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识字、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表达、想象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感受青蛙生长过程的奇妙。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2. 生字:小、蝌、蚪、找、妈、妈、长、出、两、条、后、腿3. 写字:小、蝌、蚪、找、妈、长、出、来4. 词语:小蝌蚪、找妈妈、长出、两条腿、四条腿、游水、捉害虫、荷叶、快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会小蝌蚪的情感变化,懂得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写字卡片、PPT课件2. 学具:田字格纸、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 识字写字:引导学生看图识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示范写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的情感变化。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懂得遇事要主动探索的道理,感受青蛙生长过程的奇妙。
6. 总结全文: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朗读课文,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长出两条腿→长出四条腿→变成青蛙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小、蝌、蚪、找、妈、长、出、来2. 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预习下一课:预习《小蝌蚪找妈妈》的下一课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看图、识字、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的情感变化。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课文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照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小童话,选编本文,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依托文本,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有趣,对话较多,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之心,对这种科普童话具有天然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情,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并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找出蝌蚪长成青蛙的几个关键变化,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并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的指导。
另外,本课生字较多,在学习的时候,要运用一年级学过的识字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进行识记,这样才能把生字记得又牢又准。
教具准备:课件;小蝌蚪、小青蛙的相关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教”;会写“眼、睛”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7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1、整体感知: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
教师进行板书(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
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
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
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章,即《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小蝌蚪在池塘里生活,一天他们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在寻找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动物,如鱼、虾、乌龟等,但都不是他们的妈妈。
在小鸟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及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蝌蚪成长过程的描述以及相关生字词的掌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小蝌蚪、青蛙的图片,生字词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池塘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蝌蚪,进而引入本课课题。
2.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发音,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 内容理解(10分钟)4. 生字词学习(10分钟)通过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跟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5. 角色扮演(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6.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设计:小蝌蚪> 鱼虾乌龟 > 青蛙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并家长签名。
2.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3遍。
3.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及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第二教时一、口语训练二、导入新课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三、探究新知〔一〕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局部。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
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
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比照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2.重点理解:〔1〕小蝌蚪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复述和表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 语文知识: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结构。
3. 语文能力:培养朗读、表达、理解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2. 课文内容: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所遇到的困难。
3. 生字词:展示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并标注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中深入探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理解、生字词学习以及语言表达训练。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第24自然段,着重分析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趣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持和勇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如“蝌蚪、乌龟、蜗牛”等。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坚持目标的品质。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会小蝌蚪的心情变化。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学会关爱动物和坚持目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课文学习:(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分析课文第24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过程细节:让学生用彩色笔勾画出生字词,通过挂图展示小蝌蚪遇到的各种动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式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过程细节:教师给出例句,学生仿写,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句式,描述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动物。
过程细节: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错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2. 生字词:蝌蚪、乌龟、蜗牛、妈妈、坚持、勇敢3. 句式示例:小蝌蚪遇到了(动物),但它不是妈妈,它继续向前游。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用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话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0篇)《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它的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合适低年级同学的学习知道。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鉴戒,下面作者精心准备了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诵训练的好材料。
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爱好。
根据低年级孩子独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摸索,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
我在读课文前第一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
让他们在读书中寻觅问题的答案。
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
孩子们争先恐后表明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忙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爱好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以爱好为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觅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成效非常明显。
