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

合集下载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

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建筑与宗教:宗教建筑的宏伟与神圣之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建筑和宗教一直紧密相连,并通过宗教建筑展现出宏伟与神圣之美。

宗教建筑不仅仅是信仰的场所,它们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宗教建筑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一、宗教建筑的特点宗教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宏伟壮观:宗教建筑常常以巨大的规模和壮丽的设计展现出宏伟的气势。

例如,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巨大的圆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神圣庄严:宗教建筑代表了人们对神圣世界的追求和崇敬。

其设计和装饰常常体现了对神圣的敬畏之情。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等古代宗教建筑,通过庄严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塑表达出对神明的敬仰。

3. 艺术表现:宗教建筑是艺术与信仰的结合体,展示了人类创造力与精神追求的结晶。

例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是建筑师高迪的杰作,其复杂的建筑造型和细致的装饰充满了艺术的灵感。

二、宗教建筑的美学价值宗教建筑之所以具有宏伟与神圣之美,是因为它们体现了多元的美学价值。

1. 结构美:宗教建筑的结构设计常常之任复杂,但又显得和谐统一。

从金字塔到拱形穹顶,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是建筑师对空间和力学的精确把握和无限创造力的表现。

2. 装饰美:宗教建筑的装饰是其独特之美的体现。

它通常表现为雕塑、壁画、玻璃花窗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是宗教信仰和故事的诠释,通过艺术手法将信仰与空间完美融合。

3. 灯光美:宗教建筑的灯光设计往往也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线的投射会在建筑内部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受。

特别是在夜晚,灯光会为宗教建筑赋予一种神话般的氛围。

三、宗教建筑的影响宗教建筑不仅仅是宏伟与神圣之美的外在表现,它们还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宗教信仰的承载:宗教建筑提供了一个供信仰者们聚集和祈祷的场所。

浅谈如何欣赏佛教美术作品

浅谈如何欣赏佛教美术作品

浅谈如何欣赏佛教美术作品收藏|作者: 不详|来源: 佛缘资讯浅谈如何欣赏佛教美术作品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来,迄今已历两干余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佛教种子可说已传递亚洲及至世界各国,不仅充实了这些国家的哲学背景和文化内涵,更丰富了他们在美术创作方面的题材与形式。

举例言之,印度阿姜塔的石窟艺术、中国教煌的辉煌壁画、云冈和龙门的佛教石雕、日本奈良的古寺建筑、斯里兰卡波罗奈梵的卧佛亘像、印尼爪哇婆罗浮图的大佛塔……等佛教艺术杰作,相信都已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这次,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西夏文物中,以佛教绘画为主,这些出土的作品经过时间的长廊,仍能维持完好,诚属难得。

然而,尽管前人留下这么丰富的遗产,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态度去欣赏它?尤其,面对这批年代久远的佛教美术作品,我们应如何掌握其精蕴,而与个人的学佛相结合呢?一般来说,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大致不出两种方式:一是“主观的欣赏”:另一则是“客观的认识”。

而佛教美术作品的观赏自然也可以从这两方面人手。

以下,先就“主观的欣赏”部份加以论述。

一真、善、美”是艺术创作的三大要件,这是人尽皆知的,藉着作者精心的创作,不仅呈现外在事物的具体造形,更传达了内在精神的抽象意涵。

就以佛教的造像来说吧,其中:佛、菩萨、天龙八部……等性格各异,致其美术的造形也随之不同。

如众周知,佛像多法相庄严,肃穆端凝。

而为了表现菩萨的慈悲,菩萨像大多相貌和蔼,平易亲切。

至于天王力士,则因为是佛教的护法,故艺术家多以嗔目裂齿,血脉贲张等外形,来刻画他们的威武勇猛。

凡此种种:“以形写神”的例证,充份道出艺术中“真”的特质。

接着,以“真”作基础,进而达致“善”的境界。

《历代名画记》说到:“夫画者,成软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

”所以,艺术还必须透过对“善”的诠释,达到教化人群的目的。

名雕塑家杨英风认为,“佛教艺术”乃是结合了艺术心灵与形上意象两者,并且相互辉映的华严境界!因此,透过此一灵性的浸润,使人在方外玄想中,获得无与伦比的禅悦之乐,并开启对于生命的智慧。

宗教美学之我见

宗教美学之我见

根据20世纪以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人类早在数万年前即已经开始具有美术创作和美学意识了。

大量散布在岩石和早期智人生活的岩洞壁画均说明美术增长了人类的想象力,通过具象分析得知,象形绘画是走向抽象绘画的必经之途。

而音乐以及其他形式的美学范畴似乎表现得不够充分。

这也说明了早期人类尚未能够全面掌握各艺术门类的基本常识,对音乐或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尚处于朦胧状态。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著作和绘画雕塑音乐诗歌文学作品来看,基本上总结了有文字历史以来的美学成果。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的艺术成就得益于宗教以及宗教外延的社会道德;没有宗教就没有人类的艺术范畴,没有人类的艺术范畴就不会有美学以及由此派生的一切科学哲学成果。

