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及培养方法
试论如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模仿 的第 三类对 象是本 校教 师 中学有专 长 、 教有 特色 的老教 师。身边 的榜样示 范性 强 ,言传 身教 , 习他 们典雅 、严谨 的教 学 风 ,规 范 、漂亮 的板 书等等 。 这 些 名家 高 手在 教学 中富有 特 色 的一 招一 式 都有 很 高 的示 范价值 。当时我 的想法是 : 采众 长 ,把这些 老 师各 自教学 特色 博 中最亮丽 的 “ 闪光 点 ”汇 聚起来 ,用心领 悟其 真谛 , 纳 出在数 归 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 “ 要”和 “ 不要” ,并从讲台形象 、语言 特 点 、教法 技巧 等方 面给 自己 “ 量体 裁衣 ” ,进 行 总体设 计 ,在 脑 海 中构 画 出一个 理想 化 的教学 风格 “ 样板 模 型 ” ,供 自己在 实 践 中模拟 ,力求 从 “ 似 ”升华 到 “ 似 ” 形 神 。 经过 十年 的反复 实践 、反复磨 练 , 我初步 形 成 了 自己教学 风 格的基本式样 : 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 ;教 学 思路一 脉络 分 明 , 理清 晰 ;语言 表达— —严 谨 、生 动 、幽 条 默 ;板书— —工整 , 略得 当 ;黑 板画— —规 范 、熟 练 ( 会徒 详 也 手 画图 ) ;解题 指 导—— 灵活 ,富有启发 性 ,讲 究多 解 、巧解 。 事实 上 ,在这一 基本式 样 中还 有许 多是 上述各 位名 教师 的成份 , 它是 我教 学风格 成型 的基础 。 二 、形成教 学特色 的提 高阶段 模仿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 , 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 自己的教学思路、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进入形成某些教学特色的 提高 阶段 。 通过带教改试点班 , 上公开课 , 参加编写江苏省 中师数学教 材 , 加 中小 学教 研活动 等努力 提 高 自己 , 参 形成 了一 些教学 特色 。 特 色之一 : 教材 内容 的处理有 一定 创造性 。 通过对 教材 对 能 内容严 格细致 的剖 析 ,化整 为零 , 理增 删 ,然后 重新组 合 ,使 合 其形成 一个 由浅入 深 、由表及 里 、由部分 到整体 ,由因到果 的过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生能有所得。
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以提高教学艺术:01、形象性教师要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
这些形象存在于教师的语言描述、实物与多媒体中,运用这些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使教学更“接地气”。
02、审美性教学各环节和要素要表现出来美,既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又要使教学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审美有很多种:教学机智美,包含突发事件的处理、课堂情境的生成等。
教学设计美,包含先进的教学理念、充足的前期准备、教学环节的安排等。
教学过程美,包含良好的教姿教态、优美的教学语言、新颖的教学方法等。
03、情感性任何艺术均具有情感性,教学艺术也不例外,教师对学生的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际交流之中,情感是基础。
实践证明,师生的情感状况对教学有显著地影响。
教师的宽容令学生安心,教师的严谨令学生细心,教师的专注令学生上心。
04、创造性教学艺术不是凭空生成的,它是在继承基础上的一种创造。
任何教学一成不变,都属于艺术的异化,与真正的艺术是背道而驰的。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教学动作都会使教学具有创造性。
同样一句话,通过不同的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一件事,通过不同的展示会产生不同的印象;同样一种方法,通过不同的改造会产生不同的效力。
05、表演性课堂本身是一个舞台,教学内容是剧本;教学设计是台本;教师执教就是在进行舞台剧表演。
课堂教学语言不是通用语言,而是艺术语言,幽默、夸张、描摹、抒情是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方法。
体态语和声音表达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最大的信息传递量。
06、吸引性吸引性是教学艺术的根本特性,凡讲究教学艺术的课堂一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课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艺术风格名词解释

教学艺术风格名词解释
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特定的教学
风格和特点。
它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态度、行为以及对学生的
引导和影响。
教学艺术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传统教学风格,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强调
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讲述、板书和听课等方式进行教学。
2. 互动式教学风格,互动式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倡导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
3. 启发式教学风格,启发式教学强调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往往通过提出
问题、引导讨论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4. 实践式教学风格,实践式教学侧重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
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地考察或者实际项目操作。
5. 教练式教学风格,教练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更像是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导者,通过个别辅导、讨论和反馈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这些教学艺术风格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和学生群体。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艺术风格,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学校方面1.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彰显个性的教学,对待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要做到支持与扶持。
对于青年小学教师要有充分的信任与期待,同时给予他们学习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
2.独具慧眼,发现教师良好风格苗头学校领导要注重听课评课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从而深入发掘每个教师教学优势与不足,并及时提出意见协助其教学风格的形成,在发现教师教学个性上的教学优势后,要将其引导为教师风格上的培养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尊重教师在教学上的教学个型有助于提升教学事业的积极性,这也为充分发挥和展现教师的创造性提供长久动力。
3.丰富教学评价,强化教师对教学风格的追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力。
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引导。
教学评价体系中应有教学风格这一评价维度,将教学风格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事业成就的指标之一,从而引导其在教学风格上的自觉追求。
(二)教师方面1.有“乐教”的精神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乐教精神,把教学作为艺术性的事业来追求的。
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千姿百态,但各种风格所展现出的乐教的精神却有相似之处。
教师这份职业,不仅需要丰富的学识与成熟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饱满的热情。
