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中班传统文化社会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
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
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幼:“想”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
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共10篇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备课教师:第1课《周易》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是如何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概括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的。
2.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从广度和时间一横一纵两个方面来看待中华民族文化各个特点的思维模式;关注社会文化现象,联系自身生活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本文为阐明中华民族文化的三个显著特点所列举的众多事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二、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影响深远。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现象,深入思考一些文化问题,训练思维的深度。
四、教学步骤:《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县汤阴县(河南安阳的一个县城)。
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
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
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
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
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
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
《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
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
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篇一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当我读完《中华美德颂》之后,我知道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包括它的形成和发展,还明白了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是支撑民族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应该发扬它。
想要发扬传统美德,传承道德文化,就必须了解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和道德文化的特征。
那么,首先让我们走进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来了解一下美德文化和道德文化吧!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它又有什么作用呢?“仁、义、礼、智、信“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这五大理念带动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主要倡导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
“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即“正义之气“。
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会道的做人态度。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
“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
“智“是指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已知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
“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
“信“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
“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的关系,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这是人们理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
由于现在的人们缺乏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就触碰了它并且违反了它,相信对传统美德了解之后,人们会主动去维护它并且发扬它。
你看中国的礼仪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中国还是“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礼“的起源,是我国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
西周时,周公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张以“礼乐“治天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大教育家孔子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下面这4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课堂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能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4.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音乐、戏曲、书法等;3. 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4.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图片,如古代建筑、传统节日、传统乐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Step 2 知识讲解1. 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性;2. 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礼仪、音乐、戏曲、书法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 分类讲解每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和意义,如礼仪的作用、音乐的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Step 3 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案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书法的艺术价值等;2. 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体会和感悟。
Step 4 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习描写传统文化场景的诗歌、演唱传统歌曲、观看传统舞蹈等;2.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3.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 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2. 设计小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体会;3.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3.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国的传统文化》2. 幻灯片投影仪3. 电子板书4. 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5. 电子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呈现(约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和电子板书,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课的标题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提前猜测课文内容,并启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三、分组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剪纸、传统节日等),利用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进行探究和讨论。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并解释他们所研究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课文阅读(约15分钟)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尽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五、合作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组,按照自己的兴趣向其他组分享自己刚才的阅读体会和问题解答结果。
2. 鼓励学生提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组展开互动。
六、课堂互动(约15分钟)1. 利用教具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如剪纸、书法练习、灯谜猜等。
2. 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
2.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激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3.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故事和展示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等,增强幼儿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中国传统习俗:吃饺子、赏月亮、包粽子等。
3.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剪纸、中国结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播放一段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门类繁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步:节日和习俗(30分钟)教师可以以春节为例,以生动的方式讲述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例如,为什么要吃饺子、贴春联、放烟花等等。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介绍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幼儿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例如,带领幼儿吃饺子、赏月亮、包粽子等等。
第三步:手工艺品制作(30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例如剪纸、中国结等。
这些手工艺品制作简单,幼儿可以进行自主制作。
第四步:总结(10分钟)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故事和展示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等,增强幼儿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让幼儿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或经历。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检查幼儿制作的手工艺品的质量。
3.听取幼儿分享自己感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或经历。
教学资源: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中国传统文化手工艺品的制作材料。
3.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和故事书籍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师也应该思考,在日常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富有创意性的教学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教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能够分析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礼仪等。
