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错题原因及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9b8fbefaa00b52acfc7caa5.png)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
1、判断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
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使用牛顿第三定律实行说明;
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s2,在计算某星球上的平抛、
落体等问题时,很容易出现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当做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处理情况;
4、受力分析时不完整,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时
合外力漏掉重力;
5、字母不用习惯写法或结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写不分(如l和l),求得物理量不带单位(对字母表示的结果做完后可用单位制检验其
是否准确);
6、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
7、求功时不注意回答正负功;
8、不注意区分整体动量守恒和某方向动量守恒;
9、碰撞时不注意是否有能量损失,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机械能)损失最多,损失的动能在碰撞瞬间转变成内能;
10、使用能量守恒解题时能量找不齐;
11、求电路中电流时找不齐电阻,区分不清谁是电源谁是外电阻,求通过谁的电流;
12、求热量时区分不清是某一电阻的还是整个回路的;
13、实验器材读数时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14、过程分析不全面,只注意到开始阶段,而忽视对全过程的讨论;
15、分析题意时,不注意是水平平面还是竖直平面,是记重力还是不计重力,计算数值错误等引起分析题意出现差错,无法求解。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5c2eeb783e0912a3162a01.png)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1、判断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s2,在计算某星球上的平抛、落体等问题时,很容易出现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当做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处理情况;4、受力分析时不完整,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合外力漏掉重力;5、字母不用习惯写法或结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写不分(如l和l),求得物理量不带单位(对字母表示的结果做完后可用单位制检验其是否正确);6、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7、求功时不注意回答正负功;8、不注意区分整体动量守恒和某方向动量守恒;9、碰撞时不注意是否有能量损失,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机械能)损失最多,损失的动能在碰撞瞬间转变成内能;10、运用能量守恒解题时能量找不齐;11、求电路中电流时找不齐电阻,区分不清谁是电源谁是外电阻,求通过谁的电流;12、求热量时区分不清是某一电阻的还是整个回路的;13、实验器材读数时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14、过程分析不全面,只注意到开始阶段,而忽视对全过程的讨论;15、分析题意时,不注意是水平平面还是竖直平面,是记重力还是不计重力,计算数值错误等引起分析题意出现差错,无法求解。
高中物理的解题的方法不要“题海”,要有题量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
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
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
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
高中物理选择题错得多的原因
![高中物理选择题错得多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060cc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a.png)
高中物理选择错题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物理选择题通常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会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例如:如果学生对力学、电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不牢固,就难以正确解答相关题目。
2.解题方法不熟练。
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等,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些解题方法,或者不能灵活运用,就会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例如:在解力学题目时,学生可能需要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种解题方法,就难以正确解答题目。
3.计算能力不足。
物理选择题通常包含计算题,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就难以正确解答题目;例如:如果学生在解力学题目时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学计算等,如果计算能力不足,就难以得出正确答案。
4.粗心大意。
有些学生做题时不够认真,导致粗心大意出现错误;例如:看错题目、误解题目意思等。
5.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物理选择题中经常涉及一些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就难以正确解答题目;例如:对于“加速度”
这个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其定义、计算公式以及物理意义等,才能更好地解答相关题目。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分析与反思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分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d93a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f.png)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分析与反思物理学习在高中阶段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学科,需要深入理解各种概念和原理,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而这些错题不仅仅是知识点上的错误,更是在理解和应用上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加深对物理学习的认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一、错题分析1. 题目一:某物体从6米高处自由落下,落地后又弹起,其弹起的高度是多少?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自由落体问题。
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计算时没有注意将重力加速度取为正值,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 没有将初速度设置为0,直接使用物体下落的高度进行计算。
- 在计算弹起的高度时,没有将弹起时的速度视为反向运动。
2. 题目二:如图所示,一物体沿着光滑斜面从高处滑下,求物体到达斜面底部的时间。
分析:这是一个斜面上的运动问题。
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没有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导致计算出的合力错误。
- 忽略了斜面对物体的阻力,导致无法得到准确的加速度。
- 在计算速度和位移时,没有考虑到斜面的倾角。
