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租理论
中级经济学-9寻租理论
第九章寻租理论“寻租”,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产生至今不过10多年时间。
然而其理论影响力却遍及经济学各个分支,并拓展到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寻租理论提出:将经济学研究范畴从资源在生产领域的配置,扩展到资源再生产和非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将经济学理论更加有理有据地对政策制定和对现实经济生活进行诠释。
第一节 寻租理论的基本思路“一样米养百样人”,各种各样的经济行为,和人性的不同息息相关。
从社会效益角度看,人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大致分为两大类:1)生产性的用于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如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平交易买卖等;2)非生产性活动,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他们非但不能增进社会财富,反而白白地消耗了社会经济资源。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更为常见且影响更广的非生产性经济活动,是那种涉及到权钱交易的活动,即个人或利益集团为牟取自身经济利益而对政府决策或政府官员施展影响的活动。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个人或社会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影响的活动不管体现在官吏的贪污腐化上,也体现在街头抗争、暴力冲突等使社会动荡不安的纷争中。
而在西方国家,院外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各社会势力在竞选活动中的明争暗斗,也年复一年地耗费纳税人的金钱。
近20年来,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上述种种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
他们提出“寻租活动”(rent seeking activities)的概念来描述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最终形成了研究这些活动的理论——寻租理论。
“租”,或称为“经济租”,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在社会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自产业部门中的使用和配置都达到使其机会成本和要素收入相等。
如果某个产业中要素收入高于其他产业的要素收入,这个产业中就存在着该要素的经济租。
寻租理论
C,P S0
C,P
MCX =MCY ACY
D
D C Q/t (1) O (2) A D0 O B
ACX
Q/t
+ 第二,政治家提出提高成本的立法威胁。
C,P S1 S0 D II B I D0 O Q/t E F A
(一)腐败与寻租的区别与联系? (二)在中国的主要表现? (三)如何设臵可行的制度来防止腐败?
+ 为了获得垄断地位而进行的寻租 + 护租 + 反寻租或避租 + 租用权利 + 政治寻租 + 布坎南寻租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
的寻租;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 的公共收入的寻租。
+ 通过游说、贿赂、拉关系、走后门等手段
直接获得租金。 + 通过各种政治手段改变政策环境,已达到 寻租目的。 + 进行表面上似乎为生产的投资,但其目的 不是不是从这些生产性投资中直接获得利 润,而是要争取达到政府所制定的某些标 准,从而获得某种优惠或补贴。
+ 租金 + + +
+ + +
准地租 经济租 亚当.斯密:使用土地的代价称为地租。 李嘉图学派: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地租源于最适于耕种的土地数量有限,以及土地所有权的存在。 马歇尔: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即超过机会成本的剩余。 准租是资源的供给量在某一时间段内不发生变化,但过了这段时间后,就 会发生变动时产生的。 阿尔钦:使用土地、劳动、设备、思想甚至货币等等资源所做的支付。 张五常:租金一定与产权相联系,收入、租金、成本是一致的,只是视角不 同而已。 租金:由于某种天然的或人为的社会的原因,使物品的供给量的扩大受到限 制,从而使市场价格稳定地高于成本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的超额利润或要素的 超额收入。
寻租理论
寻租理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
寻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图洛克的一篇论文。
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到1974年才由克鲁格在她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一项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
寻租理论思想的最早渊源,是1967年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被称为寻租理论之父)所写的论文,《关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
他的观点是,完全竞争理论对偏离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福利估计不足,实际上税收、关税和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估算。
其原因是人们会竞相通过各种疏通活动,争取收入,即寻租;而在竞相寻租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认为花费与其所期望的收益相近的费用是值得的。
布坎南的寻租理论主要探讨寻租产生的条件、寻租的三个层次、政治分配与寻租等内容。
寻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塔洛克(Tullock,1967)的一篇论文。
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到布坎南1974年才由克鲁格(Krueger,1974)在她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一项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
在这以后的十多年中,寻租理论长足发展,其理论影响力已遍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乃至为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这主要是因为寻租理论对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独特的创新。
“租”,或者叫“经济租”,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在社会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使用和配置都达到了使其机会成本和要素收入相等。
