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整理)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完整word版)(整理)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1、溶沟与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

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

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

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

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

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简述祁连山东段的垂直带谱(26分)祁连山东段每增高100m,降水量增加28.6mm,年平均气温降低0.33°C左右,由此导致了气候特征、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并构成了以下4个不同的自然带:(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草甸带.(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

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绪论一、名词解释1.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研]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真题(2000-2012)

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真题(2000-2012)

人文地理学部分(2001年)一、名词解释(15)1、中东2、地理大发现3、大洋洲4、尼罗河5、巴黎盆地二、简述题(20)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略)在图上填出:(15)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各1)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四、论述题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30)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0)(2002年)一、名词解释(20)1、中国经济地理2、人口构成3、华南农业区4、京津唐工业地带5、经济地带二、分析论述题(80)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年)一、名词解释(6*5=30)1、国民生产总值GNP2、第三次科技革命3、后发优势4、涓滴效应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6、点—轴开发模式二、填图题(25)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札幌四个城市。

三、简答题(3*15=45)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四、论述题(2*25=50)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功能。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一、名词解释(5×6=30)1、经济区位2、网尼克指数3、“三湾一海”地区4、霍尔木兹海峡5、温带海洋性气候6、区际商品率二、简答题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 (15)2、试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地理学考研真题集

地理学考研真题集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节理降水变率径流摸数群落演替行为空间地理物象人地相关论首位城市法则二、简答1 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2 简述柯本气候分类中的基本气候带与气候类型3 简述华北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 简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5 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6 简述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7 分析影响旅游决策的行为的主要因素8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分布状况9 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构成的差异和原因10 论述现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湿润系数盐化过程径流系数侵蚀阶地生物适应形式文化区扇形模式人地相二、简答1 说明柯本气候分类中温暖夏干气候的特点与分布2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3 指出北太平洋洋流系统的构成4 阐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5 简述气候对地貌发育的影响6 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7 论述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8 分析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9 简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复旦大学复旦大学1994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1,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在地层接触关系上的表现.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天气特征及其对我国冬夏季天气的影响.3,论述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4,土壤形成的因素及主要的成土过程.复旦大学1995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0分)1,大气环流的类型及其在天气、气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论述长江三洲的发育过程.3,试述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地貌表现.4,气团形成条件及其分类与特征.5,温室效应可能导致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其对世界、对我国将造成什么危害?应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复旦大学1996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1,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与主要类型.2,绘图说明河谷阶地与河漫滩的发育过程.3,锋面天气类型及其在我国的活动范围.4,试述海岸带的动力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复旦大学1997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1,绘图说明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特征.2,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及类型.3,气候变化、异常的原因、趋势及其影响.4,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解释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钱塘江三角港的形成过程.复旦大学1999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自然地理(每道题20分)1,中国黄土、沙漠、戈壁的分布,分析它们在成因上的联系.2,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3,中国河流分布的特征及其与气候、地形的关系.4,比较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的异同.5,以1998年灾害为例,论述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复旦大学2002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自然地理(每题25分)1.中国地貌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1)2002年自然地理学一. 简答题(54)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

(6)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二.论述题(46)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

(15)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18)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一. 简答题(67)1. 中国的气候特征。

9)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9)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

6)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9)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

4)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

9)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

8)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

9)二. 论述题(33)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

(18)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2003年自然地理学一.简答题(82)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12)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二.论述题(68分)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9)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地 壳)【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地 壳)【圣才出品】

第2章地壳一、名词解释1.矿物[中科院2015年研]答: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大部分矿物为晶质固体,亦有少数呈液态和气态。

自然界中单质矿物为数极少,而化合物构成的矿物则占绝大多数。

晶质矿物因化学成分不同,结晶构造及几何形态也不同,但成分相同的物质因形成环境有别也可有不同的结晶构造与外形。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2.滴石和流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研]答:滴石是由洞中滴水形成的碳酸钙沉积,滴石可形成各种形态,其具有代表性的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流石是由洞内流水,包括间歇性流水,所形成的方解石以及其他矿物沉积,由于基底形态、水流状态不同,可形成各种形态,具代表性的有边石、石幔、石旗、钙板等。

