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范例

合集下载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399题)实验报告[5篇范例]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399题)实验报告[5篇范例]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399题)实验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399题) 实验报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399题)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受试的心理状况是否区别于常人,掌握个别施测的使用方法,能运用组合分析解释测量结果。

掌握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方法。

二、实验材料大学生心理测验系统三、实验步骤3.1 进入大学生心理测验系统后再点击进入人格特点测评项目。

3.2 点击测试项目名称即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进入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界面。

3.3输入被试信息,确定后桌面弹出测验指导与窗口,认真阅读指导语:① 每一测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② 不可漏掉任何测题;③本测验不计时间,但应凭自己的直觉反应进行作答,不要迟疑不决,拖延时间。

一定要在一个小时以内完成整个测验。

④ 有些题目你可能从未思考过,或者感到不太容易回答。

对于这样的题目,同样要求你做出一种倾向性的选择。

确定阅读完毕后开始测试。

3.4 按照出现题目的先后顺序作答,直至答题完毕。

四、实验结果 4.1 受试信息姓名: XXX 性别:女年龄: 20 文化程度:本科测验耗时: 00:19:464.2 受试结果 *疑问(Q)=1 L=50 编号指标原始分标准分谎分 0 27.26诈分 8 52.47校正分 4 30.63疑病 28 86.49 2 抑郁 33 59.13 3 癔症 31 64.77 4 心理变态 32 80.81 5 男性化-女性化 21 78.06 编号指标原始分标准分 6 偏执 2889.13 7 精神衰弱 40 77.15 8 精神分裂 65 94.41 9 轻躁症 32 79.77 10 社会内向 53 73.44五、实验结果分析临床量表中某一量表T分在60以上时便有心理病理现象,因此受试的10个分临床量表的结果分析如下:有效性分析:受试做MMPI时合作, 4个效度量表均在可接受范围,提示MMPI剖图结果有效。

实验报告格式范例

实验报告格式范例

引言概述:
正文内容:
一、实验目的
1.1描述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1.2定义实验的具体目标
二、实验方法
2.1材料和设备清单
2.2实验步骤和过程
2.3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和操作要点
2.4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三、实验结果
3.1详细列出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和结果
3.2对数据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3绘制实验结果的图表和图像
四、实验讨论
4.1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4.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4.3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和讨论
4.4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五、实验结论
5.1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5.2针对实验目的和方法,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5.3对实验的意义和应用进行展望
总结:。

论文实验报告范例

论文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名称: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分析不同浓度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差异;3. 为植物生长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激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本实验主要研究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植物材料:选取生长状况良好、无病虫害的玉米种子;(2)生长激素: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3)其他材料:蒸馏水、玻璃瓶、标签纸、剪刀、尺子等。

2. 实验方法(1)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用蒸馏水浸泡24小时,去除浮种和损伤种子;(2)分组:将处理好的种子分为5组,每组20粒;(3)激素处理:将生长激素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0.1mg/L、0.5mg/L、1.0mg/L、5.0mg/L、10.0mg/L)的溶液,每组分别用相应浓度的激素溶液浸泡24小时;(4)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玻璃瓶中,每瓶20粒;(5)生长条件:将玻璃瓶放置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定期浇水;(6)测量:每隔5天测量植物的生长高度、叶面积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生长高度: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高度逐渐增加,但超过一定浓度后,生长高度反而下降;(2)叶面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叶面积逐渐增大,但超过一定浓度后,叶面积反而减小。

2.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生长高度: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高度逐渐增加;(2)叶面积: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叶面积逐渐增大。

3.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生长高度:随着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高度逐渐增加;(2)叶面积:随着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增加,叶面积逐渐增大。

五、结论1. 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植物生长;2. 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均不利于植物生长;3. 本实验为植物生长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报告范例

2-2【实验目的】1.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基本操作。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选择操作。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复制、移动、删除操作。

4.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操作。

【实验内容】1.资源管理器的操作。

2.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3.创建快捷方式。

4.剪贴板。

5.回收站操作。

【实验作业】1.资源管理器的使用练习一[操作要求]②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浏览C盘,改变文件及文件夹的显示为“图标”方式。

②查找C盘中文件扩展名为bmp的文件,选择其中10个复制到D:\Exl\Picturel中。

③选择D:\Exl\Picturel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浏览其属性并改为“只读”属性。