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
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围绕寻租理论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其起源和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接着探讨了寻租理论对资源配置和产权制度的启示,以及在中国的应用案例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最后分析了寻租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并总结了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和制度改革的启示。
未来研究的展望也被提及,强调了寻租理论在中国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寻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寻租理论、资源配置、产权制度、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前景、重要性、现实意义、制度改革、研究展望。
1. 引言1.1 寻租理论的起源寻租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戴维·里卡多和约翰·贝茨·克拉克在19世纪初提出的“地租理论”。
他们认为土地的价值取决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因此土地所有者可以通过租金获取收益。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寻租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广义的概念,不仅涉及土地,还包括其他资源和权力。
在现代经济学中,寻租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分析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
经济学家詹姆斯·布赖尔和加斯顿·格罗斯等人提出了“寻租者”的概念,指代利用特权或权力寻求不劳而获的个体或组织。
寻租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效率的降低。
寻租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济学家对土地租金的研究,而在现代经济学中,寻租理论已成为分析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寻租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改善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2 寻租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寻租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其对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效率问题的深刻理解和阐释。
寻租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足和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参与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通过寻找各种非竞争性的利益差异来获取额外的收益,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失灵。
寻租理论
3、寻租的种类 、
经济寻租: 经济寻租:通过获得经济上的垄断特权而获得 租金的寻租活动。 租金的寻租活动。由经济寻租而获得的租金为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 政治寻租: 政治寻租:通过获得政治上的垄断特权而获得 租金的寻租活动。 租金的寻租活动。由政治寻租而获得的租金为 政治租金。 政治租金。
政治寻租的两种典型形式
寻租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 、 2、寻利与寻租 、
租或租金的两种来源: 租或租金的两种来源: 寻利(profit seeking): 对在价格制度中自然产生的利 寻利 益或报酬的追求。它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益或报酬的追求。它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寻租(rent seeking): 借助于政府权力因素对市场交易 寻租 活动的介入而谋取个人最大利益的行为。 活动的介入而谋取个人最大利益的行为。它是一种 人为创造的、非生产性活动。 人为创造的、非生产性活动。
4、寻租的社会成本 、
(1)寻租活动中浪费掉的资源 ) (2)由经济寻租引起政治寻租而浪费掉的资 ) 源 (3)寻租成功后形成垄断所损失掉的经济效 ) 率(净社会福利损失) 净社会福利损失)
5、寻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
有利于成功的寻租者、政府官员、律师等人; 有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功的寻租者、政府官员、律师等人; 不利于消费者、寻租失败者、受害的厂商 不利于消费者、寻租失败者、
6、寻租对制度、政治秩序提出了挑战 、寻租对制度、
对政府职能的挑战 对政治秩序提出的挑战
(1)创租:政治家通过自己的权力设置来 )创租: 为私人或利益集团提供经济租金,从而使自 为私人或利益集团提供经济租金, 己获得利益的行为。 己获得利益的行为。 (2)抽租:政治家通过自己的权力设置威 )抽租: 胁私人或利益集团将给他们带来成本损失, 胁私人或利益集团将给他们带来成本损失, 或通过政治敲诈的形式向私人或利益集团提 出某种利益要求,并进而获得利益的行为。 出某种利益要求,并进而获得利益的行为。
寻租理论ppt课件
政府寻租的分类Ⅱ
无意创租 被动创租 主动创租
8
政府的寻租方式
特许权 关税与进口配额 政府订货
9
三、寻租的根源
寻租行为产生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当政府行为只局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与财产安全 以及确保自愿签订的私人合同的实施,市场机制这只 看不见的手就能保证市场中所出现的任何租金都随着 各类竞争性
一个社会是把资源用于生产性活动(寻利), 还是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主要取决于其 制度。
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将花费多少资源用于寻租 活动;
29
制度公正与效率的评判标准 办一个企业的相对成本,官僚审核制度; 有效的产权制度和和合同制度; 制度要保证做大蛋糕比瓜分蛋糕更有利; 制度必须保证获胜的企业和企业家有持续不断的创
从83名厅级以上官员落马情况看,他们的权力 寻租多出现在行政审批、人事安排、政策奖励、 国有资产拍卖等环节。
38
问题 为什么李克强总理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放
到“简政放权”上? 如何理解行政权力、寻租与腐败之间的关系?
