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砂、管涌的防治措施
基坑支护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基坑支护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常见质量问题1:位移。
(支护结构向基坑内侧产生位移,从而导致桩后地面沉降和附近房屋裂缝,边坡出现滑移、失去稳定)预防措施:1、支护结构挡土桩截面及入土深度应严格计算,防止漏算桩顶地面堆土、行驶机械、运输车辆、堆放材料等附加荷载;2、灌注桩与阻水旋喷桩间必须严密结合,使之形成封闭止水幕,阻止桩后土壤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大量流入基坑;3、基坑开挖前应将整个支护系统包括土层锚杆、桩顶圈梁等施工完成,挡土桩应达到强度,以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整体刚度,减少变形;4、锚杆施工必须保证锚杆能深入到可靠锚固层内;5、施工时,应加强管理,避免在支护结构上大量堆载和停放挖土机械和运输汽车;6、基坑开挖前应进行降水,以减少桩侧土压力和水流入基坑,使桩产生位移;7、当经监测出现位移时,应在位移较大部位卸荷和补桩,或在该部位进行水泥压浆加固土层。
常见质量问题2:管涌及流砂。
(基坑开挖时,基坑底部的土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流一起从坑底或四周涌入基坑,引起周围地面沉陷,建筑物裂缝)预防措施:1、施工前应加强地质勘察,探明土质情况;2、挡土桩宜穿透基坑底部粉细砂层;。
3、当挡土桩间存在间隙,应在背面设旋喷止水桩挡水,避免出现流水缺口,造成水土流失,涌入基坑;4、桩嵌入基坑底深度应经计算确定,应使土颗粒的浸水密度大于桩侧上渗动水压力;5、止水桩设计应使其与挡土桩相切,保持紧密结合,以提高支护刚度和起到帷幕墙的作用;6、施工中应先采用井点或深井对基坑进行有效降水;7、大型机械行驶及机械开挖应防止损坏给、排水管道,发现破裂应及时修复。
常见质量问题3:塌方。
(基坑开挖中支护结构失效,,边坡局部大面积失稳塌方)。
预防措施:1、挡土桩设计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并用顶部圈梁连成整体;2、土层锚杆应深入到坚实土层内,并灌浆密实;3、挡土桩应有足够入土深度,并嵌入到坚实土层内,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4、基坑开挖前应先采用有效降水方法,将地下水降低到开挖基底0.5米以下;5、应防止随挖随支护,特别要按设计规定程序施工,不得随意改动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或在支护结构上随意增加支护设计未考虑的大量施工荷载。
南充桓子河防洪堤齿墙地基管涌、流砂的处理
于嘉 陵江右岸 I 阶地后缘 的明家河 左岸边 缘与 级 斜 坡 地 带 。 明 家 河 左 岸 一 带 , 面 高 程 为 地
2 10 m ~2 3 5 m, 对 高 差 15 m ~2 5 m, 7 .0 7 .0 相 .0 .0
边 0~ . m, 下水 位 与 明家 河河 水位 ( 工 期 ) 50 地 施 22 0 m~ 6 .0 很 接 近 , 位 差也 小 , 中富 6 .0 22 5m 水 层
嘉 陵江南充河 段顺 庆城 区第三 期 防洪 护岸堤
粉土: 厚度 变化 大 , 般 厚 4 0 ~5 0 m, 一 . m . 0 呈 稍 松—— 稍密状 , 贯 N , 标
.
=
2 5~8 0击 , . . 层底
工 程 , 桓子河 西 景 桥 至南 充 市 第二 人 民医 院 是从 外侧, 堤长 10 .m, 线 沿嘉 陵江 I级 阶地 、 446 堤 明 家 河左缘 ( ) 岸 布置 。防洪 标 准为 5 0年一 遇 洪水 ( 计洪水 位 249 m)防洪 堤顶 高程 24 36 设 7 .6 , 7 .9m
夹 0 0 m~0 1 m 厚 的粉 土 或粉 质 粘 土 薄层 , .5 .5 标
249 8 结构 型式 为仰 斜 式 。 高程 272 m 7 .2m, 6 .0
以 下 为 一 级 护 岸 , 坡 I = 1:15 ;高 程 边 n .0
2 10 5 7 . 1 m~2 0 9 4 以上 为 二 级 护 岸 , 坡 i 7 .0 m 边 n 1:12 ;高 程 2 8 0 ~ 2 7 2 m 之 间 由 .5 6. m 6 .0
2 堤 基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南 充顺庆城 区桓 子河 防 洪 护岸 堤 ( 期 ) 位 三 ,
管涌的处理方法
管涌的处理方法发表时间:2018-08-31T12:58:25.1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作者:叶创新[导读] 这也就导致因管涌而带来的基坑事故屡屡发生,基坑渗透也就应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基坑管涌发生的条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涌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叶创新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摘要:在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基坑工程的建设有着更为频繁的开展次数与建设规模。
这也就导致因管涌而带来的基坑事故屡屡发生,基坑渗透也就应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基坑管涌发生的条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涌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管涌;处理引言当选择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基坑的时候,渗透问题是时常出现的。
