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现状分析-2014年
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_田春荣
但新建炼厂投产以及商业及战略石油储备需要的增加促使 原油进口在 2014 年提速,进口量增幅达 9.3% ,刷新历史 最高纪录。扣除60万吨的出口量,2014年原油净进口量占 国内炼厂加工量的比例升至61.9%,比2013年提高2.5个百 分点。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柴油和化工轻油需求减弱,但汽 油、航空煤油和LPG需求依然旺盛,使得炼厂加工量增速 达到5.3%,比过去两年明显加快。201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 油进出口额见表3。 1. 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3亿吨 2014 年国内原油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 3.084 亿吨, 增幅达 9.3% ,是 4 年来增长最快的。国内炼厂在油品需
表3 201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额
求增长减弱的形势下加工量仍提高将近 2500 万吨,升幅 为 5.3% 。由于 2014 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进度仍旧超过 油品需求增速,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局面加重,开工率降 低和油价大跌给炼油行业利润带来严重冲击,炼厂不得 不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油品出口力度。根据中国石油集 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表的《 2014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 报告》, 2014 年上半年投产的两座新建炼厂,即中国石 油四川彭州炼厂( 1000 万吨 / 年)和中化集团福建泉州 炼厂( 1200 万吨 / 年),将国内炼油能力首次推升到 7 亿 吨 / 年以上,达到 7.02 亿吨 / 年。 2014 年新增原油一次蒸 馏能力 3950 万吨 / 年,比估计的油品需求量增幅高出一 倍多。
年度专稿 NNUAL FEATURES
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摘 要 2014年,国内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速均低于预期,但在新炼厂投产和商储需求的支撑下,原油净进口 量首次突破3亿吨,增幅高达9.7%;石油净进口量增至3.205亿吨,进口依存度扩大至62.5%。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 加重,2014年成品油进口量缩减1000余万吨,净进口量降低到仅70万吨,为23年来最低水平。LPG市场迎来“第二 春”,化工原料需求推动LPG进口量达710万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进口天然气市场的扩张势头明显减弱,进口 依存度升至31%。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下跌利好中国增加进口,但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超过需求增长的油品 供应能力和利润下降的压力,将迫使炼油业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淘汰低效产能,并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量。 2015年中国可能重新变为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关键词 中国 原油 成品油 LPG 天然气 进口 出口 2014 年,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努力适应经济从高速增 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需求增幅减弱引起油品市场 销售不畅,而新建炼厂投产导致炼油能力过剩局面进一步 加剧。随着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速放缓至 7.4% ,估 计 2014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 2013 年的 4.0% 放缓至 3.5% , 而在这之前的两个 5 年计划即“十五”( 2001 - 2005 年) 和“十一五”(2006-2010年)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7%和 5.9%。不过,2014年,原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的净进 口量增加抵消了成品油和其他产品的减少,石油净进口量 增加1600余万吨,增长5.3%。 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新建商业储备基地投用提高了进 口原油需求,2014年进口原油较上年增长超过2600万吨。 丙烷脱氢( PDH )迎来投产高峰,多座新建 PDH 装置投 产促使 LPG 进口量大增 270 万吨。炼油能力过剩和开工率 下降迫使炼厂增加成品油出口,并大量削减进口,使2014 年成品油进口量缩减将近1000万吨。制造业和建筑业萎缩 造成原材料和燃料需求疲弱,从而使得包括石蜡、石油焦 和沥青在内的其他石油产品进口量下降。 2014 年,包括 原油、成品油、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增至 3.205亿吨(见图1和表1),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即进口依 存度由2013年的61.4%扩大到62.5%(见图2)。在过去10 年里,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翻了一番多(见表 2 ),面临 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大。 进口天然气市场继续扩张,但势头减弱。自2013年后 期以来,国内有3座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一 条新建的进口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但2014年天然气进口 量增幅只有12.6%,是自2006年中国开始进口天然气以来 增速最慢的一年。价格调高等因素使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
中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过去几年里我国炼油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炼厂在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炼油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
当前我国炼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政策松绑、原油供应充裕使得地炼企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产能过剩、油品升级、环保标准提升等因素也使得地炼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地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大,发债主体多。
我们将从行业的角度对地炼企业的生存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同时我们也将从装置规模、运行效率、财务数据等角度对地炼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比较。
一、地炼行业发展历程地炼主要是指除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其他大型央企(中国化工、中化集团)之外的地方炼油企业。
地炼的初始资本为民营资本或地方国资。
地炼企业的萌芽源于国内油田大开发。
在计划经济年代,全国掀起了一轮油田开发热潮,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陆续投产。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土地。
为了对地方政府、失地农民进行经济补偿,通常情况下油田会拿出一部分原油给地方政府或农村集体所有的小炼油厂。
由此,我国地炼开始萌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炼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成品油需求快速增长,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