39
2014.3.5,李克强说,今年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 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 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36
“一把手腐败是最大难题 :十八大以来83
名厅级以上官员的腐败样本调查”
如果将统计范围扩大至厅级官员,十八大后落 马官员的数字颇为惊人。最高检称,2013年1 至8月份,仅进入司法程序的厅官就达129人;
行使权利的成本太高时,权利就将进入公共领域;
➢例如,草场的网围栏成本,使得有的草场成为公共
草场
27
当产权不清晰,交易成本太高,寻租活动就有存在的
土壤;
公共经济学寻租理论
公共经济学寻租理论寻租理论是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在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时,一些个人或组织通过非生产性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本质是通过政治游说、贿赂或其他手段,影响政府决策,以获取对自身有利的政策或法规。
寻租行为的存在,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为资源被用于非生产性活动,而不是用于创造价值。
寻租行为还会导致社会不公,因为那些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个人或组织,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而普通民众则无法获得相同的利益。
为了减少寻租行为,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应该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和原因。
政府应该加强对寻租行为的监管,对那些试图通过非生产性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进行打击。
政府应该鼓励竞争,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寻租理论是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了减少寻租行为,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加强对寻租行为的监管,并鼓励竞争。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公共经济学寻租理论寻租理论在公共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揭示了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寻租行为,我们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应对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时,为某些个人或组织提供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机会。
这些机会可能来自于政府的补贴、税收优惠、特许经营权等。
由于这些机会的获取往往与政治游说、贿赂等非生产性手段密切相关,因此,寻租行为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创新和经济发展。
寻租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企业通过游说政府获取更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个人通过贿赂官员获得更优惠的税收待遇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为了应对寻租行为,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反腐败工作,严厉打击贿赂等违法行为。
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研究寻租现象的理论。
寻租即指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与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活动。
1967 年戈登·塔洛克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寻租行为,而第一个用“寻租“这一术语来描述所探讨的这种活动的却是安娜·克鲁格( 1974 )。
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是互相联结的,政治过程中的权力因素总是有可能直接介入到经济活动中去,干预经济当事人间的交易。
在此前提下,很多人都会力求借助权力因素谋取个人最大利益,这就产生了寻租行为。
如果一个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进入这一行业完全自由而无任何障碍,那么这个行业科不可能存在超额利润。
现在假定进入该行业是有限制的,存在垄断因素,那么该行业就将获得超过它竞争环境下提供同样数量的服务而愿意接受的最低报酬的收入,超出部分就是超额利润。
即除正常利润外,它还可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实际上是一种经济租金。
显然,出租业主都希望通过政府发放许可证来限制竞争,增强垄断以获得经济租金,并为此展开游说活动。
寻租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这被看成是“看不见的脚”对市场的践踏,它对应于价格和利已主义作为“看不见的手”对市场引导与适当而正确的政府干预作为“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的调节。
寻租可分为以下几种:⑴为了获得垄断地位而进行的寻租,如争取政府对未管制的行业加以管制;⑵为维持已获得的垄断地位而进行的寻租,如让政府维持既定的许可证数量,防止他人对自己已获租金的侵蚀,因而这种寻租又称为“护租”;⑶为防止他人寻租有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而进行的寻租,如烟草行业想方设法防止政府在他人游说下对本行业征税或增税,以维持高额税后利润。
这实际上是一种“反寻租”,一般称作“避租”。
目前研究寻租问题的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寻租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在这两方面都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否定观念,认为寻租在总体上浪费了资源,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
寻租
寻租的定义
• 寻租 寻求租金 • 租金:即购买或交换时的价格 (自己的理 解) • 经济租金:超出正常的交换时花费租金的 那部分租金。(自己的理解) • 而寻租行为简单的理解就是谋求最大的经 济租金的行为,即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的行为(这里的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的行为 为不论何时个人觉察到某种行为能增加他 们的利益,他们就会采用这种行为)。
• 理论起源:寻租——Rent-seeking ,租,即租金。 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寻租,即对经济利益 的追求。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分两类:一 类是通过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如企业等 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 追求。另一类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 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 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 为个人捞取好处,有的企业出贿赂官员为本企业 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后者 被称为寻租。
综合评价寻租行为
• • • • 负面影响: 第一: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加深和激化社会矛盾。 第三:引起国际、区域贸易争端,甚至会 进一步的上升为政治或军事争端 • 第四:引发社会道德的沦丧和各种类型的 犯罪。
• 积极影响: • 创新 • 政治进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寻租理论的产生
• 寻租理论最早是产生于经济学领域。美国 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戈 登· 塔洛克在1967年发表的《关于税、垄断 和偷窃的福利成本 》一文中,指出当人在 努力达到垄断过程所做的活动,实际就是 寻租行为,但当时作者并没有用寻租这一 词。知道1974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 教授安妮· 克鲁格发表的一篇名为“寻租社 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提到寻租一 词。然后又有布坎南、托利森等人对寻租 理论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寻租理论
暂时性收益陷阱
• 暂时性收益陷阱提出的问题是寻租的棘轮效应。
一旦通过游说政府成功地寻得租金,即使它已不 再给寻租受益人带来正利润,但要取消它也非常 困难。取消它几乎总是意味着给特权拥有者带来 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他们会再次寻租以保 有特权。塔洛克进一步指出:政治家们也不愿失 去特定的选民——这是一种丢失选票的战略;总 体利益如能克服集体行动的逻辑,或许会让中间 选民相信:寻租人不配得到租金;如果取消他们 的特权,全社会的经济福利会得到改善。
寻租理论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产生 ——塔洛克的研究
• 企业和消费者都会有使用稀缺资源获得租
金的愿望。Tullock Rectangle
寻租理论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产生 ——塔洛克的研究
• “偷窃”只是一种纯粹的财富转移,不存在
因数量和价格扭曲导致的福利成本,但从 事偷窃和防止偷窃都要投入巨额的稀缺资 源。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两种投资会取得 一定的均衡。 • “对社会来说,从事这种互相抵消的活动 是一种浪费” Tullock, 1967
护租、抽租和创租
• 拥有政治职位便意味着拥有与之相随的一种“产权”,这
种产权不仅可以用来立法创租,还可用来增加他人成本。 政治家可以通过放弃自己使用对私人经营活动进行严厉限 制而使之受损的权利来获益。 政治家们—旦威胁要使用这种管制措施,私人为了让他们 放弃使用管制措施而支付给政治家们的收益将超过政治家 们创租管制而得到的收益。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 “抽租”。只有剥夺私人租金的威胁是可信的,抽租才能 得到成功。为此,政治家们也会颁布立法,剥夺那些不付 费人的租金。
暂时性收益陷阱:纽约市的出租车牌照
• 多年以后,重返出租车市场。整个出租车行业都完全考虑
•
第七讲寻租理论
观点二
克鲁格:寻租的存在 破坏了市场竞争 的公平性 市场机制的作用受限 要求 政府干预
观点三
本森把寻租看作是个人或团体对既有产权 的一种重新分配方式 用行政手段改变产权,会诱使有关的个人和 利益团体争相影响政府决策,从而造成社会 资源的浪费
观点四
李和奥尔从寻租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政府干 预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规律:政策的难以纠正和竞争使租消散
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 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 本的剩余.
