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志与五脏的密切关系.

合集下载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格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格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五禁食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宜食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心病者宜食
脾病者宜食
肺病者宜食
肾病者宜食
梗米饭、枣
麻、李、韭
大豆、栗、藿
麦、杏、薤
黄黍、桃、葱

肝用辛补之
心用咸补之
脾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谷
麦\小麦
黍\高粱
稷\小米
稻\大米

五畜




猪∕肉
五果




栗子
五劳
久行伤肝
久视伤心
久坐伤脾
久卧伤肺
久立伤肾
五常
木主仁
火主礼
土主信
金主义
水主智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它
五行





五脏





六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肝藏血
心藏脉
脾藏营
肺藏气
肾藏精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南(属阳)
中(大地)
西(主肃降)
北方(主寒)
五季


长夏


五化



中医的五行、五窍、五色、五志、五味

中医的五行、五窍、五色、五志、五味

中医的五行、五窍、五色、五志、五味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按大自然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人体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乃五色。

再就是五志: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

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格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格





五色





五方
东(主生发)
南(属阳)
中(大地)
西(主肃降)
北方(主寒)
五季


长夏


五化





五气

暑∕火、热
湿
燥∕干燥

五炁





五脏





六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官
眼(目)

唇(口)


五体

血脉

皮毛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津





五声





五味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五禁食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宜食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心病者宜食
脾病者宜食
肺病者宜食
肾病者宜食
梗米饭、枣
麻、李、韭
大豆、栗、藿
麦、杏、薤
黄黍、桃、葱
肺藏气

五脏与五志

五脏与五志


脾虚
气血亏虚,思维迟缓、精力难以集中的表现



思虑过度
脾的运化
脘腹胀闷 食欲不振 头目眩晕 思则气结
在志为忧 (悲)
七情中悲和忧为两种情志变化,在五志中同属肺志。悲哀忧愁过度,
常见神疲乏力、意志消沉、声低气短喘息等气不足之象。肺主气, 故称“悲伤肺”、“悲者气消”
悲易伤肺
病理意义
影响宣降运动
肺病生悲——肺气虚,
肺气耗伤而呼吸气短无力 气机消沉——易悲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肾在志为恐
恐是自我感觉惧怕的情志状态,俗称胆怯。恐为自知,乃人
自心内生之恐惧;惊是人突然遭受外界刺激所引起的惊骇情绪反
应,为不自知。恐惧太过,最易导致二便失禁、遗精、滑 泄等肾气不固之证,故以恐为肾志。
病理状态下: 恐伤肾------二便失禁、遗精、滑泄
五脏与五志
❖肝在志为怒: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
变化。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故为“刚脏”。其性喜条达而恶违逆,应志为怒。
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
面红目赤
肝气亢奋 心烦易怒
病 理
怒伤肝
疏泄失常 血随气逆 吐血衄血
状 态
卒然昏仆
下 肝失疏泄 情志失常
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病病理理状状态态下下::
1、气血不足,神失所养,------欲哭的情绪 2、痰热痰火扰乱心神------ 喜笑不休。 3、喜乐无度,心气涣散,耗伤心神,是谓
“喜伤心”------注意力不能集中
脾在志为思:凝神为之思,是精力集中思
考、思虑的状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又 是完成思虑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以思为脾志。

五神与五脏的秘密关系?

五神与五脏的秘密关系?

五神与五脏的秘密关系?五神与五脏有哪些关系?1、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五神、五志均属心神所主。

《类经?脏象类》称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

2、肺藏魄魄是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即无意识活动。

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类经?脏象类》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魄与生俱来,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

故肺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

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

3、肝藏魂魂是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即《灵枢?本神》所谓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当失去心神统领时,则会表现为梦幻及梦游现象。

大凡做梦、幻觉、梦游等皆属于魂的活动范围,正如《类经?脏象类》所述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犹如现代心理学描述的潜意识活动。

魂与肝的疏泄及藏血功能关系密切,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即《灵枢?本神》所谓肝藏血,血舍魂、一旦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魂和魄均属于人体精神意识的范畴。

但魂是后天形成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魄是先天获得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

《类经脏象类》曰: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

4、脾藏意意即忆的意思,又称为意念。

意就是将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经过思维取舍,保留下来形成记忆,如《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有所念,而未定也是意。

《类经?脏象类》指出: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

意与脾关系密切,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充盈,髓海得养,即思路清晰,意念丰富,记忆力强;反之,脾的功能失常,则表现为少思、健忘。

5、肾藏志志为志向、意志。

《灵枢?本神》曰意之所存谓之志,即意已定而确然不变,并决定欲付诸行动,谓之志。

意与志,均为意念所向,故意与志合称为意志。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活动的“喜”有关。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对外界信息所引起的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精气所化生,而把喜、怒、思、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

故《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即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志。

喜乐愉悦,一般说来,对人体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神志涣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

故《灵枢・本神》又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若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则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

应当指出,由于心为神明之主,故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出现神志病变。

所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说:“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本病论》亦说:“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在液为汗心在液为汗:汗液,是人体津液经过阳气的蒸化,从汗孔排出之液体。