在渗透环境下,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十分明显的影响。
通过对工程实验的研究,表明:有许多的基坑工程事故的产生都是因为土体管涌的破坏。
为此,通过研究土体管涌来对建筑活动的开展以及地基构造的稳定性进行保障,显得十分必要,其带有值得肯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其中,就针对于基坑工程的管涌问题研究内容相对较少。
1管涌产生的原因一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底未做铺垫层及碾压,使底板自身没有好的水平或垂直防渗结构,加之坑内、坑外地下水水头差,产生的渗流压力传导将沿着坑内薄弱的粉粘土或粉土,水平流出产生流砂。
二是,管涌的产生与地基土粗细粒度、厚度分布不均一、不连续接触有关,尤其承压水在垂直上升渗透中,于不同地层、流速、渗透力有较大差异,有可能将接触面上的细颗粒砂土带走,而导致接触面被冲刷或流土。
三是,当基坑下有承压水存在、基坑开挖,减小了含水层上覆不透水层的厚度,到一定程度,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顶裂或冲破基坑底板,造成突涌、管涌、绕渗,最终破坏地基强度,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总的来说,通过对大量工程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后发现,有很多时候,深基坑所出现的管涌、渗水现象都受到了基坑底部底层粘度的影响。
流砂治理
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流沙。
如果改变动水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或者设法改变沉井刃脚外围上下土质物理力学性质,又可将流沙转变为稳定土。
在沉井施工中处理流沙的途径有3种:一是设法减小动水压力,二是设法使动水压力向下,三是化学固结形成防渗帷幕。
2.1减小动水压力的施工方法2.1.1争取在全年最低水位季节施工如果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质属上述4种可能发生流沙的土质,则可以争取在全年最低水位季节施工。
因为地下水位低时,沉井内外水位差小,所以动水压力减小。
即在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也就不易发生流沙,至少也可以减轻流沙,从而达到顺利施工的目的。
2.1.2掷大块石在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流沙,沉井下沉缓慢甚至不下沉,往往首先向井底抛下大石块,来增加土的压重,减小动水压力。
先减小或阻止流沙出现,然后即组织抢挖,使挖土速度超过冒沙速度,迫使沉井继续下沉,挖至标高后立即铺设芦席并抛大石块把流沙压住,此法用以解决局部或轻微流沙是有效的。
如果井内冒沙较快,土完全失去承载力,则抛入井内的石块就会沉入井内的土中,无法阻止流沙。
2.1.3水下挖土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流沙或采用上述方法处理效果不理想,这时可采用不排水法施工。
即使沉井内外在同一高度(同一高程)上,在井内利用潜水挖土或用机械抓斗进行水底作业挖土,使井内水压与井外地下水压相平衡,阻止流沙产生,从而使沉井继续下沉。
2.2使动水压力向下的施工方法在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流沙,如果沉井所处位置地层的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较好,可采用井点降水施工方法。
井点降水主要是降低沉井外地下水位,使其动水压力方向朝下,因而也就较有效地整治流沙。
此法采用较广,但是如果井点施工质量不良,井点降水将会失效,会给工程和附近建筑物沉降带来不良影响。
目前常用的井点降水设备有,轻型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喷射井点和电渗井点,供不同渗透系数、降水深度和工程特点选用。
2.2.1轻型井点法轻型井点法是在沉井的四周将许多直径较细的井点管埋入地下蓄水层中,井点管的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相连接,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内不断抽出,这样便可将原有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
流砂与管涌
位于透水地基上的水 工建筑物,在水位差作用 下地基产生承压渗流。它 与作用水头的大小,地基 渗径长度,土的孔隙率和 颗粒级配有极明显影响。 渗流的水力坡度增大,相 应流速也增大,当渗流出 逸比降大于地基临界比降, 土颗粒受淘刷,使地基遭 受变形破坏,造成地基流 土、管涌。
管涌发生原因
(1)堤坝、水闸地基土壤级配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非粘 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 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 管涌. (2)基础土层中合有强透水层,上面覆盖的土层压重不 够. (3)工程防渗或排水(渗)设施效能低或损坏失效.
(3) 滤水压浸台: 在大片管涌面上分层铺填粗沙、石屑、 滤水压浸台: 在大片管涌面上分层铺填粗沙、石屑、 碎石,下细上粗,每层厚20cm左方,最后压块石或 左方, 碎石,下细上粗,每层厚 左方 土袋。如缺乏沙石料,可用秸柳作成柴排(厚 土袋。如缺乏沙石料,可用秸柳作成柴排 厚1530cm),再压块石或土袋,袋上也可再压沙料,厚度 ,再压块石或土袋,袋上也可再压沙料, 以不使柴草压辱太紧为限。此法适用于管涌数目多, 以不使柴草压辱太紧为限。此法适用于管涌数目多, 出现范围较大的情况。如系水下发生管涌: 出现范围较大的情况。如系水下发生管涌:切不可将 水抽干再填料。 以免险情恶化。 水抽干再填料。 以免险情恶化。
END ...... THANKS !