3.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研]答: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是矿物光学性质的一部分,是矿物的特征,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光泽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三类,后者又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松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一般划分为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级。

4.变质岩[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该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一般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两大类。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它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

5.变质作用[中科院地理所2007年研]答: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

2004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附参考答案)

2004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附参考答案)
9、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在一定的地段上共同生活的植物物种彼此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组合就是植物群落。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时间愈长和群落内部物理环境愈复杂即空间异质性程度愈高,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结构也愈复杂。植物群落是在一定的气候、基质、生物等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0、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着频繁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并彼此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复杂的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如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15×4=60)
1、简要分析地貌成因。
(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构造运动构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髙纬和高山寒冷气候:冰川、冰缘(冻融)作用为主,形成各种冰川地貌、冰缘冻融地貌。 温湿气候:流水作用为主,形成各种流水地貌类型。 干旱气候:风的作用为主,形成各种风蚀、风积地貌。 山地气候:1)湿润而又足够高的山地以冰川作用和流水作用组合及相应地貌类型占优势。 2)干旱区山地高、中、低山带分别以冰川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要外动力并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 (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与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四)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生物也可以形成岩石,除生物遗体沉积形成生物岩外,生物的化学作用常促进某些化学物质形成典型的生物地貌。 (五)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所2004年考试题

所2004年考试题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镶嵌群落2、沉水植物3、种间竞争4、Shelford耐性定律5、岛屿生物地理学说6、γ选择7、边缘效应8、生态恢复二、简答题(共50分)1、简述生物群落特征(10分)2、简述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的关系(15分)3、简述磷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15分)4、何谓中尺度干扰?(10分)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什么是逻辑斯谛方程?它的生态意义是什么?2、你熟悉的生态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3、试述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剖析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4、假设一片面积100公顷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请设计一个方案测算其总初级生产力。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光谱测量2、等积投影3、拓扑关系4、矢量数据结构5、空间分辨率6、缓冲区(buffering)7、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aork, TIN)8、克里金(Kriging)插值二、简答题(共50分)1、简述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15分)2、简述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10分)3、简述资源遥感的涵义(10分)4、在数字化和扫描空间数据时,你用什么步骤来减小误差?(15分)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结合你所熟悉的行业或专业,叙述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情况。

2、论述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区别。

3、叙述遥感与GIS数据融合的常用方法。

4、试从数据源、被描述现象的类型、数据模型、数据类型和用户需求几方面叙述下列任何一个应用的简单数据模型:●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流域物质迁移模拟●道路交通系统●旅游信息系统●植被变化监测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学试题准考证编号得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1、湍流扩散2、定振波3、构造湖4、流域超渗产流5、等流时线6、湖泊密度流7、水流夹沙能力8、水力半径二、简答题(共50分)1、简述深水湖泊与浅水湖泊的区别及其水环境要素的差别(10分)2、简述浅水湖泊中沉积物对湖泊水环境影响(10分)3、简述湖泊泥沙平衡原理,并列举1-2个湖泊泥沙平衡例子(15分)4、什么叫流域汇流?一般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水流运动有何特点(15分)三、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温带地区湖泊在一年四季中的热力循环与水温变化特征。

2004年西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4年西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4年西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岩石与矿物
2.解理与断口
3.结构与构造
4.沉积岩
5.地槽与地台
6.褶皱变动
7.变质作用
8.新构造运动
二.简答题
1.绘图说明鲍文反应系列式
2.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几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一般而言,断层包含哪几种几何要素,分别是什么?
4.请写出地质年代表(代.纪.世).并给出代表字母.
5.什么是成岩作用?成岩变化中分几种作用(阶段)?
6.什么叫层理?根据形态和成因,层理分哪几种?他们分别形成于哪种沉积环境?
三.鉴别题
1.写出下列矿物的主要鉴别特征,并鉴别食盐(NaCl)和钾盐(KCl)
2.斜长石.石英.石膏.重晶石.霞石.方解石.莹石
四.论述题
1.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如何用地质罗盘测量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

