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合集下载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创业,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不仅仅是创业者所必备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述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的社会如何配置的学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面对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经济问题都与资源的分配有关。

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从而为我们的个人及团体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1.什么是短期和长期短期和长期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概念。

短期通常指生产和消费的特定一段时间,经济活动中的某些因素(例如劳动力和资本)在这段时间内是不变的。

长期是指生产和消费的更长一段时间,期间所有因素都能够发生变化。

2.边际效益的概念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因素的效益。

例如,一个公司可能通过增加一名员工,获得了多一个员工的生产力增益。

这种增益即为边际效益。

3.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价格变动时,供需关系会发生变化。

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需大于供时,价格上涨。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种活动而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例如,在决定一天从事什么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去旅游,那么这一天能用来赚钱的时间就被浪费了,这种浪费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是对企业及其组织管理的规律进行研究,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利润为目标。

管理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管理及其运作规律。

1.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划分和安排。

它包括各种不同的部门及其相互协作方式。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应根据公司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

2.领导力领导力是指管理者的能力及其对人和事的指导能力。

一个好的领导者能够激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和质量。

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会计学对员工进行招募、培训、调度、评估和奖励的管理。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简介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做出经济决策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结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旨在帮助管理者了解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

本文将介绍管理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需求与供应、边际分析、成本分析等。

需求与供应需求与供应是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供应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相应数量。

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数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供应方面,当供应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下降,数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需求与供应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收入、消费者偏好、市场竞争等。

理解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定价和产能规划决策至关重要。

边际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评估决策的效果。

边际效益表示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的效果。

例如,假设一家工厂每增加一台机器,产量可以增加100个单位;那么,每增加一台机器的边际效益就是100个单位。

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需要的成本。

通过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管理者可以决定是否采取某项措施。

如果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则应该采取这项措施;反之,则不应采取。

边际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最大化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将企业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固定工资等;可变成本则随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等。

了解成本的结构和变化对于管理者制定正确的定价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成本分析,管理者可以确定最佳的产量规模,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管理经济学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竞争程度和市场上的企业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一、原理简答题1、什么是经济利润?什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经济成本)。

机会成本:一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可能得到的最好收益。

由于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会成本,所以,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连的价值要高于用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较优。

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低于用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所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2、什么是高峰负荷定价法?如何实行?有人说实行高峰负荷定价法能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一说法是否正确?高峰负荷定价法是指当用同一设施为不同时段的市场(顾客)提供同一产品或服务时,对这种产品或服务按不同的时段定不同的价格,具体来说,就是对高峰时段的顾客定高价,对非高峰时段的顾客定低价。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高峰负荷定价法能引导消费者把高峰时段的部分需求转到非高峰时段,从而能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节省企业的投资,这对企业和顾客都有好处。

企业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非高峰时段的顾客可以付低价,高峰时段的顾客尽管付出的是高价,但从长远看,由于企业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他们最终也能从中受益。

3、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寡头垄断和上述两种市场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请从现实中举出一些企业,分析它们分别属于(或接近)哪种市场结构。

(1)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的产品是有差异的,而后者的产品则是同质的。

所以,前者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而后者的需求曲线则是水平的。

这一重大区别决定了两类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不同,采取的竞争方式也不同。

(2)寡头市场和上述两种市场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卖者的数目少,后者卖者的数目多。

数目少就决定了寡头市场企业之间在行为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家企业的决策必须考虑到其他企业对此可能做出的反应。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第一章1.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与资源配资有关的管理决策问题。

其目的是实现管理决策转型,即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2)管理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决策工具为分析工具2.企业的决策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1)明确问题(2)确定目标(3)列举所有方案(4)选择最优方案(5)执行最优方案3.正确决策的条件包括:(1)明确的决策目标(2)较高的决策者素质(3)充足的决策信息资料(4)科学的决策和方法4.正确决策的准则:采取该项决策之后的情况比采取该项决策之前有所改善5.管理经济学解决的是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管理决策问题,主要是产量决策和价格决策。

6.皮得·德鲁克提出的理论还包括:(1)要善于给员工授权。

(2)世界正从“商品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

(3)公司是由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组成的共同体,公司应满足员工得到持续性培训和学习的要求。