二、反思与解决方案1. 题目一:反思:对于自由落体的概念和公式不够熟悉,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方案: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要强调重力加速度的正负值和初速度的设定。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相关题目或者请教老师进行巩固和提高。
2. 题目二:反思:没有充分理解斜面上的运动问题,对重力分解和斜面阻力的作用不够了解。
解决方案:在学习斜面上的运动时,要注意将重力分解为分力,并理解力的平衡条件。
可以通过多画图、观察实验或者请教老师来提高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总结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题。
通过对这些错题进行分析与反思,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在知识点理解和应用上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学习物理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和原理,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多做题目和实验,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物理习题解题失误原因分析.doc
![高中物理物理习题解题失误原因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51ba28d0dd36a32d737581f2.png)
物理习题解题失误原因分析1.知识的非结构化导致的解题失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对物理概念只重定义,轻视理解;只重讨论,轻视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后课堂讲授便完成了。
这样教,学生停留在信息输入阶段,还谈不上对信息的处理和存贮。
因此,应用新知识非常费力,错误也多。
例1、关于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正确 (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一定越稳定;B.每个核子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一定越稳定;C.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变为结合能小的原子核一定放出能量;D.每个核子平均结合能小的原子核变为平均结合能大的原子核一定放出能量。
只记住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的定义,而没有掌握其意义的学生,往往错选A和C。
他们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所谓认识的深化,是指以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或通过同化,丰富和完善原有认知结构,或通过顺应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新知识只有嵌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框架上并与原有知识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结构体系后,新知识才是被“消化” 了的,才是可随时取出的。
帮助学生进行同化和顺应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这种帮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讲清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中所反应的对象。
所谓讲清概念,就是要讲清概念反映了哪些本质属性以及概念涉及了哪些对象。
如结合能只说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能量的大小和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能量大小。
而不能表示核子结合的牢固程度。
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活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深加工。
如,讲清概念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两种原子核比较,平均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它的结合能一定大吗?平均结合能小的原子核,它的结合能一定小吗?结合能的大小能说明原子核的稳定程度吗?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就是丰富、完善或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解题失误现象也会大为减小。
高中物理选择题错解原因例析
![高中物理选择题错解原因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fa8b942af90242a995e5ab.png)
高中物理选择题错解原因例析大多数高中生的物理成绩不理想,与学生做选择题经常出现错选、漏选或多选有很大关系。
如何准确剖析学生错解选择题的原因,找出知识点上的缺漏和思维方法上的偏差,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及时加以纠正,是高中物理教学应加以认真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学生错解选择题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一、概念模糊学好物理,最基础的一条是要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基本概念,并在弄懂、弄透之后准确地运用。
只有真正理解好概念的本质及内涵外延,才能正确解答相应题目。
但一些学生往往在未准确把握概念内涵的情况下,便急于做题,这就容易出现错解。
例如:关于波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D.一切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错解选择选项AD。
分析学生选择A,说明对波的传播过程理解不透彻。
介质中的质点只是随波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形的移动而迁移,故选项A错误;传播机械波一定要有介质,但传播电磁波可以没有介质,选项D 错误;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不仅是波源振动的形式,还传播波源振动的能量和信息,此时可向学生介绍教师讲课时,他的喉部和口腔是波源,通过空气介质形成声波,声波传入同学们的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获得了波源传递的能量,同时也获得了声波传递的信息,即老师讲课的内容,所以选项C正确。
正确答案只有C。
据此,教师在平时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多精选一些练习题,积极做好引导,运用实验演示、举例、类比等多种手法,反复强化,以达到讲清、讲透概念的目的。
二、推理不严密理科有个重要特点就是逻辑性强,推理不严密,势必造成结论的错误。
例如: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可变电阻R的阻值增大时,U AB、I R如何变化A.U AB增大B.U AB减小C.I R增大D.I R减小错解学生容易进行以下推理:当R↑时,I R↓,I总↓,R2两端的电压U2↓,U AB↓,所以选择选项BD。
人教部编版高中物理扣分原因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中物理扣分原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74c196d1f34693daef3ed3.png)
人教部编版高中物理扣分原因解析一、习惯于依赖知识点,看到题马上就用知识点去写,忽略了问题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
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分析: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
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
这属于“兴奋”型马虎。
而真正的“看错”题目,指的是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导致看错,这个除非考生心不在焉,不把考试放在心上,或者因为生病,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错误的。
但是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粗心”看错是因为精神恍惚,其实本质上也是由于过于兴奋或者过于紧张,题目一看,见过,兴奋,然后回忆,不自觉忽略了细节。