考研专业课西南大学自然地理真题

考研专业课西南大学自然地理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历年考研真题(2000)一、名词解释(2.5×8=20)1、季风2、厄尔尼诺3、准平原4、雪线5、自然综合体6、生物指示作用7、河槽集流8、波浪二、简述题(10×4=40)1、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2、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和分布。

3、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20×2=40)1、请叙述一下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西部开发战略,请就西部地区(陕甘青宁新)和西南地区(云贵川渝)两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来论述一下在区域开发(以农业为主)中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即人地关系突出矛盾在哪里。

(2001)一、解释下列名词及概念(3×10=30)1、气团和锋2、哈德莱环流与沃克环流3、河流、水系和流域4、崩塌与滑坡5、准平原与山麓面6、生物的适应与指示作用7、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8、地域分异规律9、风化作用与风化壳10、土壤与土地二、简述(10×4=40)1、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影响气候形成的主因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气候的形成?4、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15×2=30)1、以我国为例,试述土壤的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2)一、名词解释(3×10=30)1、地壳2、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3、生态系统4、河流阶地5、对流层6、潮汐7、坡立谷8、土地评价9、钙化过程10、生物多样性二、简答(10×4=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00-17打印版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00-17打印版

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假设一个原始面经过侵蚀和堆积,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地貌,就是准平原,也就完成了一个侵蚀循环,此后如果再度出现地壳抬升或基准面下降,便进入了另一个侵蚀循环。

4、雪线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冰川分布高度受雪线的严格控制,任何地区如果地表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5、自然综合体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和的各级单位。

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

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

6、生物指示作用生物指示作用:根据生物种或它们的群体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的其他成分的现象,生物能够只是环境或环境的某些组成成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全部成分或要素处于紧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

在各种自然要素中,生物特别是植物及其群体对于其他要素所施加的影响反应最为灵敏,并具有最大的表现能力。

一般以为,狭生态幅生物比广生态幅生物的指示意义大,生物群落的指示性要比一个种或其个体指示性更为可靠。

7、河槽集流坡地漫流的水汇入附近的河网后,在河网中纵向流动,形成的流量过程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是降雨形成的最终环节。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西南大学历年试题

西南大学历年试题

西南大学历年试题1996年研究生考试试题自然地理:一、名词3*5焚风效应、潜水、风化作用、土壤有机质、生态平衡二、分析(14+14+12+15+12分)1、副热带高压带怎么影响低纬度气候,这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有什么作用2、什么叫河流?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3、地貌条件怎样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4、分析寒温带针叶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形成特征,说明气候、植被和土壤之间的密切关系5、论述我国生态系统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规律经济地理导论:一、名词(6*5)劳动地域分工、剃度推移论、激化作用、H-O模型、城市化二、简述(15*2 )1、简述地理位置在生产布局中的影响作用2、什么是中心地理论三、40分联系我国实际,谈谈你对商品农业基地建设的看法。

世界经济地理:一、名词、(5*4)国民生产总值、欧洲经济区、太平洋带状工业区域、拉丁美洲二、15简述美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基本特点三、15简述法国农业生产与布局的特点四、集中与扩散是生产地域运动的两个基本方向,论述战后世界生产地域运动扩散趋势加强的原因五、能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战后世界能源经济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使能源在世界生产力分布中具有哪些新的意义和特点1998年研究生考试试题自然地理:一、名词6*5对流雨和锋面雨、潜水和承压水、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紫色土和红壤、生物的适应性和指示现象三、分析10*4+201、简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3、简述滑坡的形成和形态特征4、简述土壤的垂直带分异规律5、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成因。