乐教精神是一种珍贵的精神,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衷、执着与喜爱。
同时它也是一种推动力,教师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都能享受到教学的乐趣,这种乐趣也会推动教师对教学艺术风格的追求,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形成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抄选最重要的来讲。
”学高为师,任何一位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所掌握的知识肯定远远超过书本上的知识。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培养计划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培养计划一、引言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不断提升教学艺术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培养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个性化特点,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特色。
要培养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教师应对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反思与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教师教学艺术的培养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技能。
要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和语速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
通过情感的传递和交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4.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化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和形成

化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和形成摘要青年教师努力形成高层次教学风格是教学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查试图在探索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发展规律和模式的基础上,给出教学风格的培养路径及选择建议,使青年教师尽快地实现教育价值。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风格教学机智化学教师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首要前提。
教师专业发展己成为当今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教师的“教学风格”无疑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最优的目标。
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师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等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作为高中教师队伍主力军的青年教师迫切需要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从高起点要求自己,也对学校的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基于对不同教龄教师教学特征的分析,试图对青年教师自我教学风格的形成提出一些建议。
1 教学风格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学风格应是对成熟教师教学状况的一种描述,是对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规律及促使其行为的内在动因的揭示 [1] 。
高中学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不断创新,又有相对稳定性。
当教师的教学稳定地表现出规律性与个性的统一时,就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风格。
教师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衡量一个教师教学风格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是教学能否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的实际,而只局限于教学形式或空谈教学风格,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
教学风格根源于教学思想而表现于教学行为。
只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使学生实现学习高效性”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真正富有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教育价值。
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并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正如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所言:“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及形成方法

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及形成方法标签: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方法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是教学艺术趋于稳定和成熟状态的标志。
教师多样灵活的教学风格有助于包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以便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来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得其所,各显其长。
因此,教师教学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或激情,或幽默,或亲和,或理性。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类型教师是否具有教学风格,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参数。
教学风格具有层次高低之分。
这里我们所指的教学风格是指教育艺术家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并通过高度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
风格并不神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理智型;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的自然型;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的情感型;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的幽默型;教师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的技巧型等。
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方法1. 形成教学风格要持之以恒地阅读。
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言恰恰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词。
庄子也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厘,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教师的“读”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拟出具体的读书计划,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
比如,教师要广涉精览以丰富其文化底蕴、拓宽知识结构。
除了读有字书外,还要读“无字书”,即要读“人”、读“时”。