流砂防治方法
在基坑开挖中,防治流砂应从“治水”着手。 防治流砂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设法使 动水压力方向向下;截断地下水流。其具体措施有: (1)枯水期施工法枯水期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内外 水位差小,动水压力小,就不易产生流砂。 (2)铺竹、芦席,并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 将流砂压住。此法适用于治理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 (3)设止水帷幕法将连续的止水支护结构(如连续 板桩、深层搅拌桩、密排灌注桩等)打入基坑底面 以下一定深度,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从而使地下 水只能从支护结构下端向基坑渗流,增加地下水从 坑外流入基坑内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度,从而 减小动水压力,防止流砂产生。
深基坑混凝土灌注桩防护及管涌现象的处理措施
浅析深基坑混凝土灌注桩防护及管涌现象的处理措施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既有高速公路旁深基坑施工防护及紧急状况的处理,希望能对今后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基坑;混凝土灌注桩防护;管涌应急处理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12-0050-031 工程概况石武客专郑武跨机场高速公路特大桥,在dk725+474处跨越绕城高速公路。
其中226#墩位于郑州市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南侧,距离高速公路边坡较近坡脚的最小距离为1.7m,而开挖深度均为5m。
由于距离边坡距离近,且开挖深度大,为确保高速公路路基的稳定与保证行车及人员安全,在这个承台基坑的开挖过程中需要对高速公路路基进行防护,并初步考虑了拉森钢板桩与混凝土灌注桩两种方案。
2 方案比选2.1工期比较钢板桩施工需要在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桩采用钻孔桩施工可与桩基施工同步进行,同步完成,节约工期。
2.2 经济性比较经初步与钢板桩施工方沟通,226#承台(尺寸14.3×10.4m)钢板桩施工费用共计需25万;而钻孔桩初步测算仅需8万。
故经上述两方面的比较,确定选用钻孔灌注桩防护方案。
3 钻孔灌注桩设计检算(见右上)3.1 钻孔桩检算基础数据钻孔桩开挖位置位于高速公路坡脚,基坑开挖需挖5m深,钻孔桩桩后即为高速公路边坡,路肩高程比钻孔桩桩顶高程高5m,按照粉砂土考虑,稍湿~潮湿,稍密,土的内摩擦角ψ=34°,重度γ=19.5kn/m3。
3.2 桩深计算主动土压力:由m、n值查布氏理论曲线图得ω=0.68,则故防护桩深入承台底6m。
3.3 最大弯矩3.4 配筋计算1)先假设桩中心距为d,则单桩所承受最大弯矩为:2)桩按等效矩形截面配置纵向钢筋取灌注桩采用c3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则设钢筋笼配置为13φ20mm,,而有:查α值表(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得α=0.231则:868.3>825.2kn·m,满足要求。
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及补救办法
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及补救办法- 结构综合资料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及补救办法深基坑工程施工常出现的事故有:边坡失稳;基底隆起;基坑渗流破坏;基坑突涌;周围地面及邻近建筑物沉陷、倾斜、开裂等问题。
如不及时采取应争措施,将导致周围地面沉陷破坏,邻近建筑物的倒塌,地下设施的断裂破坏等,不仅影响工期,而且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周围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因此,深基坑施工中,要特别重视监测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安全,预先做好防患准备;当事故出现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加以阻止或补救。
1、常见事故原因分析(1)勘察设计的失误勘察不准确,设计参数取值安全储备不够,计算错误,或忽视基坑的稳定性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方案的选择、设计与评审工作。
(2)水处理不当水是透发深基坑工程事故出现的另一个高频率因素,特别是高地下水位的砂质土地基更为敏感,由于止水、截水、降水、排水不当或失效而造成的工程事故,不仅量大而且影响范围广,有的大工程基坑因降水不当,引起周围百米外地面和建筑物、管网等沉陷、变形、断裂,甚至危及邻近房屋基础的安全。
另外,基坑顶周围地面排水不当,或遇台风、暴雨、洪水冲刷等因素,也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对水慎重处理。
(3)施工因素当施工组织设计欠妥,开挖顺序不当,开挖速度太快;先打桩后即开挖土方;开挖分层过大;土方超挖;施工机械行走震动过大;基坑周围地面堆载土方、机械、材料等超过设计荷载;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未及时封底处理,暴露时间过长;在已完成的基坑内施工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等工程桩,形成临空面,降低了被动土区的反压力;施工质量低劣或方法不当,造成锚固结构等失稳;相邻基坑施工对本基坑结构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这些因素存在施工方法的错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是很常见的原因。
(4)其他方面如盲目降低造价,造成锚固结构简易,安全系数小,施工质量低劣;工程监测布点不合理、太少,及监测系统失灵等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深基坑渗透破坏与控制