(4)创新是机会而不是威胁。

(5)决策存在风险。

7.微观经济学的定义: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说明市场经济如何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研究是通过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三层次是分析所有的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个量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三个最基本的假设条件: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8.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

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解决企业的决策问题而提供经济分析手段;微观经济学的目的是解决微观主体的行为,理解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2)研究方法不同。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规范性的,建立一系列规则和方法以实现特定目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描述性的,试图描述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指标。

2.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供给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均衡是供需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不再发生变动。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等。

4. 基本的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在面临有限资源和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生产者会通过决策来选择最优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

5.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面临有限预算和多种选择时,通过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来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

6. 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运输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因物流活动而产生的费用,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物流活动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

7. 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等管理活动,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8. 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不确定性是指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走势的情况。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管理和不确定性管理来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

9. 资本市场和金融管理: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金融管理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规划、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等活动。

10. 经济政策和政府管理: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

以上是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运作原理、企业管理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讲义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讲义

绪论一、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借用一些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

〔共同之处〕〔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注意:管理经济学的只涉及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有关的经济决策方面的问题〕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

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在管理经济学中利用经济模型,可以使决策方法得以简化、科学化和定量化。

在所有管理学科中,管理经济学可以说是一门最巧妙、也是最普遍地应用经济模型来解决管理的问题的学科。

〔二〕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根本方法。

边际——额外、追加额外本钱〔边际本钱〕<额外收益〔边际收入〕有利额外本钱〔边际本钱〕>额外收益〔边际收入〕不利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经济管理是指利用经济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组织或者国家的经济运行进行科学调控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指挥调度经济实体,协调各个经济要素,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学科。

在当代社会,经济管理对于各个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经济管理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主要内容。

一、经济管理的概念经济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内部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高效运转,从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管理的目标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或者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和条件,通过各项管理活动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同时,经济管理还应该注重社会效益的达成,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应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经济管理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来指导实践。

2.目标一致原则: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都应该与企业或组织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

3.系统性原则:经济管理应该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管理,注重系统的协调和整合。

4.灵活性原则:经济管理应该具有灵活的特点,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5.效益性原则: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注重成本的控制和投资的回报。

四、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经济管理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还要进行人员的培训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2.生产与运营管理:经济管理应该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运营流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市场营销管理:经济管理还要进行市场调研,制定销售策略,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财务管理:经济管理需要进行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进行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以保证企业的资金稳定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经济与管理类基础知识

经济与管理类基础知识

经济与管理类基础知识(1)第一部分产业经济学1、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征。

综合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三个方面的分析,就能大致勾勒出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类型。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低;(2)产品同一性高;(3)不存在任何进入和退出壁垒;(4)完备信息。

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为100%;(2)没有替代产品;(3)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1)产业集中度低;(2)产品有差别;(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的一种市场结构。

2、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的概念和分类。

行业进入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壁垒、资本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对原料的排斥性占有、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占有、对销售渠道的控制、运输系统的控制等)、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企业的进入阻止政策主要包括价格阻止政策和投资组织政策。

进入组织政策也可被认为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范畴。

行业退出壁垒包括: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和法规的限制。

3、市场结构的衡量。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市场集中度是用以表明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一般用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刻画。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市场内的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

产品差别化的衡量:产品差别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市场结构,即影响市场集中度和影响市场进入壁垒。

企业实施产品差别化的方法大致有:产品主体差别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

4、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区别。

规模经济是通过批量生产来实现规模节约。

而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即通过产品种类的联合来实现节约。

5、交易费用的概念。

交易费用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运行经济体制的成本,具体来说,交易成本包括事前和事后两部分,事前的成本包括: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的成本。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3
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效用大小排序);无差异曲线(特征、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条件)
4
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规模报酬(分类);边际技术替代律(定义、描述)
5
成本理论
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边际成本(定义、计算)
6
市场理论
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均衡(价格、数量);市场失灵(原因、对策)
10
目标管理
定义与特点(参与管理、自我控制、权力下放、注重成果);实施步骤(建立目标主题
知识点
1
需求与供给
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预期、人口因素、产业政策等);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价格、厂商预期、生产技术变动、生产要素价格、政府政策等)
2
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定义、系数、种类);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替代商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消费者需求程度、商品用途多样性、商品耐用程度、时间长短)
7
管理决策
决策过程(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举方案、选择最优、执行最优);正确决策的条件与准则;管理经济学解决的管理决策问题(产量决策、价格决策)
8
管理环境
外部环境(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等);内部环境(资源、管理、能力等);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
9
组织文化
内容(价值观念、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道德);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专业知识1. 简介经济管理专业是目前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它主要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领域,涉及到经济、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专业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概述:2.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的总体表现,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银行、财政政策等。