创租(寻利)活动
企业成功地开发新产品 其他企业的效仿
寻租活动的特点
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 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 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这些社会无益 的活动上 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
观点五
康格尔顿对减少寻租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的 公共管理的讨论
观点六
希金斯托和利森主张开放直接的市场垄断
发展经济学
应用寻租理论研究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 根源
寻租理论的发展动向
定义 寻租耗费的估算方法 寻租成本
观点一
麦克切斯内的“政治创租”和“抽租”。创租 是指政府政客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私人 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诱使私人企业向他 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抽租是指 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 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私人企业割舍一部分既 得利益与政府官员分享 结论:由于政治创租和抽租的存在,增添了寻 租活动在公共管理中的普遍性和经常性
寻租的判别
经济学的寻租理论所要研究的内容,决不 是寻利活动和寻租活动之间在道德意义上 的差别,而是产生这些活动差异的社会经 济体制条件
寻租
寻租寻租(Rent-seeking )。
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运用行政权利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James M.Buchanan)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
在现代国际贸易和公共选择理论中,租金仍然指由于缺乏供给弹性产生的差价收入。
这里是政府的干预和管制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从而形成的差价收入。
租,即租金。
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
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
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
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有的企业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
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
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
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
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详细较学术看下面)寻租有多种定义,布坎南等人认为“寻求租金一词是要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化的行为:在那里,个人竭尽使价值最大化造成了社会浪费,而没有形成社会剩余。
”他们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即一个人在寻租,说明了这个人在某事上进行了投资,被投资的这种事情实际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产率,但却确实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地位或垄断权利而提高了投资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入。
因此,柯兰得尔中给寻租下的定义是为了争夺人为的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而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
寻租理论三方博弈模型分析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次演示已经对寻租理论进行了三方博弈模型的分析,但仍有许多问题 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如何定量研究寻租行为的程度和影响、如何完善监管机 制以减少寻租现象的滋生等。此外,还可以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寻租 问题时的政策比较和经验借鉴。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寻租理论进 行深入探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感谢观看
博弈分析
在工程监理博弈行为中,监理部门的主要策略包括监督、协调和仲裁。监督 是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费用等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寻租行为的发 生。协调则是指在工程建设各方之间进行沟通、协商,以化解矛盾、达成共识。 仲裁则是当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纠纷时,监理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裁决,保障公 平公正。
策略选择
在博弈行为中,监理部门应采取以下策略:
1、增强独立性和专业水平。监理部门应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不当影响,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监管能力,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和预防寻租行为。
2、加强质量监督。监理部门应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采用先进的技术 手段和检查方法,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 求。
工程监理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工程质量、进度、 费用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工程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监理博弈行为则 是指监理部门在面对多个利益主体的复杂关系时,如何采取最优策略,最大限度 地维护公共利益。
分析因素
影响工程监理博弈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 监理部门的独立性、专业水平、人员素质等。外部因素则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程 度、政府监管力度、市场环境等。