地炼企业规模快速扩大,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九十年代末,经过清理整顿,大多数地炼企业炼油规模在30-50万吨/年,并且配套了热电、气分、聚丙烯等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加工能力,竞争力有所提高。
但原料供应不足、国家政策限制成为地炼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对重交沥青的需求旺盛,稠油供应充裕,且不受原油指标限制。
这是一个中石油、中石化不愿涉足的“微利”市场。
地炼企业抓住机遇,开始生产重交沥青。
由于技术不断改进,地炼企业逐渐形成了以加工重质高硫原油、燃料油为主,以延迟焦化装置和重油催化裂化为龙头的工艺路线,生产规模上升至100万吨/年以上。
山东省炼油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山东省炼油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山东省炼油石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近年来,山东省炼油石化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本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山东省炼油石化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发展现状1. 炼油能力不断增加:山东省作为国内炼油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炼油能力不断提升。
例如,青岛炼化、金城石化等企业相继新建扩建了大型炼油装置,推动了山东省炼油产能的快速增长。
2. 石化产品种类丰富:山东省的石化行业除了炼油以外,还包括塑料、橡胶、化肥等多种领域。
这些石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 环保压力逐渐增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法规的加强,山东省的炼油石化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
废气、废水排放问题成为发展的瓶颈,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4. 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山东省炼油石化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与解决方案1. 推进炼油装置升级改造:为了应对环保压力,山东省的炼油企业应加大炼油装置的升级改造力度,采用先进的脱硫、脱氮、脱硝等技术措施,减少废气废水排放。
同时,在新建炼油装置时,应将环保要求作为重要的指标。
2. 强化产品结构调整:炼油石化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加快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
发展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动炼油石化行业的创新发展。
4.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炼油石化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形成从严监管的氛围。
同时,建立健全的环保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
山东地炼使用进口原油的现状如何?来看看吧
⼭东地炼使⽤进⼝原油的现状如何?来看看吧 ⾃从2015年国家对地⽅炼⼚开放进⼝原油后,⼭东地炼对于进⼝原油的使⽤量也在稳步增长。
⽬前已有12家⼭东地炼获批进⼝原油使⽤权,⽽其中有9家(下表中打√的企业)已经正式开始享受这⼀政策红利。
进⼝原油使⽤权地区炼⼚名称使⽤配额申请进度⼭东菏泽东明⽯化√750已获批⼭东东营利津⽯化√350已获批⼭东东营垦利⽯化√252已获批⼭东东营亚通⽯化√276已获批⼭东潍坊潍坊弘润√530已获批⼭东淄博汇丰⽯化√416已获批⼭东东营天弘化学√440已获批⼭东滨州京博⽯化√331已获批⼭东潍坊鲁清⽯化√258已获批⼭东东营齐润化⼯220已获批⼭东⽇照海右⽯化320已获批⼭东滨州⽆棣鑫岳燃化240已获批 隆众⽯化⽹分析师李彦表⽰,除了获批时间相对较晚的海右⽯化等企业,前期获批的多家⼭东地炼已开始⾃⾏或通过代理进⼝原油。
⽬前每⽉⼭东地炼使⽤的进⼝原油占⽐已超过总进⼝量的10%,约为10-12%。
⽽上述9家⼭东地炼每⽉的进⼝原油配额平均约为400万吨,⽬前使⽤率已⾄少超过87%,说明各家的配额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浪费。
那么相⽐“两桶油”,⼭东地炼更喜欢使⽤哪些国家的进⼝原油呢?往下看。
可以看出,⾮洲、俄罗斯、中东和南美洲是⼭东地炼进⼝原油的四⼤来源地,⽽东南亚属于补充地区。
其中俄罗斯⼀个国家就能占到四分之⼀的份额,若单论⼭东地炼层⾯的客户竞争,俄罗斯将完爆沙特。
⽽油种⽅⾯,仍是以中质和重质原油为主,相对于硫含量,⼭东地炼对酸值的要求似乎更为苛刻,能够长期加⼯⾼酸原油的装置貌似有限;不过得益于近年来装置的⼯艺升级,硫含量的⾼低不再是左右采购的绝对性因素,⽐如近期京博⽯化从沙特进⼝的73万桶沙重原油,就是典型的⾼硫原油。
另外,不同油种具有不同的优势。
例如上表中的阿曼原油,⽯脑油收率⾼,柴油馏分性能较好;科威特原油出的减压渣油是优质的沥青原料,也可作为焦化原料;刚果的杰诺原油,⽯脑油和渣油收率适中,减压渣油可作为催化掺渣原料,是加⼯的热门油种之⼀;哥伦⽐亚的卡斯蒂利亚,是重质深贴⽔原油,加⼯性价⽐不错;俄罗斯的ESPO原油,中质低酸,减压渣油性质好,当前国内进⼝量很⼤。
2014年中国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4年中国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6.5%左右,世界平均增速1.2%左右,但进入2014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5.3亿吨,同比增3.4%(下表),进入慢速增长阶段,石油对外依存度由上年的59.3%增至60.4%,首次突破60%。
1 2014年我国石油市场的十大特点1.1 原油产量持稳,连续五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的水平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1亿吨(下图),同比略增0.6%,尽管增幅较过去两年有所下降,但产量依然为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中国石油原油产量11364万吨,同比增长104万吨;中国石化累计生产4378万吨,同比仅增长2万吨。
1.2 2014年原油加工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5亿吨近年来,随着我国炼油能力的提高,原油加工量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14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5.0277亿吨(下图),同比增长5.3%。
1.3 原油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亿吨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下图),同比增长9.5%,远高于2013年4.1%的增幅,为2011年以来最快增速。
2014年原油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彭州炼厂以及中化泉州炼厂已经开始投产,中国化工集团自2014年5月开始使用其每年1000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
此外,10月份以后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除了作为原料进入炼厂外,增量也主要流入原油储备库。
1.4 原油自美洲进口成为新增长点,哥伦比亚跻身我国进口来源前十强从进口地区来看,中东依然是我国进口原油的最大来源地,非洲位居第二。
2014年,除亚太外,我国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油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从美洲和中东进口原油数量增长较快,尤其是从美洲进口原油同比大幅增长18.6%,进口份额由2013年的10.0%增至10.8%,从中东进口原油数量同比增加9.6%,所占份额也由2013年的51.9%增至52.1%。
而从前苏联的进口量虽然较2013年增加6.6%,但所占份额却由上年的13.0%降至12.7%。
王基铭:低谷期最适合石化产业结构调整
王基铭:低谷期最适合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4年第9期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对地炼加工进口原油政策的逐步放开,可能会有更多的地炼企业加大化工转型。
