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鹬蚌相争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_课件
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
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互不相 让、相持不休的原因:他们都只想 (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没想到这 样做的结果会是( 两败俱伤 )。
渔夫提走了鹬和蚌,望着鱼篓里的这两个
家伙,心想:
;这时的鹬和蚌
将变成渔夫的美餐,不禁垂头丧气, 鹬 万分后悔 地说 , 蚌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
选择一项或两项适合你的作业:
1、回家把“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讲给
父 母听。
2、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再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体
会它蕴含的道理。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 得意洋洋 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 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的!”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
让谁。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
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 喜笑颜开 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 让谁。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告诉赵王,赵国是 故事里的 ,燕国就是 ,秦国就是那个 。 如果赵国和燕国打起来了,最终结果 就是 , 就会乘虚 而入,吞并赵、燕两国。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就可能两败 俱伤,反而让第三方从中获利。 教我们:做事要权衡得失,相互谦让,如 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 两败俱伤,损人也不利己。
愚蠢的农夫,愚蠢的鹬和蚌
杨润、姬嘉怡、陈雅婷
鹬
蚌
思考:
这篇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课件ppt
带问题自读课文,交流讨论: • (1)那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鹬和蚌相争的起因?请把起 因概括的批注在相关句子的旁边。 • (2)鹬和蚌是怎样争的?找出描写鹬和蚌争斗时的语 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它们的心情和激 烈的场面,写下批注。 • (3)鹬和蚌相争了多长时间?请在文中划出来。他们 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 (4)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他们错在哪里?这则寓 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4.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 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 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 ,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秦王心里明白:如果直 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 ,他一直在等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 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 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 ,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 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 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 大的力量呢?
(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没想到这
样做的结果会是( 两败俱伤 )。
这时,从船上走下一个渔夫,他看见
了河蚌和鹬鸟,走过去,轻而易举地把它 们捉走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渔夫提走了鹬和蚌,望着鱼篓里的这 两个家伙,心想: 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 说 ,蚌 地说 ;这时 地 。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
肉,蚌( 夹 )鹬 。
鹬用尽力气也摆脱不了被河蚌钳住的 嘴,它无计可施,懊悔不该啄着河蚌。
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
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 寓言两则,鹬蚌相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课面试试讲课件
你不松开壳儿,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 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
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
明天不下雨,
没有了水,
明天拔不出来,
吃不到东西, 你也会饿死在
你就会干死在
这河滩上!
这河滩上!
“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 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 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 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 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夹(
)住
)菜
夹(
)衣
)克
皮夹(
为什么争? 怎么争? 争的结果?
啄肉 威胁
夹住
毫不示弱
一齐捉住
“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 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 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 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 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威:凭借使人畏惧的 力量压服。 胁:逼迫恐吓(hè )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 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 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 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 河滩上!”
寒 冷 愤 怒 拥 挤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 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 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 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 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 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 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 饿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你现在不松开壳儿的话, 就等着瞧吧。今天这天是不会下雨 的,明天也是不会下雨的,这样的 话,没有了你需要的水,你就会干 死在这河滩上!”
“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 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鹬蚌相争》
24、寓言两则(第二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鹬蚌相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选自《战国策·燕二》。
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设计理念】寓言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一种文体,以小故事蕴含大道理,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寓言教学,往往采用“读故事—谈道理—举例子”三部曲,偏重于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忽略了寓言本身所内在的文化韵味。