或者因为没见过,紧张,开始回忆知识点,也忽略了细节。
解决方法: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完再写,不要看的过程就马上产生解题的念头。
有时候你猜中了开头,却忽略了结尾。
一定要看清楚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后,再思考,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
做题要以题目本身为出发点。
根据问题、题设读懂题意。
题目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千万不能想当然。
二、个人习惯过于分散。
喜欢心算,心里想着怎么解答,结果写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
计算错误多的原因:1、喜欢心算造成的;2、草稿乱打,东一块西一块;3、太随心所欲,所以容易抄错。
分析:这个多半与考生性格有关。
一般容易犯这类毛病的考生都有“随手乱丢东西”的毛病。
在考试时,喜欢心算。
宁愿在脑海里推演步骤,强行记住结果,也不愿意写出来。
如果实在要打草稿,多半信手拈来,草稿纸一片混乱,随便找个空白处就开始计算,形成东一块、西一块的拼凑型草稿,结果一不小心抄错。
更有甚者,由于打草稿过于随意,考试一紧张,找不到之前计算的部分,或者过于随意,笔迹夸张,自己不认识或抄错。
高中物理错题原因及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错题原因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f328c458fb770bf68a559b.png)
高中物理错题原因及案例分析高中物理错题缘由及案例剖析先生家长:王尚教员您好。
看了您的很多文章,很接地气,把很多物理学习的效果说的深刻易懂,我真的收获颇丰。
我家是男孩,挺聪明的,目前他有一个学习效果,就是不注重错题,同一类的效果总是一错再错。
最近的两次月考,孩子这个效果特别严重;他们班主任(物理教员)也专门给我打了说这个效果。
我家孩子对物理还是比拟感兴味和有天赋的,他喜欢研讨难题,考试时往往是压轴的难题都能解出来,一些简答题却总是因各种低级失误失误,而且这些题往往是原来错题的变形。
前些天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班主任也点了我家孩子的名,说是往常耍小聪明,考试犯大懵懂。
家长会上教员以我家孩子为典型案例,特别强调一切同窗要注重错题,把错因吃透,尽量防止相似错误一错再错。
孩子也看法到了错题梳理的重要性。
我想问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剖析错题呢?请您详细谈一谈,谢谢。
渴盼王尚教员的回复。
王尚:经过失题来吸取考试经验,进一步稳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知识点,是学习的一个捷径。
错题的迷信剖析与消化环节,高中生普遍注重缺乏。
从笔者教学来看,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心态上,一方面是执行力上。
比如,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前提,在考场上却运用了。
先生给出的错题理由就是:没仔细看清题意。
王尚以为这是很片面的不成立的借口,说明先生在内心对这道题基本没有惹起注重,即看待物理wuli.in错题,心态并没有摆正。
假设这个借口成立,那么一切科目的一切试卷丢分,都可以归结为这个借口:没仔细看清题意。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运用前,一定要留意能否满足运用前提(另外,还需留意规则零势能面)。
如何迷信地剖析一道物理错题呢?笔者建议从如下8个方面展开: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题干中有哪些清楚的条件,有哪些比拟隐晦的条件或暗示?(比如,碰撞暗示的就是动量守恒成立)?题意中有哪些典型的圈套?相似的圈套能否在其他题中出现过?这道题主要研讨对象的运动状况是怎样样的?主要研讨对象的受力剖析如何?在考场上,自己是不是仔细的画出了受力图。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c119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6.png)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高考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也是考生普遍认为较为难以应对的科目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错题,导致学习进度和信心受到挫折。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常见高考物理错题的分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错题类型分析1.基础理论概念的混淆:考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时会将一些基本概念弄混或记忆不清,从而导致在题目的解答中出现错误。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B.比重是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之比C.海水的比重小于1D.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垂直的力该题考查的是物理基础概念中的密度、比重和压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正确答案为A,因为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体所含物质的质量,而非单位体积内物体本身的质量。
2.计算题中数值的理解错误:有些考生对于题目中的数值理解错误,导致计算出错。
例题: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50m的高处自由下落,计算它下落2s 时的速度。
该题需要进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的计算。
由于在这个问题中没有涉及到其他因素,可假设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m/s^2,所以在计算物体下落2s时的速度时,可以使用公式v=gt,即v = 9.8m/s^2 × 2s = 19.6m/s。
所以,该题应选择19.6m/s作为正确答案。
3.题目解题思路的困惑:一些考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对题目解题思路有所困惑,从而无法正确解答。
例题:给定两个产生声音的物体A和B,A的频率是B的两倍,若A的声音的音速为v,则B的声音的音速为()A.2vB.vC.v/2D.v/4该题需要根据频率和声音的音速的关系来进行思考。
声音的频率与声音的音速有关,因为风的传播速度没有发生改变,所以B的声音的音速与A的声音的音速是一样的,即为v。
所以,该题应选择B作为正确答案。
二、错题分析及解决方法针对以上的错题类型,考生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错题:1.加强基础概念的学习:学习物理时要理解各个基础概念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可以通过多做思维导图、总结概念的特点和联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高一物理35道错16道
![高一物理35道错16道](https://img.taocdn.com/s3/m/b95607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8.png)
高一物理35道错16道(原创版)目录1.考试情况概述2.错题分析3.改进措施4.总结正文1.考试情况概述最近一次的高一物理考试中,我共回答了 35 道题目,其中错了 16 道。
这个错误率相对较高,达到了 45.7%,显然我在这次考试中的表现并不理想。
为了找出问题所在,我需要对错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2.错题分析在这 16 道错题中,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概念理解不清:有些题目我在概念上存在模糊,导致选择错误答案。
例如,对于力的合成这一概念,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其内涵,因此在答题时出现了错误。
(2)计算能力不足:有些题目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我由于计算能力不足,导致答案出错。
例如,有一道题目需要用到向量的加法,我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3)审题不仔细:有些题目我并没有仔细阅读题干,导致理解错误,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例如,有一道题目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我没有仔细分析题干,导致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3.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概念理解:我需要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学习,确保对每个概念都能有清晰的理解。