文 | 见习记者张墨思近年来,成本过高、产能过剩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一直是困扰中国石化产业难题。
适逢石化产业的周期性低谷期,石化产业的转型契机何在,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认为,中国石化产业正处于周期的低谷期。
与前四个周期的8-10年相比,本轮周期将延长12年左右。
而未来3-5年,世界石化产业将达到景气周期的高峰。
日前《能源》记者就当前周期下中国石化产业的市场机会等产业热点问题,对王基铭进行了独家专访。
《能源》:近年来,随着北美页岩气和中东天然气液的开采,世界炼油乙烯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您认为其特点有哪些?王基铭:我认为,世界炼油乙烯产业的特点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全球以炼油乙烯为代表的石化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增长。
2013年,世界炼油能力已经达到了47.9亿吨/年,预计2012-2020年将以每年1.05%的速度增长,2015年和2020年世界炼油能力将分别达到49.61亿吨/年和50.01亿吨/年。
世界乙烯加工能力将在2020年达到2.02亿吨/年,需求将达到1.77亿吨,开工率预计将上升至87.4%。
第二,世界炼化工业格局中,北美、中东、亚太三足鼎立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强。
2013年三个地区的炼油能力已经占全球64%,未来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
第三,炼化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
原油资源从轻质化态势向重质化转变;交通运输燃料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环保压力等都成为主要因素。
第四,生产过程和产品清洁化将成为炼化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五,页岩气、煤炭、生物质等资源将为炼化工业原料提供更多的选择。
另外,炼化工业技术也正在与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的方向发展。
《能源》:石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那么目前这一周期与以往有哪些不同?目前,石化企业有哪些潜在的机遇?王基铭: 判断石化产业的景气周期主要有三个指标:世界经济增长率较高(通常是GDP增长连续三年高于3%);石化装置开工率较高,一般达到80%以上;石化产品毛利较高。
山东地炼行业报告
山东地炼行业报告山东地炼行业是指在山东省地区从石油原料中提炼石油制品的产业。
地炼行业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山东地炼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现状。
山东地炼行业是山东省石油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
山东地炼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营、济南、青岛等地,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目前,山东地炼企业主要生产的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等,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需求较大。
二、存在问题。
然而,山东地炼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山东地炼企业在原料供应和环保治理方面存在一定压力。
其次,山东地炼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再次,市场竞争激烈,山东地炼企业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
三、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存在的问题,山东地炼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未来有望呈现以下趋势。
首先,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山东地炼企业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其次,山东地炼企业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再次,山东地炼企业将加强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山东地炼行业作为山东省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山东地炼企业将不断完善自身,提高产业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山东地炼行业也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地炼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浅析中小炼化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浅析中小炼化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能源竞争日趋白热化,本文通过对国内炼油现状的介绍,以山东地方炼油为例分析了目前中小炼油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发展机遇。
标签:垄断并购政策环保管理客户需求世界各国对石油的竞争使得石油已经步入高油价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内成品油消费的高增长。
我国成品油市场是以石油、石化两大集团为主导,社会经营单位、地方炼化和外资企业等多种成分共存的市场。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成品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炼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的生存并发展。
1 中小炼化面临的形势严峻市场风云变幻多端,中小炼化面临的内忧外困形势非常严峻,原油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和燃油税消费税税负增加、企业规模较小、管理落后、产品质量差别大等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
1.1 原料难求、销售不畅:由于我国的石油市场高度垄断,作为中小炼化主力军的地方炼厂始终没有在原油采购权和成品油分销权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①目前地炼加工原料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每年仅160万到17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二是从国外进口燃料油,地炼企业无原油可炼,只能以燃料油代替;三是回收油田核心区外“散井”的原油。
由于配额少、进口燃料油贵、“散井”的原油不稳定,三种原料来源都无法满足地炼企业的生产。
山东省保留下来的21家炼厂,年总产能接近5000万吨,但2010年的加工量仅有产能一半约2600万吨。
②地方炼油企业一直没有成品油市场销售权,更没有完整的配套销售体系,只有通过有资质的中间环节层层让利来销售,市场占有率低。
1.2 企业规模较小:①国家引导炼油行业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发改委明文规定,2011年我国将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至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2011年4月份又调整为“限制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等生产装置”,且要求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在2013年前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
山东地炼行业分析及金融服务建议