康德和马克思是18世纪以来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当然,在此之前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和文艺复兴时期以后的哲学大师如尼采叔本华等也对美学做出过精辟的论述。

美学范畴几乎包括了所有关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概念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形体等艺术概念,以及戏剧电影等近现代艺术模式艺术架构艺术综合的一切艺术形式。

基于民俗学范畴的所有民俗艺术形式也理所当然包括其中。

那么何谓美学?所谓美学是指人类基于自身情感意识道德标准所做出的关于艺术范畴的哲学评价体系。

美学的最基本的构成是以哲学思辨和文字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范畴所蕴藏的韵律意蕴作为研究的目的指向的。

欧洲西方在美学意识和美学研究方面远远走在了亚洲东方的前面。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戏剧文学艺术的成熟,与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达芬奇-拉斐尔绘画、米开朗基罗雕塑、尼德兰威尼斯巴洛克乐派的兴起成为这一时期宗教美学向世俗美学过渡的重要阶段,尤其彼特拉克《歌集》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为宗教音乐和绘画提供了最好的文学养料;在此之后出现的欧洲文艺巨星如莎士比亚莫里哀伦勃朗巴赫,都成为宗教美学宗教艺术的延续。

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表明东方不具备美学方面的艺术架构。

不能否认,《周易》太极阴阳八卦所产生的东方审美哲学,是建立在长期对自然社会的认知观察感知思维的基础上的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完美体现。

宗教艺术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宗教艺术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宗教艺术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宗教艺术是指在宗教信仰体系中所产生和发展的艺术作品,例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

宗教艺术在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价值,它在多种宗教信仰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广,同时也是传达文化和思想的有效途径。

宗教艺术的形成宗教艺术的形成离不开宗教信仰的基础,这种信仰内在于人心,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基石之一。

在古代人类发展的早期,宗教信仰也是人类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化,艺术开始被赋予了宗教的含义。

在某些宗教信仰中,人们通过宗教艺术来表达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利用宗教艺术来宣扬教义。

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文化中,艺术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这些文化中的宗教艺术也是赋予了清晰的宗教含义。

埃及金字塔中的图案、壁画和雕像记录了各种宗教仪式和神话故事;古希腊和罗马都是多神教国家,他们把各种神灵的形象集中在神庙建筑中,为神庙的艺术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宗教艺术的价值宗教艺术不仅在宗教信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在历史文化中体现了独特的价值。

宗教艺术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了宗教信仰,传递了文化信息,并在建筑、绘画、雕塑等领域上推动了艺术发展。

首先,宗教艺术是宣传宗教信仰的有效途径。

很多宗教信仰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艺术,例如礼拜仪式中的音乐、建筑、绘画等。

这些艺术作品能够让信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宗教信仰,使他们更加奉行信仰。

其次,宗教艺术提供了表达文化和思想的媒介。

宗教艺术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文化上的宗教艺术都代表着当地文化和历史传统。

宗教艺术的设计和制作中体现了时代的灵魂和思想,是研究文化的重要材料。

再次,宗教艺术在建筑、绘画、雕塑等领域上推动了艺术发展。

宗教艺术在建筑、绘画和雕塑等领域上具有自己的特征与美学标准。

在建筑艺术领域,从古代埃及金字塔到今天的基督教教堂,各种类型的宗教建筑都是建筑史上的重要产物。

在绘画和雕塑领域,宗教艺术推动了不同时期的绘画和雕塑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

宗教美术概述

宗教美术概述

宗教美术(religious art),是指伴随着礼拜、典礼、修身、传教等宗教活动而展开的以宣扬宗教观念,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的美术形式。

美术在其特征是诉诸人的感性的活动,具有因感性活动而创作、因感性享受而鉴赏的性格。

它适应微妙的审美感觉活动,以所谓审美快感体验为主体。

因此,美术的体验和宗教的体验不同。

宗教的体验越是严格正统,越是不容许审美快感享受,在本质上是严格禁止和压抑一切人间感觉的享乐。

从这种不同特征上看,严格正统的宗教,本来是对美这一人间感觉的享乐给予否定性压制的。

佛教在早期禁止描绘佛陀,即使在应该表现佛陀时,也仅仅只描绘其椅子等物品作为象征。

早期基督教严格禁止将神通过人的技术来图像化。

伊斯兰教则自始至终禁止将一切人的形态来作写实性描绘。

如果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宗教美术便没有发展的余地。

但是,为传播宗教又不能不依靠美术为媒介。

于是,佛教在图像上首先突破,以大量和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又繁荣了。

师也超越教义的主旨,以对神的异常狂热信仰克服所有技术上的困难,创造了以史无前例的巨大石构建筑为特征的基督教美术,并且在、、镶嵌玻璃方面获得发展。

宗教常以灵感为根本生命,宗教美术也无疑以灵性的发现为中性。

而在表现这个灵性的阶段,美术家常常会运用人的审美感受,渗透人的感情,并将它们丰富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说教和宗教信仰的表白上。