这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以及请教老师等方式实现。
(2)提高计算能力:我需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我需要在做题时养成仔细阅读题干的习惯,确保对题目要求有清晰的理解。
4.总结在这次高一物理考试中,我犯了 16 道错题,主要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清、计算能力不足以及审题不仔细。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需要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提高计算能力,并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5fb55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3.png)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导语】在物理的答题中,学生总会由于种种的原因答错题,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常见错题的原因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1、判定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s2,在运算某星球上的平抛、落体等问题时,很容易显现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当做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处理情形;4、受力分析时不完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合外力漏掉重力;5、字母不用习惯写法或结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写不分(如l和l),求得物理量不带单位(对字母表示的结果做完后可用单位制检验其是否正确);6、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7、求功时不注意回答正负功;8、不注意区分整体动量守恒和某方向动量守恒;9、碰撞时不注意是否有能量缺失,两物体产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机械能)缺失最多,缺失的动能在碰撞瞬时转变成内能;10、运用能量守恒解题时能量找不齐;11、求电路中电流时找不齐电阻,区分不清谁是电源谁是外电阻,求通过谁的电流;12、求热量时区分不清是某一电阻的还是全部回路的;13、实验器材读数时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14、进程分析不全面,只注意到开始阶段,而忽视对全进程的讨论;15、分析题意时,不注意是水平平面还是竖直平面,是记重力还是不计重力,运算数值毛病等引发分析题意显现过失,没法求解。
高中物理的解题的方法不要“题海”,要有题量谈到解题必定会联系到题量。
由于,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知道,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此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
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少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显现,造成学生气械仿照,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
高中物理错题精选
![高中物理错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641573ab90d6c85ec3ac65e.png)
高考典型错题精选物理第一单元:质点的运动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分析】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正确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例2、 一个物体从塔顶落下,在到达地面前最后一秒内通过的位移为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10m/s2)。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物体从塔顶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得H=13.9m物体从塔顶落下时,对整个过程而言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而对部分最后一秒内物体的运动则不能视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最后一秒内的初始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初速,由于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清,导致物理规律用错,形成错解。
【正确解答】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1-3所示。
物体从塔顶落到地面所经历时间为t,通过的位移为H物体在t—1秒内的位移为h。
因为V0=0由①②③解得H=125m例3、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
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g=10m/s2)【错解分析】错解: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来到达地面这段距离即为物体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所以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为1445m。
由于学生对惯性定律理解不深刻,导致对题中的隐含条件即物体离开气球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视而不见。
探究高中物理的错题成因及分析
![探究高中物理的错题成因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1c9a7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1.png)
探究高中物理的错题成因及分析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而又复杂的学科,许多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理解题目和答题错误等问题。
本文从学习高中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错题原因,探讨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以及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首先,学习高中物理的第一个问题是理解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会放弃阅读、分析等对理解的基本步骤,直探解题的过程,从而导致大量的错误。
事实上,理解题目是解题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深入理解题目,才能继而解决有关物理题目。
另外,高中物理教学中也有一些模糊言语、误解表达等,这些要素也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理解,从而引发错误。
其次,高中物理学习错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合理。
高中物理在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解、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学习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会影响到解题的正确性,而且,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研究,只是浅尝辄止,在解题中由此遇到了一些困难。
再者,物理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也是高中物理错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物理实验室中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