2.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单位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个体单位的需求。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与竞争、价格理论等。

3. 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另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概述:3.1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它关注员工如何与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以及如何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与决策、团队建设、组织文化等。

3.2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控制生产和运作活动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通过优化资源的利用和流程的改进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

4. 金融知识金融知识是经济管理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运作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金融知识的概述:4.1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规则对于投资和资本管理至关重要。

4.2 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提供给个人或企业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风险是进行投资和理财的基础。

5. 市场营销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是经济管理专业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促销策略等。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一:1.需求的交叉弹性:①、Exy0 互替商品,②、Exy0 互补商品2.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预期弹性。

通常讲的供给弹性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句话的含义。

答: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②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4.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商品获得满足感的主观感受。

5.基数效用是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即“效用单位”来计量,并且可以将“效用单位”加总求和得到总效用。

6.序数效用即假设某一消费者在所可能的消费品组合中有自己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判断哪一组最好,或者判断两组之间没有差别。

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数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减少)的数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是,超过某一范围时,总效用反而会下降。

同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经济意义是某种商品的消费超过一定数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厌恶和损害。

10.预算线是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的情形。

11.预算线的移动:当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保持不变而收入改变时,预算线会产生移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大小的改变。

12.人们认识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他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或者可以表述为:消费者花费每一个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学科,二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入手,为读者介绍这两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涉及到个体、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种经济主体。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资源稀缺性:经济学从资源稀缺的基本事实出发,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2)机会成本原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所做的选择所放弃的选项所带来的成本。

(3)边际效应原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4)需求与供给原理: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3. 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企业决策、投资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不断扩展和深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指研究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是对企业管理实践和现象的分析和理论总结。

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目标原理:企业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为员工提供实现目标的理由和动力。

(2)计划和组织原理:通过规划和组织来协调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工作,确保目标的实现。

(3)领导和控制原理:领导是指对员工进行激励和指导,控制是指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监管和评估。

(4)适应和变革原理: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和变革,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3. 管理学的应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组织设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

在企业中,管理学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广泛的交叉和应用,例如:(1)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经济学分析和管理学运用。

农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考试题

农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考试题
(3)广义的农业资源,除去狭义的农业资源外,还包括农业可利用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如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农业机械及工业产品资源等。
农业自然资源
(1)资源是指能够作为经济生产的要素和条件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存在物。
(2)狭义的农业资源,即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等。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环境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农业信息
(1)农业信息是以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学技术与教育、农业经济经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领域。
(2)宏观农业信息是指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农业自然信息、地理生态信息、农业经济信息等;中观农业信息是指覆盖一个乡、村,一定范围内的农业信息;微观农业信息是指在一个农业经营实体内、一个家庭内、一个动植物体内散发出的农业自然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经济经管信息等。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有两种含义:
第一是指农业就业人员的劳动能力,包括农业就业人员的体力和智力。农业劳动者的体力指的是身体健康状况,所能持重的能力,劳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持久性、准确性等。
第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农业就业人员本身。
农业劳动力资源
(1)农业劳动力资源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农业就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包括准备在农业方面就业的潜在农业就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经济经管》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答案
固定资金
固定资金是垫支在劳动手段上的资金 ,是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 ,其实物表现是房产、建筑物、运输车辆、役畜、产品畜,以及多年生林木等 。在性质上,具有:单位价值大、使用时间长、多次参加生产过程而不改变实物形态、资金回收的多次性等特点。
可持续农业
(1)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特定的农业形态。