这种现象,从朴素的,经,至,可以明显看出。

相对早期基督教美术表现出的严格宗教气氛,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性逐渐浓化,美感更为丰富多彩。

虽然宗教在许多民族和时代中,作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寄托而构成文化的骨骼,并深植于美术中,但随着宗教信仰的演化,宗教美术也由神秘内向性,向着外在物质表现或感觉表现,向着观念化或抽象化发展。

由于宗教形式的不同,各宗教美术所表现和反映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在佛教、基督教中,分别重视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言行为中心的佛典、圣经的图像化,而占居其中心位置的是佛或基督的形象,他们自身也成为礼拜的对象,其他如神殿、寺院、教堂及各种宗教道具也都围绕这一中心。

浅谈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受社会大环境如政治、经济 等的制约,不同的政治要求会不同程度地调节艺术与宗教 的关系。如同当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时艺术必然被宗教所 掌控,而当社会政治的发展需要去打压宗教时,艺术必然 会抛弃宗教的外衣全神贯注地为社会的其它领域而服 务。
浅谈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从发生学上讲宗教与艺术有着历史 和内在的深刻渊源,从宗教的外在形态 看,宗教中都充斥着艺术与美,宗教音 乐﹑宗教建筑﹑宗教器物和宗教舞蹈等 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与宗教有着携手前行、欲言又止的 微妙关系。
一、历史途中的携手前行
• 宗白华说过:“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数千年, 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第一 流的文学作品也是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神曲》 代表着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着近代人生 的信仰”,艺术与宗教作为文化中最亲密的伙伴 从历史上和发生学上都紧密相连。艺术用具象的 表现方式使抽象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得以表达, 宗教用其丰富的而又多样的题材为艺术提供素材。 艺术情感最终表达了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带 着作家美好的愿望表现作品的内在号召力,宗教 情感由于受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常带有约束性,但 是无论是艺术还是宗教,它们的情感都带有相互 交织性。

伴随着文明的成熟,艺术与宗教相互影响, 并都在文化的影响下带给人类无限的精神价值和 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尼采曾说:“宗教消退之 外,艺术就抬头,它吸收了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 和情绪,置于自己的心头,使自己变得深邃,更 有灵气,从而能够传达升华和感悟,……无论何 处,只要在人类的奋斗中觉察一种高级的阴郁色 彩,便可推之,这里滞留着灵魂的不安,焚香的 烟雾和教堂的阴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一 个艺术社会学的问题,如同艺术与经济、政治一 样是在联系中共存,个性中发展的,艺术世界的 健康生存是需要多方面的营养供给的,宗教是艺 术营养的一部分,艺术带给宗教的只是特定时期 特定条件下的不同显现。

选取一件与宗教有关的美术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选取一件与宗教有关的美术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选取一件与宗教有关的美术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中世纪绘画没用继承希腊罗马客观写实、典雅肃穆的艺术创作风格,而是围绕格列高尼大主教所倡导的原则,即以宣传教义为第一原则。

《基督为使徒洗足》与宗教有关。

《基督为使徒洗足》绘画者受到希腊艺术熏陶的痕迹还是显而易见的。

人物的造型比例,衣裙的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处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其而地面上投射的阴影无不在出卖艺术家的出身一一他是希腊那路的。

不过画家为了秉承宣传的目的而刻意简化了多余的东西,对于他而言,绘画已经不是为了自身的美好而存在,忠实的描摹是没有必要的,与宣传教义无关的东西最好不要画进来。

他要做的是把故事叙述的尽可能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诚的信徒们感受到上帝的刻威力。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

浅谈宗教音乐艺术一、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关于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有不少的美学家、思想家们都曾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对其加以解释。

马克思认为艺术与宗教的方式都属于同一个领域,它们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或许,这也就是艺术与宗教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在认识论根源。

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

美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更是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

并且强调了:“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环境的两个途径······”我们暂且不说贝尔所谓的“迷狂环境”是否有一定的偏颇,不得不承认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的确有种使人的精神有所解脱,或者说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心中的烦躁、困惑、不解以及种种不好的情绪。

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曾提到过一句:“艺术作品道出了个别的东西”。

这种个别的东西很多时候会由不同的人引发不同的感受,这种个别很大程度上有种不确定性。

艺术家制造它时所想赋予给作品的东西并不会因作品的介绍或是作品的外形等形式化东西而去影响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欣赏者去从中提取自己所“看”到得信息。