结论
本次演示运用三方博弈模型对寻租理论进行了分析。通过背景介绍、模型概 述、问题分析以及案例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寻租行为在现实经济中 广泛存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其次,三方博弈模型能够更好地揭示 寻租活动中各方的利益关系和决策模式;最后,针对寻租问题,政府应减少干预、 加强监管,推动市场竞争和产权明晰化等措施的实施。
寻租理论
• 政府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寻租设租关系呢? • 首先,与政府行为的范围有关。 首先 • 寻租活动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直接有关,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越广,寻祖的可能性 越大。 • 与完全竞争巾场理论一样,“规范化的政 府行为”也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抽象,现实 生活中政府行为的范围很难局限于此,个 中原因很多 。
•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官员是典型的权 力个体,他们因为拥有权力就可能获得一 种利益,这种利益可以称为权力效用,权 力效用包括对社会带来的效用和对官员自 身带来的效用。前者是权力利他效用,后 者是权力利己效用。“经济人”性质会促 使政府官员追求除职业薪酬外的权力利己 效用。
• 所谓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 手段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造 租金,诱使企业向他们贿赂以得到这种租 金; • 所谓抽租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 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企业 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之分享。
• 寻利与寻租的区别: 寻利与寻租的区别: • 第一,寻利是经济主体通过自身参与市场 竞争而获取“经济租”,这种活动不需要 借助于政府的干预,是由“看不见的手” 引导的;而寻租是经济主体力图使“看不 见的人”不起作用,利用政府这只“看得 见的手”的干预使自己取得特殊垄断地位, 从而获得“经济租”。
• “政治创租”与“抽租”是政府官员供给租 金并且把其中一部分转换成自己收益的两 种方式,也是与寻租者共同分享租金的两 种方式。
公权与私权、 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相互之间有四种对应组合 关系: 关系: • 一是以公权谋公利。这是理所当然的,因公权的 一是以公权谋公利。这是理所当然的, 设立其目的就是为了公利; 设立其目的就是为了公利; • 二是以私权谋公利。这是利他主义的表现,是需 二是以私权谋公利。这是利他主义的表现, 要提倡的道德规范; 要提倡的道德规范; • 三是以私权谋私利。这是利己主义的表现,只要 三是以私权谋私利。这是利己主义的表现, 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这种利己行为是允 许的; 许的; • 四是以公权谋私利。这种行为是以损害他人和社 四是以公权谋私利。 会利益为前提的,会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 会利益为前提的,会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
寻租理论
为什么直接管制会导致寻租(主题,第一页)一.直接管制含义:直接管制,是政府的相关机构通过有关进入、价格、许可、认可、标准、收费等法规而直接对企业市场行为施加的管制。
1.政府采用直接管制政策的原因(1)短期冲击因素。
(2)宏观政策因素。
(3)微观经济因素。
(4)国际交往因素。
2..直接管制政策的形式(1)对价格的管制。
(2)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3)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
(4)对外汇交易的管制。
政府直接管制为什么会导致寻租呢?一.了解寻租的含义1.寻租(寻求经济租金的简称),又称“竞租”。
它指的是,为了维持或获得垄断地位从而获得垄断性利润而从事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通俗的讲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结果某些投机者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某些活动。
2. 经济租金与寻租经济租金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动态的剩余,它有助于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因为任何新的利润都是通过创新活动获得的,企业家要获得利润就必须创新,但是这种剩余是动态的,会通过市场竞争而消失。
寻租意义上的租金,则不是动态的,不会通过竞争而消失,因为不存在竞争。
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寻租产生的制度条件----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
二.了解寻租的根源寻租问题是由于政府干预产生的一类经济现象,它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的、非生产性寻租利益活动,主要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此来维护或攫取利益。
布坎南在他的公共选择理论这样描述:“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
简单地说,寻租的根源就是政府。
导致政府寻租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部分政府官员知识水平有限。
2.政府官员的利己主义。
3.制度的缺陷。
4.监管的缺失。
寻租层次寻租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租。
寻租理论
2、寻租活动与政府干预、寻租活动与 政府类型各有何关系?
3、如何防范和治理政府官员的寻租活 动?
(三)政府官员寻租活动 的防范和治理
1、要建立舆论机制,造成反寻 租的社会意识; 2、要改革政府机制,铲除滋生 寻租行为的“土壤”; 3、要调整财产机制,规范经济 利益主体的产权行为; 4、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寻租 成本,使寻租者不敢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 章 思 考 题:
1、寻租理论中的“租金”和“寻租活 动”的含义是什么?
第五章 寻 租 理 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租”以及“租金”的主要来源
(一)经济租 “租”或“租金”最早专指地租, 是使用
一块土地获得的报酬与其转移所得(机 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经济租”: 生产要素的所得者获得的收入 中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那部分收入(或定 义为超过其转移收入的那部分收入.)