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诵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鼓励的效用是无穷的。
在获得成功发觉的同时,孩子们常常又会发觉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诵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浏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讲授代替。
”在朗诵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知道,去感悟,去体会读。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第【1】篇〗《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34课,它是一篇脱离拼音的看图学文。
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课文配有六幅图,分别与六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
本课分2个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
授课完毕,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这堂课有成功之处。
一、运用多种有效手段使学生准确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课文第一课时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而且一年级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我主要利用三个有效手段使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手段一:抓明线引暗线,条理清晰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我又问了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
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手段二:据文贴画,贴中取乐上课前,我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两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学会“两、哪、宽、顶、眼、睛、肚、皮、孩、跳”这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大自然中生活着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板书课题)2、大家见过小蝌蚪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书中是怎样描述的?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1)订正自然段标序号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 ,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
(读法举例: t—áng, táng, 塘、塘、塘,池塘的塘。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
3、学习多音字“教”(1)导语: 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个多音字要读准。
(出示“教”和其在本课的读音音节)出示任务:自由拼读,然后想一想这个读音可以与生活中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个体拼读思考。
(2)反馈指导。
组词预设:教书教唱歌教画画指名拼读组词后,自由练读读音读词,齐读读音读词;再指名反馈指导。
(3)出示任务:这个“教”字,我们学过还有什么读音?这个读音可以组什么词语?同桌交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上节课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和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大家还记得它吗?1、(出示蝌蚪图) 谁给咱们介绍一下小蝌蚪长什么样的?指名回答2、出示蝌蚪步骤画图——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指名回答)过渡:小蝌蚪们怎么找妈妈的?这个问题我们还没解决,我们从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二、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一)观察第二幅图1、看图说话提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碰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师:是啊!看见小鲤鱼有妈妈带着,它多想自己的妈妈啊?师:小蝌蚪是怎么做的呢?哪个自然段写这副图?生1:第二自然段师范读第二自然段2、想—想:这段有几句话,哪里是写小蝌蚪怎么做的。
师:小蝌蚪怎么做的。
谁来读读?(指名读第二句)(二)理解“迎上去”1、师:小蝌蚪迎上去问,什么叫“迎上去”谁来表演下。
师:看看图画,谁再来表演?(引导学生观察图表演,知道鲤鱼和蝌蚪是面对面说话的,从而理解“迎上去”)2、表演讲解师:正面向前叫“迎”。
在这里表示礼貌师师:谁来有礼貌地读读这句?(指名2-3人)师:哪个鲤鱼阿姨来告诉它?(指名读鲤鱼的话)3、师:小蝌蚪你现在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了吗?(板书:四条腿、宽嘴巴)4、再观察图二思考:你们再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寻找妈妈的过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句子解析,课文理解。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蛙,进而导入新课《小蝌蚪找妈妈》。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
3. 合作交流:分组让学生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讨论课文中不懂的句子。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句子。
5.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2. 生字词:青蛙、蝌蚪、荷叶、池塘、妈妈等。
3. 课文结构: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答案示例:(1)小蝌蚪出生在池塘里,长着黑灰色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小小的眼睛。
(2)小蝌蚪先遇到了鲤鱼妈妈,但鲤鱼妈妈不是它的妈妈。
(3)小蝌蚪接着遇到了乌龟妈妈,但乌龟妈妈也不是它的妈妈。
(4)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它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2. 课后拓展: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写一篇观察日记。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我们将深入了解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趣事,以及它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生物成长过程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学习小蝌蚪的团结互助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的精神品质。
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小蝌蚪找妈妈》动画视频、生字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上节课的悬念,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语气。
3. 观看动画视频(5分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4. 讲解生字词(10分钟)结合课文,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学习小蝌蚪的精神品质。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是一只小蝌蚪,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出团结互助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要点。
2. 生字词及其解释。
3. 小蝌蚪精神品质:坚持不懈、团结互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造句:用生字词造句,至少两个。
c. 写一篇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续写,要求体现出团结互助的精神。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生字卡片,蝌蚪和青蛙的图片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捕、迎、阿、姨、宽、龟、顶”7个生字,会写“哪、顶、孩、跳”4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勾连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课后习题中小蝌蚪长成青蛙的5幅图片,请同学们排排顺序,再连起来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出示生字词,复习认读。
课件出示:池塘脑袋黑灰色游哇游小鲤鱼捕食迎上去阿姨宽嘴巴游哇游乌龟头顶披着游哇游披着露着鼓着(1)学生开火车认读,教师指名读。
(2)重点识记“捕、迎、阿、姨、宽、龟、顶”,交流识记方法。
①动作表演认读:捕、迎。
②利用鲤鱼的图片认读:阿、姨。
③利用乌龟的图片认读:宽、龟、顶。
(3)扩词练习。
3.按照词语的提示,说说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研读课文,角色朗读1.学习第2自然段。
(1)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开心极了!他们一路成长,也一路寻找妈妈的身影。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
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统编)人教版
201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材解读陈佩功【教学内容】统编二上第一单元第1 课。
【教学目标】1.图文对照,再次明确蝌蚪的生长变化。
2.通过看图,结合课文,抓关键词语,完整讲述故事。
【教学流程】一、品读词语,迅速导入1.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还记得青蛙妈妈的样子吗?读一读这组词语:披着碧绿的衣裳鼓着大大的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2.可爱的蝌蚪宝宝们呢?你能找到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吗?(甩着长长的尾巴)【设计意图:以关键性词语的形式出现,学生易于记忆青蛙、蝌蚪的区别,也进一步理解了动词的妙处,积累了语言。
】二、图文对照,讲好故事1.回顾变化师:请同学们自己来阅读这个故事吧,看着画面试着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大胆讲述。