但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缺少对物理知识的实践操作,从而导致大量的错题。
最后,学习素质问题也是影响高中物理错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物理学习是一个系统和科学的过程,若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甚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跟进、改正,这些缺点都将会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出现大量错误。
既然有了错题原因,如何解决?首先,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要加强理解题目的能力,按照阅读、分析、解题的步骤来进行,并加强记忆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坚持计算与解题,结合实际操作,不断提高解题的实践能力。
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素质,勤奋刻苦、注意跟进、及时纠正,从而避免错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学习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认真理解题目,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总结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总结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https://img.taocdn.com/s3/m/37f933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e.png)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总结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高考物理是考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应对的科目之一,对于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错题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错误原因,并提出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
一、题目分析1. 题意理解不准确:有些错题往往是因为对题目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导致答案错误。
这可能是由于急于做题、未仔细阅读题目所导致。
2. 知识理解不到位:有些错题是由于知识点的了解不足或者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可能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够扎实,或者是对该知识点的注意力不够,导致在应用时出现错误。
3. 计算错误:物理题目往往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一步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答案的错误。
这种错误一般是由于计算方法不当、计算过程中出现了疏忽或计算精度不够等原因引起的。
二、错误原因分析1. 抄题错误:有时候在抄题的时候会出现疏忽,导致题目理解错误,从而做题出错。
2. 知识点理解不清:一些错题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不清或者记忆错误造成的。
对于物理这门科目而言,掌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3. 解题思路错误:有些错题是因为在解题过程中思路错误,没有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或者没有正确应用相关的物理原理。
4. 计算过程出现错误:物理题目中的计算步骤往往较多,需要进行精确计算。
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答案的错误。
三、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1. 充分理解题意:在做题之前,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划出关键信息来帮助理解题意。
2. 加强知识点的巩固:高考物理的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清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先理清解题思路,确定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计算或者推导。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类似题目的训练来提高解题思路的灵活性。
4. 注意计算细节: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步骤的计算细节,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集锦与解析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集锦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2f23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d.png)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集锦与解析物理学习是高三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甚至出现错题。
本文将围绕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错题集锦与解析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电磁学中的错题与解析1. 题目:在电磁铁两极之间,距离越近吸力越大的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距离越近,磁场强度越大,从而产生吸力越大的现象。
解析: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由于磁感应强度的空间变化引起的。
在电磁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变化较大,从而产生了吸力越大的效果。
2. 题目:一只电动机,如果电源电压不变,导线中的电流增大,电动机转速会如何变化?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电流增大,磁场强度增大,电动机转速会变快。
解析:实际上,电动机转速与磁场强度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因此,当导线中的电流增大时,电动机转速会增大。
二、力学中的错题与解析1. 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向下的匀加速运动中,重力与处在该物体上的支持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支持力。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竖直向下的匀加速运动中,重力与支持力相等,这是物体保持平衡的基本条件。
2. 题目:一质点在做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这种运动的性质是什么?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这是匀速运动。
解析:实际上,这种运动是非匀速运动,因为质点的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而匀速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与方向均不变。
三、光学中的错题与解析1. 题目:将橙色的光通过一个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什么现象?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橙色光在三棱镜中会发生全反射。
解析:实际上,橙色光在三棱镜中会发生折射,因为它的折射率小于三棱镜的折射率,不会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2. 题目:平行光通过一块凸透镜后会发生什么现象?错误分析:有些同学认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发生发散。
解析:实际上,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会发生会聚,形成一个实像。
高中物理错题教案