山东地炼行业分析及金融服务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基础工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作为我国石化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地炼行业是山东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山东地炼行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建议,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山东地炼行业概况地炼是指将进口原油在中国国内炼油企业进行加工、提炼,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油。
在地炼行业的发展中,山东作为中国炼油产能最大、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优势。
1. 产能优势:山东地炼行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包括炼油、化工、储运等环节,形成了成熟的产业体系。
目前,山东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已经超过5000万吨/年,占全国炼油产能的比重较大。
2. 区位优势: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了石油原油的进口和成品油的出口,同时也为地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品油需求量逐年攀升,为地炼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尽管山东地炼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1. 产能过剩:由于过去几年山东地炼行业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目前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2. 技术滞后:相比于世界先进水平,山东地炼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较低。
3. 环保压力: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地炼企业受到了严格的环保监管和限制,环保压力增大。
4. 资金压力:地炼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受制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等因素,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三、金融服务建议针对山东地炼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金融服务,以支持地炼行业的稳健发展。
1.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地炼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
炼化一体化发展现状地炼呈现数量多且规模小特点
炼化一体化发展现状地炼呈现数量多且规模小特点炼化一体化发展现状:地炼呈现数量多且规模小特点炼化一体化是指在同一生产单位集炼油和石化工艺为一体,实现原油加工和石化产品生产的一种综合化发展模式。
炼化一体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动,成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地炼作为炼化一体化的一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中呈现出数量多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地炼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其数量多、规模小的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地炼一体化的发展现状表明,我国地炼数量众多,尤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或拟建的地炼项目超过100个,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山东、浙江、广东等省份。
这些地炼项目既有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的自建项目,也有合资合作的项目。
地炼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和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地炼一体化的数量多而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沿海地区集中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为地炼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地方政府鼓励本地企业发展,通过引进外资或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加速地炼项目的推进。
这也导致了地炼数量增多、规模相对较小的现象。
此外,由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和市场需求旺盛,地炼项目可以更直接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所以地炼一体化的规模相对较小,但满足了市场需求。
尽管地炼一体化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带来的效益和影响不可小觑。
首先,地炼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大量的投资和人员流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税收的增加。
其次,地炼一体化项目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石化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提升了国家在石化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地炼一体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地炼一体化仍将是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山东地炼情况介绍
山东地炼纪佳华###################################################### ################至2009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77亿吨,居世界第二,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巨头凭借27%的炼厂数量却占据了全国76%的能力,一方面是因为两巨头旗下炼厂加工能力强(中石化的20家炼厂中,有8家达到千万吨的年加工能力,分别是燕山石化、齐鲁石化、高桥石化、金陵石化、茂名石化、镇海石化,广州石化和青岛石化;中石油的16家炼厂中,也有8家达到千万吨的年加工能力,分别是抚顺石化、辽阳石化、兰州石化、广西石化、大连石化、四川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和华北石化),另一方面,两巨头手握稳定的原油资源,确保旗下炼厂长期保持80%以上的平均开工率。
与地方炼油企业相比,两集团的炼厂加工能力在全国的炼厂有绝对的优势,除了在山东。
中石化在渤海地区有三家炼厂,分别是齐鲁、大连和青岛石化,总加工能力约为2500万吨,中石油在山东则无嫡系炼厂。
目前山东地炼的原油加工能力已超过5000万吨/年,占据全国地炼近60%的份额。
山东地炼拥有催裂化能力1731万吨/年,沥青能力800万吨/年,焦化能力1600万吨/年,加氢装置能力1300万吨/年,气体分离310万吨/年。
不少地炼企业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经历过改制,在央企和国家不利政策的夹缝中求生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形成特有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地炼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海化、弘润、昌邑石化等利用船运业务降低运输成本;金诚石化操作灵活,对客户优惠幅度较大;东明石化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争取豫北、皖北、鲁西南、苏北以及河北部分客户;恒源、垦利、利津、海科等则截留大部分河北和东北的客户。
山东地炼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以拥有胜利油田的东营市,和以其为中心的鲁北地区(东营、潍坊和滨州),仅东营一市就拥有全省30%的地炼企业和38%的原油加工能力。
重整山东地炼