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温病条辨》亦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同时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出;腠理闭,则无汗。

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均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因此又有“血汗同源”说,而心主血,故又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

汗与心的这种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心气虚损,则可见自汗;心的阳气暴脱,即可见大汗淋漓等。

反之,汗出过多,也可损伤心脏阳气。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即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华,是荣华、光彩之意。

中医学认为,五脏精气的盛衰,均可以显现于与之相通应的某些体表组织器官上,称为五华。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2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2五脏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心肺相互协调,则保证气血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

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

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接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二)心与脾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脾以维持其运化功能。

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化赤而为血,故脾主运化,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三)心与肝心主行血而肝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的调节两方面。

心主行血,为一身血液循行之枢纽,肝贮藏血液并调节血量,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藏神而主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心肝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四)心与肾心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的生理关系,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来阐发,强调维持心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而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于下,肾水(阴)必须上济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

心与肾之间的这种水火升降、互济互制,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

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

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君相相安: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

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

君相安位,则心肾上下交济,心阳、肾阳旺盛而正常。

(五)肺与脾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五志与五脏的关系

五志与五脏的关系

五志与五脏的关系
五志与五脏的关系
1、心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活动的“喜”有关。

喜一般属于良性反应,适当的喜乐,能使血气调和,营卫通利,心情舒畅,有益于心的生理活动。

但过度的喜乐,则可损伤心神。

心藏神功能过亢,可出现喜笑不休;心藏神功能不及,又易使人悲伤。

由于心能统领五志,故五志过极皆能伤心。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

一般说来,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为害。

若怒而无节,则它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逆乱,阳气升发。

大怒可伤肝,使肝的阳气升发太过而致病。

反之,肝的阴血不足,阳气偏亢,则稍有刺激,便易发怒。

3、脾在志为思
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思虑、思考等心理活动正常。

若脾虚则不耐思虑,而思虑太过又易伤脾。

4、肺在志为忧
忧愁是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动,尤其是在过度忧伤的情况下,往往会损伤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忧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损耗人体之气。

因肺主气,所以忧愁过度易于伤肺。

肺气虚弱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人也较易产生忧愁的情志变化。

5、肾在志为恐
恐惧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能产生不良的刺激。

过度的恐惧,有时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导致二便失禁。

五脏情志相互制约的内容

五脏情志相互制约的内容

五脏情志相互制约的内容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机能活动密切相关。

情志的变化会影响到脏腑的功能,而脏腑的功能也会对情志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五脏与五志(怒、喜、思、悲、恐)的对应关系如下: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当五志的活动异常时,会直接影响到五脏的功能。

例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同时,五志的变化也会对相应的脏腑机能活动产生影响。

另外,在中医理论中,情志的相互制约是指一种情志活动能够制约另一种情志活动。

例如,喜悦能够制约忧愁,怒气能够制约思虑,思虑能够制约恐惧,忧愁能够制约喜悦,恐惧能够制约怒气。

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调节人体的气机,维持身体的平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中医专家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格

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格
南(属阳)
中(大地)
西(主肃降)
北方(主寒)
五季


长夏


五化





五气

暑∕火、热
湿
燥∕干燥

五炁





五脏





六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官
眼(目)

唇(口)


五体

血脉

皮毛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津





五声





五味





五嗅
臊、臭、羶



腐、朽
五质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谷
麦\小麦
黍\高粱
稷\小米
稻\大米

五畜




猪∕肉
五果




栗子
五劳
久行伤肝
久视伤心
久坐伤脾
久卧伤肺
久立伤肾
五常
木主仁
火主礼
土主信
金主义
水主智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它
五行





五脏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十二脏腑十二生肖十二寓意23:00--1:00(子时)胆属鼠此时是老鼠活跃的时间(﹡胆主管大脑﹡)1:00--3:00 (丑时)肝属牛牛脾气(脾气不好肝火旺)3:00--5:00 (寅时)肺属虎声吼如虎(肺活量大;肺主宿降是深度睡眠时间)5:00--7:00 (卯时)大肠属兔大便时间,多吃青菜排便好7:00--9:00 (晨时)胃属龙胃蠕动该吃早饭了9:00--11:00 (巳时)脾属蛇脾蠕动消化吸收时间11:00--13:00 (午时)心属马心脏跳得快〈马跑得快〉血流量大(﹡心主神明,小睡一会儿,养神、养气、养精﹡)13:00--15:00 (未时)小肠属羊需要素食营养(是小肠吸收营养时间)15:00--17:00 (申时)膀胱属猴承上启下〈猴上蹿下跳〉﹝﹡此时间段全身气化最强、头脑最灵活,是最好的学习工作时间﹡)17:00--19:00 (酉时)肾属鸡需补钙(鸡吃石头为补钙)19:00--21:00 (戌时)心包经属狗保护心脏(保持心情愉悦)21:00--23:00 (亥时)三焦经属猪该睡觉了平和的心态(怒伤肝,过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的营养(颜色搭配口味搭配粗细搭配生熟搭配荤素搭配)适量的运动(干活属劳动,锻炼属活动,运气动血才叫运动)充足的睡眠(睡眠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五禁食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宜食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心病者宜食
脾病者宜食
肺病者宜食
肾病者宜食
梗米饭、枣
麻、李、韭
大豆、栗、藿
麦、杏、薤
黄黍、桃、葱