读“人”尤其要解读世界名人的思想,吸取精髓为其所养,为其所用。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最新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1.形象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
(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
(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
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
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
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
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一)导入艺术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1)释题入课法。
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
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
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个人品质探讨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个人品质探讨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教师个人渐进积淀的过程,需要教师个人的必备品质有:热爱教育事业、良好的教学修养、深厚的心理品质、继承与创新统一、执着追求的精神。
标签:教师;教学艺术风格;个人品质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实质上是教师在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的过程中完成的。
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卓有成效的教学艺术风格,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个人品质。
1对事业充满爱的品质爱因斯坦曾经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真正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真正的教师,也必须处处体现爱,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的专业,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如果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或不喜欢所教的专业,就不会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也不会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创造性教学,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同样,教师不热爱学生,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耀学生的心灵,启迪心灵的智慧种子就无法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也就无所谓创造出什么成功的“艺术作品”,成为真正的教学艺术家。
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有情感的活生生可爱而纯洁的娇嫩生命,教学艺术更没理由不如此。
一个对教育事业不热爱的教师,即使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针对雕塑艺术说:“要创造一件完美的、能够激动人心的雕刻作品,就要求雕塑家对自己所描写的对象,既要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要有强烈的感情。
有形无情的雕塑,是不能称为好的艺术作品的。
”同理,如果对教育事业缺乏执着的爱,对所教学生缺乏深厚的情,那么就注定不会有真正的、完美的“艺术作品”,遑论成为教学艺术家了。
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是教师最核心的职业品质。
可见,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艺术家,首先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感情,对教学满怀激情,对学生满怀热情。
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深入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 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案例二:某高中数学老师的逻辑思维课堂
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通过数学证明、推理、归纳等方 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
问题解决式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 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对学生需求的理解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师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的需求 和学习特点,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需求。
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思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 和改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 讨论法、案例法等,会对教师 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例如, 采用讨论法的教师可能更注重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会影响教师 的教学风格。例如,善于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可能更注 重教学的形象化和生动性。
教学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的方式也会对教师的 教学风格产生影响。例如,注 重过程评价的教师可能更注重 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过程。
04
教学艺术的发展
传统教学艺术与现代教学艺术的比较
80%
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 格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汇报范围
分析教学风格的形成因 素、分类及特点。
探讨教学艺术与教学风 格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
提出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水平和形成个性化教学 风格的策略和建议。
介绍教学艺术的概念、 内涵及其重要性。
02
教学艺术概述
教学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及其结合机制探析

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及其结合机制探析李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所谓教学风格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突显出来的特色,是教师思想教育、个性特点以及教育技巧较教学过程中独特的、经常性的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向成熟的标志。
一般来说,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使这两者遵循其结合机制,才有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
本文就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以及结合机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教学风格;影响因素;结合机制;探析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6—0088—02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突显出来的特色,是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而形成的特有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以及教育技巧,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认为教师是经过了长期的锻炼,从准教师到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从教师隐藏个性来适应教学的规律与要求到教师释放自己的个性并能够很好的运用教学规律与要求的过程。