重整山东地炼近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向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下发《关于加快全省地炼企业转型发展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复函》,同意地炼企业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暂用名,以工商登记注册为准)。
该集团公司由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发起成立,按照股东协议、公司章程等募集资本,组建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集团公司。
炼化集团成立后,不仅将在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领域开展生产,还将在原油和成品油运输、成品油销售等方面进行整合。
产能过剩成最大隐忧最近,当国内其他省市92号汽油零售价仍然处在“6字头”之际,山东不少加油站的价格则下探至“5字头”甚至“4字头”。
记者从济南的工业南路和英雄山路上的多家加油站看到,很多家加油站都在醒目位置张贴价格优惠的广告牌,中石化的92號汽油最多可以便宜0.6元,中石油可以便宜0.8元,民营加油站甚至能便宜1元以上,加一箱油可以节省30—50元。
加油人员告诉记者,山东境内的加油站“价格战”从三四月间“开打”,国有和民营品牌加油站悉数卷入。
业内人士指出,受惠于原油进口政策的改革红利,山东地方炼油(地炼)产能释放,使得当地成品油供给充足,并随之孕育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但他们同时也认为,在成品油消费增长乏力、能源消费结构逐渐转变之际,国内仍有不少炼油设施在建,目前产能进一步过剩会成最大隐忧。
山东的地炼企业最集中,炼油产能1.89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能力的26.62%。
其中地方炼油企业炼油能力1.13亿吨,占山东当地产能60%。
山东地炼目前炼油能力普遍较小,常减压、催化、加氢以及焦化等主要装置单套体量小,未形成规模效益,在能耗、维护成本等生产成本上高于主营炼厂。
另外,地炼企业下游深加工能力发展不足,烯烃、烷烃、芳烃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投入不足,全产业链布局能力亟待加强。
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山东地炼面临更大压力。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说,按照全球炼油平均开工率83%计算,我国炼油产能过剩一亿吨,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率大约在13%至18%。
山东地炼行业分析
山东地炼行业分析
山东地炼行业是指山东省内的石油炼制业,主要从事原油加工和石油产品生产。
山东地炼行业在山东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山东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首先,山东地炼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山东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和消费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备和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山东地炼行业在满足当地石油产品需求的同时,还能向周边地区提供石油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其次,山东地炼行业技术水平较高。
山东地炼行业引进了先进的石油加工技术和设备,具备了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
许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这些技术优势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还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山东地炼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大,市场份额高。
山东省内有多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如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等,这些企业占据了山东地炼行业的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然而,山东地炼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受全球石油价格波动和国内石油市场竞争的影响,山东地炼行业的盈利能力较低,企业利润率受到压缩。
其次,山东地炼行业面临环保压力较大,石油加工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大环保投入与改造。
总结来说,山东地炼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技术水平较高,市场
份额较大,但也面临着利润下降和环保压力加大的问题。
山东地炼行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地炼全景图: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山东地炼全景图: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在中国炼油市场中,地方炼厂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地炼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不可忽视的资源,特别是在我国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市场供应中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在原料采购上,地炼不仅是进口燃料油的主力军,而且近几年国家释放原油进口放开的信号,地炼加工进口原油与国产原油的量持续攀升。
正是由于地方炼厂不可忽视的地位,最近五年来,中石油、中化、中化工、石中化等石油大鳄纷纷抢滩地炼市场,或者收购地方炼厂,或者争夺地炼原料供应,或者与地炼加强成品油采购方面的合作,热点频出,在炼油行业内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热潮。
2014年,据机构对中国121家地炼统计,总炼油能力为17550万吨/年,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23%;其中山东地炼总炼油能力在12410万吨。
占到地炼总炼油能力的70%。
近五年来,除山东地炼炼油产能保持高速的增长外,其他地区的地炼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所以我们就以山东地炼作为主要研究标的,来看看近五年以来山东地炼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
山东地炼的炼油能力近五年来,山东地炼炼能增速保持着高速增长,一直是全国炼油产能扩张的主要贡献者。
2011年,山东地炼炼能增速高达32%,同比增速翻了将近四倍,此后产能扩张速度开始放缓。
2014年山东地炼炼能增速仅在10%.较三年前下降20%。
据机构对山东36家地炼统计,2014年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装置(常减压装置)总炼油能力为12410万吨/年,较五年前增加6810万吨.平均炼油能力为344万吨,较五年前增长189万吨或121%。
2014年依然是山东地方炼厂大幅扩能的一年。
例如日照晨曦、岚桥港口石化、海科瑞林分别建成300-35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
二次装置方面,2014年催化装置(包含重油催化装置)能力为5692万吨/年,较2013年增加1305万吨/年或29.75%;焦化装置能力5060万吨/年,同比增加915万吨/年或22.07%;汽柴油加氢装置能力6645万吨/年,同比增加1995万吨/年或42.90%。
山东省地炼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
山东省地炼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山东省是我国地方炼油企业最为集中、地炼产能最大的省份,长期以来,山东地炼面临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初加工产品占比高等问题,炼化行业亟待重新洗牌。
持续低油价和石化行业破垄断下放原油“双权”创造了山东地炼发展的契机,为对标国际及沿海七大炼化基地的千万吨级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山东省着手建设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其目的是推动地方炼厂更深层次的合作,优化整合地方炼油企业在原料采购、物流配送、资金流通、产品优化等方面的配置,实现资金、物流方面的统筹,提高炼化行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也必将造就山东地炼的跨越式发展。
