻画简单却形象;大汶口文化描绘精细构图严谨,有着很强烈的色彩对比。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陶艺的创作和欣赏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陶艺的创作和欣赏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陶艺的创作和欣赏
二、陶艺的创作和欣赏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陶艺的历史、分类、生产的土壤条件、产地及制作方法,对陶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动手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陶艺的兴趣,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3.通过陶艺拉坯活动——陶罐成型,亲身体会、动手操作、动脑创新,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陶艺,增强同学之间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泥巴样品和陶艺作品。

 2.陶艺拉坯活动的材料及用具:工作台、粘土、转盘、竹刀、干湿适中的毛巾等。

 3.用泡沫塑料叠成高低不同的形状,铺上丝绒布制成展台,用于陈列、展览陶艺作品。

 三、活动设计
 (一)制定活动方案
 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陶艺》。

 问题设计:(出示泥巴样品和陶艺作品)
 ⑴同学们,这两样东西分别是什幺呢?玩泥巴与陶艺有联系吗?
 ⑵你了解陶艺吗?你想知道哪些关于陶艺方面的问题?。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指导老师:陶艺序号:原始彩陶篇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

陶器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与力量。

人类在最初的生产实践中,萌发了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意趣,并从对审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主动创造美的过程。

陶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并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 采用封窑技术和轮制的出现,人们能生产出更精美的彩陶作品。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彩陶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一种卓越的创造,其造型优美,特别是装饰的精巧,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突出成就,在装饰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在原始艺术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领域中,彩陶艺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其简洁流畅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纹样,向人们传递着原始陶艺工匠们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炽热情感。

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可分为单色装饰和彩绘装饰。

彩绘装饰也以其艺术性强和表现内容丰富而引起众多学者和收藏者的关注。

作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装饰手法,彩绘装饰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中国原始时期陶器艺术所达到的辉煌成就。

彩陶的装饰部位很有讲究,与其使用的条件相适应, 注意与视线的接触面。

由于当时没有家具,人们多是席地而坐,使用彩陶时多处于俯视状态,所以一些敞口、较矮小的器皿装饰部位大多在器皿内壁或外部口缘,而高大一些的器皿则大都装饰在中上部位置。

彩陶的装饰手法有很多种,如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 最有特色的就属彩绘了。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类型。

其中属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按时间先后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和马厂等几种类型。

半坡型彩陶——半坡型彩陶最早可追朔到6000多年以前,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陶增多,其装饰花纹主要有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网纹、鱼纹、人面纹等,一般运用直线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幼儿园陶艺创意工坊:手工艺品制作与艺术欣赏教案

幼儿园陶艺创意工坊:手工艺品制作与艺术欣赏教案

幼儿园陶艺创意工坊:手工艺品制作与艺术欣赏教案幼儿园陶艺创意工坊:手工艺品制作与艺术欣赏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陶艺创意工坊是一种既能激发孩子创造力又能锻炼其手工技能的活动。

通过陶艺创意工坊,幼儿可以学习制作手工艺品,了解陶器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能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陶艺创意工坊的教案,结合制作和欣赏,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艺术教育。

二、陶艺手工艺品制作1. 制作简易陶艺手工艺品我们可以从制作简易的陶艺手工艺品开始。

可以选用黏土制作小型的花盆、杯子等器皿。

在选材和造型方面,可以根据孩子的芳龄和兴趣来确定,注重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作品。

2. 制作主题性陶艺手工艺品除了简易的器皿,也可以设计一些以节日、动物、植物等主题为基础的陶艺手工艺品。

可以制作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元宵节的灯笼等。

这样的制作过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习手工制作技能,还能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 制作个性化陶艺手工艺品另外,在陶艺创意工坊中,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制作个性化的陶艺手工艺品。

可以利用特殊的模具或雕刻工具,制作出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形状和图案,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乐趣。