深基坑渗透破坏与控制渗透破坏:工建筑物及地基由于渗流而出现的破坏或变形称为渗透破坏或渗透变形。
渗流引起的渗透破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由于渗流力的作用,使土体颗粒流失或局部土体产生移动,导致土体变形失稳;二是由于渗流作用,使水压力或浮力发生变化,导致土体或结构失稳。
前者主要表现为流砂和管涌,后者则表现为岸坡滑动或挡土墙等构筑物失稳。
还有渗流对土坡稳定有影响。
下面主要分析流砂和管涌这两种渗透方式。
一、流砂或流土现象在向上的渗透水流作用下,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土。
任何类型的土,只要水力坡降达到一定的大小,都会发生流土(砂)破坏。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粉细砂和粉土层中。
它的发生一般是突发性的,对工程危害很大。
二、管涌现象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中的孔隙不断扩大,渗透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可见,管涌破坏一般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的破坏。
土是否发生管涌,首先取决于土的性质。
管涌多发生在砂性土中,其特征是颗粒大小差别较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孔隙直径大且相互连通。
无黏性土产生管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几何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这是必要条件,一般不均匀系数Cu>10的土才会发生管涌;②水力条件:渗流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是发生管涌的水力条件,可用管涌的水力梯度来表示。
但管涌临界水力梯度的计算至今尚未成熟。
对于重大工程,应尽量由试验确定。
流砂和管涌在工程可简单区别,流砂现象一般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于土体内部,而管涌现象可以发生在渗流逸出处,也可能发生于土体内部。
三、渗透破坏的防治措施防治流土的关键在于控制逸出处的水力坡降,为了保证实际的逸出坡降不超过允许坡降,工程上可采取如下措施:①上游做垂直防渗帷幕,如混凝土防渗墙,打钢板桩或灌浆帷幕等。
水利工程流砂、管涌的防范措施
水利工程流砂、管涌的防范措施水利工程流砂、管涌的防范措施?1、施工方案的设计编制与论证(1)在开展水利工程根底施工之前,要先确认基坑不积水,并且详细、深入地调查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工程的实施可能性和预测的问题,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特别是设计根底施工时的降水方案,以保证开挖时地下水位的变化不会造成涌管和流砂的情况。
(2)在水利工程基坑开挖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地下水的标高情况,一旦发现有地下承压水,要立马查清原因,一般会先检测承压水头、透水层的标高和厚度以及验算坑底土体的浮托能力。
(3)不仅要提高理论知识的水平,还要关注类似工程的施工范例,并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缺陷,防止在其他工程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吸收有效的施工方法,为下次工程做准备。
2、水利工程根底施工实施过程的措施2.1、预防和处理流砂、管涌的原则流砂和管涌的形成主要在于动水压力,所以其预防和处理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
在开挖基坑时,如果在根底垫层施工时发现地质性质不稳定,或是容易形成管涌和流砂现象时,要立即结束抽水,并且用淤泥或粘性土回填到底板底标高为止,为了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提高观察检测的频率,并请相关单位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处理方案。
通常情况下会在基坑范围内设置2~3个轻型降水井,以形成降水漏斗,当再次开展开挖时不会出现流砂和管涌现象。
在开挖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附近是否有重要建筑,如果存在重要建筑,就要开展回灌。
若以上措施没有有效地解决基坑底的管涌,或是检测的数据异常,就要在基坑四周施打双排双向旋喷桩,形成小范围止水帷幕,再重新开展基坑的开挖。
2.2、预防流砂、管涌的基本方法(1)井点降水法:在开挖过程中,若出现流砂,要立即结束开挖,并用土方回填基坑,或向基坑中注水来平衡动水压力。
接着在第一时间在深坑周围补下二级井点,使地下水浸润线在开挖范围以下500mm之下的位置,再开展开挖。
如果坑底土体的抗浮不能抵抗动水压力时,要控制住承压水头,可以用井点管抽出不透水层下的承压水。
预防流砂、管涌的措施
预防流砂、管涌的措施
1、当出现流砂时,应立即停止开完,并回填深基坑将流砂埋没或在深基坑中注水,以平衡渗流的动水压力。
然后在在深坑周围立即补下二级(或三级)井点,待二级(或三级)井点降水使地下水浸润线低于开挖范围以下500mm后,再继续开挖施工。
2、当深坑接近承压水层时或经计算坑底土体的抗浮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井点管穿过不透水层直接抽取不透水层下的承压水,以降低承压水头,从而避免因承压水头过大而形成管涌。
坑底流砂或管涌应急措施
1、坑底流砂或突涌处理措施:出现流砂时,对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砂并降低降水井水位,严重的流砂立即检查降水水位,加大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井出水量。
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降水是防止流砂的最有效的方法。