![高中物理错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ad86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1.png)
高中物理错题教案
错题:在重力加速度 g=9.8 m/s^2 的条件下,一个物体从高度为 10m 自由下落,求当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
错因分析:学生在计算下落速度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正确应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方程,导致得出错误答案。
纠正方法:
1. 根据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方程:v2 = u2 + 2as,其中 v 为末速度,u 为初速度,a 为加速度,s 为位移。
2. 初始时刻,物体的初始速度为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9.8 m/s2,位移为 10m。
3. 将以上数值代入运动方程,得到:v2 = 02 + 2*9.8*10 = 196,所以末速度 v = = 14 m/s。
4. 因此,当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 14 m/s。
练习:根据以上纠正方法,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一个物体从高度为 20m 自由下落,求当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
2. 一颗重力加速度为 10 m/s2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求物体下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3. 当一个物体自由下落到离地面 5m 的高度时,速度为 10 m/s,求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
2021届高考物理常见错误例析:错因中的“六不清”
![2021届高考物理常见错误例析:错因中的“六不清”](https://img.taocdn.com/s3/m/2ed98a77daef5ef7bb0d3c0a.png)
物理等级考错因中的“六不清”一、知识不清:例1、如图,光滑轨道abc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c 点与粗糙水平轨道cd 相切,一质量为m 的小球A 从高H 1静止落下,在b 处与一质量为m 的滑块B 相撞后小球A 静止,小球A 的动能全部传递给滑块B ,随后滑块B 从c 处运动到d 处静止且bd 高H 2,滑块B 通过在cd 段所用时间为t 。
求:(1)cd 处的动摩擦因数μ;(2)若将此过程类比为光电效应的过程,则:A 为 ;B 为 ;分析说明: 类比为极限频率ν0。
解析:此题有较多同学错在第二问。
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光电效应产生的原因,从而导致不能将光电效应的理论在力学情景中进行迁移和类比分析。
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等知识不清而导致第一问出错。
(1)根据机械能守恒有:由小球A 运动到b 处的机械能为:1E mgH =,然后将这部分能量传递给B ,设B 球在c 处的速度为v ,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21212mgH mgH mv =+,解得:()122v g H H =-,在cd 段,摩擦力提供合外力:mga g mμμ==,根据匀变速方程:v at gt μ==,解得:()122g H H vgt μ-==(2)光电效应过程是光子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克服原子的逸出功而逸出,所以A 为入射的光子;B 为光电子;2mgH 对应为逸出功,所以2H 类比为极限频率0ν 点评:由于对物理知识认识不清导致出错,这在考试中最为常见。
所以利用临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必须针对《上海市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本,通过看书、问老师、以及知识的比较和类比,力求做到五会:学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学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学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学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物理错题原因及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错题原因及案例分析
学生家长:王尚老师您好。
看了您的很多文章,很接地气,把很多物理学习的问题说的通俗易懂,我真的受益匪浅。
我家是男孩,挺聪明的,目前他有一个学习问题,就是不重视错题,同一类的问题总是一错再错。
最近的两次月考,孩子这个问题特别严重;他们班主任(物理老师)也专门给我打了电话说这个问题。
我家孩子对物理还是比较感兴趣和有天赋的,他喜欢研究难题,考试时往往是压轴的难题都能解出来,一些简答题却总是因各种低级失误失误,而且这些题往往是原来错题的变形。
前些天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班主任也点了我家孩子的名,说是平时耍小聪明,考试犯大糊涂。
家长会上老师以我家孩子为典型案例,特别强调所有同学要重视错题,把错因吃透,尽量避免类似错误一错再错。
孩子也认识到了错题梳理的重要性。
我想问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错题呢?请您具体谈一谈,谢谢。
渴盼王尚老师的回复。
王尚:通过错题来吸取考试教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知识点,是学习的一个捷径。
错题的科学分析与消化环节,高中生普遍重视不足。
从
笔者教学来看,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心态上,一方面是执行力上。
比如,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前提,在考场上却使用了。
学生给出的错题理由就是:没认真看清题意。
王尚认为这是很片面的不成立的借口,说明学生在内心对这道题根本没有引起重视,即对待物理wuli.in错题,心态并没有摆正。
如果这个借口成立,那么所有科目的所有试卷丢分,都可以归纳为这个借口:没认真看清题意。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是否满足使用前提(另外,还需注意规定零势能面)。
如何科学地分析一道物理错题呢?笔者建议从如下8个方面展开: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题干中有哪些明显的条件,有哪些比较隐晦的条件或暗示?(比如,碰撞暗示的就是动量守恒成立)?
题意中有哪些典型的陷阱?类似的陷阱是否在其他题中出现过?
这道题主要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主要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如何?在考场上,自己是不是认真的画出了受力图。
有哪些必须考虑的临界条件?
这道题用到了哪些物理运算方法?
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一道错题的分析,认真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物理是高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物理。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物理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
但主要是由于同学们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
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
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
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锻炼自己学物理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要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要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开展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的学习方法。
这样,通过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我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就能够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