三、陶艺艺术欣赏1. 欣赏陶艺作品在陶艺创意工坊中,不仅要让孩子们亲自制作陶艺手工艺品,还要给他们提供欣赏陶艺作品的机会。

可以组织参观陶艺展览,或者邀请专业陶艺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讲解和示范。

通过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 探索陶艺历史和文化除了欣赏作品,还可以带领孩子们探索陶艺的历史和文化。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陶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地区的陶艺风格和工艺特色。

让他们了解陶艺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陶艺创意工坊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艺术活动,它能够全面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美感。

泥条盘筑陶艺技法及作品欣赏

泥条盘筑陶艺技法及作品欣赏

泥条盘筑工艺
• 围筑塑造是以泥条按照设想中的雕塑外 形形体变化,一圈圈围着筑起造型。传 统工艺是多用此法做规则的器皿造型, 称之为“泥条盘筑”。由于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够充 分显示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特点,表现 创作的随意性,质朴、粗放,又自然形 成胚体的空膛,故是现在陶艺创作的主 要方法之一。
泥条盘筑的语言特征
在运用泥条进行装饰时要特别注意内部的密封否则在泥坯干燥后或烧制时器皿会有裂缝或完全破裂泥条也可以同时形成器皿的结构和装饰图中的软泥条就被做成波浪形状的装饰图案这是需要在器皿的内部将泥条密封抹平
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 1. 了解泥条盘筑的造型特点 • 2. 知道泥条盘筑的审美特征 • 3. 泥条盘筑方法造型的陶艺欣赏
• 相比较其它陶艺成型手段,泥条盘筑的语言 特征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 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 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毕竟从头 到尾它靠手来完成。它不同于拉坯所体现出 的流动性、柔软性和迷离性,也不同于泥板 成型的敏感性、脆弱性和冷峻性。
• 最后一点须要强调的是对肌理的认识和理解。 肌理作为现代艺术中重要的语言特征之一已 经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认同,不同的成型方式, 其肌理不同、语言自然不同。通过实践我们 可以明显感觉认识到第一种盘筑法非常理性。 第二第三种相比显得更加郭厚和朴实。

将软硬、厚薄适宜的泥板切成所需 宽窄的泥条,再搓成圆形的泥条, 用湿布盖好备用。围筑第一步是根 据设定的底部形态用泥条盘出最基 部的第一圈,然后泥条接泥条一圈 压一圈盘旋上筑,一边筑一边用指 端轻压上圈泥条,使之间下面粘接。 (压指手势易轻,因为泥条自身有 下压重力。手重会破坏圆形泥条自 岙形态。)在操作过程中,始终要 把握好随着往高处的盘筑雕塑重心 的变化。如果盘筑的圈始终围着一 个圆心,造型可能会因缺乏变化而 显得单调(有时也故意追求这种形 态)。

陶艺欣赏PPT课件

陶艺欣赏PPT课件
一格的艺术效果。
跨界合作
现代陶艺与其他艺术领域、产业 的跨界合作也日益增多。这种合 作不仅拓宽了陶艺的表现形式, 也为其带来了更广泛的市场和受
众。
未来陶艺的趋势与展望
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陶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方式,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陶艺将更加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数字化技术、3D打印等高科技手段将在陶艺创作中得到更 广泛的应用。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其艺术价值。
02
陶艺制作工艺
原料与工具
原料
黏土、瓷土、紫砂泥等,不同原 料性质不同,适合制作不同种类 的陶艺品。
工具
轮盘、刮刀、雕刻刀、模具等, 用于成型、修整、雕刻等制陶环 节。
制陶流程
成型
将泥料放在轮盘上,用手或工 具制成各种形状的陶艺品。
烧制
将晾干后的陶艺品放入窑中进 行烧制,控制温度和时间,以 达到所需的烧成效果。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未来陶艺将更加注重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在吸收世界 各地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保持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和传统。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带动
陶艺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如陶瓷原料生产、工艺美 术教育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 献。
05
陶艺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陶艺的传承方式
家族传承
文献记载
在传统陶艺中,家族传承是最为常见 的传承方式。技艺由一代传给下一代, 通过家族的传承,陶艺得以保持其原 始形态和风格。
传统陶艺的传承也通过文献记载的方 式得以延续。文献记录了陶艺的历史、 技艺和风格,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研 究的资料。