4. 思考: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等。
5.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6.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传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古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创作,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园大班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幼儿园大班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传统节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敬畏之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并引导幼儿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尊敬长辈、讲究礼仪、重视家庭、尊重传统等。
2. 中国传统节日•讲解主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介绍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
3.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引导幼儿观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京剧、国画、剪纸、民间音乐等。
介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欣赏技巧。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活动,如制作剪纸、绘制国画、演绎京剧等。
三、教学准备•PPT或大字报,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物品,如春节的红包、元宵节的灯笼、端午节的粽子等。
•中国传统艺术的相关道具,如京剧面谱、画笔和绘画纸、剪纸模板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1.创设情境:播放中国传统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给予的情感。
2.引发思考:老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种音乐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引导幼儿回答传统音乐)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传统音乐?3.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4.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引发幼儿的兴趣。
5.游戏体验:进行互动游戏,让幼儿通过模仿现场展示中国传统的礼仪和习俗。
第二课:中国传统节日1.引入话题:告诉幼儿们即将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让他们猜猜有哪些节日。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活动,如春节的故事、过年的习俗、元宵节的猜灯谜、清明节的祭祖、端午节的赛龙舟等。
3.展示相关物品:展示春节的红包、元宵节的灯笼、端午节的粽子等,让幼儿亲自体验。
4.制作手工:引导幼儿制作节日手工品,如剪纸、画灯笼等。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学(上)
1.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骈文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
唐宋散文代表作品:韩愈:《师说》《原毁》《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永州八记》《三戒》《封建论》《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朋党论》《泷冈阡表》;苏轼:《进策》《石钟山记》《喜雨亭记》。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教学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讲授讨论,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熟悉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 张建 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张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运用相关知识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明;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征及文
化的主要内容;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重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
3.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元素,例如,书法,禅宗,园林,文房四
宝等;
4.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其现代文化的发展;
5.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
1.采用团体活动、小组讨论、讲座、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等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
传统文化;
3.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4.激发学生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们尊重礼仪、守望相助、友爱互助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用具:
1.多媒体;
2.教材及相关资料;
3.相关设备。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2.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孝经》等。
3.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4. 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5.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著作、道德观念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围棋等,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论语》选段。
3. 第三课时:探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4. 第四课时:介绍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孔子。
5. 第五课时: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六、教学内容6.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7. 传统建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结构和象征意义,如宫殿、庙宇、园林等。
8. 传统节日:详细讲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9. 传统习俗:分析中国的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气习俗等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传统文化教育教案15篇
传统文化教育教案15篇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单姓、复姓及百家姓的含义。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姓氏的认识,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3、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萌发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几姓氏卡片、教师姓名卡片,《百家姓》音乐、水彩笔。
2、伟人、科学家、运动员等名人的图片,《我爱你中国》。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姓氏,激发幼儿对姓氏的兴趣。
(1)出示自己名字的卡片,使幼儿知道名字的第一个字是姓。
提问:老师姓什么?名字中的哪个字是老师的姓?(2)出示幼儿姓氏卡片,让幼儿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姓,在黑板上摆成一排引导幼儿读一读自己的姓。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出同姓的人,初步了解百家姓的含义。
(1)点数黑板上的姓氏并与幼儿人数作比较,引导幼儿发现有人同姓。
提问:数一数黑板上有多少个姓?姓x的小朋友有几个?小结:一般来说,家中的爷爷、爸爸、哥哥、弟弟、姐姐、妹妺和自己是同姓的。
(2)引导幼儿讨论:有相同姓氏的小朋友是不是自己的亲人?小结:传说很久以前,中国同姓的人都是一家人。
3.引导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姓,进一步感受百家姓的含义。
(1)请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姓氏,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教师将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写在白板上,请幼儿点数姓氏数量。
(2)播放《百家姓》音乐,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4页,读一读《百家姓》中的前20个姓。
提问:姓氏会传下去吗?传给谁?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姓?小结:《百家姓》里记载了500多个姓氏。
我们的姓氏会传给子孙。
4.了解单姓、复姓。
激发幼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1)出示中国名人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姓和名。
(2)结合司马光的照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一个字的是单姓、两个字的是复姓。
(3)请幼儿说说这些人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能让人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篇2】教学意图: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此次活动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20篇大班优秀7篇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教案20篇大班优秀7篇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篇一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一。
爱国、气节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
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
奋发、立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
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代表性内容;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 儒家文化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 唐宋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和传承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内容-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介绍(如《论语》、《道德经》等)- 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道德、家庭观念等社会价值观的介绍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塑造和影响-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艺术形式和相关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相关场所,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和传承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
3. 发展历程介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代表性人物。
4. 重要代表性内容介绍: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艺术形式和社会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