④选择D:\Exl\Picturel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先将其删除,再将其恢复。

⑤将C盘Windows文件夹中首字母为m的所有文件复制到D:\Ex2\Tool文件夹中。

[实验步骤]①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右单击C盘,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②单击“搜索”按钮,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选中其中的十个复制过去。

③打开D盘,右单击其中的一个文件夹,选择“属性”,根据提示进行操作④打开D盘,右单击其中的一个文件夹,将其删除,然后打开回收站将其恢复。

⑤⑤单击“搜索”按钮,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选中全部然后复制过去。

【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资源管理器的一些简单操作和作用,也了解了资源管理器的一些基本功能,明白了通过对文件夹的不同操作可以使得文件夹变得完全不同,本次实验完成后所得到的完美效果让我更深的感受到了资源管理器在对文件夹的管理上的巨大作用。

4-1【实验目的】1.了解工作簿文件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方法。

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实验内容】1.Excel 2003工作簿文件的建立。

2.向工作表中输入数据。

3.使用公式和函数计算学生总分、最高分、平均分并评出优秀学生。

4.工作表的改名、移动、复制。

5.保存工作簿。

【实验作业】1. 新建一个工作簿,完成下列操作。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篇1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 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 木条不复燃(2) 木条不复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 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 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篇2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共5篇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共5篇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篇一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可用于鉴定细菌的类型和形态。

以下是一份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报告范例,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实验目的: 1.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和步骤; 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3.观察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的反应,并进行鉴定。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特性而设计的一种染色方法。

细菌细胞在染色过程中会根据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含有较多的革兰氏染色阳性物质(如染色时用的紫檀碱),因此在染色后会呈现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不含有革兰氏染色阳性物质,染色时使用的碘酒(革兰氏碘化酒)能使它产生复合革兰氏染色阳性物质(碘靛紫),再用酒精脱色,再用洋红着色,使其产生颜色变化,最终呈现红色。

实验步骤: 1.准备好菌液:选取需检测的菌株,用无菌盘收集少量菌落,用少量生理盐水悬浮,制备菌液。

2.片玻璃片:在清洁无菌玻璃片上滴上一滴菌液。

3.烘干:将玻璃片架起,自然风干。

4.固定:将玻璃片的细菌涂片在火焰上迅速烘烤,使其牢固地附着在玻璃片上。

5.染色:将烘烤后的玻璃片放入紫檀液中,染色1分钟。

6.脱色:用酒精脱色10-30秒。

7.洗净:用自来水清洗片上的超染色剂。

8.再染:将片浸入碘靛紫溶液中,染色1-2分钟。

9.脱色:用酒精脱色10-30秒。

10.洗净:用自来水清洗片上的超染色剂。

11.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情况。

12.记录:记录细菌的形态、颜色等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和颜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现红色。

结论: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染色反应可以初步鉴定细菌的类型。

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使用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进行了染色和鉴定,观察到了不同细菌的染色结果,并且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与记录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现象,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

实验器材与试剂:1. 酸性溶液(盐酸)2. 碱性溶液(氢氧化钠)3. 酸碱指示剂(酚酞)4. 温水槽5. 均匀无色试管实验步骤:1. 先准备两个试管,标记为试管A和试管B。

2. 拿起试管A,并向其中加入1ml的盐酸。

3. 拿起试管B,并向其中加入1ml的氢氧化钠。

4. 分别将试管A和试管B放入温水槽中,使温度保持一致。

5. 在试管A中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记录下溶液变色的现象和时刻。

6. 缓慢滴加试管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到试管A中,同时记录下试管B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的量。

7. 每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后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8.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试管A中的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

记录下此时试管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量。

实验结果:1. 在试管A中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变为红色。

2. 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颜色逐渐从红色变为橙色,黄色,直到最终无色。

实验数据记录:在试管A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数量:10滴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盐酸与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生成的产物是无色的。

2. 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发生改变。

起初,酚酞指示剂使溶液呈现红色。

随着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现橙色,黄色,最终变为无色。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得出了酸碱反应会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并通过实验数据记录了酸碱溶液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酸碱反应提供参考。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化学试剂,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在加入试剂和摇动试管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出。