当宗教从艺术中体现,这种看似虚无的感受或许只有真正相信它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有人会在偶然的时候面对某处的一尊神灵的雕像黯然落泪,有人会在某种声音的指引下而与某处宗教建筑在梦中结缘,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这些是现代的科学所解释不了的也是否定不了的。

有关于什么艺术影响宗教,宗教影响艺术之类的话,再次我并不想多提。

因为我并不想在两者之中分出先后。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将两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说是它们原本为一体只是更多的时候被分开来谈。

因为所谓的“艺术”不只与宗教有关,还与许多其他的事物有关。

神圣与世俗、和谐与浪漫——切身感受中学美术鉴赏教材中的敦煌之美

神圣与世俗、和谐与浪漫——切身感受中学美术鉴赏教材中的敦煌之美

象, 农夫 与耕 牛在 阴云 密布 、 雨丝蒙蒙 的场景 中忙于耕作。壁 画 构 图别 致, 将普通 人的生活描绘得如 同田园美景般 , 令 人 赏心悦
目。此情此景亦是对生 活的另一种激情 , 此 图形象简洁 、 线条粗
犷、 设色深沉 , 亦 有 明显 的 西 北少 数 民族 精 神 气质 。 此 图 的 内容
敦 煌艺 术是 一种 宗教 艺术 , 是佛 教理 论 的 一种表 现形 式 。 现实 生活 中的爱 与恨、 生与死 、 理 想 与现 实 、 正义 与邪 恶的矛盾 给人们 带来 无尽 的苦痛 。 当时的人们通过 宗教 幻想 一个 完美 的 天 国世 界 , 并试 图通过 对神灵 、 天 宫 的崇拜 , 通过对 宗教 的体 验 超 越这些对 立, 解 决这 些矛盾。 因此 , 敦煌 艺术作 品营造 出的氛
希望能在 高中关术课 堂教 学中更好 、 更全 面地 引导 学生鉴 赏敦煌 艺术。 关键词 : 神 圣崇高 世俗真 实 对称和谐 自由浪 漫
2 0 1 2 年初 秋 , 南京大 学美术研 究院 师生一行 由封珏教授 带
心见性 的禅悦之 中。第 4 2 7 窟 中的阿难形象 , 身 穿袈裟 、 双手合

的少数 民族不竭 的激情。洞窟 内的壁 画 由炽烈 的色彩和 飞动的
线条组成。如莫高窟第 2 4 9 窟 中的《 狩猎 图》 , 两名骑 马狩猎者 的 出现打破 了深 山中 自由祥和 的气氛 , 一狩猎者骑 马跃于 山巅 , 正
在 射杀 向他扑来 的老 虎 , 故事 情节和 图式也符合 西北少 数 民族 纵骑 狂奔的生活和不竭 的激情。整幅壁 画的主要色调用 了钴 蓝
的真 实与浪漫 。在敦煌 的艺术作 品中, 我们 可 以看 到 中原 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教意义宗教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教意义宗教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教意义宗教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古代智慧与技术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对宗教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和古代皇家建筑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宗教文化的体现。

一、佛教寺庙:高雅庄严的宗教艺术之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使得佛寺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佛教寺庙建筑注重空间布局与艺术美感的完美结合,以表达对佛陀教诲的敬仰和顺应。

寺庙一般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构成,每个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符号意义。

1. 山门:是佛寺的入口,通常有两座高大的门柱,象征者人们进入修行的门槛。

门柱两侧的石狮子象征着护院和护法,寓意保护佛法。

门顶上悬挂的额匾上用金字书写着佛教经文,体现了对佛教教诲的尊重。

2. 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殿,供奉着佛陀的法像。

大雄宝殿通常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分别是供奉佛陀、菩萨和护法神的场所。

殿内的壁画和浮雕以佛教故事为主题,展现出优美的艺术效果,带给人们宁静与敬仰之感。

3. 钟楼、鼓楼:分别用于清晨敲钟和黄昏击鼓,宣告时间。

寺庙中的钟楼和鼓楼也成为了传统建筑的独特特色,其庄严、神圣的音乐声在大自然中回响,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

二、道教庙宇:天人合一的建筑抱负道教是中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诞生了许多特色鲜明的道教庙宇。

道教庙宇致力于实现天人合一的抱负,建筑风格上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1. 角楼、门楼:道教庙宇往往建在山间或风水宝地,而角楼、门楼则是连接外界和庙宇的重要通道。

角楼的特点是高挑、圆角和华丽的装饰,寓意将天地与人的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 壁画、彩绘:道教庙宇装饰着丰富多彩的壁画和彩绘,常以仙境、神话和仙神形象为题材,展现了道教世界的神秘与美好。

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不仅为庙宇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也为信徒提供了一个安静祈福的场所。