一、我国地炼行业目前状况(一) 石油炼化行业简介石油炼化是指将原油通过一、二次加工装置生产各类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油、石脑油、液化气等)的过程。
其中,一次加工主要为常减压蒸馏,系物理过程;二次加工是指将重质馏分油或渣油经过各种裂化生产轻质油的过程,以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
除此之外,部分经二次加工产生的各种气体可以进一步加工,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和各种化学品,包括石油烃烷基化、烯烃叠合、石油烃异构化等。
所谓“地炼企业”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炼指除“三桶油”外剩余炼化企业,截至2018年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炼化产能合计约占全国的59%,剩余41%可归为地炼;狭义的地炼指“三桶油”和中字头/国字头企业(央企)外的炼化企业,规模较大的还包括中国化工集团、中化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等,剩余的34%归为地炼(含陕西国企延长石油2%)。
考虑到三桶油和央企的强势地位,”去产能“的目标势必落在34%的狭义地炼肩上,本文重点也为狭义地炼。
炼化圈口口相传两个”70%“,即全国地炼70%在山东,山东地炼70%在东营。
依靠共和国早期发掘的胜利油田与邻近渤海/黄海的天然区位,加之省内发达的公路体系、背后广阔的经济腹地(环渤海、中原、部分东北区域等),虽经历多次政策遏制、三桶油挤压,地炼企业在夹缝中存活了下来。
山东地炼行业分析及金融服务建议
山东地炼行业分析及金融服务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炼油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行业之一,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
山东作为我国的炼油重镇,拥有众多的炼油企业和丰富的炼油资源,其地炼行业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对山东地炼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金融服务的现状,提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建议。
一、山东地炼行业现状分析1.产业规模和产值山东地炼行业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地炼基地,拥有多家大型炼油企业,如中海油、山东华鲁、齐鲁石化等。
这些企业在炼油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等方面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统计,山东地炼行业年产值数十亿元,成为山东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之一。
2.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山东地炼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逐渐提升。
在产品种类上,山东地炼企业能够生产出多种规格、多种品质的石油制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山东地炼企业在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3.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山东地炼企业面临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激烈竞争,其产品遍布全国并出口到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但由于山东地炼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其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二、山东地炼行业面临的问题1.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不足虽然山东地炼企业在技术水平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加大力度,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环保和安全生产压力增大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地炼企业需要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和安全生产审查。
这不仅需要企业增加投入,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金融服务不完善当前,山东地炼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资金流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以支持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服务建议1.加大对地炼企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山东地炼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贷款、授信、担保等方式,解决其融资需求,支持其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大。
山东省--2014全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4 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
SHANDONGSHENGHUANJINGZHUANGKUANGGONGBAO
◎ 主要措施与行动
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在污染治理方面,不断强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的约束机制,倒逼 上游污染源加严标准,对长期不达标或水质不稳定断面的责任地区采取约谈、现场督察、涉水建设项 目限批或从严审批等综合措施推动地方政府落实治污责任。2014年,共对7个地区的政府负责人进行了 约谈,对24个超标断面进行了现场督查,对10个县(市、区)涉水建设项目限批或从严审批。将“治用 保”治污体系向小流域延伸,对省控主要污染河流监测断面进行了优化调整,新增16个省控断面。督 促地方政府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90座,形成 污水处理能力1270万吨/日,完成城市污水管网8794.9公里。印发《全省污水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 规范》,引导涉水企业开展污水排放口规范化改造,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大力解 决污水直排环境问题,省政府挂牌督办的第一批253个污水直排口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并启动了第二次 全省城市(含县城)污水直排环境问题专项调查,将调查范围扩大至整个城市建成区所有河流。在全国 重点流域治污考核中,赢得了淮河流域“七连冠”、海河流域“五连冠”殊荣。在循环利用方面,以循 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再生水截蓄导用设施,加快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体系。全年共利用再生水5.8亿吨,相当于50多个中型水库的调蓄水量。南四湖流域已建成大型区域再 生水循环利用工程16项,年可消化再生水1.78亿立方米,增加农灌面积188万亩。在生态保护方面,建 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构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努力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全省已建成人工湿地120 多处,总面积达23万亩,修复自然湿地80多处,总面积达24万亩。深入推进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 作,继南四湖被列为全国首批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后,马踏湖、云蒙湖也相继入选并获国家重点 支持。