第一章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例如,本门课程的最优学习时间可以通过以下 比较来确定(1)增加1小时的学习带来分数等级上的 进步,(2)增加的1小时学是的成本。只要增加1 小时学习的利益超过了1小时学习的成本,继续学 习就是有利的。 1、离散决策 两个概念一个原理 边际利益:指使用额外的1单位管理控制变量 边际利益 带来的额外利益。
a、斑马的水 平为7是可以净 利益最大。 b、在Z水平 时,边际利益减 小,边际成本增 加。 c、d、e、曲 线关系图及他们 之间的联系如右 图。
6、这些信息发布后,HTCC专业的人数将会增加,是因 为人们愿意学习这些技能以在相关领域获得高工资。在10年 后,可能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因而降低了这一 行业的工资水平,从而降低了进入这一行业学习的机会成本. 7、(1)方案员工日工资为15×8=120(美元) (2)方案员工工资预计为 8×8+80000×1%×0.1=144(美元) 方案(2)对雇员更有激励性。我会选择方案(2),因 为方案(1)对员工来说,不管他是努力工作8小时还是散漫 工作8小时都是相同的结果。而方案(2),如果员工不积极 努力的工作,他有可能不能完成预计的销售业绩,就不能得 到更多的薪酬,该方案有效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得到更 多薪酬的同时,为公司创造出了更多的效益。
表1-1揭示了离散情形下量化比较:
表1-1 确定控制变量的最优水平:离散情形
表1—1中,对于4单位或5单位的Q,净利益都等于200,这是 由于表中数据的特性引起的,它限制了Q只能以1单位增加。在下 一节里,我们证明当Q可以选择任意小的增量时(例如企业可以生 产分数加仑的软饮料时),在单一的Q水平处,净收益最大。在这 个Q水平处,边际利益等于零,这与表1—1中Q 为5单位时相对应. 只要边际利益超过边际成本,Q带来的总利益的增加超过总成 本的增加。在这种下,经理增加使用管理控制变量是有利可图的.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题1.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性。

以下哪项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分配B. 货币供应量的调控C. 个体消费行为的分析D. 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2. 短期经济波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A.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B. 国际贸易失衡和汇率波动C. 经济增长和产出波动D. 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3. 在市场经济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私人企业的主要特点?A. 所有制属于私人B. 决策权归个人所有C. 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D. 企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调控4. 金融市场是指以交易金融资产为主要功能的市场,以下哪个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分类?A. 货币市场B. 股票市场C. 商品市场D. 期货市场5. 以下哪个不属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A. 比较优势理论B. 绝对优势理论C. 互利互赢理论D. 推动理论6.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A.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B. 资本的全球流动C. 信息与技术的跨国传播D. 所有选项都是7.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以下哪项不属于货币政策的目标?A. 保持物价稳定B. 维护金融安全C. 促进经济增长D. 调控国际贸易平衡8. 以下哪项不属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A. 技术进步B. 资本积累C. 劳动力增加D.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9. 预算是一种盈余总量的财务计划,可以通过控制支出和增加收入来实现经济管理的目标。

以下哪项不属于预算的主要类型?A. 国家预算B. 企业预算C. 个人预算D. 学校预算10.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并通过有效的实施来实现目标。

以下哪项不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A. SWOT分析B. 市场营销策略C. 组织结构设计D. 人力资源管理以上是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的试题,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前注:☆的部分是笔记部分,非正式教案。

第一部分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研究的是:结构、行为、绩效。

一、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主体的构成、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

市场主体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集团、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规模和数量比例关系,以及它们的生产技术特点、他们在市场上交换物品的特点等构成了具体的市场。

典型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少数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其买或卖的数量在市场份额中只占非常小的比例,以至无法通过自己的买或卖行为影响市场价格。

(2)产品品质均一,具有同质性。

(3)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即新厂商可以不受任何阻碍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

(4)市场资讯完全,市场的买者和卖者都具有完备的信息。

(资讯、信息、情报完全)●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厂商家数只有一家,单个厂商提供整个行业的全部产品,单个厂商的供给等于整个行业产品的供给。

(2)产品独特,缺乏替代性。

他的产品不能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它的需求交叉弹性等于零,因此它不会受到任何竞争者的竞争威胁。

(其它商品数量影响本产品需求为0)(3)市场资讯极端缺乏,它是产品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由于它是产品的唯一供给者,而且面对的又是众多的消费者,它可以通过供给量的调节等手段来决定市场价格,而众多消费者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其他厂商无法进入。

(5)★垄断厂商价格的制定以获取最大超额利润为目标。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买卖人数众多。