本设计意在从寓言故事出发,紧扣一个“读”字,带领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艺术形象,领悟蕴含的道理,上出寓言的特点,更上出语文课的文化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故事并不陌生,苏教版教材在二年级就已出现寓言类课文,如《狼和小羊》、《狐假虎威》。
他们对什么是寓言已有初浅的了解,知道一些寓言的基本特点,对学习寓言的方法处于起步阶段。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读故事,喜欢表演,教师应从朗读入手,加强从读中悟出道理,进一步交给孩子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故事、领悟寓意,懂得为了一点利益双方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读好对话,读懂寓言。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寓言故事并阅读,了解寓言的特点。
2、学生预习课文。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了解特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鹬蚌相争。
板书课题。
2、复习寓言的基本特点。
3、过渡: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期待着你们的精彩发现。
【设计意图:寓言是常见的文体,三年级孩子在课内课外已不是第一次见面,“鹬蚌相争”就是本课的第二篇寓言。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鹬蚌相争
24、鹬蚌相争【教材分析】《鹬蚌相争》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互相争斗,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战国时候,中原有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
(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觉得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这时,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个故事,就是——鹬蚌相争2、相机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鹬”(请认真看老师写鹬字,写字的时候一笔一划都要用心。
老师先写一个什么字?下面是个商人的商的下半部分,鹬是一种鸟,所以它的右边是个鸟字旁。
领读一遍。
)和“蚌”(那蚌字怎么写?请看,它的左边是一个虫字旁,右边是个丰收的丰字。
领读一遍。
)指读课题。
齐读。
3、出示图片,说说鹬和蚌的特点:师:认识鹬和蚌吗?老师这儿有它们的照片。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西 赵 村 小学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争执不 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蚌
鹬
渔翁
返回
西 赵 村 小学
启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家应 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 阔天空嘛。
返回
西 赵 村 小学
谢谢
返回
西赵村小学
西 赵 村 小学
目录
鹬 蚌 渔翁 成语由来 成语解释 启示
返回
西 赵 村 小学
鹬
一种水鸟,羽 毛茶褐色,嘴 脚都很长,常 在水边啄食小 鱼和贝类。
返回
西 赵 村 小学
蚌
水蚌就是河蚌。分布于亚 洲、欧洲、北美和北非。 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 珍珠.肉可食。生活在江、 河、湖、沼里的贝类,种 类很多,一般常见的类喜 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 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 静的池塘里。
返回
西 赵 村 小学
渔翁
渔夫,泛指捕鱼 的人,包括渔民, 属第一级产业的 职业。渔夫每次 捕鱼时要使用一 些工具,再拿到 市场贩卖。
返回
西 赵 村 小学
成语由来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 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 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 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 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 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 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 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 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 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苏教版三下_24.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优质课件】.pptx
课文理解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 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 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相持时,鹬是怎样做的? 此处是语言描写,突出鹬的蛮横、强硬。相持时,鹬抓
住了蚌离不开水的弱点来威胁,想让蚌屈服。
课文理解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 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 在这河滩上!” 面对鹬的威胁,蚌是怎样的态度?
毫不示弱: 一点也不表示屈服。本课指河蚌对鹬的威胁一点也不表示屈服。 造句: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
理解词语
得意洋洋: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河蚌自以为抓住了对方的弱 点,神气十足的样子。 造句:驾考所有科目我都是一次通过,拿到驾证时我得意洋洋。
筋疲力尽:形容十分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本课指农夫拔高禾苗后累
ruò
多音字
相
xiānɡ(相见 xiànɡ(丞相
互相) 相册)
理解词语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造句:面对歹徒的持刀威胁,他毫无惧色。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本课指鹬与蚌互不相 让,最后都被渔夫捉走了。 造句:今年夏天,电器业者鹬蚌相争,降价促销,消费者成了最大
的赢家。
结果:渔翁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捉住了
课文主旨
《鹬蚌相争》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
它,被蚌壳夹住了嘴,双方不肯相让,渔夫把两个
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
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04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很想把 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 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 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伸手去偷铃铛。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 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一、谈话导入。
1、寓言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的生活,也可以照见我们自己。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认识鹬和蚌吗?看图,谁想说?评:长长的嘴巴可是它的看家之宝。
评:坚硬的外壳,鲜美的肉,是蚌最大的特点。
3、鹬和蚌我们都了解了,再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师总结:鹬和蚌为什么争斗?怎么争斗?争斗结果怎么样?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1、检查词语(1)这些词语都认识吗?第一行谁来读?指导:夹住读得好,我们知道“夹”是个多音字,只有在表示双层衣物的时候读jia,比如:夹袄、夹被,其他时候都读jia。
再跟老师读一读这个词。
第二行指导:喜笑颜开,瞧,他读喜笑颜开的时候笑起来了,把词的意思都读出来了,读词就要这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2)看这个词,毫在词典中有以下解释,在这里,它选第几种?一点也不向别人说自己弱。
一点儿也不服输。
你能读出来吗?(3)”弱”是文中的生字,它的反义词是?谁有好办法记这个字?《说文解字》中,弱指两把弯曲的弓。
在左右两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写的时候要有变化,要注意——左窄右宽打开书,描一个,写一个。