一、教学风格的各种影响因素国际上各个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一致认为,风格的存在不仅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教学风格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方面,还体现在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和谐统一上。
(一)主观因素法国著名文学家指出,教师的本身决定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多样化,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其成长经历、社会背景、阅历等不同,这就表示他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此时他们对教学风格的追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当他们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形成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上述教师自身的各个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观因素。
1.教师的自身因素教师的自身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品质一名教师的文化品质主要是教师自身所培养出来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以及审美情趣等。
其中思想品德的形成能够转变教师的态度,认同自身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对工作以及学生都富有热情与责任心,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教学领域,提升他们的教学境界;知识结构也就是教师对于各个学科的认识程度以及掌握程度,而且在工作中能够将其充分的利用起来,这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审美情趣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它与教学风格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浅论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

浅论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论文摘要:笔者通过文献资料,访问有关学者、专家,对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外部因素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
当诸因素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结合,表现出独特的、稳定的、成熟的状态时,就标志着一位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逐步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是教学方法过程的基础。
教师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模式特点不仅仅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所教授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同其他事物一样,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多样性。
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构成教学风格的诸因素既相互区别,亦相互联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系统。
根据现代教育学有关理论,将构成教学风格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综合,可以把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因素分为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主观能动因素和外部因素。
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为教学风格构成的基础因素,是形成教学风格的根基;主观能动因素和外界因素则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
现代归因理论认为,文化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经由努力可凭主观意志控制,为可控因素;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不为主观意志所控制,为不可控因素。
1.文化知识基础和心理墓础是构成教师教学风格的墓础因素1.1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知识结构状况、教育教学能力,构成了教学风格形成的文化基础教师的职业是一项以脑力为主的劳动,教师在任教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及培养方法

了解教学风格 形成 因素的基础上 , 充分认识 自己的基础上 , 出人格 美的光 辉 , 生 以强烈 的感染。在教 学实 践 中, 师如 果 在 给学 教 在 教 学 中扬 长避 短 , 挥 创 造 性 , 能 形 成 独 具 特 色 的教 学 艺 发 才 对 教 育 事业 缺乏 深 厚热 情 , 自 己的学 生漠 不 关心 , 教 学 中 只 对 在 这 教 , 术风格。有的教 师虽然具备 了教 学风格形成的 因素.在教 学 有 技 巧 而无 艺术 , 样 的教 师只 能 算是 “ 书 匠” 不是 名 副 其实 更谈 不 上什 么教 学 艺术 家 了。 因此 . 教 师的 诸 多 品质 在 艺术上 亦不乏追求。 但在教 学实践 中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 。 也 的 教 师 , 中 , 根本 的是人 格 美 , 最 没有 人格 美 , 其他 的美就 如 无 本之 木 . 无 就难以形成 自己的教 学风格。
一
教 学工 作 是艺 术 , 它首 先是 科学 , 以教 师必 须 首先 学 好 但 所 教 育学 、 理学 、 心 教育 史和 学科教 学论 等基 本理论 知识 , 教 育 懂得 规律 , 自觉地 运 用教 育 理论 去指 导 自己的 教育 实 践 , 优秀 教 师之 所 以独 具教 学风 格 , 是 因为他 们 懂得 教 育理论 知识 . 具有 就 而 丰 富 的教学经验 。所 以不学 习教育理论 知识 . 不能掌 握教 育规律 , 要 想具 有高超 的教学 艺术 , 能是空 谈。 只 为 了 掌握 教学 艺术 。 师不仅 要 学好 教 育理 论 知识 , 教 而且 要 广 采博览 , 不断拓 展 自己的知识 面。对此 , 国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 我 强 凋 :我们做 教 师的人必 须 天天 学 习.天 天进 行在 教 育 才能 I “ 有教 学 之乐而 无教 学之苦 ” 。这 充分 说 明教 师想 要形 成 自 己的教 学 风 格就 必须 虚心好 学. 学而不 厌 , 博采 众长 。教 学 风格 的形成 并不 是可 望而不 可及 的 , 要肯 于学 习. 勤于 思考 . 勇于 实践 . 只 每 一位 教 师都 能建 立起 自己独特 的教学艺术 之塔 。 3 .培 养者要 独具慧 眼 . 被培 养者要 勇于创 新 学校 领 导要 独 具慧 眼 。善于 发现 每 一 个教 师 良好 的风 格苗 头, 并加 以 因势 利导 , 之发展 为独特 的教学艺 术风 格。 使 学 校 领导 要坚 持 听课 、 课 制度 , 入 细致 地 了解 每 个教 师 评 深 的 教学 个性特 点 , 一旦发 现端 倪 。 注意 及 时地给 予 多方 面帮 助 , 便 进 行 多渠道培 养 。因 为教 师劳动是 一种 个性 化 的劳动 , 师 的教 教 学 个性 应受到 尊重 。 唯其 如此 .才 能真正 调 动起 每个 教 师教学 的 积极 性 。而允许 并鼓 励教 师建 立 自己独特 的 教学 艺术 风格 , 是 就 对 教 师创 造性 劳动 的 尊重 。周 扬 同志 曾这 样说 :我 们 要重 视 风 “ 格 , 就是重 视个人 的独特 性” “ 格就是 个性 ” 也 ,风 。应该说 , 师应 教 该标 新立 异 , 勇于创 新。教 师有 权利 也应 该 勇于 创建 自己的工作 风格 , 包括 选 择 这 样或 者 那 样 的教 学 方 法 、 动 形 式 、 态 和 习 活 姿 惯 。这样 才能 有利于 教 师教 学风格 的形成 。 4 .培 养教学 艺术 。 要刻苦锻 炼基本 功 演说 家 的语 言表 达 能 力 , 法 家的 书写 能 力 。 书 文学 家 的 写作 能力, 都是长 期锻 炼 的结果 。优 秀教 师教学 艺术 风 格 的形成 也不 是 一 日之功 , 教学 中的一 些基 本功 如 口头 语 言表 达 、 书写 绘画 、 实 践操 作 和组 织管理 能 力等都 需要平 时反 复练 习, 中生巧 。 只有 熟 在 平 时练 好基 本 功 , 了课 堂 , 到 才能 使一 句 话 , 一个 字 。 个动 作 一 和一 种表 情 都注意恰 当得体 。所 谓 “ 台上 一 分钟 , 下十 年功 ” 台 正 是这 个意 思 。教 师只有 善于 总结 自己和 别人 的成 功 经验 , 在探 索 中不 断 前 进 , 才能 提高 自己 的教学 艺术 水 平 , 形成 自 己独特 的教 学艺 术风格 。