(二)生产性的租金和 非生产性的租金
(三)寻利与寻租
寻利是在有秩序的市场结构中, 企业家们通过自己的有效经营而 寻求利润,或利润的最大化。 寻租则是一种非生产性行为,是 “寻求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
二、现代寻租理论的历史回顾
(一)克鲁格的观点
她对寻租行为的分析是从对外贸易开始的。 当政府采用进口限额或许可证的办法对贸易 进行限制时,就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寻租行 为,人们将为不劳而获的利润激烈竞争。竞 争的有些方式是合法的,有些方式是非法的。 厂商的寻租行为会导致净福利损失,还会伴 随政府机构或官员的寻租行为。她认为应禁 止人们从事寻租行为。
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它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说。
把寻租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正式提出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克鲁格。
他在1974年公开发表的《寻租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深入研究了由于政府对外贸的管制而产生的对租金的争夺,并设计了数学模型过其进行计算和讨论。
后来这篇文章被经济学界视为寻租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克鲁格也被视为寻租理论的鼻祖。
寻租是什么?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者把寻租定义为“通过国家的保护所产牛的财富的转移”。
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
也就是说,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为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一个人在寻租,说明了这个人试图通过使政府干预或不干预某事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种努力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它把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了非生产性的使用,这种活动实际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社会生产率,它没有造成社会剩余,也没有增加任何新产品或财富,只不过改变了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使寻租者通过特殊的地位或垄断权利将本应属于别人或公众的财富转移到自己的手中。
政府是寻租的根源,通过政府干预或不干预获得好处的任何行为都是寻租行为。
从此意义上看,说服政府制定对进口车辆进行限制的本国汽车生产商是寻租者;试图取得主管政府官员的好感,以使其忽略对本企业违规行为监督的生产商是寻租者;积极要求加薪的官员们本身也是寻租者。
寻租行为广泛地存在于有政府干预的领域。
第三世界国家的落后是因为这些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寻租行为。
传统的政治学总是把国家看作是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行动宗旨的完美主体,把政府也看作是一个大义为公的整体。
布坎南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最终是由个体所组成的,分析政府的行为必须先从个体开始。
作为政府组成部分的个体——也就是官员首先是经济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私欲,都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首先是自己的工资,职位。
由于他们的前途取决于他们工作的政府部门的状况,因此他们也特别关心自己所在的工作部门的扩张,希望有更大的规模,有更多的预算,有更多的权利。
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寻租理论思想的最早渊源,是1967年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被称为寻租理论之父)所写的论文,《关于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
他的观点是,完全竞争理论对偏离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福利估计不足,实际上税收、关税和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估算。
其原因是人们会竞相通过各种疏通活动,争取收入,即寻租;而在竞相寻租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认为花费与其所期望的收益相近的费用是值得的。
布坎南的寻租理论主要探讨寻租产生的条件、寻租的三个层次、政治分配与寻租等内容。
寻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塔洛克(Tullock,1967)的一篇论文。
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到布坎南1974年才由克鲁格(Krueger,1974)在她探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一项研究中正式提出来的。
在这以后的十多年中,寻租理论长足发展,其理论影响力已遍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乃至为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这主要是因为寻租理论对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独特的创新。
“租”,或者叫“经济租”,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在社会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使用和配置都达到了使其机会成本和要素收入相等。
如果某个产业中要素收入高于其他产业的要素收入,这个产业中就存在着该要素的经济租。
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租的存在必然吸引该要素由其他产业流入有租存在的产业,增加该产业的供给,压低产品价格。
在规模经济效益不递增的前提下,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使要素在该产业中的收入和在其他产业中的收入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均衡。
所以,按照经典的总体均衡理论,只要市场是自由竞争的,要素流动在各产业之间不受阻碍,任何要素在任何产业中的超额收入(即租)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地存在。
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结构中,某要素在一个产业中的经济租既可以是个正量,也可以是个负量,这是社会经济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正常现象。
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
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寻租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观点是在一个存在不完善市场的环境中,经济利益的争夺不再是基于强制力和互惠原则,而是基于寻求特殊有利地位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企业和政府都会出现“寻租”行为,通过政治、法律等手段获取一定的收益。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寻租行为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市场结构的制度性漏洞以非正常的方式获得收益,比如滥用垄断地位操纵价格;另一种是利用政府职权选择性地对某些人团体开放市场,从而获得额外的收益,比如政府招标时对某个公司给予优先权。