三、精读课文。
(一)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的问题你知道了哪些呀?生自读课文。
[鹬和蚌为什么争斗?](鹬想啄蚌的肉,蚌不让它啄,用壳紧紧夹住鹬的嘴巴)[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是渔翁得利][鹬和蚌是怎么争斗的](二)鹬和蚌为什么相争和相争的结果我们一读就知道了。
看来这则寓言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鹬蚌是如何争斗的,自己读读课文的1-3。
同学们,再读读1——3小节,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特别精妙,拿出笔来圈一圈,划一划。
第1节:我们来看第一小节,谁来读一读,谁来读一读。
哪个地方你觉得写的特别好?(1)猛地采访:小鹬鸟啊,你为什么要猛地去啄蚌的肉啊?点评,瞧,一个“猛地”就写出了鹬迫不及待要去吃蚌的急切心情,你能把鹬鸟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2)急忙牢牢(点评:是呀,蚌的反应速度也很快呀!)牢牢夹住——(引导:蚌会怎么想呀?联系第一句想想。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寓言两则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片、字理识字等方法自主学会“弱”字。
2.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论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读书1.播放课件,师简介故事背景。
两千多年前,中国曾分为很多个小国家,有秦国、赵国、燕国、魏国、楚国等,其中秦国的势力是最强大的,他一直想消灭赵国、燕国等等这些小国统一天下,可是又担心这些小国家联合起来自己对付不了,所以就一直在等待机会。
嘿,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矛盾,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眼看一场激烈的战争就要爆发,就在这时,燕国大夫苏代立即求见赵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
什么故事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你们想知道吗?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题目:鹬蚌相争。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朋友认识鹬和蚌吗?出示图片。
看图说说鹬、蚌各有什么特点?生:鹬,嘴巴很长。
师:对,鹬的嘴巴不仅长,还很尖,你知道鹬用这张又长又尖的嘴巴来干什么吗?(啄河边或田野里的小鱼、小虫吃)师: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做鹬的嘴巴,感受鹬嘴巴的长、尖。
啄一下,再啄一下(生跟着老师动作演示。
)生:蚌有着肥美的肉、坚硬的壳。
师:用手做河蚌的两个壳演示一下。
(生两只手做动作。
)边做边读好这几个词:壳儿张开壳儿合上壳儿4.师: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哪个字最重要?(预设:争)那么它们到底为什么争斗?怎么争斗?争斗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读一读课文,并试着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1.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鹬蚌相争》课件
正当双方筋疲 力尽的时候, 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 颜开。他没费 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齐捉 住了。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 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 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 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 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笑逐颜开 喜上眉梢 心花怒放 眉开眼笑
双方争持不下,结 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 别人从中获利。
鹬
蚌
鹬蚌相争
啄 夹 威胁 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 相持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 到壳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 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 不出嘴来,
鹬:威胁 蚌: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
相持 互不相让 争持 僵持不下 相持不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随笔一则 以身作 则 守则
财(cái)财产 财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写法:左短右
长。“贝”
遵 守
竖撇避免与左 竖相交。
交
通
规
则则 则 则
字义
①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②模范,规范。③规则,制 度,规程。
造句
我们应遵守《小学生守则》,不做违反班规校纪的事 情。
字词乐园
课件PPT
造会 sòng 字 意
词语导学 【兴致勃勃】形容兴致很高。文中指农 夫为自己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而高兴。 造句:同学们带着自制的汽车模型,兴致勃 勃地参加了模型大赛。 【纳(nà)闷】疑惑不解。造句:这件事是 谁干的,真让人纳闷。
课件PPT
字词乐园
词语导学 【披荆(jīnɡ)斩棘(jí)】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 难和障碍。造句:我们的先辈披荆斩棘、勇 往直前,终于创下了基业。 【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文中指 大尖哥和水社姐经历了很多困难才拿到了金 斧头和金剪刀。造句:经历了千辛万苦,饱尝 了酸甜苦辣,我们终于获得了改革开放的伟 大成就。
字词乐园
课件PPT
造形 pí 字 声
笔顺
疲
结 构
半
包 围
组词
繁 体
疲
形近
P
疒
笔 画
10 画
运用
字义 身体感觉劳累。
写法:“疒”
撇要长,“皮”
疲劳 疲倦 疲乏
捺要展开。
疲惫
疲
疫(yì)疫情 疯(fēnɡ) 乏
疯狂 身体的紧张会制造
疲 疲疲
肩痛和精神疲劳。
造句 他劳动了一天,感觉很疲劳,迫不及待地躺下休息。
他的儿了很纳闷〔mèn〕,第二天跑到 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kū)死了。【句解: 与第1自然段中的“巴望”“焦急”相呼应, 蕴含着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鹬蚌相争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寓言内容,明白寓言包含的寓意。
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4、初步了解故事出处,激发学生阅读其它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猜成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一些画谜,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从每幅图中猜出一个成语来。
生:狐假虎威、亡羊补牢、鹬蚌相争二、揭题1 、出示鹬和蚌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认识鹬和蚌这两个字,读准课题。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寓言故事,请对照拼音读课题。
生:读鹬/蚌/相争,对照手势再读。
师:认识鹬和蚌吗?你能根据字形猜一猜,这是谁吗?生:鹬。
师;鹬是一种水鸟,所以有鸟字旁,去掉鸟字旁左边还读矞,它是一个形声字。
(板书鹬)。
左边的矞是指矛穿过一样东西,所以左上边还有个矛。
师:那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出示:嘴长,腿长,在岸边啄食鱼虾、河蚌。
)师:这幅图上的一定就是蚌了,它是一个后鼻音的字,读准。
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出示:肥肥的身体,两扇坚硬的外壳,生活在浅水里。
)2、学生看图,识认争,质疑课题。
师:再来看这个字,谁认识?师:古文字的争字,像上下两只手在抢夺一件物体的形状。
师:在“鹬蚌相争”这个成语里“争”字应该是什么意思呢?生:争斗。
师:现在再来读课题!心中有疑问吗?师:鹬和蚌到底为什么争斗?怎么争斗?争斗结果怎么样。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好,现在开始吧!2、读词语。
师:大家用心读书的样子可爱极了!大家读得怎么样呢?出道题考考大家,看谁能读准下列词语。
(出示大屏幕)啄肉猛地啄肉(读链接的句子)夹住(字典正音)牢牢地夹住(读链接的句子)相持不禁(根据字典中解释判断读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课件
2020
感谢 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 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 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 死在这河滩上!”