地炼企业发展现状及分析——基于对东营地区42家地炼企业的实地调研
三 自身 的产 业链 对 地炼 企 业的 影响 分 析 1 . 输入环 节一 一原料 来源 国办发[ 1 9 9 9 1 3 8 号《 关于清理 整顿 小炼油 厂和规范原油 成品油流通 据调 查, 地炼 企业 的原料来源 主要有三种 途径 : 国家定额分 配 、 国 秩 序的 意见》明文勒令 地炼 企业 进行整改 。 其原 因是 : 这一时期 , 地炼 际期 货贸易和落地油 ( 指采油过程 中没有进 入集输管 线而散落任 采油区 市场。 企 业存在无规 章生产、 私 建乱建 、 私下倒 卖转手原油进行土法炼 制等混 地面的石油 或不法分子从输 油管线凿孔偷盗而泄露 出的石油 等) 乱现象 , 严重扰乱 了 行业 原料和市场秩 序。 国家 从深 化炼油炼 化改革 的 角度 出发 , 全面调 停 关闭不合格的 地炼 。 资料 显示 , 经过大 力度 整改 , 全 国原油一次加 工 能 力1 0 0 万吨 以下 ( 含1 0 0 万吨 ) 的1 9 3 家地炼 中关闭了 l 1 l 家, 占总数的6 0 %, 整 个山东 范围内仅保 留 j ' 2 1 家规模较 大的地炼 企
方式, 对山东省东营市地炼 企业发展现状 进行 深 入调查。 在此 基础上 , 从 万吨原油 。 毋庸置疑 , 地 炼企业 是东营市 的支柱产业 , 是成 品油保障体 系中不 生存的外部环境 ( 国家政 策、 地方政 府态度、 国际原料油市场、 大型石油公 然而 , 地方政府 折中保护势必在 一定程 度上助长地 炼偷 司影响以及东营区域 优势等) 和 自身的产业链 ( 输入环 节的原料 来源、 中间 可或缺 的力量 。 导致地 炼不健 康发展的态势。 环 节的 生产加 工 、 输 出环 节的产品 销 售等 )两大 方 面分析 其所 面临的主 要 问 税 漏税 的气焰、 3 . 国际原料 油市场对 地炼企业 的影响 题, 以期提供借鉴并使地炼企业健康 发展。 目 前, 我国地炼 企业没有原油进 口配额 , 大 多从国外期 货市场 进 口 【 关 键 词 】地 炼 企业 ; 面临 问题 ; 影 响 分析 燃料 油进行加 工。但是 , 燃料 油市场 不稳 定、波动较 大 , 没有大容量 油 罐的地炼 无法 “ 低买高卖 ” , 所以受 国际原料油市场影 响颇为严重, 尤其 引言 地炼 企业生 产成本 1 3 益加 大。以燃料 油为生 改 革开放后 , 我 国经 济的迅 速发 展带 动国内成 品油消 费的快 速增 是 国际原油价格 不断攀升,
山东地方炼油企业“调油黑幕”被央视曝光
山东地方炼油企业“调油黑幕”被央视曝光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以下简称“山东地炼”)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3月15日,东营、滨州等地不法厂商利用车用调和油,从中牟取暴利,其“调油黑幕”被央视曝光。
一时间,“山东地炼生产不合格汽油”“你加的汽油有毒”等消息传开,矛头直指山东地炼。
“社会调油商和山东地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
”3月16日,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对此解释。
颇有意味的是,此时距离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仅一月有余。
《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
在东营、淄博等地政府及地炼企业人员看来,山东车用调和油“黑幕”曝光,与之不相关的山东地炼中枪,其背后两桶油身影隐现。
山东地炼“中枪”“调油黑幕”被媒体曝光两天后,山东省宣布自3月17日起,在全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车用“调和汽油”专项整治和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行动涵盖了该省范围内所有汽油、所有成品油、所有化工企业和单位,并全面摸排黑窝点、黑作坊、地下生产车间、无证生产企业和单位等,排查所有生产、勾兑车用“调和汽油”的情况。
“山东地炼在该事件中躺着中枪,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李彦对此解释称,社会调油商和山东地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
他说,长期以来,消费者普遍存在误区,认为“汽油”和“调和汽油”是完全独立的两个词,“汽油”来自正规炼厂生产,“调和汽油”则是来自不正规调和商、山东地炼,而实际上,所有的成品汽油都需要经历调和的过程。
李彦介绍,调和汽油分为简单调和、复杂调和两种,两桶油旗下炼厂和山东地炼多为前者类型,不同的是社会调油商多采用后者类型,这也是媒体曝光的类型。
上述人士亦指出,社会调油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选取多种原料进行调和,调和比例和方法相对复杂,想在油品质量达标的同时,把成本压到最低。
这一背景导致不法调油商在丰厚利润诱惑下,不惜采用违规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地炼现状分析山东是地炼大省,有大小地炼企业40家左右,按规模分为三类:一、单户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有21家,都是曾国有企业背景;二、单户销售收入在50-100亿元内的有10家左右,不乏集团规模在百亿以上的,多数以民营企业为主;三、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下的有10多家。
不少地炼企业经过十几年风风雨雨,经历过改制,在央企和国家不利政策的夹缝中求生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并形成特有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地炼企业发挥各自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山东地炼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主要集中在以拥有胜利油田的东营市, 和以其为中心的鲁北地区(东营,潍坊和滨州) 。
在市场激烈竞争及当前油品升级压力下,山东地炼面临三方面的困难:(1)油源是限制地炼发展的主因之一,国家对于原油进口资质有严格的限制,地炼企业一般不具有这种资质。
这种限制政策是国家从对外谈判角度做出的决定,从宏观上来讲,是很正确很有必要的。
而对地炼来讲, 这项政策给企业的原料渠道带来极大的障碍。
因此山东地炼选择燃料油作为生产原料实为无奈之举, 燃料油在山东已成"刚需" ,这在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炼厂并不多见,山东地炼通过技术革新, 掌握炼制燃料油的先进工艺,但利润较炼制原油低。
(2)山东地炼的产品相对单一, 如果企业一再单纯的扩大产能, 继续走成品油的路线, 那就是死路一条.原因在于这些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能不能保本尚且还是疑问,而且不论在原料还是在供销环节,都很难避开中石化这个麻烦的"主管"兼对手.(3)政策舆论方面限制:国经贸石化[2000]1095号文保留了21家山东地炼企业,其余地炼淘汰、关停;中石化曾以青岛炼化项目要挟山东政府,要求关停 1000万吨的地炼企业。
这几种缺德又不合法的做法最终在多方阻扰下不了了之。
山东地炼多数经过千锤百炼,企业实力较强,面对经营困难,有以下三方面对策:(1)呼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宽松:2009 年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向中央提交了五条建议:一是允许地炼自主进口原油; 二是准许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三是对作为加工原料的燃料油按照收率 60%-65%征收燃油税;四是用石脑油,溶剂油作化工原料的,免征其燃料油消费税;五是对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而在 200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97 号"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一文,该文中明确对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运输,航运,国有经济应保持绝对控制力。
国务院对石油行业早已定下基调和原则,可以预见地炼指望政策倾斜,结果不会乐观。
(2)升级转型求生存:现在各地炼企业都已看清,抱着成品油加工不放,单纯扩大产能,是没有出路的。
面对日益紧张的油源,不少企业开始谋求转型, 逐步扩大精细化工类产品占比。
山东地炼在原料和销售环节与央企无法比拟, 单纯的炼化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应谋求多元化发展或转型。
在山东, 地炼企业的炼化产业将由现在对央企的优势,逐渐成为央企炼化力量的补充。
(3)寻找靠山:面对山东地炼这一"无米巧妇",央企都有所行动。
在 2009 年5 月 18 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定,拟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中央企业实施参股兼并重组。