2、出现坑底涌水冒砂时,若局部涌水量较小,以轻水为主,则在涌水点周围采用注浆止水或浇筑300厚混凝土配筋垫层进行反压,同时降压井适当降低承压水头;若局部涌水量较大,且带黑砂,则立即回填土、沙袋或浇筑混凝土进行反压,并立即降低承压水头。
预防流砂、管涌的措施
预防流砂、管涌的措施
1、当出现流砂时,应立即停止开完,并回填深基坑将流砂埋没或在深基坑中注水,以平衡渗流的动水压力。
然后在在深坑周围立即补下二级(或三级)井点,待二级(或三级)井点降水使地下水浸润线低于开挖范围以下500mm后,再继续开挖施工。
2、当深坑接近承压水层时或经计算坑底土体的抗浮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井点管穿过不透水层直接抽取不透水层下的承压水,以降低承压水头,从而避免因承压水头过大而形成管涌。
坑底流砂或管涌应急措施
1、坑底流砂或突涌处理措施:出现流砂时,对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砂并降低降水井水位,严重的流砂立即检查降水水位,加大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井出水量。
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降水是防止流砂的最有效的方法。
2、出现坑底涌水冒砂时,若局部涌水量较小,以轻水为主,则在涌水点周围采用注浆止水或浇筑300厚混凝土配筋垫层进行反压,同时降压井适当降低承压水头;若局部涌水量较大,且带黑砂,则立即回填土、沙袋或浇筑混凝土进行反压,并立即降低承压水头。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沟槽遇流砂处理技术
工业技术幸福生活指南205幸福生活指南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沟槽遇流砂处理技术林俊谱徐州清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徐州 221000摘 要: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工程团队需要有效进行排水管道的相关施工工作。
而在这个施工阶段,很容易遭遇流沙问题,导致工程进展受阻。
因此,施工人员在遭遇流沙现象时,需要注重对管体完整度的分析,保证地下水没有发生泄漏,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完善应对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流沙问题的产生原理,随后阐述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应采取的施工方法,最后深入研究遭遇流砂问题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沟槽流砂处理引言在城市道路排水管道的相应施工过程中,工程团队经常会遇到流沙问题,导致工程进度推进缓慢。
在遇到流砂施工问题时,管理人员应当仔细分析周边地形,并结合排水管道设计图进行整合研究,最后根据相应的有效处理流程进行解决方案的应用。
1.流砂问题产生的原理分析流砂问题是地基遭到水资源渗透破坏而出现的一种不良地质工程现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渗入土体,产生了大量渗透力导致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现象。
渗流力产生的强度主要与水力坡度通常成正比,水位差越大,渗流路径越短,进而产生的压力强度也越高[1]。
当渗流力超过土体的漂浮质量时,将会导致土体颗粒呈悬浮状态,进而趋向于随渗流水一同流动。
在滤道中,土壤颗粒在渗透压力的作用下,导致了流沙现象的发生。
由于土壤颗粒会不断地通过渗流路径产生泄漏,将会导致周边土壤环境发生改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通常情况下,饱和松散砂体、淤泥地质最有可能出现流砂现象。
2.流砂现象导致的危害流砂现象是一种严重的工程风险因素,对项目中地基阶段的施工有负面影响。
目前,对流沙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坑支护和基坑环壁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正确采取防护措施降低发生概率,避免其影响到总体工程。
通常情况下,基坑设计坑底和坑壁均能够为渗流路径打开通道。
在发生降水时,如果滤孔大小或滤砂层的颗粒结构选择不当,土壤中的粉尘、淤泥甚至细砂颗粒可能会被水流冲走,导致进入地下水通道,引起资源流失现象。
建筑工程施工中流砂现象的防治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流砂现象的防治技术摘要:层间水和流砂处理是建筑工程地基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施工时,要保证层间水的畅通性,同时确保防水设置达到预期效果,在具体施工时要高度重视排水沟的设计、施工,抓好施工质量,杜绝漏水质量问题的发生。
在基坑施工时,要采用高效合理的层间水处理水泵排水方式和技术手段,尽可能避免流砂现象的发生。
一旦有流砂现象出现,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处理措施,确保处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及时性。
另外,要高度重视开挖支护方案的设计,提升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提高层间水和流砂处理的减灾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流砂现象;防治技术1、建筑工程施工中流砂现象防治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层间水处理和流砂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并根据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不同状况,采取有效的流砂防治措施,把流砂防治工作放到首要位置。
其一,针对深基坑施工时出现坑内积水的情况,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要确认坑内积水是否有明显流动的现象,如果坑内积水没有明显流动,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利用降水观测井来确认坑内积水的水位,并对深基坑开挖的土质进行检测。