3. 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报告的范例

实验报告的范例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学习使用光照强度计和植物生长记录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温室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生菜种子、发芽基质2. 光照设备:LED生长灯3. 光照强度计4. 温湿度计5. 量筒6. 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生菜种子用温水浸泡6小时,然后用发芽基质填充培养皿。

2. 将浸泡好的生菜种子均匀撒在发芽基质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发芽基质。

3. 将培养皿放入温室中,用LED生长灯照射,设定光照强度分别为200、400、600、800勒克斯。

4. 使用光照强度计分别测量每个培养皿的光照强度,确保光照强度准确。

5.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

6. 每隔3天对植物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 实验持续2周。

实验结果:1. 在2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缓慢,株高约为5cm,叶片数量较少,颜色较浅。

2. 在4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较快,株高约为10cm,叶片数量适中,颜色较深。

3. 在6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迅速,株高约为15cm,叶片数量较多,颜色鲜绿。

4. 在8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速度开始放缓,株高约为16cm,叶片数量较多,颜色鲜绿。

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株高和叶片数量也随之增加。

2. 在4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叶片颜色也最为鲜绿,说明该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最为有利。

3. 在8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植物的生长速度开始放缓,可能是由于光照强度过高导致植物叶片受到损害。

实验结论: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2. 在本实验中,400勒克斯光照强度对生菜生长最为有利。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以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生物实验报告范例

生物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进行细胞观察。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生物细胞进行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可以产生两个遗传信息相同的子细胞。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分裂间期。

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洋葱鳞片叶2. 实验试剂:卡诺氏液、盐酸酒精、清水、碘液3.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酒精灯、烧杯、滴管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用剪刀将其剪成薄片。

2. 将薄片放入卡诺氏液中固定30分钟。

3. 将固定后的薄片用酒精进行脱水处理,依次使用50%、70%、90%、95%和100%的酒精。

4. 将脱水处理后的薄片放入清水中漂洗5分钟。

5. 将漂洗后的薄片放入盐酸酒精溶液中水解10分钟。

6. 用清水漂洗水解后的薄片5分钟。

7. 将漂洗后的薄片放入碘液中染色5分钟。

8. 用清水漂洗染色后的薄片5分钟。

9. 将漂洗后的薄片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10.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1. 前期:细胞核明显,染色质开始凝聚,形成染色体。

2.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纺锤体状。

3. 后期:染色体开始缩短,纺锤体分裂为两个,细胞质开始分裂。

4. 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和染色体。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前期,细胞核明显,染色质开始凝聚,形成染色体;在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纺锤体状;在后期,染色体开始缩短,纺锤体分裂为两个,细胞质开始分裂;在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和染色体。

实验讨论:1. 本实验使用洋葱鳞片叶作为观察材料,其细胞结构较大,便于观察。

2. 实验过程中,固定、脱水、水解、染色等步骤对观察结果有重要影响。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危机事件实验报告范文(3篇)

危机事件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危机等。

这些危机事件对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本实验旨在探究有效的危机事件应对策略。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危机事件的特点和影响;2. 掌握危机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3. 分析不同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4. 提高实验参与者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危机事件的特点、影响及应对策略;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危机事件案例,分析其应对策略;3. 实验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实验参与者亲身体验危机事件应对过程。

四、实验内容1. 危机事件特点及影响(1)突发性:危机事件往往突然爆发,难以预料;(2)广泛性:危机事件影响范围广,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3)持续性:危机事件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4)破坏性:危机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2. 危机事件应对原则(1)以人为本: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2)快速反应:及时了解危机事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3)科学决策:依据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4)协同作战:加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 不同危机事件应对策略(1)自然灾害:加强监测预警,提高抗灾能力;开展救援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开展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2)公共卫生事件: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开展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加强医疗救治,降低死亡率;(3)经济危机:稳定金融市场,保障企业运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恢复;提高民生保障,缓解社会矛盾。

4. 实验模拟实验模拟分为三个阶段:危机事件发生、应对措施实施、效果评估。

(1)危机事件发生:模拟实验参与者突然遭遇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2)应对措施实施:实验参与者根据所学知识,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如组织救援、疏散群众、开展灾后重建等;(3)效果评估:评估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总结经验教训。