浅议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 学 风 格 的 内 涵
师 ” 一 个 擅 长 于 社 会 交 往 的 教 师 可 以 成 为 学 生 生 活 上 的 ;
“ 格 ” 词 . 我 国最 早用 于指 人 的风 度 与 品 格 , 风 一 在 如
《 海 》 将 其 解 释 为 作 风 、 格 , 对 人 品性 的 全 面 评 辞 中 品 是
价 ; 西 方 , 格 ( tl ) 词 源 于 拉 丁 语 “ t u ” 是 指 罗 在 风 s e一 y s ls , i
在教 学 实践 中形成 的有 效 的教 学 观 点 、技 巧 与 作风 的独 特结 合 与表 现 , 志 着 教 学艺 术 个性 化 的稳 定状 态 。 … 标 二 、 学风 格 形 成 的影 响 因素 教
方 面 , 校 类 型会 对 教 师 的教 学 风格 产 生 影 响 。 有调 查 学 已
表 明重 点 学 校 强 调 教 师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 的控 制 力 度 。 教 学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同 时 强 调 知 识 教 学 .学 生 参 与 课 堂 的 机 会 相 对 较 少 .这 实 际 上 说 明 了 重 点 学 校 是 以 教 师 为 中
( ) 一 内在 因 素 1意 识 因 素 。 学 风 格 标 志 着 教 学 艺 术 个 性 化 的 稳 定 . 教 状 态 。教 学 艺 术 的 个 性 化 常 常 来 源 于 创 新 意 识 。 新 意 识 创 能够 成 为唤 醒 、 励 教师 生 成 自身教 学 风 格 的 推 动力 量 。 激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与阶段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与阶段一个教师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学艺术实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对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揭示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奥秘,帮助教师自觉地走上形成个人教学艺术风格之路。
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尽管教学艺术风格的成因非常复杂,但决不是神秘的,而是可以探讨的。
我们认为构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审美情趣(以上因素为心理基础)和教师在教学艺术上的主观追求等。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便是教师的心理基础与主观追求的高度统一,是多种因素的结构及其运动达到稳定状态的表现和结果(如图3):{ewc MVIMAGE,MVIMAGE, !4D9415T1.bmp}可见,一个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就构成了教学艺术风格的深厚的心理基础。
其中教师的品德修养,如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对学生的挚爱与关心等,对教学境界的开拓与加深起着决定作用。
教师的知识结构,像知识的储存量、广度、深度、系统性以及各种知识的复杂而独特的联系,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广征博引或深刻论证提供了基础条件。
教师思维的灵活程度、反应的速度,是偏向形象思维还是偏向抽象思维,或者趋向于二者的有机结合等等,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教学艺术风格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个性特征,如在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方面的不同,也会使他们的教学艺术风格显示出差异。
教师各种教学能力的品质,如口头表达的流利程度、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强弱,板书的潇洒或工整,课堂观察力的敏锐、细致和准确,注意分配能力等等,也是形成不同教学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而教师的性格、气质类型的差异,对于形成不同风格的教学机制、教学风度等,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以上这些因素组成的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心理基础,在每个教师那里是千差万别的。
它们决定了所形成的教学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教员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培养途径

教员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培养途径作者:田文祥张增磊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1期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不同个体教学特色和水平的一种模式,它通过教员的教学态度、学识水平及个人气质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
本文研究了教员教学风格与教书育人效果的关系,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培养途径。
关键词:教学风格;形成;途经教学风格是教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教学个性。
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与经常采取的特殊教学方式方法等相结合的产物,凝结了教员对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追求。
一、教学风格与教书育人效果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员品德修养和学业成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一)教学风格能够强化学员的学习动机。
教员教学风格就如同他的人格魅力一样,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教员教学的严谨有序,简洁扼要、刚柔并济,或热情明快、激情奔放、或细腻委婉、活泼轻松,都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能够使学员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从而激发学员对教员所授的教学内容和所授课程的兴趣,丰富学习活动中主体的快乐体验,强化对学习课程和知识的认同。
反之,教员呆板、单调、没有生机的教学只会损伤学员学习积极性,影响学员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二)教学风格能够促进教学气氛的形成。
教学气氛虽然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共同促成并维持的,但教员是促成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
教员促成教学气氛的因素很多,如教员激昂的教学情感可以活跃气氛;教员风趣灰谐、幽默含蓄的语言艺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员举一反三、妙趣横生的启发教学艺术也可以直接起到活跃气氛的效果。
教员的教学风格是活跃教学气氛的相对稳定的、持久的因素。
教员的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并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加以运用,就能够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风格能够陶冶学员的人格。
教员的教学风格是他们个性人格因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始终抒发着他的人格魅力。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博采众长的模拟阶段1972年至1981年是我从教的最初十年。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教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教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