诗境·禅境·陶境——陶艺制作与欣赏教学的审美意蕴

诗境·禅境·陶境——陶艺制作与欣赏教学的审美意蕴
2 1 年 9月 01 第 1 卷 第 5期 0
湖南 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 u n l o d c t n l S in e o n n No ma ie st o r a f E u ai a c e c f Hu a r l Un v r i o y
VO. 0 No 5 11 .
现 成 型 的粘 土 ,不要 内部 的容 器 也可 以用 于 这个 目 女人身体美的欣赏 ,花瓶的形象即取 自一个原原本
的。” 1 [可见陶器的产生 , 】 与劳动、 生活息息相关 。 本的上身裸体的女人 的背景。 陶器的身体创作意识 。 中 国 的陶 器 , 与生 活 紧密 联 系 , 重 实 用 , 既 注 又 或许 可 以解 释 为原 始 文化 中极 为普 遍 的生 殖崇 拜 , 能很好地发挥人们 的想象 ,使人们在 陶器制作中能 就纯粹的审美意义来看 , 却是极为难得的。 艺术往往 够充分地享受到想象的愉悦、 创作的快乐 , 以及体味 与身体审美有关 , 且关系甚为密切 , 我们 的音乐 中 。 到生命律动的美妙节奏。本文 旨在探讨在陶艺制作 尤其 民乐中有着“ 郎底 郎底郎底裆 ”: [ 的调子收尾 。 ]
收 稿 日期 :2 1-21 0 1 -2 0

陶器的诗境体现
陶器极具诗意性的地方还体现在其制作过程 中 具有的一定的自由度。 早期的陶器 , 如我们所熟知的
作者简介 :刘菲菲( 94 )女 , 17 - 。 湖南衡 阳人 , 广州大学美术 与设计学 院教师 。
l 27
窥 见一 种赋予 积极 的 、 泼意义 的原 始生态 文 明。 活 另 又有说汉武帝时传人 ; 再说汉哀帝元年传人佛经。 早 外 , 陶艺 的创作样 式 上看 , 从 可谓 变化 万 千 。但 就一 期 佛教 沿袭 了印度 佛 教 中静 思 冥想 的成份 ,需具 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2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2篇)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陶艺设计与制作感想一、对陶艺的理解:何跃老师工作室的参观真可谓获益匪浅,叹为观止,当时对陶艺的制作完全不知,材料制作方法什么都不理解的时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自己感觉到创作的____。

知道了基本的制作成型方法一种是盘筑另一种是拉坯,还有加上丙烯颜料精彩绘制可让作品更加生辉.二、制作流程与设计理解:首先,自己要做什么,赋予这个作品怎样的寓意然后用电脑基本绘制雏形,还有要注意雕刻的方法,例如用纸阴湿后对自己设计的图案进行后期的雕刻,工具的选择有利于对细节的装饰等。

其次,就是制作的方法,要盘筑应注意的几点一是,对搓条手上力度的把握尽量均匀是为了减少制作过程中出现高度呀层次不齐形状不规整的问题二是,速度的把握,如果太慢泥条就会干掉容易折断不利于对细节的雕刻,三是,泥浆的调制要注意稠度,它相当于胶水的作用因此就要注意涂抹时量的控制,如果太稀就会不容易干,盘筑的时候容易出现塌方的现象,太干不利于涂抹,四是,要在条与条之间划一些痕迹为了黏贴的更好,防止出窑之后作品出现脱节。