3. 轩堂、殿堂:道教庙宇中的轩堂、殿堂是供奉神像的场所,也是信徒参拜和瞻仰的地方。

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之处

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之处

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之处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

自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之处。

佛教艺术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随着唐朝的兴盛,佛教艺术达到了极盛期。

当时,佛教寺庙和世俗建筑如宫殿、陵墓等的装饰和雕刻几乎都采用了佛教艺术的元素。

玄奘法师回到中国后,带回了佛经及佛像,实行了造像的政策,为佛教艺术带来了崭新的发展。

由于中国佛教的特殊性,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首先,中国佛教艺术在造像上,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

佛像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审美的产物。

传统的佛像造型多以平衡、协调、和谐为主,如释迦牟尼坐像、药师佛像等都是形象稳重、仪态端庄的形象。

此外,佛像的造型还在意的是表现蕴含在佛法中的上乘美德,如戒律、慈悲、般若等,这些美德通常被视为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

其次,中国佛教艺术在装饰上,常常运用壁画的形式。

佛教壁画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文化的精华之一。

壁画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艺术品,它主要以描绘佛教故事、表达佛教思想和美化佛教建筑为主要目的。

佛教壁画以其独特的色彩、构图、笔法为主要特征,传递着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

唐朝的大佛图、敦煌壁画、洛阳白马寺和云冈石窟等都是中国佛教艺术中的杰作。

第三,中国佛教艺术在雕刻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雕刻是中国佛教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佛教建筑和佛像上的雕刻常常以精致、细腻、肉感、生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著称。

如唐代的露盘和永乐大殿的石雕等都是优秀的佛教代表作品。

最后,中国佛教艺术在印刷文化上,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印刷品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佛经、佛像、佛画、佛诗及其他佛教相关的图像都成为了印刷品的主要内容。

印刷品的出现使佛教文化更容易地传扬开来。

较早的印刷技术为木刻版印刷,它是通过在木板上刻下文字、图像而制作版面,在版面上涂上油墨,然后印在纸张上。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是两个重要的人类创造领域,它们在历史上一直密不可分。

艺术与宗教互相影响,相互滋养,共同传递着人类对生活、宇宙和超自然力量的理解与追求。

本文将探讨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一、宗教对艺术的影响1. 神圣灵感的源泉宗教信仰常常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艺术家通过宗教仪式和神圣的仪式感受,获取灵感和创作动力。

许多宗教艺术作品都深受信仰的指导和启发,如古埃及的壁画、拜占庭艺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等。

2. 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宗教在艺术作品中常常被描绘成一种美学象征,艺术作品通过宗教符号和故事来传达信仰的内涵。

例如,基督教艺术中的圣像、教堂壁画和雕塑等,都是对宗教故事和意义的诠释。

3. 宗教建筑的艺术表现宗教建筑是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杰作。

宗教建筑通过建筑设计、雕塑和装饰等艺术手法,表达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崇敬,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例如,印度的泰姬陵和巴黎的圣母院都是宗教建筑的杰作,它们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艺术的瑰宝。

二、艺术对宗教的影响1. 美学体验的提供者艺术作为一种表达美的媒介,为宗教仪式和祭祀提供了美学体验。

音乐、绘画、雕塑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感来加强宗教仪式的意义和感受。

例如,音乐能够唤起内心的宗教感受,绘画和雕塑则可以通过形象的美感来传达宗教思想。

2. 宗教内容的传递者艺术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帮助宗教故事和信仰观念更好地传递给信徒和观众。

艺术作品中的符号、视觉效果和戏剧性的呈现方式,能够使宗教教义和价值观念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例如,基督教艺术中的画卷和雕塑,常常直观地表现了圣经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艺术与宗教的作用1. 信仰的凝聚与传承艺术和宗教共同为信徒提供了一种信仰的凝聚和传承方式。

宗教仪式和艺术创作都能够使人们深入感受宗教的意义,增强对信仰的理解和忠诚。

艺术作品经过传承和延续,可以使宗教文化得以流传,并且激发信徒的虔诚与敬畏之情。

原始宗教对艺术美的影响

原始宗教对艺术美的影响

原始宗教对艺术美的影响摘要:本文讨论了原始宗教影响艺术美的四个方面即多元性、物质性、规律性、阶段性。

原始宗教的发展对艺术美的发展与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艺术美的发展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因素。

关键词:原始宗教艺术美影响潍坊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赵宝忠曲永泽原始宗教对艺术美的影响,无论是从主观鉴赏还是客观存在上说,都不是天生具备的。

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在这里原始宗教可以被看做为一定程度的“精神实践”。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类实践意识的萌发,原始宗教对艺术美的影响,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各有不同。