模拟的第一类对象是自己曾听过其讲学的著名专家和学者。
1965年在清华大学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家赵访熊的讲座《怎样学好高等数学》。
1974年在安徽贵池我曾听过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的讲座《优选法及其应用》。
1979年在无锡市科协会堂我曾听过著名学者邵品琮的讲座《哥德巴赫猜测》。
这三次高水平、高品位的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我领略到了数学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华罗庚教授、赵访熊教授沉稳老练、居高临下、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学风格,邵品琮教授镇定自如、精辟深刻、生动形象(用拟人化手法讲自然数)、妙语连珠的讲学风格,令在场的每一位听讲者赞叹不已。
模拟的第二类对象是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
中学六年我就读于无锡市二中,周永菊、阮扶九、龚锡泉、许寄尧、周祥昌等全市闻名的数学教师都曾教过我。
1964年考入清华后,汪鞠芳老师(曾兼任中央电视台《高等数学》课主讲教师)曾教过我两年《高等数学》。
这些名教师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例如,汪鞠芳、周永菊老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阮扶九老师精神拌擞、讲课质朴严谨;龚锡泉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板书及黑板画美观(徒手画图堪称一绝);许寄尧老师擅教平面几何,以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而著称;周祥昌老师机智灵活,擅长巧解数学题。
这些优秀教师当年的教学风姿,连同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铭记在我脑海中,他们的成功经验,成为我教学生涯中受用不尽的财富。
三、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

三、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一)影响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形成的。
一般说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知识因素。
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专业知识。
首先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学有所专,又要广泛涉猎,持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教师主要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的,只有专业知识达到精深,讲起课来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帷幄,才能引导学生向学科的深度进军。
最后要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工具性知识。
2.水平因素,水平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水平因素主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使用教材的水平;组织管理水平;表达水平(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水平);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自我控制水平;了解研究学生的水平;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交往水平等等。
3.心理因素。
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认知特征、意向特征和个性特征。
其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准确清晰的记忆力;多方位立体的思维水平;丰富的想象力;稳定而较强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性格。
4.经验因素。
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相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知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
教学经验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年限。
一般说来,教学年限长的教师,教学经验比年限短的教师相对丰富些。
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水准相关。
但是,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和对教学艺术的持续追求与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5.主观因素。
在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除了知识因素、水平因素、心理因素和经验因素外,教师的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名师教学风格是如何炼成的

名师教学风格是如何炼成的历史学家理查德·端纳(1999)对“令人难忘”的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25位杰出人物对令他们最尊敬教师的描述出奇地一致:对学科知识了如指掌;深切关爱学生;与众不同教学风格。
一、什么是教学风格风格:“风"是风采、风姿,指人的体貌;“格”是人格、德行;合起来是对人之品貌的全面评价。
根据韦氏词典的定义,风格是“与众不同的、优秀的、在任何形式的艺术创造中都富有其独特性的•••表现”。
现在,风格一词被广泛的应用于一切艺术领域,用以说明艺术作品达到高度成功时方具备的重要标志。
哥德在《自然的单纯模仿、作风、风格》一文中说,“照我看来,唯一重要的是给风格这个词以最高地位;以便有一个用语可以随手用来表明艺术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国内:(1)邵瑞珍认为,教育风格是在达到相同的教育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的反映。
(2)李如密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在于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独特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风度和教学机智等。
(3)董远骞认为,教学艺术风格主要是优秀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艺术个性和特色。
(4)张翔认为,教学风格是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教学艺术活动的凝聚物或结晶品,是教师教学个性的核心。
(5)程少堂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地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
(6)李林生、于德令认为,教学风格是指对本学科具有坚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并在丰富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出色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艺术技巧,它是教师的学识水平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的统一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及培养方法
【摘要】一个教师想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应该在了解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创造性,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
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在教学艺术上亦不乏追求。
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
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因素;培养方法