最后,作品出窑注意轻拿轻放虽然不会出现塌方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易碎等问题。

拉坯,要注意的问题就更多了,首先,陶泥的软硬程度,对后期成品质量很有影响,还有能不能拉坯成型很重。

,其次,姿势力度一定要控制,否则就会出现异性无法成型的概念。

三是拉坯时还要注意旋转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飞溅,太慢很难拉起。

四是注意水的随时泼洒,不泼水就会出现陶泥太干出现断裂,泼多就会出现泥坯流失,很难做出很大的成品。

五是,从转台拿下来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力度,以免小细节导致前功尽弃。

三、后期制作与最终体会出窑后,就是对作品进行彩绘,运用丙烯颜料,很有意思,一点一点绘制出斑斓的彩虹,心情甚是愉悦,成就感特别强。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本(二)陶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在这学期的陶艺欣赏与制作课中,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实践展示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陶艺》课件

美术《陶艺》课件
堆塑技法
用泥料在陶坯表面堆塑出各种形状和图案,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 体。
镂空与堆塑结合
将镂空和堆塑技法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加复杂和精美的作品。
施釉与彩绘技法
施釉技法
在陶坯表面施加釉料,通过烧制形成光滑、亮丽 的表面效果。
彩绘技法
在施釉后的陶坯上进行彩绘,增加作品的色彩和 装饰效果。
特殊釉料与彩绘
使用特殊釉料和彩绘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 和韵味的作品。
审美价值
陶艺作品通过独特的造型、色彩、肌理和装饰等 艺术手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教育价值
陶艺制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创造力,对于培养人 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 要的教育意义。同时,陶艺也可以作为一种媒介 ,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
02
陶艺材料与工具
Chapter
陶艺主要材料
04
陶艺装饰技法
Chapter
刻划技法
刻划线条
01
利用刀具在陶坯表面刻划出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肌理和装饰
效果。
刻划图案
02
在陶坯表面刻划出各种图案,如花卉、动物、人物等,增加作
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刻划文字
03
在陶坯表面刻划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增加作品的文
化内涵。
镂空与堆塑技法
镂空技法
通过在陶坯上镂刻出各种形状,使作品产生通透感,增加层次和 变化。
色料
色料是用于给陶瓷着色的 材料,可以通过添加不同 金属氧化物来获得不同的 颜色。
添加剂
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陶瓷性 能的材料,例如增塑剂、 增强剂、防火剂等。
陶艺制作工具
刀具是用于切割、雕刻和修饰陶 艺作品的工具,包括刻刀、刮刀 、削刀等。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3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3篇)

2024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在已有的考古发现中,唐三彩中挂蓝釉的腾空骑马俑极其稀少。

据现有数据表明,国内收藏的三彩器中,仅此一件挂蓝釉的腾空骑马俑,国外至今未见类似三彩马俑的记录。

提腿马俑也是其中一种。

唐三彩的提腿马俑通常三蹄落地,右前蹄抬起。

这匹挂蓝釉的三彩马设计精巧,三蹄立于三角形底板上,前腿挺直,后腿微曲,右前腿微抬,腿部肌肉凸显出矫健的体态。

唐代工匠巧妙地捕捉到了马的特性,塑造出一匹栩栩如生、异常健美的战马形象。

是马上人俑。

在唐三彩马中,马上人俑是一个重要类别。

三彩的马上人俑坐骑通常为站立姿态,而马上人则姿态各异,既有狩猎射箭者,又有打马球者;既有胡人,也有汉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

马上胡人通常具有深目高鼻、落腮胡子的特征,面容粗犷,肌肉发达,展现出强悍豪放的气质。

而马上女俑则身姿曼妙,服饰华丽,发髻高耸,体态丰腴,展现出飒爽英姿。

马拉车俑在三彩马俑中较为罕见。

马拉车俑的马体虽不大,但造型极为逼真,马头高昂,双目圆睁,仿佛在仰天长啸,同时马尾上翘,赋予作品生动的动态感。

五是立马俑,即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的三彩马,是唐三彩中最常见的品种,其中也不乏精品。