是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寻获的精神产物。

艺术美在原始宗教的影响下,具有浓郁的内聚概括力和强烈的外张表现力。

一、多元性原始人类对艺术美的认识是多元统一的。

美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会受到一定感觉、形态与主观认识的影响的。

原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需要借助史前遗迹和简单文字符号雏形来进行研究。

研究原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对研究宗教演化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关键课题。

由于人类发展演进是一个全球性同步发生的事件,原始宗教在各地受地域现实影响,它们反映在艺术上的印迹各不相同。

而原始人类各种群部族之间有着长期复杂的交融和消亡过程。

这就更加使得原始宗教在艺术上的多元表达成为可能了。

在原始宗教萌发之初,对于引发艺术美的形式具有多元性。

二、物质性原始宗教对于艺术美的影响也具有统一性,这是因为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它的物质性,这一基本属性。

而这一基本属性总是能够被认识的。

这也就使得宗教影响艺术美,具有物质性,而物质性的存在总是指向一定的本质。

影响人的认识和判断。

也正因为如此,从原始宗教影响艺术美的历程来看,能指导人们对于艺术美不断的探索与应用。

也可以概况为,一方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宗教与艺术的发展,正如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形式决定了这一时期艺术、宗教的形式。

另一方面宗教和艺术表现形式,在物质性有所呈现与遗留。

宗教仪式的宗教仪式艺术表演

宗教仪式的宗教仪式艺术表演

宗教仪式的宗教仪式艺术表演宗教仪式是人们通过特定的方式和形式来表达对神灵或至高存在的崇敬与敬畏。

而艺术表演,则是以艺术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将宗教仪式中的意象、故事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本文将介绍宗教仪式的宗教仪式艺术表演,探讨其特点和作用。

一、宗教仪式艺术表演的定义宗教仪式艺术表演是将宗教仪式的形式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活动,也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在宗教仪式艺术表演中,人们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方式,将宗教信仰中的重要故事、仪式和象征意义传达给观众。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宗教体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二、宗教仪式艺术表演的特点1. 融合宗教信仰和艺术表达:宗教仪式艺术表演将宗教仪式的形式与艺术表演相结合,以艺术的方式传播宗教信仰和文化,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能够深入感受到宗教的意义与内涵。

2. 强调肢体语言与表演技巧:宗教仪式艺术表演注重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运用,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将宗教仪式中的情感与故事传达给观众,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宗教的思想与价值观。

3. 强调共同体体验与情感共鸣:宗教仪式艺术表演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和仪式感,观众在参与其中时,会体验到一种共同体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在共同的宗教情感中,观众能够感受到宗教仪式的神圣与力量,这种共鸣也使得观众更加接近所崇拜的神灵。

4. 传承与创新并重:宗教仪式艺术表演既承载着历史的传统与文化的积淀,又以创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虽然宗教仪式的形式可能是固定的,但在艺术表演中,可以通过创新的舞蹈动作、音乐编曲等手法,使观众以新的形式欣赏并理解宗教信仰的内涵。

三、宗教仪式艺术表演的作用1. 宗教信仰传播:宗教仪式艺术表演通过生动的艺术形式,将宗教信仰与故事传达给观众,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宗教的思想与价值观,起到了宣传宗教信仰的作用。

2. 精神寄托与慰藉:宗教仪式艺术表演在观众身上引发共鸣,带给了他们精神层面的寄托和慰藉。

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艺术:精湛的建筑与装饰

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艺术:精湛的建筑与装饰

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艺术:精湛的建筑与装饰乌兹别克斯坦,这个中亚国家深蕴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其中的宗教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从精湛的建筑到精美的装饰,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艺术无疑是这个国家的文化瑰宝。

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建筑是当地宗教艺术的杰作。

伊斯兰教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大部分宗教建筑都属于伊斯兰建筑风格。

著名的库克尔恰大清真寺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它巍峨壮观的外观和细致入微的装饰使其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

进入库克尔恰大清真寺,人们会被内部的细节所震撼。

清真寺的内部装饰充满了对伊斯兰教的敬意和敬畏之情。

华丽的拱门和富有特色的壁画展示了乌兹别克斯坦悠久的文化传统。

此外,库克尔恰大清真寺内还有许多精美的装饰品,如彩色玻璃窗户、高耸的尖塔和巧妙的木雕。

除了库克尔恰大清真寺,乌兹别克斯坦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宗教建筑。

布哈拉的实建清真寺和撒马尔罕的瓦卡夏大清真寺都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宗教遗址之一。

这些建筑不仅以其辉煌的外观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还展示了当地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它还体现在装饰品和手工艺品上。

这个国家以其出色的丝绸制品而闻名,其中不乏宗教意义的装饰品。

乌兹别克斯坦的钟表边缘经常饰以伊斯兰教经文和精美的花卉图案,这些细致的织物创作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伊斯兰教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乌兹别克斯坦的陶瓷工艺也是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兹别克斯坦的蓝白陶瓷制品以其典雅的设计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