现在理论界一般认为.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个体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
在艺术领域.人们普遍重视艺术风格.认为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标志。
罗丹说:“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
”在教育领域,人们对教学艺术风格研究还不是很多.人们对教学的艺术风格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够.但是,如果借罗丹的话说“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成熟的和美的”.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说,看一个教师是否已经成熟.就应该看他在教学上是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既然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独特的教学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工作个性化进入稳定状态的标志。
那么,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就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
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师,时代呼唤这样的教师成批涌现。
那么,要想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成熟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主要有人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品质、个性特点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教师的品德修养对于教学境界的探索和开拓起着决定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对讲课中的博引和论证提供了条件;教师的思维品质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促使教学风格的行成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上述因素在广大教师身上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使得教学艺术风格具有了的独特性。
一个教师想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应该在了解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创造性,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在教学艺术上亦不乏追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风格不是教出来的,不是学习来的.风格需要创造.风格需要孜孜不倦的自我修炼.自我培养。
教学艺术风格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培养高尚的人格。
要想有风格.必先有人格。
“风格即人”。
歌德说:“要想写出雄伟的风格,首先要有雄伟的人格。
”要创造高雅的教学艺术风格.就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鞠躬尽瘁的高尚师德,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有博大精深的专业素质,有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修养。
有了这样的人格.才能形成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的人格美,具体体现在对事业、对知识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道德评价上——对真善美要由衷地颂扬,对假恶丑要猛烈地鞭挞,只有这样才能折射出人格美的光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对教育事业缺乏深厚热情,对自己的学生漠不关心,在教学中只有技巧而无艺术,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教书匠”,不是名副其实的教师,更谈不上什么教学艺术家了。
因此,在教师的诸多品质中,最根本的是人格美,没有人格美,其他的美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美,才能创造出教学的艺术美。
2.培养教学艺术,必须学而不厌。
教学工作是艺术,但它首先是科学,所以教师必须首先学好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和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优秀教师之所以独具教学风格,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教育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所以不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不能掌握教育规律,要想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只能是空谈。
为了掌握教学艺术,教师不仅要学好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要广采博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对此,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凋:“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在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这充分说明教师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必须虚心好学.学而不厌,博采众长。
教学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肯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每一位教师都能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之塔。
3.培养者要独具慧眼,被培养者要勇于创新
学校领导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一个教师良好的风格苗头,并加以因势利导,使之发展为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
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一旦发现端倪,便注意及时地给予多方面帮助,进行多渠道培养。
因为教师劳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教师的教学个性应受到尊重,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调动起每个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而允许并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就是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周扬同志曾这样说:“我们要重视风格,也就是重视个人的独特性”,“风格就是个性”。
应该说,教师应该标新立异,勇于创新。
教师有权利也应该勇于创建自己的工作风格,包括选择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姿态和习惯。
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4.培养教学艺术,要刻苦锻炼基本功
演说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书法家的书写能力,文学家的写作能力,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优秀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功如口头语言表达、书写绘画、实践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等都需要平时反复练习,熟中生巧。
只有在平时练好基本功,到了课堂,才能使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动作和一种表情都注意恰当得体。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个意思。
教师只有善于总结自己和别人的成功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