例如一匹高40厘米的白色三彩马,它伸颈低头,装饰工艺极为精细,马鬃梳理整齐,杏叶形的饰片和鞍鞯上的绿边饰等细节处理得无懈可击。

唐代三彩马的装饰手法丰富多变,使人常看常新,主要包括彩带装饰法、点彩装饰法、贴花装饰法、绞胎装饰法、拉毛装饰法等。

三彩陶骆驼载乐俑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如一尊高58厘米、长43厘米的三彩乘驼乐俑,出土于____年____的西安墓葬,现藏于____省博物馆。

这尊三彩骆驼乐俑为唐代陪葬品,骆驼通体白色,背上覆盖着绘有菱形纹的长方形毡子,色彩斑斓,背上搭建的平台上有七名男性乐俑,分别持各种乐器,作演奏状,中间立一舞袖女俑,形态生动逼真,仿佛能听到悠扬的乐曲。

唐三彩作为传统工艺品和美术品,不仅在中国陶瓷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艺欣赏与制作
20071002884 尹露1129
欣赏篇——现代陶艺之我见
在后工业时代的当下,过渡、短暂、偶然似乎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烙印。

皆因时间也从未停留在某一时刻,“现代主义”代表着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特征的一种“文明的形式”,就如同封建制度是中世纪的特征一样。

然而,正像封建制度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期间并非在全世界都出现一样,现代主义在当代也不是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

同封建制度一样,现代主义也因地区情况、特定文化的历史以及被引入的时期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即使有这些条件的限制,也还是有一种综合性的特征存在着,无论在整个国家或是某一层组织的表面或形式上,都能很容易地把它们辨认出来。

这种综合性特征即表明了现代主义,即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状态。

并以现代人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显现出来。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同时她所具有的神秘与抽象性是无法比拟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现代陶艺应是从属于现代陶瓷艺术文明的一支,但她更多的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

古典主义由于内在主体性的缺乏而最终解体,在大工业革命肆虐的当下,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存在主义、未来主义在此得到了升华与凝固,现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应证了上述变化,而这一切又是现代主义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当代个体审美及人文观念并借助于现代技术的陶瓷艺术,她更多的则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这使其充满了象征与浪漫的特征。

陶瓷与生俱来的古典气质与独特的命运造就了其1万多年的真实历史。

她凝聚了泥土之深沉,水之灵气,气之飘逸,最为壮观的则是融入了火的激情。

从现代陶艺诞生之时就与古典陶瓷艺术划清界限,但她继承了古典陶瓷艺术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如凝聚了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气的飘逸,当然最为壮观的则是融合了火的激情与洗礼,铸就永恒亦或死亡就在这熊熊烈火的洗礼之中。

现代陶艺最终摆脱了古典主义思想带来的审美桎梏。

对古典主义审美僵化及各种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麻木,运用众多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人性之光。

从而起到了一种审美导向的作用!
现代陶艺所提倡的:一是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而提升和转变人的思维,从而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所有新艺术、新风格的前提。

但这并不与继承民族血统有着本质上的矛盾;二是融贯众多学科的艺术形态,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前景和可能!现代陶艺的创作,适当的采用科技成果是可取的,全部依赖和滥用科技成果则是现代陶艺的一大悲剧。

中国的现代陶艺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她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正以发展的趋势延伸到众多领域。

中国陶艺的发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对中国艺术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困惑与探索并存、守旧与创新交织的年代。

经过十余年的实验性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在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氛围。

制作篇——陶艺制作之心得
陶艺制作课总共有6节课,首先是泥塑课,其次是两节拉坯课,接着是修坯课,最后一节是上釉课。

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一、泥塑
这是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感觉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

刚开始,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规定,听的算是比较认真的,不过过后忘记的也是比较快的。

看着墙上各种精美的陶瓷壁画,架子上前面同学留下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这个时候已经把老师忘记干净了,只想着这个事儿——有点意思。