这些陶瓷制品通常用于装饰建筑立面和宗教仪式中,展示了乌兹别克斯坦人民的创造力和工艺技巧。

除了建筑和装饰品,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艺术还体现在音乐和舞蹈中。

乌兹别克斯坦的音乐和舞蹈艺术常常与宗教仪式和庆典相关。

通常,人们会在清真寺里演奏传统乐器,如鼓和小提琴。

这些音乐和舞蹈表演既庄重又欢快,以充分展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敬意。

总的来说,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艺术无疑是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的象征与无限

宗教的象征与无限

宗教的象征与无限*导读:随着实验科学的进步,人类不仅意识到,而且也证明了,存在并非只在有限于人的认知系统,同样如实地居于人类知识之外,这就是无限……随着实验科学的进步,人类不仅意识到,而且也证明了,存在并非只在有限于人的认知系统,同样如实地居于人类知识之外,这就是无限超越有限世界的世界、超越有限时间的时间。

与之相应的无限观念则是宗教赖以生发的思想基础。

据此而言,宗教是借助心力,超越有限,实现对无限的终极追求的合理性过程。

从情感上讲,是对神圣的终极关怀;从哲理上说,是对生成万物的本体的逻辑推演和解析;从伦理学上看,是至善、尽美的典范。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以神圣为核心,包含一种非解析性的经验类型,一种既定的证据,一种情感的反应,是某种超离于所有创造物的神秘的东西,或称之为纽米诺斯(Numinous)。

(托马斯F奥戴:《宗教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41页)然而,人的知识、概念,甚至理性完全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感性由现实、现象所决定,现实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所以人的知识、概念,在时间空间以及质和量各方面都是有限的。

显而易见,基于有限的知识和概念,如何表述、传递无限,也就难免有鞭长莫及之憾。

诚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中国禅宗索性讲:说是一物即不中,主张言语道断、不落言诠。

所以,以无限为终极关怀和终极追求的宗教,首当其冲的悖论便是言和不可言。

如何消解这一悖论,也就是如何藉不言之言,得难言之意,所谓得意忘言者,便成为宗教学上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从根本上讲,人类生存经验的有限性和知识的局限性并不能限制人的思维的超越性和创造性,它们总是力图摆脱有限,逼近和实现对无限的期盼与追求。

然而,超越有限经验、有限知识的无限毕竟存在于思想的彼岸,即我们的认知能力之外,既不可见,亦不可说,要逼近和实现对它的认识和诠释,必须借助有限的形式,赋予形外的意义,即借助现实的、经验的事物,诉求超越的、非经验性的神圣意义,或者说用现有的事物,参与事物背后或事物自身之外的真实。

神学美学影响下的宗教题材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弊端

神学美学影响下的宗教题材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弊端

神学美学影响下的宗教题材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弊端特点:在中世纪神学美学,一切造型艺术的最终目的都必须服务于宗教。

基督教美术的作品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强调所谓精
神世界的表现。

在内容上,它以宣传基督教的教义和讲解《圣经》的故事为宗旨;在形式上,它以一种非写实的、平面化的象征风格竭力营造宗教情绪和气氛。

弊端:奖掖艺术的教皇们也常常是把艺术当作在文盲充斥的社会中宣传教义的有效手段来看待的。

他们认为对于目不识丁的教徒来说,图像无疑是解释教义和圣事的理想媒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
【摘要】宗教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环境的理想化诉求而产生的。

宗教艺术是大众摒弃物质和精神而追求梦想的一种理想国的表现模式。

它是实现自由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目标。

宗教艺术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实现宗教艺术是需要较高技巧的;它的思想内涵是寄托在神灵上的,并且它否定了个体的价值。

另外,宗教艺术又强调对自由的追求。

因此,宗教艺术有一种限定美。

【关键词】宗教艺术;限定美;探讨
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带有双重色彩的宗教艺术。

它既有宗教色彩又有艺术色彩。

所以,它表达的是对自由的渴望,但是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作为宗教和艺术的组合,它并不是以人的自由为中心的,而是将人的自由托付于崇拜对象。

和其它艺术相比较而言,宗教艺术的美并不是透过形式向外扩散的,而是将表达方式寄希望于崇拜对象,通过崇拜对象的理想来获取自由。

所以,笔者以为宗教的多样化成就了其限定之美。

下面笔者将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有前提的自由
不论是哪种艺术,都会有一个理论体系对其进行说明
和补充。

而对于宗教艺术来说,它的理念是对一种境地的诠释,是人们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寻找到的慰藉。

人所处的境界逾高,对于寻找慰藉的渴望就愈迫切,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每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感觉透不过气的时候――也就是说当社会动荡不安、温饱不能得到满足、现实生活变得枯燥、自身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时,寻求精神慰藉的需要就将变得非常迫切。