当开挖的土质是淤泥质土,并且坑内积水是滞留水时,则可以判定流砂现象不明显,土方开挖施工不受影响。
假如基坑支护桩之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流砂现象,而且流砂带走了大量砂土,导致深基坑两侧发生沉降现象,使深基坑出现裂缝,造成支护桩发生位移的现象。
针对这些状况,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流砂现象防治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顺畅地进行。
对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而言,通常施工规模较大,施工技术难度较高,对施工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基坑开挖施工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在施工时也必须时刻关注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以上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导致流砂现象的发生,导致基坑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流砂现象防治作为重要的工作,在施工前做好各种预案,在防治时确保流砂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减少流砂现象造成的影响。
某深基坑内管涌、流砂的事故原因及地基加固措施
某深基坑内管涌、流砂的事故原因及地基加固措施罗力勤(中铁建设集团技术部,100040)[摘 要] 某深基坑由于降水方案考虑不周,在开挖集水坑、电梯井时,突然出现管涌、流砂,通过在坑内局部二次降水的补救方案,保证地下结构正常施工,地下结构完成后再对地基进行化学注浆加固。
[关键词] 管涌;流砂;隔水板;注浆;浆液;水玻璃;单液浆;双液浆[中图分类号] T U753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523X (2004)0620100203收稿日期:2004-03-151 工程概况北京某高层公寓,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地下四层,地上30层,基础埋深为18m ,局部最深处为20m ,基坑开挖平面尺寸为85m ×100m ;主楼部分采用桩2筏基础,桩径<800,桩深14m ,单桩承载力为5000kN ;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支2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为一级,框架为一级,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Ⅲ类。
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院提供的报告,水文、地质条件如下:a )地质土层:表层为人工堆积厚度018m ~212m 粘质粉土填土①层,其下为第四纪沉积层,标高35180~36170m 以下为中2中上密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②层,标高28175~31122m 以下为密实的细砂,中砂③层,标高26135~28145m以下为密实的卵石④层,标高18120~20180m 以下为中上密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⑤层,标高13190~15187m 以下为密实的卵石⑥层,标高3143~3185m 以下为中上~密实的粘土,重粉质粘土⑦层,标高0163~2114m 以下为密实的卵石⑧层,标高-6144~5187m 以下为中上~密实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⑨层。
b )地下水位:勘察实现静止水位标高25120~26112m ,埋深约14140~15160m 。
3 管涌、流砂事故发生基坑土方从2000年底开始挖运,采用机械开挖,土方开挖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土方挖至基底标高上2m 后,暂停土方施工,然后进行基础桩施工,到2001年3月底基础桩施工完毕,接着进行第二阶段土方挖运,基底剩余30cm 厚土方由人工清运,土方人工清槽由东向西进行,人工清土至筏板基底后,随清随打垫层,最后再人工开挖集水坑及电梯基坑,集水坑底和电梯基坑底标高分别为20115m 和20160m ,集水坑、电梯基坑内的桩头混凝土剔凿随清土同时进行;2001年4月13日凌晨2:00开始清运西边集水坑最后一步10cm 土时,首先在集水坑东北角开始出现渗水,很快迅速扩大,现场临时用砂袋堆填,但效果不大,涌水继续扩大,逐步形成管涌,夹杂大量泥砂,涌水量估计在75~80m 3Πh ,至中午集水坑全被淹没,淹没面积350m 2,从中午开始用3台28m 3Πh 潜水泵抽水,维持水面标高在18130m 使其不再上涨。
专项质量培训-基坑风险及质量控制措施
基坑风险及质 量控制措施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 有限公司
钢围檩安装接头
钢围檩施工前,应根据基坑尺寸确定钢围檩的的施工顺序和围檩的布置形式,避免 钢围檩现场安装接头出现于两根支撑的跨中和或安装支撑处,宜设置于1/3L~1/4L处 (L为钢支撑的跨度)。
钢围檩接头对接
钢围檩安装时对接接头应控制在同一平面上,端头应切割平整,钢围檩接头顶面 、底面、侧面处应采用钢缀板连接,缀板应与母材采用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不 小于10mm,有效连接长度不小于200mm。
原因: 1、一道支撑,桩长短; 2、两道支撑,第2道支撑与围护连接存在问题; 3、围护刚度弱。 措施: 1、增加支撑、补坑底加固; 2、利用空间效应,分块开挖,及时浇筑垫层。
其他风险1:坑底隆起大
后果: 垫层开裂,坑外地面沉降大; 原因:桩长不够、偷桩长,土体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小。 措施: 1)软土地区加强设计安全度; 2)加强监督保证桩长; 3)根据测斜管分析。
措施:增加止水帷幕长度,设置回灌井; 3)原因:承压含水层水头下降,导致地表沉降。
措施:隔断承压水,增加隔水帷幕长度,按需降水,设置回灌井