师:小蝌蚪发生了什么事?谁来为大家介绍它的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对应的画面)(1)鸭子师:它找到了谁?是它的妈妈吗?小蝌蚪会怎么问?鸭妈妈会怎么回答?(2)大鱼师:它们在说什么呢?(3)乌龟师:乌龟告诉了小蝌蚪什么事情?(4)大白鹅师: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它说了什么?(5)青蛙师: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心情怎么样?妈妈会说什么?师:蝌蚪和妈妈长相相差甚远,所以在找妈妈过程中很辛苦,在辛苦中,它们的身体悄悄发生着变化。
看着这几幅图,你能说说蝌蚪宝宝们的身体变化吗?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语概括: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小尾巴不见了,变成青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以提炼关键词语的方法,再次了解青蛙的变化过程,为下面按照顺序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2.讲好故事蝌蚪宝宝在变化中寻找着妈妈,也在演绎着一个好听的故事。
你能看着这几幅图,把它们连起来,给我们讲讲这个动听的故事吗?注意要把每次遇到谁以及蝌蚪的变化讲清楚。
学生们先同桌互相讲,然后再到全体同学面前讲。
让学生们一边讲故事,一边相互补充,不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讲、互相讲、互相评价等方法,让学生在讲故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是⼈教版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单元第1课,是⼀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字⽣动的描写了⼩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叙述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蝌蚪找妈妈》课⽂原⽂ 池塘⾥有⼀群⼩蝌蚪,⼤⼤的脑袋,⿊灰⾊的⾝⼦,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蝌蚪游哇游,过了⼏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鲤鱼捕⾷,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蝌蚪游哇游,过了⼏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蝌蚪游哇游,过了⼏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只⼤青蛙,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肚⽪,⿎着⼀对⼤眼睛。
⼩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看,笑着说:“好孩⼦,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蹬,向前⼀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惠珍、盛璐德,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标: 1、了解青蛙⽣长过程中⼏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能⼿,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字,认识“⽮”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乌龟、碧绿、肚⽪、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扩写句⼦,把句⼦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朗读课⽂,能背诵课⽂最后两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字新词,能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懂得青蛙是捉害⾍的能⼿,懂得保护青蛙⼈⼈有责。
201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2017年秋期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单元1《⼩蝌蚪找妈妈》第⼆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单元⼩蝌蚪找妈妈(第⼆课时)备课时间 2020.9.3教材分析《⼩蝌蚪找妈妈》是⼀篇充满⼉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然中的⼀些知识很⾃然地蕴含在⼀个⽣动的⼩故事⾥。
通过写⼩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下,找到⾃⼰的妈妈的奇妙经过,⾃然活泼地展现了⼩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情分析在经过了⼀年的语⽂学习后,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标,对学习语⽂有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特别是对⼀些动⼿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部分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发⾔,课后按时完成作业。
但也有少数⼀部分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的年龄特点和语⽂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的识字能⼒、阅读理解能⼒、规范⼝语表达、学⽣⾃我展⽰的能⼒、与⼈交往合作能⼒以及⼤量读书的习惯。
教学⽬标1.认识“⿎“⽣字。
会写“肚、⽪”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3.通过看图学⽂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的观察、思维能⼒和想象、表达能⼒。
教学重点能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能看图讲⼩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前置作业内容1.观察⼩蝌蚪并描绘⼩蝌蚪的样⼦。
2.简单画出蝌蚪变成青蛙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和⼩蝌蚪去找妈妈。
⼆、教学第4⾃然段1、上节课,⼩蝌蚪遇见了鲤鱼阿姨,乌龟妈妈,今天它遇到了谁呢?请同学们⾃⼰朗读课⽂第4⾃然段。
找出描写⼤青蛙的句⼦。
教学“肚⽪”2读⼀读这两句话,⽐⼀⽐加点字哪个⽤的更好。
“披、⿎”将青蛙美丽的外表与神⽓⼗⾜的神态,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材料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
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组课文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而这篇课文是介绍了动物方面的科学知识,是本组教学的重要载体,能让学生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我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提通过观察图,朗读课文,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有感情朗读对话的方法。
教学难点:(1)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身体是怎样变化的?(2)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路边遇到了一群特殊的朋友,它们是谁了?你们想知道吗?(出示蝌蚪图片)它们遇到了困难,想知道它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看(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和小蝌蚪找妈妈吧。
(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结合课件,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课文中也写出了小蝌蚪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样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板书: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2)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
)
(3)谁再来读读,读出小蝌蚪高兴语气。
它们长成什么样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它们来了,(出示课件第二幅图)问:小蝌蚪长成什么样了?第二自然段的那句话描写了小蝌蚪长出了后腿(强调后退)。
读句子。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3、你们说的内容,课文中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写了。
(学生回答。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4、分角色朗读。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四条腿”“宽嘴巴”。
)
6、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着幅图,再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全班交流)
2.全班汇报。
3、这里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强调长出前腿)
4.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
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5.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6、听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还有哪些特征。
8、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理解四、五段。
1.轻声朗读四、五段,指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尾巴变短、不见了)
2.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是谁?它们是怎样认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3、自由朗读这两段。
(五)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跟着妈妈干什么?你是从那个自然段知道的?谁愿意来读一读。
青蛙天天帮我们捉害虫,你知道吗,一只青蛙每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它们呢?
三、回顾全文。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同桌合作读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一起和小蝌蚪找到了它的妈妈,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出示课件:演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学会了保护小青蛙以及其他的小动物。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2、课后读读说说。
五、拓展活动
1、这不,又一群小蝌蚪来找妈妈了,你能把刚才的“寻人启示”改一改,说清它妈妈的样子,让别班的小朋友也去帮忙找一找吗?
2、画一幅保护青蛙的图。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不见了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