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报告范例

情景模拟:啤酒游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模拟一个啤酒生产、销售、消费供应链的运作,通过本模拟,了解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假设我们的供应链由4个环节构成——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且每个环节只有单一的下游客户(当然,这只是为了方便),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啤酒)和信息流(订单),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环节发来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

订单和啤酒在相邻两个环节之间需要经过两周时间才能到达,也即发出的订单最早也要4周后才可能到货(如果上游环节无货可发,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假设与目标
假设各环节上1瓶啤酒存货的成本都是1元,延期1瓶啤酒的成本是2元(这时意味着下游不能及时喝到啤酒),销售1瓶啤酒可获利5元。

我们制定各自的订货策略,使得自己所在的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

三、实验模拟数据
表格说明:发货、库存、利润为负数的请用红色标出。

对上述表格进行简要分析。

画图,例子如下:
来源于课件。

将客户需求、零售商订货量、批发商订货量与制造商生产量画图。

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
五、附录。

精馏实验报告范例

精馏实验报告范例

精馏实验报告示范第一步:大家的实验数据如下(以全回流为例)第二步:大家翻到化工实验书第148-149.页。

表4,由于是在20℃测得,与室温T=19.8校正。

校正关系为:=⨯⨯--=-420T 10420n n )((标)室℃室T D D 。

校正后假设乙醇与水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乙醇与水在T=19.8℃时折射率关系如下:质量分数折射率 0 1.333 5 1.3336 10 1.3395 20 1.3469 30 1.3535 40 1.3583 50 1.3616 60 1.3638 70 1.3652 80 1.3658 90 1.365 1001.3614然后导入origin 画图:并拟合出图形如下:BA第三步:有实验测得的数据,以塔顶折射率nD=1.3624为例,在拟合中的图形中找到当折射率为1.3264时乙醇的质量分数;步骤如下,在拟合出的图形中有个绿色“锁型”图标,鼠标左键单击出来change parameters在setting中选advanced,然后在右边你可以看到有个对话框;findX fromY,打开加号,并,选中,然后点拟合。

图形如下,此时在原来的book1中,出现变化,在下角的滚动条中会出现一行,如下,此时在y中输相应的值,然后按enter,就会出来对应的x值注意:你会发现当y=1.3624时,x=52.44!结合拟合出的图形,你会发现一个此时的y对应2个x.但他默认取第一个的,因为在塔顶乙醇质量分数很高,接近100%。

要舍去。

此时,在下拉框中找到fit nl curve,找到接近的y值,然后查出x.第四步:用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

计算方法参考《化工基础》第166页。

算出xD=92.6%,Xw=22.9%。

第五步:画乙醇与水的气液平衡图,翻到《化工实验》第149页,表5,把数:导入origin画图。

然后再横坐标找到对应的xD=92.6%,Xw=22.9%。

拉两根虚线与y=x相交,根据在y=x的交点,求理论塔板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
引言
实验目的是通过进行实验,观察和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并探究造成物体浮沉的因素。

实验材料
- 一个宽口的透明玻璃杯
- 一些小石子
- 一些细沙
- 一些细木屑
- 水
实验步骤
1. 将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加入适量的水。

2. 将一些小石子放入玻璃杯中。

3. 观察小石子的浮沉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将小石子倒出,加入一些细沙。

5. 观察细沙的浮沉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6. 将细沙倒出,加入一些细木屑。

7. 观察细木屑的浮沉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在加入水中观察小石子、细沙和细木屑的浮沉情况后,我们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 小石子:小石子沉到了杯底。

- 细沙:细沙部分沉到了杯底,部分浮在水面上。

- 细木屑:细木屑全部浮在水面上。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 小石子比水的密度大,所以会沉到杯底。

- 细沙和水的密度相近,所以部分细沙会沉到杯底,部分浮在水面上。

- 细木屑比水的密度小,所以都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 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沉到液体底部;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了解了物体的浮沉现象,并探究了造成物体浮沉的因素。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5篇化学实验报告范例11.准备工作(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3417g铁盐NH4Fe(SO4)·12H2O 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

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2.50ml 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4.工作曲线的绘制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100.00μɡ ml-1铁标准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别加入0.5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 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5.铁含量的测定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6.结束工作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化学实验报告范例2723型操作步骤1、插上插座,按后面开关开机2、机器自检吸光度和波长,至显示500。