精神世界越丰满的人,其追求自由的决心就越大,特别是文人。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安慰时,会在思想上找寻自己的“理想国”,于是就产生了宗教。

若说文人艺术是文人为渡过湍急的河流而制造的独木舟,那么宗教就代表了失意的人们的希望。

即使这种希望非常渺茫,但人们还是宁愿相信有了该种希望就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满;人们对宗教的崇拜程度取决于社会环境,人们相信宗教可以给人带来希望,与其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不如投入精力、金钱和时间来供养自己的信念。

另外,宗教如果被国家的统治机构所用,那么宗教艺术的限定美就更能体现出来。

宗教艺术的自由是有前提的自由;对宗教艺术追根溯源,笔者发现宗教艺术有其限定性。

这是因为宗教艺术虽然带来了崇拜效应,但是它是通过收受人们一部分财产来打造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是以残酷的现实生活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宗教艺术是宗教和艺术的结合;它是以物质基础来实现相对自由的。

二、自由的路径
相比于其它艺术而言,宗教艺术是追逐极致的自由的。

其它艺术所追逐的自由是很短的。

当艺术学家沉淀于自身的精神世界中时,会获得相当短的自由,因为他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这样的艺术是现实与精神世界的纽带。

而宗教艺术是不一样的。

对忠诚于自己偶像的教徒来讲,触碰地最多的是自己的理想世界;因此,人们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活在别人或自己创造出的“乌托邦”式的世界之中,而不用考虑回到现实世界。

不难看出:教徒们所追逐的是一种绝对自由;而宗教艺术是实现绝对自由的载体。

而且,教徒们所追求的灵魂自由或转生等理念也是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些理念也是宗教绝对自由的体现。

然而这种绝对自由只是目的,而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通过一个纽带来完成。

信徒们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他们通过信奉自己的神,来达到灵魂不灭的目的;这些都可以通过艰难的修炼得来,但是信徒们需要神来对他们进行引导;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然而这是个无神论的世界,而且面对现实世界中无神论者的批评,信徒们将他们对神的信念具象化,让自己崇拜的神在人世间留下痕迹;因此,大规模的宗教艺术和小塑像很快流行起来。

艺术是人们的精神或感情的感性体现,而宗教精神的体现大部分是通过宗教举止来实现的;而且,宗教艺术对精神只是辅佐作用,它不能直接表现出感情,因此具有限定美;相比其它艺术而言,它在显现艺术性的同
时,其宗教因素也会起作用。

这是宗教艺术限定之美的第二个内容。

三、神的意念
虽然宗教艺术是基于信徒们的精神诉求的,但是它不是精神世界的归属。

它类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仅要用技巧将其表现出来,而且要倾注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家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了其作品当中,那么这件作品就被赋予了气质。

倘若艺术家只会运用技巧将作品完成,但是并未倾注自己的感情,那么艺术家就只能被称为艺术匠师;纯正的艺术是技巧和感情的复合体。

然而宗教艺术相比于其它艺术稍有不同,它所显示的不是人的技巧和感情,而是神的意念;也就是说它更注重技巧。

因此,宗教艺术比它类艺术更接近于“工艺美术”。

信徒们在打造神像时不论有着何种程度的虔诚,或者拥有何种不良思绪都会被神像经打造过的形象所吞没。

宗教艺术制造方式是限定的,不论造像者的感情怎样,最后获得的都是注重形式的艺术品,因此就有了价值。

该类价值不是造像者的感情生成的,而是教徒们心目中的神带来的;这些塑像实际上是神的代表,得到的是信徒们的崇拜;它是信徒们实践神的意旨的一种方法。

不论是崇拜的对象,还是信奉的路径,都是信徒自己选择的。

因为自身的信念非常坚定,因而被这种信念所束缚就难以避免;教徒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基于这一理念的。

只要
拥有技巧制造出神的塑像,那么教徒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宗教艺术限定美的第三个内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宗教艺术是被限定的,拥有一种限定美。

和它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宗教艺术只是在感情表现中起到纽带的作用,而不能使感情具体化。

宗教信徒为了找寻一种极致的自由,自我设置了一个纽带。

因此,与它类艺术比起来,它并不是精神世界的体现,而只是实现精神的路径。

所以,宗教艺术不可规避地带有限定之美而且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而它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宗教艺术限定之美的探究,笔者只是抛砖引玉,以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颖超,刘德来.论宗教艺术的限定之美[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2):24-26.
[2] 徐义强.仪式、象征与宗教艺术遗产――红河哈尼族叫魂仪式的人类学考察[J].民族艺术研究,2012,25(5):112-118.
[3] 刘巍.浅谈宗教、艺术与宗教艺术[J].学理论,2010,(19):184.
[4] 田青.科学・宗教・艺术―兼谈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J].艺术评论,2012,(5):38-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