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感知自强通过观看《20xx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通过学习教材内容:(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
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四、凝聚升华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最新4篇】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最新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最新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中华传统教案
初中中华传统教案课程名称:中华传统文化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诗词: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学会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介绍中国书画艺术:让学生了解中国书画的历史和特点,欣赏名家的作品,学会欣赏书画艺术的美。
3. 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特点,欣赏名段唱腔,学会欣赏戏曲艺术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古代诗词:教师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中国书画:教师讲解中国书画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学会欣赏书画艺术的美。
3. 中国传统戏曲: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名段唱腔,学会欣赏戏曲艺术的美。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诗词欣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书画欣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名家的书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3. 戏曲欣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传统戏曲进行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欣赏体验。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3. 教师给出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绪论一、传统的价值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
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
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
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一传统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涵义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
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
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
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绪论一、传统的价值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
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
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
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一传统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涵义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
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
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
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
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史学:“寓褒贬、别善恶”文学:“文以载道”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
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欧洲学者的评论。
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
“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思考题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2、比较中西文化。
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特征一、非神学的理性色彩其它国家、民族的宗教传统。
欧、美的基督教、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亚洲各地的佛教。
宗教组织是伦理道德的主要宣传者和伦理道德的宗教外衣。
作为中国传统观念的主流的儒家思想的理性色彩。
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二、有博大精深的理论表述历代儒家的经典:孔子——“六经”,汉代——“七经”,唐代——“九经”、“十二经”,宋代——“十三经”。
道家、墨家、法家等的著作。
三、以宗法制为渊源,以亲情为根基宗法制的含义。
家庭伦理及其延伸,家国一体。
亲情的延伸和社会伦理。
举例:孝顺父母——尊老敬长。
思考题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
2、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四传统的宇宙观一、天命观关于天的观念。
天命观的普遍表现。
“天不变,道亦不变”,“听天由命”,“奉天承运”,“替天行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积极的天命观:“制天命而用之”,“尽人事,待天命”。
二、天人合一思想人性天赋:性善说、性恶说。
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
天人感应。
对比:欧洲人强调人与天的对立和斗争。
中国人强调人与天的和谐相处。
三、通变思想穷变通达观念。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一切事物都要变化,不变化就不能继续存在。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
四、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含义。
以人为本,“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的并列。
欧洲历史上的神学统治。
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人类。
后者强调的是个体的人。
思考题1、天命观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2、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和积极意义。
3、通变思想的含义。
五传统的政治观一、尊君尊君的思想理论基础:宗法观念;“自然法则”观;天命观;国家统一的需要。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伐无道,诛暴秦”。
具体的皇帝并非不可以反对。
尊君观念在历史上曾有过的积极作用,如维护统一。
二、重民(民本主义)“敬天保民”;“民为贵”;“君舟民水”。
统治阶级宣扬重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重民和尊君的关系:国以民为本,民以君为主。
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区别。
三、大一统思想中国早已是幅度很辽阔的国家,广大的华夏族早已形成。
天下一统的观念。
国家统一的普遍愿望。
四、华夷之别观念“夷”的概念和各种称谓。
从“尊王攘夷”到“驱除鞑虏”。
华夷之别观念产生的原因。
思考题1、古代统治阶级宣扬重民的根本原因。
2、评价民本主义观念。
4、华夷之别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六传统的人生观一、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古圣贤的言论、事迹: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史记》中关于古圣贤在困顿中的奋斗业绩的叙述;岳飞的《满江红》;儒家一向提倡的“修、齐、治、平”。
许多关于奋发有为的成语。
二、修身养性,自我完善修身的含义:自省、自律、自励。
“吾日三省吾身”,“为仁由己”,“人皆可以为舜尧”。
修身的意义。
自我完善;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
三、士大夫推崇超脱士大夫的含义。
道家的思想影响。
士大夫超脱的表现。
超脱的消极表现和意义。
超脱的积极表现和意义。
“淡泊名利”。
思考题1、修身的含义。
2、修身的意义。
3、如何看待超脱。
七传统的社会观一、“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
科举制度和读书做官。
“诗书人家”、“书香门第”。
二、轻视体力劳动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关于“白领”和“蓝领”的当代思潮。
三、鄙视商人历代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
“无商不奸”的普遍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
四、“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家长和丈夫的绝对权威。
婚姻包办。
男尊女卑和各种妇道。
五、均富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
一些王朝实行的均田制。
“均贫富”的起义口号。
思考题1、如何看待“唯有读书高”?2、传统观念中为什么鄙视商人?3、如何看待均富思想?八传统的价值观一、传统价值观的一些范畴孔子“三达德”;孟子“四端”“四德”“五伦”;管仲“四维八德”;董仲舒“三纲五常”。
墨子“尚贤”、“非攻”、“节用”等。
二、主要的传统价值观仁义:仁和义的含义。
一切德行的总称。
道义、侠义。
“舍生取义”。
传统的义利观,古代的义利之辩。
孝悌:孝和悌的含义。
孝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突出地位:“孝为仁之本”。
忠诚:忠诚的几种对象——国家民族、君主、主人、朋友等。
忠君有时是忠于国家的表现。
忠孝不能两全时的取舍。
重礼:1、待人谦恭,2、遵守规矩。
守信: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重要区别。
知恩图报:“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孝敬父母也是一种知恩图报。
保持节操:恪守固有的道德信念。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
节俭。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思考题1、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2、如何对待孝道?3、礼的不同含义。
如何看待各种礼。
4、保持节操的含义,如何看待各种节操?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贵和,追求和谐(1)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
一方面,在封建社会里社会、政治关系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又希望形成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的和谐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则强调、追求天人合一。
在治国之道上讲求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2)和而不同:“和为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自然方面。
五彩、五声、五味。
各种生物相生相灭,形成生态平衡。
社会方面。
各个阶层、各种行业的互相配合。
各地特产的交易,各种文化的交流。
同则是同一、单一。
这不仅是不美好的,也使世界、社会不能持续存在和发展。
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世界。
而霸权主义国家则企图以自己的模式、文化来塑造整个世界。
2、尚中,不走极端中庸之道的涵义。
中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过犹不及”,向真理的方向多跨出一步就是谬误。
对社会上的许多矛盾、纠纷,尤其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应该采取调和、妥协的方法予以处理、解决。
事物的发展会有质的变化、飞跃,导致新生事物的产生。
改革、革命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所以,不能对所有矛盾都采取调和、妥协的方法予以处理、解决。
思考题1、和与同的区别。
2、追求和谐的意义。
3、中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