3、按OTO键,输入测定波长数值按回车键。

实验报告范例1

实验报告范例1

实验一: TTL门电路外部特性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 TTL 与非门电路主要的外部特性参数意义, 掌握其测试原理。

(2)掌握 TTL 基本门电路的使用方法。

(3)理解 V iL和 V iH的物理意义。

(4)理解 0和 1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电压传输特性电压传输特性是研究输出电压 UO对输入电压 UI变化的响应。

通过研究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还可以从曲线中直接读出几个门电路的重要参数:(1) 阀值电压UT: 指传输特性曲线的转折区所对应的输入电压, 也称门槛电压。

UT是决定与非门电路工作状态的关键值。

UI>UT 时, 门输出低电平UOL, UI<UT 时门输出高电平 UOH。

(2) 关门电压 UOFF: 在保证输出为额定高电平90%条件下, 允许的最大输入低电平值。

(3) 开门电压 UON: 在保证输出为额定低电平时, 所允许的最小输入高电平值。

(4) 低电平噪声容限UNL:在保证输出高电平不低于额定值的90%的前提下, 允许叠加在输入低电平的噪声。

UNL=UOFF-UIL。

(5) 高电平噪声容限 UNH:在保证输出低电平的前提下, 允许叠加在输入高电平的噪声。

UNH= UIH-UON。

噪声容限是用来说明门电路抗干扰能力的参数, 噪声容限越大, 则抗干扰能力越强。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

图中输入电压UI变化范围为0V~4.6V, 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表。

调节10kΩ的可变电阻Rw变输入电压 UI, 即可得到相应的UO。

测试时可用示波器 X-Y方式直接测试出特性曲线, 也可以采用逐点测试法, 在方格纸上描绘出曲线。

测得的 UO=f(UI)的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测试电路图2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1)从电压传输曲线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2)AB段为截止区, 输入电压 UI <0.6V, 与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 UO=3.6V, UO的逻辑表现为“1”。

(3)BC段为线性区, 输入电压在 0.6V<UI <1.3V, 对应UO的输出线性下降, UO 的逻辑不能确定。

实验报告范例_2

实验报告范例_2

实验二培养过程中的显微观察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酵母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并学习描述不同生长阶段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3.学习用血球计数法估算酵母菌的数量。

4.根据酵母菌细胞形态的不同,计算出芽率。

5.学习用染色法估算酵母菌的存活率。

6.学习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微生物大小。

二、实验原理1.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血球计数法的原理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四条平行槽将载玻片分为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槽隔成两半,每边平台上各有一个含九个大格的方格网,中间大格为计数室。

实验所用的计数室的规格是25*16型,称为麦氏血细胞计数板,有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分为16个小方格。

应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算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方法是先测定若干个中方格中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中微生物细胞数量。

计数5个中方格内细菌数,设为A,菌液的稀释度为B,则菌液浓度=(A/5)*25*10*1000*B(个/毫升)。

3.出芽的酵母菌细胞呈葫芦状。

4.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计算机软件的调用可直接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根据细胞放大倍数可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还可以直接导出生成表格。

5.通过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确定细胞是否存活。

染色原理:活细胞因新陈代谢及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呈现原色,而死细胞或代谢较慢的老细胞因无还原能力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材料显微镜,血球计数板,培养时间分别为24h 48h 72h的酵母菌,载玻片,盖玻片,酒精,蒸馏水,镊子,擦镜纸,美蓝染色剂,移液管四、实验内容1.将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利于观察的位置;调节光的亮度,将显微镜的光源打开,调节旋钮至适当亮度;打开计算机。

2.调至10*倍镜,上升镜筒至最好处,将血球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上,夹好。

3.移动血球计数板到物镜下方,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至出现方格,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移动血球计数板,把要观察的位置移到视野中间,调至40*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实验报告论文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论文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论文格式范文篇一:实验报告论文模板实验项目论文题目班级名,作者姓名、学号摘要:摘要正文…… 关键词:不少于3个一、引言【实验背景】内容【实验目的】内容【实验原理】内容二、实验过程(重点阐述部分)【实验内容】内容【实验方法和技术】内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内容【实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内容三、实验小结【体会或收获】内容【实验建议】内容四、参考文献作者,题目,期刊名或书名,页码,出版时间…….作图范例(字体小于正文):表格范例:表4.1 沉积Rh:BaTiO3薄膜的PLD参数正文用宋体,英文/数字/字符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特殊字符,在word中选择插入,点击字符,再选择symbol)正文行间距为1.25倍,保持一致,如有的字符或公式在里面,需调成一致!!!启明联合实验班各班班长,关于后续报告答辩事宜,通知如下,请老师和班长们仔细阅读:1.实验开放时间:第16周周1-周4,下午2:30-下午18:00。