中国经济地理:一、名词4*5人口构成、农业集约化经营、山西能源基地、重庆铁路枢纽及腹地、区位优势二、问答10*31、简述我国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必要性和已经建立的三类商品粮基地2、简述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状况及其调整方向3、简述近年来我国陆上交通的结构变化与布局优化。

三、论述25*21、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并讨论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布局模式及其依据2、请谈谈保护耕地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又有什么影响?经济地理学导论:一、名词6*5区域发展战略、乘数效应、需求圆锥、网尼克指数、可持续发展二、简述15*21、简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2、在区域产业布局中为什么不能搞大而全和小而全三、论述40分论述区域开发中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1999年研究生考试试题自然地理:一、名词、3*10地域分异、气团、冰川、土壤肥力、土地、种群、泥石流、灰化过程、地中海气候、群落的演替二、10*41、简述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的影响2、简述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长白山-祁连山)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3、简述“相”(地块、立地)的基本特征 4、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2002-2017年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2002-2017年

目录2001 年 (1)2002 年 (2)2003 年 (3)2004 年 (4)2005 年 (5)2006 年 (6)2007 年 (7)2008 年 (8)2009 年 (9)2010 年 (10)2011 年 (11)2012 年 (12)2013 年 (13)2014 (14)2015 年 (15)2016 年 (16)2017 年 (17)2001 年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2、地理大发现3、大洋洲4、尼罗河5、巴黎盆地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略)在图上填出:(15 ')1、同意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各1')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四、论述题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30')2. 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得关系。

(20')2002 年一、名词解释201、中国经济地理2、人口构成3、华南农业区4、京津唐工业地带5、经济地带二、分析论述题80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 年一、名词解释(30 分,每个 5 分)1、国民生产总值(GNP)2、第三次科技革命3、后发优势4、涓滴效应5、中国西部大开发6、点—轴开发模式二填图题(25 分)1)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区,十三个经济地区(要求划出各2)地区和各经济区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的位置写出名称),在相应的位置填出东京,大阪,北九州,礼幌等四个城市。

西南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论述题]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2:[论述题]参考答案: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规律性,研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2)分析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3)研究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综合特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径;4)揭示人类生活和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谋求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3:[论述题]参考答案:答:综合自然地理学处于地理科学体系的第二层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部门自然地理是它的基础,它又为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4:[论述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是分析性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是综合性研究。

只研究部分就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要研究整体就必须从各部分着手。

一方面分析各部分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研究各部分间的关系,所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它又为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5:[论述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定义、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答: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定义: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基本特征: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6:[多选题]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参考答案:ABD7:[单选题]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参考答案:A8:[单选题]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 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参考答案:D9:[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相关性D:地域性和层次性参考答案:ABCD10:[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层次性D:相关性参考答案:D11:[单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A:整体性B:综合性C:地域性D:相关性参考答案:A12:[多选题]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 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参考答案:ABD13:[多选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综合体B:景观圈C:自然地理环境D:地球表层参考答案:ABCD14:[填空题]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是:15:[填空题]自然综合体是16:[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指的是17:[填空题]地球表层的特征是:1:[论述题]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2009年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

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

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4、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岩溶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均可形成喀斯特地貌。

5、季风环流一般来说,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季风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6、阶地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

由侵蚀剥蚀、堆积过程和地壳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

7、山麓剥蚀面是在风化、重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坡不断后退,在坡麓形成基岩上覆盖薄层松散堆积物的缓倾斜剥蚀平面。

在干旱区常有分布。

8、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9、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有机体以吃和被吃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为食物链。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东、西半球发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地球自转让太阳光无时无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产生昼夜交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答题(15×4=60) 1.简要分析地貌成因。 2.举例分析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3.比较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与差异。 4.简要分析人类活动对现代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1/2
圣才电子书=60) 1.对比分析欧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异。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04 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3×10=30) 1.沉积岩 2.季风 3.冰斗 4.滑坡 5.潮汐 6.土壤诊断层 7.富铝化过程 8.太阳高度角 9.植物群落 10.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