握有大量原油资源的国企以入股、参股甚至控股的方式进入山东地炼,是双赢的办法。
同时山东地炼会增强自身实力来提高谈判砝码。
山东地炼与三大国有石油企业相比仍处于劣势地位,但地炼是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国家“上大压小”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有石油企业加快收购地炼的压力下,地炼不断加大产能扩张步伐。
地方炼油厂已经成为中国成品油供给的一支重要力量,山东省数量最多。
山东地炼主要以加工汽柴油为主,精细化工为辅,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及周边省份,如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和江苏四个省区对于山东的地炼企业销售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山东地炼正在积极应对油品升级带来的压力,从去年开始,逐步上新设备提高油品等级或是向精细化工产品逐步转型,继续与两桶油博弈。
对于实力较弱的小型地炼(50亿元销售规模以下),若没有能力进行此次升级转型,就会面临被动发展,几年后可能被大型国有油企参股甚至兼并。
滨州是山东石化企业较集中的地区之一,生产规模以以京博石化为首的规模以上炼油企业近10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2家(京博石化、滨化集团),50-100亿元的3家(永鑫化工、***、鑫岳化工),均以实体生产经营为主,成立年限较长,经历过政策及市场的多年洗礼,自身实力较强,当地影响力较大。
以中等规模的山东***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1.企业规模:山东**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主要包括150万吨/年重交沥青装置;100万吨/年重油催化制烯烃装置,配套2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4万吨/年MTBE 装置;100万吨/年混合油加氢精制装置,配套20000Nm3/h干气制氢装置;1万吨/年硫磺回收联合装置配套230t/h溶剂再生及50t/h酸性水汽提装置; 50万吨油品储运设施。
主要产品有丙烯、丙烷、MTBE、民用液化气、汽油、柴油、硫磺、油浆、沥青等。
截止,**年12月,总资产34亿元,销售收入60亿元,净利润3.75亿元。
2.当地影响力:该企业是**县招商引资过来的明星企业,是当地纳税大户,地炼行业中位于京博石化、永鑫化工之后排名第三位。
在整个山东地炼中排名中等以上水平。
3.区域内银行支持情况:截止2013年6月,合作银行15家,授信总额41亿元,授信敞口19.6亿元,实际占用敞口14.3亿元。
国有银行占比38.6%。
4.原材料渠道:(1)、在原材料采购方面:该公司原料采购主要以山东**化工有限公司为窗口从国外进口为主,国内采购为辅。
A.国外进口:该公司国外货源充足,在境外设有子公司,采购价格实行期货现货一体,套期保值,境内境外联动等方式,该公司配有多年市场价格分析经验的专业人员,能掌握国际石油行情走势,随时关注价格波动,能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选择合适价格;且在燃料油锁价方面,该公司一般采取在国内销售价格的基础上锁定盈亏值,在国内价格锁定的基础上随时监控国际油价,一旦低于国内锁定的价格,该公司即立刻锁价。
在价格高企时,可通过转月、纸货市场买卖等方式降低贴水价格,从而保证了一定的利润,规避了风险。
B、国内采购:主要从中海油、中石油等大型源头企业有选择性的采购合适油品,减少中间交易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交易时,该公司采用快进快出的方式,缩短交易周期,从而避免了市场风险。
C、该公司存储能力充足,在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能合理有效调配油品进出。
5.市场销路情况:(扬长避短)(1)、产品销售方面:A、加入国内大型石油供销商务平台,加强市场价格掌握度;B、终端产品销售采取批发客商和终端消费群客户比例分配,适时调整,一方面保障产品销售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终端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产品利润率;C、该公司存储能力相对较大,针对市场价格波动可存可销,市场选择性相对较大。
(2)、下游市场分析(主要客户交易量变化)A、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相关行业开工增加,夏季至年底一直都是石油行业黄金阶段,此时汽柴油需求将大大提升;目前该公司汽柴油销售一是大型批发商、二是终端消费群,并计划逐步提升终端销售占比;同时该公司与高速集团、龙口港船舶燃料供应公司的合作将大大拓宽汽柴油销售渠道。
B、末端副产品主要销售给省内大型石油加工企业,产品需求稳定,回款快,诸如:中化工昌邑石化、海科化工、汇丰石化、利华益集团、华星石化等都是该公司的优质客户;C、气分装置产品-液化气,作为化工原料,主要面向化工深加工行业,此类产品在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利润较大。
6.行业状况:上半年,我国石油石化生产总体运行平稳,油气采掘业稳定增长,原油产量增长较快,增幅创近年来较高水平,天然气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石油加工业规模扩大,石油石化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市场供应较为充分,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油气和石油石化产品需要。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至6月,国内累计生产原油10361.5万吨,同比增长4.3%;国内累计加工原油23679万吨,同比增长4.1%。
进入2013年,随着新建、改扩建炼油项目投产,我国石油加工规模明显扩大,成品油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但受石油消费增速回落,特别是工业消费增速回落影响,成品油产销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其中,汽油、煤油产销两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柴油产销总体回落,创近年新低。
1月至6月,国内累计生产汽油4885.3万吨,同比增长14.1%;累计生产煤油1190.8万吨,同比增长16%;累计生产柴油8563万吨,同比增长0.1%。
另据统计,1月至6月,国内累计生产润滑油284.3万吨,同比增长4.4%。
石油化工基础类产品生产稳定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1月至6月,国内累计生产乙烯794.5万吨、纯苯366.3万吨、合成氨2893.9万吨、农用化肥401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9.4%、6.1%、8.6%;累计生产初级形态的塑料2830.4万吨、合成橡胶197.7万吨、合成纤维单体1172.7万吨、合成纤维聚合物861.4万吨、合成洗涤剂466.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8%、6.1%、7%、6.2%、10.9%;累计生产化学纤维1990.1万吨、塑料制品2929.8万吨、农用薄膜87.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8%、8.2%、18.1%。
7.未来规划及产业升级应对:(1)、消费税新政对企业的影响:该公司原料主要为:燃料油;产品主要为:汽油、柴油、液化气、MTNE、丙烷、丙烯、沥青、芳烃、重芳烃等,在采购环节该公司严格按照税法制度缴纳消费税,经生产加工后液化气、MTNE、丙烷、丙烯、沥青、芳烃、重芳烃等大部分产品不需缴纳消费税,无论是在消费税新政实施前还是消费税新政实施后,该公司销售环节缴纳的消费税完全可以从采购环节抵减,故消费税新政的实施对该公司影响不大。
(2)、环保新政对企业的影响,(国三国四油品升级应对):该公司在项目建设初期已得到省环保局及相关单位的认可,并有省环保局签发的环保批文以及排污许可证件;生产装置建设同时配有环保装置建设,诸如:污水处理厂,硫磺回收系统等;实现装置运行后废水、废气回收再利用,排放指数达标。
该公司目前已建有加氢装置,装置设备新颖,工艺技术先进,去年已投产运行,产品已达到国四标准,本开工周期过后,进行部分技改并更换催化剂,产品达到京五标准;该公司在2013年将建设完成50万吨汽油加氢装置(超越此次行业升级),本装置引进法国Axens PrimeG+国际先进技术,加氢后的汽油可达到京五标准;该公司2014年将建设完成220万吨/年加氢裂化,120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催化连续重整装置预引进国际知名公司UOP或IFP最新一代技术,加氢裂化装置预引进国际知名公司UOP或Cheron先进技术,同时为保证加快工程进度及先于国家汽油升级标准,分别由中石化洛阳院和中石油华东设计院对以上两套装置进行工程设计,目前工作进展在合同商务谈判阶段,此装置均将按照国五标准建设,届时生产出的汽柴油将达到国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