不同于一些经济学理论推崇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资源配置能力,寻租理论关注由于制度变革不足和缺陷,市场模式不完善,因而导致市场偏离公平、公正、高效的理想状态。
对于中国而言,寻租行为是相当平常的现象。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事务的不断深化,中国市场当中寻租行为数量远远超过其他领域,这种行为的恶劣性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首先是对经济发展的损害。
中国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市场失灵,市场机制规范体系建设不完善。
政策性扶持、各种自由度和管制不足,导致了一些“野蛮生长”的行业和企业。
长期以来,由于寻租机制的腐蚀和行业自身难以自我调节,我们看到了许多行业的思维固化、创新缺乏、成本不透明等问题。
所以,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法律约束将会影响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威胁。
寻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流动,导致了少数人获取了大量资源财富。
这不仅不符合中国政府“共享发展”的公平公正理念,而且也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寻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因此,如何加强国家和市场的法律与制度建设是当前中国必须要面对的严重问题。
最后,是对国家治理和稳定的威胁。
实践证明,寻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成长,从而影响到政府的治理和稳定。
因为这会使政府本身的公信力受到挑战,并对人民的对政府的信任及依赖产生负面影响。
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
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1. 寻租理论概述寻租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在市场环境中为获取额外收益而进行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指的是通过政治手段、垄断地位或不正当手段等方式,从市场中获取利益,而非通过正常的交易和竞争获得。
寻租行为在经济学中被广泛研究和讨论,它不仅局限于个体的追求私利,也存在于组织、企业和政府等各个层面。
寻租行为的存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寻租理论对中国的启示2.1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寻租行为的存在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寻租行为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体制的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寻租行为的存在会扭曲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寻租行为往往离不开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存在。
因此,加强法治建设是减少寻租行为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强公职人员的廉洁教育和监督,是减少寻租行为、维护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
中国在反腐败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2.3 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寻租行为往往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
为了获取额外的利益,一些人或组织会使用不正当手段,使得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
在中国,加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减少政府官员和企业寻租行为,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3. 结语寻租行为是经济体制不完善和社会制度问题的反映。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减少寻租行为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和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中国可以进一步减少寻租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的寻租
三、寻租的根源
寻租行为产生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当政府行为只局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与财产安全 以及确保自愿签订的私人合同的实施,市场机制这只 看不见的手就能保证市场中所出现的任何租金都随着 各类竞争性加入而消失;
寻租活动与政府在经济系统中的活动范围和区域大小 以及国营部门在整个系统中的相对规模成正比例关系;
小结
政府纠正市场失败不是没有成本的;
“政府失败”不完全在于官僚的道德,更大程 度上与选拔和制约官僚行为的程序和规则;
第二节:寻租理论与产权理论的 关系
一、早期产权理论
早期产权理论的特点
用成本-收益分析产权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产权的效率分析,忽视影响权利有效性与
合同履约的因素; 主要研究合同和制度安排的性质;
寻租的定义
政治学,“寻租是公务人员为私利而违反 法律和制度的一种权力滥用行为”;
经济学,寻租是指“经济人”通过合法或 非法手段谋求经济租金的政治经济活动;
公共选择学派,寻租是指有关利益集团通 过游说,行贿等行为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 润(即租金)的行为。
租金,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 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 报酬的那一部分;
问题的核心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Common good)对资源 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Social trap);
例如,全球环境、公海、道路等都存在“公地 悲剧问题”。
公共领域、产权与寻租
产权关系模糊性是产生寻租行为的深层根源;
公共领域是产权关系模糊的一种表现;
➢ 当权利界定的成本非常高时,即权利的所有者认为 行使权利的成本太高时,权利就将进入公共领域;
2014.3.5,李克强说,今年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 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 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一把手腐败是最大难题 :十八大以来83 名厅级以上官员的腐败样本调查”
如果将统计范围扩大至厅级官员,十八大后落 马官员的数字颇为惊人。最高检称,2013年1 至8月份,仅进入司法程序的厅官就达129人;
➢ 寻租部门对生产性部门的税收,降低了对生产的激 励,减少了产出;
➢ 有才能的人倾向于成为寻租者,降低了企业家才能 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降低了技术进步率以及经济的 增长率;
案例分析
“克强”经济学——简政放权
从上任至2013年7月初,李克强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164项, 而他曾经承诺的在本届政府内取消和下放为600个项目,已 经完成27%;