肝用辛补之
心用咸补之
脾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南(属阳)
中(大地)
西(主肃降)
北方(主寒)
五季


长夏


五化





五气

暑∕火、热
湿
燥∕干燥

五炁





五脏





六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官
眼(目)

唇(口)


五体

血脉

皮毛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津





五声





五味





五嗅
臊、臭、羶



腐、朽
五质





用苦补之

五味、五官、五指、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五味、五官、五指、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五指、五官、五体、五液、五脏、五腑、五行、五味、五色、五志、五个原则人之饮食,各有适味,均与五脏相关。

五脏各主其味:肝主酸,脾主甜,心主苦,肺主辛,肾主咸。

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补肝;脾虚者,喜甜味,因甜能补脾;心火重者,喜苦味,因苦能泄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花椒、大葱等),因辛能宣肺去寒;肾虚者,喜咸味,因咸能滋肾。

知此医理,便可据其所好之味,测知其病。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中指--心(供血)、小肠(吸收)内分泌系统--开窍于舌、汗—忌喜--喜苦、益食红色食物—属火--火生土克金—主血(脸)食指--肝(解毒)、胆(消脂)免疫系统--开窍于目、泪—忌怒--喜酸、益食绿色食物—属木--木生火克土—主经(筋甲)拇指—脾(运化)、胃(消化)消化系统--开窍于口、涎—忌思--喜甜、益食黄色食物—属土--土生金克水—主肉(肌肉)小指--肺(换气)、大肠(排泄)呼吸系统--开窍于鼻、涕—忌悲--喜辛、益食白色食物—属金--金生水克木—主气(皮毛)无名指--肾(滤毒)、膀胱(排泄)循环系统--开窍于耳、唾—忌恐--喜咸、益食黑色食物—属水--水生木克火—主骨(性腺)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计88种: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鼓、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松花粉、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覆盆子、薤白、藿香。

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臊、臭、羶



腐、朽
五质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谷
麦\小麦
黍\高粱
稷\小米
稻\大米

五畜




猪∕肉
五果




栗子
五劳
久行伤肝
久视伤心
久坐伤脾
久卧伤肺
久立伤肾
五常
木主仁
火主礼
土主信
金主义
水主智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它
五行





五脏





六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肝藏血
心藏脉
脾藏营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五禁食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宜食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心病者宜食
脾病者宜食
肺病者宜食
肾病者宜食
梗米饭、枣
麻、李、韭
大豆、栗、藿
麦、杏、薤
黄黍、桃、葱



五色





五方
东(主生发)
南(属阳)
中(大地)
西(主肃降)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讲解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讲解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情志泛指人的情感、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活动,亦属于神的范畴。

故曰:“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类经·脏象类》)。

对于情志的分类,中医学有五志说和七情说之分,五志说认为,人的情志有五,即怒、喜、思、忧、悲: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称五志。

七情说认为,人的情志有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故称之为七情。

“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七情之中,悲与忧,情感相似,可以相合;惊亦有恐惧之意,故惊可归于恐。

如是“七情说”与“五志说”便统一了,即怒、喜、思、忧(悲)、恐(惊)。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喜怒思忧恐是人们对外界信息所引起的情志变化,是整个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志活动要通过五脏的生理功能而表现出来,故也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脏之中。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和情志活动的“喜”有关。

喜,对外界信息的反应,一般属于良性反应。

适当的喜乐,能使血气调和,营卫通利,心情舒畅,有益于心的生理活动。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素问·举痛论》)。

但过度的喜乐,则可损伤心神医`学教育网整理。

故曰:“喜伤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如,心藏神功能过亢,可出现喜笑不休,心藏神功能不及,又易使人悲伤。

由于心能统领五志,故五志过极皆能伤心。

(2)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

一般说来,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为害。

若怒而无节,则它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逆乱,阳气升发。

肝为刚脏,主疏泄,其气主动主升,体阴而用阳。

故肝的生理病理与怒有密切关系,尤以病理为最,所谓“忿怒伤肝”(《灵枢·百病始生》)。

8、五志五色对五脏的道理

8、五志五色对五脏的道理

五志对应五脏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情志疗神: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
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
五行说法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五色五味对五脏
五色五味五脏五腑季节
绿色酸肝胆春
红色苦心小肠夏
黄色甘脾胃仲夏
白色辛肺大肠秋
黑色咸肾膀胱冬
五豆的功用:
绿豆的功效: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

红豆的功效: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黄疸等症。

有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

黄豆的功效:性微寒,能活血通便、解毒祛风热、益气补脾,入脾经。

白豆(饭豆)的功效:性平,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频数,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

黑豆的功效: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治消胀,下气利水,止汗药物,入肾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志与五脏的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

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情志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

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情志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

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

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

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

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

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

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

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

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

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

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

另外,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俯安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