钥匙找我(科技楼东302,132****8862,事先打电话)2. 答辩时间:第17周开始,按照课表上课时间进行(或老师可自行安排,17周周6下午面上有考试)。

务必提前到达,将文件拷入电脑。

各班班长注意:于本周6将学生的答辩题目发给我,共有4个实验,每个实验的答辩人数尽量平均,班长负责调节。

答辩地点:科技楼北楼300。

答辩要求:选择一个实验,控制在8分钟左右,主要报告数据结果的分析,以及对该实验某个问题的思考、在该实验中取得的收获、建议等等。

ppt要求:存为2003版本(后缀为ppt,不是pptx)。

简明清楚,作图表格要求规范清楚,文字建议全部黑体加粗。

3. 报告提交截止时间:第17周周末(6月28日),每个人交3个实验报告,PDF格式,附件是报告论文模板,直接在上面添加内容(去掉附加说明)。

(注意:报告强调规范性,包括文字字符大小/行间距/图表/参考文献等等,审查报告首先检查格式规范,再看内容。

实验报告结论范例

实验报告结论范例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浓度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浓度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2. 了解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及其机理;3. 为植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和保护作用。

硫酸作为一种强酸,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的植物细胞形态变化,分析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紫甘蓝叶片、硫酸溶液、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步骤:(1)将紫甘蓝叶片剪成适当大小,放入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浸泡;(2)分别浸泡5分钟、10分钟、15分钟;(3)将浸泡后的叶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4)将冲洗干净的叶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蒸馏水;(5)将盖玻片覆盖在叶片上,制成临时装片;(6)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的植物细胞形态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低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结构基本完整,细胞质无显著变化;(2)在低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0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出现轻微破损,细胞质开始外渗;(3)在低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破损严重,细胞质大量外渗;(4)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严重破损,细胞质大量外渗;(5)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0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完全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6)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结构基本消失。

2. 结果分析:(1)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逐渐增强;(2)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与浸泡时间成正比;(3)硫酸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影响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实验结论1. 硫酸对植物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可以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影响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 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与浓度和浸泡时间成正比;3. 本实验为植物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防止硫酸等有害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提供了参考。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及解析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及解析

科学实验报告范例及解析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分析其机制原理。

2. 实验材料- 10颗小麦种子- 盐溶液- 水- 10个- 光照设备- 温度计- 计时器3. 实验步骤1. 准备好10个,每个放入一颗小麦种子。

2. 在第1个中加入100ml的盐溶液。

第2个加入50ml的盐溶液,第3个加入25ml的盐溶液,以此类推。

3. 将第1至第9个中的小麦种子加入适量水,确保种子能够适当吸水。

4. 将所有放置在光照设备下,以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

5. 用温度计测量各中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设置计时器,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

4. 实验结果在实验进行的5天内观察到以下情况:- 第1个中的小麦种子几乎没有生长。

- 第2个中的小麦种子生长缓慢且根部出现枯萎现象。

- 第3个中的小麦种子生长正常,但比其他慢。

- 第4至第6个中的小麦种子生长良好,无明显异常。

- 第7至第9个中的小麦种子生长较快,叶片绿色饱满。

- 第10个中的小麦种子生长异常,叶片呈现黄色。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盐溶液对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

- 适量的盐溶液对小麦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类似于植物对矿物质的需求。

- 过量的盐溶液对小麦的生长产生毒性影响。

- 盐溶液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

- 光照和温度对小麦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但本实验中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6. 实验讨论本实验仅从盐溶液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究,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

进一步研究可以包括对盐溶液浓度的优化、光照和温度对其影响的深入研究等。

7. 参考文献[1] Smith, J. et al. (2010). The effects of salt concentration on wheat seed germinatio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5(3), 123-130.[2] Brown, A. et al. (2012). Influence of light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on plant growth. Agricultural Science Review, 36(4), 567-5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