❖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 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 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 这河滩上!”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古人懂应用这个道理:
❖ 两虎相斗 《战国策》
有两只老虎为争吃一个人而打起来, 管庄子想去刺杀老虎,管与阻止说:“老 虎是残暴的野兽;人,是老虎的美食。现 在两只老虎为吃人而斗起来,小的必然死, 大的必然伤。你等着去杀那只受伤的老虎, 就等于一下子刺杀了两只老虎。没费刺杀 一只老虎的力气,而有了刺杀两只老虎的 名声。”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 壳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 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 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 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鹬和蚌都是抢食者,而渔夫则是不 用动手,把打累了的鹬和蚌抓起来 的不劳而获的人
❖思考:为什么鹬蚌 互不相让呢?
❖ 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 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 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 威胁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如《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1.播放课件,师简介故事背景。
两千多年前,中国曾分为很多个小国家,有秦国、赵国、燕国、魏国、楚国等,其中秦国的势力是最强大的,他一直想消灭赵国、燕国等等这些小国统一
天下,可是又担心这些小国家联合起来自己对付不了,所以就一直在等待机会。
嘿,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矛盾,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眼看一场激烈的战争就要爆发,就在这时,燕国大夫苏代立即求见赵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
什么故事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你们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
(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检查读书情况。
张开壳儿啄肉牢牢地夹住
相持筋疲力尽喜笑颜开
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多音字:不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故事的主人公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
]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
a.指导读准生字:弱
b.指导书写生字。
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
]
(3)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
]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齐读课文。
2.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
]
3.总结拓展:同学们多聪明啊,正因为赵王也想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所以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寓言的特点,让他们谈谈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给学生推荐课外的阅读篇目,让他们的目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有智慧的人。
]
五、板书设计:鹬蚌相争
鹬威胁
蚌毫不示弱
渔翁得利
24.《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文字简约,通俗易懂,故事虽然短小,但情节完整,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
为推进故事的展开,设置了鹬与蚌的对话。
本篇寓言最精彩的部分是“争”,为了深入理解“鹬”与“蚌”是怎么争的,我对学生进行语段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练习角色朗读,如:怎么“威胁”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都是在自由练读——师生合作——分组中解决的,用读达到了精讲之目的。
在揭示寓意时依然是以读为主,怎样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体会“争”呢?我进行分组比赛,看谁“斗”得过谁?第一次是同学们站着“斗”,一部分学生读完,另一部分学生马上站起来接上。
大家“斗志昂扬”。
第二次是坐着“斗”,第三次是扒着“斗”,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声音是一次比一次小、弱,从而让学生们理解了“鹬”与“蚌”斗到最后都筋疲力尽了。
鲜活地读出了鹬与蚌的“争”:它们为利益斗强——“你不松开壳,就等着瞧吧。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它们为利益斗狠——“干死你”“饿死你”。
它们为利益斗,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面环节设计好以后,我想让学生在学完这篇寓言后,我想让学生能更进一步体会鹬蚌相争的后果,进而体会出故事的寓意。
最后让学生想象说话:鹬蚌被渔夫抓到了篓子里,渔夫会怎么想?鹬蚌又会怎么想?学生基本上能说到:渔夫很高兴,平白捡了个便宜。
而鹬蚌则很后悔,早知道就不争吵了,最后进行总结:不要做无谓的争论,不要做鹬蚌一样的傻瓜。
然后提了一个问题,鹬蚌不争会怎么样呢?老师得出结论:争一时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
最后引出历史故事:赵攻打燕国,燕王派说客苏代去说服赵王,请他不要攻打燕。
苏代会怎么
说呢?让个别学生扮演苏代,自己扮演赵王,其他同学做大臣。
扮演苏代的学生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赵王听,然后让大臣判断,还打不打,并说明了理由。
最后让学生说说寓意,这时孩子对于鹬蚌相争,第三者得利的寓意了解得更透彻。
教学的每一环节,让学生充当主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同时,也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与能力,体验了过程与方法,激发了兴趣,升华了情感,懂得了道理。
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