(二)围护结构方面
破坏形式1:围护结构折断
1、板式支护
破坏形式1:围护结构折断
地下连续墙折断
灌注桩折断
破坏形式1:围护结构折断
主要原因:
1)支撑不及时,或支撑出现失稳; 2)围护结构钢筋或钢筋焊接出现问题。 措施: 1)对支撑施工不能有侥幸心理,杜绝先挖后撑; 2)增加中间控制环节,中间验收制度,检查支撑节点; 3)加强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中管理,尤其是冬季、晚上,或 对易坍塌土层时。 4、加强挖机管理。避免撞击支撑、立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沙、管涌的预防措施流沙、管涌成因的分析3.1流沙、管涌的成因土体在受水浸泡饱和时,土粒中亲水胶体颗粒吸水膨胀使土粒的密度减小,当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动水压力超过土粒的重力时,土粒产生悬浮流动,即形成流沙。
动水压力是产生流沙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生流沙的临界条件为:I=(ñ-1)(1-n)I—临界水力坡度ñ—土粒密度n—土的孔隙率在基础施工中易形成流沙的情况一般有如下几种:(1)坑内采用明排水,坑外地下水位高于坑内抽水水位,地边坡上的地下水渗出点部位易出现流沙。
(2)基坑开挖深度超过降水设施的有效降水深度,坑底易出现流沙。
(3)基坑降水效果不佳,在土中含水率大于30%或孔隙率大于43%时,在有效降水浸润线以下易出现流沙。
(4)土层中有厚度大于250mm的粉砂夹层,粉砂层的渗透系数远大于其它土层,地下水从粉砂夹层中横向流出。
(5)深坑附近的人工地下水管渗漏,影响基坑降水的预期效果。
4.1施工方案的设计与论证(1)为保证深基础施工时基坑不积水,在深基础施工之前,首先应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和工程实际情况,设计深基础施工的降水方案。
通常采用的基坑降水方法有人工降水、抗渗围护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案,方案中应对坑中待挖土中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验算,使降水措施满足地下水位浸润线低于开挖底标高以下500mm的施工条件。
(2)凡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如发现有地下承压水,应事先探明承压水头、不透水层的标高和厚度,并对坑底土体进行抗浮托能力验算。
(3)对工程所在地的类似深基础施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研,吸取其它工程在深基础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
4.2深基础施工实施过程的措施4.2.1预防和处理流沙、管涌的原则是“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
如根据监测和验算,基坑降水或坑底土抗浮达不到施工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施工要求。
4.2.2预防流沙、管涌的基本方法(1)一般预防措施:a)井点施工时,井点立管的砂井成孔应完整,砂石填充高度应高于正常地下水位并要填充密实。
b)采用基坑人工降水时,在开挖之前,应在基坑范围内设置地下水位观测井,监测人工降水的效果;c)当发现有承压水和不透水层以后,在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井点立管不应穿过不透水层;d)对于穿过不透水层的桩基,如果土方开挖标高低于承压水头标高,则有必要对桩周围进行注浆加固,以避免承压水沿桩周边上泛形成管涌。
(2)井点降水法:a)当出现流沙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回填深坑将流沙埋没,或在深坑中注水,以平衡渗流的动水压力。
然后在深坑周围立即补下二级(或三级)井点,待二级(三级)井点降水使地下水浸润线低于开挖范围以下500mm 后,再继续开挖施工。
b)当深坑接近承压水层时或经计算坑底土体的抗浮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时可采用点井管穿过不透水层直接抽取不透水层下的承压水,以降低承压水头,从而避免因承压水头过大而形成管涌。
由于地下承压水流量大,不宜采用轻型井点,应采用出水量较大的喷射井点或管井降水。
c)井点降水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
深井的布置量、布置深度应根据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头H、承压水土层渗透系数K,单井出水能力q和要求降低水头量S经计算确定。
(3)土体抗渗加固截水法: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底井点降水相结合(如图2)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如图3)。
在土体开挖之前,对深基坑四周抗渗薄弱的土体进行抗渗加固。
土体抗渗加固的方法有深层搅拌桩加固、粉喷桩加固、压密注浆加固及劈力注浆加固等方法。
土体抗渗加固的水泥掺量可根据试验确定,一般浆喷深层搅拌的水泥掺量宜为被加固土重量的15%~18%;粉喷深层搅拌的水泥掺量宜为被加固土重量的13%~16%;注浆加固的浆液注入率一般为被加固土体重量的15%~20%,浆液配合比:水泥:粉煤灰:水玻璃=1:1:0.04。
加固的范围(深度和厚度)可经过计算确定,被加固的土体具有一定强度和较高抗渗能力,形成一截水帷幕,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不宜小于 1.0×10-6cm/s,可保证深坑开挖时,不会出现流沙或管涌现象。
当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时(如图3),应对坑底加固土体的抗浮稳定进行验算。
5、出现流沙、管涌时的应急措施5.1基础出现管涌时的应急措施5.1.1集水井强排法集水井强排法前提是基坑底标高在不透水层以上,且待挖土体中的地下水浸润线标高低于坑底标高。
如果由于地下承压水的作用基坑出现管涌,应立即采用细石或绿豆砂将管涌口覆盖以减少涌水口的砂土流失,同时在坑底挖临时集水坑用水泵进行明排水,对坑中土进行抢挖。
当挖土至坑底标高后,将图(4)中所示的集水井埋入坑底土中,采用潜水泵排水,并在管涌点到集水井之间做排水盲沟使管涌的流水沿盲沟流入集水井。