东西是记不住了,但作品还是得出的呀,这个时候我必须得感谢我旁边的同学了,幸好他不是和我一个德性的,看着她专注的眼神,灵活的手法,我有理由相信她已经完全领悟了这节课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终于在我死缠烂打之下,她对我进行了下指导,也终于我完成了我的第一份作品——一个由泥条堆砌起来的舞蹈着的杯子,充满着动态美。

二、拉坯
这个环节,个人认为是最有难度,最具技术含量,也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如果是情侣一起上课的话,那也可以说是最浪漫的一个环节(详情见《人鬼情未了》)。

这个环节共耗时两节课,其中老师示范的时间长达50分钟,可见其重要性。

具本人回忆,这个环节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揉泥、上坯、扶正、拉坯、下坯等。

首先是揉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去除泥巴里面的气孔,防止以后修坯过程中的悲剧产生,所以揉泥和揉面的技术要领不尽相同,你必须得保证不管你怎么揉,你的泥都是一个近似方形的块状体,不能揉成了饼状,然后折叠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气泡。

揉泥过程大概5-10分钟。

然后是上坯,这个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你只要瞄准中央,然后拼了命砸上去就行了。

接下来是扶正,这才到了最关键的部分,说这个环节难,我觉得就是这里难了,因为这个部分除了注意各种动作要领之外,还需要培养出来一种感觉,按老师的说法是一种扶正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了后就会一直存在。

(原话。

)本人在这个环节至少花了一节半课,不过想到当年我学自行车还花了3个月时间,可能确实是我平衡感有问题。

下附16字真言,有助于你找到感觉:
由外到内,由下至上,逆向发力,循序渐进
在然后就是拉坯过程了,虽然整个环节都是以这个名字命名,但本人觉得这个环节没有什么难度的,要注意的就是循序渐进,慢慢来,还有就是当有很明显的摩擦感的时候就得湿下手。

最后是下批,当你的坯已经拉成型了后,就得下坯了,这个时候得用到剪刀手!没错,就是石头剪刀布的那个剪刀,用手托着你的作品,用剪刀剪断底部即成。

最后说明一下,很不幸本人最后能出来见人的也就只有3件作品,所以这确实是一门技术活,建议学像我一样学自行车用了3个月的人不要选了。

三、修坯
再接下来是修坯的环节,这个环节你所要做的就是,首先,从你放作品的架子上找到你的作品,如果它还是完好的,接下来就把它们取下来放到你修坯的桌子上,准备给它们进行下整容。

这个环节必须得有一定的心理抗落差能力,因为有可能当初你在拉坯完成的作品,当时看着的时候是很漂亮的,但现在你觉得不想承认那是你的作品;还有就是你现在觉得还不错的作品,可能在你修坯的过程中,发现这件作品中充满了裂痕和气泡,必须得弃掉等等。

做好了心理准备后,我们就要开始修坯过程了,首先得介绍下修坯的工具,不过具体的工具名称已经记不下来了,只知道有小刀,刻刀,刮刀等,然后是修坯的过程,无非是刮、修、掏等几个手法,要保证作品厚度在8厘米以下并且不存在气泡裂痕等才能进窑。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细心、耐心加平静心,一点一点的刮。

这个环节过后,本来还有两件作品存活了下来,但悲剧的是这两件都不是上个环节本人认为可以见人的作品,所以这个环节一定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呀。

四、上釉
最后就到了上釉的环节了,这个环节是进窑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环节,如果说前面的限制性因素太多,让你展不开手脚,那现在就是你发挥了想象力的时候了,拿上你的画笔,粘上各种颜色的釉,随意发挥。

意见篇——对课程的意见
总的来说这门课是一门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的课程,想我们宿舍的某位同学预选都选上了,最后还是被活生生的刷了下来,最后只能抱憾放弃。

所以我在这里希望学校能引进更多的仪器以及扩大下陶艺工作室的空间,好让我们更多的陶艺爱好者能选上这门课。

这样也能解决制作课时间安排的问题,想当初每次制作课后都晚上9点半了,满身泥巴的往宿舍走,经过学校保安处的时候,都会吸引最他们的目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