(2)产品异质,各个厂商的产品既存在一定的差别,又存在一定的替代性。

这里所说的差别不只是不同产品的差别,而是指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着某差别。

(3)市场讯息灵通但不完全。

(4)在同一产品市场中存在较多的厂商,各个厂商之间都独立经营,互相之间都不存在勾结、操纵市场。

厂商的进入和退出都比较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俓濟菅理複習材料
一章:★需求、需求量、需求阻碍因素、需求函数的形式;
★供给、供给量、供给阻碍因素、供给函数的形式;
★均衡价格、均衡量
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有支付
能力的需要.需求: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表、方程(需求函数)或一条曲线。

条件:1)有购买欲望;2)有支付能力本质:有效需求
2、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如一年)的某市场上,在一定
价格水平下,情愿同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则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之上,消费者情愿购买某种产品的特定。

3、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而引起
的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4、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
变动。

表现: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5、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因素:1、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2、相
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3、消费者的偏好4、对以后价格的期望5、规则制度……
1.价格上涨与下跌:交通一卡通,700多万张,日均持卡交易
量约800万笔;
2.可支配收入:除去上交的税费;挣钞票多,对需求量的阻

3.替代品: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超市购物;其中一种商
品价格上升,另种商品的需求会上升
4.互补:刀架与刀片
5.偏好:流行趋势对时装需求的阻碍;人们的健康观念(可
口可乐、油炸食品)
6.看涨/看跌;股票
7.其他因素:政府规定(养犬);黄金周使得旅游需求上升
6、供给: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
7、供给量: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
品量。

条件:销售欲望、供应能力
8、
9、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因素:产品的成本:1、生产者对以后价
格的期望2、其他商品的价格3、技术进步……
10、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当 D = S 时
P d = P s = P E 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交点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 那个价格叫均衡价格, 这时的供给或需求量叫均衡量。

11、
12、
13、治理的涵义: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
效的打算、组织、领导和操纵,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14、治理定义的构成要素:目标职能环境资源
15、治理的职能:打算(1、定义目标2、制定战略 3、构建具
体执行打算并协调行动)、组织(1、决定要执行哪些任务
2、决定谁来完成,任务如分配
3、决定谁向谁汇报,在哪
里制定决策)、领导(1、激励职员2、指挥行动3、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4、解决职员之间的冲突)、操纵(1、监督活动2、实际绩效与标准比较3、纠正实际绩效与标准的偏差)16、治理者的概念:是指从事治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打
算、组织、领导、激励、协调、操纵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经理、董事长、CEO、主任、项目主管)
17、
18、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机会(opportunities) 威胁(threats)
19、SWOT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步骤:步骤1:明确公司的优势与劣
势。

步骤2:对公司所处环境中的当前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机会或威胁进行全面分析。

步骤3:确定公司所具有或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后,治理人员就能够开始打算的工作过程,制定实现公司使命和目标的战略。

20、组织变革概念:1、组织变革是指各类组织关于治理理念、
工作方式、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不断地调整、改进和革新的过程。

2、当今,由于组织面对的是
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为了组织的生存和进展、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

21、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环境因素(1、整个宏观环境社会
的变化2、科技进步的阻碍3、资源变化的阻碍4、竞争观念的改变)内部环境因素(1、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2、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3、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4、快速决策的要求5、提高组织整体治理水平的要求)
22、组织变革的类型:1、以组织为中心2、以技术为中心3、
以人为中心
23、组织变革的步骤:1、诊断组织状态2、选择变革方法3、分
析限制条件4、实施变革打算5、制定变革打算
2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描述:假如技术和生产的其他要素不
变,增加其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到一定点,超过这一定点,增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注意:
1、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
入,收益递减的缘故在于增加的生产要素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生产要素相结合2、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


2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意义:1、并不是任何投入都能带来
最大的收益,更不是投入越多,收益一定越大。

2、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不是一个数学定理,而是一条经验论断,几乎在每一种经济生产过程中,在变动投入要素的数量增加时,人们都会看到这一论证的存在。

26、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1、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投入
要素之间如何样组合,才能使产量最大;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样组合,才能使成本最低。

2、为了查找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需要利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27、
28、
29、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用最低的成本,生产既定数量产品的生产要素组合,
30、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
以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1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

31、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
本。

假如误把非相关成本当作相关成本作为决策的依照,就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32、机会成本:假如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其他
用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被放弃的次优的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净收入,确实是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

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假设成本
33、会计成本:历史成本,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实际的成本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