尊重私有产权; 法制化,政府行为以及官员行为的依法行政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
牧民与草地的故事
“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都想 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 其购养成本,是有利润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 下降,增加一头牛可能使整个草地的牛的单位 收益下降。但对于单个牧民来说,他增加一头 牛是有利的。可是如果所有的牧民都看到这一 点,都增加一头牛,那么草地将被过度放牧, 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需要,导致所有牧民的牛都 饿死。”
早期产权理论的局限性
无法解释无效产权存在的原因
抽象掉政治、国家分析、产权是不完善的,缺 乏国家理论
产权主体的单一、同质性
二、新产权理论
产权分析中引入寻租分析与国家理论
引入寻租理论、利益集团理论与国家理论的产 权理论称为新产权理论;
放弃寻利的主体会导致社会最优产权选择的观 念,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群体利益最大 化之间存在矛盾;
二是寻租的社会成本
➢ 为获得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 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游说活动的支出 费用;
➢ “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 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
➢ 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
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大大降 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集体行动的困境与社会的无效率
当集体寻求有效率的社会制度时,由于存在搭便车 行为的存在,集体行动往往面临失败;
分利联盟由于超额收益的存在,使其达到个人最优 与集体最优存在一致性,更容易形成集体行为;
国家与产权的关系
市场失灵理论理论认为政府能克服市场失灵, 增进社会福利
例如,明确财产归属,保护市场秩序;限制垄断;
产权与行政权
产权根源于社会财富的生产与分配过程,产生 于经济市场;
行政权是由于政府职能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权 利,产生于政治市场;
当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是由产权决定时,形成 一个寻利社会;
当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是由行政权决定的时候, 形成一种寻租的社会;
现实中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 形态;
新产权理论的意义
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人类社会选择的产权很多 少低效率的;
产权形式的选择,不仅受成本——收益的制约,还 受利益集团及国家的制约;
对所有群体有利的产权形式或制度并不存在
有效率的产权体系是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或降 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产权体系;
无效产权体系来自对国家机构的寻租及交易成 本的存在;
一个社会是把资源用于生产性活动(寻利), 还是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主要取决于其 制度。
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将花费多少资源用于寻租 活动;
制度公正与效率的评判标准
办一个企业的相对成本,官僚审核制度; 有效的产权制度和和合同制度; 制度要保证做大蛋糕比瓜分蛋糕更有利;
制度必须保证获胜的企业和企业家有持续不断的创 新和发展动力;
➢ 例如,草场的网围栏成本,使得有的草场成为公共 草场
当产权不清晰,交易成本太高,寻租活动就有存在的 土壤;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或介入)也很容易形 成公共领域,从而导致产权的模糊及失灵;
当产权明晰的收益大于交易成本时,公共领域 的产权就会形成,寻租也就失去意义;
第三节 寻租、寻利与制度
一、制度与选择
南方周末记者选取被广泛报道的83名厅级(含 副厅)以上官员作为样本进行分析,83人中有 12名省部级官员,其中中央委员一人,中央候 补委员两人,遍布25个省级行政区,几乎囊括 了所有行业和寻租领域。他们中既有党政一把 手,也有大型国企老总;
83人中,有32人是所在部门一把手,占四成, 另有将近六成是分管一摊的二把手;
有效的产权安排会导致寻利的竞争和社会环境, 而无效的产权安排活产权失灵会导致寻租的社 会;
规则的分类 第一,以规制来限制财产的使用;
第二,以“人”本身为界定权利的单位或以等 级来分配权利
第三,以资源或物质本身作为界定权利的单位; 第一、二类规则是主体对租金的追求; 第三类规则是与产权理论相一致的;
寻租所获得的利润并非生产的结果,非生产性。
寻租的本质
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活动获得比通过市场 活动更多的报酬,即是利益集团利用政治过程 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
二、政府的寻租行为
政府寻租的分类Ⅰ
机构的寻租; 机构中官僚的寻租;
政府寻租的分类Ⅱ
无意创租 被动创租 主动创租
➢ 为了获得政府的特殊关照,寻租者需要花费时间与 精力去进行游说,有礼品或金钱去疏通层层关系;
➢ 如果人们试图通过整治过程获取理应通过市场活动 获取的经济利益,对政府的利益小额需求就会不断 增加;
➢ 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游说和政治活动比从事市场 活动更有利可图时,就会使资源脱离生产性用途, 降低生产部门的效率;
第八讲:寻租理论
地点:东区主楼337 时间:周四下午4:00~6:00
主要内容
寻租概述 寻租理论与产权理论的关系 寻租、寻利与制度 寻租与腐败
第一节:寻租
一、寻租概述
寻租将经济学研究从资源在生产领域的配 置问题,扩展到资源在生产和非生产性领 域之间的配置问题;
寻租将人们追求新增经济利益的行为与追 求既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分开。
从83名厅级以上官员落马情况看,他们的权力 寻租多出现在行政审批、人事安排、政策奖励、 国有资产拍卖等环节。
问题
为什么李克强总理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放 到“简政放权”上?
如何理解行政权力、寻租与腐败之间的关系?
寻租,是为了获得政府特许而垄断性地使 用某种市场紧缺物资,或任何其他方面的 政府庇护,所寻求的政府对现有干预政策 的改变,用以保证寻求租金者能按自己的 意愿进行生产,或防止他人对这类活动的 侵犯。
寻租的特征
以损害他人的福利为前提,并且对其他人的福 利损害要大于寻租者的福利所得;
依靠操纵政府,通过损坏别人而使自己获得租 金的行为;
集体行动、寻租与产权
寻利,在有序的市场结构中,力图使自己的能 力或机会得到的报酬最大化的行为,有利于社 会产出增加;
寻租,个人竭力使报酬极大化会造成社会浪费 而不是社会剩余;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纯粹的私有制加 上市场经济的体制假设之上;
现实,个人或企业双重动机,一方面在市场上 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有追求租金最大 化(寻租)的动机;
政府失灵,由于寻租等的存在,使得政府不是 中性的,
例如,人为垄断、政府的特许、配额、许可证等
当稀缺资源既可以通过产权界定,市场来配置,也可 以通过政府通过发放许可证等方式配置时,前者往往 导致寻利活动,后者则会引起寻租活动;
如何建立保护有效产权制度的政府?
将政府活动主要限于保护个人权利、人身和财 产并保障实施自愿议定的私人合同;
➢ 当一个社会高中生高考填报专业选择时,若很多人 选择工科、理科等专业时,那么此社会偏向寻利; 若很多人选择法律、经济等学科时,这个社会是寻 租的;
➢ 大学生毕业生的选择,若大多数第一选择是公务员, 此社会寻租现象显著;
人才向寻租部分配置有害的原因
➢ 随着寻租部门的扩张,劳动力与其他资源流入,减 少了资源在生产性领域的产出;
二、寻租与经济发展