如果管涌点过多,则应在坑底做细石或绿豆砂垫层。
集水井可采用直径在600~800mm左右的铁皮桶(如柴油桶)做成,桶壁打有集水小孔,外侧为绿豆砂反滤层。
当集水井排水使坑中水位低于基坑底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砼垫层的浇筑。
为了保证垫层砼下盲沟或细石垫层排水畅通,在砼垫层及砂垫层之间应隔有一层铁皮或30~50mm厚的预制砼板。
垫层浇完以后,对集水井口采用钢板封没,并将水泵的出水管采用硬质管引出基坑,并保持水泵抽水连续不断,垫层砼具有一定强度以后立即进行深坑中钢筋砼施工。
必要时可以采用深坑砼单独先浇的方法,以确保深坑施工的安全性。
集水井排法的注意点:(1)管涌出水口应时刻覆盖有细石或绿豆砂滤层,保证流水畅通但不流失砂土。
(2)开挖速度要快,采用抢挖措施,先挖临时集水坑,后挖涌水点到集水坑的排水明沟,最后开挖基坑土体。
(3)铁皮桶的集水井外侧反滤层要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集水井中抽取的是清水。
5.1.2深井降水法当基坑出现管涌现象,立即停止开挖,并将深坑回填到地下承压水头以上,采用钻孔下套的方法进行打深井,深井的深度一般在不透水层以下2~3m即可,采用深井抽水,以降低深坑部位的地下承压水头,使其降到坑底标高以下0.5m。
深井的数量应根据深坑大小,承压水头的高度、承压水土层的渗透系数等参数经计算确定。
其降水原理及施工要点同4.2.2中的井点降水法。
5.1.3注将法在开挖基坑中局部深坑时,如深坑底出现管涌,但承压水头较低时(低于深坑顶面标高)可采用注浆法。
首先应立即停止对局部深坑的开挖,并对深坑进行部分土方回填,将流沙、管涌点埋没,回填高度应高于承压水头的高度。
然后采用注浆法将坑中的土方进行注浆加固,其方法同4.2.2节中的土体抗渗加固截水法(如图3)所述。
但由于是应急措施,不宜采用需大型设备进场的深层浆喷搅拌或粉喷搅拌等方法。
为加快注浆的凝固和提高早期强度,应在注浆液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水玻璃或早强剂。
注浆加固土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后即可进行深坑开挖,当深坑底接近于或穿过不透水层时,应当对坑底土体进行搞浮稳定验算,以确定注浆加固土层的厚度。
5.2基坑出现流沙时的应急措施当采用基坑放坡开挖、井点降水,特别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对局部深坑(如集水坑、电梯基坑等)开挖,很容易形成流沙现象。
一般情况下,深坑内积水不排除,当坑内积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与深坑外的地下水位形成平衡,流沙即可停止。
如果坑内连续排水,则坑边流沙连续不断,就会造成大量流沙而塌方,致使深坑的开挖无法完成。
下面介绍几种对流沙的应急措施5.2.1补下二级或三级井点降水当出现深坑流沙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用土回填或注水至地下水浸润线以上。
在深坑周边补下闭合的二级或三级井点。
当二级或三级井点开始运行一段时间后,深坑周边的地下水浸润线会逐步下降,从而防止流沙现象的出现。
5.2.2快硬型砼逐步护坡(1)施工方法:对深坑深度不大,一般坑底在地下降水浸润线下1.0m以内时,可采用此方法。
当深坑在开挖过程中出现流沙时,立即停止大面积开挖。
而是沿着深坑边坡分批逐段开挖深槽,槽深在200 mm ~250mm左右、宽300 mm左右,一边开挖一边回填快硬型砼,待沿深坑一周挖完并填好砼以后,再挖出坑中的第一批土,并用快硬型砼修正第一段边坡;在第一段边坡修正完以后,并在护坡砼达到一定强度以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二批边坡深槽的开挖和修坡工作。
依次类推逐批开挖至坑底。
在开挖过程中坑底应先采用集水井明排水。
当坑底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可在坑底内填一层100mm左右的细石垫层,然后停止集水井明排水,使坑中积水与地下降水浸润线平衡,然后采用水下浇筑砼的方法浇筑坑底砼垫层,坑底垫层砼中应掺入必要的外加剂。
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方法设置集水井持续排水至深基础砼具有一定的强度。
(2)快硬型砼逐步护坡的施工要点:a)对坑中积土的开挖要快,挖土时集水坑排水不能停止。
b)可用水下砼浇筑法浇坑底垫层的砼,要保持坑中水位与地下浸润线平衡。
c)当采用带反滤的集水井排水时,应将集水井排水泵管用硬管接到基坑外,持续排水至坑内基础砼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70%以上。
5.2.3深坑砼与大底板砼分开浇筑对于采用突击开挖的深坑,一般不宜曝露时间过长,为了尽快地浇筑深坑部位的砼,可以将深坑部位的砼与大底板砼分开浇筑,施工缝的部位一般设在大基坑降水浸润线以上,并设有必要的防渗止水带。
6、结语6.1在深基坑施工中,特别是在采用放坡大开挖方式施工时,流沙、管涌现象极易出现。
所以在拟定施工方案时,要充分周密地设计好基坑降水和排水方案。
有些地方土层比较复杂,在地质报告中不一定能反映出整个降水影响区域的土体渗透系数,导致基坑涌水量计算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而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降水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流沙现象。
所以在设计基坑降水方案时,首先应认真研究地质报告中各土层的特性,必要时应在实地做土层渗透系数试验。
6.2在有的地区(如南通市城中地区)地下存在着承压含水土层,而承压含水土层上的不透水层很薄,以致于在地质钻探时不易被发现。
在施工时一旦穿破不透水层,将会造成管涌使基坑出现大量涌水。
因此对这些地区应特别注意,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6.3施工前对工程所在地类似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经验作调查研究很有必要,要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防措施,做到有备无患,才是确保深基础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